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质气化制氢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1
作者 李学琴 王志伟 +4 位作者 刘鹏 李翔宇 王明浩 李辉 雷廷宙 《新能源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32-442,共11页
为缓解日益严重的能源危机及提高生物质资源的利用效率,气化作为热化学转化技术的重要手段,被认为是一种潜力巨大的生物质制氢技术。综述了生物质气化原理,阐述了该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机制,探讨了气化剂、温度、压力以及催化剂种类等... 为缓解日益严重的能源危机及提高生物质资源的利用效率,气化作为热化学转化技术的重要手段,被认为是一种潜力巨大的生物质制氢技术。综述了生物质气化原理,阐述了该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机制,探讨了气化剂、温度、压力以及催化剂种类等对制氢过程的影响,综合分析了生物质气化制氢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为绿氢来源及其制备技术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热化学转化法 气化技术 绿氢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碳汇造林投入产出效率分区优化对策
2
作者 曾予心 苏建兰 +1 位作者 李伟 周星 《西部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6-153,共8页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推进,云南碳汇造林虽具潜力,但因成本高、效率低及管理不足等原因亟需优化。本研究以云南省腾冲市碳汇造林项目为例,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与四象限法,评估农户在碳汇林投入产出过程中的效率,探讨其资源配...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推进,云南碳汇造林虽具潜力,但因成本高、效率低及管理不足等原因亟需优化。本研究以云南省腾冲市碳汇造林项目为例,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与四象限法,评估农户在碳汇林投入产出过程中的效率,探讨其资源配置、技术应用和管理差异。结果显示:Ⅰ区间农户在规模效率和技术效率上表现较好,但存在资源配置冗余,劳动力和资本投入不匹配导致整体效率偏低;Ⅱ区间农户虽有较好的规模效率,但技术应用和管理水平滞后,限制投入产出效率的提升;Ⅲ区间农户面临规模和技术双重瓶颈,资源浪费严重,需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和提升技术应用来提高效率;Ⅳ区间农户虽在技术效率上较高,但由于规模过小,未能充分实现规模经济效益,需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并优化资源整合。此外,研究还发现碳汇林的产出潜力在不同区间农户中存在显著差异,Ⅰ和Ⅱ区间的碳汇产出接近饱和,而Ⅲ和Ⅳ区间农户则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特别是在扩大种植面积、提高生产效率和优化资源配置方面。因此,管理水平和技术应用是提升碳汇林生产效益的关键因素,农户应加强对林地管理的重视,特别是在森林资源利用和合理施肥等方面提升碳汇林经营的投入产出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汇造林 投入产出效率 换算因子连续函数法 数据包络分析方法 四象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森林碳储量及经济价值核算研究
3
作者 张启月 张国徽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31,共11页
吉林省森林资源丰富,是我国东北林区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重要的林业基地。本文依据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资料数据,选取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对吉林省森林碳储量进行估算,采用造林成本法和碳税率法对森林碳汇经济价值进行评估... 吉林省森林资源丰富,是我国东北林区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重要的林业基地。本文依据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资料数据,选取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对吉林省森林碳储量进行估算,采用造林成本法和碳税率法对森林碳汇经济价值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吉林省森林碳储量约480.28 TgC,阔叶混交林、栎类和针阔混交林为主要贡献者,其中,阔叶混交林碳储量为280.55 TgC,占吉林省森林碳储量的58.41%,居全省首位;不同起源林碳储量不同,天然林优势显著,是人工林碳储量的8.14倍;不同林龄中,近熟林碳储量最高,占森林总碳储量的31.69%,其次是成熟林和中龄林。造林成本法和碳税率法下吉林省森林碳汇价值分别为1343.50×10^(8)元和5763.36×10^(8)元。吉林省森林资源禀赋优越,碳汇价值较高,未来上升潜力较大,今后应加强森林的抚育管理,新造林注重优势树种的选择,合理增加混交林构建比例,逐步培育形成健康稳定、优质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省 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 造林成本法 碳税率法 碳储量 碳汇经济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森林清查资料的乔木林生物量估算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64
4
作者 李海奎 赵鹏祥 +1 位作者 雷渊才 曾伟生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4-52,共9页
