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8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TMS Improves Cognitive Function and Brain Network Connectivity in Patients With Alzheimer’s Disease
1
作者 XU Gui-Zhi LIU Lin +4 位作者 GUO Miao-Miao WANG Tian GAO Jiao-Jiao JI Yong WANG Pan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131-2145,共15页
Objective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has demonstrated efficacy in enhancing neurocognitive performance in Alzheimer’s disease(AD),but the neurobiological mechanisms linking synaptic pathology,n... Objective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has demonstrated efficacy in enhancing neurocognitive performance in Alzheimer’s disease(AD),but the neurobiological mechanisms linking synaptic pathology,neural oscillatory dynamics,and brain network reorganization remain unclear.This investigation seeks to systematically evaluate the therapeutic potential of rTMS as a non-invasive neuromodulatory intervention through a multimodal framework integrating clinical assessments,molecular profiling,and neurophysiological monitoring.Methods In this prospective double-blind trial,12 AD patients underwent a 14-day protocol of 20 Hz rTMS,with comprehensive multimodal assessments performed pre-and postintervention.Cognitive functioning was quantified using the 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and 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while daily living capacities and neuropsychiatric profiles were respectively evaluated through the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scale and combined neuropsychiatric inventory(NPI)-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AMD).Peripheral blood biomarkers,specifically Aβ1-40 and phosphorylated tau(p-tau181),were analyz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rTMS on molecular metabolism.Spectral power analysis was employed to investigate rTMS-induced modulations of neural rhythms in AD patients,while brain network analyses incorporating topological properties were conducted to examine stimulus-driven network reorganization.Furthermore,systematic assessment of correlations between cognitive scale scores,blood biomarkers,and network characteristics was performed to elucidate cross-modal therapeutic associations.Results Clinically,MMSE and MOCA scores improved significantly(P<0.05).Biomarker showed that Aβ1-40 level increased(P<0.05),contrasting with p-tau181 reduction.Moreover,the levels of Aβ1-40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MMSE and MOCA scores.Post-intervention