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3篇文章
< 1 2 5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TEC foot:A novel foot structure for humanoid robots combining static stability and dynamic adaptability
1
作者 Jintao Zhang Xuechao Chen +6 位作者 Zhangguo Yu Lianqiang Han Zhifa Gao Qingrui Zhao Gao Huang Ke Li Qiang Huang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2025年第2期30-51,共22页
Passive bionic feet,known for their human-like compliance,have garnered attention for their potential to achieve notable environmental adaptability.In this paper,a method was proposed to unifying passive bionic feet s... Passive bionic feet,known for their human-like compliance,have garnered attention for their potential to achieve notable environmental adaptability.In this paper,a method was proposed to unifying passive bionic feet static supporting stability and dynamic terrain adaptability through the utilization of the Rigid-Elastic Hybrid(REH)dynamics model.First,a bionic foot model,named the Hinge Tension Elastic Complex(HTEC)model,was developed by extracting key features from human feet.Furthermore,the kinematics and REH dynamics of the HTEC model were established.Based on the foot dynamics,a nonlinear optimization method for stiffness matching(NOSM)was designed.Finally,the HTEC-based foot was constructed and applied onto BHR-B2 humanoid robot.The foot static stability is achieved.The enhanced adaptability is observed as the robot traverses square steel,lawn,and cobblestone terrains.Through proposed design method and structure,the mobility of the humanoid robot is impro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manoid robot Bionic structure Passive foot structure Rigid-elastic hybrid dynamics model Optimal stiffness match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inforcement by polyurethane to stiffness of air-supported fabric formwork for concrete shell construction 被引量:2
2
作者 GUO Xiao QIAN Sheng-shen +1 位作者 QING Qiang GONG Jing-ha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9期2569-2577,共9页
By spraying concrete on inner surface,air-supported fabric structures can be used as formwork to construct reinforced concrete shell structures.The fabric formwork has the finished form of concrete structure.Large dev... By spraying concrete on inner surface,air-supported fabric structures can be used as formwork to construct reinforced concrete shell structures.The fabric formwork has the finished form of concrete structure.Large deviation from the desired shape of concrete shells still remains as central problem due to dead weight of concrete and less stiffness of fabric formwork.Polyurethane can be used not only as a bonding layer between fabrics and concrete but also as an additional stiffening layer.However,there is little research on mechanical behaviors of the polyurethane shell structure.This paper presents experimental studies on an inflated fabric model with and without polyurethane,including relief pressure tests,vertical loading tests and horizontal loading tests.