利用广东、江西、贵州、陕西、吉林和北京6省市第六、第七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资料,应用IPCC法、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和加权生物量回归模型法,从计算原理过程、方法特点、模型的可验证和可重复性以及2期生物量增长的稳定性等方面对3种... 利用广东、江西、贵州、陕西、吉林和北京6省市第六、第七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资料,应用IPCC法、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和加权生物量回归模型法,从计算原理过程、方法特点、模型的可验证和可重复性以及2期生物量增长的稳定性等方面对3种估算乔木林生物量的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对于总生物量,可变BEF2的IPCC法估算结果偏大,固定BEF2的IPCC法估算结果偏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和加权生物量回归模型法的估算结果较为适宜;对于转换因子,同一树种在不同的区域间,加权生物量回归模型法最为稳定;各个树种7次清查的转换因子,IPCC法和加权生物量回归模型法比较稳定,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波动较大;对于2期生物量增长率,可变BEF2的IPCC法和固定BEF2的IPCC法结果接近,比较稳定,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波动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PCC 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 加权生物量回归模型法 乔木林生物量 估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森林碳储量估算与动态变化分析 被引量:15
5
作者 郑德祥 廖晓丽 +2 位作者 李成伟 叶倩玲 陈平留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2-116,共5页
以福建省1998、2003、2008年连续3期森林资源固定样地清查统计数据为基础,结合不同森林类型生物量与蓄积量回归方程,对福建省森林植被的碳储量和碳密度进行估算,并进行期间的动态变化分析,其结果表明:随着福建省林业的发展,自1998年其... 以福建省1998、2003、2008年连续3期森林资源固定样地清查统计数据为基础,结合不同森林类型生物量与蓄积量回归方程,对福建省森林植被的碳储量和碳密度进行估算,并进行期间的动态变化分析,其结果表明:随着福建省林业的发展,自1998年其森林碳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人均碳密度由38.55 t/hm2上升至65.65 t/hm2,已超过全国41.1 t/hm2的平均碳密度,但从其年龄结构上分析,近熟林以上的森林碳储量虽然有所增加,但其碳密度呈下降趋势,则表明近熟林以上森林质量有所下降,森林结构仍有待于进一步调整与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资源 换算因子连续函数法 碳储量 碳密度 动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森林碳储量及碳密度特征分析 被引量:23
6
作者 吴文斌 黄朝法 +4 位作者 郑德祥 陈信旺 郑淑娟 康海军 缪三华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98-303,共6页
【目的】估算福建省森林碳储量及碳密度,进行特征分析,为今后福建省森林的综合经营和管理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基于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为数据源,运用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以2012年发布的全国各树种(组)含碳率为基准,... 【目的】估算福建省森林碳储量及碳密度,进行特征分析,为今后福建省森林的综合经营和管理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基于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为数据源,运用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以2012年发布的全国各树种(组)含碳率为基准,进行碳储量和碳密度估算。【结果】福建省森林碳储量约为2.96×10^8t,平均碳密度48.87t/hm2。各森林类型碳储量在36.85×10^4-15664.58×10^4t,其中以阔叶混交林的碳储量最高,占森林碳储量的52.83%。各森林类型碳密度在25.58—99.93t/hm2。【结论】福建省森林碳储量及碳密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可通过提高成熟林和过熟林的比例来提升福建省森林的碳密度和碳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 碳储量 碳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森林资源连续清查资料估算的浙江省森林生物量及生产力 被引量:58
7
作者 张茂震 王广兴 刘安兴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3-17,共5页
基于1994,1999和2004年浙江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采用基于生物量与蓄积之间关系的生物量换算因子连续函数法,对浙江省森林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估计。结果表明:全省3期森林生物量分别为1.496亿,1.615亿和2.244亿t。林分平均单位面积生... 基于1994,1999和2004年浙江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采用基于生物量与蓄积之间关系的生物量换算因子连续函数法,对浙江省森林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估计。结果表明:全省3期森林生物量分别为1.496亿,1.615亿和2.244亿t。林分平均单位面积生产力在1994—1999年间为1.557t.hm-2a-1,在1999—2004年间为2.060t.hm-2a-1;浙江省森林资源总量不断增加,但林分质量仍然较低,林分单位面积生物量和生产力都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换算因子连续函数法适合于大尺度森林生物量和生产力估算,但在总体单位蓄积很低的情况下可能导致森林生物量被高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资源连续清查 生物量 生产力 蓄积量 生物量换算因子连续函数 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4—2013年山东省森林碳储量及其碳汇经济价值 被引量:54
8
作者 张春华 居为民 +2 位作者 王登杰 王希群 王昕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739-1749,共11页
