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器学习方法在植物表型分析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1
作者 管思彤 张兆旭 +5 位作者 林一鸣 苏培森 黄思罗 孟宪勇 柳平增 颜君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8-170,共13页
植物表型是基因型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是植物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涵盖了植物的形态、生理、生化等多层次和多维度特征。植物表型研究是育种的关键环节,对于揭示植物生命活动的相关机制,培育高产、优质、高效的作物品种以及实现农业生... 植物表型是基因型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是植物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涵盖了植物的形态、生理、生化等多层次和多维度特征。植物表型研究是育种的关键环节,对于揭示植物生命活动的相关机制,培育高产、优质、高效的作物品种以及实现农业生产的精准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随着高通量植物表型采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植物表型数据呈现出高维、多源、异质、动态等特点,为植物表型分析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机器学习作为一种强大的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工具,能够从复杂的表型数据中提取有用的特征和模式,为植物表型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系统综述了机器学习方法在植物表型研究中的应用和进展,重点介绍了机器学习方法在植物形态结构、胁迫抗性、生化组分等方面分析中的应用,以及在作物改良和产量预测等方面的应用,并对机器学习方法在植物表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和展望,旨在为今后植物表型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表型分析 机器学习 作物改良 产量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GWRFR和作物物候信息的玉米产量早期预测 被引量:3
2
作者 裴杰 谭绍锋 +2 位作者 郭韩 刘一博 方华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3-161,共9页
及时并准确地估计作物产量,对保障粮食安全、维护世界粮食供应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此前,已有许多研究者使用机器学习方法对作物产量预估进行研究。然而,结合作物的空间分布、使用局部模型进行分析的研究较少;且诸多研究均以年份为时间尺... 及时并准确地估计作物产量,对保障粮食安全、维护世界粮食供应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此前,已有许多研究者使用机器学习方法对作物产量预估进行研究。然而,结合作物的空间分布、使用局部模型进行分析的研究较少;且诸多研究均以年份为时间尺度进行建模,未能精细到作物生长的各个阶段,无法实现作物产量的早期预测。针对以上问题,该研究结合多源遥感数据,利用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以及地理加权随机森林(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andom forest regression,GWRFR)模型对美国县级玉米产量进行建模,探讨全局与局部模型在玉米产量预测方面的性能;并通过将GWRFR模型应用于玉米的各个物候期,获取了玉米产量的最佳提前预测时间。结果表明,GWRFR局部模型的精度(R^(2)=0.87,RMSE=864.21 kg/hm^(2))高于传统的RF全局模型(R^(2)=0.83,RMSE=994.75 kg/hm^(2)),并且能够较好地克服空间数据的非平稳性,即使在全局模型中加入经纬度作为变量,RF模型的预测效果(R^(2)=0.85,RMSE=890.88 kg/hm^(2))仍然低于GWRFR模型。对于玉米产量的预测可以提前至收获前2~3个月,即在乳熟期前后就能得到比较准确的预测结果(R^(2)=0.90,RMSE=748.39 kg/hm^(2))。该研究结果可为大尺度作物产量预估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对区域或全球其他作物的产量预测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量 预测 遥感 机器学习 作物物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的国外作物长势监测与产量趋势估计 被引量:39
3
作者 钱永兰 侯英雨 +3 位作者 延昊 毛留喜 吴门新 何延波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166-171,I0006,I0007,共8页
