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栀子及其活性成分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张禹豪 王辉 +2 位作者 马振兴 吕娇 宋杰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10期2105-2112,共8页
神经退行性疾病是种大脑和脊髓的细胞神经元逐渐退化所直接导致的疾病,可造成认知和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栀子活性成分可抑制晚期糖基化终产物(the receptor of 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s, RAGE)信号通路,抑制雷帕... 神经退行性疾病是种大脑和脊髓的细胞神经元逐渐退化所直接导致的疾病,可造成认知和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栀子活性成分可抑制晚期糖基化终产物(the receptor of 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s, RAGE)信号通路,抑制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mTOR)信号通路,增强瘦素信号通路,改善胰岛素的信号传递,激活磷脂酰肌醇三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 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生长关联蛋白43(growth associated protein 43,GAP43)信号通路,上调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降解泛素连接酶复合物(hydroxymethyl glutaryl CoA reductase degrades protein 1,HRD1)的表达,以抑制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Aβ)沉积。栀子活性成分可抑制抑制Toll样受体4(Toll like receptor 4,TLR4)/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信号通路激活,下调TLR2/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eloid differentiation primary response 88,MyD88)通路,抑制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的表达,以降低神经炎性损伤;可增强细胞自噬,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栀子活性成分可降低氧化应激反应,减轻神经组织损伤;通过改善线粒体功能,维持突触正常功能;可下调mTOR信号通路,激活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ory protein kinase, ERK)1/2-氧化还原调节核因子E_(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2 related factor 2,Nrf2)信号通路,降低神经细胞凋亡;可阻止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减轻神经组织损伤。栀子活性成分可改善胆碱能传递,保护多巴胺能神经元,以调节神经递质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 活性成分 神经退行性疾病 药理作用 Β-淀粉样蛋白 神经炎症 细胞自噬 氧化应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淫羊藿素抗Aβ肽致大鼠原代培养神经细胞凋亡作用 被引量:16
2
作者 张翔南 王欢欢 +3 位作者 王志强 吴佳莹 朱丹雁 楼宜嘉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24-228,共5页
目的:探索淫羊藿素(icaritin,ICT)对Aβ25-35肽致大鼠原代培养神经细胞的损伤保护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制备d17胎龄大鼠胚胎皮层神经细胞,支持培养7d后,与ICT预孵育24h并加入Aβ25-35肽,作用72h后以细胞形态、MTT值、培养液乳酸脱氢酶(... 目的:探索淫羊藿素(icaritin,ICT)对Aβ25-35肽致大鼠原代培养神经细胞的损伤保护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制备d17胎龄大鼠胚胎皮层神经细胞,支持培养7d后,与ICT预孵育24h并加入Aβ25-35肽,作用72h后以细胞形态、MTT值、培养液乳酸脱氢酶(LDH)水平作为细胞的损伤指标;并以线粒体膜电位(ΔΨm)改变作为凋亡早期指标,AO/EB染色差异作为凋亡后期指标。结果:0.1μmol·L-1ICT预孵育24h能显著改善10μmol·L-1Aβ25-35肽所致的原代培养神经细胞的损伤,MTT、LDH及形态学结果显示:ICT能提高Aβ25-35肽损伤神经细胞的存活率,JC-1染色结果显示:ICT能防止Aβ25-35肽诱导的细胞线粒体ΔΨm下降,AO/EB染色结果显示:ICT能够改善神经细胞凋亡。结论:ICT经抗凋亡机制对Aβ25-35肽损伤大鼠原代培养神经细胞发挥保护作用。该作用与ICT干预Aβ25-35肽诱导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下降和核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药理学 细胞 培养的 神经元/药物作用 大脑皮质/病理学 淀粉样Β蛋白 细胞凋亡 线粒体/生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酮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样大鼠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龙宣 茹立强 +2 位作者 殷光甫 林传友 吴红金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3年第5期342-345,共4页
