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湿热环境下微电子互连ACF的导电及腐蚀行为
1
作者 华丽 郭兴蓬 +1 位作者 杨家宽 刘凤鸣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19-125,共7页
各向异性导电胶膜(anisotropic conductive adhesive film,ACF)替代锡铅(Sn/Pb)钎料已应用于微电子封装中。以聚苯乙烯微球(Polystyrene,PSt)(3~5μm)为导电核心体,其表面化学镀一层Ni粒子(1~2μm)形成的复合微球填充在树脂中形成的... 各向异性导电胶膜(anisotropic conductive adhesive film,ACF)替代锡铅(Sn/Pb)钎料已应用于微电子封装中。以聚苯乙烯微球(Polystyrene,PSt)(3~5μm)为导电核心体,其表面化学镀一层Ni粒子(1~2μm)形成的复合微球填充在树脂中形成的各向异性导电胶膜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交流阻抗和动电位扫描等方法,探讨了湿热环境下ACF胶膜导电及耐蚀性能。实验表明,高温(80℃)和高湿(RH85%)中老化4h后,各向异性导电胶膜的接触电阻有较显著的增加,所致原因是湿热环境下起导电作用的Ni粒子氧化阻止了电流穿越,且温度的影响大于湿度的影响,两者协同作用加速各向异性导电胶膜(ACF)互连失效。对比实验表明,ACF耐腐蚀性能明显高于锡铅钎料,原因是基体胶对导电粒子的保护作用,阻碍了腐蚀介质向内部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子封装 各向异性导电胶 腐蚀行为 电阻变化 动电位极化 交流阻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各向异性导电膜的射频SP8T开关无损测试
2
作者 睢林 曹咏弘 +3 位作者 王耀利 张凯旗 张翀 程亚昊 《半导体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7-102,共6页
为了解决射频器件无损测试的难点,基于各向异性导电膜Z轴(ACF-Z)连接结构,设计并实现了射频器件无损测试技术。针对表面贴装式GaAs金属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ESFET)单刀八掷(SP8T)开关,该测试技术使用ACF-Z轴连接结构实现器件与测试板的... 为了解决射频器件无损测试的难点,基于各向异性导电膜Z轴(ACF-Z)连接结构,设计并实现了射频器件无损测试技术。针对表面贴装式GaAs金属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ESFET)单刀八掷(SP8T)开关,该测试技术使用ACF-Z轴连接结构实现器件与测试板的无损连接,通过矢量网络分析仪对GaAs MESFET SP8T开关性能进行测试,最多可同时测试SP8T开关的8个通道。测试结果显示,1~8 GHz内,器件的插入损耗为-15~-35 dB,回波损耗为-15~-35 dB,测试过程中未对器件造成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器件 无损测试 各向异性导电膜Z轴(acf-Z)连接结构 GaAs金属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ESFET) 单刀八掷(SP8T)开关 插入损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芯片高密度封装互连技术 被引量:8
3
作者 张建华 张金松 华子恺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91-400,共10页
电子封装正朝着高密度封装的方向发展,以满足市场对高性能、高可靠性、低成本、微型化的电子产品的需求.高密度封装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点.综述课题组多年来在芯片高密度封装互连技术,包括倒装芯片(flip chip,FC)凸点制备/转移技术、导... 电子封装正朝着高密度封装的方向发展,以满足市场对高性能、高可靠性、低成本、微型化的电子产品的需求.高密度封装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点.综述课题组多年来在芯片高密度封装互连技术,包括倒装芯片(flip chip,FC)凸点制备/转移技术、导电胶高密度互连技术、叠层芯片封装技术及封装可靠性方面的研究工作,并指出未来高密度封装技术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封装 互连技术 倒装芯片 凸点 各向异性导电胶 非导电胶 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各向异性导电胶膜的导电粒子电性能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李慧 张军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2-55,共4页
各向异性导电胶膜(ACF)连接线路的导电性能对导电粒子的变形影响很大.对ACF粘接后的导电粒子电阻进行了理论模型的建立,分析了导电粒子变形程度对其导电电阻的影响,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吻合很好;在高温、高湿环境下,通过对导电粒子... 各向异性导电胶膜(ACF)连接线路的导电性能对导电粒子的变形影响很大.对ACF粘接后的导电粒子电阻进行了理论模型的建立,分析了导电粒子变形程度对其导电电阻的影响,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吻合很好;在高温、高湿环境下,通过对导电粒子回弹进行有限元模拟,得到了导电粒子回弹量;并分析了回弹粒子对导电电阻的影响以及导电粒子的数量对总电阻的影响,得到了各向异性导电胶膜连接的线路最佳的导电粒子变形量和湿热环境对其的导电性能的影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向异性导电胶膜 粘接界面 数值模拟 导电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各向异性导电胶粘剂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黎文部 王洛礼 +1 位作者 于洁 王琛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7-59,63,共4页