国外重点产粮区的作物长势和产量增长趋势信息对于中国政府决策和制订合理的粮食政策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地域的限制、生产方式的差异以及国外可获取的气象资料有限,气象模型和农学模型在国外估产方面尚存在不足,遥感以其便捷、快速、... 国外重点产粮区的作物长势和产量增长趋势信息对于中国政府决策和制订合理的粮食政策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地域的限制、生产方式的差异以及国外可获取的气象资料有限,气象模型和农学模型在国外估产方面尚存在不足,遥感以其便捷、快速、客观的优势已被越来越多地采用进行国外作物长势监测和产量估计。该文以美国玉米和印度水稻为例,探讨了基于1kmSPOT-VGT遥感资料进行作物长势监测和产量趋势估计的方法,并结合当地气象条件对其结果进行了分析。经检验,利用该方法得到的长势状况及空间分布与实际基本一致,产量增长趋势预测准确率为100%;在作物生长旺盛季节,植株覆盖密度较大时,EVI比NDVI能更真实地反映作物的长势状况。该研究可为国外作物长势遥感监测与产量估算业务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作物 监测 NDVI EVI 长势 估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物生长模型的适用性评价及冬小麦产量预测 被引量:21
4
作者 王伟 黄义德 +2 位作者 黄文江 李存军 王娴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33-237,共5页
为了研究CERES-Wheat模型在北京地区的适用性及应用模型对冬小麦产量进行预测,在对模型进行参数校正的基础上,通过连续3a的试验数据对模型适用性进行评估,进一步采用试验点气象观测站2007-2008年气象数据作为驱动模型展开模拟,预测了200... 为了研究CERES-Wheat模型在北京地区的适用性及应用模型对冬小麦产量进行预测,在对模型进行参数校正的基础上,通过连续3a的试验数据对模型适用性进行评估,进一步采用试验点气象观测站2007-2008年气象数据作为驱动模型展开模拟,预测了2007-2008年北京冬小麦产量为6000kg/hm2,并对比了2004-2008年的模型模拟值(包括生殖生长期时间、叶面积指数和产量)与实际观测值。结果表明:模型模拟开花期时间一般较实际观测时间推迟6d以内,成熟期时间一般较实际观测时间推迟5d以内,叶面积指数和产量较真实值偏高,综合4a产量预测数据发现模型模拟产量准确度在90%以上,说明CERES-Wheat模型在北京适用性良好,可以作为一个有效的冬小麦产量预测工具在农业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 模型 误差分析 冬小麦 适用性 产量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Internet的农业气象产量动态预报 被引量:8
5
作者 王石立 马玉平 +2 位作者 刘文泉 林日暖 庄立伟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2-46,共5页
针对信息时代Internet网上用户对产量预报动态查询的需求 ,探讨了面向Inter net的农业气象产量预报的解决方案。试验结果表明 ,由于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是一个光、温、水、土条件长期、综合作用 ,生物量长期累积的过程 ,因此利用积... 针对信息时代Internet网上用户对产量预报动态查询的需求 ,探讨了面向Inter net的农业气象产量预报的解决方案。试验结果表明 ,由于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是一个光、温、水、土条件长期、综合作用 ,生物量长期累积的过程 ,因此利用积分回归方法 ,考虑全生育期光、温、水气象因子的综合影响 ,根据已出现的天气实况 ,在假定后期天气条件正常的情况下 ,有可能预测出未来产量的趋势。随着天气实况的逐一出现 ,后期的预报结果可望逐步接近实际值。统计检验和试报结果误差均在允许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气象 产量预报 动态 INTERNET 气象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麦群体图像的田间麦穗计数及产量预测方法 被引量:50
6
作者 李毅念 杜世伟 +4 位作者 姚敏 易应武 杨建峰 丁启朔 何瑞银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185-194,共10页
