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uccess of three soil restoration techniques on seedling survival and growth of three plant species in the Sahel of Burkina Faso(West Africa)
1
作者 Philippe Bayen Anne Mette Lykke Adjima Thiombiano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2期313-320,共8页
In the Sahel of Africa, where 90 % of the population depends on natural resources for their liveli- hood, a large part of the soils are structurally unstable, prone to crusting and hard setting, and have low water hol... In the Sahel of Africa, where 90 % of the population depends on natural resources for their liveli- hood, a large part of the soils are structurally unstable, prone to crusting and hard setting, and have low water holding capacity, which hamper vegetation establishment. The effect of soil restoration techniques on survival and growth of seedlings of Acacia nilotica, Acacia tortilis and Jatropha curcas was tested in completely barren, degraded land in a Sahelian ecosystem in Burkina Faso. A total of 522 seedlings (174 plants of each plant species) were planted in a randomized complete block design with three replicates combining three soil preparation techniques: half-moon, zai" and standard plantation. Survival and growth rates evaluated over 20 month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using the half-moon technique compared with the other two techniques. Survival rates of plant species planted using half-moon technique were 62.5, 28.57 and 10.71% for A. nilotica, A. tortilis and J. curcas respec- tively, but in za'i and standard planting, seedling survival was zero. The low survival rate of J. curcas using the half-moon technique may indicate that J. curcas is unsuit- able for barren and degraded land, whereas A. nilotica and A. tortilis appear to be promising tree species for rehabil- itation of degraded la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fforestation Bare soil soil rehabilitation species selection water conserv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乡土树种造林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2
作者 于楠楠 陈海垚 +5 位作者 尚天歌 刘瑞龙 薛利忠 焦欣磊 廉培勇 刘秀莲 《林业调查规划》 2025年第1期145-152,共8页
为探究不同乡土树种造林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乌兰察布地区不同乡土树种造林模式为研究对象,对不同造林模式下林地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综合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各造林模式下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不同造林模... 为探究不同乡土树种造林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乌兰察布地区不同乡土树种造林模式为研究对象,对不同造林模式下林地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综合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各造林模式下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不同造林模式均不同程度改善了土壤物理性质,其中山杏柠条锦鸡儿块状造林模式土壤的持水性指标及总孔隙度指标最高;不同造林模式均改善了土壤的pH、全效养分含量,全磷含量在表层土壤均显著高于对照,沙棘柠条锦鸡儿行间造林模式土壤全氮含量、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山杏纯林模式;相较于对照CK不同造林模式均显著提高了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所有造林模式综合评价得分均高于对照CK,其中山杏柠条锦鸡儿块状造林模式综合得分最高,建议在林业生态建设及修复中可应用该模式开展人工造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树种 造林模式 土壤理化性质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宁市南北山主要造林树种的土壤水分特征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杨维 李慧婷 季海明 《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3期124-132,146,共10页