目的 探讨丹参酮治疗阿尔茨海默病 (Alzheimer’sdisease ,AD)样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凝聚态 β 淀粉样肽 1~ 4 0片段 (Aβ1 4 0 )注入大鼠海马内建立AD样病变的动物模型 ;用乙酰胆碱酯酶 (AChE)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鼠海马内胆... 目的 探讨丹参酮治疗阿尔茨海默病 (Alzheimer’sdisease ,AD)样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凝聚态 β 淀粉样肽 1~ 4 0片段 (Aβ1 4 0 )注入大鼠海马内建立AD样病变的动物模型 ;用乙酰胆碱酯酶 (AChE)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鼠海马内胆碱能纤维的变化 ;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blot检测海马内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 (n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的表达。结果 造模型 14d后 ,海马内AChE阳性纤维面积百分比显著低于对照组 ;海马内iNOS的表达上调 ,而nNOS的表达降低。此外 ,各亚区内AChE阳性纤维面积百分比与iNOS细胞数存负性相关。而经丹参酮灌胃处理后 ,对上述变化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 丹参酮能明显地保护AD样大鼠脑内胆碱能系统 ,并能调节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药物疗法 淀粉样Β蛋白 胆碱能纤维 一氧化氮合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R疗法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和血浆β淀粉样蛋白_(1-42)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何丽婵 何锐 +1 位作者 邓婉清 张素平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36-238,共3页
目的评价3R疗法对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和血浆β淀粉样蛋白_(1-42)(Aβ_(1-42))的影响。方法选择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34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17例。对照组给予药物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药物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3R疗法进行... 目的评价3R疗法对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和血浆β淀粉样蛋白_(1-42)(Aβ_(1-42))的影响。方法选择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34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17例。对照组给予药物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药物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3R疗法进行认知功能训练。测定血浆Aβ_(1-42),并进行神经心理学指标检查: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社会功能活动调查(FAQ)、神经精神量表(NPI)以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基线评定,在开始实施训练后的第3、6个月时,分别对患者进行各项指标的评定与分析。结果治疗组经过3、6个月的3R治疗后,ADL、FAQ、NP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减低,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P300潜伏期明显缩短,波幅明显增加(P<0.01);治疗组经过6个月的3R治疗后,血浆Aβ_(1-42)含量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 3R疗法能有效提高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社会活动能力,从而延缓认知功能减退;3R治疗后,认知功能改善可能与血浆Aβ_(1-42)含量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认知障碍 淀粉样Β蛋白 神经心理学测验 事件相关电位 P300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内tau蛋白沉积的部位及程度 被引量:6
5
