期刊文献+
共找到527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uckling analysis of shear deformable composite conical shells reinforced by CNTs subjected to combined loading on the two-parameter elastic foundation 被引量:3
1
作者 A.H.Sofiyev N.Kuruoglu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2期205-218,共14页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buckling analysis of CCSs reinforced by CNTs subjected to combined loading of hydrostatic pressure and axial compression resting on the twoparameter elastic found...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buckling analysis of CCSs reinforced by CNTs subjected to combined loading of hydrostatic pressure and axial compression resting on the twoparameter elastic foundation(T-P-EF).It is one of the first attempts to derive the governing equations of the CCSs reinforced with CNTs,based on a generalized first-order shear deformation shell theory(FSDST)which includes shell-foundation interaction.By adopting the extended mixing rule,the effective material properties of CCSs reinforced by CNTs with linear distributions are approximated by introducing some efficiency parameters.Three carbon nanotube distribution in the matrix,i.e.uniform distribution(U)and V and X-types linear distribution are taken into account.The stability equations are solved by using the Galerkin procedure to determine the combined buckling loads(CBLs)of the structure selected here.The numerical illustrations cover CBLs characteristics of CCSs reinforced by CNTs in the presence of the T-P-EF.Finally,a parametric study is carried out to study the influences of the foundation parameters,the volume fraction of carbon nanotubes and the types of reinforcement on the CB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COMPOSITES CNTS Composite conical shells Two-parameter elastic foundations combined buckling loads Shear deformation shell theori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EEMDAN-SSA-ELM-LSTM模型的地铁车站深基坑支护桩水平变形预测
2
作者 刘彦伟 彭洁 +4 位作者 任连伟 高保彬 郭佳奇 王泽武 韩红凯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46,共13页
