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57篇文章
< 1 2 1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sights on Peripheral Blood Biomarkers for Parkinson’s Disease
1
作者 刘经凯 LI Yu-Meng +2 位作者 LIU Jing-Kai CHEN Zi-Xuan DENG Yu-Lin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2-87,共16页
Parkinson’s disease(PD)is a common neurodegenerative disorder with profound impact on patients’quality of life and long-term health,and early detection and intervention are particularly critical.In recent years,the ... Parkinson’s disease(PD)is a common neurodegenerative disorder with profound impact on patients’quality of life and long-term health,and early detection and intervention are particularly critical.In recent years,the search for precise and reliable biomarkers has become one of the key strategies to effectively address the clinical challenges of PD.In this paper,we systematically evaluated potential biomarkers,including proteins,metabolites,epigenetic markers,and exosomes,in the peripheral blood of PD patients.Protein markers are one of the main directions of biomarker research in PD.In particular,α‑synuclein and its phosphorylated form play a key role in the pathological process of PD.It has been shown that aggregation ofα-synuclein may be associated with pathologic protein deposition in PD and may be a potential marker for early diagnosis of PD.In terms of metabolites,uric acid,as a metabolite,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oxidative stress and neuroprotection in PD.It has been found that changes in uric acid levels may be associated with the onset and progression of PD,showing its potential as an early diagnostic marker.Epigenetic markers,such as DNA methylation modifications and miRNAs,have also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in Parkinson’s disease research.Changes in these markers may affect the expression of PD-related genes and have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onset and progression of the disease,providing new research perspectives for the early diagnosis of PD.In addition,exosomes,as a potential biomarker carrier for PD,are able to carry a variety of biomolecules involved in intercellular communication and pathological regulation.Studies have shown that exosomes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PD,and their detection in blood may provide a new breakthrough for early diagnosis.It has been shown that exosomes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PD,and their detection in blood may provide new breakthroughs in early diagnosis.In summary,through in-depth evaluation of biomarkers in the peripheral blood of PD patients,this paper demonstrates the important potential of these markers in the early diagnosis of PD and in the study of pathological mechanisms.Future studies will continu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of these biomarkers to promote the early detection of PD and individualized treatment strateg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kinson’s disease peripheral blood biomarkers early diagno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alysis of potential amino acid biomarkers in brain tissue and the effect of galangin on cerebral ischemia
2
作者 JianGAO ChangCHEN +2 位作者 Fei-pengDUAN JingFANG Shao-jingLI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46-47,共2页
