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5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bamboo charcoal-based bio-fertilizer on wine bamboo sap yield and nutrient composition 被引量:1
1
作者 Weicheng Li Haiyan Sheng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4期1072-1081,共10页
To explore fertilization methods for wine bamboo cultivation in southwestern semi-arid areas of China, this study analyzed annual changes in sap yield and nutrient composition from May 2013 to March 2015 by using bamb... To explore fertilization methods for wine bamboo cultivation in southwestern semi-arid areas of China, this study analyzed annual changes in sap yield and nutrient composition from May 2013 to March 2015 by using bamboo charcoal-based bio-fertilizer (ZT) and organic fertilizer treatments (CK). The study also provided basic data for functional beverage preparation and for application of ZT. The results of the two experimental cycles revealed that under the ZT treatment, sap was available for collection from May, the beginning of the rainy season, to November, the beginning of the dry season. The period of abundance was July to October with the highest yield of sap of 3.18 L stalk-1 in September, 2014, still lower than the moso bamboo sap, which was likely due to the scale of sap production of monopodial bamboos being different from that of sympodial bamboos. In January, trace amounts of sap were still detected, suggesting that the effect of the treatment was significant. Moreover,in the dry season, soil water content and soil temperatures at 10-15 cm depths indicated that the fertilizer had the ability to maintain soil temperatures and moisture. In both fertilizer treatment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collected sap and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was significant. In the ZT treatment for the entire 2 years, the effectual environ- mental factors were soil water at 10-15 cm, air tempera- tures, and wind speeds. The same determining factors were observed for the rainy season. In the CK treatments, the effectual environmental factors for the entire year and the rainy season were soil water at 0-5 cm and air moisture. The bamboo charcoal-based bio-fertilizer elevated the potassium, calcium, iron, manganese, copper, and total phosphorus content, simultaneously increasing the sap yield, protein and reducing sugar contents, and with a relative increase in sap pH. The wine bamboo sap con- tained 18 amino acids. Glutamic acid, alanine and proline were the most abundant. Compared to the controls, the treatment