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3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ion-like propagation of α-synuclein in gutbrain axis
1
作者 CHEN Ying SHAO Qian-hang +1 位作者 YUAN Yu-he CHEN Nai-hong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685-686,共2页
Parkinson disease(PD) is a progressive degenerative disease of the nervous system,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movement disorders,such as static tremor,rigidity,and bradykinesia in advanced patients.Gastrointestinal(GI) ... Parkinson disease(PD) is a progressive degenerative disease of the nervous system,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movement disorders,such as static tremor,rigidity,and bradykinesia in advanced patients.Gastrointestinal(GI) dysfunction,such as gastric dysmotility,constipation,and anorectic dysfunction,is common non-motor symptom in the early stage of PD.The progression of PD includes the degenerative loss of dopaminergic neurons and aggregation ofα-synuclein in the substantia nigra.Interestingly,both of them are also present in the enteric nervous system of PD patients.In this review,we describ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on-motor symptoms particularly GI dysfunction and the pathogenesis of PD,aiming to show the powerful evidences about the prion-like propagation of α-synuclein and support the hypothesis of gut-brain axis in PD.We then summarize the mechanism of the gut-brain axis and confirmα-synuclein as a potential target for drug design or new clinical trea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SYNUCLEIN prion-like PROPAGATION enteric nervous system gut-brain axis NON-MOTOR symptom Parkinson diseas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生物-肠-脑轴”探讨补肾通腑方对APP/PS1小鼠肠道菌群及LPS/TLR4/NF-κB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旭 张杰 +2 位作者 赵敏 宋晓雨 段建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1-178,共8页
目的探讨补肾通腑方调控肠道菌群,改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作用机制。方法以APP/PS1小鼠为研究对象,给予补肾通腑方治疗8周,采用Morris水迷宫法观察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变化;16S rDNA检测小... 目的探讨补肾通腑方调控肠道菌群,改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作用机制。方法以APP/PS1小鼠为研究对象,给予补肾通腑方治疗8周,采用Morris水迷宫法观察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变化;16S rDNA检测小鼠肠道菌群丰度、多样性变化;HE染色观察海马病理形态学变化;免疫荧光检测海马区小胶质细胞活化情况;Western blot检测TLR4、NF-κB、IL-6等炎症因子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补肾通腑方可以缩短AD模型小鼠逃避潜伏期、游泳路径,增加跨越平台次数(P<0.05),提升肠道菌群多样性,调节肠道菌群丰度,促进海马神经元细胞损伤修复,降低iNOS/Iba1共表达,提高Arg1/Iba1共表达(P<0.01),促进小胶质细胞从M1型向M2型转化,下调TLR4、NF-κB、IL-6等促炎因子的表达。结论补肾通腑方改善AD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肠道菌群介导的LPS/TLR4/NF-κB通路,从而抑制促炎型小胶质细胞活化、减轻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改善海马区神经元细胞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补肾通腑方 肠道菌群 LPS/TLR4/NF-κB通路 16S rDNA 微生物--脑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肠-脑互通理论探讨小儿推拿调节肠道菌群干预孤独症的可行性 被引量:1
3
作者 易惺钱 王立 +4 位作者 陈晓凡 黄敬滢 曾思瑶 朱卫娜 刘英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91-796,共6页