在田间小麦测产时,需人工获取田间单位面积内的麦穗数和穗粒数,耗时耗力。为了快速测量小麦田间单位面积内的产量,该文利用特定装置以田间麦穗倾斜的方式获取田间麦穗群体图像,通过转换图像颜色空间RGB→HSI,提取饱和度S分量图像,然后... 在田间小麦测产时,需人工获取田间单位面积内的麦穗数和穗粒数,耗时耗力。为了快速测量小麦田间单位面积内的产量,该文利用特定装置以田间麦穗倾斜的方式获取田间麦穗群体图像,通过转换图像颜色空间RGB→HSI,提取饱和度S分量图像,然后把饱和度S分量图像转换成二值图像,再经细窄部位粘连去除算法进行初步分割,再由边界和区域的特征参数判断出粘连的麦穗图像,并利用基于凹点检测匹配连线的方法实现粘连麦穗的分割,进而识别出图像中的麦穗数量;通过计算图像中每个麦穗的面积像素点数并由预测公式得到每个麦穗的籽粒数,进而计算出每幅图像上所有麦穗的预测籽粒数,然后计算出0.25 m2区域内对应的4幅图像上的预测籽粒数;同时根据籽粒千粒质量数据,计算得到该区域内的产量信息。该文在识别3个品种田间麦穗单幅图像中麦穗数量的平均识别精度为91.63%,籽粒数的平均预测精度为90.73%;对3个品种0.25 m^2区域的小麦麦穗数量、总籽粒数及产量预测的平均精度为93.83%、93.43%、93.49%。运用该文方法可以实现小麦田间单位面积内的产量信息自动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 算法 图像分割 小麦 麦穗群体图像 单位面积麦穗数 籽粒数 产量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遥感信息与作物生长模式的结合方法和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7
作者 赵艳霞 周秀骥 梁顺林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3-109,共7页
将遥感信息与作物生长模式结合来预测作物产量,是目前的一个热点研究课题。概述了遥感信息与作物生长模式结合的主要方法,包括驱动法和初始化 /参数化法,以及最新的一些研究个例。同时还分析了将遥感信息应用到作物生长模式过程中存在... 将遥感信息与作物生长模式结合来预测作物产量,是目前的一个热点研究课题。概述了遥感信息与作物生长模式结合的主要方法,包括驱动法和初始化 /参数化法,以及最新的一些研究个例。同时还分析了将遥感信息应用到作物生长模式过程中存在和有待改进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作物生长模式 估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作物产量时空格局与情景预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6
8
作者 姚凤梅 张佳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73-176,共4页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是中国少数关键的生态区域和全球变化响应敏感区域之一,对保持中国北方生态系统的农业生态服务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文从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研究的重要性入手,分析了近年来国内外在农作物产量研究方面的进展,提...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是中国少数关键的生态区域和全球变化响应敏感区域之一,对保持中国北方生态系统的农业生态服务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文从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研究的重要性入手,分析了近年来国内外在农作物产量研究方面的进展,提出北方农牧交错带高时空分辨率的农作物产量分布格局和预测研究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对发展北方农牧交错带高时空分辨率的农作物产量分布格局和预测研究的主要方向和途径,对未来气候变化对该区农业生产力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交错带 作物产量 时空格局 预测 产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小麦水肥生产函数的Jensen模型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33
9
作者 周智伟 尚松浩 雷志栋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80-284,共5页
作物水肥生产函数研究是非充分灌溉理论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农田水、肥利用效率的基础。在作物水分生产函数Jensen模型的基础上,引入肥料因子构造了水肥生产函数的Jensen模型;同时构造了作物水肥生产函数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利用北京... 作物水肥生产函数研究是非充分灌溉理论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农田水、肥利用效率的基础。在作物水分生产函数Jensen模型的基础上,引入肥料因子构造了水肥生产函数的Jensen模型;同时构造了作物水肥生产函数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利用北京地区冬小麦田间试验资料对以上2个模型进行了分析,表明以上模型均可用于描述水分、肥料等因素对作物产量的影响,进而可对作物产量进行预测,且模型都具备一定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水肥生产函数 人工神经网络 JENSEN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采集的视觉与光谱图像预测棉花产量(英文) 被引量:9
10