analyses revealed significant modulations in oscillatory power,characterized by pronounced reductions in delta(P<0.05)and theta bands(P<0.05),while concurrent enhancements were observed in alpha,beta,and gamma band activities(all P<0.05).Network analysis revealed frequency-specific reorganization:clustering coefficients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delta,theta,and alpha bands(P<0.05),while global efficiency improvement was exclusively detected in the delta band(P<0.05).The alpha band demonstrated concurrent increases in average nodal degree(P<0.05)and characteristic path length reduction(P<0.05).Further research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he changes in the clinical scale HAMD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rTMS stimulation a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changes in the blood biomarkers Aβ1-40 and p-tau181.Additionally,the changes in the clinical scales MMSE and MoCA scores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changes in the node degree of the alpha frequency band and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clustering coefficient of the delta frequency band.However,the changes in MMSE scores a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changes in global efficiency of both the delta and alpha frequency bands.Conclusion 20 Hz rTMS targeting 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DLPFC)significantly improves cognitive function and enhances the metabolic clearance ofβ-amyloid and tau proteins in AD patients.This neurotherapeutic effect is mechanistically associated with rTMS-mediated frequency-selective neuromodulation,which enhances the connectivity of oscillatory networks through improved neuronal synchronization and optimized topological organization of functional brain networks.These findings not only support the efficacy of rTMS as an adjunctive therapy for AD but also underscore the importance of employing multiple assessment methods—including clinical scales,blood biomarkers,and EEG——in understanding and monitoring the progression of AD.This research provides a significant theoretical foundation and empirical evidence for further exploration of rTMS applications in AD trea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Alzheimer’s disease power spectral density ELECTROENCEPHALOGRAM brain functional networ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核数据变换方法的遥感图像谱聚类算法
2
作者 赵海军 陈华月 崔梦天 《林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0-137,共8页