showed higher levels of all amino acids. Thus, the ZT treatment could be more beneficial to the development of root systems because the function of heat preservation and moisture retention prolong the sap collection period, increase sap yields, and elevate mineral element, conventional nutrients, and amino acid contents with evident fertilization effects and broader application prospe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ino acids Bamboo charcoal-based fertilizer bio-fertilizer Mineral elements Sympodial bamboo Wine bamboo s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节点生物防治山药茎基腐病施肥方案探究
2
作者 王晓民 赵树楠 +4 位作者 宗佳蓓 张英杰 刘燕燕 武才女 张杰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1-139,共9页
为探究多节点生物防治山药茎基腐病的高产优质施肥方案,以山西太谷山药为试验材料,单施化肥为对照(CK),研究不同生物有机肥用量与化肥配施、液体微生物菌剂蘸根和冲施对山药出苗率、生长指标、茎基腐病病情指数、产量、品质、经济效益... 为探究多节点生物防治山药茎基腐病的高产优质施肥方案,以山西太谷山药为试验材料,单施化肥为对照(CK),研究不同生物有机肥用量与化肥配施、液体微生物菌剂蘸根和冲施对山药出苗率、生长指标、茎基腐病病情指数、产量、品质、经济效益以及土壤微生物丰富度的影响。结果表明:T_(2)处理山药出苗率较CK提高0.26百分点;多糖含量、黏附性和蛋白质含量较CK分别增加0.24百分点、14.81%和2.39百分点;茎基腐病病情指数最低,防效为46.42%;产量、产值、利润分别较CK提高38.68%、42.53%和55.16%;根际土壤茎基腐病致病菌镰刀菌属的相对丰度最低,较CK降低3.98百分点。因此,在移栽前使用液体微生物菌剂浸泡种薯,基肥采用复合肥和30000 kg·hm^(-2)生物有机肥配施,在追肥期交替追施复合肥和液体微生物菌剂,是有效防治山药茎基腐病的高产优质施肥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药 生物有机肥 微生物菌剂 茎基腐病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替代化肥对土壤性质及番薯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3
作者 严佳琦 洪磊东 +3 位作者 方玉仙 汪妹云 洪春来 姚燕来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57-61,共5页
为探究有机肥替代化肥对土壤性质及番薯生产的影响,该研究针对番薯的养分需求特性,按照等氮替代的方法施用有机肥,对土壤理化性质、番薯产量及品质等指标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仅施用化肥的对照组,商品有机肥及生物有机肥等氮... 为探究有机肥替代化肥对土壤性质及番薯生产的影响,该研究针对番薯的养分需求特性,按照等氮替代的方法施用有机肥,对土壤理化性质、番薯产量及品质等指标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仅施用化肥的对照组,商品有机肥及生物有机肥等氮替代化肥显著(P<0.05)提高土壤pH值,且在添加15 kg生物有机肥的处理中,土壤速效钾含量增加62.4%。同时,不同化肥减量处理并不会对番薯产量造成显著影响,但番薯块根中的全钾含量均得到显著(P<0.05)提升。其中,15 kg生物有机肥添加处理中的全钾含量增幅达53.1%。以上研究为有机肥替代化肥的应用推广及番薯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有机肥 化肥减量 番薯 产量与品质 土壤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施生物有机肥对花叶用汉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4
作者 王雪杰 张晓艳 +1 位作者 严旭 孙宇峰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145-148,157,共5页
