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体偶联药物在肺癌靶向治疗中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许杨悦 马佩 束永前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8-104,共7页
肺癌作为我国主要的癌症死因日益受到关注,目前治疗上主要依赖于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但这些方法在临床应用中常出现耐药性、疾病进展等问题,亟需探索更为有效的手段以改善患者的预后。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s,ADC... 肺癌作为我国主要的癌症死因日益受到关注,目前治疗上主要依赖于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但这些方法在临床应用中常出现耐药性、疾病进展等问题,亟需探索更为有效的手段以改善患者的预后。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s,ADC)作为一种新兴的抗肿瘤治疗手段,由3个核心部分构成:特异性靶向肿瘤细胞的单克隆抗体、具有高度细胞毒性的药物载荷,以及将二者连接的连接子。ADC通过特异性抗体与肿瘤细胞表面抗原的结合,将细胞毒性载荷定向运送至肿瘤细胞,克服了传统化疗药物和单克隆抗体治疗的局限性。本文综述了ADC在肺癌治疗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探讨了其在疗效和安全性方面的治疗潜力,旨在为临床治疗肺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偶联药物 肺癌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R-2阳性乳腺癌抗体-药物偶联物的不良反应与对策
2
作者 刘肖雨 李析胤 +2 位作者 赵琪 钱若溪 聂建云 《中国肿瘤临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617-622,共6页
抗体-药物偶联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s,ADC)作为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阳性乳腺癌治疗的重要突破,显著提升了患者的临床获益。然而,其广泛应用也伴随着一系列严重的不良反应,这... 抗体-药物偶联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s,ADC)作为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阳性乳腺癌治疗的重要突破,显著提升了患者的临床获益。然而,其广泛应用也伴随着一系列严重的不良反应,这些不良反应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治疗依从性,还可能威胁生命,迫使治疗中断。本文系统综述了ADC药物在HER-2阳性乳腺癌治疗中的副作用机制及其管理策略,重点探讨了恩美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 emtansine,T-DM1)和德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 deruxtecan,T-DXd)等药物引发的血小板减少、间质性肺病、心脏毒性等关键副作用的发生机制。基于临床数据提出早期监测与规范化干预措施,强调早期识别和规范化管理对降低不良反应风险的重要性。同时,探讨优化ADC设计以减少不良反应,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药物偶联物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乳腺癌 靶向治疗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核素偶联药物:中国15年研发进程及最新政策支持
3
作者 刘丹 李修齐 +3 位作者 刘书鹏 吴晓霏 余孟洋 王洪允 《协和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47-854,共8页
放射性核素偶联药物(radionuclide drug conjugates,RDC)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成果。其凭借在肿瘤治疗和诊断中的精准靶向能力、高诊断灵敏度以及显著的治疗效果,已成为具有巨大应用潜力的诊疗一体化药物。本文系统回顾2009—2024年间我国... 放射性核素偶联药物(radionuclide drug conjugates,RDC)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成果。其凭借在肿瘤治疗和诊断中的精准靶向能力、高诊断灵敏度以及显著的治疗效果,已成为具有巨大应用潜力的诊疗一体化药物。本文系统回顾2009—2024年间我国在RDC领域的研发进展,从RDC药物概述、结构和分类、中国临床研究趋势和临床试验进展、国家政策支持等方面展开论述,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一定参考,以促进RDC药物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核素偶联药物 多肽偶联核素 抗体偶联核素 靶向治疗 临床研发现状 中国在研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体药物偶联物在乳腺癌领域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4
作者 林佳琳 王文娜 徐兵河 《中国癌症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4-166,共13页
