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溶性聚磷酸铵对Cu^(2+)、Fe^(2+)、Zn^(2+)和Mn^(2+)螯合作用的研究
1
作者 雷梅花 李天祥 +2 位作者 陶绍程 刘旭 朱静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95-701,共7页
水溶性聚磷酸铵氮、磷含量高和螯合植物生长的所需微量元素,越来越受到重视。以水溶性聚磷酸铵和硫酸锰、硫酸铜、硫酸锌、硫酸亚铁为原料,采用动态法和响应面分析方法探究聚磷酸铵螯合Cu^(2+)、Zn^(2+)、Fe^(2+)、Mn^(2+)的规律。通过... 水溶性聚磷酸铵氮、磷含量高和螯合植物生长的所需微量元素,越来越受到重视。以水溶性聚磷酸铵和硫酸锰、硫酸铜、硫酸锌、硫酸亚铁为原料,采用动态法和响应面分析方法探究聚磷酸铵螯合Cu^(2+)、Zn^(2+)、Fe^(2+)、Mn^(2+)的规律。通过红外分析、扫描电镜和能谱测定,进一步验证APP与Fe^(2+)、Cu^(2+)、Mn^(2+)和Zn^(2+)发生了螯合反应。通过二元正交实验可知Zn^(2+)对Mn^(2+)具有强抑制的作用;三元正交实验可知总螯合量的影响因素大小为Zn^(2+)>Fe^(2+)>Mn^(2+);响应面实验可知,实验数据的二次回归模型具有显著性(R^(2)=0.9203),Zn、Fe和Cu的一次项,Zn和Fe、Mn和Fe、Mn和Cu的交互作用项对响应值具有显著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磷酸铵 cu^(2+)、zn^(2+)、fe^(2+)、mn^(2+) 螯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硒对镉胁迫下寒地水稻Cd、Zn、Fe、Cu、Mn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5
2
作者 刘春梅 罗盛国 +1 位作者 王孟雪 刘元英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6-142,共7页
研究了镉胁迫下施硒后水稻各器官Cd、Zn、Fe、Cu、Mn含量的变化,并探讨了施硒对缓解镉胁迫下水稻养分吸收的可行性。采用人工模拟镉胁迫的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不同镉浓度(0,2,4,8mg/kg土壤)下,施硒(0,0.07,0.14mg/kg土壤)对水稻不同器官Cd... 研究了镉胁迫下施硒后水稻各器官Cd、Zn、Fe、Cu、Mn含量的变化,并探讨了施硒对缓解镉胁迫下水稻养分吸收的可行性。采用人工模拟镉胁迫的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不同镉浓度(0,2,4,8mg/kg土壤)下,施硒(0,0.07,0.14mg/kg土壤)对水稻不同器官Cd、Zn、Fe、Cu、Mn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土壤镉浓度的增加,水稻各器官镉含量均增加,不同器官镉含量表现为根系>茎鞘>叶片>精米。(2)相同镉浓度下,随着硒浓度的增加,各器官中镉含量下降,Se2(0.14 mg/kg)优于Se1(0.07 mg/kg)处理。Cd1(2mg/kg)浓度时,Se2处理精米镉含量比Se0降低31.5%(P<0.01)。(3)镉胁迫下,施硒对水稻各器官中Zn、Fe、Cu、Mn含量影响不同。相同镉浓度下,随着硒浓度的增加,叶片Zn含量下降,Fe含量增加;茎鞘Zn、Fe含量下降,而Cu含量增加;根系Zn、Cu含量下降,而Fe、Mn含量增加;精米Zn、Mn、Cu、Fe含量增加。其中Cd2(4mg/kg)浓度时,与Se0处理相比,Se2处理茎鞘Zn含量降低了36.2%;叶片和根系Fe含量增加了15.4%和11.4%;精米Zn、Mn、Cu、Fe显著含量增加,分别增加了43.3%,15.8%,52.6%,20.5%(P<0.01)。施硒能显著降低镉胁迫下寒地水稻镉含量,Cd1浓度下,施硒后精米镉含量下降幅度最大;镉胁迫下施硒影响水稻对Zn、Fe、Cu、Mn的吸收,尤其Cd2浓度下,施硒对精米Zn、Mn、Cu、Fe含量影响较大,Se2处理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镉胁迫 寒地水稻 Cd、znfecumn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棕不同叶序Fe、Mn、Cu、Zn的变化规律及测定 被引量:10
3
作者 刘立云 李艳 +1 位作者 王萍 冯美利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08年第5期596-599,共4页