作者 王桂红 陈谦 +5 位作者 孙曦 乔真 赵晓斌 艾林 单保慈 冯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236-1239,共4页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CT技术初步检测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脑内tau蛋白沉积部位及程度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经PET-CT成像证实存在β淀粉样蛋白(Aβ)斑的轻中度AD患者12例为AD组,另外选择认...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CT技术初步检测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脑内tau蛋白沉积部位及程度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经PET-CT成像证实存在β淀粉样蛋白(Aβ)斑的轻中度AD患者12例为AD组,另外选择认知正常患者7例为对照组,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认知功能,采用神经精神量表(NPI)评估精神行为异常。分析AD患者脑内tau蛋白沉积的部位及程度。结果 AD组MMSE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8.67±4.66)分vs(28.43±1.27)分,P=0.000],NP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9.41±2.71)分vs(1.46±0.55)分,P=0.032]。AD组脑内tau蛋白沉积的部位及程度包括60.45%颞叶受累,累及杏仁核、海马、海马旁回、梭状回,外侧累及颞中回、颞下回及颞上回,颞极受累较少;39.84%顶叶受累,主要累及角回、缘上回及楔前叶;55.29%枕叶受累,累及楔叶、距状裂周围皮质及外侧的枕上回、枕中回;5.97%额叶受累,主要累及额中回及背外侧额上回。按Braak分级,已处于tau蛋白病理改变的中末期(BraakⅤ-Ⅵ期)。结论轻中度AD患者已出现新皮质广泛tau蛋白沉积,分子影像学研究有助于其早期诊断并促进早期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淀粉样Β蛋白 TAU蛋白质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性α淀粉样前体蛋白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神经细胞凋亡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常海刚 惠磊 +3 位作者 马鹏举 李祥生 刘瑞华 金保哲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39-641,共3页
目的探讨可溶性α淀粉样前体蛋白(solubleαform of 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sAPPα)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大鼠神经细胞凋亡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组(SAH+生... 目的探讨可溶性α淀粉样前体蛋白(solubleαform of 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sAPPα)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大鼠神经细胞凋亡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组(SAH+生理盐水)和sAPPα组(SAH+sAPPα),每组20只。大鼠自体血于视交叉前池建立SAH模型,生理盐水组在SAH模型建立后脑室注入生理盐水,sAPPα组在SAH模型建立后脑室注入sAPPα。各组分别于模型建立后取大鼠10只,注药3d后行组织凋亡细胞检测,采用TUNEL法测定凋亡细胞,并进行免疫荧光检测;各组分别于模型建立后取大鼠10只,注药3d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结果对照组大鼠颞叶脑组织仅有很少量阳性凋亡细胞,而生理盐水组脑组织阳性凋亡细胞较对照组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生理盐水组比较,sAPPα组脑组织阳性凋亡细胞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和sAPPα组用药3d后神经功能评分分别为(26.7±0.5)分、(13.9±0.7)分和(23.0±0.8)分。sAPPα组神经功能评分较生理盐水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APPα可通过抑制SAH后神经细胞凋亡,减轻继发损伤,从而改善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样Β蛋白前体 蛛网膜下腔出血 神经元 细胞凋亡 阿尔茨海默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奈哌齐对PC12细胞凋亡抑制作用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李珂 万琪 +4 位作者 蒋建利 贾军宏 蒋虹 楚勤英 唐志雄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8期685-687,691,i0011,共5页
目的:研究多奈哌齐对β淀粉样蛋白(Aβ)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方法:以Aβ诱导PC12细胞损伤作为细胞模型,采用TUNEL、免疫细胞化学等方法,观察不同浓度的Aβ对PC12细胞的损伤作用和多奈哌齐干预对PC12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以及Bc... 目的:研究多奈哌齐对β淀粉样蛋白(Aβ)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方法:以Aβ诱导PC12细胞损伤作为细胞模型,采用TUNEL、免疫细胞化学等方法,观察不同浓度的Aβ对PC12细胞的损伤作用和多奈哌齐干预对PC12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以及Bc l-2、Caspase-3在Aβ损伤组、多奈哌齐干预组的表达及意义。结果:锥虫蓝拒染法染色结果显示,Aβ作用后,PC12细胞较正常对照组增殖缓慢。提前12 h给予多奈哌齐,TUNEL结果示PC12细胞凋亡指数为(17.29±0.83)%,较单纯Aβ损伤组(32.28±1.64)%显著降低(P<0.01);Bc l-2表达阳性率为(60.00±2.30)%,较损伤组(39.94±1.83)%显著增高(P<0.01),Caspase-3表达阳性率为(26.46±2.87)%,较损伤组(49.23±1.73)%显著降低(P<0.01)。滞后1 h给予多奈哌齐组与Aβ损伤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多奈哌齐预干预对Aβ诱导的PC12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调节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Bc l-2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奈哌齐 Β淀粉样蛋白 BCL-2 CASPASE-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蛇床子素通过上调微RNA-101a-3p抑制阿尔茨海默病细胞淀粉样前体蛋白表达 被引量:8