随着遥感图像在各行各业的日益广泛应用,遥感图像的处理变得愈来愈重要。为了实现谱聚类算法应用于林业工程中的遥感图像处理,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核数据变换和角距离度量的谱聚类新算法。首先,通过对基于多变量核特征提取的一般核熵... 随着遥感图像在各行各业的日益广泛应用,遥感图像的处理变得愈来愈重要。为了实现谱聚类算法应用于林业工程中的遥感图像处理,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核数据变换和角距离度量的谱聚类新算法。首先,通过对基于多变量核特征提取的一般核熵成分分析法的分析,并运用信息论概念和核密度估计密切相关的瑞利二次熵,提出了最佳特征提取和无监督降维方法,即最佳核熵成分分析法。它根据类或聚类信息方面的数据结构,采用一个额外的旋转,使得成分之间的独立性最大化;在这些成分中最佳地捕捉数据的高信息势部分,直接找到关于保留成分的数量的最大化信息势的基,以确保得到的解比标准的核熵成分分析得到的解保留更多(或相等)的信息势;并提出了采用梯度上升法来求解最佳核熵成分分析优化问题,具体实现是采用了一种简单的提前终止方案,以确保梯度达到一个额外迭代不会显著修改成本函数的区域。其次,通过对最佳核熵成分分析变换和样本外扩展的分析,构建了一种基于角距离度量的谱聚类算法,它采用角距离度量的核k-均值聚类目标,而不是采用基于欧氏距离的度量。优化过程采用最佳核熵成分分析空间中的角距离,以保证收敛到局部最优,从而实现图像的聚类。采用多光谱卫星图像的实验结果表明,本研究提出的谱聚类算法不仅适用于遥感图像的云筛选问题,而且相比目前其他先进的聚类算法有更好的分类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图像 非线性特征提取 概率密度函数 K-均值 瑞利熵 谱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石市地震台背景噪声特征分析
3
作者 吴丽慧 廖武林 +1 位作者 黎金玲 包萨日娜 《地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159,共8页
利用2018年1月—2020年3月湖北省黄石市三个地震台的垂直分量连续地震波形数据,计算新冠肺炎疫情前(2018年1月—2019年12月)和疫情防控期间(2020年1—3月)三个地震台的噪声加速度功率谱密度和概率密度函数,重点分析高频段(1~10 Hz)地震... 利用2018年1月—2020年3月湖北省黄石市三个地震台的垂直分量连续地震波形数据,计算新冠肺炎疫情前(2018年1月—2019年12月)和疫情防控期间(2020年1—3月)三个地震台的噪声加速度功率谱密度和概率密度函数,重点分析高频段(1~10 Hz)地震背景噪声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显示:(1)疫情防控期间,高频噪声加速度功率谱密度整体明显下降,特别是在春节期间。2018年和2019年春节期间短周期(~1 s)噪声幅值下降明显,而在假期结束后迅速恢复;2020年春节正值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噪声幅值大幅下降,并且持续保持在较低水平。(2)日变化模式改变。疫情前,地震背景噪声在白天(6:00—20:00)的功率谱密度明显高于晚上(20:00—次日6:00),中午12:00左右功率谱密度出现短时下降,夜间2:00左右出现最低值,这种变化特征与人类的作息规律一致;而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噪声幅值下降且日变化不明显,表明人类活动减弱,高频噪声幅值相应变化。(3)人口密度和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噪声水平。人口密度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噪声水平偏高,这表明城市的人类活动和经济状况与地震背景噪声存在关联。这些研究结果对城市规划、公共管理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为城市人类活动监测和公共治理提供有用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背景噪声 黄石市 功率谱密度 概率密度函数 人类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动力分析的高土石坝极限抗震能力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庞锐 卢韵竹 +1 位作者 季睿 徐斌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237-2244,共8页
地震动的随机性对大坝的动力响应影响较大,极限抗震能力作为大坝抗震安全性能的重要环节,在评估过程中也应该充分考虑荷载随机性的影响。基于大量高土石坝随机动力有限元计算,探究坝顶震陷率和坝坡累计滑移量两个重要坝体变形指标之间... 地震动的随机性对大坝的动力响应影响较大,极限抗震能力作为大坝抗震安全性能的重要环节,在评估过程中也应该充分考虑荷载随机性的影响。基于大量高土石坝随机动力有限元计算,探究坝顶震陷率和坝坡累计滑移量两个重要坝体变形指标之间的关系,并建议了土石坝安全控制标准。利用概率密度演化法对高土石坝进行极限抗震能力分析。结果表明:震陷率随着累计滑移量的增大而增大,二者之间符合逻辑斯蒂增长模型;取10%的超越概率,以250m规则高面板堆石坝和高心墙堆石坝为例,极限抗震能力分别为0.7g~0.75g和0.8g~0.85g;从概率角度提出了评估大坝极限抗震能力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动力分析 高土石坝 极限抗震能力 谱表达-随机函数法 概率密度演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掺杂PbF_(2)晶体的局域团簇结构与光谱性能研究
