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7篇文章
< 1 2 5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ress-drop effect on brittleness evaluation of rock materials 被引量:4
1
作者 SHI Gui-cai CHEN Guan +3 位作者 PAN Yu-tao YANG Xiao-li LIU Yong DAI Guo-zho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7期1807-1819,共13页
Uniaxial or triaxial compression test of cylindrical rock specimens using rock mechanics testing machine is a basic experimental method to study the strength and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rock and the development... Uniaxial or triaxial compression test of cylindrical rock specimens using rock mechanics testing machine is a basic experimental method to study the strength and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rock and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rock fracture. Extensive literature review has been conducted on this issue;meanwhile,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studies have been conducted on the stress-drop effect on the brittleness of rock materials. A plastic flow factor of λ is proposed to describe the stress-drop effect. Evaluation methods of the factor λ corresponding to the four yield criteria of rock mass are proposed. Those four yield criteria are Tresca criterion, von-Mises criterion, Mohr-Coulomb criterion and Drucker-Prager criterion. For simplicity purposes, an engineering approximation approach has been proposed to evaluate the stress-drop with a non-zero strain increment. Numerical simulation results validate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lastic flow factors λ as well as the engineering approximation approach. Based on the results in this study, finite element code can be programmed for brittle materials with stress-drop, which has the potential to be readily incorporated in finite element cod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ck material stress-drop effect plastic flow factor strength criteri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晶镍纳米切削材料去除行为与机理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田海兰 闫少华 +1 位作者 韩涛 闫海鹏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7-165,共9页
单晶镍纳米尺度加工时的材料去除机理对实现其超精密加工尤为重要。为此,借助分子动力学仿真研究单晶镍纳米切削时的力热行为、表面/亚表面形成特征以及塑性变形机制以揭示材料去除机理。结果表明单晶镍纳米切削时,有序的镍原子在刀具... 单晶镍纳米尺度加工时的材料去除机理对实现其超精密加工尤为重要。为此,借助分子动力学仿真研究单晶镍纳米切削时的力热行为、表面/亚表面形成特征以及塑性变形机制以揭示材料去除机理。结果表明单晶镍纳米切削时,有序的镍原子在刀具挤压和剪切作用下以非晶结构的形式被去除,部分具有面心立方(face center cubic, FCC)结构的镍原子转变成密排六方(hexagonal close-packed, HCP)结构和非晶结构,主导了相变与非晶化;同时出现伯氏矢量分别为1/6<112>、1/3<100>、1/6<110>、1/3<111>以及1/2<110>的位错线。单晶镍纳米切削时的塑性变形机制为相变、非晶化和位错滑移。在切削过程中,由于几何条件与能量条件被同时满足,发生1/2<110>全位错转变为1/6<112>不全位错的位错反应。在切削力热的作用下,已加工亚表面出现了位错环、梯杆位错、棱住位错、V型位错、原子团簇和空位等缺陷结构。相比于(100)晶面和(110)晶面,沿(111)晶面切削有利于减小亚表面缺陷层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晶镍 纳米切削 分子动力学 材料去除机理 塑性变形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材料成型专业塑性力学教学的思考与探讨