OBJECTIVE Galangin,apotent scavenger of free radicals,is used as herbal medicine for various ailments for centuries in Asia.With complex pathophysiology,ischemic stroke is one of the most frequent causes of death and ... OBJECTIVE Galangin,apotent scavenger of free radicals,is used as herbal medicine for various ailments for centuries in Asia.With complex pathophysiology,ischemic stroke is one of the most frequent causes of death and disability worldwide.We have reported that galangin provides a direct protection against ischemic injury as a potential neuroprotective agent and has potential therapeutic effects on the changes of serum amino acids for ischemic stroke;however,its mechanism on changes of amino acids in the ischemic brain tissue has not yet been clarified.METHODS In this paper,we explored the amino acid biomarkers of brain tissue in the acute phase of cerebral ischemia and the effect of galangin on those potential biomarkers with a rapid,sensitive and accurate methodology of simultaneous quantification of 12 AAs in rat brain tissue by the RRLC/QQQ.RESULTS we identified that glutamic acid,alanine and aspartic acid all showed significant change in galangin-treated groups compared to vehicle-treated rats and four pathway-related enzymes were identified by multiplex interactions with the three amino acids.With metabolite-protein network analysis and molecule docking,six of 28 proteins were identified and may become the potential biomarkers of galangin for acute ischemic stroke.CONCLUSION All data in our study provide thought for exploring the mechanism of disease,discovering new targets for drug candidates and elucidating the related regulatory signal networ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LANGIN AMINO acid biomarkers CEREBRAL ISCHEMIA 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reening for potential biomarker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hest impediment syndromesbased on plasma metabonomics
3
作者 Li-yun XU Xiao-ya LUO +2 位作者 Xiao-ling SHEN Yu-yang YOU Zhi-hong YANG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19-319,共1页
OBJECTIVE To have a systematic pathomechanism view of three chest impediment.syndromes of Qi Deficiency and Blood Stasis syndrome(QDBS),Qi Stagnation and Blood Stasis syn.drome(QSBS),Cold Obstruction and Qi Stagnation... OBJECTIVE To have a systematic pathomechanism view of three chest impediment.syndromes of Qi Deficiency and Blood Stasis syndrome(QDBS),Qi Stagnation and Blood Stasis syn.drome(QSBS),Cold Obstruction and Qi Stagnation syndrome(COQS) and further investigate the changed metabolome and related pathways for screening potential biomarkers in rat plasma.METHODS According to clinical pathogeny,three kinds of syndrome models were established to simulate the disease of chest impediment.Plasma metabonomics based on UPLC-Q-TOF/MS was applied in this research to detected small molecule metabolites for identifyingthe special potential biomarkers of three chest impediment syndromes,respectively.RESULTS Significant metabolic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between thecontrol group and three syndrome groups.Furthermore,three syndrome groups were distinguished clearly by pattern recognition method.The particular metabolites contributing most to the classification of three chest impediment syndromes were identified.In the QSBS