为明确配施生物有机肥对花叶用汉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以“汉麻7号”为试验材料,研究配施生物有机肥对花叶用汉麻生长指标、干物质重、光合相关指标及花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现蕾期至盛花末期,F_(1)(90%化肥+10%生物有机肥)、F_(2... 为明确配施生物有机肥对花叶用汉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以“汉麻7号”为试验材料,研究配施生物有机肥对花叶用汉麻生长指标、干物质重、光合相关指标及花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现蕾期至盛花末期,F_(1)(90%化肥+10%生物有机肥)、F_(2)(80%化肥+20%生物有机肥)和F 3(70%化肥+30%生物有机肥)的株高、茎粗、分枝数、叶面积、根茎叶干物质重及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 s)、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_(i))、蒸腾速率(T_(r))比CK(不施肥)、CK_(1)(化肥)、CK_(2)(生物有机肥)提高0.09%~404.83%;现蕾期至盛花末期,随着配施生物有机肥量的增加,汉麻的生长指标、根茎叶干重、光合相关指标及花叶产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F_(2)比F_(1)、F 3提高2.02%~81.82%;盛花末期,F_(1),F_(2)和F_(3)的花叶产量比CK、CK_(1)、CK_(2)提高4.89%~216.07%,且F_(2)比F_(1)、F_(3)提高20.48%~36.98%。综合分析表明80%化肥(360 kg/hm^(2))配施20%(990 kg/hm^(2))生物有机肥促进了花叶用汉麻生长发育及其光合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麻 生物有机肥 光合特性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分调控下生物有机肥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5
作者 钱翔 侯会静 +2 位作者 韩正砥 姚显紫 陶琴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20,共9页
为了探究不同灌溉模式下生物有机肥配施化肥技术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采用小区试验方法,设置了2种灌溉模式(F:常规淹灌、C:控制灌溉)和3种施肥模式(A:全施化肥、B:生物有机肥等氮替代15%化学氮肥、C:生物有机肥等氮替代30%化学氮... 为了探究不同灌溉模式下生物有机肥配施化肥技术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采用小区试验方法,设置了2种灌溉模式(F:常规淹灌、C:控制灌溉)和3种施肥模式(A:全施化肥、B:生物有机肥等氮替代15%化学氮肥、C:生物有机肥等氮替代30%化学氮肥),研究不同水肥处理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的灌溉模式下,生物有机肥等氮替代化学氮肥提高了水稻的穗粒数及穗部干物质量,对水稻株高和叶绿素影响较小;与全施化肥相比,生物有机肥等氮替代15%化学氮肥产量及净收益均无显著差异;生物有机肥等氮替代30%化学氮肥略降低了水稻产量,增加了肥料投入成本,导致产投比显著下降。不同灌溉模式下,控制灌溉能抑制水稻的无效分蘖,但降低了水稻的株高和干物质量;与常规淹灌相比,控制灌溉提高了灌溉水利用效率及净收益,但产量略低于常规淹灌,差异并不显著。综合分析认为,控制灌溉模式下生物有机肥等氮替代15%化学氮肥可以在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的条件下,避免化学氮肥的过量施用,保证了水稻生产及较高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有机肥 控制灌溉 水稻 生长指标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污泥处理营养土与生物菌肥配比对苗木生长的影响
6
作者 董运斋 姜燕妮 +3 位作者 孟钰 刘显栋 鲁斌 倪江南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152-156,共5页
选取白桦、紫薇、南天竹3种植物,采用普通土、城市污泥处理营养土和生物菌肥不同配比,探讨不同配比对3种苗木植株及根系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3种苗木的生长均有一定促进作用,3种植物表现不同,白桦以营养土:生物菌肥:普通... 选取白桦、紫薇、南天竹3种植物,采用普通土、城市污泥处理营养土和生物菌肥不同配比,探讨不同配比对3种苗木植株及根系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3种苗木的生长均有一定促进作用,3种植物表现不同,白桦以营养土:生物菌肥:普通土1∶2∶5(处理②)对粗生长更有利,能够促进苗木更加粗壮;紫薇以营养土:生物菌肥:普通土体积比1∶1∶3(处理①)表现最优,南天竹以处理②表现最好。在普通土中添加适当比例的营养土和生物菌肥,能够增加土壤疏松程度,显著增加土壤肥力,保持土壤水分,调节土壤pH和土壤微环境,对苗木长期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污泥 营养土 生物菌肥 苗木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有机肥对果园生产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王中华 杨青松 +2 位作者 李晓刚 董彩霞 徐阳春 《果树资源学报》 2024年第1期109-114,共6页