8
作者 蔺莹 姚璎珈 +6 位作者 梁喜才 时悦 孔亮 肖洪贺 吴雨桐 倪颖男 杨静娴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73-479,共7页
目的:研究阿尔茨海默病细胞模型中蛇床子素抑制淀粉样前体蛋白(APP)的作用及机制。方法:脂质体2000转染建立APP高表达的SH-SY5Y细胞模型。利用MTT和乳酸脱氢酶(LDH)法检测蛇床子素对APP高表达细胞的存活率和损伤程度的影响。利用基因芯... 目的:研究阿尔茨海默病细胞模型中蛇床子素抑制淀粉样前体蛋白(APP)的作用及机制。方法:脂质体2000转染建立APP高表达的SH-SY5Y细胞模型。利用MTT和乳酸脱氢酶(LDH)法检测蛇床子素对APP高表达细胞的存活率和损伤程度的影响。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给予蛇床子素治疗后差异表达的微RNA(miRNA),然后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与差异表达miRNA靶向结合的基因。细胞内转入差异表达miRNA的抑制剂,然后采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观察细胞中APP、β淀粉样蛋白(Aβ)表达情况,RT-PCR法检测细胞中APP mRNA表达。结果:实验成功构建了APP高表达的阿尔茨海默病细胞模型。MTT和LDH法检测结果显示,蛇床子素对于APP高表达的细胞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以减轻细胞的损伤。miRNA-101a-3p是蛇床子素调控较明显的miRNA,其与APP的3'非翻译区靶向结合。与模型对照组比较,miR-101a-3p抑制剂组APP和Aβ蛋白荧光强度增加,APP mRNA表达量增加(均P<0.01);加入蛇床子素后细胞中APP和Aβ蛋白荧光强度降低,APP mRNA表达量减少(均P<0.01)。结论:在阿尔茨海默病细胞模型中,蛇床子素通过上调miR-101a-3p抑制APP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蛇床子素/药理学 微RNAs 淀粉样Β蛋白前体 蛋白质阵列分析 芯片分析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影像学在阿尔茨海默病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8
9
作者 刘慧慧 孙虹 +6 位作者 刘赛男 姜磊 郭艳娥 周波 徐白萱 李灿 贾建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399-401,共3页
目的探讨11 C标记的匹兹堡复合物B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11 C-PIB-PET)在阿尔茨海默病(AD)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不同类型痴呆患者11例,其中AD患者6例,路易体痴呆(DLB)患者2例,额颞叶变性(FTLD)患者2例,血管性痴呆(Va... 目的探讨11 C标记的匹兹堡复合物B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11 C-PIB-PET)在阿尔茨海默病(AD)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不同类型痴呆患者11例,其中AD患者6例,路易体痴呆(DLB)患者2例,额颞叶变性(FTLD)患者2例,血管性痴呆(VaD)患者1例,另选智能正常老年人10例。所有入选者行11 C-PIB-PET,采集受试者图像并进行分析。结果 AD患者11 C-PIB-PET视觉观察下皮质放射性滞留明显,各脑区与小脑标准吸收值之比2.63~3.08,正常老年人、DLB、FTLD、VaD患者11 C-PIB-PET视觉观察下皮质放射性滞留不明显,且各脑区与小脑标准吸收值之比相似。结论 11 C-PIB-PET在AD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痴呆 淀粉样Β蛋白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营养状态对β淀粉样蛋白显像阳性的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桂红 陈谦 +6 位作者 赵晓斌 赵惠卿 卢林龙 马凌燕 周筠 艾林 冯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345-348,共4页
目的探讨营养学指标对β-淀粉样蛋白(Aβ)显像阳性的阿尔茨海默病(AD)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12月~2016年10月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变性病科记忆痴呆门诊就诊的AD患者40例作为AD组,所有患者均进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扫描检... 目的探讨营养学指标对β-淀粉样蛋白(Aβ)显像阳性的阿尔茨海默病(AD)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12月~2016年10月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变性病科记忆痴呆门诊就诊的AD患者40例作为AD组,所有患者均进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示踪剂为18F标记的脱氧葡萄糖及11 C标记的匹兹堡化合物B,以确定符合AD的病理改变。