group,the potential biomarkers could include 2-keto-glutaramic acid,L-methionine,L-homocysteic acid,octadecanamide,stearoylglycine,behenic acid,linoleylcarnitine,lysoPC(14:1(9 Z)),indoxyl sulfate and cholic acid.In the COQS group,they could be aminoadipic acid,palmitic amide,oleamide,lysoPC(P-16:0),lysoPC(P-18:0),lysoPC(20:2(11 Z,14 Z)),9-HETE and tauroursodeoxycholic acid.Moreover,4-pyridoxic acid,L-palmi.toylcarnitine,lysoPC(20:0),lysoPC(22:5(4 Z,7 Z,10 Z,13 Z,16 Z)),3-hydroxyhexadecanoic acid and arachidonic acid could be the potential biomarkers for the QDBS group.CONCLUSION Three chest impediment syndromes have their own potential biomarkers.Each special metabolite has its owndifferent metabolic pathway.Both metabolismof cysteine and methionine,and metabolism of alanine,aspartate and glutamate are the main pathways in regulation of metabolic disorders in QSBS syndrome.Lysine biosynthesis and degradation,fatty acid metabolism,and glycerophospholipid metabolism are the main pathways in regulation of metabolic disorders in COQS syndrome.Arachidonic acid metabolism,fatty acid metabolism,fatty acid elongation in mitochondria,and vitamin B6 metabolism are the main pathways in regulation of metabolic disorders in QDBS syndrome.These endogenous substances were indicated as the special potential biomarkers for three chest impediment syndromes and worth studying in dep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虚血瘀 胆固醇 治疗方法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mproving Biomarker Development and Assessment:Standards for Study Design
4
作者 Ziding FENG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I0059-I0059,共1页
Background:The Early Detection Research Network (EDRN), NCI funded and investigator driven, has the mission to evaluate biomarkers for their clinical utilities in cancer risk prediction, diagnosis, early detection,
关键词 EDRN 肺癌 癌细胞 扩散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液中邻苯二甲酸酯和替代型塑化剂代谢物同步分析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
5
作者 于辉 向军 +5 位作者 付成忠 许榕钦 何婷 唐斌 严骁 郑晶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70-1382,共13页
随着邻苯二甲酸酯(PAEs)因其毒性效应而逐步禁用或限用,替代型塑化剂(APs)日益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产品中.尿液中PAEs代谢物(mPAEs)和APs代谢物(mAPs)可作为其人体暴露评估的良好生物标志物.然而,目前关于mAPs的暴露研究仍十... 随着邻苯二甲酸酯(PAEs)因其毒性效应而逐步禁用或限用,替代型塑化剂(APs)日益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产品中.尿液中PAEs代谢物(mPAEs)和APs代谢物(mAPs)可作为其人体暴露评估的良好生物标志物.然而,目前关于mAPs的暴露研究仍十分有限,且尚缺乏针对尿液中mPAEs和mAPs同步检测分析的研究方法.因此,本研究通过优化仪器分析参数及样品前处理条件,建立并验证了基于固相萃取和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HPLC-MS/MS)同步分析尿液中11种mPAEs和7种mAPs的方法.结果显示,mPAEs和mAPs校正曲线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性系数大于0.995;尿液中mPAEs和mAPs的定量限分别为0.05—1.89 ng·mL^(-1)和0.03—0.33 ng·mL^(-1),加标回收率(方法准确度)分别介于83.7%—115%和106%—129%之间,相对标准偏差(方法精密度)均小于20%,基质效应分别为^(-1)6%—-4.3%和^(-1)8%—-5.4%.采用该方法对30例广州市普通居民尿液样本进行分析发现,尿液中共检出16种目标化合物,包括9种mPAEs和7种mAPs,检出率分别为78%—100%和50%—100%.Σ_(9)mPAEs的浓度范围为31.5—757 ng·mL^(-1),以邻苯二甲酸单正丁酯(mnBP)、邻苯二甲酸单异丁酯(miBP)为主;Σ_(7)mAPs的浓度范围为1.26—39.6 ng·mL^(-1),对苯二甲酸单(2-乙基己基)酯(MEHT)和己二酸2-乙基己酯(MEHA)为主要化合物.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回收率和精密度高、生物基质干扰小,可满足同步分析人体尿液中mPAEs及mAPs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酯 替代型塑化剂 尿液 代谢产物 暴露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评估中应用的进展(综述) 被引量:1
6
作者 杨杰 崔静静 胡珍玉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28-533,共6页