孤独症谱系障碍(孤独症)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的难题之一,其发病率位居我国各类精神疾病之首。孤独症患儿普遍存在胃肠病症状及肠道菌群失调,且与患儿精神行为紊乱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肠道菌群通过肠-脑轴与精神类疾病产... 孤独症谱系障碍(孤独症)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的难题之一,其发病率位居我国各类精神疾病之首。孤独症患儿普遍存在胃肠病症状及肠道菌群失调,且与患儿精神行为紊乱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肠道菌群通过肠-脑轴与精神类疾病产生相互作用,调节肠道微生物可能是防治孤独症的重要靶点。小儿推拿作为一种传统中医疗法,对小儿的消化道内微生物功能失调有显著的效果,对精神、神经系统疾患也有突出的疗效。基于现有研究结果,从推拿调节胃肠功能出发,探讨小儿推拿从肠治脑的可能性,为推拿疗法干预孤独症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肠轴 -脑互通 孤独症谱系障碍 小儿推拿 从肠治脑 胃肠症状 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心与小肠相表里”理论探讨肠道菌群在脑-肠轴中与神经系统相关疾病的关联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慧慧 单德红 冷雪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3-135,I0031,共4页
神经系统相关疾病是目前影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最常见的疾病类型。“脑-肠轴”是脑和肠之间的双向交互通路,肠道菌群通过“脑-肠轴”的多途径影响神经系统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形成复杂的网络机制。通过探讨中医“心与小肠相表... 神经系统相关疾病是目前影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最常见的疾病类型。“脑-肠轴”是脑和肠之间的双向交互通路,肠道菌群通过“脑-肠轴”的多途径影响神经系统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形成复杂的网络机制。通过探讨中医“心与小肠相表里”理论,探讨肠道菌群在“脑-肠轴”中的关键作用,以及与神经系统相关疾病发生发展的密切相关性,为“心与小肠相表里”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脑-肠轴”理论的再认识和创新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与小肠相表里 肠道菌群 -肠轴 神经系统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生物-肠-脑轴的维生素D改善孤独症症状效果评价研究
5
作者 黄浩宇 杜晓亮 +4 位作者 王静 吴金庭 邹卓 陈颖娟 刘芸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9-155,共7页
目的基于微生物-肠-脑轴分析维生素D对孤独症(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患儿症状的改善效果。方法将72例ASD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其中对照组脱落3例。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补充1200 IU/d的维生素D,对照组仅... 目的基于微生物-肠-脑轴分析维生素D对孤独症(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患儿症状的改善效果。方法将72例ASD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其中对照组脱落3例。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补充1200 IU/d的维生素D,对照组仅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干预12周。干预前后进行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hildhood autism rating scale,CARS)、儿童孤独症行为量表(autism behavior checklist,ABC)、重复刻板行为检查表-修订版(repetitive behavior scale-revised,RBS-R)评估,近红外脑功能成像检测静息态脑功能连接强度,以及检测血清25(OH)D3水平、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肠道菌群,比较两组各指标前后差值以评价临床疗效。结果干预前后差值比较,观察组CARS量表评分(-5.92±1.40 vs.-2.55±1.43)、RBS-R量表评分(-5.99±1.01 vs.-3.10±1.47)、静息态脑功能连接值(0.19±0.15 vs.0.10±0.18)、血清25(OH)D3水平[(34.89±8.18)ng/mL vs.(0.68±6.73)ng/mL]、血清白介素-6水平[(-6.60±6.07)pg/mL vs.(-0.74±9.45)pg/mL]、白介素-1β水平[(-2.56±1.33)pg/mL vs.(-0.04±2.13)pg/mL]、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4.09±3.85)pg/mL vs.(0.21±4.05)pg/mL]的干预前后差值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肠道微生物β多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2=0.030,P=0.040,Adonis)。LEfSe结果提示干预后梭菌纲(LDA=4.747,P=0.003)、梭菌目(LDA=4.747,P=0.003)、梭菌科(LDA=3.476,P=0.001)、毛螺菌科(LDA=4.709,P=0.004)、气味杆菌科(LDA=3.458,P=0.027)、气味杆菌属(LDA=3.458,P=0.027)、伯克霍尔德氏菌目(LDA=3.339,P=0.038)、厚壁菌门(LDA=4.764,P=0.003)、β-变形菌纲(LDA=3.338,P=0.037)在观察组富集。结论补充维生素D能调节ASD患儿的肠道微生物多样性,显著影响特定肠道微生物丰度,降低机体炎症因子,增加脑功能连接强度,缓解ASD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维生素D 16S rRNA 微生物--脑轴 肠道微生物 炎症因子 脑功能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肠-脑轴的益生菌抗抑郁机制及治疗潜力研究进展