灾害监测与预测是岩土工程领域至关重要的任务之一,但工程监测数据中的非平稳性和非线性一直是预测的难点。为应对此挑战,引入数据驱动算法极限学习机(ELM)、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模型(LSTM),结合自适应噪声完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EEMDAN... 灾害监测与预测是岩土工程领域至关重要的任务之一,但工程监测数据中的非平稳性和非线性一直是预测的难点。为应对此挑战,引入数据驱动算法极限学习机(ELM)、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模型(LSTM),结合自适应噪声完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EEMDAN)和麻雀搜索算法(SSA),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地铁车站深基坑变形组合预测模型。首先,通过CEEMDAN将支护桩水平位移序列分解为趋势项和波动项,降低数据的非平稳性。其次,为充分考虑分解序列差异的非线性特征,分别采用SSA优化后的ELM和LSTM模型对低频趋势项与高频波动项进行预测,并将结果叠加重构为最终预测值。最后,以郑州市某地铁车站深基坑为例,通过设置消融实验、对比实验和泛化性验证实验,系统评估了模型的准确性与实用性。结果表明:该模型在精度和稳定性方面显著优于其他模型,其中R2提升了2.88%~23.62%,RMSE和MAPE分别降低了6.63%~41.13%、8.08%~64.79%。这充分说明模型在应对数据非平稳性和捕捉非线性特征方面表现出色,具备良好的可靠性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为岩土工程中的灾害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工程 支护桩 变形监测 组合预测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asternak地基模型的H(t)-T受荷桩受力变形分析
3
作者 江杰 陈丽君 +3 位作者 柴文成 艾永林 欧孝夺 龚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0-69,共10页
水平动荷载H(t)与扭矩T联合作用下的桩基受力变形较为复杂.为了更加准确地分析H(t)-T联合受荷桩的内力与位移,基于Pasternak地基模型考虑桩侧土体剪切效应;引入H(t)-T耦合因子,揭示多向荷载对桩身响应的影响机理;继而利用虚功原理推导... 水平动荷载H(t)与扭矩T联合作用下的桩基受力变形较为复杂.为了更加准确地分析H(t)-T联合受荷桩的内力与位移,基于Pasternak地基模型考虑桩侧土体剪切效应;引入H(t)-T耦合因子,揭示多向荷载对桩身响应的影响机理;继而利用虚功原理推导桩身单元综合刚度矩阵;最后采用改进的有限杆单元法获得H(t)-T联合受荷桩内力与位移数值解;并与已有理论解和有限元模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参数分析表明:土体剪切效应可约束桩身水平位移,但对扭转变形影响较小;水平动荷载增强了桩身抗扭承载力,水平动荷载幅值从0.2Q_(u)增大到1.0Q_(u)时,桩顶扭转角减小了22.6%;增大动荷载无量纲频率会减小桩顶位移和桩身最大弯矩,外荷载动力效应随桩埋深增加而减弱;杆单元模型减少了单元划分数量和计算时间,可有效提高计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sternak地基模型 联合受荷桩 有限单元法 水平动荷载 扭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尾神经网络模型的桩基智能选型算法研究
4
作者 陈瓴 柏华军 +1 位作者 刘诗文 王新国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3-121,共9页
针对当前桥梁基础设计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尾神经网络的新型架构,并开发了相应的桩基智能选型算法。该算法有效应对了训练样本数量少、类型多且分布不均的挑战。通过定义案例样本数据格式,构建了一个包含90%常... 针对当前桥梁基础设计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尾神经网络的新型架构,并开发了相应的桩基智能选型算法。该算法有效应对了训练样本数量少、类型多且分布不均的挑战。通过定义案例样本数据格式,构建了一个包含90%常见桥型的桩基选型样本库,涵盖简支梁、连续梁、矮塔斜拉桥等多种桥型。分析样本库数据特征后,明确桩基选型是一个典型的“组合分类”问题,并设计了一个由嵌入层、特征提取层和决策层组成的多尾神经网络模型,采用分阶段训练技术进行优化。在此基础上,研发了桩基智能选型算法,并将其集成到云服务平台,成功接入桥梁智能设计系统,实现了桥梁桩基的智能化设计。通过在长赣高铁S101省道特大桥项目中的应用测试,结果显示该算法显著提高了桩基设计效率,达到传统方法的4倍,进而使全桥设计效率提升超过70%。本研究为人工智能技术在勘察设计行业的应用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特别是在解决“冷启动”问题上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基础 桩基选型 多尾神经网络 组合分类 智能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近距离侧穿建筑物施工沉降控制技术
5
作者 徐进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5年第5期178-180,共3页