3
作者 李洪洋 李红 +1 位作者 许兴燕 刘颖 《机械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5-158,共4页
塑性力学是一门专注于探究材料在受力作用下产生永久变形的物理现象及其相关力学特性的科学,对于深入理解并预测材料在各种工程应用环境中的表现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然而,随着社会的持续进步和工程技术的日新月异,当前的教学方法在培... 塑性力学是一门专注于探究材料在受力作用下产生永久变形的物理现象及其相关力学特性的科学,对于深入理解并预测材料在各种工程应用环境中的表现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然而,随着社会的持续进步和工程技术的日新月异,当前的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应对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上显示出明显的局限性,这使得塑性力学的教学改革变得愈发迫切。文中致力于通过革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及完善评价体系等多维度策略,探讨提升塑性力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并着重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成型 塑性力学 人才培养 教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性/弹塑性纤维束扭转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
4
作者 李艳洁 孙雪 +1 位作者 杨鸿彬 郭宇 《计算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5-82,共8页
采用离散单元法(DEM)建立了节点球连接球柱纤维模型,进行了弹性和弹塑性纤维束的数值仿真,模拟了单股、7股和19股纤维束扭转过程。还进行单股和7股纤维束扭转试验,并与离散单元法仿真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大扭转刚度... 采用离散单元法(DEM)建立了节点球连接球柱纤维模型,进行了弹性和弹塑性纤维束的数值仿真,模拟了单股、7股和19股纤维束扭转过程。还进行单股和7股纤维束扭转试验,并与离散单元法仿真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大扭转刚度纤维构成的纤维束能够承受更大的外部荷载;相同等效横截面积的纤维束,在扭转角度相同的情况下,19股纤维束能承受的扭矩大于7股纤维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单元法 纤维束扭转 弹性材料 弹塑性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的废旧塑料材质识别研究
5
作者 彭斌彬 张潮 +1 位作者 郭亚坤 吴英琦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0-217,共8页
针对废旧塑料回收处理量大且种类繁多,难以快速无损分类识别的难题,提出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塑料材质识别方法。使用红外光谱仪采集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乙烯(PE)、尼龙(PA)、聚碳酸酯(PC)、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丙烯... 针对废旧塑料回收处理量大且种类繁多,难以快速无损分类识别的难题,提出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塑料材质识别方法。使用红外光谱仪采集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乙烯(PE)、尼龙(PA)、聚碳酸酯(PC)、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聚甲醛(POM)八种塑料的近红外光谱数据,采用Savitzky-Golay卷积平滑和标准正态变量变换进行数据预处理,分别运用无监督学习的主成分分析与有监督学习的线性判别分析进行光谱数据降维,将光谱数据维度从334维降至10维和7维,最后结合马氏距离判别建立塑料材质识别模型。实验结果表明:结合S-G平滑和SNV的预处理有效提高了识别准确率;对预处理数据的验证集进行降维后,两种降维方法的识别准确率分别达到了95.24%和100%。这两种方法可为多种废旧塑料材质识别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塑料材质识别 数据预处理 主成分分析 线性判别分析 马氏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超细晶金属材料应变软化效应的晶体塑性本构模型研究