近年来,生物有机肥的研究与应用快速发展,特别是随着施肥报酬递减、土壤退化、面源污染、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频发,生物有机肥料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商品化生物有机肥料生产规模快速扩大,产品品类也不断丰富。本文梳理了生物有机肥... 近年来,生物有机肥的研究与应用快速发展,特别是随着施肥报酬递减、土壤退化、面源污染、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频发,生物有机肥料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商品化生物有机肥料生产规模快速扩大,产品品类也不断丰富。本文梳理了生物有机肥的特点及其施用对果园土壤、土壤微生物以及果树生长发育、果实产量品质等方面的作用,并提出在果园生产中的施用策略,以期为果树生产栽培中的高效施肥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有机肥 果园 高效施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碱度和含水量对枯草芽孢杆菌生物有机肥活性和效应研究
8
作者 李娟 汤莹 赵旭 《寒旱农业科学》 2024年第10期955-959,共5页
为了生产高品质的枯草芽孢杆菌生物有机肥料,以腐熟羊粪为主要原料,通过糠醛渣的添加量调节肥料的酸碱度(pH分别为6.00、6.50、7.00、7.50、8.00、8.88)来测定活菌数确定最佳配比,并通过不同的水分含量来确定枯草芽孢杆菌生物肥料最佳... 为了生产高品质的枯草芽孢杆菌生物有机肥料,以腐熟羊粪为主要原料,通过糠醛渣的添加量调节肥料的酸碱度(pH分别为6.00、6.50、7.00、7.50、8.00、8.88)来测定活菌数确定最佳配比,并通过不同的水分含量来确定枯草芽孢杆菌生物肥料最佳含水量。结果表明,用糠醛渣的添加量来调节生物有机肥料的酸碱度,不同酸碱度对生物肥料中枯草芽孢杆菌活菌数影响不显著,各处理保存到180 d后,活菌数维持在10×10^(9)cfu/g左右。酸碱度对生物肥料中丝状真菌杂菌数的影响十分显著(P<0.01),杂菌数先随着pH的升高而升高,当pH为7.00时,杂菌数最多,达6.17×10^(6)cfu/g;当pH大于7.00或者小于7.00时,杂菌数减少。不同酸碱度的生物肥料对种子发芽指数有显著影响,随着pH升高种子发芽指数降低,说明生物肥料中pH过高会抑制根系的生长。随着水分含量的增加,枯草芽孢杆菌的数量逐渐减少,而肥料中丝状真菌杂菌数随着水分含量的增加而增加,水分含量达到40%、保存180 d时杂菌数最多,达3.97×10^(7)cfu/g;水分含量小于10%时,杂菌基本不生长。综合分析,枯草芽孢杆菌生产生物肥料的最佳pH为6.00~7.00,水分含量以小于20%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碱度 水分 枯草芽孢杆菌 生物有机肥 有效活菌数 杂菌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肥一体化技术在诸城有机烟生产中的应用
9
作者 管恩森 刘志刚 +5 位作者 赵禹宗 孙海森 邱军 商鲁玥 高凯 王大海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12期2856-2863,共8页
为研究不同药肥组合处理对诸城烟叶质量提升的影响,通过建立有机肥替代化肥和新型生物农药替代传统农药等药肥一体化技术进行连续3 a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相比于常规施用方式,高比例有机肥加生物农药进行药肥一体化优化使用效果明显,2... 为研究不同药肥组合处理对诸城烟叶质量提升的影响,通过建立有机肥替代化肥和新型生物农药替代传统农药等药肥一体化技术进行连续3 a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相比于常规施用方式,高比例有机肥加生物农药进行药肥一体化优化使用效果明显,2023年进行田间规模示范,烟叶农艺性状改善,病虫害的防治效果显著提升,产值提高。在诸城典型生态区设置了有机烟叶生产示范区,田间示范表明,烟叶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升。本研究可为潍坊乃至山东烟区烟叶高质量发展提供经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肥一体化 诸城有机烟 生物有机肥 新型生物农药 烟叶质量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菇菌糠堆肥制备生物有机肥工艺研究
10
作者 魏雅冬 戴明 +1 位作者 李贺 吕晓旭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1期145-148,157,共5页
以平菇菌糠和枯草芽孢杆菌为试验材料,进行60 d的堆肥发酵,制备平菇菌糠生物有机肥。发酵过程中通过测定温度、pH值、电导率、营养成分、C/N、腐殖酸的含量变化,判断平菇菌糠生物有机肥的腐熟程度。结果表明,发酵后的平菇菌糠C/N为15~20... 以平菇菌糠和枯草芽孢杆菌为试验材料,进行60 d的堆肥发酵,制备平菇菌糠生物有机肥。发酵过程中通过测定温度、pH值、电导率、营养成分、C/N、腐殖酸的含量变化,判断平菇菌糠生物有机肥的腐熟程度。结果表明,发酵后的平菇菌糠C/N为15~20,有机质质量分数为46.31%,水分含量22.37%,酸碱度为8.2,总养分质量分数为4.70%,发芽指数为81%,均符合《有机肥料》(NY/T 525—2021)的相关要求,可以作为有机肥用于农业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菇菌糠 堆肥 发酵 生物有机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肥减量配施生物有机肥和微生物菌剂对花生生长、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炎霞 郑国栋 +2 位作者 龚屾 黄金堂 戴炜 《福建农业科技》 CAS 2024年第3期57-61,共5页