针对盾构侧穿建筑物掘进施工过程中对周围地层扰动,使附近地层发生流失导致建筑物沉降的问题,论文创新性地采用MJ S倾斜加固技术对建筑物基础进行加固,在建筑物与隧道之间实施“素混凝土桩+袖阀管注浆”组合隔断措施,在靠近建筑物一侧... 针对盾构侧穿建筑物掘进施工过程中对周围地层扰动,使附近地层发生流失导致建筑物沉降的问题,论文创新性地采用MJ S倾斜加固技术对建筑物基础进行加固,在建筑物与隧道之间实施“素混凝土桩+袖阀管注浆”组合隔断措施,在靠近建筑物一侧隧道管片后注浆填实土体。工程实践证明,该工艺减少了盾构侧穿建筑物施工对周围土层的扰动,有效降低了建筑物附近土层的流失风险,在防止建筑物基础沉降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掘进 沉降控制 基础加固 组合隔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条件下浆砌石坝灌浆技术研究
6
作者 张肖肖 姜金利 张蕊蕊 《水利建设与管理》 2025年第2期35-44,共10页
本文以青岛市崂山区大河东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为例,重点研究分析坝高超过50m、渗漏量超过总库容10%、坝体本身裂隙密集等复杂条件下浆砌石坝的灌浆技术。本工程以坝基帷幕灌浆、坝体充填灌浆为主要加固手段,根据浆砌石坝体结构、工程特点... 本文以青岛市崂山区大河东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为例,重点研究分析坝高超过50m、渗漏量超过总库容10%、坝体本身裂隙密集等复杂条件下浆砌石坝的灌浆技术。本工程以坝基帷幕灌浆、坝体充填灌浆为主要加固手段,根据浆砌石坝体结构、工程特点以及地质条件,研究分析确定坝基帷幕灌浆采用单双排组合布置,渗漏严重处设双排,灌浆方法采用“分三序加密、自上而下、分段卡塞”灌浆法,灌浆溶液选用水泥浆液+硅溶胶溶液组合方式;坝体充填灌浆采用“分两序加密、自上而下、孔口封闭、循环”灌浆法,灌浆溶液选用水泥浆液+硅溶胶溶液组合方式。通过分析加固后的工程运行效果,确定对于复杂条件下的浆砌石坝体渗漏及结构稳定问题,根据渗漏部位、渗漏情况及坝体结构,采用分段布置、分序加密以及组合浆液的分部位联合灌浆法,才能保证灌浆效果,实现大坝的安全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砌石坝 坝基渗漏 坝体稳定 联合灌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复杂条件下超深地铁出入口明挖综合施工技术研究与应用
7
作者 孙军利 贾俊启 +3 位作者 王丹 于海笑 孙正泉 孙凯翼 《建筑施工》 2025年第2期277-281,290,共6页
为解决青岛市地铁4号线沂水路站C2出入口与青大附院合建项目超深狭窄地下通道支护设计和明挖施工难题,根据现场地质勘探情况,运用理论与实践经验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科学研究比较,合理安排分层分段施工顺序,确定在医院院区地下管线密集、... 为解决青岛市地铁4号线沂水路站C2出入口与青大附院合建项目超深狭窄地下通道支护设计和明挖施工难题,根据现场地质勘探情况,运用理论与实践经验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科学研究比较,合理安排分层分段施工顺序,确定在医院院区地下管线密集、周边环境复杂、噪声扬尘要求高、施工空间受限等因素下,针对不同施工部位、不同临界环境采取不同形式的联合支护体系,以经济合理的支护方案、先进的综合施工技术,辅以全方位边坡位移监测、重点部位爆破振动监测,克服不利的基坑支护条件,确保施工工期及医疗设备的正常使用,可为今后类似毗邻已有建筑的新建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复杂条件 地铁深基坑 明挖综合施工技术 联合支护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W工法桩与预应力型钢组合支撑施工技术
8
作者 陈华平 李雪麟 +2 位作者 韦奇 李娇 崔雪 《建筑技术开发》 2025年第2期137-139,共3页
在富水软土地基工程中,选择合适的施工技术是确保工程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关键。SMW(Soil Mixing Wall)工法桩与预应力型钢组合支撑施工技术因其优越的止水性能和承载能力,成为解决此类地基问题的有效方案。详细探讨了该组合技术的应用,包... 在富水软土地基工程中,选择合适的施工技术是确保工程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关键。SMW(Soil Mixing Wall)工法桩与预应力型钢组合支撑施工技术因其优越的止水性能和承载能力,成为解决此类地基问题的有效方案。详细探讨了该组合技术的应用,包括施工流程、设计参数、质量控制措施及应对挑战的策略。SMW工法桩通过将水泥浆与土体搅拌形成高强度连续墙体,提供优异的防渗性能和承载能力。预应力型钢支撑则通过施加预应力,增强支撑系统的刚度和抗变形能力。两者的结合有效提高了基坑支护系统的整体性能,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和后期使用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W工法桩 预应力型钢 组合支撑 富水软土地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型1+1复合冲孔灌注桩工艺在超深入岩排桩支护工程中的应用