6
作者 郑战光 樊佳楠 +2 位作者 孙腾 谢昌吉 黄增 《机械强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8-114,共7页
为了研究超细晶金属材料(Ultra-Fine Grain,UFG)在单轴拉伸加载条件下出现的应变软化现象,基于经典的晶体塑性本构模型提出了一种考虑残余内应力作用的修正模型,并将残余内应力及其演化的具体形式编成用户子程序。通过生成宏观试样的代... 为了研究超细晶金属材料(Ultra-Fine Grain,UFG)在单轴拉伸加载条件下出现的应变软化现象,基于经典的晶体塑性本构模型提出了一种考虑残余内应力作用的修正模型,并将残余内应力及其演化的具体形式编成用户子程序。通过生成宏观试样的代表性体积单元,对单轴拉伸试验数据进行拟合以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同时将有、无残余内应力作用这2种情况下的模拟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利用修正的晶体塑性本构模型计算得到的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说明了所修正的晶体塑性本构模型能够有效地捕捉到UFG金属材料的应变软化现象,而有、无残余内应力作用这2种情况下的晶体塑性模拟结果表现出不同的性质,说明从残余内应力形成及作用的角度上解释UFG金属材料应变软化现象是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晶金属材料 晶体塑性本构模型 单轴拉伸 应变软化效应 残余内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橡塑复合材料力学和摩擦学及耐腐蚀性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陈之举 李云龙 +2 位作者 钱程 王世杰 聂瑞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2-77,共6页
橡塑复合材料因其良好的耐磨、耐高温和耐腐蚀性,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航空和汽车等领域。因此综述了以橡胶和酚醛树脂为基体的橡塑复合材料。总结了对其增强改性的纳米材料和耐腐剂,例如石墨烯(GO)、碳纳米管(CNTs)和防老剂4010NA等... 橡塑复合材料因其良好的耐磨、耐高温和耐腐蚀性,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航空和汽车等领域。因此综述了以橡胶和酚醛树脂为基体的橡塑复合材料。总结了对其增强改性的纳米材料和耐腐剂,例如石墨烯(GO)、碳纳米管(CNTs)和防老剂4010NA等。同时分析了橡塑复合材料的拉伸、压缩、耐磨特性和耐腐蚀等性能。明确了表面涂层法能有效延缓橡塑复合材料的腐蚀。最后归纳了橡塑复合材料宏观试验的研究方法。同时总结了分子动力学模拟和机器学习两种研究方法。发现两种研究方法均可模拟原子和分子的行为并快速准确地预测材料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塑复合材料 耐磨特性 耐腐蚀性能 分子动力学模拟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声发射参数的超材料对水泥基材料弯曲韧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朱贵旺 秦磊 +2 位作者 丁蔚健 李坪峰 孙明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24-433,共10页
为了探究新型增强材料代替纤维提高混凝土弯曲韧性的可行性,本研究通过3D打印聚乳酸(PLA)制备了超材料,并将超材料嵌入水泥基材料中,利用三点弯曲和声发射联合测量技术,研究超材料与聚丙烯(PP)纤维在弯曲荷载作用下的裂缝发展演化规律... 为了探究新型增强材料代替纤维提高混凝土弯曲韧性的可行性,本研究通过3D打印聚乳酸(PLA)制备了超材料,并将超材料嵌入水泥基材料中,利用三点弯曲和声发射联合测量技术,研究超材料与聚丙烯(PP)纤维在弯曲荷载作用下的裂缝发展演化规律及力学性能,并从微观角度分析揭示了超材料和纤维的断裂行为,以及超材料对水泥基材料弯曲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试件嵌入超材料时的抗弯强度较掺入PP纤维时提升了40.4%,较对照组提升了116.8%,超材料大幅提高了水泥基材料的抗弯强度,并使其破坏模式由单一裂缝模式转变为多裂缝模式,脆性破坏转变为塑性破坏,而PP纤维仅提高了水泥基材料的抗弯强度。超材料在稳定增长阶段和失稳开裂阶段的拉伸裂纹比例较PP纤维明显提高,在此阶段,超材料韧性指数分别是PP纤维的16.75倍和4.37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材料 水泥基材料 弯曲韧性 多裂缝模式 塑性破坏 声发射 拉伸裂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生物发酵构建生物基材料及单体模块
9
作者 王良玉 曹辉 谭天伟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394-2406,共13页