采用丙烯酸酯橡胶、可交联预聚物和导电微球共混制备各向异性导电胶粘剂膜(ACF),研究了丙烯酸酯橡胶和可交联预聚物配比,丙烯酸酯橡胶分子量,可交联预聚物中环氧树脂种类,丙烯酸和环氧树脂配比等因素对ACF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丙烯... 采用丙烯酸酯橡胶、可交联预聚物和导电微球共混制备各向异性导电胶粘剂膜(ACF),研究了丙烯酸酯橡胶和可交联预聚物配比,丙烯酸酯橡胶分子量,可交联预聚物中环氧树脂种类,丙烯酸和环氧树脂配比等因素对ACF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丙烯酸酯橡胶/可交联预聚物配比为80/20-70/30,丙烯酸酯橡胶数均分子量在15万以上,采用JF-220环氧树脂,羧基/环氧基摩尔比为4/5时制得的ACF具有良好的连接性能。在180℃,2.5MPa,15s工艺条件下,对ACF常温贮存稳定性的测试表明,该ACF在室温至少可贮存6个月仍能满足器件的连接要求,比市售的ACF贮存稳定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向异性导电胶粘剂膜(acf) 自由基型acf 丙烯酸酯橡胶 可交联预聚物 导电微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羧基化聚丙烯酸酯接枝邻甲酚环氧丙烯酸树脂的合成
6
作者 黎文部 王洛礼 于洁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6-59,共4页
采用JF-220环氧树脂和丙烯酸为原料,合成了邻甲酚环氧丙烯酸(JFA)树脂,并将JFA树脂和羧基化聚丙烯酸酯进一步反应制备羧基化聚丙烯酸酯接枝邻甲酚环氧丙烯酸(CAJFA)树脂,研究了催化剂、阻聚剂和反应温度对合成反应的影响。结果... 采用JF-220环氧树脂和丙烯酸为原料,合成了邻甲酚环氧丙烯酸(JFA)树脂,并将JFA树脂和羧基化聚丙烯酸酯进一步反应制备羧基化聚丙烯酸酯接枝邻甲酚环氧丙烯酸(CAJFA)树脂,研究了催化剂、阻聚剂和反应温度对合成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剂三苯基磷和阻聚剂对羟基苯甲醚用量分别为羧基的0.80%和0.06%,温度为90℃~100℃反应4h,有利于JFA树脂和CAJFA树脂的合成。同时对JF-220树脂,JFA树脂和CAJFA树脂的结构进行了IR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固性树脂 各向异性导电胶粘剂膜 羧基化聚丙烯酸酯 邻甲酚环氧丙烯酸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各向异性导电胶蠕变—恢复力学行为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树宝 陈旭 高丽兰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10-913,共4页
对固化后的各向异性导电胶膜,利用动态力学分析仪分别在不同温度和应力下进行拉伸蠕变—恢复实验。实验发现,提高加载应力水平和升高实验温度均起到加速蠕变和加速恢复的作用;加载和卸载瞬时产生的应变跳跃值随应力和温度的增加而增大,... 对固化后的各向异性导电胶膜,利用动态力学分析仪分别在不同温度和应力下进行拉伸蠕变—恢复实验。实验发现,提高加载应力水平和升高实验温度均起到加速蠕变和加速恢复的作用;加载和卸载瞬时产生的应变跳跃值随应力和温度的增加而增大,且与应力增量呈线性关系。本研究为建立本构模型以及利用有限元软件进行模拟计算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向异性导电胶膜 蠕变-恢复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电子封装用各向异性导电胶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陈莹 余凤斌 田民波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4-37,共4页
综述了各向异性导电胶膜的结构、导电机理、性能指标及其研究进展,提出了各向异性导电胶膜存在的技术问题及发展方向,为进一步研究开发性价比更高的微电子互连用各向异性导电胶膜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各向异性导电胶膜 电子封装 性能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覆晶封装中导电粒子弹性模量对节点电阻的影响
9
作者 陈显才 陶波 尹周平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932-936,共5页
玻璃覆晶(COG)封装中,导电粒子的非线性力学行为对封装节点的电性能精确建模提出了挑战。提出了一种结合内聚力模型的位移-静电场顺序耦合方法,分析了玻璃覆晶封装中不同弹性模量导电粒子在键合压力和温度共同作用下的破裂与接触行为,... 玻璃覆晶(COG)封装中,导电粒子的非线性力学行为对封装节点的电性能精确建模提出了挑战。提出了一种结合内聚力模型的位移-静电场顺序耦合方法,分析了玻璃覆晶封装中不同弹性模量导电粒子在键合压力和温度共同作用下的破裂与接触行为,探讨了节点电阻的形成机理与非线性变化规律,揭示了导电粒子弹性模量对节点电阻和机械可靠性的影响规律,进而提出了导电粒子最优弹性模量范围。研究结果表明:当弹性模量较小时,导电粒子与凸点/焊盘的接触面为圆环,使得节点电阻过大;随着弹性模量的逐渐增大,接触面会变为实心圆,但封装节点机械可靠性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覆晶 各向异性导电膜 内聚力模型 接触电阻 多物理场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