9
作者 王浩 《工程技术研究》 2025年第2期68-70,共3页
“国和一号”循环水系统排桩支护工程针对入岩深度大、岩石硬度高、施工工期紧等情况实行桩基施工工艺。该工程创造性地采用1+1复合成孔方式,即千米钻机配合冲击成孔钻机,先使用千米钻机从地面向桩孔内钻进施工,使钻孔均匀分布在排桩内... “国和一号”循环水系统排桩支护工程针对入岩深度大、岩石硬度高、施工工期紧等情况实行桩基施工工艺。该工程创造性地采用1+1复合成孔方式,即千米钻机配合冲击成孔钻机,先使用千米钻机从地面向桩孔内钻进施工,使钻孔均匀分布在排桩内,破坏桩孔内岩石的结构及完整性,降低整体岩层的承受力,再使用冲击成孔钻机进行成孔,以实现短期内完成排桩施工目标。这一技术创新,为复杂工程的桩基施工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基施工 千米钻机 冲击成孔 复合成孔 排桩支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加固吹填土地基处理效果分析
10
作者 杨磊勇 《路基工程》 2025年第1期69-73,共5页
结合广西某工程南区地基加固项目,对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加固效果进行分析。分析表明:吹填土地基土层变化较大,相同深度每米淤泥土层压缩量较粉细砂层大60.7 mm;抽真空阶段表层沉降速率最大达到18.2 mm/d,远高于后续的堆载和联合堆载阶段;... 结合广西某工程南区地基加固项目,对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加固效果进行分析。分析表明:吹填土地基土层变化较大,相同深度每米淤泥土层压缩量较粉细砂层大60.7 mm;抽真空阶段表层沉降速率最大达到18.2 mm/d,远高于后续的堆载和联合堆载阶段;土层性质对孔隙水压力值稳定具有主导作用;经加固处理后,地基土体物理力学性质得到改善;加固过程中产生向外和向内的水平位移比值与荷载比有关,荷载比越大,位移比值越大,且临界深度越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预压 联合堆载 吹填土地基 孔隙水压力 沉降率 含水率 荷载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基坑桩-撑-土组合支护结构的受力特性与优化设计 被引量:4
11
作者 林宇亮 程勇 +4 位作者 刘玮 王斌 高文慧 李柔锋 李志宏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62-2174,共13页
依托某高层建筑深基坑工程,通过现场试验获得不同施工阶段组合支护结构及基坑关键部位的变形规律。基于土体硬化模型建立深基坑组合支护体系的三维数值模型,对基坑开挖施工进行全过程模拟,分析支护结构体系的桩身弯矩、桩身位移和土压... 依托某高层建筑深基坑工程,通过现场试验获得不同施工阶段组合支护结构及基坑关键部位的变形规律。基于土体硬化模型建立深基坑组合支护体系的三维数值模型,对基坑开挖施工进行全过程模拟,分析支护结构体系的桩身弯矩、桩身位移和土压力分布规律。针对反压土的顶宽、高度、坡度以及斜支撑的间距、直径等影响因素设计正交试验,对围护桩受力变形的影响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并提出优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围护桩最大位移与最大正弯矩随反压土顶宽、高度、斜支撑直径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反压土坡度、斜支撑间距的增大而增大。桩身变形影响因素敏感性从大至小依次为反压土坡高、顶宽、反压土坡度、斜支撑间距和斜支撑直径;对组合支护体系进行设计时,建议在确定土坡自稳角度的前提下,尽量增大反压土土坡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工程 组合支护结构 反压土 斜支撑 受力特性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砂下黏地层中桩-筒复合基础V-H承载特性 被引量:2
12
作者 邹新军 胡建峰 杨紫健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5-425,共11页