生物基材料是推动化工新材料领域产业升级转型的重要支撑,本文以发酵法为核心,系统总结了生物基材料及单体模块原料端、过程端、产品端的相关进展;概括了生物制造产业背景下第二代、第三代碳源迭代更新的技术壁垒和挑战,提出构建多维生... 生物基材料是推动化工新材料领域产业升级转型的重要支撑,本文以发酵法为核心,系统总结了生物基材料及单体模块原料端、过程端、产品端的相关进展;概括了生物制造产业背景下第二代、第三代碳源迭代更新的技术壁垒和挑战,提出构建多维生物质碳源供给体系和保障机制,以突破第一代碳源供给的局限性;围绕生物基塑料、生物基橡胶、生物基尼龙、生物基多糖材料四个模块,阐述了乙二醇、1,3-丙二醇、1,4-丁二醇、丁二酸、己二酸、对苯二甲酸等聚合物单体以及聚乳酸、聚羟基烷酸酯、透明质酸、细菌纤维素等聚合物材料的发酵工艺技术。本文还提出了完善发酵法生物基材料的产品体系,以实现石化材料的逐步替代,进而推动化工新材料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基材料 发酵 单体 碳源 塑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预处理植物纤维增强木塑复合材料性能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克平 陈东胜 杨君乾 《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7-132,共6页
木塑复合材料(WPCs)是以植物纤维为增强材料、热塑性塑料为基体制备的绿色生物材料。但是,植物纤维的亲水性限制了WPCs在室外,特别是高湿条件下的实际应用。基于增强WPCs性能常用的预处理方法,超声预处理植物纤维增强WPCs新技术能有效... 木塑复合材料(WPCs)是以植物纤维为增强材料、热塑性塑料为基体制备的绿色生物材料。但是,植物纤维的亲水性限制了WPCs在室外,特别是高湿条件下的实际应用。基于增强WPCs性能常用的预处理方法,超声预处理植物纤维增强WPCs新技术能有效地提升WPCs的性能。阐述了国内外超声预处理植物纤维提升WPCs的研究现状,介绍了超声预处理植物纤维作用机制;分析了超声时间、频率、功率、温度等因素对超声预处理植物纤维特性的影响,并且,通过研究物理、力学、磨损、热稳定性、吸水及声学等性能,分析了超声预处理植物纤维对WPCs性能提升的影响,并对超声预处理增强WPCs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预处理 植物纤维 木塑 复合材料 材料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FX新型变速双螺杆的优化设计与流场分析
11
作者 王梦杰 王丽艳 +1 位作者 郭树国 朱骄阳 《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5-80,共6页
结合木塑材料在传统双螺杆挤出机中混合效果较差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磁性轮变速双螺杆挤出机,提高其在螺杆流道内的混合性能。基于有限元体积分析,采用三维建模软件SolidWorks建立几何模型,利用ANSYS/CFX模拟软件,分析木塑材料在流道流场... 结合木塑材料在传统双螺杆挤出机中混合效果较差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磁性轮变速双螺杆挤出机,提高其在螺杆流道内的混合性能。基于有限元体积分析,采用三维建模软件SolidWorks建立几何模型,利用ANSYS/CFX模拟软件,分析木塑材料在流道流场中的运动情况,通过分析其宏观压力场、速度矢量与速度流线,并与传统双螺杆进行对比可知,传统双螺杆与新型双螺杆出入口压差分别为285.5、105.8 MPa,传统双螺杆建压能力为新型双螺杆的2.70倍,降低了新型双螺杆的物料输送速度,传统双螺杆的均速与最大速度分别为0.33、0.43 m/s,新型双螺杆为0.19、0.34 m/s,停留时间为传统双螺杆的1.26~1.74倍,混合性能得到提升。研究结果表明,磁性轮变速双螺杆变速段的速度显著降低,提升了木塑材料在流道内13%~17%的停留时间,木塑材料在流道内被反复剪切,混合性能得到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螺杆 变速轮 木塑材料 混合性能 流场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固态相变U75V材料滚动接触疲劳损伤行为研究
12
作者 王彦杰 王梁 +5 位作者 张沭玥 丁昊昊 王春昌 张群莉 王文健 刘启跃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9期127-142,共16页
目的铁路道岔的结构复杂,车轮与道岔之间的动态相互作用较剧烈,容易出现磨损和接触疲劳损伤,因此提高道岔的耐磨性和滚动接触疲劳性能成为亟须解决的关键问题。激光固态相变技术在提升材料力学性能和耐损伤性能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但该... 目的铁路道岔的结构复杂,车轮与道岔之间的动态相互作用较剧烈,容易出现磨损和接触疲劳损伤,因此提高道岔的耐磨性和滚动接触疲劳性能成为亟须解决的关键问题。激光固态相变技术在提升材料力学性能和耐损伤性能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但该技术尚未在道岔应用中得到系统研究,这里旨在探索该技术在道岔钢轨中的应用可行性,并为激光固态相变U75V材料在道岔上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撑。