为进一步探索生物有机肥和微生物菌剂替代部分化肥在花生上的应用效果,分别以不施肥、当地习惯施肥、推荐常规施肥为对照,研究80%、60%、50%、40%常规肥配施生物有机肥和微生物菌剂对花生生长、产量、肥料贡献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 为进一步探索生物有机肥和微生物菌剂替代部分化肥在花生上的应用效果,分别以不施肥、当地习惯施肥、推荐常规施肥为对照,研究80%、60%、50%、40%常规肥配施生物有机肥和微生物菌剂对花生生长、产量、肥料贡献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40%~80%常规肥配施生物有机肥和微生物菌剂在主要农艺性状、荚果性状上与当地习惯施肥和常规施肥无显著差异;在产量、肥料贡献率及经济效益上,50%常规肥+50%生物有机肥+微生物菌剂表现最好,肥料贡献率10.60%,与当地习惯施肥、常规施肥相比分别增产1.43%、1.96%,分别增收3.56%、0.60%;60%常规肥+40%生物有机肥+微生物菌剂表现次之,肥料贡献率10.31%,与当地习惯施肥、常规施肥相比分别增产1.10%、1.63%,分别增收3.28%、0.35%。综上,本试验条件下,配施生物有机肥和微生物菌剂的基础上化肥减施量以40%~50%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化肥减量 生物有机肥 微生物菌剂 产量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低甘蔗对重金属吸收的施肥模式探究
12
作者 朱瑜 谭俊杰 +2 位作者 梁阗 杨尚东 谭宏伟 《中国糖料》 2024年第1期33-41,共9页
【目的】探究不同施肥处理对甘蔗重金属含量、甘蔗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以甘蔗‘柳城05-136’品种为研究对象,设置:化肥(A)、藻类活性细胞生物肥(B)、生物有机肥(C)、藻类活性细胞生物肥+生物有机肥(D)、不施肥(CK)5个施肥处理。... 【目的】探究不同施肥处理对甘蔗重金属含量、甘蔗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以甘蔗‘柳城05-136’品种为研究对象,设置:化肥(A)、藻类活性细胞生物肥(B)、生物有机肥(C)、藻类活性细胞生物肥+生物有机肥(D)、不施肥(CK)5个施肥处理。【结果】与化肥(A)处理相比,藻类活性细胞生物肥(B)、生物有机肥(C)以及藻类活性细胞生物肥+生物有机肥(D)处理均能显著降低甘蔗植株镉、汞、砷、铬等重金属的含量,分别减少了0.05~0.08 mg/kg、0.01~0.02 mg/kg、0.09~0.13 mg/kg、0.19~0.43 mg/kg;另一方面,与化肥(A)处理相比,藻类活性细胞生物肥(B)或生物有机肥(C)处理甘蔗产量和有效茎数虽然显著低于化肥处理,分别减少了1500~4455 kg/hm^(2)和1860—2090株/hm^(2),但藻类活性细胞生物肥+生物有机肥(D)处理与化肥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此外,与不施肥(CK)和化肥(A)处理相比,藻类活性细胞生物肥(B)、生物有机肥(C)以及藻类活性细胞生物肥+生物有机肥(D)处理均显著提高了甘蔗蔗糖含量与锤度,分别增加了0.1%~1.27%和0.2%~2.84%。【结论】藻类活性细胞生物肥(B)、生物有机肥(C)以及两者混合施用处理(D)均可显著降低甘蔗植株镉、汞、砷、铬等重金属的含量,同时藻类活性细胞生物肥+生物有机肥混合施用处理(D)还可以显著提高了甘蔗的产量和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生物有机肥 藻类活性细胞生物肥 重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霉生物有机肥对梨容器苗生长发育及根际关键微生物的影响
13
作者 段京涛 李思东 +6 位作者 李培根 姜柔 王中华 李晓刚 董彩霞 徐阳春 沈其荣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118-2128,共11页
【目的】培育容器大苗是果树高效建园、缩短缓苗期及快速投产进入丰产期的重要途径。开展木霉生物有机肥促进容器大苗生长效应与机制研究,探讨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与根系和地上部生长指标间的关系,为容器大苗的培育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 【目的】培育容器大苗是果树高效建园、缩短缓苗期及快速投产进入丰产期的重要途径。开展木霉生物有机肥促进容器大苗生长效应与机制研究,探讨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与根系和地上部生长指标间的关系,为容器大苗的培育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方法】以两年生早熟砂梨新品种‘苏翠1号’(Pyrus pyrifolia‘Sucui 1’)为试材连续开展两年试验,设置3个处理:80%原土+20%普通商品有机肥(OF,按重量计算,下同);80%原土+15%普通商品有机肥+5%木霉生物有机肥(5%BF);80%原土+5%普通商品有机肥+15%木霉生物有机肥(15%BF),测定梨根系、地上部生长指标,以及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与OF相比,5%BF和15%BF处理梨苗地径分别增加2.6%和8.8%,花芽数量增幅分别为40.0%和46.7%。