海上风机基础不仅受自重等竖向力V作用,也因水流、波浪和风等影响而承受水平荷载H。为探讨上砂下黏地层中一种由单桩和吸力筒组成的新型海上风机桩-筒复合基础受V-H组合作用时的承载特性,自主设计完成了一系列室内桩-筒复合基础V-H组合... 海上风机基础不仅受自重等竖向力V作用,也因水流、波浪和风等影响而承受水平荷载H。为探讨上砂下黏地层中一种由单桩和吸力筒组成的新型海上风机桩-筒复合基础受V-H组合作用时的承载特性,自主设计完成了一系列室内桩-筒复合基础V-H组合加载模型试验,获得不同组合参数下桩-筒复合基础的荷载-位移曲线和桩身弯矩分布曲线,并绘制出V-H承载力包络线。在此基础上,采用ABAQUS建立了上砂下黏地层中桩-筒复合基础三维数值分析模型,经模型验证与参数分析,进一步讨论了砂土厚度、筒径、筒高以及加载高度等参数对桩-筒复合基础承载特性的影响曲线,并拟合出桩-筒复合基础承载力简化计算公式,分析结果表明:桩-筒复合基础能显著提高桩身水平承载力,增幅达30%~90%,且增加筒径比增加筒高更有利于提高基础水平承载力;上部砂土层较厚时,桩-筒复合基础存在一个使复合基础水平承载力达到最大的预加竖向荷载最佳值,其值随不同载荷工况在(0.4~0.7)Vult范围内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筒复合基础 V-H组合作用 上砂下黏地层 承载力包络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W工法桩施工过程中变形监测与三维有限元数值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红军 何陆灏 陈锋 《建筑技术》 2024年第6期668-671,共4页
SMW工法桩是基坑工程中的一种组合支护形式,兼具挡土与止水的作用,具有造价低、施工便捷、对基坑周边影响较小等优势。依托广东江门某基坑工程,通过现场监测和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数值模拟的方法对SMW工法桩施工过程中的变形进行研究。... SMW工法桩是基坑工程中的一种组合支护形式,兼具挡土与止水的作用,具有造价低、施工便捷、对基坑周边影响较小等优势。依托广东江门某基坑工程,通过现场监测和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数值模拟的方法对SMW工法桩施工过程中的变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围护结构桩顶水平位移的模拟值与实测值两者之差在3 mm以内,桩顶竖向位移模拟值与实测值两者之差在1 mm以内;实测数据与数值模拟结果基本拟合,所建立的三维有限元数值模型与实际工程结构较为相符,在施工过程中将现场监测与数值模拟相结合,以确保工程施工的质量与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W工法桩 基坑工程 组合支护形式 变形监测 三维有限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装扰动对筒型基础短期承载性能的影响
14
作者 刘润 孙国栋 陈广思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3-96,110,共15页
随着海上风电一步式安装技术的发展,筒型基础安装扰动对短期承载性能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为此采用Abaqus用户子程序自定义场变量的形式,模拟了筒型基础安装扰动对周边土体强度的影响;然后通过三维小变形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安装扰动... 随着海上风电一步式安装技术的发展,筒型基础安装扰动对短期承载性能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为此采用Abaqus用户子程序自定义场变量的形式,模拟了筒型基础安装扰动对周边土体强度的影响;然后通过三维小变形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安装扰动范围对筒型基础短期承载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安装扰动中的侧壁扰动部分是引起筒型基础承载力降低的主要原因;基础的竖向和抗倾覆承载力受安装扰动的影响降低明显,且降幅与基础的长径比有关,而基础的水平承载力降低相对较小,且降幅与基础长径比无关;此外,安装扰动后基础的复合承载力包络线形状与未扰动工况一致,可采用相同的表达式进行描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考虑安装扰动影响的筒型基础承载力计算方法,可用于评估安装扰动对筒型基础短期承载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筒型基础 安装扰动 单向承载力 承载力包络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碎石桩-排水板组合型复合地基固结解析解
15
作者 李传勋 刘聪 陆向综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0-140,共11页
