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形成蛋白-7对多孔钽/软骨细胞复合物分泌功能以及Col-Ⅱ、AGG和Sox9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辉 李亮 +5 位作者 王茜 甘洪全 王辉 毕成 李琪佳 王志强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19-225,共7页
目的:研究人重组骨形成蛋白-7(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7,BMP-7)对国产多孔钽/软骨细胞复合物中软骨细胞分泌功能以及Ⅱ型胶原(typeⅡcollagen,Col-Ⅱ)、蛋白聚糖(aggrecan,AGG)和SRY相关高迁移率组基因9(SRY-related high mobility... 目的:研究人重组骨形成蛋白-7(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7,BMP-7)对国产多孔钽/软骨细胞复合物中软骨细胞分泌功能以及Ⅱ型胶原(typeⅡcollagen,Col-Ⅱ)、蛋白聚糖(aggrecan,AGG)和SRY相关高迁移率组基因9(SRY-related high mobility group-box gene 9,Sox9)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3周龄新西兰幼兔,取双膝关节软骨细胞分离培养及鉴定,将生长状态良好的第2代细胞以1×106/m L浓度接种于多孔钽并给予不同浓度BMP-7,分为对照组(多孔钽/软骨细胞组)、50μg/L BMP-7/多孔钽/软骨细胞组、100μg/L BMP-7/多孔钽/软骨细胞组及200μg/L BMP-7/多孔钽/软骨细胞组。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BMP-7对多孔钽/软骨细胞生长及增殖的影响,扫描电镜观察各组软骨细胞在多孔钽表面及内部生长情况,二甲基亚甲蓝(dimethyl methylene blue,DMMB)比色定量法对BMP-7/多孔钽/软骨细胞复合物糖胺多糖(glycosaminoglycan,GAG)进行定量检测,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ol-Ⅱ、AGG和Sox9 mRNA的表达。结果:原代软骨细胞培养24 h后呈梭形生长,4 d后细胞呈多角形,胞浆丰富。阿辛蓝(alcian blue)、番红O(safranin O)、Col-Ⅱ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均呈阳性反应。CCK-8法细胞增殖检测结果显示,100μg/L BMP-7/多孔钽/软骨细胞组细胞增殖水平高于其他各组(P<0.05)。扫描电镜示各组软骨细胞在多孔钽表面生长状态良好,细胞有多个突起、伸展、叠层生长并覆盖于多孔钽表面。GAG定量检测显示,100μg/L BMP-7/多孔钽/软骨细胞组GAG含量比其他各组均明显升高(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各实验组Col-Ⅱ、AGG和Sox9 mRNA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以200μg/L BMP-7/多孔钽/软骨细胞组升高最为明显(P<0.05)。结论:BMP-7/多孔钽/软骨细胞复合体能促进体外软骨细胞增殖及细胞外基质的分泌,促进软骨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7 软骨细胞 胶原 葡糖氨基聚糖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Ⅱ型胶原在退变腰椎间盘髓核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李慧章 傅冷西 叶君健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9期706-709,F0003,共5页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和Ⅱ型胶原在退变腰椎间盘髓核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原位分子杂交(ISH)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0例(男23例,女7例)退变腰椎间盘髓核(退变组)和8例(男6例,女2例)无明显退变腰椎间盘髓核(对照组)中...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和Ⅱ型胶原在退变腰椎间盘髓核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原位分子杂交(ISH)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0例(男23例,女7例)退变腰椎间盘髓核(退变组)和8例(男6例,女2例)无明显退变腰椎间盘髓核(对照组)中BMP-2和Ⅱ型胶原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应用Image-ProPlus5.0图像分析软件测定各指标的平均灰度值。结果:退变组BMP-2的mRNA和蛋白(109.51±8.32和104.48±14.24)表达较对照组(146.93±16.35和146.38±19.53)增强(P<0.05和P<0.01);而退变组Ⅱ型胶原mRNA和蛋白(139.49±16.05和140.34±18.26)表达较对照组(113.09±15.28和113.72±13.59)减弱(P<0.01)。退变组中,BMP-2和Ⅱ型胶原mRNA、蛋白表达均呈一定的负相关关系(r分别为-0.602和-0.614,P<0.01)。结论:在椎间盘退变过程中BMP-2可能是一个重要的调节因子;其对椎间盘退变的调节作用与Ⅱ型胶原有一定关系;BMP-2在退变椎间盘中的表达增强可能是一种保护性的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退变 骨形态发生蛋白-2 型胶原 原位分子杂交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Ad-BMP-2基因转染兔骨髓基质干细胞对其Ⅱ型胶原和碱性磷酸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韩冬 李建军 +5 位作者 张巨 孙鸿斌 顾家祥 王健 刘建国 王国君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5-47,78,F002,共5页