与OF和5%BF处理相比,15%BF处理梨树总根尖数分别平均增加40.5%和37.7%,总根长分别平均增加47.3%和51.4%,且细根(直径<2 mm)占比最高。通过Zi-Pi分析(Zi>2.5且Pi<0.62)发现,微生物共现网络中核心微生物为放线菌门与子囊菌门;进一步利用随机森林模型预测关键物种,发现以放线菌门为主,包括链霉菌属(Streptomyces)与放线菌(Actinomarinicola)等具有生防作用的促生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木霉属丰度与链霉菌属和放线菌两者之间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结论】施用高比例的木霉生物有机肥(15%BF)能够显著提高‘苏翠1号’梨容器大苗地径及根系发育,达到壮苗促花目的,是一条快速育成大规格苗木的有效途径。15%BF处理下除木霉自身促生作用外,还可能通过富集更多有益细菌如放线菌、链霉菌等微生物发挥协同促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霉 生物有机肥 根际微生物 共现网络 随机森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有机肥与茎部注射有益菌联合高效防控番茄土传青枯病
14
作者 李婧璇 薛娇 +4 位作者 王世梅 杨天杰 韦中 徐阳春 沈其荣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0-487,共8页
将有益菌引入土壤或植物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土传病害的发生,但防控效果常不稳定。为了提升有益菌防控土传病害的稳定性,本研究以有益解淀粉芽孢杆菌QL-18和皮氏罗尔斯顿菌QL-A6为研究对象,将含有菌株QL-18的生物有机肥与茎部注射菌株QL... 将有益菌引入土壤或植物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土传病害的发生,但防控效果常不稳定。为了提升有益菌防控土传病害的稳定性,本研究以有益解淀粉芽孢杆菌QL-18和皮氏罗尔斯顿菌QL-A6为研究对象,将含有菌株QL-18的生物有机肥与茎部注射菌株QL-A6两种防控方式相结合,通过温室盆栽试验与春季和秋季田间试验,探究了二者联合防控番茄土传青枯病的效果,并通过比较根际与茎部样品中有益菌芽孢杆菌和皮氏罗尔斯顿菌与病原青枯菌的数量比揭示潜在机制。结果表明:温室试验中联合防控处理的生防率为80.79%,春季田间试验中为71.88%,秋季田间试验中为81.47%,均显著高于单一防控处理。单独使用茎部防控和根际防控分别在春季和秋季的田间试验中防效下降。并且联合防控处理的番茄根际中芽孢杆菌与青枯菌和番茄茎部皮氏罗尔斯顿菌与青枯菌的数量比均高于单一防控处理。因此,生物有机肥与茎部注射联用可作为提高土传青枯病生物防治效果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有机肥 茎部注射 生物防控 土传青枯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滴灌无机肥配施水溶性有机肥对大棚生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15
作者 任宇泽 申丽霞 +2 位作者 刘淑慧 尹航 续佳浩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6-103,共8页
为探究无机肥配施水溶性有机肥对大棚生菜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生菜为试验材料,研究CK(不施肥)、T1低浓度无机肥(N 160 kg/hm^(2)、P_(2)O_(5)80 kg/hm^(2)、K_(2)O 80 kg/hm^(2))、T2中浓度无机肥(N 320 kg/hm^(2)、P_(2)O_(5)160... 为探究无机肥配施水溶性有机肥对大棚生菜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生菜为试验材料,研究CK(不施肥)、T1低浓度无机肥(N 160 kg/hm^(2)、P_(2)O_(5)80 kg/hm^(2)、K_(2)O 80 kg/hm^(2))、T2中浓度无机肥(N 320 kg/hm^(2)、P_(2)O_(5)160 kg/hm^(2)、K_(2)O 160 kg/hm^(2))、T3高浓度无机肥(N 480 kg/hm^(2)、P_(2)O_(5)240 kg/hm^(2)、K_(2)O 240 kg/hm^(2))、T4低浓度无机肥+低浓度水溶性生物有机肥(300 kg/hm^(2))、T5低浓度无机肥+中浓度水溶性生物有机肥(600 kg/hm^(2))、T6低浓度无机肥+高浓度水溶性生物有机肥(900 kg/hm^(2))对生菜生长的影响,对生菜的株高、茎粗、最大叶面积、单株鲜重、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产量、灌溉水分生产率、偏肥生产率、硝酸盐含量、VC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等进行监测分析,并采用隶属函数法进行综合评价进一步确定适宜生菜生长的施肥模式。