碎石桩-排水板组合型复合地基以成本低、固结速率快及加固效果好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工程实际。虽然目前竖井地基或碎石桩复合地基固结理论已较为完善,但同时包含以上两种排水体的复合地基固结理论还鲜见报道。此外,以往固结模型中土体... 碎石桩-排水板组合型复合地基以成本低、固结速率快及加固效果好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工程实际。虽然目前竖井地基或碎石桩复合地基固结理论已较为完善,但同时包含以上两种排水体的复合地基固结理论还鲜见报道。此外,以往固结模型中土体内孔隙水在径向仅发生单向渗流,这与实际情况存在差别。基于此,以碎石桩-排水板组合型复合地基为研究对象,考虑外荷载作用下土中孔隙水分别向碎石桩和排水板发生径向渗流,在复合地基顶面排水、底面不透水条件下建立碎石桩-排水板复合地基固结模型。利用桩体、桩周土体和竖井间流量相等的连续条件,获得该模型的解析解答。在一定条件下,该解答可退化为碎石桩复合地基固结解或竖井地基固结解,表明该解答的普适性及正确性。将该解答应用于工程实例及室内模型试验的沉降计算,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较好。开展大量计算研究此类复合地基不同工况下的固结性状,结果表明:在碎石桩桩间打设排水板,能有效提高复合地基固结速率,复合地基固结速率随排水板数量增加而加快;排水板渗透系数对复合地基固结速率及沉降速率的影响较大;与传统复合地基技术相比,碎石桩桩间增设排水板的工法具有更好的经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石桩 排水板 组合型复合地基 固结 解析解 双向渗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冲刷下砂土中桩-盘复合基础H-T联合承载特性
16
作者 邹新军 陈顺 +2 位作者 涂欣瑶 梁楚雄 杨紫健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5-505,共11页
海上风机基础工作时既承受复杂组合荷载作用,也受波流冲刷影响。单桩-摩擦盘复合基础同时结合了单桩与重力式基础的特点,摩擦盘还可起防冲板作用。为探讨砂土地基中H-T联合作用时局部冲刷对这种复合基础承载特性的影响,首先基于室内水... 海上风机基础工作时既承受复杂组合荷载作用,也受波流冲刷影响。单桩-摩擦盘复合基础同时结合了单桩与重力式基础的特点,摩擦盘还可起防冲板作用。为探讨砂土地基中H-T联合作用时局部冲刷对这种复合基础承载特性的影响,首先基于室内水槽试验装置,完成了一系列模型载荷试验;获得了冲刷前后桩-盘复合基础的荷载-位移曲线,经无量纲化处理与曲线拟合,获得H-T联合受荷桩-盘复合基础的承载包络线及其简化计算公式。然后,采用有限元细化分析了主要冲刷参数(冲刷深度、冲刷宽度、冲刷角度)及加载点高度对复合基础承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冲刷坑的存在使复合基础的横向及扭转抗力明显降低,削弱程度分别可达25%及45%;进一步分析表明,桩身弯矩值随加载点高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大,随预加扭矩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局部冲刷会明显削弱复合基础的承载力,同时H-T联合作用时相应的承载力包络线向内发生不同程度的收缩;其中,冲刷深度的影响最大,对横向抗力与扭转抗力的削弱程度分别可达约35%及60%,冲刷角度次之,冲刷宽度的影响最小;此外,不同加载路径下桩-盘复合基础承载力包络线呈现一定程度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基础 单桩-摩擦盘复合基础 局部冲刷 H-T联合作用 承载力包络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坑免降水开挖的组合式冻结法支护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松 岳祖润 +5 位作者 卢相忠 张庆武 孙铁成 胡田飞 亓源水 张俊洋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3-149,共7页
近年来,随着地下水资源保护力度的不断增大,对基坑工程进行免降水开挖的需求愈加紧迫。为解决富水地层基坑工程施工中的免降水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基坑支护方法:传统悬挂式止水帷幕与水平冻土止水帷幕相结合的“组合式冻结法”。根据以往... 近年来,随着地下水资源保护力度的不断增大,对基坑工程进行免降水开挖的需求愈加紧迫。为解决富水地层基坑工程施工中的免降水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基坑支护方法:传统悬挂式止水帷幕与水平冻土止水帷幕相结合的“组合式冻结法”。根据以往市政工程中的冻结法施工经验,总结组合式冻结法的施工流程,提出泄压孔、温度限位孔和局部冻结技术相结合的冻胀控制措施,以及利用冻结管嵌入地连墙的界面区强化措施。通过模型试验对组合式冻结法的可行性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组合式冻结法可以有效实现基底的支护,在冻结薄弱环节临时竖井、地连墙附近冻结壁承载能力满足设计要求;观测发现地层冻结对地连墙强度和变形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式冻结法 基坑工程 免降水开挖 模型试验 冻土止水帷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平航电扩机工程基坑边坡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1