本文回顾了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fNIRS)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研究中的应用,分析了ADHD患者在任务态和静息态下的皮层激活异常,并探讨了fNIRS在ADHD诊断和治疗评估中的潜力,为未来ADHD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了新的方向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 生物标志物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CN3可作为肺鳞癌预后及免疫治疗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7
作者 李伟 祖玲玲 徐嵩 《中国肺癌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4-130,共17页
背景与目的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是全球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肺鳞状细胞癌(lung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LUSC)是其重要的病理组织学亚型,免疫逃逸机制复杂,使得免疫治疗的效果有限。Ficolin-3(FCN3)是... 背景与目的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是全球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肺鳞状细胞癌(lung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LUSC)是其重要的病理组织学亚型,免疫逃逸机制复杂,使得免疫治疗的效果有限。Ficolin-3(FCN3)是一种重要的免疫调节分子,它可以通过重塑肿瘤免疫微环境来调节肿瘤的免疫逃逸,但FCN3在LUSC中的作用仍不清楚。本研究使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来自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的LUSC样本进行了全面分析,旨在探讨FCN3在LUSC中潜在的生物学功能以及预后意义。方法 泛癌分析表征FCN3的泛癌表达特征及预后价值,同时基于TCGA数据库中的LUSC样本数据,分析FCN3在LUSC中的表达特征及预后关系。通过构建Nomogram模型、体细胞突变分析、差异分析、相关性分析及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K EGG)和基因集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 GSEA)进一步探索FCN3的潜在作用机制。通过免疫浸润分析、免疫逃逸评分、免疫相关分子相关性分析揭示FCN3在LUSC中高表达对免疫的调节作用,同时评估FCN3特征表达与药物敏感性的相关性。体外实验验证FCN3在LUSC中的表达特征。结果 FCN3在LUS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组织。高表达FCN3的LUSC患者预后较差。FCN3的不同表达情况与免疫细胞浸润丰度、免疫细胞功能障碍有关联,并且与免疫检查点、免疫刺激分子、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MHC)类分子表达及化疗药物敏感性也存在关联。结论LUSC中FCN3的高表达与不良预后有关,并且FCN3与免疫细胞浸润、相关免疫通路及免疫相关分子有关,FCN3可能是LUSC潜在的预后标志物和免疫治疗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CN3 肺肿瘤 免疫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液p75NTR胞外段变化率对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生存时间的预测
8
作者 贾蕊 张荣华 +5 位作者 薛丽 靳娇婷 胡芳芳 刘潇 党永辉 党静霞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8-303,共6页
目的 进一步研究尿液神经营养因子受体p75(neurotrophin receptor p75,p75NTR)胞外段(extracellular domain of p75NTR,p75^(ECD))变化率作为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L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进展率及生存时间... 目的 进一步研究尿液神经营养因子受体p75(neurotrophin receptor p75,p75NTR)胞外段(extracellular domain of p75NTR,p75^(ECD))变化率作为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L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进展率及生存时间的预测生物标记物的价值。方法 纳入40例ALS患者并保持每3~6个月来院随访和51例健康志愿者(HC),采集尿液,使用已经建立的ELISA法进行尿液p75^(ECD)检测并分析。ALSFRS-r量表用于AL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评价。尿液p75^(ECD)变化率(Δp75^(ECD))为末次与首次尿液p75^(ECD)含量的月均变化量。结果 ALS组末次随访尿液p75^(ECD)含量较基线时升高(P=0.002 3)。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ALS患者的ALSFRS-r分数与尿液p75^(ECD)含量之间呈负相关(r=-0.35,P=0.001 3);快速变化Δp75^(ECD)组的病程更短(P=0.015 8),且Δp75^(ECD)与ALS患者的病程呈负相关(r=-0.39,P=0.014);Mann-Whitney U检验显示快速进展ALS组的Δp75^(ECD)明显高于缓慢进展ALS组(P=0.001 6)。ALS患者的尿液Δp75^(ECD)与进展率呈正相关(r=0.34,P=0.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显示缓慢变化Δp75^(ECD)组的生存时间明显长于快速变化Δp75^(ECD)组(P=0.03)。结论 尿液p75^(ECD)变化率显示出成为评价ALS病情严重程度、预测进展快慢和生存时间的生物标记物的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 尿液 神经营养因子受体p75胞外段(p75^(ECD)) 生物标记物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西南山前南缘甫沙8井原油与二叠系普司格组烃源岩的地球化学亲缘关系