抗体药物偶联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ADC)作为乳腺癌精准治疗的突破性药物,其独特的靶向递送机制能够有效地提高抗肿瘤治疗的选择性,并降低传统化疗的非特异性毒性。近年来,ADC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尤其是在人表皮生... 抗体药物偶联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ADC)作为乳腺癌精准治疗的突破性药物,其独特的靶向递送机制能够有效地提高抗肿瘤治疗的选择性,并降低传统化疗的非特异性毒性。近年来,ADC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尤其是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阳性及HER2低表达乳腺癌中的成功应用,显著改变了疾病的治疗格局。其中,恩美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 emtansine,T-DM1)是首个取代拉帕替尼+卡培他滨方案,成为HER2阳性乳腺癌二线治疗的ADC类药,而德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 deruxtecan,DS-8201,T-DXd)在DESTINY-Breast04研究中展现出对HER2低表达乳腺癌的显著疗效,并成为首个获批用于该亚型患者的ADC。针对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2(trophoblast cell surface antigen 2,Trop-2)靶点的ADC如戈沙妥珠单抗(sacituzumab govitecan,SG)也已在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advanced breast cancer,TNBC)及激素受体阳性/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中展现出良好的临床获益。此外,新一代ADC技术的优化,如提高连接子稳定性、优化药物抗体比(drug-to-antibody ratio,DAR)及增强旁观者效应,进一步提升了药物的抗肿瘤活性及安全性,使其成为乳腺癌精准治疗的重要发展方向。虽然ADC药物在提高疗效的同时仍可能伴随一定的靶点相关及载荷相关的不良反应,但随着管理策略的不断优化,其安全性已得到有效提升。HER2靶向ADC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T-DXd相关的间质性肺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T-DM1的血小板减少及肝功能异常,而Trop-2靶向ADC如SG的血液毒性及胃肠道反应亦需关注。值得注意的是,新一代ADC在结构优化后已显著改善其安全性,并且通过早期监测、个体化剂量调整及支持治疗,可以有效地降低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临床上ADC治疗的毒性管理已趋向成熟,绝大多数不良反应均可通过优化治疗方案和联合支持治疗得到有效控制。因此,在实际临床操作中,应综合考虑患者的个体因素、既往治疗史及伴随疾病情况,以制定最优的ADC应用策略,确保疗效与安全性的最大化。随着ADC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乳腺癌治疗将更加精准化。新型HER2-Trop-2双靶点ADC的研发为HER2低表达及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可能,而T-DXd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ICI)、CDK4/6抑制剂及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oly(ADP-ribose)polymerase,PARP]抑制剂的研究显示出协同抗肿瘤效应。本综述系统总结乳腺癌ADC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探讨HER2及Trop-2靶向ADC的临床应用、安全性管理策略及新型ADC的发展趋势,旨在为乳腺癌的精准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药物偶联物 乳腺癌 靶向治疗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Trop-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K4/6抑制剂后时代下的乳腺癌精准诊疗
5
作者 李彬 陶中华 胡夕春 《中国癌症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3-282,共10页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yclin-dependent kinase,CDK)4/6抑制剂联合内分泌治疗是激素受体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阴性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标准一线治疗方案。CDK4/6抑制剂的出现使患...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yclin-dependent kinase,CDK)4/6抑制剂联合内分泌治疗是激素受体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阴性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标准一线治疗方案。CDK4/6抑制剂的出现使患者预后得到进一步提升,但也带来了新的临床问题,如许多患者在治疗后仍会出现进展和耐药,而目前对于CDK4/6抑制剂联合内分泌治疗进展的患者缺乏标准的后续治疗方案。内分泌治疗药物耐药通过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SR)依赖或非依赖性途径导致肿瘤进展,新型内分泌治疗药物可能使携带ESR1基因突变的乳腺癌患者获益。携带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通路变异的患者可能对该通路的靶向抑制剂治疗敏感。此外,已获批或正在早期开发的新型抗体药物偶联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ADC)、免疫联合治疗方案及新型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也展现出积极的抗肿瘤活性。以精准药物为基础的组合方案在丰富临床选择的同时,也让个体化治疗成为可能,基于生物标志物的精准治疗策略成为CDK4/6抑制剂后时代的重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素受体阳性晚期乳腺癌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和6抑制剂 精准诊疗 内分泌治疗 靶向治疗 抗体药物偶联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激素受体低表达早期乳腺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金奕滋 林明曦 +2 位作者 曾铖 郭晴 张剑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72-978,共7页