5
作者 李琳 张沛雄 +4 位作者 谭俊成 朱思祁 尹浩 李真 陈振强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12-1120,共9页
本文采用Bridgman法成功生长了一系列Er∶PbF_(2)晶体。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详细研究了Er^(3+)在PbF_(2)晶体中的团簇效应。首次获得了Er∶PbF_(2)晶体的上转换发光特性(发光强度、颜色变化)与团簇结构之间的关系。研... 本文采用Bridgman法成功生长了一系列Er∶PbF_(2)晶体。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详细研究了Er^(3+)在PbF_(2)晶体中的团簇效应。首次获得了Er∶PbF_(2)晶体的上转换发光特性(发光强度、颜色变化)与团簇结构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随着Er^(3+)浓度增加,团簇从单聚体向高阶构型演化,Er^(3+)离子之间的距离先减小后增大,这使得上转换发光中的红色发射强度先增大后减小,红绿发光比也在Er^(3+)浓度高于6.5%(摩尔分数)后逐渐减小,即发光颜色可以从红色调整为黄绿色。该研究证明了稀土离子团簇的结构演化可以调控Er∶PbF_(2)的光谱特性,为多色发光材料的设计提供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PbF_(2)晶体 上转换发光 密度泛函理论 铒离子团簇 光谱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湍流下部分相干涡旋光束经粗糙目标回波特性
6
作者 吴鹏飞 辛蕾 +1 位作者 王姣 谭震坤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8-153,共6页
利用广义Huygens-Fresnel原理和随机高斯粗糙面模型,研究部分相干高斯-谢尔模型涡旋光束的回波特性,通过特殊积分推导出部分相干涡旋光束经随机粗糙面散射后到达接收端的交叉谱密度函数和光强解析式,并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拓扑... 利用广义Huygens-Fresnel原理和随机高斯粗糙面模型,研究部分相干高斯-谢尔模型涡旋光束的回波特性,通过特殊积分推导出部分相干涡旋光束经随机粗糙面散射后到达接收端的交叉谱密度函数和光强解析式,并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拓扑荷数、束腰半径和相干长度的增加,光强自相关函数曲线下降的越来越陡峭;在强湍流环境下,自相关函数衰减越来越严重;内尺度会影响光强自相关函数,并且随着内尺度的增大而衰减严重,外尺度对其影响作用不大;随着粗糙目标相干长度的增大,光强自相关函数的半峰宽值逐渐趋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通信 大气湍流 随机高斯粗糙目标 交叉谱密度函数 散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灭蝇胺分子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特性 被引量:2
7
作者 李长明 顾一凡 +2 位作者 张红臣 宋少忠 高勋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66-1570,共5页
灭蝇胺是一种白色结晶粉末状的应用于各种瓜果类、茄果类、豆类及多种叶菜类农业生产中的昆虫杀虫剂,广泛应用农业生产等领域。灭蝇胺的大量使用对生态环境有极强的破坏性,危害人类身体健康。因此,对蔬菜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灭蝇胺农药残... 灭蝇胺是一种白色结晶粉末状的应用于各种瓜果类、茄果类、豆类及多种叶菜类农业生产中的昆虫杀虫剂,广泛应用农业生产等领域。灭蝇胺的大量使用对生态环境有极强的破坏性,危害人类身体健康。因此,对蔬菜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灭蝇胺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技术的需求十分迫切。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SERS)具有高灵敏度、高准确度以及样品准备简单等优点,已经成为农药残留检测领域的热点研究技术;密度泛函理论(DFT)可用于分子结构与性质的理论模拟及拉曼光谱的计算。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对引入金纳米团簇基底灭蝇胺分子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进行计算,采用Multiwfn软件结合VMD软件探究了灭蝇胺分子表面静电势分布,基于B3LYP/6-31++G(d,p)基组对结合4个Au原子团簇形成的灭蝇胺—金纳米团簇复合物采用B3LYP方法,对灭蝇胺分子中与Au纳米团簇可能配位的原子使用6-31++G(d,p)基组,Au原子团簇使用LANL2DZ赝式基组,进行灭蝇胺—金纳米团簇复合物的结构优化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计算,获得灭蝇胺分子的拉曼散射光谱和灭蝇胺分子与Au 4聚体吸附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并进行特征峰指认和比较。