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其林分碳储量及其碳汇经济价值的估算是全球碳循环研究的热点和重要内容。基于2004—2008年和2009—2013年山东省森林资源清查数据以及实测样地数据改进的生物量蓄积量转换参数,利用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 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其林分碳储量及其碳汇经济价值的估算是全球碳循环研究的热点和重要内容。基于2004—2008年和2009—2013年山东省森林资源清查数据以及实测样地数据改进的生物量蓄积量转换参数,利用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估算2004—2013年山东省森林碳储量及其碳汇经济价值动态。研究结果表明,2004—2013年山东省森林面积、碳储量和碳密度分别从2004—2008年的156.12×10~4hm^2、34.75Tg C和22.26Mg C/hm^2增加到2009—2013年161.44×10~4hm^2、43.98Tg C和27.24Mg C/hm^2。人工林是森林面积、碳储量和碳密度增加的主要贡献者,人工林和天然林对森林生物量碳汇的贡献分别为97.3%和2.7%。两次森林清查期间,杨树和硬阔软阔类森林的碳储量之和分别占全省总量的70.2%和69.6%,杨树的碳储量和碳密度增加最为显著。各龄组森林碳储量由大到小依次为:幼龄林>中龄林>成熟林>近熟林>过熟林。森林碳汇经济价值从2004—2008年的243.37亿元增长到2009—2013年的253.42亿元,年均增长2.01亿元,杨树的碳汇经济价值占全省所有森林类型的60%,赤松单位面积碳汇经济价值最强为2.08万元/h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碳储量 森林清查数据 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 碳汇经济价值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力转移和森林管护水平对森林碳密度的影响——基于福建253个村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余文梦 张婷婷 +1 位作者 苏时鹏 沈大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9820-9829,共10页
森林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固碳功能,有效的森林管理是提升碳密度的重要方式。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森林管护水平也随之变化,进而可能影响森林碳密度。为了厘清劳动力转移和森林管护水平对森林碳密度的作用机理,以提升森林碳密度。利用福建5... 森林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固碳功能,有效的森林管理是提升碳密度的重要方式。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森林管护水平也随之变化,进而可能影响森林碳密度。为了厘清劳动力转移和森林管护水平对森林碳密度的作用机理,以提升森林碳密度。利用福建5县(区)253个村1999年与2009年的林业二类调查数据和入村调研数据,采用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评价了森林碳密度,再运用层次回归模型分析了劳动转移对森林碳密度的影响,并检验了森林管护水平对二者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10年间森林碳密度普遍提升,但区域差异明显;空间上森林碳密度呈由南向北递增,提升率呈由南向北递减。(2)劳动力转移对森林碳密度有显著促进作用,而森林管护水平对森林碳密度有显著削弱作用,并对劳动力转移与森林碳密度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中介效应。(3)劳动力特征、采伐方式及森林自然禀赋等因素,主要通过生计依赖、生境状况和生物量对森林碳密度产生显著影响。据此提出:适当减少对森林的人为干扰,丰富林农生计来源,转变林业经营目标,科学采伐成熟和过熟林,保护天然起源林,丰富人工林树种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转移 森林管护 森林碳密度 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当量因子法的甘肃省草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被引量:25
10
作者 潘冬荣 闫浩文 +5 位作者 韩天虎 孙斌 姜佳昌 柳小妮 李霞 王红霞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860-1868,共9页
天然草原是甘肃省最大陆地生态系统,是全省乃至全国的重要生态屏障,科学、准确地估算甘肃省天然草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甘肃草原重要性认识和生态安全维持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甘肃省主要粮食作物产量和价格数据,计算出甘肃省生态... 天然草原是甘肃省最大陆地生态系统,是全省乃至全国的重要生态屏障,科学、准确地估算甘肃省天然草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甘肃草原重要性认识和生态安全维持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甘肃省主要粮食作物产量和价格数据,计算出甘肃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基准单价,然后结合甘肃省各种草原类生物量,修正甘肃省草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最后计算出甘肃省各类草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果表明:1)草原提供的其他单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均在食物生产和原材料生产价值的3.1倍和3.7倍以上;2)甘肃省暖性灌草丛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最高,为84418.28元·hm^(-2),温性荒漠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最低,为10120.21元·hm^(-2);3)甘肃省草原生态服务总价值为7069.73×10^(8)元,是2016年畜牧业总产值的23倍,约等于甘肃省2016年国民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4)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最高,为1733.27×10^(8)元,占草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24.52%;高寒荒漠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最低,为58.51×10^(8)元,占草原生态服务价值的0.83%。本研究不仅为区域内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估算提供了思路,也为利用法律手段保护草原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生态安全 当量因子法 价值贡献率 生物量 草原类型 草原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乔木林生物量估算及动态分析 被引量:13