6
作者 王娜 夏秀华 +2 位作者 谢强 沙文轩 赵敏 《中国乳品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9-58,共10页
抑郁症是以精神异常低落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精神疾病,会损害机体行为、情感、思想和整体健康。近年来,受外界环境和自身心理因素影响,抑郁症患病率逐年增加,因此寻找安全有效的抗抑郁措施成为当前研究工作的重点。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强调... 抑郁症是以精神异常低落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精神疾病,会损害机体行为、情感、思想和整体健康。近年来,受外界环境和自身心理因素影响,抑郁症患病率逐年增加,因此寻找安全有效的抗抑郁措施成为当前研究工作的重点。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强调,肠道微生物群紊乱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即肠-脑轴),进而诱发抑郁症。因此,肠道菌群成为治疗抑郁症的可能新靶点。益生菌是调控肠道菌群的重要手段,在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肥胖和精神类疾病等方面展现出重要潜力。基于此讨论了益生菌对机体健康的重要影响,指出抑郁症的诱发因素和发病机制,同时提出肠-脑轴信号转导机制,重点结合目前动物和人类的研究探讨益生菌介导肠-脑轴从而缓解抑郁症状的潜在机制及关键物质,最后讨论了将益生菌应用于临床的挑战和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益生菌 肠道菌群 -脑轴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fMRI图论方法分析克罗恩病伴慢性腹痛患者的脑功能网络特征
7
作者 吴欣妍 杨玲 +4 位作者 余丽 唐开强 张玲琴 刘念 李康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18,113,共8页
目的 通过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结合图论分析方法探究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患者的慢性疼痛神经网络拓扑属性特征性改变。材料与方法 研究共纳入CD伴慢性腹痛... 目的 通过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结合图论分析方法探究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患者的慢性疼痛神经网络拓扑属性特征性改变。材料与方法 研究共纳入CD伴慢性腹痛(abdominal pain CD,APCD)患者20例(APCD组),CD不伴腹痛(abdominal pain-free CD,FAPCD)患者24例(FAPCD组),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s,HC)30例(HC组)。采集所有被试的rs-fMRI数据及3D-T1数据,记录相关临床量表评分及临床相关指标。比较组间功能网络拓扑指标,分析差异脑区与临床量表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对于全局指标,与APCD组相比,FAPCD组的小世界属性和标准化聚类系数更低(P<0.05),而APCD组、FAPCD组分别与H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节点指标,与HC组相比,APCD组在右侧前扣带与旁扣带回的度中心性(degree centrality,DC)增高(均P<0.05),FAPCD组的DC与节点效率(nodal efficiency,NE)在左侧枕上回、右侧中央后回降低(均P<0.05);与FAPCD组相比,APCD组眶部额叶范围内的NE更低,左侧中央前回的DC更高(均P<0.05)。此外,全部CD患者视觉模拟量表评分的增高与左侧中央前回DC增加有关(r=0.386,P<0.05)。结论 APCD患者的脑功能网络拓扑特征发生了改变,特别是在特定脑区的DC和NE方面,这些变化可能为疼痛管理和神经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腹痛 图论 脑网络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脑肠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脑-肠-菌轴理论探讨通便汤治疗功能性便秘(气阴亏虚型)的随机对照试验
8
作者 吕娜 李宏佳 +3 位作者 高昌君 余潘生 王玉娟 徐天舒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6-30,共5页
目的探究通便汤通过调节菌群-脑-肠轴信号通路治疗气阴亏虚型功能性便秘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74例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和中药组,每组37例,西药组患者予以普芦卡必利片治疗,中药组予以通便汤治疗。比较两组... 目的探究通便汤通过调节菌群-脑-肠轴信号通路治疗气阴亏虚型功能性便秘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74例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和中药组,每组37例,西药组患者予以普芦卡必利片治疗,中药组予以通便汤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症状、精神心理状况和不良反应情况,以及治疗前后肠道菌群、脑肠肽指标水平变化。结果西药组的有效率为64.86%(24/37),中药组的有效率为83.79%(31/37),与西药组比较,中药组的有效率明显更高(P<0.05)。按照症状表现轻重程度依次记为0~3分。治疗4周后,中药组患者的粪便性状/型、每次排便、排便间隔以及排便困难程度等症状积分水平相较于西药组明显下降(P<0.01)。