内分泌治疗是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阳性早期乳腺癌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ER低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1%~10%)人群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该群体占乳腺癌总体人群的3%~9%,辅助内分泌治疗效果相对有限。虽然ER低表达患者在乳腺癌... 内分泌治疗是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阳性早期乳腺癌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ER低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1%~10%)人群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该群体占乳腺癌总体人群的3%~9%,辅助内分泌治疗效果相对有限。虽然ER低表达患者在乳腺癌人群中占比较低,但由于乳腺癌患者整体人群数量庞大,该群体的临床需求不容忽视。多项研究提示,ER低表达乳腺癌在肿瘤的分子生物学特征、临床病理学特征及患者预后等方面与ER阳性乳腺癌差异较大,更类似于ER阴性乳腺癌。对于ER低表达早期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获益及疗程界定仍存在争议,缺乏大型前瞻性临床研究的证据。多项回顾性研究及meta分析结果显示,该人群接受辅助内分泌治疗可能获益有限,应慎重考虑;联合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yclin-dependent kinase,CDK)4/6抑制剂行辅助治疗的获益仍有待未来数据佐证。部分ER低表达乳腺癌患者可综合考虑其他危险因素进行辅助化疗。除传统化疗外,抗体药物偶联物(如戈沙妥珠单抗、Dato-DXd)、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oly(ADP-ribose)polymerase,PARP]抑制剂、免疫治疗ER低表达早期乳腺癌的临床研究也正在进行中。其中包括:评估戈沙妥珠单抗联合帕博利珠单抗辅助治疗术后高危的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阴性、ER和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10%患者的Ⅲ期ASCENT-05研究,评估戈沙妥珠单抗辅助治疗术后高危HER2阴性患者的Ⅲ期SASCIA研究,以及评估Dato-DXd联合度伐利尤单抗新辅助治疗的Ⅲ期TROPION-Breast04研究;此外,一项针对奥拉帕利联合度伐利尤单抗新辅助治疗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及ER低表达乳腺癌的研究(NCT03594396)正在探索中,结果值得期待。本文介绍ER低表达乳腺癌的定义、临床病理学特征及患者预后,并阐述HER2阴性、ER低表达早期乳腺癌的治疗现状以及未来潜在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受体 ER低表达 乳腺癌 内分泌治疗 靶向治疗 抗体药物偶联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体药物偶联物在血液肿瘤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7
作者 唐思洁 糜坚青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607-1614,共8页
抗体药物偶联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ADC)是一类由单克隆抗体和小分子细胞毒药物通过连接子偶联而成的靶向治疗药物。ADC在进入体内后,与肿瘤特异性抗原结合,形成ADC-抗原复合物;复合物通过内吞作用进入肿瘤细胞,经由内体-溶酶体... 抗体药物偶联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ADC)是一类由单克隆抗体和小分子细胞毒药物通过连接子偶联而成的靶向治疗药物。ADC在进入体内后,与肿瘤特异性抗原结合,形成ADC-抗原复合物;复合物通过内吞作用进入肿瘤细胞,经由内体-溶酶体途径连接子被切断,释放细胞毒药物,介导肿瘤细胞凋亡。ADC兼具单克隆抗体和细胞毒药物的双重优势,在发挥杀伤作用的同时减少了对正常细胞的损伤,因此具有更高的抗肿瘤效率。随着血液肿瘤的治疗逐渐进入靶向免疫治疗时代,ADC作为研究热点之一,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在药物研发和临床应用中也面临着许多挑战。目前已在国内上市的ADC有维布妥昔单抗(抗CD30)、奥加伊妥珠单抗(抗CD22)、维泊妥珠单抗(抗CD79B),在国外上市的还包括吉妥珠单抗(抗CD33)和朗妥昔单抗(抗CD19),它们均在临床应用中体现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另外,还有针对CD123、CD19、CD20、受体酪氨酸激酶样孤儿受体1(ROR1)、CD38等血液肿瘤不同靶点的ADC正在进行相应的临床研究,而全球在研的ADC已超过100种,期待未来能取得更多突破,进一步优化血液肿瘤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药物偶联物 淋巴瘤 白血病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体药物偶联物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低表达胃癌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康殷楠 石嘉琪 +4 位作者 王俊科 李斌 李初谊 马俊 于晓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287-2294,共8页
