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然林资源保护政策对重点国有林区林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基于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视角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少鹏 付瑶 +1 位作者 朱洪革 赵梦涵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3-195,共13页
【目的】基于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视角,探究天然林资源保护政策对重点国有林区林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机制,为完善天然林资源保护政策、促进林业新质生产力提升提供参考。【方法】利用2011—2020年重点国有林区87家森工企业面板数据,运... 【目的】基于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视角,探究天然林资源保护政策对重点国有林区林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机制,为完善天然林资源保护政策、促进林业新质生产力提升提供参考。【方法】利用2011—2020年重点国有林区87家森工企业面板数据,运用效率驱动测度(EBM)模型测算林业新质生产力水平,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机制检验模型实证分析二者间的因果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结果】1)天然林资源保护政策实施对重点国有林区林业新质生产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经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2)林业产业结构升级、经济模式转型和人力资本积累在天然林资源保护政策实施与重点国有林区林业新质生产力之间的影响关系中发挥传导作用;3)天然林资源保护政策实施对内蒙古森工集团、企业规模较小以及森林面积较大的森工企业林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更明显。【结论】天然林资源保护政策通过林业产业结构升级、经济模式转型和人力资本积累显著促进林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且其影响作用具有异质性。应加大天然林资源保护政策的财政投入,制定更为精细化的差异化政策,以适应不同地区的具体需求,优化林业资源配置,提升产业效率,以加速林业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培育,为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政策支持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林资源保护政策 重点国有林区 林业新质生产力 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对澜沧江流域森林防火提升研究--以云南昌宁县为例
2
作者 李佳娜 《森林防火》 2025年第2期50-54,共5页
澜沧江流域森林防火面临基础设施不足、公众防火意识淡薄等挑战。提升森林防火服务功能需完善基础设施,如道路、通讯设备和监测预警系统。加强宣传教育,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增强公众防火意识,结合应急部门和社区合作提升防火知识和技能。... 澜沧江流域森林防火面临基础设施不足、公众防火意识淡薄等挑战。提升森林防火服务功能需完善基础设施,如道路、通讯设备和监测预警系统。加强宣传教育,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增强公众防火意识,结合应急部门和社区合作提升防火知识和技能。强化监管与执法,完善法规,严厉打击违规行为,建立监管体系和风险评估机制。推动科技创新,引进先进技术设备,研发决策支持系统,缩短生态恢复时间。加强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提高管理水平和加强防火巡护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防火 云南昌宁 自然保护地 整合优化 澜沧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保护地实施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研究
3
作者 江龙 李乔明 +2 位作者 冯育才 汪珊 韩继怀 《热带林业》 2024年第1期4-7,18,共5页
生态文明建设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性建设,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自然保护地建设是重中之重。在自然保护地中实施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项目,为解决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开辟了一条崭新路径,也是贵州省实施赎买项目的创新之举。以大沙河保护区为例,... 生态文明建设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性建设,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自然保护地建设是重中之重。在自然保护地中实施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项目,为解决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开辟了一条崭新路径,也是贵州省实施赎买项目的创新之举。以大沙河保护区为例,对自然保护地实施赎买进行了归纳分析,系统阐述了自然保护地实施赎买的模式与对象、赎买意义、赎买情况、赎买成效,为以后形成“贵州经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 自然保护区 商品林 公益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林保护地区森林资源保护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沈月琴 刘俊昌 +2 位作者 李兰英 郑振华 何拥军 《浙江林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5-121,共7页