结果表明:无论是单施无机肥还是无机肥配施水溶性生物有机肥,都可以显著提高生菜的株高、最大叶面积、单株鲜重、SPAD值和产量。在生菜品质方面,单施无机肥会增加生菜硝酸盐的含量,生菜的VC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均低于无机肥配施水溶性生物有机肥条件下的生菜品质指标。通过采用隶属函数值分析法,对上述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得出T6是最好的配施方式,是最适宜滴灌大棚生菜生长的施肥模式,较对照组CK相比,产量提高了28.81%,VC含量提高了30.45%,可溶性蛋白含量提高了25%,可溶性糖含量提高了39.10%。本试验可以实现无机肥减量增效,缓解农业污染,达到节水节肥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同时可为山西省大棚生菜生产模式下的施肥模式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 生菜 无机肥减施 水溶性生物有机肥 蔬菜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有机基肥对辽宁地区黄精生长的影响
16
作者 辛蕊 程贵兰 +3 位作者 蔡智军 贾清贤 刘怡菲 郑一涵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1-4,28,共5页
分别以海藻菌豆生物有机肥、发酵鸡粪、发酵牛粪作为基肥,研究不同有机基肥对黄精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海藻菌豆生物有机肥施肥量为1.5 kg/m^(2)、3.0 kg/m^(2)时,黄精当年出苗率均达到96.67%;施肥量为4.5 kg/m^(2)时,黄精当年出... 分别以海藻菌豆生物有机肥、发酵鸡粪、发酵牛粪作为基肥,研究不同有机基肥对黄精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海藻菌豆生物有机肥施肥量为1.5 kg/m^(2)、3.0 kg/m^(2)时,黄精当年出苗率均达到96.67%;施肥量为4.5 kg/m^(2)时,黄精当年出苗率达到93.33%,地上茎高达34.34 cm,茎粗达3.05 mm,叶片轮数9.0。牛粪施肥量为3.0 kg/m^(2)时,黄精地上茎高达到23.3 cm,茎粗达3.35 mm,叶片轮数8.3。综合比较,以海藻菌豆生物有机肥作基肥,特别是4.5 kg/m^(2)施用量更有利于黄精地上部分的生长;从控本增效考量,以牛粪3.0 kg/m^(2)的标准施用基肥,较施用海藻菌豆生物有机肥更具性价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精 有机基肥 海藻菌豆生物有机肥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物有机肥对镉污染农田中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17
作者 何家众 陈福明 +2 位作者 叶正钱 柳丹 宋肖琴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2期139-143,共5页
[目的]探讨生物有机肥在镉(Cd)污染农田中的修复效果,保障水稻的安全生产。[方法]选用牛粪生物有机肥、炭基生物有机肥、大豆生物有机肥和海藻生物有机肥,在镉轻度污染稻田中开展为期2年的田间试验,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土壤有效态Cd、水... [目的]探讨生物有机肥在镉(Cd)污染农田中的修复效果,保障水稻的安全生产。[方法]选用牛粪生物有机肥、炭基生物有机肥、大豆生物有机肥和海藻生物有机肥,在镉轻度污染稻田中开展为期2年的田间试验,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土壤有效态Cd、水稻生长状况和产量、糙米Cd含量。[结果]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生物有机肥的施用土壤pH平均提高0.32,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分别平均提高9.38%、15.69%、10.62%、11.64%。水稻株高、穗长、根长、穗重、千粒重和产量分别提高5.86%、3.83%、16.54%、16.91%、7.14%、3.65%。土壤有效态Cd含量显著下降0.10 mg/kg,降幅为39.12%,糙米Cd含量显著下降45.36%。[结论]生物有机肥在降低土壤Cd生物有效性和水稻籽粒中Cd含量具有显著作用,同时能够促进水稻生长和提高土壤肥力,其中炭基生物有机肥作用效果最好,未来可作为保障水稻安全生产的一项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镉污染 土壤肥力 重金属 生物有机肥 微生物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分综合管理模式对葡萄产量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火良 韩科峰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3期608-613,共6页