根据油棕叶片在树冠轮生的规律,对不同成熟度的叶片进行排序,进而对不同叶序的Fe、Mn、Cu、Zn4种微量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并对其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油棕树体4种微量元素含量有一定差异,但变化规律基本相同;(2)从整体看,8... 根据油棕叶片在树冠轮生的规律,对不同成熟度的叶片进行排序,进而对不同叶序的Fe、Mn、Cu、Zn4种微量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并对其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油棕树体4种微量元素含量有一定差异,但变化规律基本相同;(2)从整体看,8~26叶序,Mn含量上升,Fe含量略微上升,Cu含量则下降,而Zn略微降低;(3)成龄树体的Fe含量变化范围为74.0~128.9mg/kg;Mn为43.6~168.3mg/kg;Cu为3.47~7.03mg/kg;Zn为12.1~24.4mg/kg。(4)16~18叶序间4种微量元素含量变化差异不显著,比较稳定,可作为Fe、Mn、Cu、Zn营养诊断的采样叶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棕 fe mn cu zn 叶序 变化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青云茶中Mn、Zn、Cu和Fe含量及溶出特性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宝森 刘杰 +3 位作者 许春 郭俊明 张虹 许可强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3期10596-10597,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冲泡方式青云茶水中矿物元素含量的变化规律。[方法]以青云茶叶2 g,用45 ml沸高纯水冲泡5 min 3次,得出3道茶水,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分别测定3道茶水中矿物元素含量;然后改变冲泡时间为10和20 min,测定3道茶水中矿物元素含量... [目的]探讨不同冲泡方式青云茶水中矿物元素含量的变化规律。[方法]以青云茶叶2 g,用45 ml沸高纯水冲泡5 min 3次,得出3道茶水,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分别测定3道茶水中矿物元素含量;然后改变冲泡时间为10和20 min,测定3道茶水中矿物元素含量;再改变水温为80℃,冲泡20 min,测定3道茶水中矿物元素含量。[结果]云南省金平县青云茶含有丰富的矿物元素Mn、Fe、Zn、Cu,为品质优良茶叶,其茶水中矿物元素含量顺序为Mn〉Zn〉Cu〉Fe。青云茶矿物元素含量以第1道茶水最高,且随冲泡次数的增加而减少。Mn、Zn、Cu元素含量随冲泡时间的增加而增高,Fe元素含量则随浸泡时间增加而减少。80-100℃的水对矿物元素溶出量的影响不大。[结论]用原子吸收光谱法能准确测定茶叶中的矿物元素含量,回收率在97.25%-102.50%,且方法简单、快捷,同一样品处理液可以连续测定多种矿物元素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吸收光谱法 青云茶 mn zn cu fe 溶出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粮中添加Fe、Cu、Mn、Zn对异育银鲫生长及其形体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郭建林 叶元土 +3 位作者 蔡春芳 萧培珍 伍代勇 唐精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4-159,共6页
采用正交设计L9(34),添加Fe、Cu、Mn、Zn 4种微量元素,配制成9种试验饲料喂养异育银鲫,进行为期60 d的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4的生长速度最快、饲料系数最好、鱼体体形良好,即在饲料中补充Fe 300.00mg/kg、Cu 4.00 mg/kg、Mn 60.00 mg/k... 采用正交设计L9(34),添加Fe、Cu、Mn、Zn 4种微量元素,配制成9种试验饲料喂养异育银鲫,进行为期60 d的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4的生长速度最快、饲料系数最好、鱼体体形良好,即在饲料中补充Fe 300.00mg/kg、Cu 4.00 mg/kg、Mn 60.00 mg/kg、Zn 150.00 mg/kg,此时相应的饲料中4种元素的总量为Fe 1218.65 mg/kg、Cu 21.41 mg/kg、Mn 127.17 mg/kg、Zn 192.50 mg/kg。