作者 张美娜 冯爱晶 +1 位作者 周建峰 吕晓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1-98,共8页
为了高效管理农田,该文提出了一种应用低空遥感视觉与光谱图像预测棉花产量的方法。盛花期前的棉花图像由无人机遥感平台在距地面50m的飞行高度下采集,采集的局部图像通过拼接处理得到棉花地的全景RGB图像与CIR(color-infrared,彩色红外... 为了高效管理农田,该文提出了一种应用低空遥感视觉与光谱图像预测棉花产量的方法。盛花期前的棉花图像由无人机遥感平台在距地面50m的飞行高度下采集,采集的局部图像通过拼接处理得到棉花地的全景RGB图像与CIR(color-infrared,彩色红外)图像。基于全景图像提取并计算了色度、植株覆盖率与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index,NDVI)3个特征参数,用于构建棉花产量的预测模型。包括产量与特征参数的原始数据集随机分为训练集(90%)与测试集(10%)。训练集数据首先基于产量概率分布特征去除了10%的离群值,然后通过均值滤波器滤波,处理后的数据用于构建预测模型。通过SAS软件对比分析了单变量、双变量以及三变量构建的线性回归模型,预测模型由P值、决定系数R2、每0.4 hm2面积下估计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平均绝对误差百分比(mean absolute percentage error,MAPE)这3个参数进行评估。试验结果表明,单变量、双变量以及三变量构建的共7个线性回归模型,其P值均小于0.05,则7个线性回归模型均具有统计学意义(5%显著性水平)。其中,由三变量构建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具有最大的决定系数R2=0.9 773,因此适应性最优。基于测试集验证模型精度,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产量估计,估计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平均绝对误差百分比为4.0%。因此,无人机搭载图像传感器采集提取视觉与光谱特征能够有效用于作物产量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农作物 遥感 棉花 产量预测 图像处理 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气候年景预测和决策服务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魏丽 陆叔鸣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224-229,共6页
农业气候年景预测和决策服务系统(ACHPDS)由三部分组成.介绍了农业气象灾害预测(AMDP)。
关键词 灾害预测 产量趋势 决策服务 农业气候 农作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国家级农业气象产量预报科研业务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宇 庄立伟 王建林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7,共5页
回顾、总结了近年来我国国家级农业气象产量预报科研和业务方面的主要进展。几年来,在产量序列的分解和产量预测方面有所发展,并逐步开展模拟模式在产量变化分析和预测中的应用。在业务建设方面,不断充实历史资料数据库,加强通讯网... 回顾、总结了近年来我国国家级农业气象产量预报科研和业务方面的主要进展。几年来,在产量序列的分解和产量预测方面有所发展,并逐步开展模拟模式在产量变化分析和预测中的应用。在业务建设方面,不断充实历史资料数据库,加强通讯网络建设,并研制了新一代产量预报业务系统(WAY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气象 产量预报 科学研究 业务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测甘南天然草场牧草产量的气象模式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添宇 陈乾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84-90,共7页
用常规气象资料及牧草资料,按海拔高度的分布、分别分析了甘肃省甘南自治州天然草场不同区域的气象条件与天然牧草产量间的关系,用牧草关键生育期的气温和降水量按海拔高度分区建立产量预报模式,由计算机输出牧草单产分布预报图。
关键词 牧草 产量 预测 气象学模式 天然草场 甘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农业气象研究50年进展 被引量:29
14
作者 王馥棠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78-785,共8页