干预完成后,中药组患者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水平相较于西药组均明显降低(P<0.01);与西药组患者比较,中药组患者血清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VIP)、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以及粪球菌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完成后,中药组患者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粪球菌水平相较于西药组均明显升高。干预过程中所有患者的主要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痛腹泻、头晕头痛等,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通便汤通过调节肠道菌群-脑-肠轴信号通路治疗功能性便秘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改善患者精神心理状况,对肠道菌群和血清5-HT、VIP、NPY等脑肠肽水平均有调节作用,且无不良反应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便汤 菌群--肠轴 功能性便秘 气阴亏虚 临床研究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塑料暴露引起“肠道菌群-肠-脑轴”毒性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9
作者 李佳熙 姬向荣 +3 位作者 刘芙瑶 傅宇辰 裴阳阳 云妙英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9-431,共13页
微塑料由于其自身粒径小、吸附性强、难降解等特点,在自然界广泛存在,而且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皮肤接触等途径使得生物长期暴露其污染之中,并通过食物链不断向上累积.有研究发现,微塑料单独或与其他污染物联合暴露能够对机体产生如... 微塑料由于其自身粒径小、吸附性强、难降解等特点,在自然界广泛存在,而且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皮肤接触等途径使得生物长期暴露其污染之中,并通过食物链不断向上累积.有研究发现,微塑料单独或与其他污染物联合暴露能够对机体产生如肠道菌群紊乱、神经行为毒性等不良影响.肠道菌群在许多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可能通过“肠道菌群-肠-脑轴”与大脑进行双向交流,这一路径与许多神经、精神疾病的发生及发展相关.目前关于微塑料对“肠道菌群-肠-脑轴”的毒性影响及作用机制的研究较少.本文综述了近几年国内外关于微塑料毒性及“肠道菌群-肠-脑轴”的研究,为进一步探讨微塑料对肠道菌群及神经行为的毒性效应、研究潜在的毒性机制、寻找可能存在的生物标志物与防护措施、保障环境生态与人类健康提供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毒性 肠道菌群--脑轴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氧运动通过调控肠道菌群-代谢物网络改善衰老小鼠认知功能
10
作者 王安烽 吴桐 +2 位作者 张虎 梁计陵 陈宁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84-1498,共1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有氧运动对衰老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并阐明有氧运动通过调节肠道菌群-代谢物网络改善认知衰退的分子机制,以期为抗衰老策略及针对年龄相关认知功能障碍的个性化运动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自然衰老的C57BL/6小鼠为...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有氧运动对衰老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并阐明有氧运动通过调节肠道菌群-代谢物网络改善认知衰退的分子机制,以期为抗衰老策略及针对年龄相关认知功能障碍的个性化运动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自然衰老的C57BL/6小鼠为实验模型,采用16S rRNA测序与飞行时间质谱+多反应监测(time of flight+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TOF+MRM,TM)广靶代谢组学技术,结合行为学评估、组织病理学检测等方法研究分析。共选取18只小鼠,分为3组:青年对照组(YC,4月龄)、老年对照组(OC,21月龄)和老年有氧运动组(OE,21月龄,接受12周中等强度跑台训练),系统性地研究了12周中等强度跑台运动对衰老小鼠肠道菌群结构、代谢产物谱及海马功能的协同调控作用。结果行为学测试显示,12周有氧运动显著改善了衰老小鼠的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Morris水迷宫测试中逃逸潜伏期缩短,目标区域探索和平台穿越次数增加。组织病理学分析表明,运动缓解了海马区的年龄相关神经元损伤,提高了神经元密度和形态。16S rRNA测序显示,运动增加了肠道菌群的α多样性,丰富了双歧杆菌属、副拟杆菌属和理研菌属等有益菌群。代谢组学分析鉴定了OC和OE组之间的32种差异代谢物,在OE组中94种上调,30种下调。这些代谢物主要涉及能量代谢重编程(如L-高瓜氨酸)、抗氧化防御(如L-左旋肌肽)、神经保护(如石胆酸)和DNA修复(如ADP-核糖)。网络分析进一步揭示了特定细菌和代谢物之间的强正相关性,如副拟杆菌属与ADP-核糖、双歧杆菌属与石胆酸,暗示了肠道菌群-代谢物轴介导的潜在神经保护途径。结论本研究系统性证明了有氧运动可能通过调节肠道菌群-代谢物网络,对衰老小鼠的认知功能产生积极影响。研究结果揭示了3个关键机制:a.有益肠道菌群的增殖增强了代谢重编程,从而促进了DNA修复途径;b.神经炎症抑制因子水平升高,减少了神经退行性变化;c.增强的抗氧化防御系统维持了神经元稳态。这些发现强调了“菌群-代谢物-脑”轴在介导有氧运动认知益处中的关键作用。本研究不仅加深了对衰老过程中肠-脑轴的理解,而且为开发针对年龄相关认知衰退的个性化运动和益生菌干预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未来研究应进一步在非人灵长类动物和人类临床试验中验证这些机制,以确定运动诱导的肠道菌群-代谢物调节在对抗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转化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氧运动 衰老 认知功能 -脑轴 多组学整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阑尾影响肠-脑轴相关性疾病发生发展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莫淑婷 田哲 +2 位作者 雷新 韩超 陈育华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5-101,共7页