极差分析结果表明:Zn元素对异育银鲫生长影响最大;在鱼体的形体指标上,Fe对鱼体的肥满度影响最大,而Cu和Zn对鱼体的脏体比、肝体比和性腺比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 cu mn zn 异育银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膜旱作对稻田土壤有效Fe、Mn、Zn、Cu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刘铭 吴良欢 +1 位作者 路兴花 张福锁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46-649,共4页
以常规水作和裸地旱作作对照,对覆膜旱作栽培条件下稻田0~60cm土层土壤有效Fe、Mn、Zn、Cu含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水作相比,覆膜旱作稻田土壤有效铁含量在0~10cm土层略有下降,10~20cm土层有所增加,20~60cm土层相差不大;... 以常规水作和裸地旱作作对照,对覆膜旱作栽培条件下稻田0~60cm土层土壤有效Fe、Mn、Zn、Cu含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水作相比,覆膜旱作稻田土壤有效铁含量在0~10cm土层略有下降,10~20cm土层有所增加,20~60cm土层相差不大;0~15cm土层土壤有效锌的含量有所上升,而在15~60cm土层中趋向一致;0~15cm土层土壤有效Mn含量有所下降,有效Cu含量变化不大.与裸地旱作相比,覆膜旱作增加了稻田0~20cm土层中土壤有效铁、0~15cm土层中有效锌含量,降低了0~5cm土层中有效锰含量,有效铜含量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膜旱作 有效femnzncu含量 水稻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Cr-Mo、Cu-Zn-Al、Fe-Mn合金减振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黄姝珂 李宁 +3 位作者 文玉华 胥永刚 滕劲 丁胜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24-26,共3页
针对目前不同阻尼合金之间可比性差的问题,采用同种测试方法研究了Fe-Cr-Mo、Cu-Zn-Al和Fe-Mn三种阻尼合金的阻尼性能和力学性能,有利于针对实际应用条件选取合适的合金。利用倒扭摆测试合金阻尼性能,万能实验机测试力学性能。结果表明:... 针对目前不同阻尼合金之间可比性差的问题,采用同种测试方法研究了Fe-Cr-Mo、Cu-Zn-Al和Fe-Mn三种阻尼合金的阻尼性能和力学性能,有利于针对实际应用条件选取合适的合金。利用倒扭摆测试合金阻尼性能,万能实验机测试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同18-8不锈钢相比,三种合金都具有显著的高阻尼性能;Fe-Cr-Mo合金的阻尼性能随着应变振幅增加而迅速增加,在1×10-4~2×10-4范围内出现峰值,随后又逐渐下降;Cu-Zn-Al合金的阻尼性能随着应变振幅的增加而增加,在2×10-4左右出现平台;Fe-Mn合金的阻尼性能随应变振幅的增加呈现线性增加趋势。Fe-Mn合金的综合力学性能最好,Fe-Cr-Mo合金次之,Cu-Zn-Al合金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尼合金 fe-Cr-Mo cu-zn-AL fe-mn 阻尼机制 振幅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鸡实用基础日粮Fe·Cu·Zn·Mn含量对比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义辉 孙小琴 +2 位作者 谭静 邢向明 赵彦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3582-3584,共3页