胃癌(GC)是极具异质性和侵袭性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传统化疗药物及曲妥珠单抗等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靶向药物在GC的治疗过程中仍然存在耐药性发生率高、毒副作用大、患者耐受差等缺点。因此,研发更为有效的抗GC药物势在必行... 胃癌(GC)是极具异质性和侵袭性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传统化疗药物及曲妥珠单抗等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靶向药物在GC的治疗过程中仍然存在耐药性发生率高、毒副作用大、患者耐受差等缺点。因此,研发更为有效的抗GC药物势在必行。目前针对HER2的新型靶向药层出不穷,但在某些情况下无效或产生耐药,这与HER2在某些GC细胞中低表达有关,HER2低表达(HER2 IHC1+或IHC2+/ISH-)约占全部类型的40%~60%,但在临床实践中,这类患者仍被报告为HER2阴性GC。因此准确检测HER2表达状态对于确定可能受益于曲妥珠单抗治疗的患者至关重要。抗体药物偶联物(ADC)的出现为HER2阳性GC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凭借其精准高效的抗肿瘤作用,有望在未来替代传统GC化学疗法。近期有研究发现ADC可能在HER2低表达GC中具有潜在抗肿瘤活性,相关临床研究正在评估其在HER2低表达GC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本文就靶向治疗时代ADC在HER2低表达GC患者中的应用和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讨论HER2靶向ADC在应用和研发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胃癌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HER2低表达胃癌 抗体药物偶联物 分子靶向治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克隆抗体靶向治疗卵巢癌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9
作者 曹王丽 宋佳希 李芳秋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36-540,共5页
卵巢癌(ovarian cancer,OC)是妇科生殖器官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占妇科肿瘤首位,主要原因在于其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治疗措施、对常规化疗药物的耐药性和腹膜外转移。随着卵巢癌相关抗原被陆续发现,其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以及抗体-抗肿瘤药... 卵巢癌(ovarian cancer,OC)是妇科生殖器官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占妇科肿瘤首位,主要原因在于其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治疗措施、对常规化疗药物的耐药性和腹膜外转移。随着卵巢癌相关抗原被陆续发现,其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以及抗体-抗肿瘤药物偶联物已成为卵巢癌治疗的新手段。通过靶向肿瘤抗原(cancer antigen 125,CA125)、黏蛋白1(mucin 1,MUC1)、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factor receptor-2,HER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VEGF)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等目标抗原,针对性地治疗卵巢癌,有些已经显示出一定的临床疗效,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阿巴伏单抗、Oregovomab、人乳脂肪球1(human milk fat globule 1,HMFG1)和曲妥珠单抗等已进入Ⅲ期临床试验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单克隆抗体 单抗偶联物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人小细胞肺癌单克隆抗体导向治疗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斯德 洪锦心 +5 位作者 张毅 王平 谈立松 蒋茂松 莫忠根 姚明 《单克隆抗体通讯》 CSCD 1991年第1期1-5,共5页
用移植人小细胞肺癌的裸鼠作为肿瘤模型,研究了碘标记单克隆抗体2F7在体内的肿瘤显fi,抗体、药物偶合物的连接,导向药物2F7-HSA-MTX的体外细胞毒及体内肿瘤抑制作用。结果显示,碘标记抗体在荷瘤小鼠体内有确切的肿瘤定位作用,清晰的肿... 用移植人小细胞肺癌的裸鼠作为肿瘤模型,研究了碘标记单克隆抗体2F7在体内的肿瘤显fi,抗体、药物偶合物的连接,导向药物2F7-HSA-MTX的体外细胞毒及体内肿瘤抑制作用。结果显示,碘标记抗体在荷瘤小鼠体内有确切的肿瘤定位作用,清晰的肿瘤显像持续到168h以后。间接连接的导向药物可携带更多的MTX分子,细胞毒作用比直接连接提高2倍。导向药物可使荷瘤小鼠的长瘤潜伏期延长,长瘤率降低,抑瘤率为84%和自然生存期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肺癌 单克隆抗体 导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霍奇金淋巴瘤的靶向治疗药物SGN-35 被引量:2
11
作者 马春芳 李芳秋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1年第8期862-865,共4页