由分子静电势分布可知,Au纳米团簇可能与灭蝇胺分子中的N_(1)、N_(3)和N 5原子位置处形成配位,与C_(6)H_(10)N_(6)分子形成C_(6)H_(10)N_(6)-4Au纳米团簇化合物。计算对比分析了N_(1)、N_(3)和N_(5)原子配位形成的C_(6)H_(10)N_(6)-4Au的拉曼光谱,由于Au原子团簇的侵入,Au原子团簇与N 1、N 3和N 5配位形成的C_(6)H_(10)N_(6)-4Au分子Raman光谱特征峰最大增强分别达到4.0倍、1.4倍和3.2倍,且Raman谱峰出现了选择增强,并且谱峰位置发生一定程度的红移或者蓝移。研究结果为SERS技术用于蔬菜表面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密度泛函理论 光谱增强因子 灭蝇胺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度泛函理论研究Al_(24)N_(24)几何结构、芳香性和光谱性质
8
作者 郭雅晶 李秀燕 《重庆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2-119,共8页
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结合B3LYP/6-31g(d)基组对Al_(24)N_(24)团簇的几何电子结构进行全面优化和物理化学性质模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Al_(24)N_(24)团簇的4种基态稳定结构点群依次为S_(4)、C_(2)、S_(8)、... 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结合B3LYP/6-31g(d)基组对Al_(24)N_(24)团簇的几何电子结构进行全面优化和物理化学性质模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Al_(24)N_(24)团簇的4种基态稳定结构点群依次为S_(4)、C_(2)、S_(8)、O;4种Al_(24)N_(24)团簇气相下既非p型输运材料,亦非n型输运材料,也不存在双极性传递性质,但是这些团簇有利于空穴传输;在优化好的Al_(24)N_(24)团簇气相结构下,研究了它们的核独立化学位移值(nuclear independent chemical shift value,NICS),由NICS得出4种同分异构体均具有芳香性;这4种同分异构体的红外和拉曼分子振动谱表明,各分子内部振动模式对红外和拉曼振动峰值的分布具有重要的影响,随着体系内八元环数量的增多,红外谱出现轻微蓝移现象,拉曼谱中未观测到此现象;特别是对称性为O的Al_(24)N_(24)分子,内部含有6个八元环,这也导致它的振动谱不同于其他三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香性 光谱性质 密度泛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层结构-混联Ⅱ型惯容阻尼耗能体系减震性分析
9
作者 王晓琳 王善库 +1 位作者 葛新广 王昌盛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6-187,共12页
针对高层结构中设置混联Ⅱ型惯容阻尼器组成耗能体系的随机响应分析复杂的问题,提出了结构位移及阻尼器阻尼力响应的封闭解,并基于所获得的封闭解探究了实模态振型数对分析精度的影响和在原结构层间位移超限楼层设置阻尼器能有效减震的... 针对高层结构中设置混联Ⅱ型惯容阻尼器组成耗能体系的随机响应分析复杂的问题,提出了结构位移及阻尼器阻尼力响应的封闭解,并基于所获得的封闭解探究了实模态振型数对分析精度的影响和在原结构层间位移超限楼层设置阻尼器能有效减震的布置策略。首先,根据混联Ⅱ型惯容阻尼器力学构造图及设置方式,建立阻尼器阻尼力与结构节点水平位移的微分型本构关系进而重构耗能体系的地震动方程。其次,利用实模态解耦法获得高层结构简明等效的动力学参数,运用功率谱二次式分解法推导出结构节点相对于地面的绝对位移、竖向构件层间位移及阻尼器阻尼力等响应的功率谱精确二次式解进而推导出耗能体系基于双过滤白噪声激励下系列响应的0~2阶谱矩简明封闭解。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所提封闭解的正确性;研究了实模态振型数对系列响应谱矩分析精度的影响和阻尼器设置位置对结构减震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对于多自由度结构响应分析时,建议采用原结构自由振动分析时质量参与系数累计达100%时所对应的振型数,可获得稳定的精度和提高大型复杂结构设置混联Ⅱ型惯容阻尼器的响应的分析效率;通过在原结构层间位移超限楼层或连续多层层间位移超限的楼层中间隔一层设置参数合适的混联Ⅱ型惯容阻尼器可有效降低结构的地震动响应,所提惯容阻尼器设置策略具有较好的经济性。所提解析解和惯容系统在高层结构的设置策略可为混联Ⅱ型惯容阻尼器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提供有益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联Ⅱ型惯容阻尼器 功率谱二次式分解法 封闭解 实模态振型数 阻尼器设置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金属Au_(n)Cu^(0∕-)(n=1~9)团簇结构、稳定性、电子及光学性能研究
10