按生产中实用配方配制0~3,4~6、7周龄肉鸡基础日粮,测定其中Fe、Cu、Zn、Mn含量并将测定值与计算值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各阶段肉鸡实用基础日粮含Fe 230.4~310.2mg/kg,Cu 11.9~16.6mg/kg,Zn 35.1-45.2mg/kg,Mn 10... 按生产中实用配方配制0~3,4~6、7周龄肉鸡基础日粮,测定其中Fe、Cu、Zn、Mn含量并将测定值与计算值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各阶段肉鸡实用基础日粮含Fe 230.4~310.2mg/kg,Cu 11.9~16.6mg/kg,Zn 35.1-45.2mg/kg,Mn 10.4~16.3mg/kg,与需要量相比,Fe、Cu超标,Zn临界,Mn不足,说明基础日粮中含有一定量的微量元素但不均衡,因此,在确定微量元素补充量时需要考虑基础日粮微量元素水平。测定值和计算值的分析表明,基础日粮中Fe、Zn含量可以由饲料营养价值表加以估计,而Cu、Mn含量需要实际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鸡 fe cu zn mn 基础日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Fe、Zn、Mn不同组合水平对鲤鱼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陈冬梅 刘维德 《水利渔业》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1-53,共3页
试验采用均匀设计U9(95)经60d试验,研究Cu(x1)、Fe(x2)、Zn(x3)、Mn(x4)不同组合水平对鲤鱼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与增重呈显著的回归关系:①y=6.8167+0.021515x4+0.0021885x1x4-0.00009120x2x4+0.00000924x32,拟和度R2=95.1%(P&l... 试验采用均匀设计U9(95)经60d试验,研究Cu(x1)、Fe(x2)、Zn(x3)、Mn(x4)不同组合水平对鲤鱼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与增重呈显著的回归关系:①y=6.8167+0.021515x4+0.0021885x1x4-0.00009120x2x4+0.00000924x32,拟和度R2=95.1%(P<0.05),最优组合为x1=23.5g/t,x2=141.7g/t,x3=89g/t,x4=31.8g/t,此时增重为70.42g,比试验最优组处理7增重高17.05%;②Cu、Fe、Zn、Mn与体增长呈显著的回归关系,y=0.55167+0.0001557x3-0.00019352x1x4-0.0000089x22,拟和度R2=93.9%(P<0.05),最优组合为x1=0.4g/t,x2=72.4g/t,x3=104g/t,x4=24.4g/t。各试验组的净增重、相对生长率、饵料系数优于对照组,其中以处理7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 fe zn mn 组合水平 鲤鱼 生长 微量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平原白浆土中Fe、Mn、Cu和Zn生物有效性的研究
10
作者 田秀平 李玉梅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6-200,共5页
在三江平原上,测定42个小区中玉米、大豆、小麦籽实Fe、Mn、Cu和Zn含量和土壤中各形态Fe、Mn、Cu和Zn含量。通过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探讨了土壤中各形态Fe、Mn、Cu和Zn的生物有效性,旨在为该地区合理施用微量元素提供科学依据。试验结... 在三江平原上,测定42个小区中玉米、大豆、小麦籽实Fe、Mn、Cu和Zn含量和土壤中各形态Fe、Mn、Cu和Zn含量。通过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探讨了土壤中各形态Fe、Mn、Cu和Zn的生物有效性,旨在为该地区合理施用微量元素提供科学依据。试验结果表明,玉米、大豆和小麦籽实含Fe、Mn、Cu和Zn量与土壤中有效态和交换态Fe、Mn、Cu和Zn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有机态Fe、Mn、Cu和Zn含量与玉米、大豆和小麦籽实Fe、Mn、Cu和Zn含量也有很好的相关关系。交换态对有效态Fe、Mn、Cu和Zn影响最大,其次是有机质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Fe、Cu对有效态Fe、Cu及碳酸盐结合态Mn、Zn对有效态Mn、Zn具有一定正效应。而残留态Fe、Cu对有效态Fe、Cu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Mn对有效态Mn产生负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浆土 长期定位 fe mn cuzn 生物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槟榔不同叶序Fe、Mn、Cu、Zn的测定与变化规律