为探讨西宁市南北山典型造林树种的土壤水分特征,揭示不同树种对土壤水分的影响程度,选取西宁市南北山绿化工程区为典型造林树种为研究对象,以天然草地作为对照,通过采集土壤样品,并测定其含水率及物理性质,分析不同造林树种下的土壤水... 为探讨西宁市南北山典型造林树种的土壤水分特征,揭示不同树种对土壤水分的影响程度,选取西宁市南北山绿化工程区为典型造林树种为研究对象,以天然草地作为对照,通过采集土壤样品,并测定其含水率及物理性质,分析不同造林树种下的土壤水分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条件下土壤含水率大小依次为天然草地(15.40%)>人工灌丛(14.19%)>人工油松林(13.01%)>人工云杉林(12.16%)>人工杨树林(11.77%),土壤物理性质表现为人工杨树林>人工油松林>人工云杉林,且0~100 cm土层内土壤水分随林龄、林分结构及立地条件改变而存在差异,并出现土壤水分亏缺现象。根据西宁市南北山不同植被类型条件下土壤水分变化特征,采取合理的乔灌草搭配模式进行人工造林是维持土壤水分平衡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宁市南北山 造林树种 林分结构 土壤水分 立地条件 土壤物理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海拔寒冷地区机场施工扰动区植被恢复物种选择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志刚 钱志坚 杨正军 《水利水电快报》 2024年第8期103-106,123,共5页
为筛选出可适应高海拔寒冷地区生态环境的植物物种,促进生产建设项目施工扰动区进行水土保持与植被恢复,以泸沽湖机场为试验场地,选择雪松、滇柏、冷杉、川滇桤木、窄叶火棘、迎春、红叶石楠、金森女贞、常春藤、秋英、多年生黑麦草、... 为筛选出可适应高海拔寒冷地区生态环境的植物物种,促进生产建设项目施工扰动区进行水土保持与植被恢复,以泸沽湖机场为试验场地,选择雪松、滇柏、冷杉、川滇桤木、窄叶火棘、迎春、红叶石楠、金森女贞、常春藤、秋英、多年生黑麦草、冷地早熟禾、白三叶等13种乔灌草植物开展现场种植试验,通过跟踪调查植物成活率、保存率、生长情况等表现,选出适宜的机场施工扰动区植被恢复物种。结果表明:雪松、滇柏、冷杉、川滇桤木、窄叶火棘、迎春、多年生黑麦草、冷地早熟禾、白三叶等在工程施工扰动区迹地恢复具有一定的适应性;红叶石楠、金森女贞和常春藤在植被修复应用的可行性有待进一步跟踪论证;秋英可结合工程实际需要进行应用。研究成果可为后续类似项目生态恢复和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海拔寒冷地区 施工扰动区 水土保持 植被恢复 物种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盆珠水库水源涵养林改造设计
5
作者 巫竟参 《山西水利科技》 2024年第2期15-19,共5页
为在兼顾景观功能的基础上增强库区水源涵养能力,有效控制水土流失,保护和改善水库区域的生态环境,可通过一系列的生物措施,采取必要的林相改造。阐述了白盆珠水库水源涵养林改造设计基本原则和具体目标,在坚持生态功能优先的原则上,从... 为在兼顾景观功能的基础上增强库区水源涵养能力,有效控制水土流失,保护和改善水库区域的生态环境,可通过一系列的生物措施,采取必要的林相改造。阐述了白盆珠水库水源涵养林改造设计基本原则和具体目标,在坚持生态功能优先的原则上,从项目分区、林地改造、树种选择和苗木种植等方面提出具体的林相改造措施,以期为此类项目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盆珠水库 水源涵养林 林相改造 树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蒸腾耗水特性研究 被引量:82
6
作者 周平 李吉跃 招礼军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0-55,共6页
采用Lico 640 0便携式光合系统测定仪和BP340 0精密天平等仪器研究了 9个野外造林树种的蒸腾速率日变化及实际蒸腾耗水状况 ,并对 9个树种的日平均蒸腾速率及实际的耗水速率进行了比较 .得出了在正常水分条件下各树种的蒸腾耗水量及蒸... 采用Lico 640 0便携式光合系统测定仪和BP340 0精密天平等仪器研究了 9个野外造林树种的蒸腾速率日变化及实际蒸腾耗水状况 ,并对 9个树种的日平均蒸腾速率及实际的耗水速率进行了比较 .得出了在正常水分条件下各树种的蒸腾耗水量及蒸腾耗水速率 .对不同天气情况下及昼夜不同时间段各树种的耗水特性进行了比较 .日蒸腾速率从小到大依次为油松、侧柏、黄栌、柠条、臭椿、火炬树、沙棘、毛白杨、枸杞 .5年生油松和侧柏晴天的日耗水量分别为 (61 7± 9 6)g和 (39 8± 6 8)g ;1年生毛白杨、臭椿、火炬树和黄栌的日耗水量分别为 (44 8± 8 1 )g ,(53 4± 8 8)g ,(63 1± 1 4 4)g和 (38 4± 1 7 0 )g;枸杞、沙棘和柠条的日耗水量分别为 (1 8 8± 5 6)g,(4 8± 1 1 )g和 (33 1± 5 0 )g .阔叶树中毛白杨的耗水速率 ((1 51 2± 0 767)mmol (m2 ·s) )最大 ,枸杞 ((1 31 9± 0 2 91 )mmol (m2 ·s) )、沙棘 ((1 2 66± 0 2 2 9)mmol (m2 ·s) )、柠条 ((1 337± 0 2 90 )mmol (m2 ·s) )次之 ,黄栌 (0 733± 0 1 99mmol (m2 ·s) )、臭椿 ((0 692± 0 378)mmol (m2 ·s) )、火炬树 ((0 561± 0 1 86)mmol (m2 ·s) )较小 ,针叶树油松 ((0 1 2 2± 0 0 1 8)mmol (m2 ·s) )和侧柏 ((0 1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林树种 苗木 蒸腾耗水特性 蒸腾速率 耗水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西黄土区主要造林树种林地土壤水分生态条件分析 被引量:14