该文在简要回顾20世纪我国农业气象学科发展历程基础上,重点阐述了50年来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在农业气象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农业气候资源与区划、农业产量气象预测与卫星遥感估产、农业气象灾害、气候变化影响评估、作物生长模拟与模式... 该文在简要回顾20世纪我国农业气象学科发展历程基础上,重点阐述了50年来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在农业气象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农业气候资源与区划、农业产量气象预测与卫星遥感估产、农业气象灾害、气候变化影响评估、作物生长模拟与模式以及农业气象情报信息服务等所取得的若干重大进展,并从当前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出发,探讨了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未来发展中在农业气象研究领域的可能热点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气候区划 农业产量气象预测 农业气象灾害 气候变化影响评估 作物生长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栽培法和收割期对甘蔗单产及含糖量影响的分析 被引量:11
15
作者 孙丽娅 上野正实 永田雅辉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92-996,共5页
本研究利用1975~2008年33年间日本南大东岛甘蔗生产数据,分析了甘蔗栽培方法[新苗种植(包括夏植和春植)、宿根]和收割时期对其产量、品质和经济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法甘蔗多年平均产量依次为夏植>宿根>春植;新植甘蔗的... 本研究利用1975~2008年33年间日本南大东岛甘蔗生产数据,分析了甘蔗栽培方法[新苗种植(包括夏植和春植)、宿根]和收割时期对其产量、品质和经济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法甘蔗多年平均产量依次为夏植>宿根>春植;新植甘蔗的种植期越早产量越高;宿根甘蔗产量与前茬甘蔗的收割期呈二次函数曲线关系,前茬甘蔗收割过早或过迟均对宿根甘蔗生长不利;宿根甘蔗产量随宿根次数增加呈下降趋势;宿根甘蔗含糖量通常高于新植甘蔗,且不同栽培法下3月下旬前收获的甘蔗含糖量随收割期后延而逐渐增加。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依据栽培方法、收割时期预测甘蔗单产和含糖量的数学模型,模型对我国甘蔗种植业具有理论和实际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栽培法 新植甘蔗 宿根甘蔗 收割时期 产量 含糖量 数学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时相多参数融合的麦玉轮作小麦产量估算方法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李阳 苑严伟 +3 位作者 赵博 王吉中 伟利国 董鑫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86-196,共11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冬小麦产量预测的准确性,针对麦玉轮作体系缺乏直接把前茬作物信息纳入到当季作物的产量估算及管理中的研究状况,利用前茬玉米季中长势遥感信息及产量信息,融合小麦拔节期、灌浆期及成熟期长势遥感信息、播前施肥信息及... 为了进一步提高冬小麦产量预测的准确性,针对麦玉轮作体系缺乏直接把前茬作物信息纳入到当季作物的产量估算及管理中的研究状况,利用前茬玉米季中长势遥感信息及产量信息,融合小麦拔节期、灌浆期及成熟期长势遥感信息、播前施肥信息及土壤特性信息等多时相多模态数据,基于GPR算法,建立多时相多模态参数融合的麦玉轮作体系小麦产量估算模型,结果显示:基于多生育期的产量估算模型较单生育期最优产量估算模型性能有所提升,R2提高0.01~0.03。其中基于拔节期产量估算模型精度略低于多生育期产量估算模型,但精度相近。基于多模态参数融合的产量估算模型中,除玉米作物信息与土壤特性信息融合构建的产量估算模型,多模态参数融合的产量估算模型精度较相应低模态参数融合的产量估算模型精度高。四模态参数融合的GPR模型决定系数R^(2)为0.92,RMSE为213.75 kg/hm^(2),较其他模型,R^(2)提高0.02~0.41。对于小麦产量估算模型,各模态参数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施肥信息、小麦遥感信息、土壤特性信息、玉米作物信息。玉米作物信息对于多模态参数融合的小麦产量估算模型精度提升最小,R^(2)总体提升0.02~0.07。玉米作物信息在一定程度表征了收获后土壤肥力状况,是土壤特性信息的高空间分辨率补充,可以进一步提高量化土壤肥力的能力,与其他参数信息结合,提高了小麦产量估算精度,为麦玉轮作体系土壤-作物数据的综合利用及轮作体系的综合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方法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玉米 产量估算模型 作物信息 多模态参数融合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作物系数与水分生产函数的向日葵产量预测 被引量:15
17
作者 云文丽 侯琼 +2 位作者 李建军 苗百岭 冯旭宇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05-713,共9页