11
作者 董志国 刘立云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0年第12期34-36,共3页
对槟榔不同叶序叶片Fe、Mn、Cu、Zn 4种微量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并对其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7叶序Fe元素含量先增加而后下降,至第5叶达最大水平,Mn元素含量明显增加,Cu元素含量从第3叶开始明显下降,Zn含量各叶序间无明显变化趋... 对槟榔不同叶序叶片Fe、Mn、Cu、Zn 4种微量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并对其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7叶序Fe元素含量先增加而后下降,至第5叶达最大水平,Mn元素含量明显增加,Cu元素含量从第3叶开始明显下降,Zn含量各叶序间无明显变化趋势.(2)成龄树体的Fe含量变化范围为122.3~158.5 μg/g,Mn为172.2~418.8 μg/g,Cu为3.0~4.7 μg/g,Zn为39.1~42.0 μg/g.(3)第5叶作为营养诊断的采样叶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 叶序 测定 变化规律 微量元素含量 营养诊断 含量变化 变化趋势 叶片 树体 结果 分析 采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量元素(Cu、Fe、Zn、Mn)不同剂量对肉用仔鸡育肥的效应
12
作者 杜金平 《湖北畜牧兽医》 1991年第4期5-7,共3页
采用 L16(4~5)正交试验设计,观察Cu、Fe、Zn、Mn 等微量元素对肉用仔鸡育肥日增重,料肉比及产肉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初步分析认为:微量元素对肉用仔鸡育肥的影响 Fe 和 Cu 为主要因素。微量元素添加呈现下列趋势:(1)Fe 的添加量宜采用3... 采用 L16(4~5)正交试验设计,观察Cu、Fe、Zn、Mn 等微量元素对肉用仔鸡育肥日增重,料肉比及产肉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初步分析认为:微量元素对肉用仔鸡育肥的影响 Fe 和 Cu 为主要因素。微量元素添加呈现下列趋势:(1)Fe 的添加量宜采用320PPm 左右的较高水平。(2)Cu 的添加量不宜低于10PPm,在10—40PPm 范围内高 Cu 比低 Cu 好。(3)Zn 和 Mn 的添加量宜采用较低水平,可分别控制在50PPm 和55PPm 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用仔鸡 cu fe mn zn 料肉比 日增重 正交试验设计 试验鸡 产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ilent AA240FS火焰原子吸收法快速测定饮用水及水源水中低含量Cu、Mn、Fe、Zn 被引量:1
13
作者 倪英萍 荆淼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460-1461,共2页
采用Agilent特有的快速序列式原子吸收AA240FS实现一次进样,顺序测定生活饮用水及水源水中低浓度的Cu、Mn、Fe、Zn等元素,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方法检出限依次为0.001、0.002、0.010、0.002 mg.L-1;样品中加入几十个μg.L-1的各元素,大... 采用Agilent特有的快速序列式原子吸收AA240FS实现一次进样,顺序测定生活饮用水及水源水中低浓度的Cu、Mn、Fe、Zn等元素,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方法检出限依次为0.001、0.002、0.010、0.002 mg.L-1;样品中加入几十个μg.L-1的各元素,大多数测定结果 RSD<1%,且回收率在99%—119%之间,完全满足饮用水及水源水中高、低浓度Cu、Mn、Fe、Zn元素的直接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ILENT AA240FS 水质 cu mn fe zn 快速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替代化肥对设施蔬菜土壤有效态Fe、Mn、Cu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贝凯月 向春阳 +4 位作者 赵秋 谭英爱 董家僖 岳露 田秀平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48-154,共7页