作者 韩思蕊 张慧源 +3 位作者 郭雅雯 丁雅妮 李成刚 崔颍琦 《材料科学与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2-53,共12页
为了探究铜掺杂金团簇的结构及特性,依据密度泛函理论对Au_(n) Cu^(0/-)(n=1~9)团簇的结构、稳定性、电子及光学性能进行了系统分析。基于卡利普索结构预测程序,在B3LYP/Lanl2dz水平下优化得到了不同尺寸的基态结构。研究表明,除Au7 Cu... 为了探究铜掺杂金团簇的结构及特性,依据密度泛函理论对Au_(n) Cu^(0/-)(n=1~9)团簇的结构、稳定性、电子及光学性能进行了系统分析。基于卡利普索结构预测程序,在B3LYP/Lanl2dz水平下优化得到了不同尺寸的基态结构。研究表明,除Au7 Cu和Au8 Cu-呈现三维结构外,其它尺寸下的基态均呈现二维平面结构。而且,Au_(n) Cu^(0/-)的基态可通过在Au_(n)-1 Cu^(0/-)基态基础上添加一个Au原子得到。稳定性分析确定了Au_(5) Cu和Au_(2) Cu-团簇在各自体系中拥有相对强的稳定性。磁性分析发现,闭壳层电子结构体系的总自旋磁矩为零;开壳层电子结构体系分别具有1μB的总磁矩。分析极化率表明,Au_(9) Cu和Au_(9) Cu-团簇对外场的各向异性响应最强,AuCu和Au_(3) Cu-团簇对外场的各向异性响应最弱。AdNDP分析发现,众多σ键连通了整个分子骨架,促进了整个团簇的稳定。基于Multiwfn程序,拟合的光电子能谱、红外谱、拉曼谱和紫外可见光谱可为实验上鉴别Au_(n) Cu^(0/-)团簇的结构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卡利普索 双金属 电子特性 光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内酯分子结构和光谱性质的理论研究
11
作者 李丽华 魏冉 +3 位作者 张鑫 李云志 王爱香 夏其英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5-38,共4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详细考察四种银杏内酯分子(银杏内酯A、B、C和J)的结构和光谱性质.研究发现,改变银杏内酯上的取代基,银杏内酯分子骨架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基于优化得到的稳定结构,我们计算得到了四种银杏内酯分子的红外(Infrared,...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详细考察四种银杏内酯分子(银杏内酯A、B、C和J)的结构和光谱性质.研究发现,改变银杏内酯上的取代基,银杏内酯分子骨架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基于优化得到的稳定结构,我们计算得到了四种银杏内酯分子的红外(Infrared,IR)光谱、拉曼(Raman)光谱和振动圆二色(Vibrational circular dichroism,VCD)光谱性质.我们发现,四种银杏内酯分子的IR光谱图在1100 cm^(-1)有较明显的区别,这些振动峰主要是银杏内酯分子中C-O-C键的伸缩振动峰.在Raman光谱图中,波长在3600cm^(-1)处为银杏内酯分子中羟基的伸缩振动,银杏内酯A、银杏内酯B、银杏内酯C分裂成了两个强度不等的振动峰,而银杏内酯J分子表现为一个宽的振动峰.在VCD光谱图中,我们发现四种银杏内酯分子在3800 cm^(-1)附近有明显的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内酯 分子结构 密度泛函理论 光谱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循环谱包络的扩谱直序信号的码片 时宽、载频、幅度估计 被引量:59
12
作者 黄春琳 柳征 +1 位作者 姜文利 周一宇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1353-1356,共4页
扩谱直序信号是二二阶循环平稳信号,其循环谱幅度包含了信号的码片时宽、载频、幅度等信息,通过分析,文中提出利用非零循环频率处谱峰的位置与大小估计这三个参数的算法,算法不需要伪随机码序列和信号参数等先验信息,可实现对信号参数... 扩谱直序信号是二二阶循环平稳信号,其循环谱幅度包含了信号的码片时宽、载频、幅度等信息,通过分析,文中提出利用非零循环频率处谱峰的位置与大小估计这三个参数的算法,算法不需要伪随机码序列和信号参数等先验信息,可实现对信号参数的盲估计;对参数的估计是在非零循环频率上进行两个一维搜索,很大程度避免或减小了平稳噪声和干扰的影响,适用于低信噪比情况,且避免了多维搜索;文中还分析了算法的实现条件,并通过仿真实验对估计算法性能进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谱包络 扩谱直序信号 谱相关密度函数 数字通信 估计 码片时宽 载频 幅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陆地区宽频带地震台网台基噪声特征 被引量:27
13
作者 王芳 王伟涛 +2 位作者 龙剑锋 牟磊育 傅磊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69-584,共16页