利用河套灌区向日葵2012年田间水分、分期播种试验数据和两个站点的农业气象历史资料,研究基于向日葵作物系数和水分生产函数的产量预测方法。结果表明:向日葵标准作物系数在生育期内的变化规律是前期小、中期大、后期小,最高值为1.21,... 利用河套灌区向日葵2012年田间水分、分期播种试验数据和两个站点的农业气象历史资料,研究基于向日葵作物系数和水分生产函数的产量预测方法。结果表明:向日葵标准作物系数在生育期内的变化规律是前期小、中期大、后期小,最高值为1.21,出现在开花期。标准作物系数与出苗后日数和大于0℃积温有很好的二次和三次多项式关系,拟合优度在0.93以上。在分析相对叶面积指数和作物系数关系的基础上,提出标准作物系数的相对叶面积指数订正方法,得出河套灌区向日葵作物系数的动态计算式,为水分生产函数中实际蒸散量的计算提供支撑。建立以Jensen模型为基础的向日葵水分生产函数,得到对水分亏缺的敏感顺序从高到低是开花期、花序形成期、成熟期、苗期。综合应用向日葵作物系数方程和水分生产函数模型计算分期播种产量,与实际产量分别相差4.4%和4.1%,初步证明该文提出的方法对产量预测较为理想,在该地区具有很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系数 相对叶面积指数订正 耗水量 水分生产函数 产量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色动态模型在油料作物产量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仕英 赵星 《中国油料》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53-57,共5页
本文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常德市油料作物产量的预测模型,其模型的精度达到了一级水平,模型值的精度在95%以上。模型的预测值评估结果良好,说明油料作物产量的预测值是可信的。
关键词 油料作物 产量 预测 灰色动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作物产量的模型预测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威 顾峰雪 《农业展望》 2020年第3期104-111,共8页
区域作物产量预测是国家粮食安全评估的重要内容,关系到国家的安全稳定与可持续发展。首先对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作物产量预测模型进行了简单分析,对比了这些模型的优势与局限性。其中,作物生长模型因其系统性、机理性、动态性的特点而... 区域作物产量预测是国家粮食安全评估的重要内容,关系到国家的安全稳定与可持续发展。首先对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作物产量预测模型进行了简单分析,对比了这些模型的优势与局限性。其中,作物生长模型因其系统性、机理性、动态性的特点而被广泛应用,并在其基础上发展了专家决策系统。作物生长模型不仅在单点尺度上能成功模拟作物的生长发育过程,还可以扩展到区域尺度,符合中国进行粮食产量长期预测的需求。最后,简述了几种常见的生态系统过程模型,以及在其基础上发展的农业版本,并对未来区域作物产量预测的模型方法进行了展望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 产量预测模型 作物生长模型 生态系统过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作物生长模拟监测系统构建及应用 被引量:20
20
作者 侯英雨 何亮 +3 位作者 靳宁 郑昌玲 刘维 张蕾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165-175,312,共12页
该文系统阐述了中国作物生长模拟监测系统(CropGrowthSimulatingandMonitoringSysteminChina,CGMS-China)的构建方法及其在国家级农业气象业务中的应用。CGMS-China是基于WOFOST、Oryza2000、WheatSM、ChinaAgroys 4个作物模型构建的系... 该文系统阐述了中国作物生长模拟监测系统(CropGrowthSimulatingandMonitoringSysteminChina,CGMS-China)的构建方法及其在国家级农业气象业务中的应用。CGMS-China是基于WOFOST、Oryza2000、WheatSM、ChinaAgroys 4个作物模型构建的系统,在作物长势监测评估、农业气象灾害影响评估、作物产量预报等农业气象业务中均有应用。该系统可进行作物长势监测、产量预报、农业气象灾害影响评估。利用CGMS-China模拟输出的地上生物量、叶面积指数、穗质量,建立作物长势评估指标,可对小麦、玉米、水稻进行实时长势监测与评估。通过CGMS-China对2014年8月中旬华北黄淮夏玉米的干旱产量损失评估和2016年6月22日早稻高温热害的产量损失预估表明,CGMS-China对农业气象灾害影响评估的效果较好。利用CGMS-China对2014年冬小麦主产省进行产量预报,各省的平均预报相对误差为7%。与此同时,在CGMS-China中利用遥感数据同化方法,对山西洪洞县进行产量预报,预报相对误差小于11%。该系统在国家级农业气象业务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 气象 遥感 作物长势监测 农业气象灾害 产量预报 同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