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additional polyurethane layer can significantly enhance the stiffness of the fabric formwork.Compared with the experiment,a numerical model using shell layered finite elements has a good prediction.The reinforcement by polyurethane to improve stiffness of air-supported fabric formwork is expected to be considered in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concrete shell,especially dealing with the advance of shape-contr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bric formwork POLYURETHANE stiffness thin-shell structure loading experiment shell layered finite ele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thod to analyze wrinkled membranes with zero shear modulus and equivalent stiffness
3
作者 赵冉 魏德敏 孙文波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1年第5期1700-1708,共9页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divergence,low accuracy and project application of membrane wrinkling analysis,an analysis method of zero shear modulus and equivalent stiffness was proposed.This method is an improvement to t...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divergence,low accuracy and project application of membrane wrinkling analysis,an analysis method of zero shear modulus and equivalent stiffness was proposed.This method is an improvement to the previous method (Method I) of local coordinate transposition and stiffness equivalence.The new method is derived and the feasibility is theoretically proved.A small-scale membrane structure is analyzed by the two methods,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mputational efficiency of the new method (Method II) is approximately 23 times that of Method I.When Method II is applied to a large-scale membrane stadium structure,it is found that this new method can quickly make the second principal stress of one way wrinkled elements zero,and make the two principal stresses of two-way wrinkled elements zero as well.It could attain the correct load responses right after the appearance of wrinkled elements,which indicates that Method II can be applied to wrinkling analysis of large-scale membrane struc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mbrane structures finite element method wrinkling analysis shear modulus zero-setting equivalent stiffne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X构型的负刚度NES抗震性能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海旭 刘可宁 +1 位作者 张茂花 王海飙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1-182,共12页