肠-脑轴是连接中枢神经系统及胃肠道的双向通信通路,可能在肠-脑轴相关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阑尾是肠道的一部分,与盲肠相连,具有独特的解剖位置、丰富的微生物群及大量的免疫细胞。研究证实,阑尾炎症及阑尾切除与肠-脑... 肠-脑轴是连接中枢神经系统及胃肠道的双向通信通路,可能在肠-脑轴相关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阑尾是肠道的一部分,与盲肠相连,具有独特的解剖位置、丰富的微生物群及大量的免疫细胞。研究证实,阑尾炎症及阑尾切除与肠-脑轴相关性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本文在介绍阑尾的解剖及功能的基础上,探讨了阑尾炎症及阑尾切除与肠-脑轴相关性疾病的相关性,并对阑尾影响肠-脑轴相关性疾病发生发展的机制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阑尾 微生物--脑轴 炎症性肠病 帕金森病 多发性硬化 阿尔茨海默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从顺其宜”理论探讨参苓白术散通过SGLT1调控“糖偏好-肠-脑轴”干预肥胖2型糖尿病
12
作者 朱连连 路童 +1 位作者 杨可威 战丽彬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4-49,I0003,共7页
肥胖和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等代谢疾病的防治已经成为全球医学界的重大和疑难课题。研究发现,大多数肥胖T2DM患者表现出明显的甘味偏嗜是肠-脑轴信号传导的结果,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1(sodium-dependent glucose t... 肥胖和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等代谢疾病的防治已经成为全球医学界的重大和疑难课题。研究发现,大多数肥胖T2DM患者表现出明显的甘味偏嗜是肠-脑轴信号传导的结果,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1(sodium-dependent glucose transporters 1,SGLT1)在其中作为肠道识别糖的分子起关键作用。根据文献报道和课题组前期证实中药复方通过调节肠道功能对肥胖T2DM的防治具有突出作用,在此基础上,根据“从顺其宜”的中医理论,探究以甘味药物为主的参苓白术散通过调控肠道糖偏好分子SGLT1,基于肠-脑轴干预肥胖T2DM的糖代谢和糖偏好信号传导环路,进而干预肥胖T2DM的疗效机制,为进一步阐述中医从肠-脑轴治疗肥胖T2DM的生物学机制奠定基础,对中医药防治糖尿病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苓白术散 肥胖2型糖尿病 肠脑轴 糖偏好 -葡萄糖共转运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脑-肠轴探讨针灸治疗缺血性卒中机制的基础研究进展
13
作者 赵乾坤 李宪东 +1 位作者 徐天策 陈会生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86-492,共7页
针灸作为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缺血性卒中治疗中的机制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对针灸通过干预脑-肠轴治疗缺血性卒中的相关基础研究进行汇总分析,发现其可能涉及以下机制:其一,调节肠道菌群组成,抑制致病菌增殖并促进有益菌定植... 针灸作为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缺血性卒中治疗中的机制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对针灸通过干预脑-肠轴治疗缺血性卒中的相关基础研究进行汇总分析,发现其可能涉及以下机制:其一,调节肠道菌群组成,抑制致病菌增殖并促进有益菌定植,同时增强肠上皮紧密连接蛋白表达以维持肠道屏障功能,减少肠源性毒素入血;其二,通过神经内分泌调控抑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过度激活,降低促炎因子释放,并激活迷走神经介导的抗炎通路;其三,调节短链脂肪酸、氧化三甲胺等肠道菌群代谢产物的动态平衡,改善全身炎症微环境;其四,重塑免疫细胞亚群比例,抑制过度炎症反应并促进神经修复。本文通过梳理近年来的研究成果,探讨针灸通过脑-肠轴调控缺血性卒中的靶点与潜在通路,为后续相关基础研究及针灸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缺血性卒中 -肠轴 肠道菌群 肠道屏障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生元与动物微生物-肠-脑轴的互作机制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杨宇翔 刘成武 +3 位作者 马金成 王朋朋 修福晓 杨敏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9-17,共9页
肠道微生物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等三大途径与大脑形成双向联系信号系统,该系统称之为微生物-肠-脑轴(MGBA)。肠道微生物代谢不同产物通过MGBA调控大脑发育,控制动物机体生理活动,是动物机体最主要的生理代谢调节机制之一。益生元是... 肠道微生物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等三大途径与大脑形成双向联系信号系统,该系统称之为微生物-肠-脑轴(MGBA)。肠道微生物代谢不同产物通过MGBA调控大脑发育,控制动物机体生理活动,是动物机体最主要的生理代谢调节机制之一。益生元是影响肠道菌群的关键营养物质,可改变肠道菌群丰度和具体微生物代谢产物,进而影响MBGA的反应与功能。本文综述了肠-脑轴的分子作用机制、益生元添加对动物肠道菌群的影响,以及探究了益生元与肠-脑轴互相作用的潜在机制,旨在为应用益生元作为精准调控肠-脑轴物质,治疗相关疾病和减轻动物应激状况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微生物 -脑轴 益生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命早期两歧双歧杆菌BD-1干预可缓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雌性大鼠幼年期的多动行为