另外选同期年龄、性别及教育程度相匹配的门诊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认知正常组。收集2组临床资料,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AD的影响因素。结果 AD组血清总蛋白[(69.23±3.28)g/L vs(72.49±5.44)g/L]、维生素B12[(415.76±192.71)ng/L vs(545.24±316.86)ng/L]及体质量指数[(22.77±2.70)kg/m2 vs(24.67±3.59)kg/m2]均低于认知正常组(P<0.05,P<0.01)。在校正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及血管危险因素后,较低水平的血清总蛋白(OR=0.846,P=0.004)、叶酸(OR=0.833,P=0.020)及体质量指数(OR=0.817,P=0.042)与AD独立相关。结论较低水平的营养学指标可能加重AD发生与发展。对于中老年人,特别是中低收入地区的中老年人应进行营养状况调查,并给予相应的膳食指导,可能对预防AD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营养不良 淀粉样Β蛋白 叶酸 人体质量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种天然药物提取物抵抗Aβ42寡聚体致PC-12细胞毒性的评价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崔理立 刘根 +1 位作者 蔡玉洁 张应玖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9期4-6,30,共4页
目的评价16种与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的天然药物提取物对β淀粉样蛋白(Aβ42)寡聚体致PC-12细胞毒性的作用。方法通过超声波破碎法获得16种天然药物的提取物,并筛选具有抑制Aβ42寡聚体诱导的神经毒性作用的药物。将PC-12细胞随机分为实验... 目的评价16种与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的天然药物提取物对β淀粉样蛋白(Aβ42)寡聚体致PC-12细胞毒性的作用。方法通过超声波破碎法获得16种天然药物的提取物,并筛选具有抑制Aβ42寡聚体诱导的神经毒性作用的药物。将PC-12细胞随机分为实验组、细胞损伤对照组、天然药物对照组、正常细胞对照组。通过细胞培养液中加入Aβ42寡聚体诱导建立PC-12细胞损伤模型。采用MTT比色法测定各组细胞存活率。结果苦参、石菖蒲、何首乌、远志、当归、女贞子、黄芪、益智仁、绞股蓝和淫羊藿10种天然药物提取物具有抑制Aβ42寡聚体诱导神经毒性的作用,其中苦参碱的提取物抑制作用最强。细胞损伤对照组PC-12细胞的存活率显著高于实验组、天然药物对照组及正常细胞对照组(P均<0.05)。结论最终确定10种天然药物(苦参、石菖蒲、何首乌、远志、当归、女贞子、黄芪、益智仁、绞股蓝和淫羊藿)提取物具有抑制Aβ42寡聚体诱导的神经毒性作用,苦参碱的提取物抑制作用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天然药物 淀粉样Β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淀粉样蛋白对培养胎鼠大脑神经干细胞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苏心 张文治 吴剑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92-195,共4页
目的探讨β淀粉样蛋白(amyloidbetaprotein,Aβ)对神经干细胞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和Aβ140组(Aβ140浓度为0.01、0.05、0.1、1、5、10、20μmolL),分别培养60h,测定神经干细胞培养上清中一氧化氮(NO)和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免疫... 目的探讨β淀粉样蛋白(amyloidbetaprotein,Aβ)对神经干细胞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和Aβ140组(Aβ140浓度为0.01、0.05、0.1、1、5、10、20μmolL),分别培养60h,测定神经干细胞培养上清中一氧化氮(NO)和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细胞培养物Bcl2、Bax表达情况;培养60h后,改变培养条件,诱导神经干细胞分化72h,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培养物微管相关蛋白(MAP2)、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细胞量的变化。结果Aβ140作用神经干细胞60h后,培养液中NO含量增高,LDH活性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随着Aβ140浓度不断增高,Bcl2含量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Bax含量增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神经干细胞分化后,MAP2、GFAP阳性细胞量均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Aβ可导致神经干细胞的细胞毒性增加,细胞膜完整性降低,Bcl2表达下调,Bax表达上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样Β蛋白 神经元 干细胞 一氧化氮 乳酸脱氢酶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脑血管病血清糖基化终产物和β淀粉样蛋白检测及其意义 被引量:4
13
作者 闫福岭 韩国玲 +3 位作者 王雅琼 鲁国 张洁 管学能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3-115,共3页