为拓宽非线性能量阱(NES)的控制频率范围,提出一种引入负刚度的NES,由附加质量通过X型环绕弹簧产生非线性恢复力,增加准零刚度特性,同时调整控制动力参数,降低系统固有频率,能够有效提高NES的非线性和鲁棒性。采用拟静力试验方法,对所... 为拓宽非线性能量阱(NES)的控制频率范围,提出一种引入负刚度的NES,由附加质量通过X型环绕弹簧产生非线性恢复力,增加准零刚度特性,同时调整控制动力参数,降低系统固有频率,能够有效提高NES的非线性和鲁棒性。采用拟静力试验方法,对所提出的负刚度NES模型进行低周往复加载,同时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完成负刚度NES的数值模拟,系统分析弹簧运动行程长宽比、预压缩量和刚度3种参数对负刚度NES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这种X构型负刚度NES比常规NES表现出更宽的频率范围;调整弹簧刚度、长宽比和弹簧预压缩量都能拓宽NES的负刚度和频率变化范围,提高NES的耗能能力和抗震性能,有助于推广非线性结构控制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被动控制 非线性能量阱 负刚度 拟静力试验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控刚度支承结构动力学特性实验研究
5
作者 龚存忠 王贵龙 +2 位作者 国阳 徐科繁 张广辉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84-288,298,共6页
为研究支承结构的刚度特性及其对转子系统动力学性能的影响,设计并搭建了可控刚度支承结构试验台。针对某船用汽轮给水机组转子,利用有限元方法建立其模化转子模型,依次开展了模化转子临界转速及模态振型仿真、支承刚度敏感性仿真、不... 为研究支承结构的刚度特性及其对转子系统动力学性能的影响,设计并搭建了可控刚度支承结构试验台。针对某船用汽轮给水机组转子,利用有限元方法建立其模化转子模型,依次开展了模化转子临界转速及模态振型仿真、支承刚度敏感性仿真、不平衡响应试验等。研究结果表明:可控刚度支承结构有效调节了转子临界转速,减少了转子振动峰值;通过调整鼠笼和金属橡胶环的刚度范围,实现了对转子不平衡响应的显著减振效果,减振效果达到39.22%。该研究为舰船动力装置转子系统的减振优化设计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和工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控刚度支承结构 模化转子 刚度调节 临界转速 不平衡响应 减振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刚强约束的主轴结构设计研究
6
作者 尚欣 陈宇 《中国机械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95-1007,共13页
针对主轴结构主要由人依据经验进行设计,设计结果与人的经验有很大相关性且不能充分考虑热影响等因素,很难实现智能设计的问题,通过定义主轴结构的几何结构函数,建立主轴结构的强度约束和刚度约束,实现主轴结构的刚强耦合分析,最终建立... 针对主轴结构主要由人依据经验进行设计,设计结果与人的经验有很大相关性且不能充分考虑热影响等因素,很难实现智能设计的问题,通过定义主轴结构的几何结构函数,建立主轴结构的强度约束和刚度约束,实现主轴结构的刚强耦合分析,最终建立了主轴结构设计可扩充的数学模型;根据建立的主轴结构数学模型,通过数值求解获得主轴符合刚强耦合要求的主轴外廓形状曲线,然后结合装配要求,利用分段直线拟合的方法,将曲线转化为易加工的直线外廓,从而获得主轴各段的直线外廓,完成基于刚强耦合的主轴结构设计。最后,以一个立式加工中心的主轴结构设计为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为主轴结构智能设计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设计 主轴 结构 刚强约束 结构数学模型 结构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约束构造剪力键插筒式风电机组基础受力性能研究
7
作者 戚菁菁 叶一宁 +3 位作者 蒋丽忠 吕伟荣 卢倍嵘 吴记东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23-433,共11页
针对插筒式风电机组基础在长期风荷载作用下出现不同程度损伤的问题,提出一种带约束构造剪力键插筒式风电机组基础环,基础砼利用带约束构造剪力键优异的抗剪刚度和抗劈裂性能,解决基础的嵌固刚度强韧性不足、风电机组塔筒基础耐久性不... 针对插筒式风电机组基础在长期风荷载作用下出现不同程度损伤的问题,提出一种带约束构造剪力键插筒式风电机组基础环,基础砼利用带约束构造剪力键优异的抗剪刚度和抗劈裂性能,解决基础的嵌固刚度强韧性不足、风电机组塔筒基础耐久性不足的问题。该研究通过对传统栓钉基础环、穿孔钢筋剪力键基础环以及3组不同埋深的带约束构造剪力键基础环进行缩尺模型试验以及有限元模拟,揭示带约束构造剪力键插筒式风电机组基础的传力机制和损伤破坏机理,分析带约束构造剪力键在风电机组基础中的抗剪性能。结果表明,带约束构造剪力键具有更强的钢筒-砼基础界面刚度优势以及显著传力扩散优势,能更有效地连接钢制基础环与混凝土基础共同工作,充分发挥混凝土与钢筋的材料优点,有效提高砼基础的嵌固刚度及耐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机 剪切强度 组合结构 界面受剪 新型剪力键 嵌固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管混凝土柱-钢桁架梁复杂节点核心区力学性能研究
8
作者 韩强 王佳畅 +1 位作者 张轩 张强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4-73,共10页