为改善设施土壤中微量元素短缺问题,减少化肥施用,提高设施番茄产量,在水高庄村日光大棚(SFQ)和小沙沃村日光大棚(XFQ)内,以不同量有机肥替代化肥为处理,研究了设施大棚土壤中有效态Fe、Mn、Cu含量的变化情况及与番茄品质和产量的关系... 为改善设施土壤中微量元素短缺问题,减少化肥施用,提高设施番茄产量,在水高庄村日光大棚(SFQ)和小沙沃村日光大棚(XFQ)内,以不同量有机肥替代化肥为处理,研究了设施大棚土壤中有效态Fe、Mn、Cu含量的变化情况及与番茄品质和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有机肥替代化肥均不同程度提高了土壤有效态Fe、Mn、Cu含量。大棚SFQ中,SGY土壤中有效态Mn、Cu含量较对照处理分别提高了140.95%,348.95%;大棚XFQ中,XGY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效态Fe含量,较对照处理高出12.28%,XGY处理的有效态Mn、Cu含量比对照处理分别高出84.60%,215.71%。2个大棚中有效态Fe、Mn、Cu与番茄果实Vc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与NO-3-N含量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大棚SFQ中土壤有效态Fe与大棚XFQ中土壤有效态Fe、Mn和Cu均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高量有机肥替代化肥可极显著提高番茄果实Vc含量,降低硝酸盐含量,显著提高番茄产量。因此,可通过添加有机肥来缓解设施土壤中微量元素短缺的状况,为土壤可持续利用及设施农业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替代 设施蔬菜 土壤 有效态femnc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Cu和Zn在自然水体生物膜中铁/锰氧化物等组分上的富集规律 被引量:6
15
作者 赵兴敏 花修艺 +2 位作者 付尧 董德明 刘劲夫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645-1649,共5页
用选择性萃取法萃取天然基质采集的生物膜中的铁/锰氧化物,考察生物膜上铁/锰氧化物对水体中Pb,Cu及Zn的富集作用.结果表明,锰氧化物对生物膜富集Pb起主要作用,而铁氧化物和除铁/锰氧化物以外的以有机质为主的其它组分的作用很小;膜上... 用选择性萃取法萃取天然基质采集的生物膜中的铁/锰氧化物,考察生物膜上铁/锰氧化物对水体中Pb,Cu及Zn的富集作用.结果表明,锰氧化物对生物膜富集Pb起主要作用,而铁氧化物和除铁/锰氧化物以外的以有机质为主的其它组分的作用很小;膜上其它组分对Cu的富集贡献较大,锰氧化物的贡献与铁氧化物的接近;锰氧化物对Zn的富集贡献最大,铁氧化物和其它组分的贡献比较接近.锰氧化物对Pb,Cu及Zn的富集能力分别高于铁氧化物的富集能力,铁氧化物和锰氧化物对3种金属富集能力的大小顺序分别是Zn>Cu>Pb和Zn>Pb≥C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膜 铁/锰氧化物 Pb cu zn 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P-Zn配比对小麦幼苗微量元素营养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杨习文 田霄鸿 +1 位作者 曹玉贤 陆欣春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38-144,共7页