9
作者 王祥 葛祝时 +6 位作者 张慧芳 孙迪 王张虎 谢小敏 孟强 陈果 肖七林 《石油实验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2-383,共12页
为进一步拓展塔西南山前南缘油气勘探领域,以该区甫沙克里阳构造带甫沙2井、阳1井二叠系普司格组烃源岩和新发现井--甫沙8井原油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了有机地球化学亲缘关系研究。通过岩石热解、镜质体反射率测试、气相色谱、气相色谱... 为进一步拓展塔西南山前南缘油气勘探领域,以该区甫沙克里阳构造带甫沙2井、阳1井二叠系普司格组烃源岩和新发现井--甫沙8井原油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了有机地球化学亲缘关系研究。通过岩石热解、镜质体反射率测试、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正构烷烃单体烃同位素分析,从烃源岩基础地球化学性质、分子标志化合物和单体烃碳同位素组成等方面刻画普司格组不同层段源岩地球化学特征,揭示不同层段烃源岩生烃潜力的差异性,初步探讨甫沙8井原油的来源。研究区普司格组上段上部和中段有机质丰度较低,为Ⅲ型有机质,难以作为有效源岩,同时可能存在深部运移烃侵染;普司格组上段下部和下段有机质丰度相对较高,为Ⅱ_(1)—Ⅲ型有机质,处于低熟—成熟阶段。普司格组上段下部沉积于偏氧化的浅湖环境,有机质为陆源高等植物和水生生物混合来源;下段沉积于还原性较强的深湖—半深湖环境,水生生物贡献相对较高。甫沙8井下侏罗统产出原油的Pr/Ph、C_(24)Te/C_(26)TT和甾烷/藿烷比值较高,C_(19)-C_(23)TT/C_(30)H比值较低,相对富含C_(29)规则甾烷、芴和氧芴,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值介于-32.0‰~-29.0‰之间,这与普司格组上段下部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和单体烃碳同位素组成相一致,证实两者具有较好的亲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标志化合物 稳定碳同位素 普司格组 二叠系 柯克亚油田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联合肿瘤标志物、外周炎症指数对睾丸病变的诊断价值
10
作者 韦苇 康巍 +2 位作者 赵阳 杜杏芬 阳君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8-242,共5页
目的:探讨CT联合肿瘤标志物、外周炎症指数对睾丸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62例(64侧)睾丸病变患者的CT影像资料、肿瘤标志物、外周炎症指数等特征,并与术后病理进行对照研究。结果:睾丸恶性肿瘤及慢性炎... 目的:探讨CT联合肿瘤标志物、外周炎症指数对睾丸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62例(64侧)睾丸病变患者的CT影像资料、肿瘤标志物、外周炎症指数等特征,并与术后病理进行对照研究。结果:睾丸恶性肿瘤及慢性炎症均可表现为边界不清晰、强化不均匀、瘤内坏死、精索静脉曲张等;但慢性炎症的静脉期CT值高于精原细胞瘤、混合性生殖细胞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慢性炎症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II)、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显著高于精原细胞瘤、混合性生殖细胞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同时慢性炎症的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低于精原细胞瘤,预后营养指数(PNI)低于精原细胞瘤及混合性生殖细胞瘤。结论:CT联合肿瘤标志物、外周炎症指数有助于提高睾丸病变的诊断水平,为临床个性化及标准化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病变 睾丸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外周炎症指数 肿瘤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血浆外泌体蛋白质组学研究
11
作者 张勇 易观华 +5 位作者 罗海欣 郑雅琳 刘雯婧 顾雨帆 苏涛 曾文娟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1-38,I0006,共9页
肺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且致命的恶性肿瘤之一,其高发病率和死亡率对人体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为了提高肺癌的早期诊断准确率和治疗效果,需要建立无创或微创、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诊断方法.外泌体是一种胞外囊泡,携带多种生物大分子,广... 肺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且致命的恶性肿瘤之一,其高发病率和死亡率对人体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为了提高肺癌的早期诊断准确率和治疗效果,需要建立无创或微创、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诊断方法.外泌体是一种胞外囊泡,携带多种生物大分子,广泛分布于体液中,并参与细胞间信息交换,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有关键作用,可能成为肺癌生物标志物的重要来源.研究结合Ti^(4+)-IMAC快速分离纯化外泌体方法以及无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对肺癌患者血浆样本中的外泌体蛋白质组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鉴定出41个肺癌患者特异性上调或下调表达的血浆外泌体蛋白质,能够有效区分健康人群和肺癌患者.进一步的生信分析揭示,如HDAC3、NAPA、ELP3、HAT1、RAB5B、PDIA5、SARAF等外泌体蛋白质的特异性表达与肺癌的进展显著相关,为肺癌的早期诊断与筛查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血浆 外泌体 生物标志物 质谱 蛋白质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鲁氏菌病诊断外泌体microRNA生物标志物的筛选和潜在miRNA-mRNA调控网络的构建
12