为研究钢管混凝土柱-钢桁架梁复杂节点核心区的力学性能,文中基于某相关节点的循环加载试验,采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精细化三维模型并对其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后续通过构造措施在试验试件基础上设计了多组“强构件、弱节点”式节... 为研究钢管混凝土柱-钢桁架梁复杂节点核心区的力学性能,文中基于某相关节点的循环加载试验,采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精细化三维模型并对其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后续通过构造措施在试验试件基础上设计了多组“强构件、弱节点”式节点模型,对比分析了桁架梁倾斜角、结构柱轴压比、钢管柱宽厚比对节点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钢管混凝土柱-钢桁架梁复杂节点发生核心区破坏时,破坏部位主要为下弦杆范围内的节点域及桁架梁端部。桁架梁倾斜角对节点域力学性能及破坏状态影响较小。结构柱轴压比较大时,节点域抗剪承载力及延性系数下降明显,建议结构柱轴压比不宜大于0.3。钢管柱宽厚比为敏感参数,随着钢管柱宽厚比的减小,节点域的抗剪承载力、初始刚度及延性系数均有显著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混凝土柱-钢桁架梁复杂节点 有限元分析 抗剪承载力 初始刚度 结构柱轴压比 钢管柱宽厚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窝夹芯结构低速冲击后压-压疲劳性能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陈卫东 姚凯飞 +1 位作者 王轩 石强斌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38,共9页
利用直径分别为25.4 mm、38.1 mm和50.8 mm的冲头对玻璃纤维平纹编织面板蜂窝夹芯结构进行1 mm凹坑深度的低速冲击,开展冲击后静态压缩和压-压疲劳试验,研究三种冲头直径下试件的剩余强度、条件疲劳极限、刚度退化、循环蠕变和破坏模式... 利用直径分别为25.4 mm、38.1 mm和50.8 mm的冲头对玻璃纤维平纹编织面板蜂窝夹芯结构进行1 mm凹坑深度的低速冲击,开展冲击后静态压缩和压-压疲劳试验,研究三种冲头直径下试件的剩余强度、条件疲劳极限、刚度退化、循环蠕变和破坏模式,揭示蜂窝夹芯结构低速冲击后压-压疲劳行为。结果表明:试件静态剩余强度随着冲头直径的增大而减小;当冲头直径为25.4 mm时,条件疲劳极限最大,为静态破环载荷的68.1%,当冲头直径为38.1 mm和50.8 mm时,条件疲劳极限约为静态破坏载荷的60%。循环刚度和循环蠕变均呈现“三阶段”的演变特征,在疲劳寿命期前10%,试件耗散能小幅减小,刚度在高周疲劳中增大,在低周疲劳中减小,循环蠕变现象显著;在疲劳寿命期90%之前,刚度大小稳定,循环蠕变现象有所减弱;在疲劳寿命期后10%,刚度减小,循环蠕变再次呈现显著的现象。试件的疲劳剩余强度分散性明显大于静态剩余强度分散性;试件在疲劳载荷下的破坏模式与在静态载荷下破坏模式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疲劳 冲击后压缩 蜂窝夹芯结构 刚度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接刚度对两模块浮体运动影响实验研究
10
作者 胡嘉翰 勾莹 +2 位作者 梁爽 唐鹏程 朱建赫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76-383,共8页
浮式模块间的连接结构对多模块结构在波浪作用下运动响应和系泊力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开展了波浪与两模块组成的系泊浮体结构作用的物理模型实验,对比了模块间连接刚度对运动响应和系泊力的影响,并考虑了两种浮体系泊刚度.实验采用拉伸弹... 浮式模块间的连接结构对多模块结构在波浪作用下运动响应和系泊力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开展了波浪与两模块组成的系泊浮体结构作用的物理模型实验,对比了模块间连接刚度对运动响应和系泊力的影响,并考虑了两种浮体系泊刚度.实验采用拉伸弹簧模拟模块间的连接结构,通过改变弹簧刚度模拟不同连接结构的刚度.结果表明,改变连接刚度可以显著改变结构纵摇运动幅值,但对结构的纵荡和垂荡运动影响较小.实验结果可为多模块间的连接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块结构 连接刚度 系泊刚度 物理模型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隧道管片新型快拼G接头结构设计及抗弯性能分析
11
作者 宋晓利 史林肯 +3 位作者 魏英杰 穆晓凯 郭正刚 孙伟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9-208,共10页
针对现有盾构隧道传统管片接头拼装效率低、连接件抗弯性能不足等问题,开展面向快拼式的新型G接头结构设计及抗弯性能分析研究。首先,基于零件设计方法及传统C-T接头结构,提出一种新型快拼G接头设计方案;其次,基于设计方案完成G接头设计... 针对现有盾构隧道传统管片接头拼装效率低、连接件抗弯性能不足等问题,开展面向快拼式的新型G接头结构设计及抗弯性能分析研究。首先,基于零件设计方法及传统C-T接头结构,提出一种新型快拼G接头设计方案;其次,基于设计方案完成G接头设计,并结合实际工况开展G接头力学特性分析;然后,基于G接头抗拉力学性能开展结构优化设计,最终确定满足快拼特点及力学特性的新型快拼G接头形式;最后,基于结构、材料等属性特征建立3种管片接头模型,并结合实际工况开展斜螺栓接头、C-T接头和G接头的抗弯刚度分析,对比三者的接头变形与弯矩转角。结果表明:新型G接头实现了抗弯刚度提升,相对斜螺栓接头、C-T接头分别提升289%、1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新型快拼接头 抗弯刚度 结构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层准零刚度隔振系统吸引子迁移控制特性
12
作者 马召召 余永华 +2 位作者 杨庆超 周瑞平 柴凯 《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30-739,共10页