采用了螯合-缓冲营养液培养方法对小麦进行了苗期培养试验,在3个P水平(0,0.6,3.0 mmol/L)和3个Zn水平(0,3,30μmol/L)的完全组合下对小麦苗期生长及Zn、Fe、Cu、Mn营养进行了研究,旨在为小麦微肥施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P、Zn的正... 采用了螯合-缓冲营养液培养方法对小麦进行了苗期培养试验,在3个P水平(0,0.6,3.0 mmol/L)和3个Zn水平(0,3,30μmol/L)的完全组合下对小麦苗期生长及Zn、Fe、Cu、Mn营养进行了研究,旨在为小麦微肥施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P、Zn的正常供应促进了小麦生长,二者的缺乏与过量均会抑制小麦发育,且这种影响在冠部表现得更为明显。在小麦苗期,Zn与Cu的吸收存在明显的拮抗作用,但供Zn则促进了Zn和Cu的转运,而Mn转运则受到了抑制;过量供Zn时,大量Zn被转运到冠部,同时明显抑制了(Fe+Cu+Mn)的吸收总量;P的供应显著地抑制了Fe的吸收,但P的供应提高了Zn、Cu、Mn的转运率;P、Zn在对Zn与Fe、Cu、Mn间吸收竞争的影响中,Zn本身的影响要比P的影响更为明显,供Zn明显促进了小麦幼苗对Zn的吸收;在小麦幼苗冠部,Zn与Fe的竞争中,供P利于Zn的吸收,缺P则利于Fe的吸收;而Zn与Cu以及Zn与Mn间的竞争中,缺磷时利于Zn的吸收,供磷后则利于Cu和Mn的吸收。总之,小麦幼苗Zn、Fe、Cu、Mn营养中,P、Zn的不同配比会不同程度地改变Zn与Fe、Cu、Mn的协同或拮抗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zn fe cu m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主要麦区土壤有效铁锰铜锌丰缺状况评价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3
17
作者 褚宏欣 党海燕 +6 位作者 王涛 孙蕊卿 侯赛宾 黄倩楠 李小涵 王朝辉 黄婷苗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9-139,共11页
明确我国主要麦区土壤有效铁锰铜锌含量分布和影响因素,对了解麦田土壤微量元素供应能力、指导小麦丰产与优质生产至关重要。于2016-2021年连续6年,在我国17个小麦主产省/市采集1314份耕层土壤样品,参考中国土壤有效微量元素分级标准,... 明确我国主要麦区土壤有效铁锰铜锌含量分布和影响因素,对了解麦田土壤微量元素供应能力、指导小麦丰产与优质生产至关重要。于2016-2021年连续6年,在我国17个小麦主产省/市采集1314份耕层土壤样品,参考中国土壤有效微量元素分级标准,评价了我国麦田土壤有效铁锰铜锌丰缺状况,并采用随机森林方法定量分析了主要土壤化学性质对铁锰铜锌有效性的贡献。结果表明,我国主要麦区土壤有效铁含量介于1.8~612 mg·kg^(-1),平均为49.1 mg·kg^(-1),8.9%的样本未达到缺铁临界值4.5 mg·kg^(-1),且主要集中在北方、西北麦区的山西、陕西、甘肃等地,西南和长江中下游麦区有效铁较高。土壤有效锰介于0.1~176 mg·kg^(-1),平均为22.1 mg·kg^(-1),低于缺锰临界值5 mg·kg^(-1)的样本占6.9%,缺锰土壤分布在西北、北方麦区的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等地,西南、长江中下游麦区土壤有效锰含量较高。土壤有效铜介于0.1~10.8 mg·kg^(-1),平均为1.9 mg·kg^(-1),仅1.8%样本未达到缺铜临界值0.5 mg·kg^(-1)。土壤有效锌介于0.1~26.0 mg·kg^(-1),平均为1.4 mg·kg^(-1),14.3%的样本低于缺锌临界值0.5 mg·kg^(-1),主要分布在西北和北方麦区的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等省份,云南、贵州等西南麦区的有效锌较高。土壤基本化学性质中,pH对有效铁、有效锰含量影响最大,有效铁是铜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影响有效锌的主要因素是有效磷和有效铜。我国麦田土壤有效铁锰铜锌含量存在较大的区域变异,铁、锰、锌不足主要发生在北方石灰性土壤,南方麦田供应充足,几乎所有麦田土壤有效铜可满足作物铜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田 有效铁 有效锰 有效铜 有效锌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施锌肥对小麦籽粒锌铁铜锰营养的影响 被引量:16
18
作者 杨习文 田霄鸿 +1 位作者 陆欣春 曹玉贤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5-102,共8页