7
作者 陈丽华 鲁绍伟 +2 位作者 张学培 余新晓 孙中峰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9-82,86,共5页
黄土高原地区植被建设引起的土壤水分效应问题愈来受到关注,林地的水分生态条件分析成为构建结构稳定的森林植被的前提,以晋西黄土区主要造林树种刺槐、油松和侧柏的坡面林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林地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测定及土壤水分动态变... 黄土高原地区植被建设引起的土壤水分效应问题愈来受到关注,林地的水分生态条件分析成为构建结构稳定的森林植被的前提,以晋西黄土区主要造林树种刺槐、油松和侧柏的坡面林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林地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测定及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监测,探讨其生长的水分生态条件,结果表明:本区人工林地的土壤持水力较高,土壤含水率随水势降低而递减的速度较慢;研究区主要造林树种中,刺槐及其混交林分的土壤水分利用范围最大,抗旱能力最强;无论丰水年或枯水年,坡面各林地土壤水分有效利用性大,土壤含水量在生长季都高于无效水临界值,林地土壤水分利用状况好,林分生长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林树种 土壤水分特性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黄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西黄土区主要造林树种单株耗水量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张晓明 余新晓 +2 位作者 张学培 魏天兴 孙中锋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7-23,共7页
依据水量平衡原理,采用桶栽试验分别测算晋西黄土区主要造林树种侧柏、刺槐、杏和河北梨生长季(4-10月)单株耗水量,并根据林地土壤水分动态及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标定的各树种无效水界值,分析各树种土壤水分供耗特点及其有效性.结果表明... 依据水量平衡原理,采用桶栽试验分别测算晋西黄土区主要造林树种侧柏、刺槐、杏和河北梨生长季(4-10月)单株耗水量,并根据林地土壤水分动态及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标定的各树种无效水界值,分析各树种土壤水分供耗特点及其有效性.结果表明:1)2002年(贫水年)生长季降水量430.7 mm,试验树种同期耗水量约为430~490 mm,供耗失衡;2003年(丰水年)降水量870.2 mm,耗水量约为480~515 mm,但降雨分配不均,5、10月供耗也略有失衡.2)不同树种年内土壤含水量变化趋势相近,而同月耗水量差异较大,同一树种不同月耗水量差异也较大,丰水年各试验地土壤水分状况要好于贫水年.3)侧柏、刺槐、杏和河北梨无效水界值分别为8.0%、8.4%、9.2%和9.7%,侧柏较其他3个树种利用水分能力强;贫水年林外单株树木土壤含水量在一段时间内低于对应树种的无效水界值,影响树木正常生长;单株树木依靠冬季和次年春季降水补充,生长季初期都能恢复到速效水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林树种 单株耗水量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黄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西黄土区主要造林树种林地土壤水分生态条件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陈丽华 鲁绍伟 +2 位作者 张学培 余新晓 孙中峰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94-397,共4页
黄土高原地区植被建设引起的土壤水分效应问题愈来受到关注,林地的水分生态条件分析成为构建结构稳定的森林植被的前提,本研究以晋西黄土区主要造林树种刺槐、油松和侧柏的坡面林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林地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测定及土壤水分... 黄土高原地区植被建设引起的土壤水分效应问题愈来受到关注,林地的水分生态条件分析成为构建结构稳定的森林植被的前提,本研究以晋西黄土区主要造林树种刺槐、油松和侧柏的坡面林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林地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测定及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监测,探讨了其生长的水分生态条件,结果表明:本区人工林地的土壤持水力较高,土壤含水率随水势降低而递减的速度较慢;研究区主要造林树种中,刺槐及其混交林分的土壤水分利用范围最大,抗旱能力最强;无论丰水年或枯水年,坡面各林地土壤水分有效利用性大,土壤含水量在生长季都高于无效水临界值,林地土壤水分利用状况好,林分生长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林树种 土壤水分特性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黄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带果园护土生草鼠茅草的腐解和养分释放 被引量:26