构建森林资源保护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机制,对促进我国天然林保护事业和天保地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提出了协调发展机制构建的原则,包括以市场导向为主,开放合作,系统性,兼顾当前,立足长远,利益激励等,并从协调发展的需要入手,认为关键机... 构建森林资源保护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机制,对促进我国天然林保护事业和天保地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提出了协调发展机制构建的原则,包括以市场导向为主,开放合作,系统性,兼顾当前,立足长远,利益激励等,并从协调发展的需要入手,认为关键机制主要包括市场机制、多方参与机制、利益协调机制和伙伴协作机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工程 天然林保护 协调发展 市场机制 多方参与 利益协调 伙伴协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白山自然保护区乔灌木病原真菌区系初探 被引量:11
5
作者 田呈明 曹支敏 +1 位作者 杨俊秀 王培新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1991年第4期34-39,共6页
经对秦岭主峰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的乔灌木病原真菌区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真菌种类资源丰富,共鉴定出66属216种病原真菌,其中16种为中国新记录,陕西新记录52种。锈菌区系以温带属为主,亚热带、热带属并存,地理成分体现中国——日本... 经对秦岭主峰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的乔灌木病原真菌区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真菌种类资源丰富,共鉴定出66属216种病原真菌,其中16种为中国新记录,陕西新记录52种。锈菌区系以温带属为主,亚热带、热带属并存,地理成分体现中国——日本和中国——喜马拉雅森林植物锈菌区系的特征。病害随森林植被垂直分布带的变化而形成不同的分布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病原 真菌 乔木 灌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有林区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的伪脱钩风险识别及破解思路 被引量:18
6
作者 朱震锋 曹玉昆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39-149,共11页
【目的】经济增长与资源保护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是横亘在国有林区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的主要障碍。通过对经济增长和资源消耗之间伪脱钩风险的实证检验,探寻"天保"工程实施以来国有林区是否实现了经济增长和资源保护的双赢发展,将... 【目的】经济增长与资源保护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是横亘在国有林区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的主要障碍。通过对经济增长和资源消耗之间伪脱钩风险的实证检验,探寻"天保"工程实施以来国有林区是否实现了经济增长和资源保护的双赢发展,将有助于为全面启动的国有林区改革提供实践参考。【方法】首先,分别采用Tapio弹性分析法和Kuznets曲线模型实证判定国有林区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之间的脱钩关系;其次,利用对数趋势线方法对脱钩后经济增长和资源保护之间是否存在伪脱钩风险进行有效识别;再次,通过构建国有林区经济发展模型和经济增长模型,探寻伪脱钩风险破解的主导因素和基本思路。【结果】1)对比Tapio弹性分析和Kuznets曲线模型的脱钩结果,得出国有林区经济增长和资源消耗自2003年起实现脱钩;2)2003—2014年国有林区平均森林覆盖率和GDP增长率的对数趋势线中自变量系数分别为1.394 4和-29.69,二者呈显著的相反变化趋势;3)经济发展模型和增长模型估计结果显示,非木质经济(0.992,1.969)、木材产量(0.257,0.347)及投资(0.078,0.158)是支撑国有林区经济发展和驱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作用程度依次下降,在岗职工投入对林区经济发展具有消极影响(-0.202),且对经济增长无显著贡献(t=-0.28)。【结论】1)国有林区经济增长和资源消耗自2003年跨过EMC最高点后实现脱钩,但脱钩后资源保护取得积极成效的同时经济利益严重受损,二者之间存在伪脱钩风险;2)木材资源对林区经济的支撑和驱动效应依然显著,但限于资源管控的政策干预而被严重遮掩,因此经济和资源并未实现真正脱钩,而是处于伪脱钩状态;3)国有林区经济和资源的伪脱钩关系主要源于"天保"政策对森林开发利用的强制干预;4)大力发展非木质经济是停伐转型背景下提升国有林区经济总量和驱动经济增长的优先选择,其次为鼓励和扩大投资以及寻求新的木材供给,再者则是如何有效消除劳动力冗余;5)系统构建了以投资为支撑、以职工为载体、以非木质经济发展为动力、以科技创新为手段,旨在实现国有林区经济和资源双赢发展的伪脱钩风险破解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林区 经济增长 木材资源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脱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佛坪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服务价值测评 被引量:15
7
作者 孙建平 孙根年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07-111,共5页
以陕西佛坪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为例,在广泛野外调研的基础上,运用市场价格和工程成本替代等方法,对7大类15个方面可观测的生态服务,进行了物质量与价值量测评.结果表明,保护区29240hm2森林植被每年提供可观测的生态服务价值合7.125&... 以陕西佛坪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为例,在广泛野外调研的基础上,运用市场价格和工程成本替代等方法,对7大类15个方面可观测的生态服务,进行了物质量与价值量测评.结果表明,保护区29240hm2森林植被每年提供可观测的生态服务价值合7.125×108元.其中,木材和有机质生产0.627×108元/a,涵养水源0.88×108元/a,空气调节2.10×108元/a,保持表土0.476×108元/a,营养物质循环1.05×108元/a,净化大气0.798×108元/a,生物多样性保护1.19×108元/a.该项测评工作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基础研究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坪自然保护区 森林生态系统 森林植被 涵养水源 营养物质 物质量 有机质 陕西 服务价值 价值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5种主要保护地类型的空间分布格局 被引量:22