目的探讨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dvanced glycosylation end products,AGEs)和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对老年人急性脑血管病发病的影响。方法采集60岁以上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患者(CI组,29例)和脑出血(intracerebr... 目的探讨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dvanced glycosylation end products,AGEs)和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对老年人急性脑血管病发病的影响。方法采集60岁以上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患者(CI组,29例)和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患者(ICH组,18例)血清标本,应用免疫竞争饱和法测定AGEs,用放射免疫分析非平衡法检测Aβ,同时与年龄匹配对照组30例比较。结果CI组患者AGEs(13.55±1.00)mg/L,Aβ(1.43±0.24)μg/L;ICH组AGEs(12.45±1.03)mg/L,Aβ(1.42±0.13)μg/L;对照组AGEs(9.94±1.24)mg/L,Aβ(1.02±0.13)μg/L。CI组和ICH组两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I组AGEs显著高于ICH组(P<0.05),而CI组与ICH组Aβ比较则无明显差异。结论高浓度的AGEs和Aβ可能与老年人急性脑血管病的发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脑出血 糖基化终产物 高级 淀粉样Β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痴呆患者脑脊液中tau蛋白和β淀粉样蛋白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萍 张留莎 王传升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3-115,共3页
目的探讨在阿尔茨海默病(AD)和帕金森痴呆(PDD)患者脑脊液(CSF)中tau蛋白和β淀粉样蛋白(Aβ1-42)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同时将符合美国国立神经病、语言障碍和脑卒中研究所-老年性痴呆及相关性疾病协会的“很可能AD”标准的22例AD组... 目的探讨在阿尔茨海默病(AD)和帕金森痴呆(PDD)患者脑脊液(CSF)中tau蛋白和β淀粉样蛋白(Aβ1-42)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同时将符合美国国立神经病、语言障碍和脑卒中研究所-老年性痴呆及相关性疾病协会的“很可能AD”标准的22例AD组患者与20例PDD组患者和21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无中枢神经系统疾患、无痴呆表现的心理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NC组)进行研究。结果3组CSF中tau蛋白平均浓度比较,AD组明显高于NC组(P<0.05);AD组与PDD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3组CSF中A1β-42平均浓度比较,AD组明显低于NC组(P<0.05),PDD组与NC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AD患者CSF中tau蛋白和Aβ1-42浓度变化是其重要的实验室表现,可以作为AD的辅助诊断指标和与PDD早期鉴别诊断的可能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帕金森病 脑脊髓液 TAU蛋白质类 淀粉样Β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姜酚对β淀粉样蛋白诱导损伤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曾高峰 宗少晖 +3 位作者 傅松文 农梦妮 李柯柯 闫芳娜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193-195,共3页
目的研究6-姜酚对β淀粉样蛋白(Aβ_(1-42))引起的PC12细胞损伤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PC12细胞接种于含50ng/ml神经生长因子的F12K无血清培养液中,经5d诱导分化后,将细胞分为5组:对照组、Aβ_(1-42)干扰组,分别以6-姜酚(80、120... 目的研究6-姜酚对β淀粉样蛋白(Aβ_(1-42))引起的PC12细胞损伤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PC12细胞接种于含50ng/ml神经生长因子的F12K无血清培养液中,经5d诱导分化后,将细胞分为5组:对照组、Aβ_(1-42)干扰组,分别以6-姜酚(80、120及200μmol/L)进行预处理4h后的6-姜酚低、中、高剂量预处理组,再加入10μmol/L Aβ_(1-42)继续培养48h,通过Hoechst 33258核染色观察凋亡的细胞核形态改变,2',7'-二氯荧光黄双乙酸盐荧光探针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含量,微板法测定细胞内丙二醛及NO水平。结果与Aβ_(1-42)干扰组比较,6-姜酚低、中、高剂量预处理组凋亡细胞明显减少。Aβ_(1-42)干扰组较对照组显著增加活性氧(20.87±2.65 vs 2.40±0.25)、丙二醛[(0.89±0.09)nmol/mg vs(0.55±0.04)nmol/mg]及NO[(6.23±0.35)μmol/L vs(2.58±0.53)μmol/L,P<0.05]。与Aβ_(1-42)干扰组比较,6-姜酚低、中、高剂量预处理组活性氧、丙二醛和NO含量均降低,以6-姜酚中剂量预处理组降低最明显,分别为3.34±0.23,(0.69±0.07)nmol/mg和(2.95±0.28)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姜酚能抑制Aβ_(1-42)诱导的细胞凋亡,可能与其抗氧化及抗炎症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姜 植物提取物 淀粉样Β蛋白 PC12细胞 神经生长因子 丙二醛 细胞凋亡 活性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umanin及衍生物对阿尔茨海默病小鼠海马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尹榕 苗建亭 +2 位作者 李柱一 杨金升 陈希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57-460,共4页