作者 赵进 陈志强 +5 位作者 王冰丽 李书灵 朱晓玉 贾金彤 柳叶子 李智伟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9-277,共9页
目的 探索布鲁氏菌病新型辅助诊断生物标志物及其潜在的miRNA-mRNA调控网络。方法 通过高通量测序比较布鲁氏菌病患者和健康对照组血清外泌体中miRNA的表达差异。利用RT-qPCR验证显著上调的外泌体miRNA的表达。采用ROC曲线评估这些miRN... 目的 探索布鲁氏菌病新型辅助诊断生物标志物及其潜在的miRNA-mRNA调控网络。方法 通过高通量测序比较布鲁氏菌病患者和健康对照组血清外泌体中miRNA的表达差异。利用RT-qPCR验证显著上调的外泌体miRNA的表达。采用ROC曲线评估这些miRNA的诊断价值,并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miRNA在布鲁氏菌病感染中的潜在作用。结果 ROC曲线显示外泌体hsa-miR-11400(P<0.05)、hsa-miR-199a-5p(P<0.05)和hsa-miR-148a-5p(P<0.05)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0.81和0.74。预测了465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包括25个免疫相关靶基因,其中大多数与癌症蛋白多糖、NF-kappa B信号网络和IL-17信号通路密切相关。通过构建差异表达基因网络,PLXNA2、IL17RA、PRKCA、CD22、ACVR1B和CBL免疫基因可能分别受到hsa-miR-199a-5p和hsa-miR-148a-5p的调控。结论 表明外泌体miRNA可作为布鲁氏菌病的辅助诊断指标,且外泌体miRNA-mRNA调控网络为布鲁氏菌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提供了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病 外泌体微小核糖核酸 生物标志物 miRNA-mRNA调控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学技术在疾病动物模型评价中的应用
13
作者 朱超 郭星 +5 位作者 王金娥 董平轩 高倩倩 王晓玥 戚晓杰 田金举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66-877,共12页
疾病动物模型是医学基础研究的重要生物载体。构建理想的动物模型是获取可靠实验数据的关键前提。组学技术在分子水平为动物模型的精准评价提供数据支持,从而提高动物模型的评价标准。本文对组学技术在疾病动物模型评价研究中的应用进... 疾病动物模型是医学基础研究的重要生物载体。构建理想的动物模型是获取可靠实验数据的关键前提。组学技术在分子水平为动物模型的精准评价提供数据支持,从而提高动物模型的评价标准。本文对组学技术在疾病动物模型评价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并对组学技术在动物模型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为动物模型的精准评价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学技术 疾病动物模型 评价标准 质量控制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PPARγ作为女性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潜在诊断标志物的评估及其预测价值
14
作者 王照 左解鹏 +3 位作者 车航 任凌云 徐哲 王磊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8-263,共6页
目的 探讨PPARγ与女性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IC/BPS)的相关性,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 收集2022年6月至2023年12月医院收治的89例女性IC/BPS患者(观察组)和同期90例健康女性体检志愿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检测血浆炎症因子水平... 目的 探讨PPARγ与女性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IC/BPS)的相关性,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 收集2022年6月至2023年12月医院收治的89例女性IC/BPS患者(观察组)和同期90例健康女性体检志愿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检测血浆炎症因子水平、总抗氧化能力(TAC)、总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血浆PPARγ水平;通过LASSO回归筛选显著临床特征,使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拟合;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其诊断效能。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年龄、BMI、NLR、绝对中性粒细胞计数、IFN-α、IL-1β、IL-6、IL-8、TNF-α和CD3^(+)CD4^(+)T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而绝对淋巴细胞计数、IL-10、TAC、GSH和血浆PPARγ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LASSO回归筛选出,NLR、IFN-α、绝对中性粒细胞计数、IL-1β、IL-6、TNF-α、CD3^(+)CD4^(+)T及PPARγ共8个自变量进入预测模型。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L-1β、TNF-α和CD3^(+)CD4^(+)T水平升高及PPARγ水平降低是IC/BPS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结果显示,PPARγ联合临床参数(IL-1β、TNF-α和CD3^(+)CD4^(+)T)的诊断IC/PBS的曲线下面积0.901(95%CI:0.885~0.963)高于PPARγ单一指标诊断[0.839(95%CI:0.730~0.902)]效能(AUC=0.901)优于单独PPARγ(AUC=0.839)。结论 IC/BPS女性患者血浆PPARγ水平明显降低,可作为IC/BPS的潜在诊断标志物,联合临床指标提高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诊断标志物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涎液化糖链抗原-6在儿童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中的诊断价值
15