18
作者 黎东晓 韦海勇 +1 位作者 徐李达 荣冠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4-169,共6页
预应力锚索-灌注桩等组合支护结构能够有效地发挥各自优势,在基坑加固的应用中越来越广泛。本研究采用三维有限差分方法模拟桂平航电扩机工程基坑分级开挖支护全过程,分析预应力锚索、锚杆、抗滑桩组合支护结构的受力与变形特性,并通过... 预应力锚索-灌注桩等组合支护结构能够有效地发挥各自优势,在基坑加固的应用中越来越广泛。本研究采用三维有限差分方法模拟桂平航电扩机工程基坑分级开挖支护全过程,分析预应力锚索、锚杆、抗滑桩组合支护结构的受力与变形特性,并通过监测数据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合理性。结果表明,对于上部为土质、下部为岩质的基坑边坡,采用抗滑桩和预应力锚索组合结构嵌固到下部基岩可有效控制上部土质边坡的塑性破坏和变形,结合预应力锚索和随机锚杆可有效地遏制下部岩质边坡侧向位移,桩锚组合支护结构对土岩复合地层基坑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和加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支护 基坑 数值模拟 变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加载下海上风电四筒基础地基承载力特性研究
19
作者 曹政 李智 +3 位作者 江琦 董霄峰 王海军 练继建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0-217,共8页
以福建某海上风电场四筒导管架基础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建立四筒基础-地基整体模型,研究四筒基础在V-H(竖向-水平荷载)、V-M(竖向-弯矩荷载)、H-M(水平-弯矩荷载)和V-H-M(竖向-水平-弯矩荷载)作用下的地基失效模式。结果表明:在... 以福建某海上风电场四筒导管架基础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建立四筒基础-地基整体模型,研究四筒基础在V-H(竖向-水平荷载)、V-M(竖向-弯矩荷载)、H-M(水平-弯矩荷载)和V-H-M(竖向-水平-弯矩荷载)作用下的地基失效模式。结果表明:在V-H和H-M加载模式下,四筒基础竖向极限承载力和弯矩极限承载力均随着水平力的增大而减小,且弯矩极限承载力与水平力之间呈现出线性减小的趋势;在V-M加载模式下,随着竖向荷载的不断增大,四筒基础主要运动形式从转动转换为平动;V-H-M加载模式下的承载力包络线随着竖向荷载的增大向外扩张,且竖向荷载的作用明显提高了地基水平和弯矩极限承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 四筒基础 复合加载 地基承载力 破坏包络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岩组合地基变截面锚杆承载性能与机制研究
20
作者 曾二贤 程述一 +3 位作者 伍林伟 陈成 吏垚 刘观仕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117-2128,共12页
以山区输电线路工程为背景,针对实践中广泛遇到的上土下岩二元层状地基,提出了一种变截面锚杆技术,其原理为通过增大上覆土层中锚杆的截面积,达到充分利用上覆土层和下部岩层承载力的目的。为检验变截面锚杆的性能,采用现场真型试验和... 以山区输电线路工程为背景,针对实践中广泛遇到的上土下岩二元层状地基,提出了一种变截面锚杆技术,其原理为通过增大上覆土层中锚杆的截面积,达到充分利用上覆土层和下部岩层承载力的目的。为检验变截面锚杆的性能,采用现场真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手段,探讨了其承载力提升机制,分析了不同因素对承载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较等截面锚杆,变截面锚杆的上拔、下压以及水平承载力均有所提升。其中,水平承载性能提升效果最显著。场地覆土层厚度对锚杆上拔承载力影响较大,对下压和水平承载性能影响较小。场地地形坡度对锚杆水平承载性能有较大影响,二者呈负相关。此外,“上拔荷载+水平荷载”模式下,变截面群锚基础的承载性能优于等截面群锚基础和传统复合基础,且具有土方开挖量小以及更适用于斜坡地形的优点。研究成果可为该新型基础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 杆塔基础 岩石锚杆 土-岩组合地基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