利用中国地震台网880个宽频带地震台站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的垂直分量连续波形记录,通过计算每个台站的噪声功率谱密度和概率密度函数,对中国大陆地区的台基噪声水平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大陆的噪声水平在不同频带呈现不同... 利用中国地震台网880个宽频带地震台站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的垂直分量连续波形记录,通过计算每个台站的噪声功率谱密度和概率密度函数,对中国大陆地区的台基噪声水平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大陆的噪声水平在不同频带呈现不同的分区特性,其中高频带(0.1—1 s)噪声水平在西部和北部较低,而在中东部地区较高,京津冀和东南沿海地区最高;城市噪声水平高于人口稀少地区,表明高频带噪声与交通、工业等人文活动强度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在盆地及其边缘地区,高频带噪声水平高于周边山区,可能与沉积层的放大效应有关;微震噪声(1—20 s)主要来自于中国东部海岸线的海洋活动作用,其强度由东南沿海向内陆地区逐渐变弱。基于噪声的分区特征,利用概率密度函数的第5和第95百分位数获取了31个地震台网的高低噪声基线,相比全球新高低噪声模型,该基线能够对台站观测状态进行更有效的判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基噪声 噪声功率谱密度 概率密度函数 分区特性 噪声基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和田台阵PSD与PDF分析 被引量:25
14
作者 杨千里 郝春月 田鑫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591-2606,共16页
和田台阵是我国第一个自主建成并运行至今的小孔径台阵,承担着监测印巴地区核试验以及我国西部地震活动的重要使命.台阵波形数据中充斥着背景噪声,直接影响着数据质量.为了评估台阵噪声水平,本文利用Welch平均周期法对9个子台记录的数... 和田台阵是我国第一个自主建成并运行至今的小孔径台阵,承担着监测印巴地区核试验以及我国西部地震活动的重要使命.台阵波形数据中充斥着背景噪声,直接影响着数据质量.为了评估台阵噪声水平,本文利用Welch平均周期法对9个子台记录的数十万条噪声样本进行功率谱估计,对出现的谱异常进行了总结归纳,通过绘制概率密度函数图以及单频曲线来研究背景噪声变化范围和规律,最后针对台阵降噪提出了建设性意见.研究结果表明,中心台长周期噪声功率谱密度随季节变化显著,具有周期性;受温度和气压影响,水平分量长周期噪声变化幅度较大,局部频段超出新高噪声模型,建议改善仪器安装条件,或者利用数学方法进行校正.所有子台短周期噪声变化规律与长周期相反,受到采石场影响,谱密度曲线在4~8Hz之间出现形态规则的高频尖刺,A1、B3、B4子台最为明显,可以通过窄带滤波或者聚束予以压制.本文取得的研究成果为台阵运维提供重要依据,除此之外,总结出的不同地震频谱特征也为地震解释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田台阵 功率谱密度 背景噪声 概率密度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轮非平稳随机激励路面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22
15
作者 孙涛 徐桂红 柴陵江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868-872,共5页
考虑路面不平度等级、车型和车速,并基于路面的空间功率谱密度分布和实测拟合的左右轮路面激励相干函数,构建了四轮非平稳随机激励时域路面模型,探讨了由于忽略上截止频率对左右轮路面相干函数的影响而导致的左右轮路面模型高频成分丢... 考虑路面不平度等级、车型和车速,并基于路面的空间功率谱密度分布和实测拟合的左右轮路面激励相干函数,构建了四轮非平稳随机激励时域路面模型,探讨了由于忽略上截止频率对左右轮路面相干函数的影响而导致的左右轮路面模型高频成分丢失的问题,提出补偿方法,使左右轮路面输入模型满足路面的各向同性和左右车轮路面输入的相关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率谱密度 相干函数 各向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互功率谱密度的频域模态识别法 被引量:18
16
作者 申凡 郑敏 +1 位作者 史东锋 鲍明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59-262,共4页
对各测点响应的互功率谱密度函数进行了详细推导 ,提出了一种基于互功率谱密度的频域多参点辨识法 ,这意味着许多原本利用频响函数的传统频域识别法可以很容易地用于工作状态下的模态识别 ,大大开阔了未知激励下模态识别的视野。然后采... 对各测点响应的互功率谱密度函数进行了详细推导 ,提出了一种基于互功率谱密度的频域多参点辨识法 ,这意味着许多原本利用频响函数的传统频域识别法可以很容易地用于工作状态下的模态识别 ,大大开阔了未知激励下模态识别的视野。然后采用一飞机模型对该方法进行了试验验证 ,结果表明 ,本文所提出的方法确实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功率谱密度 频响函数 模态识别 未知激励 飞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平稳地震动过程模拟的谱表示-随机函数方法 被引量:29
17
作者 刘章军 曾波 吴林强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11-417,共7页