目的探讨Humanin(HN)及衍生物[Gly14]-humanin(HNG)在体内是否存在对实验性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选择健康雄性小鼠8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9只)、β淀粉样蛋白(Aβ)模型组(15只)、HN治疗组(30只)和HNG... 目的探讨Humanin(HN)及衍生物[Gly14]-humanin(HNG)在体内是否存在对实验性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选择健康雄性小鼠8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9只)、β淀粉样蛋白(Aβ)模型组(15只)、HN治疗组(30只)和HNG治疗组(30只)。HN组又分为10 μmol/L HN组和100μmol/LHN组,HNG组又分为10 nmol/L HNG组和100 nmol/L HNG组,4组均于3、7、14天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海马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变化。结果 HN治疗组和HNG治疗组3、7、14天GFAP阳性细胞的表达较假手术组和Aβ模型组均减少。3、14天100 μmol/L HN组GFAP阳性细胞数少于10 μmol/L HN组(P<0.05);3、7、14天100 nmol/L HNG组GFAP阳性细胞数少于10 nmol/L HNG组(P<0.05)。3天100 nmol/LHNG组GFAP阳性细胞数少于100μmol/L HN组(P<0.05)。结论在体内,HN和HNG可以减少因Aβ_(25-35),毒性引起的GFAP的表达,这种改变有时间及剂量依赖性,证实了它们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海马 星形细胞 淀粉样Β蛋白 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室注射同型半胱氨酸对脑缺血大鼠β淀粉样蛋白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维文 王晓莉 +4 位作者 孟伟建 崔永健 靳云姗 卢蕾 魏琰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6-30,共5页
目的:观察脑室注射同型半胱氨酸(Hcy)对实验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β淀粉样蛋白(Aβ)的表达及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Wistar雄性成年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组、Hcy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左侧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大鼠模型,2 h后... 目的:观察脑室注射同型半胱氨酸(Hcy)对实验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β淀粉样蛋白(Aβ)的表达及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Wistar雄性成年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组、Hcy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左侧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大鼠模型,2 h后同侧脑室立体定向注射Hcy(3μmol/L)。采用Morris水迷宫测试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化学定量法检测血浆中Hcy含量;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检测Aβ42、β-分泌酶(BACE1)在海马CA1区神经元中的共定位;免疫印迹检测Aβ42、BACE1在海马CA1区中的表达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脑缺血组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越平台次数及平台象限停留时间均减少,并且Aβ42和BACE1表达明显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cy脑室注射后显著增加Aβ42和BACE1表达,明显加重脑损伤后的学习和记忆功能障碍。结论:Hcy可以导致脑缺血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障碍,海马CA1区Aβ42和BACE1表达升高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脑缺血 Β淀粉样蛋白 Β分泌酶 学习记忆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茎叶总黄酮对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神经元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瑞婷 申兴斌 左彦珍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4期30-32,共3页
