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论曾国藩古文“趣味”说 |
方盛良
代利萍
|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2
|
古代散文研究精细化与本土化的路径探索——以虚字为切入点 |
余祖坤
|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3
|
以“昌黎”之名:中唐古文圈的内外与渗透 |
王伟
贾淦博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4
|
中国“精神”的求索——论晚清桐城派的阐释学转型 |
蔡德龙
|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5
|
刘熙载《艺概·文概》的史书叙事观 |
周兴泰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
6
|
取旧辞与引古事:萧纲骈文使事用典的文本建构作用 |
钟涛
张利国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
7
|
以文为诗,以诗为词,以古为律:清代诗话的破体观念论析 |
任竞泽
李增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
8
|
以古文作为礼物:计东的赠言古文与清前期士人社会关系的维系 |
郭英德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
9
|
中医诊断古文的词性标注与特征重组 |
王国龙
杜建强
郝竹林
程春雷
蔡良俊
张鑫
|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
2015 |
12
|
|
|
10
|
基于二阶HMM的中医诊断古文词性标注 |
刘博
杜建强
聂斌
刘蕾
张鑫
郝竹林
|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9
|
|
|
11
|
中唐韩柳古文书写的可能与规则及其限度——以语体为视角 |
安家琪
刘顺
|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7
|
|
|
12
|
论宋代时文的“以古文为法” |
祝尚书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24
|
|
|
13
|
南宋古文评点缘起发覆——兼论古文评点的文章学意义 |
祝尚书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14
|
|
|
14
|
祭文的源流与抒情特征 |
赵逵夫
|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8 |
5
|
|
|
15
|
汪琬与清初古文论争——兼及清初古文“中兴” |
李圣华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4
|
|
|
16
|
论《续文苑底稿》对桐城派史的续写 |
戚学民
唐铭鸿
|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4
|
|
|
17
|
论古代文法理论中的“顿挫” |
余祖坤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3
|
|
|
18
|
朱仕琇人生价值定位与古文致思方向 |
陈志扬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3
|
|
|
19
|
清代书院“以古文为时文”教育论析 |
程嫩生
|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16
|
|
|
20
|
清代别集中的古文自记 |
余祖坤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