在Priestley演变谱理论的基础上,采用随机函数的思想,建立了一类新的全非平稳过程模拟的谱表示-随机函数方法。在谱表示-随机函数方法中,实现了用2个基本随机变量即可精确表达原随机过程的目的。通过选取基本随机变量的离散代表点集,可... 在Priestley演变谱理论的基础上,采用随机函数的思想,建立了一类新的全非平稳过程模拟的谱表示-随机函数方法。在谱表示-随机函数方法中,实现了用2个基本随机变量即可精确表达原随机过程的目的。通过选取基本随机变量的离散代表点集,可以直接由演变功率谱密度函数生成具有给定赋得概率的代表性样本集合。以全非平稳地震动加速度过程的演变功率谱为例,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最后,结合概率密度演化方法,进行了Duffing振子的随机地震反应分析与抗震可靠度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平稳地震动 随机函数 演变功率谱 概率密度演化方法 DUFFING振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高斯随机振动的模拟方法 被引量:11
18
作者 徐飞 李传日 +1 位作者 姜同敏 荣双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239-1244,共6页
随机振动台根据功率谱密度(PSD,Power Spectral Density)生成的信号为高斯信号,而实际振动环境有时是非高斯的,因此随机振动实验常常无法准确模拟产品在真实振动环境下的失效情况.通过两个案例分别对均方根值(RMS,Root Mean Square)不... 随机振动台根据功率谱密度(PSD,Power Spectral Density)生成的信号为高斯信号,而实际振动环境有时是非高斯的,因此随机振动实验常常无法准确模拟产品在真实振动环境下的失效情况.通过两个案例分别对均方根值(RMS,Root Mean Square)不随时间变化和随时间变化的非高斯随机振动进行了模拟方法研究.案例1利用Hermite多项式法对高斯信号进行了转换,在保证功率谱密度不变的同时得到了具有指定峭度的RMS不随时间变化的非高斯信号,但该方法对于输入的峭度有限制,当输入峭度大于10时,误差达到了20%.案例2利用一种新方法对实测的RMS随时间变化的非高斯振动进行了模拟,模拟后得到的非高斯信号和实测信号具有相同的功率谱密度、峭度以及概率分布,验证了新方法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高斯 随机振动 功率谱密度 峭度 概率密度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辆左右车轮路面不平度的时域再现研究 被引量:18
19
作者 任宏斌 陈思忠 +1 位作者 吴志成 冯占宗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57-259,306,共4页
基于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FFT)原理对车辆左右车轮随机路面不平度时域激励模型的建立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探讨.结合实际车辆运行中左右车轮的相干性,给出了右车轮的数值拟合方法.利用Matlab软件建立了左右车轮的路面不平度模型并进行了仿真验... 基于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FFT)原理对车辆左右车轮随机路面不平度时域激励模型的建立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探讨.结合实际车辆运行中左右车轮的相干性,给出了右车轮的数值拟合方法.利用Matlab软件建立了左右车轮的路面不平度模型并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此模型可方便准确地对路面分级标准规定的路面进行仿真,所得到的左右车轮的相干性与推荐模型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路面 左右车轮 相干函数 功率谱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电梁在磁场中的磁弹性随机振动 被引量:9
20
作者 王平 李晓靓 +1 位作者 白象忠 王知人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75-78,95,共5页
根据磁弹性基本理论和连续体的随机振动理论,得到了在外加磁场中通有随机电流的梁的磁弹性随机振动方程。给出了导电梁在耦合场中的洛伦兹力及力矩,并将洛沦兹力的耦合项假设为梁的一种阻尼,另一部分假设为随机分布载荷,对梁的位移响应... 根据磁弹性基本理论和连续体的随机振动理论,得到了在外加磁场中通有随机电流的梁的磁弹性随机振动方程。给出了导电梁在耦合场中的洛伦兹力及力矩,并将洛沦兹力的耦合项假设为梁的一种阻尼,另一部分假设为随机分布载荷,对梁的位移响应进行了分析。以简支梁为例,分别得到了外加磁场中通入平稳和非平稳随机电流时简支梁的位移响应的均值、自相关函数、功率谱密度函数等数字特征。最后以一个通有理想白噪声平稳随机电流的简支梁为实际算例,对其位移响应的功率谱密度函数进行了计算。图形形状的改变表明了耦合项对梁的功率谱密度函数的影响,据此可知通过控制随机电流和磁场可以达到控制梁的随机振动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弹性 随机振动 功率谱密度函数 简支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