目的探讨黄芩茎叶总黄酮(SSTF)对AD的防治作用。方法将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各10只,观察组予SSTF 100 mg/(kg.d)灌胃1次/d,第8天双侧海马注射凝胶态淀粉样蛋白(Aβ)25-355μl(10μg),继续SSTF灌胃;对照组及模型组予蒸馏水灌胃... 目的探讨黄芩茎叶总黄酮(SSTF)对AD的防治作用。方法将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各10只,观察组予SSTF 100 mg/(kg.d)灌胃1次/d,第8天双侧海马注射凝胶态淀粉样蛋白(Aβ)25-355μl(10μg),继续SSTF灌胃;对照组及模型组予蒸馏水灌胃1次/d,第8天双侧海马分别注射生理盐水及Aβ25-355μl(10μg),继续灌胃。三组均于第15天采用Morris水迷宫试验观察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逃避潜伏期时间),连续观察5 d后处死,硫堇Nissl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变化。结果模型组及观察组大鼠逃避潜伏期较对照组明显延长,观察组明显短于模型组;模型组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带脱失、不完整,脱失处胶质细胞增多,观察组细胞损伤较轻。结论SSTF可明显改善Aβ25-35所致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可能机制为减少Aβ所产生的氧自由基,减轻胶质细胞增殖所致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淀粉样蛋白 黄芩茎叶总黄酮 Morris水迷宫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β淀粉样蛋白诱导神经干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苏心 张文治 王新平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488-491,共4页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对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致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培养至第7天的NSCs分组如下,对照组:正常培养的NSCs;损伤组:...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对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致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培养至第7天的NSCs分组如下,对照组:正常培养的NSCs;损伤组:NSCs+A1β-40;BDNF保护组:NSCs+A1β-40+BDNF;BDNF预保护组:NSCs+BDNF预培养48 h后+A1β-40。分光光度法测定各组培养液乳酸脱氢酶(LDH)、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培养物微管相关蛋白(MAP-2)。透射电镜观察上述各组NSCs超微结构变化。结果BDNF保护组和BDNF预保护组LDH、NO、NOS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与损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MAP-2、GFA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BDNF保护组NSCs分化为神经元倾向优于损伤组;超微结构观察,BDNF保护组细胞发生凋亡情况少于损伤组,且BDNF预保护组细胞生长优于BDNF保护组。结论BDNF能拮抗Aβ1-40对NSCs的细胞毒作用;预先加入BDNF与NSCs共培养,其保护作用尤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干细胞 淀粉样Β蛋白 神经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淀粉样肽前体蛋白N端328-332(APP5肽)类似物神经营养作用的体外实验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姚洁 王蓉 +3 位作者 姬志娟 张景艳 刘梦霞 盛树力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07年第1期52-56,共5页
目的研究β淀粉样肽前体蛋白N端328-332(APP5肽)及其类似物对人神经母细胞瘤株SY5Y生长的影响,在体外寻找具有神经营养作用又能抵抗胃蛋白酶消化能力的5肽类似物。方法合成多个5肽类似物,以MTT代谢率进行筛选,选出最佳的5肽类似物,以人... 目的研究β淀粉样肽前体蛋白N端328-332(APP5肽)及其类似物对人神经母细胞瘤株SY5Y生长的影响,在体外寻找具有神经营养作用又能抵抗胃蛋白酶消化能力的5肽类似物。方法合成多个5肽类似物,以MTT代谢率进行筛选,选出最佳的5肽类似物,以人神经母细胞瘤株SY5Y作为体外实验模型,以MTT代谢率、细胞计数,LDH漏出率,Westernblotting检测作为观察指标,进一步证实5肽类似物的神经营养作用。应用胃蛋白酶对APP5肽和类似物165进行消化实验,观察两者的酶解率。结果(1)APP5肽及由此基础上改造的多种类似物均可使SY5Y细胞MTT代谢率增高,而类似物165的效果最好,40μmol/L为最佳有效浓度。(2)APP5肽及类似物165可使SY5Y细胞MTT代谢率增高,LDH漏出率减少,细胞数量增加,SY5Y细胞P-CREB、Bcl-2蛋白表达增加。(3)胃蛋白酶消化实验显示,胃蛋白酶浓度为40g/L时,APP5肽和类似物165的酶解率分别为96.4%和16.9%;胃蛋白酶量为100g/L时,APP5肽和类似物165的酶解率为99.1%和58.6%,两者差异非常显著。5肽类似物165的抗酶解能力明显大于APP5肽。结论APP5肽及类似物165对SY5Y细胞具有神经营养作用,而APP5肽类似物165具有更强的抗胃蛋白酶消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样Β蛋白前体 神经营养因子 神经母细胞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