为了研究生物有机肥和葡萄专用水溶肥在葡萄上的施用效果,连续2 a(2020年和2021年)采用小区试验,以常规施肥为对照(FP处理),分别设置了施用生物有机肥(SR处理)和施用生物有机肥+专用水溶肥(ISSM处理),研究其对葡萄产量和土壤养分含量的... 为了研究生物有机肥和葡萄专用水溶肥在葡萄上的施用效果,连续2 a(2020年和2021年)采用小区试验,以常规施肥为对照(FP处理),分别设置了施用生物有机肥(SR处理)和施用生物有机肥+专用水溶肥(ISSM处理),研究其对葡萄产量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2 a试验ISSM处理产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分别为11985和10939 kg·hm^(-2),与FP比,ISSM处理增产效果最明显,增幅分别为2550和2528 kg·hm^(-2),增产率达到了27.03%和30.05%。在葡萄园地土壤养分含量方面,ISSM处理对提高土壤pH值、有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交换性钙镁含量效果显著,但对提高土壤全氮含量和有机质含量效果不明显。在土壤养分含量与葡萄产量相关性方面,2 a的葡萄产量与土壤速效钾含量和交换性钙含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综合分析,生物有机肥配施专用水溶肥(ISSM处理)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有机肥 葡萄 产量 土壤养分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用生物有机肥对衰弱症杨梅土壤改良及果实品质提升的作用
19
作者 洪磊东 洪春来 +7 位作者 朱为静 朱凤香 王卫平 张淑文 孙鹂 邹秀琴 戚行江 姚燕来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11期2617-2622,共6页
近年来出现的杨梅新型衰弱症可导致树体落叶、死亡,并降低杨梅果实品质和产量。施用针对性的生物有机肥或可解决由此衰弱症状导致的问题。该研究基于前期调查,针对杨梅果树生长的特殊营养需求,研发并施用以商品蚕沙为有机肥载体,分别复... 近年来出现的杨梅新型衰弱症可导致树体落叶、死亡,并降低杨梅果实品质和产量。施用针对性的生物有机肥或可解决由此衰弱症状导致的问题。该研究基于前期调查,针对杨梅果树生长的特殊营养需求,研发并施用以商品蚕沙为有机肥载体,分别复配以地衣芽孢杆菌、贝莱斯芽孢杆菌、叶状微杆菌为主的微生物菌群而成的3种专用生物有机肥初级产品,通过对患衰弱症树体的根际土壤性质、杨梅果实相关指标的测定,探究专用生物有机肥初级产品对土壤改良以及果实品质提升的作用。结果表明,相较于施用复合肥的对照组,施用3种生物有机肥初级产品均可改善杨梅种植土壤的酸化问题,使土壤pH值有效提高约0.2;增加土壤有效态氮、有效态磷、有效态钾含量,并保持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提升土壤肥力。同时,杨梅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提高1.44、1.70、1.47百分点,最大单果重达22.5 g,且果实硬度降低、口感提升。以上研究为研发杨梅专用生物有机肥从而降低杨梅新型衰弱症造成的不利影响提供理论和应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梅 杨梅衰弱症 专用生物有机肥 土壤改良 果实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有机肥与水分联合调控下稻田土壤氮素变化规律 被引量:1
20
作者 姚显紫 侯会静 +2 位作者 韩正砥 詹沐霖 钱翔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7-224,共8页
为了探究生物有机肥和控制灌溉联合调控下稻田土壤氮素变化的特征和规律,开展了水稻小区种植试验。试验设置2种灌溉模式(常规淹灌(F)、控制灌溉(C))和3种施肥模式(全施化肥(A)、生物有机肥等氮替代15%化学氮肥(B)、生物有机肥等氮替代30... 为了探究生物有机肥和控制灌溉联合调控下稻田土壤氮素变化的特征和规律,开展了水稻小区种植试验。试验设置2种灌溉模式(常规淹灌(F)、控制灌溉(C))和3种施肥模式(全施化肥(A)、生物有机肥等氮替代15%化学氮肥(B)、生物有机肥等氮替代30%化学氮肥(C)),分析水稻生育期内土壤铵态氮与硝态氮含量的变化特征。试验表明:至水稻分蘖期时,相同灌溉模式下,配施生物有机肥处理的稻田土壤铵态氮含量均值均低于全施化肥处理,降幅为19.85%~48.78%,土壤硝态氮含量均值是生物有机肥等氮替代30%化学氮肥的处理低于全施化肥处理,降幅为15.35%~33.08%;而从水稻拔节期起,相同灌溉模式下配施生物有机肥处理的稻田土壤铵态氮平均含量比全施化肥处理增加了12.71%~56.26%,除FB处理硝态氮含量降低外其余配施生物有机肥处理的土壤硝态氮平均含量比全施化肥处理增加了19.21%~105.80%。控制灌溉的水稻全生育期土壤硝态氮含量显著高于常规淹灌(P<0.05),而土壤铵态氮含量则是常规淹灌高于控制灌溉。结果表明:生物有机肥配施化肥有利于水稻分蘖期后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的积累,提升了稻田土壤氮素的养分累积,其中生物有机肥等氮替代15%化肥的效果较好。控制灌溉使得土壤硝态氮含量增加,同时也减少了土壤铵态氮的含量。综合考虑环境与经济效益,控制灌溉与生物有机肥等氮替代15%化肥的稻田水肥管理模式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有机肥 控制灌溉 联合调控 铵态氮 硝态氮 土壤氮素变化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