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 lymphoma,HL)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尚无完善治疗手段。近年来免疫疗法成为治疗HL的热点。SGN-35是一种能靶向治疗霍奇金淋巴瘤的新型抗体-药物偶联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ADC),由药物、抗体以及偶联... 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 lymphoma,HL)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尚无完善治疗手段。近年来免疫疗法成为治疗HL的热点。SGN-35是一种能靶向治疗霍奇金淋巴瘤的新型抗体-药物偶联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ADC),由药物、抗体以及偶联抗体和药物的接头(linker)3个部分组成。ADC通过其抗体部分与肿瘤细胞表面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将具有细胞毒性的药物运载到肿瘤细胞,经过内化进入靶细胞,释放出药物发挥治疗作用。文中综述SGN-35各组成部分的特点、作用机制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GN-35抗体-药物偶联物 靶向治疗 霍奇金淋巴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髓系白血病靶向治疗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文晓玲 黎若祺 +1 位作者 杨林花 张睿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52-1256,共5页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临床表现具有高度异质性,预后差,治疗以传统化疗为主。近年来,随着二代测序技术的深入发展,AML的治疗逐渐向分子生物学和免疫表型方向的精准靶向治疗发展,各种小分子抑制剂、免疫靶向药物等的问世为不能耐受强化疗...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临床表现具有高度异质性,预后差,治疗以传统化疗为主。近年来,随着二代测序技术的深入发展,AML的治疗逐渐向分子生物学和免疫表型方向的精准靶向治疗发展,各种小分子抑制剂、免疫靶向药物等的问世为不能耐受强化疗和复发难治AML患者带来了希望。相较于传统化疗,靶向治疗具有疗效显著、副作用少等优点,现就AML靶向药物治疗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靶向治疗 抗体偶联药物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体偶联药物治疗尿路上皮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白雪松 印胡滨 +1 位作者 匡幼林 苟欣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46-352,共7页
尿路上皮癌(urothelial carcinoma,UC)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手术、化疗和免疫治疗等多种治疗措施下,仍有部分患者经历疾病复发、转移,预后不佳。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ADC)兼有抗体药物的靶向性和化疗药物的细... 尿路上皮癌(urothelial carcinoma,UC)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手术、化疗和免疫治疗等多种治疗措施下,仍有部分患者经历疾病复发、转移,预后不佳。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ADC)兼有抗体药物的靶向性和化疗药物的细胞毒性,是近年来癌症个体化精准治疗的研究热点,成为这些患者新的选择。目前ADC治疗UC相关临床试验成果颇丰,靶向Nectin-4的Enfortomab Vedotin、靶向TROP-2的Sacituzumab Govitecan和靶向HER-2的Disitamab Vedotin已获批应用于临床,针对其他靶点的新型ADC也开始崭露头角。本文拟对最近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偶联药物 尿路上皮癌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鼠抗人肝癌单抗Hab_(18)—葡聚糖—阿霉素结合物在荷瘤裸鼠体内的放免定位及导向治疗的实验研究
14
作者 何志龙 刘彦仿 +2 位作者 隋延仿 陈志南 郭瑶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376-379,共4页
本实验制备了鼠抗人肝癌单克隆抗体Hab_18—葡聚糖—阿霉素导向结合物,放免显像证实该结合物在荷人肝癌裸鼠体内能选择性地定位于人肝癌局部;对荷瘤鼠的毒理学实验中相同剂量的阿霉素组荷瘤鼠全部死亡,而导向结合物组全部存活;荷人肝癌... 本实验制备了鼠抗人肝癌单克隆抗体Hab_18—葡聚糖—阿霉素导向结合物,放免显像证实该结合物在荷人肝癌裸鼠体内能选择性地定位于人肝癌局部;对荷瘤鼠的毒理学实验中相同剂量的阿霉素组荷瘤鼠全部死亡,而导向结合物组全部存活;荷人肝癌裸鼠导向治疗结果表明:该结合物能有效地抑制人肝癌的生长,导向治疗组肿块较治疗前缩小.实验结果提示:Hab_18—DEX—ADM结合物对人肝癌有较好的导向治疗作用.其抗癌效果优于单纯ADM,而毒副作用却明显低于单纯ADM,有可能成为一种肝癌导向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葡聚糖 阿霉素 肝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年ESMO妇科肿瘤治疗最新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14
15
作者 夏玲芳 朱俊 吴小华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969-980,共12页