8
作者 姜超 马社刚 +3 位作者 王琦淞 孔石 马逍 宗诚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1-66,共6页
我国对生物多样性进行就地保护的区域除自然保护区之外,同样具有保护功能的还有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风景名胜区和地质公同等,均可归入到保护地的范畴。目前我国保护地数量很多,但由于各类保护地分属于不同部门管理,缺乏统一规划,布局... 我国对生物多样性进行就地保护的区域除自然保护区之外,同样具有保护功能的还有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风景名胜区和地质公同等,均可归入到保护地的范畴。目前我国保护地数量很多,但由于各类保护地分属于不同部门管理,缺乏统一规划,布局不合理。本文运用ArcGIS9.3分析软件建立实点坐标数据库及分布图,结合地理集中指数、不平衡指数、基尼系数和综合密度指数,探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地质公园这5种主要保护地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自然保护区与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同、湿地公园和地质公园在整体空间分布上极为相似,均呈现集中分布且不均衡,东部密集、西部稀疏;但它们在不同省份及行政区域的分布又具有差异性。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地质公同有效补充了自然保护区的面积局限性,丰富了我国保护地体系,对自然资源保护有辅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地 空间分布 自然保护区 森林公园 湿地公园 风景名胜区 地质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S技术的天保区植被变化监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陈巧 陈永富 鞠洪波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36-743,共8页
以甘肃省清水县天然林保护区植被时空变化为研究对象,以2期Landsat TM遥感影像为主要信息源,以植被面积和植被覆盖度为监测指标,采用最大似然方法进行监督分类获得土地利用分类图和植被面积,采用NDVI像元二分法获得植被覆盖度图。利用... 以甘肃省清水县天然林保护区植被时空变化为研究对象,以2期Landsat TM遥感影像为主要信息源,以植被面积和植被覆盖度为监测指标,采用最大似然方法进行监督分类获得土地利用分类图和植被面积,采用NDVI像元二分法获得植被覆盖度图。利用空间分析和统计分析方法将土地利用分类图和植被覆盖度图进行空间叠加分析,揭示研究区1996—2004年间土地利用和植被覆盖度的数量变化和空间变化特征,并对天保区与非天保区以及不同天保区内部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96年—2004年间甘肃省清水县天然林保护区森林面积和植被覆盖度得到了明显改善,且天保区优于非天保区;不同类型天保区植被变化状况有差异,3种类型天然林保护区中以重点生态保护区植被改善状况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M遥感影像 天然林保护工程区 空间分析技术 土地利用分类 植被覆盖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自然保护地生态旅游资源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0
作者 粟海军 马建章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866-871,共6页
旅游资源的评价、保护与开发模式研究是生态旅游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而森林自然保护地是一类重要的生态旅游区。根据我国自然保护地的实际情况,参考国外自然保护地的定义与分类方式,可认为我国的森林自然保护地主要应主要包括森林生态... 旅游资源的评价、保护与开发模式研究是生态旅游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而森林自然保护地是一类重要的生态旅游区。根据我国自然保护地的实际情况,参考国外自然保护地的定义与分类方式,可认为我国的森林自然保护地主要应主要包括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及公益林场三种类型;森林自然保护地的生态旅游资源评价研究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单纯地从经济学角度对旅游资源游憩价值进行货币化评价与核算,二是从保护生物学和生态学角度对资源的可开发性进行评价,其侧重在于找到保护与开发的的科学平衡点;在森林自然保护地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研究上,必须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坚持"三大效益"兼顾的原则,才能实现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良性循环。由于经营目的和保护级别差异,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及公益林场的生态旅游研究与实践尚存在发展不均衡、功能不突出等问题,随着生态旅游事业的深入发展,一些非热点和低等级的森林自然保护地在生态旅游理论研究与开发实践中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旅游 旅游资源评价 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 森林自然保护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自然保护地法律保护的立法模式分析 被引量:17
11
作者 黄锡生 徐本鑫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84-87,共4页