目的 :用人骨形态发生蛋白 2腺病毒表达载体 (Ad- BMP- 2 )转染兔骨髓基质干细胞 (BMSC) ,观察Ad- BMP- 2转染对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 :将 Ad- BMP- 2转染体外培养的兔 BMSC,7d后利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细胞内 BMP- 2及 型胶... 目的 :用人骨形态发生蛋白 2腺病毒表达载体 (Ad- BMP- 2 )转染兔骨髓基质干细胞 (BMSC) ,观察Ad- BMP- 2转染对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 :将 Ad- BMP- 2转染体外培养的兔 BMSC,7d后利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细胞内 BMP- 2及 型胶原的表达 ,同时行碱性磷酸酶染色。结果 :BMP- 2和 型胶原原位杂交法显示实验组细胞胞浆中有棕黄色阳性杂交信号 ,对照组阴性。 BMP- 2和 型胶原免疫组化法显示实验组细胞胞浆棕黄色阳性着色 ,胞核阴性表达 ,对照组阴性 ;碱性磷酸酶染色见实验组细胞胞浆呈棕黑色阳性着色 ,可见细小的棕黑色颗粒 ,对照组染色阴性。结论 :Ad- BMP- 2可高效转染 BMSC,且促进其向成骨细胞和软骨细胞方向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病毒 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 转染 干细胞 胶原 碱性磷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i介导BMPR-Ⅱ基因沉默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蔡升 徐冠军 +2 位作者 李凌 蒋为民 吴建兵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2-107,共6页
背景与目的:原发性肝细胞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期研究发现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BMPs)信号通路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RNA干扰技术(RNA interference,RNAi)抑制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 背景与目的:原发性肝细胞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期研究发现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BMPs)信号通路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RNA干扰技术(RNA interference,RNAi)抑制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Ⅱ(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receptor,BMPR-Ⅱ)表达,观察抑制效果及抑制BMPR-Ⅱ表达后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方法:设计并化学合成针对BMPR-Ⅱ的3对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阳离子脂质体法瞬间转染HepG2细胞。采用离体培养肝癌HepG2细胞,并设正常对照组、空白对照组、阴性siRNA组及siRNA-BMPR-Ⅱ-a、siRNA-BMPR-Ⅱ-b、siRNA-BMPR-Ⅱ-c转染组。各组培养48 h后,运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HepG2细胞中BMPR-Ⅱ在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的变化,MTT比色法及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转染后细胞增殖及侵袭的变化。结果:RT-PCR、Western blot显示,3个特异性siRNA-BMPR-Ⅱ转染组转染48 h后,其BMPR-Ⅱ的mRNA和蛋白表达与另外3组比较受到明显抑制,以siRNA-BMPR-Ⅱ-a转染组抑制效果最明显(0.70±0.06、0.45±0.10,P<0.05)。MTT比色法及Transwell侵袭实验显示,转染48 h后,siRNA-BMPR-Ⅱ-a转染组HepG2细胞的生长及穿膜数(48.27%±0.76%、25.20±1.60,P<0.05)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82.64%±0.67%、60.40±1.39)及阴性对照组(81.21%±0.80%、59.50±1.85)。结论:siRNA干扰介导BMPR-Ⅱ基因沉默可抑制人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和侵袭,BMPR-Ⅱ可作为肝癌抗肿瘤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RNA干扰 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 增殖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动脉高压病因学最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6
5
作者 顾虹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06-409,共4页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是一组少见的、预后不良的疾病,以进行性增高的肺动脉压力和阻力为特征。其病理变化包括肺血管收缩与重构、肺血管平滑肌和内皮细胞的异常增殖、血栓形成等。PAH的发病机制复杂,最新研...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是一组少见的、预后不良的疾病,以进行性增高的肺动脉压力和阻力为特征。其病理变化包括肺血管收缩与重构、肺血管平滑肌和内皮细胞的异常增殖、血栓形成等。PAH的发病机制复杂,最新研究表明肺动脉高压病因包括骨形成蛋白Ⅱ型受体(BMPR2)和活化素受体样激酶(ALK1)等遗传基因变异以及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Rho激酶信号通路等的异常。这为肺动脉高压的治疗和预防提供了更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 骨形成蛋白型受体 活化素受体样激酶 过氧化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 RHO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