10
作者 杨洪晓 周美华 +2 位作者 李俊良 梁斌 隋方功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08-213,共6页
鼠茅草是适合于温带果园的越年生护土生草,有助于防止水土流失,然而果农担心鼠茅草可能与果树争肥,不利于果树生产。本研究在青岛地区温湿气候条件下测试鼠茅草的腐烂分解及养分释放特征。2012年6月底采集枯死鼠茅草,将其埋在10cm深的... 鼠茅草是适合于温带果园的越年生护土生草,有助于防止水土流失,然而果农担心鼠茅草可能与果树争肥,不利于果树生产。本研究在青岛地区温湿气候条件下测试鼠茅草的腐烂分解及养分释放特征。2012年6月底采集枯死鼠茅草,将其埋在10cm深的土壤中,使土壤含水量分别稳定在田间持水量的65%,75%和85%,7-10月份每隔10d抽检其腐解程度和碳、氮、磷、钾元素的释放速率。结果表明,鼠茅草的腐烂分解是比较快的,自初夏枯死后经80d大约分解30%;伴随鼠茅草的腐烂,碳、氮、磷和钾会释放出来,快速释放期集中在前20-40d,钾的释放速度最快,其次为磷,碳、氮的释放速度较慢;土壤含水量影响鼠茅草的腐解过程,当土壤含水量由65%田间持水量提高至85%时,鼠茅草的腐解和养分释放加快。据此可断,7-10月是鼠茅草分解的主要时期,可为果树生长提供营养而非争夺养分。在青岛等温湿地区,以鼠茅草作为果园护土生草是可行的,它们同苹果等落叶果树在养分利用上可形成互补关系,有益于果园的养分循环和持续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茅草 腐解 养分释放 果园 树草互利 水土保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西黄土区主要造林树种合理林分密度计算与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武思宏 朱清科 +1 位作者 余新晓 张学培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3-86,共4页
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保持林合理林分密度的确定须遵循"量水植树"的基本原则。依据水量平衡原理,在无地表径流,无土壤的深层渗漏,降水资源得以充分利用的情况下,林分在某一生长季内对降水资源的消耗量应小于或等于降水总量,根... 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保持林合理林分密度的确定须遵循"量水植树"的基本原则。依据水量平衡原理,在无地表径流,无土壤的深层渗漏,降水资源得以充分利用的情况下,林分在某一生长季内对降水资源的消耗量应小于或等于降水总量,根据上述原理分别计算了晋西黄土区蔡家川流域刺槐和油松林的合理林分密度取值。通过观测2002年和2003年生长季时段内林龄为13 a不同密度刺槐纯林和林龄为17 a不同密度油松纯林林地的土壤含水量动态变化,得到受水分胁迫威胁最小的刺槐、油松林分密度与依据公式计算得出的刺槐和油松林的合理林分密度相一致,说明该文提出的计算方法计算黄土区刺槐和油松的合理林分密度具有较好的适用性,且该方法简单易行,参数获取方便,值得在黄土区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理林分密度确定 主要造林树种 土壤水分 黄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锋植物丰富度对公路边坡植物群落生长发育及护坡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13
12
作者 潘声旺 何茂萍 +1 位作者 杨丽娟 方文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4-31,共8页
乡土植物灌木化建植是高速公路边坡防护的重要途径。以成渝高速(永川段)为例,以西南地区2种典型的边坡绿化初始配置模式慈竹+野牛草、黄刺玫+黑麦草为基础,分别与紫穗槐、黄荆、狗牙根、芒等路域优势种以不同方式组合,研究先锋植物丰富... 乡土植物灌木化建植是高速公路边坡防护的重要途径。以成渝高速(永川段)为例,以西南地区2种典型的边坡绿化初始配置模式慈竹+野牛草、黄刺玫+黑麦草为基础,分别与紫穗槐、黄荆、狗牙根、芒等路域优势种以不同方式组合,研究先锋植物丰富度对公路边坡植物群落生长发育、早期演替及护坡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先锋植物丰富度可直接影响边坡植被的成坪时间、生物量积累,相同建植条件(边坡条件、播种密度等)下,初始绿化植物的种类越多,成坪时间越短,被积累的生物量也越多;2)先锋种数量与群落的生物多样性水平有关(R2>0.995),相同演替阶段内,先锋种越多,群落的多样性水平(物种丰度、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等)越高;3)群落的生物多样性水平与植被的护坡性能呈线性关系(R2>0.995),多样性水平越高,植被的蓄水、保土能力越强,边坡内径流系数、土壤侵蚀模数越小。在边坡条件、播种密度等建植条件与建植措施一致的情况下,提高初始绿化植物的丰富度可有效改善边坡植被的护坡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锋植物 植物多样性 水土保持 生态护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主要造林树种需水定额计算与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晓明 余新晓 +1 位作者 武思宏 陈丽华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6-40,共5页