方法首先分析不同搭接率下激光固态相变U75V材料的硬度和微观组织分布,并利用MJP-30A滚动磨损与接触疲劳试验机模拟道岔滚动接触载荷,研究激光固态相变U75V的滚动接触疲劳损伤的演变规律,并讨论滚动接触疲劳损伤机理。结果激光固态相变能够改变U75V材料的微观组织,并提高材料的硬度。在激光固态相变后,形成了以针状马氏体为主的硬化区和以回火马氏体为主的软化区,硬化区表面硬度分布在800HV0.2左右,相较于基体的平均硬度(339HV0.2)提升了1.36倍;软化区表面硬度分布在650HV0.2左右,介于硬化区与基体之间。通过激光固态相变能够提高U75V材料的耐磨性能和抗塑性变形性能,与未处理U75V相比,在干态10000 r后,激光固态相变U75V材料的磨损量降低了26.3%,硬化区塑性变形层深度减小了97.7%,软化区塑性变形层深度减小了95%。未处理U75V的疲劳裂纹扩展现象严重,在水态下、5000 r时就发生了严重的疲劳剥落现象。在循环转数较小时激光固态相变U75V的硬化区主要为细小疲劳裂纹,软化区主要为表层细小密集的多层裂纹。在循环转数(130000 r)较大时,硬化区和软化区发生了疲劳剥落,软化区表层细小密集的裂纹会被磨掉,部分裂纹会扩展,出现枝裂纹。结论通过激光固态相变能够提高U75V材料的滚动接触疲劳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固态相变 U75V材料 微观组织 塑性变形 滚动接触疲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塑料改性沥青相容性及性能分析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东旭 么强 +5 位作者 黑树楠 李卫东 刘成 李志军 宋乐春 韩照明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51-1665,共15页
回收废塑料用于沥青改性对实现废塑料资源化利用和提升基质沥青性能具有重要意义,因而受到废塑料处理和道路沥青领域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本文着眼于废塑料与基质沥青的相容性问题和废塑料改性沥青的性能变化,系统阐述了废塑料的回收利... 回收废塑料用于沥青改性对实现废塑料资源化利用和提升基质沥青性能具有重要意义,因而受到废塑料处理和道路沥青领域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本文着眼于废塑料与基质沥青的相容性问题和废塑料改性沥青的性能变化,系统阐述了废塑料的回收利用现状及其在沥青领域的应用成果,归纳总结了废塑料改性沥青相容性的表征方法和性能提升方式,梳理和分析了废塑料湿法改性沥青的高低温性能、流变特性、抗疲劳性能和抗老化特性等的研究成果。综合沥青性能和研究现状提出了废塑料改性沥青的研究建议:通过多尺度研究明确废塑料对沥青改性的作用机理,探究废塑料结构与改性沥青性能间的构效关系,确定提升废塑料改性沥青相容性和低温性能的低成本方式,结合废塑料改性沥青相容性及抗老化性等特点丰富其性能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沥青 废塑料 离析 颗粒物料 流变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包装材料助力食品工业化发展
14
作者 穆盛东 伍浪 +5 位作者 饶垚 赵丽 邹婷 赵兴秀 赵长青 赵志峰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22,共9页
随着食品工业的迅速发展,食品包装材料在提高产品质量、延长保质期、保证食品品质安全等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首先对常见的塑料食品包装材料的使用现状、规范、分类及面临挑战进行分析总结,作为一种目前使用较广泛的食品包... 随着食品工业的迅速发展,食品包装材料在提高产品质量、延长保质期、保证食品品质安全等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首先对常见的塑料食品包装材料的使用现状、规范、分类及面临挑战进行分析总结,作为一种目前使用较广泛的食品包装材料,塑料包装存在难降解性、回收率低、污染严重等缺点。其次,对新型食品包装材料,包括纳米包装材料、生物质可降解包装材料(天然生物质可降解包装材料、合成生物质可降解包装材料和微生物聚合物可降解包装材料等)、功能性包装材料(抑菌包装材料、阻隔包装材料、智能包装材料、乙烯吸附及释放包装材料等)等进行总结,分析这些新型材料对食品品质与安全的潜在影响。最后,对新型食品包装材料未来研究热点及关键难题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食品工业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料包装 新型包装材料 功能性 可降解性 食品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FRP/钛合金叠层材料高低频复合振动制孔系统设计
15
作者 严嘉文 郑侃 +3 位作者 董松 孙连军 孙振文 邵壮壮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24-432,共9页