15
作者 杨洋 王凯 +6 位作者 柳鉴修 周志谟 贾雯 吴思谋 李金星 何方 程如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02-710,共9页
目的研究生命早期两歧双歧杆菌BD-1干预对幼年期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雌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模型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对雌性新生Wistar-Kyoto(WKY)大鼠(空白对照组,n=8)和SHR(模型组,n=6)灌胃生理盐水,同时对雌性新生SHR灌胃BD-1(1... 目的研究生命早期两歧双歧杆菌BD-1干预对幼年期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雌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模型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对雌性新生Wistar-Kyoto(WKY)大鼠(空白对照组,n=8)和SHR(模型组,n=6)灌胃生理盐水,同时对雌性新生SHR灌胃BD-1(109 CFU/d,实验组,n=6)。3周龄时停止灌胃并采集粪便,7周龄时进行旷场实验并采集粪便,随后处死大鼠。对肠道菌群进行16S rRNA测序,对纹状体多巴胺转运体和酪氨酸羟化酶、前额皮质活化小胶质细胞进行免疫荧光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肠系膜淋巴结、脾脏和血液中Treg细胞数量。结果SHR在旷场中的运动距离高于WKY(P<0.0001),BD-1干预降低了SHR的运动距离(P<0.01)。SHR纹状体中多巴胺转运体(P<0.05)和酪氨酸羟化酶(P<0.05)表达低于WKY,BD-1干预增加了SHR酪氨酸羟化酶的表达(P<0.05)。BD-1干预减少了SHR前额皮质活化小胶质细胞数(P<0.01)、增加了SHR脾脏中Treg细胞数(P<0.01)。BD-1干预增加了SHR肠道菌群α多样性、降低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比值,促进Muribaculaceae生长、抑制Clostridia_UCG-014生长。结论生命早期两歧双歧杆菌BD-1干预通过调节肠道菌群、调节外周免疫、抑制神经炎症、改善多巴胺能神经系统功能,从而缓解宿主后期多动行为,为ADHD的早期预防和精神益生菌的开发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两歧双歧杆菌BD-1 微生物--脑轴 生命早期 神经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宜运动与过度训练调控肠道功能和肠-脑轴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3
16
作者 余锋 贾芳芳 +2 位作者 徐帅 汪君民 王阳春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35,48,共11页
对运动介导肠道与大脑联络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分析适宜运动与过度训练对肠道功能和肠-脑轴之间神经传导及生物信号分子的影响,以揭示其作用机制。发现:肠道与大脑之间关系密切,肠-脑轴之间的双向神经联系和相关生物信号分子是实现肠道... 对运动介导肠道与大脑联络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分析适宜运动与过度训练对肠道功能和肠-脑轴之间神经传导及生物信号分子的影响,以揭示其作用机制。发现:肠道与大脑之间关系密切,肠-脑轴之间的双向神经联系和相关生物信号分子是实现肠道与大脑之间对话的媒介。运动可通过调控肠道与大脑之间的神经联系和相关生物分子影响肠-脑轴,介导肠道与大脑的健康及神经、精神疾病的转归。肠道微生物是实现肠-脑轴之间信息沟通的重要参与者,运动对肠道功能与肠-脑轴的调节可通过调控肠道微生态,及其介导的神经传导途径和生物信号分子的变化发挥终端效应,进而影响高级神经功能。不同强度的运动对肠道微生态及肠-脑轴的调节效应差异颇大,适宜运动和过度训练引起的干预结果截然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宜运动 过度训练 肠道功能 -脑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微生物-肠-脑轴与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7
作者 吕转 王亚敏 +5 位作者 刘瑞东 苏凯奇 吴明莉 张铭 高静 冯晓东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73-1079,共7页
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是卒中后常见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正常功能。研究显示肠道微生物群失调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关系密切,肠道菌群通过调节肠-脑轴可维持神经、代谢和免疫系统的稳定性,对人类生理健康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是卒中后常见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正常功能。研究显示肠道微生物群失调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关系密切,肠道菌群通过调节肠-脑轴可维持神经、代谢和免疫系统的稳定性,对人类生理健康产生多方面的影响。众多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肠-脑轴在卒中及相关PSCI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调节肠道微生物-肠-脑轴有望成为PSCI治疗的潜在靶标。本文对肠道微生物-肠-脑轴与PSCI的相关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的机制探索和临床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认知障碍 肠道微生物--脑轴 血脑屏障 中枢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脑-肠轴理论的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伴焦虑抑郁中西医认识述要 被引量:6