喷施锌肥是提高中国北方潜在缺锌石灰性土壤上小麦籽粒锌含量及生物有效性的有效措施,但这种措施是否会显著影响其它微量元素的吸收和累积,从而影响微量元素的整体营养状况问题值得研究。为此,在陕西杨凌潜在缺锌土壤上进行了连续两季... 喷施锌肥是提高中国北方潜在缺锌石灰性土壤上小麦籽粒锌含量及生物有效性的有效措施,但这种措施是否会显著影响其它微量元素的吸收和累积,从而影响微量元素的整体营养状况问题值得研究。为此,在陕西杨凌潜在缺锌土壤上进行了连续两季的小麦不同生育期田间喷锌试验。结果表明,喷施锌肥对小麦无显著增产作用;第一季(2007-2008)和第二季(2008-2009)中,与不喷锌比较,不同生育期喷锌后除了小麦籽粒的平均锌含量分别提高51.7%和73.5%外,其平均铁含量也提高了12.4%和12.9%;拔节期和扬花期喷锌对小麦籽粒铜含量无明显影响,但灌浆前期和灌浆后期喷锌会降低其铜含量;而籽粒锰含量对喷锌则无明显反应;喷锌后小麦籽粒平均植酸含量则分别降低了11.1%和16.9%。施用氮肥增加了籽粒锌铁铜锰的吸收总量;同时还降低了小麦籽粒植酸含量。总之,在供试土壤上,喷施锌肥可以有效地提高小麦籽粒锌铁含量,锌铁间存在着互助关系,同时喷锌也增加了其微量元素的吸收总量,降低了籽粒植酸含量,提高了小麦籽粒微量元素的生物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 fe cu mn 植酸 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粪等有机肥料的养分释放及对土壤有效铜、锌、铁、锰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59
19
作者 赵明 陈雪辉 +2 位作者 赵征宇 蔡葵 王正国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2期47-50,共4页
采用室内培养法研究鸡粪、牛粪和猪粪等畜禽有机肥料的矿化率和速效氮、磷、钾养分释放特性,并探讨施用有机肥料对土壤有效铜、锌、铁、锰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鸡粪、牛粪和猪粪等畜禽有机肥料当季(120d)有机碳矿化率分别为87.5%、71... 采用室内培养法研究鸡粪、牛粪和猪粪等畜禽有机肥料的矿化率和速效氮、磷、钾养分释放特性,并探讨施用有机肥料对土壤有效铜、锌、铁、锰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鸡粪、牛粪和猪粪等畜禽有机肥料当季(120d)有机碳矿化率分别为87.5%、71.9%和55.4%,碱解氮释放量分别为39.9%、20.6%和35.3%,速效磷释放量分别为24.6%、61.3%和34.8%,速效钾释放量分别为78.8%、36.8%和41.5%。供试条件下土壤有效铜、锰含量增加,但有效锌含量降低,施用鸡粪可使土壤有效铁含量增加,而施用牛粪和猪粪则使土壤有效铁含量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料 养分释放 有效铜、锌、铁、锰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田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44
20
作者 朱静 黄标 +3 位作者 孙维侠 丁峰 邹忠 苏建平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2,共12页
对江苏省如皋市1982年和2002年两个年代土壤Cu、Fe、Mn、Zn等元素有效态含量的分析结果表明在空间上,由于受土壤质地的影响,Cu、Mn、Zn等元素有效态含量以南部的长青沙系(黏质潮湿雏形土)和东部的白蒲系(壤质水耕人为土)含量较高,而含... 对江苏省如皋市1982年和2002年两个年代土壤Cu、Fe、Mn、Zn等元素有效态含量的分析结果表明在空间上,由于受土壤质地的影响,Cu、Mn、Zn等元素有效态含量以南部的长青沙系(黏质潮湿雏形土)和东部的白蒲系(壤质水耕人为土)含量较高,而含量较低的地方大多集中在如皋市中西部地区的桃园系(壤砂质潮湿雏形土)和磨头系(砂质潮湿雏形土)等土壤,但由于中西部地区土壤受渍水还原的影响,导致有效Fe在20年来有很明显的提高,甚至超过了东部和南部的广大地区;在时间上,近20年来,4种微量元素总体呈增长趋势,大部分地区增长明显,但位于如皋市东部的白蒲系土壤有效Fe、有效Mn和有效Zn和南部的长青沙系土壤有效Fe增长不明显.影响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随时间变化的内在原因主要是土壤性质的改变,如有机质含量的增长,土壤氧化还原环境的改变,pH的降低等,而近20年来土地利用和管理措施的变化改变了土壤性质,是影响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变化的外在原因.因此,根据土壤性质采取合理的土壤管理措施是农业生产过程中微量元素管理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femnzn有效态含量 土壤 时空变化 如皋市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