针对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与钛合金叠层材料传统制孔方式下钻削温度高、断屑难及加工质量差等问题,该文设计了一种高低频复合振动制孔系统。首先,基于低频振动钻削运动学模型对低频振动结构进行设计;其次,根据理论公式计算了超声换... 针对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与钛合金叠层材料传统制孔方式下钻削温度高、断屑难及加工质量差等问题,该文设计了一种高低频复合振动制孔系统。首先,基于低频振动钻削运动学模型对低频振动结构进行设计;其次,根据理论公式计算了超声换能器基本尺寸,并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完成尺寸修正;最后对高低频复合振动制孔系统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低频振动振幅最高可达180μm;超声换能器的实际谐振频率为21376 Hz,与仿真频率相比偏差仅为0.36%,高频振动振幅为3.8μm;高低频复合振动制孔温度相较于传统制孔方式下降31.73%,验证了该文装备设计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叠层材料 高低频复合振动 制孔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药品包装用塑料材料和容器指导原则解读
16
作者 陆维怡 吕杨格格 +4 位作者 姚琳 蔡荣 金宏 俞辉 陈蕾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49-1054,共6页
塑料类药包材在药品包装中应用广泛,其质量的有效控制对于确保药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药品包装用塑料材料和容器指导原则(简称指导原则)的制定,从塑料类药包材特点出发,结合产品的不同用途,明确了不同类别产品的... 塑料类药包材在药品包装中应用广泛,其质量的有效控制对于确保药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药品包装用塑料材料和容器指导原则(简称指导原则)的制定,从塑料类药包材特点出发,结合产品的不同用途,明确了不同类别产品的质量控制要求。该指导原则的制定不仅完善了药典标准体系,也适应了新形势下产业发展和药品监管的需求,有利于企业更好地提升产品质量。该文结合指导原则起草背景、起草过程和思路,对指导原则主要内容进行分析说明,可为行业各方正确理解和使用该标准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药包材 指导原则 塑料材料和容器 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中控箱座双料双射成型注射模设计 被引量:1
17
作者 贾秋霜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9-124,共6页
双射成型模具设计中,关键难点在于第一射和第二射子模具模腔的更换设计。针对汽车中控箱座塑件双射成型的需要,设计了一副两板式一模两腔布局热流道双料双射成型模具。双射模具中为克服双射模具设计中型腔更换设计困难的问题,采用换腔... 双射成型模具设计中,关键难点在于第一射和第二射子模具模腔的更换设计。针对汽车中控箱座塑件双射成型的需要,设计了一副两板式一模两腔布局热流道双料双射成型模具。双射模具中为克服双射模具设计中型腔更换设计困难的问题,采用换腔不换芯的设计方法,在两副子模具动模结构设计相同的情形下,将定模中型腔的换腔方式设计为斜顶块换腔方式进行第二射型腔的更换,有效避免了在动模一侧采用滑块机构实施型腔更换带来的模具结构复杂性,有效简化了模具结构,降低了模具制造成本。斜顶块换腔方式使用了3种类型的斜顶机构,分别为斜导柱增强驱动型单斜顶杆下坡抽芯斜顶杆机构、单斜顶杆下坡抽芯斜顶杆机构、水平抽芯斜顶杆机构。下坡斜顶机构用于塑件侧边的斜向抽芯脱模,下坡斜顶机构斜顶座中的下坡滑块下坡滑动角与塑件中的斜角相同,都为5°。双射模具的第一射、第二射子模具的顶出机构分别采用独立的油缸驱动机构进行驱动,使双射模具的结构设计更为灵活方便,简化模具整体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射成型 模具设计 下坡斜顶 热流道 汽车塑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弃橡塑鞋材再生过程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
18
作者 王海云 王宇婷 +2 位作者 王雅君 罗永晋 庄凌峰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92-1201,共10页
基于全生命周期评价的方法学,采用GaBi软件数据库,在CML2001-Jan2016方法体系下将功能单位定为1 t再生橡塑复合建材,对废弃橡塑鞋材经加工得到再生橡塑复合建材从“摇篮”到“大门”的过程进行生命周期评价。研究表明,废弃橡塑鞋材在循... 基于全生命周期评价的方法学,采用GaBi软件数据库,在CML2001-Jan2016方法体系下将功能单位定为1 t再生橡塑复合建材,对废弃橡塑鞋材经加工得到再生橡塑复合建材从“摇篮”到“大门”的过程进行生命周期评价。研究表明,废弃橡塑鞋材在循环过程中对海洋生态毒性潜值影响最为显著,贡献率达到74.32%。敏感性分析表明,混合电力、聚酯多元醇及聚醚多元醇的用量变化是环境负荷波动的关键驱动因素(波动范围±(5%~7%))。因此,通过提高清洁能源发电占比并提升原材料利用率,能够降低该材料在碳循环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并降低其对环境毒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周期评价 废弃橡塑鞋材 GaBi软件 碳循环 清洁能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塑料类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中双氯酚的迁移量