11
作者 仲启铖 傅煜 张桂莲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24-532,共9页
基于2014年上海市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统计报告和2013-2014年乔木林典型样地实测数据,采用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CM法)和单木异速生长方程法(AM法)对上海全市乔木林生物量进行估算。结果显示:2种方法估算的乔木林总生物量较为接近,分别为4.82... 基于2014年上海市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统计报告和2013-2014年乔木林典型样地实测数据,采用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CM法)和单木异速生长方程法(AM法)对上海全市乔木林生物量进行估算。结果显示:2种方法估算的乔木林总生物量较为接近,分别为4.828×106和4.805×106t,前者仅比后者高0.47%。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其他硬阔类,阔叶混,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其他软阔类和杨树Populus是上海乔木林生物量的主要贡献者, CM法估算这6个树种组在总生物量中占比为88.7%, AM法估算占比为85.7%。幼、中龄林是上海乔木林生物量的主体部分, CM法估算这2个龄组在总生物量中占比为86.2%, AM法估算占比为79.3%。自1999年起上海市乔木林总生物量持续快速增长,到2016年接近6.400×106t; 1999-2016年乔木林总生物量年均增长率为19.2%,超过同期乔木林总面积的年均增长率(16.8%)。乔木林单位面积生物量同样总体上呈增长趋势,到2016年达75.7 t·hm-2。由此认为:CM法和AM法在上海市乔木林总生物量估算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过去20 a,上海城市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都有显著提升,且仍存在一定上升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学 乔木林 生物量 转换因子连续函数 单木异速生长方程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RM 法对江苏 HQ—13线 P_g 波折射资料的再解释 被引量:1
12
作者 章惠芳 谢剑波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77-284,共8页
用一种新的折射解释法——广义互换法(GRM),对江苏HQ-13线P_g波资料进行了解释。GRM法打破了传统的解释程序,先用计算机处理,后解释,其结果既客观又省时,不但能显著提高经济效益,而且经钻井资料证明它的解比T_oT_p法更精确。
关键词 广义互换法 地震折射波法 GRM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马尾松等不同树种组碳储量与碳密度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彭建都 刘青 +3 位作者 龚文彬 黄志韧 张志 陶超武 《湖南林业科技》 2017年第3期61-65,89,共6页
以新化县森林资源为研究对象,基于2014年新化县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借助Arcgis空间分析,利用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计算出不同树种组的碳储量以及碳密度。结果表明:(1)各树种组碳储量的大小排序为:杉木组>马尾松组>竹木组>... 以新化县森林资源为研究对象,基于2014年新化县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借助Arcgis空间分析,利用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计算出不同树种组的碳储量以及碳密度。结果表明:(1)各树种组碳储量的大小排序为:杉木组>马尾松组>竹木组>柏木组>慢生阔叶树组>中生阔叶树组>灌木组>国外松组>果树组>速生阔叶树组>食用原料树种组>药用树种组>杨树组>林化原料树种组;(2)各树种组碳密度的大小排序为:中生阔叶树组>速生阔叶树组>柏木>国外松组>竹木组>杨树组>杉木组>慢生阔叶树组>马尾松组>果树组=食用原料树种组=林化原料树种组>灌木组>药用树种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化县 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 森林碳储量 碳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步苗族自治县林地碳储量及碳密度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超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19年第3期52-56,共5页
通过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对城步苗族自治县林地的碳储量和碳密度进行评估和分析,结果表明:各龄组碳储量由大到小排序为:中龄林>成熟林>近熟林>幼龄林>过熟林,碳密度则随着龄级的上升不断增加,且与林木的固碳能力联系... 通过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对城步苗族自治县林地的碳储量和碳密度进行评估和分析,结果表明:各龄组碳储量由大到小排序为:中龄林>成熟林>近熟林>幼龄林>过熟林,碳密度则随着龄级的上升不断增加,且与林木的固碳能力联系极为紧密,是所占面积和固碳能力的综合体现;各优势树种碳储量为阔叶混最大,柏木组最小,从结果来看并非与分布面积成正比,而碳密度是中生阔叶树组最大,是灌木组最小,说明碳储量和碳密度的大小与林分结构和经营方式有较大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储量 碳密度 生物量换算因子连续函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