非线性隔振系统普遍存在多稳态吸引子共存现象,运行在不同吸引子上时则具有不同的隔振效果.为保证非线性隔振系统处于最优的隔振状态,以双层准零刚度隔振(two-stage quasi-zero stiffness vibration isolation,TQZS VI)系统为对象,对其... 非线性隔振系统普遍存在多稳态吸引子共存现象,运行在不同吸引子上时则具有不同的隔振效果.为保证非线性隔振系统处于最优的隔振状态,以双层准零刚度隔振(two-stage quasi-zero stiffness vibration isolation,TQZS VI)系统为对象,对其吸引子迁移控制特性展开分析.首先,建立了TQZS VI系统动力学模型,采用参数延拓跟踪方法和并行胞映射方法分别揭示了TQZS VI系统全局分岔特性和吸引子共存特性,在不同激励力幅值作用下TQZS VI系统具有显著的分岔特性,包括周期运动(周期1,2和3等)以及混沌运动.然后,基于吸引子迁移控制理论,采用经典指数趋近律提出了一种基于滑模变结构的吸引子迁移控制方法,其无需建立非线性控制项且目标轨道函数传输域具备全局性.最后,采用所提出的吸引子迁移控制方法构建了TQZS VI系统迁移控制项,并揭示了TQZS VI系统在不同目标轨道以及吸引子之间的迁移控制特性.结果表明,基于滑模变结构的吸引子迁移控制方法能够有效控制TQZS VI系统的运动状态,可为非线性隔振系统状态控制和减振降噪提供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隔振 准零刚度 吸引子 滑模变结构 迁移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期波纹夹芯结构动力学解析建模及振动特性分析
13
作者 李直兵 靳国永 +2 位作者 叶天贵 杨铁军 陈玉坤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28,共10页
本文基于动刚度方法建立了一种周期波纹夹芯结构的动力学解析模型。该模型将耦合结构解耦为若干开口圆柱壳和矩形板,并基于Kirchhoff薄板理论和Flügge薄壳理论推导了对边简支条件下子结构的动刚度矩阵。根据耦合边界处的位移连续... 本文基于动刚度方法建立了一种周期波纹夹芯结构的动力学解析模型。该模型将耦合结构解耦为若干开口圆柱壳和矩形板,并基于Kirchhoff薄板理论和Flügge薄壳理论推导了对边简支条件下子结构的动刚度矩阵。根据耦合边界处的位移连续性条件和力平衡条件,得到了子结构的坐标转换矩阵,并采用类似于有限元的思想组装了周期结构的全局动刚度矩阵。基于组装的全局动刚度矩阵,计算了三种类型周期波纹夹芯结构的振动特性,并将计算结果与有限元软件ANSYS仿真数据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解析模型能够在较少的自由度下获得准确的计算结果。此外,还探究了不同夹芯类型和几何参数对周期波纹夹芯结构振动特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纹夹芯结构 振动特性 动刚度方法 解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生肢状准零刚度隔振系统的振动特性研究
14
作者 刘海超 闫明 +3 位作者 金映丽 孙自强 王开平 杨宁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38,共10页
在低频隔振领域,针对线性系统存在承载能力不足及传统准零刚度隔振系统存在刚度硬化,非线性跳跃导致系统失稳的问题,以仿生肢状结构作为负刚度元件与正刚度弹簧并联建立了仿生肢状准零刚度隔振系统的力学模型,分析了系统的静力学特性;... 在低频隔振领域,针对线性系统存在承载能力不足及传统准零刚度隔振系统存在刚度硬化,非线性跳跃导致系统失稳的问题,以仿生肢状结构作为负刚度元件与正刚度弹簧并联建立了仿生肢状准零刚度隔振系统的力学模型,分析了系统的静力学特性;基于拉格朗日方程建立动力学模型,采用谐波平衡法进行解析求解;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对比分析了线性、传统准零刚度隔振系统和仿生肢状准零刚度隔振系统隔振特性,以及激励幅值对系统隔振性能和稳定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相比线性系统和传统准零刚度隔振系统,仿生肢状准零刚度隔振系统不仅保证了系统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而且通过结构参数设计有效降低了位移传递率,拓展了隔振频宽,提高了系统在复杂激励环境中的稳定性和隔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隔振 仿生肢状结构 准零刚度 位移传递率 被动隔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海水泵的宽频环状超结构隔振器力学设计及试验
15
作者 刘海平 王哲 +1 位作者 周诗坤 郑莉芳 《机械强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90-196,共7页
针对海水泵工作过程中的旋转振动问题,结合实测振动特性,基于准零刚度隔振原理和超结构带隙特征设计了准零刚度环状超结构隔振器用于振动控制。首先,以典型海水泵为研究对象,以一体化准零刚度结构为基础,提出了环状超结构隔振器的结构... 针对海水泵工作过程中的旋转振动问题,结合实测振动特性,基于准零刚度隔振原理和超结构带隙特征设计了准零刚度环状超结构隔振器用于振动控制。首先,以典型海水泵为研究对象,以一体化准零刚度结构为基础,提出了环状超结构隔振器的结构方案。然后,分别采用有限元法和理论法建立了准零刚度单胞、一维准零刚度超结构、准零刚度环状超结构隔振器的模型,计算并分析了其静、动态力学特性,并评估了其对海水泵输出振动的隔振效果。计算分析及试验结果表明,准零刚度环状超结构隔振器可在低频构建多个带隙,对海水泵典型频率的振动控制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准零刚度 宽频隔振 超结构 环状隔振器 旋转机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被动式电液力系统变刚度建模与控制精度研究