19
作者 林海霞 董清木 +9 位作者 曾琪 赖莺 林伟靖 陈艳红 丁华军 沈露虹 涂星朋 杨子禾 林睿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38-143,共6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塑料类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中双氯酚迁移量的方法,为有效管控塑料类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中双氯酚的风险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对液相色谱条件、前处理方法进行优化,橄榄油浸泡液经乙腈提取,Xbridge C18色谱柱分离...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塑料类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中双氯酚迁移量的方法,为有效管控塑料类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中双氯酚的风险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对液相色谱条件、前处理方法进行优化,橄榄油浸泡液经乙腈提取,Xbridge C18色谱柱分离后,采用液相色谱法定量;水、4%乙酸、10%乙醇、20%乙醇、50%乙醇和95%乙醇(百分数均为体积分数)浸泡液直接进样,均以外标法定量。结果水、4%乙酸、10%乙醇、20%乙醇、50%乙醇和95%乙醇浸泡液中双氯酚含量线性范围均为0.50~20.00 mg/L,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95,检出限均为0.20 mg/L,定量限均为0.50 mg/L;橄榄油浸泡液中双氯酚含量线性范围为1.00~20.00 mg/kg,相关系数(r^(2))为0.9999,检出限为0.50 mg/kg,定量限为1.00 mg/kg。在水、4%乙酸、10%乙醇、20%乙醇、50%乙醇和95%乙醇浸泡液中添加质量浓度水平为0.5、1、20 mg/L,加标回收率均为92.06%~102.0%,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10%。在橄榄油浸泡液中添加浓度水平为1、5、20 mg/kg,加标回收率均为97.27%~100.7%,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10%。结论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线性范围好、灵敏度和准确度高等优点,适用于塑料类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中双氯酚迁移量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氯酚 塑料类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特定迁移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碳纤维混合材料车身构件压溃性能及耐撞性设计
20
作者 梅轩 赵众豪 +4 位作者 周冠豪 任浩乾 曹悉奥 朱国华 王振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8-211,251,共15页
金属/碳纤维混合材料是由低成本、高延展性的铝合金与低密度、高强度的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s,CFRP)组合而成。将该混合材料应用于车身结构设计中,能够有效应对轻量化、材料成本及碰撞安全带来的... 金属/碳纤维混合材料是由低成本、高延展性的铝合金与低密度、高强度的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s,CFRP)组合而成。将该混合材料应用于车身结构设计中,能够有效应对轻量化、材料成本及碰撞安全带来的多重压力,并能够进一步拓展车身结构设计的思路和空间。将单向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UD-CFRP)、机织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WF-CFRP)与方形铝合金薄壁管组合,制备了一系列不同规格的混合材料薄壁结构,并开展轴向准静态压溃试验,揭示了混合材料薄壁结构的耐撞性能。基于试验结果,分析碳纤维增强方式、铺层数以及组分材料相对位置等因素对混合材料薄壁结构耐撞性能的影响,其中CFRP/AL混合材料薄壁结构展现出优异的压溃吸能特性。此外,通过建立有限元模型将UD/AL混合材料薄壁结构引入汽车前纵梁轻量化设计中。最后,采用多目标离散优化算法对UD/AL混合材料前纵梁的铝合金厚度以及碳纤维铺层角度进行优化设计。优化结果表明,与初始设计方案相比,优化后的UD/AL混合材料前纵梁减重34.26%,且比吸能提高42.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碳纤维混合材料 耐撞性设计 多目标离散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