自然保护地指依法设立和管理的,以实现自然以及相关生态服务和文化价值长期有效保存的一片界限分明的地理空间。建立自然保护地不仅是保护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的有效举措,同时也是保护自然与文化遗产的现实要求。法制建设是自然保护地... 自然保护地指依法设立和管理的,以实现自然以及相关生态服务和文化价值长期有效保存的一片界限分明的地理空间。建立自然保护地不仅是保护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的有效举措,同时也是保护自然与文化遗产的现实要求。法制建设是自然保护地建设和管理的重要基础与有力保障。中国现有类型化部门立法与相关规定相结合的自然保护地立法模式存在立法层级低,法制协调性不足,立法体系封闭,调整对象不明确等缺陷。考虑到利益关系的调整和自然的整体性等因素,中国应该选择综合性框架立法作为其自然保护地立法的理想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自然保护地 自然保护区 风景名胜区 森林公园 立法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米亚罗天然林保护区封山育林效果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陈林武 刘兴良 +1 位作者 牟克华 宿以明 《四川林业科技》 2002年第1期7-14,共8页
封山育林是长江上游天然林保护工程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川西米亚罗天然林保护区封山育林调查 ,探讨封山育林措施在天然林保护、森林植被恢复、森林群落稳定与演替、生态效益发挥等方面的作用和效果 ,认为在实施封山育林时既要考虑封山管... 封山育林是长江上游天然林保护工程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川西米亚罗天然林保护区封山育林调查 ,探讨封山育林措施在天然林保护、森林植被恢复、森林群落稳定与演替、生态效益发挥等方面的作用和效果 ,认为在实施封山育林时既要考虑封山管护 ,又要注重育林 ,实现封山与育林有机结合 ,才能获得最佳的封山育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山育林 川西米亚罗天然林保护区 森林植被恢复 森林群落演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林保护工程区森林植被类型遥感监测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晓慧 张会儒 +4 位作者 庞勇 覃先林 李海奎 蒙诗栎 余涛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6-103,共8页
应用中等分辨率遥感影像开展森林植被类型遥感监测,为天然林保护工程区成效监测以及森林植被制图提供技术支撑。以汪清林业局为例,基于Landsat 8 OLI的生长季和非生长季影像,应用随机森林分类法,以及基于时间维的分类结果校正,开展森林... 应用中等分辨率遥感影像开展森林植被类型遥感监测,为天然林保护工程区成效监测以及森林植被制图提供技术支撑。以汪清林业局为例,基于Landsat 8 OLI的生长季和非生长季影像,应用随机森林分类法,以及基于时间维的分类结果校正,开展森林植被类型信息提取研究,根据混淆矩阵和查全率分析引起森林植被类型混分的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区森林植被类型遥感监测的总体精度为86.41%,Kappa系数为0.82,体现了较好的分类效果。2)在各森林植被类型中,落叶阔叶林地分类精度高,生产者精度和用户精度在90%以上;落叶针叶林地生产者精度较高,为86.96%;常绿针叶林地和针阔混交林地生产者精度和用户精度较低,平均为75.19%。常绿针叶林地、落叶针叶林地、落叶阔叶林地与针阔混交林地分类混分的影响因素为混交比例、郁闭度和林龄。3)汪清林业局森林覆盖率为96.64%,落叶阔叶林地所占面积比例最大,针阔混交林地次之,落叶针叶林地、常绿针叶林地、灌木林地和其他林地分布比较少。通过分析可知:基于中等分辨率影像的多时相和物候信息,有利于提取天然林保护工程区森林植被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林保护工程区 森林植被类型 多时相和物候信息 随机森林 时间维校正 汪清林业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自然保护地空间格局与保护空缺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郑进烜 华朝朗 +3 位作者 陶晶 杨忠兴 郑静楠 徐吉洪 《林业调查规划》 2021年第1期58-64,共7页
自然保护地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途径,区域范围内划定、建设和布局自然保护地是关键。文章以云南省11类373处自然保护地为研究对象,采用GIS与数据库空间建模工具分析其空间格局,结果认为,云南省各自然保护地之间交叉重叠情况较为突出... 自然保护地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途径,区域范围内划定、建设和布局自然保护地是关键。文章以云南省11类373处自然保护地为研究对象,采用GIS与数据库空间建模工具分析其空间格局,结果认为,云南省各自然保护地之间交叉重叠情况较为突出,而保护空缺情况也同时存在;全省目前保存较好的原始林为224.5万hm^(2),但受保护率仅为6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 空间格局 保护空缺 野生动植物 原始林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米亚罗天然林保护区封山育林类型探讨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林武 刘兴良 +1 位作者 牟克华 宿以明 《四川林业科技》 2003年第1期1-6,共6页
通过对川西米亚罗天然林区植被分布、群落演替和封山育林情况调查 ,探讨了封山育林类型划分的原则和依据 ,划分了 5个类型组 17个类型 ,阐述了各类型的特征和特点 ,制定了封山育林评价指标。
关键词 特征 特点 川西米亚罗天然林保护区 封山育林 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保工程投入结构对国有森林资源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任月 宋金萍 曹玉昆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2-114,124,共4页