作者 黄惠敏 刘晨昕 +1 位作者 方艳婷 郑佩燕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94-599,共6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涎液化糖链抗原-6(krebs von den lungen-6,KL-6)在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idiopathic pulmonary hemosiderosis,IPH)患儿辅助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24年7月期间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涎液化糖链抗原-6(krebs von den lungen-6,KL-6)在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idiopathic pulmonary hemosiderosis,IPH)患儿辅助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24年7月期间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140例患儿,分为病例组与对照组,其中病例组根据疾病类型细分为IPH组(32例)、间质性肺炎(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组(22例)、肺炎(pneumonia,PN)组(60例),对照组为非肺部疾病(non-pulmonary disease,NPD)组(26例)。以上患儿检测血清KL-6水平,分析KL-6在各组患儿中的表达差异。结果KL-6阳性率在各组患儿中从高到低分别为IPH(68.75%)、ILD(45.45%)、PN(1.69%)和NPD(0.00%),组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10,P<0.001)。IPH组患儿血清KL-6平均水平高于PN组患儿(Ζ=-6.92,P<0.001)。诊断试验结果显示ROC曲线下面积为0.940(95%CI:0.89~1.00,P<0.001),截断值为392.00 U/mL,灵敏度为81.30%,特异度为95.00%。结论KL-6在鉴别IPH患儿与PN和NPD患儿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IPH辅助诊断的血液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L-6 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 儿童肺炎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癌液体活检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刘培华 张炳楠 范本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1-174,共4页
膀胱癌是最常见的泌尿系统肿瘤,其治疗依赖准确的检测和长期随访。这两者对于提高患者预后至关重要。目前膀胱癌的诊断与监测的主要手段是膀胱镜检查,但它的侵入性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困扰。液体活检是一种非侵入性的生物标志物检测方法... 膀胱癌是最常见的泌尿系统肿瘤,其治疗依赖准确的检测和长期随访。这两者对于提高患者预后至关重要。目前膀胱癌的诊断与监测的主要手段是膀胱镜检查,但它的侵入性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困扰。液体活检是一种非侵入性的生物标志物检测方法,利用体液中的DNA、RNA、蛋白质等生物标志物来获取相关疾病状态。近年来,液体活检在肿瘤无创检测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液体活检有希望成为诊断和检测膀胱癌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活检 膀胱癌 生物标志物 循环肿瘤细胞 脱氧核糖核酸 核糖核酸 外泌体 蛋白质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羌塘盆地不同地区中—下侏罗统油页岩地球化学特征对比及意义 被引量:7
17
作者 杨易卓 黄志龙 +4 位作者 冯伟平 屈童 赵珍 张莉莉 潘永帅 《地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02-614,共13页
目前在北羌塘盆地西长梁、长蛇山及胜利河地区发现了大套中—下侏罗统油页岩,这些油页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差异及控制因素还尚未明确。本研究对西长梁、长蛇山及胜利河地区油页岩样品采用总有机碳、抽提分离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等技术分析... 目前在北羌塘盆地西长梁、长蛇山及胜利河地区发现了大套中—下侏罗统油页岩,这些油页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差异及控制因素还尚未明确。本研究对西长梁、长蛇山及胜利河地区油页岩样品采用总有机碳、抽提分离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等技术分析油页岩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及饱和烃、芳烃类化合物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三个地区的油页岩中姥植比、伽马蜡烷指数、芴系列化合物、烷基二苯并噻吩、烷基二苯并呋喃系列化合物分布特征具有一定差异,指示胜利河地区油页岩沉积环境的还原性最强盐度最高、西长梁油页岩次之、长蛇山油页岩沉积环境还原性相对最弱、盐度最低;根据三环萜烷、规则甾烷分布特征及甾藿比,指示了胜利河地区油页岩有机质来源以低等水生生物为主,西长梁地区油页岩有机质来源以低等水生生物输入为主,并有混源特征,长蛇山地区油页岩有机质来源以混源为主;利用甾烷、烷基萘、烷基菲系列化合物等成熟度参数综合研究发现西长梁地区油页岩达到低成熟阶段,胜利河及长蛇山地区油页均已达到成熟-高成熟阶段。综合分析认为,胜利河地区油页岩生油潜力最大,是未来勘探的主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羌塘盆地 油页岩 生物标志化合物 母质来源 沉积环境 成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电标志物在意识障碍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仲朋 刘佳 +2 位作者 陈龙 许敏鹏 明东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99-914,共16页