16
作者 周园 金晓宏 黄浩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73-378,384,共7页
在负载中含有加载刚度正负切换的被动式电液力系统中,针对位置扰动带来的多余力会严重影响系统加载精度的问题,提出一种结构补偿方法和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算法综合的控制算法。在分析负载弹性刚度变动的基础上,建立被动式电液力系统数... 在负载中含有加载刚度正负切换的被动式电液力系统中,针对位置扰动带来的多余力会严重影响系统加载精度的问题,提出一种结构补偿方法和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算法综合的控制算法。在分析负载弹性刚度变动的基础上,建立被动式电液力系统数学模型;在位置扰动下进行系统特性分析;采用改进型多余力补偿方法来抑制位置扰动带来的多余力并优化了系统模型;在此基础上,选取了与系统动力元件同阶的参考模型,利用Narendra稳定性自适应控制器设计了模型自适应控制器,并利用Lyapunov稳定性定理证明了控制器的稳定性;通过MATLAB/Simulink进行系统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在有补偿阀的系统中引入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器后,当系统中存在加载刚度正负切换和不确定的位置扰动时,系统能保持很好的稳定性和较高的精度,最大跟踪误差不大于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载刚度 负载刚度 多余力 位置扰动 结构补偿 模型参考自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结构气囊隔振器设计方法及试验研究
17
作者 何孟轩 王明刚 +1 位作者 施亮 程光辉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8-105,共8页
气囊隔振器横向及垂向刚度具有强耦合特性,难以独立调控,而配置了弹性垫板的复合结构气囊隔振器可实现刚度的解耦调控,以满足高效隔振装置精细化设计需求。为此,首先建立了一种复合结构气囊隔振器刚度模型,详细讨论了弹性垫板结构尺寸,... 气囊隔振器横向及垂向刚度具有强耦合特性,难以独立调控,而配置了弹性垫板的复合结构气囊隔振器可实现刚度的解耦调控,以满足高效隔振装置精细化设计需求。为此,首先建立了一种复合结构气囊隔振器刚度模型,详细讨论了弹性垫板结构尺寸,弹性模量等特性参数对刚度的影响;然后,基于刚度模型,以固有频率及横垂刚度比为解耦设计指标,提出了一种基于弹性垫板参数调控的复合结构气囊隔振器设计方法;最后,依据设计方法设计试制了三型复合气囊并开展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在较宽范围内调控复合结构气囊隔振器的横向刚度,并保持垂向固有频率稳定,提高了设计灵活性,具有较强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囊隔振器 复合结构 刚度解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串联多浮体结构波浪漂移力特性研究
18
作者 张璐瑶 毛艳军 +4 位作者 马小舟 李鹏达 吴宇飞 郑艳娜 董国海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9-86,共8页
为了研究柔性连接多浮体结构在波浪作用下所受漂移力大小的问题。本文应用势流模型近场法研究了柔性连接的串联五模块浮式结构在规则波作用下的平均波浪漂移力和不规则波作用下低频慢漂力大小的影响因素。随着模块个数增加,结构所受平... 为了研究柔性连接多浮体结构在波浪作用下所受漂移力大小的问题。本文应用势流模型近场法研究了柔性连接的串联五模块浮式结构在规则波作用下的平均波浪漂移力和不规则波作用下低频慢漂力大小的影响因素。随着模块个数增加,结构所受平均漂移力呈线性增加,平均漂移位移受系泊缆的影响呈非线性增加。不规则波作用工况,低频慢漂力增加,但由于模块间遮蔽效应,结构漂移力呈非线性增加趋势,并且漂移力大小是有限的。随着连接刚度增加,平台结构整体所受平均漂移力减小,连接器刚度变化对低频慢漂力影响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浮体 串联式结构 柔性连接器 连接刚度 近场法 平均漂移力 低频慢漂力 分布式系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限元分析的船型船体结构优化设计研究
19
作者 宫继萍 王丽莉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72-76,共5页
为了在复杂载荷条件下实现结构刚度最大化,同时控制变形并满足轻量化要求,提出一种基于有限元分析的船型船体结构优化设计方法。首先,利用MAXSURF和HyperWorks建立船体有限元模型,采用PSHELL和PBEAM单元进行精细化网格划分,并通过湿模... 为了在复杂载荷条件下实现结构刚度最大化,同时控制变形并满足轻量化要求,提出一种基于有限元分析的船型船体结构优化设计方法。首先,利用MAXSURF和HyperWorks建立船体有限元模型,采用PSHELL和PBEAM单元进行精细化网格划分,并通过湿模态分析评估船体耦合振动特性。其次,以结构刚度最大化为目标,结合人工鱼群算法对船体结构展开优化,通过觅食、聚群和追尾行为更新优化解,确保全局最优性。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网格质量、极限弯矩和最大变形控制方面均优于传统方法,雅克比率稳定在0.8以上,极限弯矩显著提升,最大变形有效减少。该方法为船体结构优化设计提供了高效、可靠的解决方案,有助于推动我国造船业的技术进步和绿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分析 耦合振动分析 结构刚度 人工鱼群算法 船体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