18
作者 邹欣甫 王得昌 +2 位作者 邹欣妍 王康锋 陈泽涛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33-1839,共7页
随着西医学的研究和进展,多数医家认为精神心理状态与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二者之间有着明确的联系。脑肠轴在二者的发病机制中皆处于重要的地位,以脑肠互动理论来论治本病已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西医认为脑-肠肽、肠道菌群失调等... 随着西医学的研究和进展,多数医家认为精神心理状态与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二者之间有着明确的联系。脑肠轴在二者的发病机制中皆处于重要的地位,以脑肠互动理论来论治本病已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西医认为脑-肠肽、肠道菌群失调等因素可导致肠易激综合征腹痛、精神心理状态改变等症状,中医上则多把脑-肠轴理论与中医各证型特点相关联。因此,以脑-肠轴为基点从脑-肠肽、肠道微生物、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心理因素、中医药治疗方面综述IBS-C伴焦虑抑郁状态的发病机制,为同行在临床的诊疗中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轴 肠道菌群 焦虑 抑郁 心理因素 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类与甜味剂的肠-脑轴效应研究进展及评估方法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史清照 刘富强 +10 位作者 张启东 范武 柴国璧 毛健 王焕丽 姬凌波 冯伟华 宗国浩 曹培健 卢鹏 谢剑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22-329,共8页
尽管甜味剂能够提供类似糖类的风味感受和远高于糖类的甜味强度,但仍旧不能完全替代糖类所带来的满足感,明确该现象的生物学机制对于完善甜味剂的功能评估体系和指导甜味剂的创新发展方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系统综述了糖类与甜... 尽管甜味剂能够提供类似糖类的风味感受和远高于糖类的甜味强度,但仍旧不能完全替代糖类所带来的满足感,明确该现象的生物学机制对于完善甜味剂的功能评估体系和指导甜味剂的创新发展方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系统综述了糖类与甜味剂引发的动物行为偏好差异、动物脑区活动差异和肠-脑轴神经激活模式差异3个方面的研究进展,揭示了大脑可以辨别糖和甜味剂,从而产生个体行为偏好差异的深层原因,提出动物行为学、脑区神经活动和关键受体激活能力可用于评估甜味剂肠-脑轴效应,可为甜味剂领域的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类 甜味剂 -脑轴 行为学偏好 神经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脑-肠轴”理论探究温脾开窍通络方治疗老年性痴呆的临床疗效及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 被引量:5
20
作者 毕信亚 刘坤 +2 位作者 周建英 王爱丽 陈炜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6-79,共4页
目的基于“脑-肠轴”理论探究温脾开窍通络方治疗老年性痴呆的临床疗效及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2年7月门诊治疗收集的40例老年性痴呆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0例)与对照组(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西医治疗... 目的基于“脑-肠轴”理论探究温脾开窍通络方治疗老年性痴呆的临床疗效及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2年7月门诊治疗收集的40例老年性痴呆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0例)与对照组(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温脾通络开窍方治疗。两组均治疗8周,对比两组中医证候评分、认知功能、肠道菌群相关指标、炎症反应、不良反应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主症、次症及总评分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更低(P<0.05)。治疗后,两组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stateexamination,MMSE)评分均升高(P<0.05),但两组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5-羟色胺水平均升高(P<0.05),但两组治疗后血浆5-羟色胺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水平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更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脑-肠轴”理论探究温脾开窍通络方可改善老年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疗效显著,减轻炎症反应,调节肠道菌群,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肠轴”理论 温脾开窍通络方 老年性痴呆 临床疗效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