以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为研究区域,典型YL林业局有限公司为例;以天保工程投资的生态投入、天保工程投资的社会性投入、林区森林资源变化为评价指标;依据《中国林业统计年鉴》、《龙江森工集团统计数据》、《YL林业局统计数据》(2000—2... 以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为研究区域,典型YL林业局有限公司为例;以天保工程投资的生态投入、天保工程投资的社会性投入、林区森林资源变化为评价指标;依据《中国林业统计年鉴》、《龙江森工集团统计数据》、《YL林业局统计数据》(2000—2020年)的统计数据以及2021年1月份和6月份两次深入YL林业局实地调研数据为基础数据(数据源),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构建分析模型,分析天保工程投资结构中生态投入和社会性投入对森林资源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天保工程投资对森林资源增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森林管护资金是影响森林资源消长最显著的因素;每100万元的政策性社会性投资,可降低现有森林资源3 241.58 m^(3)的消耗。建议:继续加强中央财政对天然林保护修复长期稳定的投入;创新天然林保护修复举措;完善政策性社会性投入体系,促进林区社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保工程 投资结构 森林资源 重点国有林区 黑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生态型护坡在三峡水库消落区的工程应用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飞 史文明 +1 位作者 王能贝 潘利坦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05-107,共3页
针对三峡水库消落区独有的复杂特点,提出采取绿色生态混凝土技术与因地制宜选择耐水性强的植物护坡,既确保了岸坡的稳定性又落实了生态文明的理念。实例结果表明,该措施有效,改善了整体景观效果,提高了工程的亲水性和人文关怀性,可供借鉴。
关键词 三峡水库消落区 反季节周期涨落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生态型护坡 生态混凝土 工程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沾益海峰自然保护区地下森林群落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伟云 向艳辉 杜宇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8-13,共6页
为建立云南省沾益海峰自然保护区 ,查清保护区中的资源情况 ,对该区中特殊的地下森林 (天坑 )进行了详细的林业勘查 ,经踏查、采样、鉴定和分析 ,认为该地下森林在特殊环境下形成 ,受天然屏障保护 ,保存着较完整的原生植被类型 ,具有植... 为建立云南省沾益海峰自然保护区 ,查清保护区中的资源情况 ,对该区中特殊的地下森林 (天坑 )进行了详细的林业勘查 ,经踏查、采样、鉴定和分析 ,认为该地下森林在特殊环境下形成 ,受天然屏障保护 ,保存着较完整的原生植被类型 ,具有植物种类丰富、植被类型特殊、区系成分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沾益海峰自然保护区 地下森林 群落特征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边林区天保工程实施后森林生态效益评价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秀民 薛伟 《吉林林业科技》 2008年第3期30-33,47,共5页
延边林区通过实施天保工程,使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而且成功地调整了林业产业结构。要判定天保工程的实施效果,需要对其进行评价。根据科学性、可比性、可操作性和与政策的相关性相统一的标准,选定了森林覆盖率变化、森林蓄积量变化率... 延边林区通过实施天保工程,使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而且成功地调整了林业产业结构。要判定天保工程的实施效果,需要对其进行评价。根据科学性、可比性、可操作性和与政策的相关性相统一的标准,选定了森林覆盖率变化、森林蓄积量变化率、森林面积变化率、天然林面积变化率、水源涵养量变化、水土保持面积变化、湿地面积变化、固定温室气体量变化和释放氧气量变化9个评价指标,建立了森林生态效益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边林区 天保工程 生态效益 评价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集体林区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1
20
作者 齐新民 王德炉 李世秀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3年第4期339-344,共6页
为了给贵州集体林区顺利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提供经济和政策依据,笔者在对贵州集体林区县锦屏、台江和赤水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情况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对集体林区社会经济产生的短期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林农收入和生活... 为了给贵州集体林区顺利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提供经济和政策依据,笔者在对贵州集体林区县锦屏、台江和赤水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情况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对集体林区社会经济产生的短期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林农收入和生活、扶贫攻坚、地方财政税收、林业发展及集体林场、林农营林生产积极性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从森林分类区划入手,认真搞好森林分类经营,培育和发展林业产业体系;重视对现有中幼林的抚育管理;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要同改善集体林区经济、改变农村贫困状况、保持生态系统平衡结合起来;加快集体林区旅游业发展;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林业经济结构,促进林业产业发展;尽快建立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集体林区 天然林保护工程 森林分类经营 中幼林抚育管理 旅游业 结构调整 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机制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