妇科肿瘤(宫颈癌、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领域在过去1年取得了诸多重磅性研究成果,包括手术治疗方式、局部晚期治疗模式及复发转移的新治疗探索等,尤其是免疫治疗、靶向治疗和抗体药物偶联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ADC)治疗等新兴治疗... 妇科肿瘤(宫颈癌、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领域在过去1年取得了诸多重磅性研究成果,包括手术治疗方式、局部晚期治疗模式及复发转移的新治疗探索等,尤其是免疫治疗、靶向治疗和抗体药物偶联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ADC)治疗等新兴治疗方式相较于传统的治疗模式,其研究开创了治疗的新纪元,为患者带来更多的治疗希望。本文总结2023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uropean Society for Medical Oncology,ESMO)年会中妇科肿瘤在手术治疗、放疗、化疗及新型靶向免疫治疗等方面的重大进展,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个体化精准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卵巢癌 子宫内膜癌 免疫治疗 靶向治疗 抗体药物偶联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体药物偶联物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策略 被引量:5
16
作者 洪敏 赵小平 马璟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12,共6页
抗体药物偶联物(ADC)是近年来肿瘤治疗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临床上ADC药物在增强药效作用的同时,还极大减小毒副作用,因而前景良好。但该类药物组成相对复杂,且临床前安评经验积累较少,为安评带来挑战。本文通过分析ADC药物的作用方式、... 抗体药物偶联物(ADC)是近年来肿瘤治疗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临床上ADC药物在增强药效作用的同时,还极大减小毒副作用,因而前景良好。但该类药物组成相对复杂,且临床前安评经验积累较少,为安评带来挑战。本文通过分析ADC药物的作用方式、主要的毒性风险和临床前/临床试验中常见毒性,同时研究已批准ADC药物毒性试验,结合ICH S6(生物技术药物临床前安全性评价)和ICH S9(抗肿瘤药物研究及评价)指导原则,探讨ADC药物的临床前安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药物偶联物 安全性评价 肿瘤 分子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体药物偶联物在HER2阳性晚期胃癌中的应用进展和展望 被引量:4
17
作者 康殷楠 陈顺 +4 位作者 解有成 郑英 何昱静 李初谊 于晓辉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90-800,共11页
胃癌是一种异质性和侵袭性极高的恶性肿瘤,在全球范围内其发病率居第5位,死亡率居第3位。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处于进展期,预后极差。全身治疗是目前晚期胃癌最主要的治疗方式,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 胃癌是一种异质性和侵袭性极高的恶性肿瘤,在全球范围内其发病率居第5位,死亡率居第3位。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处于进展期,预后极差。全身治疗是目前晚期胃癌最主要的治疗方式,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是HER2阳性胃癌的重要治疗靶点。随着HER2靶向药物和治疗方式的不断优化,一些胃癌患者已从中获益。但是耐药发生率高、不良反应严重仍是限制HER2靶向药物应用的瓶颈。因此,开发新型抗肿瘤药物对改善HER2阳性胃癌患者的长期生存具有重要意义。抗体药物偶联物(antibody drug conjugate,ADC)是一类新型、高效的抗肿瘤药物,由特异性靶向单克隆抗体、化学接头和小分子细胞毒性有效载荷组成,强大的治疗效果和适度的组织毒性是其主要优势。近年来,ADC在HER2阳性晚期胃癌的靶向治疗领域进展颇丰。首先,经过多年发展,包括DS-8201、RC48等在内的多种ADC已用于胃癌的二线及后线治疗。其次,随着ADC生物工程技术的进步,包括高药物抗体比例、可切割型连接子、能引发旁观者效应的毒性载荷等,使新型ADC能够在针对特定靶点肿瘤的治疗中发挥更为显著的治疗效果,其中一些ADC还具备多靶向性,能针对多个特异性靶点发挥抗癌功效。同时,ADC的研发已到达第三阶段,新一代ADC通过位点特异性偶联技术,其均质单一性更高,细胞毒性载荷更高效,精准度更高,非靶向毒性作用更低。此外,ADC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ICI)组成的“靶免联合”治疗可能是晚期胃癌一种有前景的治疗策略。本文就靶向治疗时代ADC在HER2阳性晚期胃癌患者中的应用和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讨论ADC联合ICI在HER2阳性晚期胃癌中的治疗前景和治疗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晚期胃癌 抗体药物偶联物 分子靶向治疗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酸适体偶联药物的生物偶联构建技术与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卓 王雪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367-3378,共12页
核酸适体被称为"化学抗体",具有与抗体类似或更加优异的特异性和亲和力,可以精准地靶向靶蛋白,与靶蛋白特异性结合.此外,核酸适体还具有获取简单、合成简便、易于进行化学修饰、不易变性、靶标范围广、免疫原性低及细胞内化... 核酸适体被称为"化学抗体",具有与抗体类似或更加优异的特异性和亲和力,可以精准地靶向靶蛋白,与靶蛋白特异性结合.此外,核酸适体还具有获取简单、合成简便、易于进行化学修饰、不易变性、靶标范围广、免疫原性低及细胞内化快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众多研究领域.在癌症治疗领域,核酸适体作为一种优异的靶向识别工具和药物递送载体,可实现抗肿瘤药物的精准递送.将核酸适体与药物分子偶联,可通过核酸适体的靶向作用使药物分子随核酸适体共同进入靶细胞,实现药物分子在靶细胞内的富集,进而促进靶细胞的死亡.近年来,核酸适体偶联药物已成为癌症靶向治疗的前沿新兴领域,希望通过该领域的深入研究为癌症靶向治疗领域提供新思路.本文综合评述了以生物偶联技术构建的核酸适体偶联药物及其应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适体偶联药物 靶向治疗 癌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