意识障碍(DOC)的传统评估方式主要为行为学量表,存在主观性强、误诊率高等问题,发展客观高效的评价方法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脑电图(EEG)作为一种非侵入性、高时间分辨率的神经电生理监测工具,逐渐成为评估意识水平的关键手段。本文围... 意识障碍(DOC)的传统评估方式主要为行为学量表,存在主观性强、误诊率高等问题,发展客观高效的评价方法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脑电图(EEG)作为一种非侵入性、高时间分辨率的神经电生理监测工具,逐渐成为评估意识水平的关键手段。本文围绕现有的评估意识水平的脑电标志物,包括静息态、任务态脑电特征以及基于经颅磁刺激-脑电图的特征,探讨了各类脑电标志物的特点、有效性、局限性与发展前景。研究表明,静息态、任务态及经颅磁刺激(TMS)-EEG脑电标志物已被证明能够区分不同意识水平并预测患者临床结局,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潜力。尽管这些标志物展示出独特优势,但仍缺乏具有高鲁棒性和广泛泛化能力的标准化脑电标志物。本文旨在为未来挖掘更精确和广泛适用的脑电标志物提供参考,使脑电标志物在DOC患者的诊断与预后上有新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障碍 脑电图 脑电标志物 诊断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疲劳评价与食源性抗运动疲劳成分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梦民 刘滔 +3 位作者 罗婷 王豆 欧昌荣 杨桂玲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94-402,共9页
运动性疲劳会导致机体产生体力匮乏、注意力下降、工作能力降低等现象,而食源性抗运动疲劳活性成分来源广泛并具有显著缓解效果,在功能食品开发、医疗保健应用等领域具备广阔发展前景。本文首先综述了机体内乳酸、糖原、乳酸脱氢酶、尿... 运动性疲劳会导致机体产生体力匮乏、注意力下降、工作能力降低等现象,而食源性抗运动疲劳活性成分来源广泛并具有显著缓解效果,在功能食品开发、医疗保健应用等领域具备广阔发展前景。本文首先综述了机体内乳酸、糖原、乳酸脱氢酶、尿素氮等与运动性疲劳程度紧密相关的评价指标,其次,基于运动性疲劳的主要缓解途径包括提高机体能量储备、清除代谢产物、维持氧化还原平衡、抑制炎症反应、缓解神经中枢疲劳等方式,本文罗列了具有显著抗运动疲劳潜力的食源性活性成分,并总结了不同成分复合缓解疲劳的相互作用,以期为食源性复合抗疲劳功能食品和保健品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性疲劳 食源性 疲劳指标 抗疲劳途径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瘤ADC直方图参数联合影像生物标志物预测直肠腺癌神经脉管浸润的价值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海升 袁隆 +6 位作者 朱凯博 席华泽 刘建强 雒攀 高榕 周俊林 刘宏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3-69,95,共8页
目的 探究基于全肿瘤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直方图参数联合影像生物标志物预测直肠腺癌神经脉管浸润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为直肠腺癌的102例患者的术前临床及MRI资料,根据病理结果进行分... 目的 探究基于全肿瘤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直方图参数联合影像生物标志物预测直肠腺癌神经脉管浸润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为直肠腺癌的102例患者的术前临床及MRI资料,根据病理结果进行分组,神经侵犯(perineural invasion,PNI)和脉管侵犯(lymphovascular invasion,LVI)中任意一项或两项阳性为PNI/LVI阳性组,两项均阴性为PNI/LVI阴性组。采用FireVoxel软件勾画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后获得原发肿瘤的ADC直方图参数:ADC平均值(ADC-mean)、标准差、变异系数、熵、偏度和ADC第1、5、10、25、50、75、90、95、99百分位数(ADC-1%、ADC-5%、ADC-10%、ADC-25%、ADC-50%、ADC-75%、ADC-90%、ADC-95%、ADC-99%)。分析比较PNI/LVI阳性组和阴性组间ADC直方图参数、MRI评估壁外血管侵犯(MRI assessment extramural venous invasion,mrEMVI)状态、肿瘤位置、mrT分期、mrN分期之间的差异,通过单变量分析筛选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ADC直方图参数,并基于这些参数构建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ADC直方图模型);进一步联合单变量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非直方图参数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建立联合预测模型。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ADC直方图模型和联合模型的预测效能。采用De Long检验比较各模型间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的差异。结果 ADC-mean、标准差、ADC-1%、ADC-75%、ADC-95%、ADC-99%、mrEMVI在直肠腺癌PNI/LVI阳性组和阴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连续变量中,ADC-99%效能最高(AUC、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835、77.1%、86.6%)。由ADC-mean、标准差、ADC-1%、ADC-75%、ADC-95%、ADC-99%、mrEMVI构建的联合模型的AUC、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918、89.6%、82.9%,其诊断效能优于直方图模型(AUC为0.898)及各全肿瘤ADC直方图参数(AUC为0.670~0.835)。联合模型与ADC直方图模型的AU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两模型与各直方图参数的AU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肿瘤ADC直方图参数及影像标志物mrEMVI可用于术前直肠腺癌神经脉管状态的预测,尤其当两者联合时,对直肠腺癌神经脉管状态的预测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腺癌 神经脉管浸润 磁共振成像 表面扩散系数 直方图 影像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