根据气象资料,运用彭曼公式(Penman's formula)和桑斯维特公式(Thornthwait fomular)计算并分析晋西黄土区主要造林树种刺槐、油松和苹果林地的潜在蒸散量,结合林种不同林龄的耗水特性系数,计算得出刺槐、油松和苹果生长季(5-1... 根据气象资料,运用彭曼公式(Penman's formula)和桑斯维特公式(Thornthwait fomular)计算并分析晋西黄土区主要造林树种刺槐、油松和苹果林地的潜在蒸散量,结合林种不同林龄的耗水特性系数,计算得出刺槐、油松和苹果生长季(5-10月)的需水定额,并对其年内及不同龄级需水量的变化趋势作了分析。结果显示,刺槐5个龄级的年耗水量:2a生刺槐年耗水量为390.65mm、3a生398.85mm、5a生411.4mm、7a生529.7mm、13a生633.95mm;油松3个龄级段的年耗水量,17~19a生为653.5mm、19~20a生658.7mm、25~28a生655.6mm;苹果2个龄级的年耗水量,4a生为319.9mm、8a生为526.35mm。同时,确定出各龄级树种的月需水量和耗水量的年内变化趋势,为黄土高原抗旱造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林树种 需水定额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北山区水源保护林的现状与发展策略 被引量:14
14
作者 孙鹏森 马履一 蔡永茂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58-64,共7页
该文在野外调查工作和对“八五”二类调查资料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京北山区(包括密云、怀柔、延庆、昌平四县)水源保护林现状的总体分析和对密云县北庄乡的典型分析,指出林种比例不当及树种资源单一是该区水源保护林发展中存在的比... 该文在野外调查工作和对“八五”二类调查资料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京北山区(包括密云、怀柔、延庆、昌平四县)水源保护林现状的总体分析和对密云县北庄乡的典型分析,指出林种比例不当及树种资源单一是该区水源保护林发展中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该文从多林种、多树种配置,造林树种选择和林分结构的优化与调整方面提出现有林的发展策略,并提供了现有林的经营类型和对应各种立地类型的造林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保护林 多林种配置 树种选择 林分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山育林提高森林蓄水保土效益的研究 被引量:16
15
作者 杨吉华 张永涛 +2 位作者 高祥伟 李增印 王开增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1年第3期2-5,54,共5页
在论述封山育林历史发展的基础上 ,系统研究封山育林措施 ,封山育林具有改善林地土壤物理性状、林地土壤贮水量、枯落物贮存量、土壤渗透速度、增加土壤养分含量。
关键词 封山育林 蓄水保土 森林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造林模式对北京北部人工水源涵养林地土壤肥力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白麟 杨建英 +1 位作者 韩雪梅 王俭成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5-78,共4页
为了认识不同造林模式对人工水源涵养林土壤肥力的影响作用,2010年8月在北京市密云县太师屯镇人工水源涵养林试验示范区内,选择了2008年植造的油松+五角枫+紫穗槐(Ⅰ)、油松+橡栎+五角枫(Ⅱ)和山桃+板栗(Ⅲ)3种模式营造的人工林地,设置... 为了认识不同造林模式对人工水源涵养林土壤肥力的影响作用,2010年8月在北京市密云县太师屯镇人工水源涵养林试验示范区内,选择了2008年植造的油松+五角枫+紫穗槐(Ⅰ)、油松+橡栎+五角枫(Ⅱ)和山桃+板栗(Ⅲ)3种模式营造的人工林地,设置相对应的3块标准样地1,2,3。对标准地内土壤养分含量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对土壤肥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有机质含量为油松+橡栎+五角枫>油松+五角枫+紫穗槐>山桃+板栗,标准地3的有机质含量为11.3g/kg,比标准地1,2分别低54.3%和54%;全效氮与全效钾含量为:油松+五角枫+紫穗槐>油松+橡栎+五角枫>山桃+板栗,全氮、全钾含量分别为1.63,1.34,0.80g/kg和2.65,2.32,1.71g/kg。速效钾分别为48.45,96.65,37.75mg/kg。针阔混交林植物种类丰富,郁闭度大,枯落物积累数量多,对水源涵养林土壤肥力改善较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水源涵养林 造林模式 土壤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分处理下防护林树种叶水势、茎水势及土水势的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杨培林 彭俊 钟新才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73-278,共6页
【目的】以克拉玛依防护林树种为试材,探讨不同水分处理下不同防护林树种的叶水势、茎水势和土水势的日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试验设置2种水分处理(沟灌):处理一(50 m3/(667 m2·次))和处理二(100 m3/(667 m2·次)),采用露... 【目的】以克拉玛依防护林树种为试材,探讨不同水分处理下不同防护林树种的叶水势、茎水势和土水势的日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试验设置2种水分处理(沟灌):处理一(50 m3/(667 m2·次))和处理二(100 m3/(667 m2·次)),采用露点水势仪测定防护林树种的叶水势、茎水势和土水势的日变化。【结果】叶水势日变化中,处理一在08:00时俄罗斯杨和沙枣树的叶水势分别为-2.03和-3.23 MPa,在20:00时叶水势分别为-3.32和-11.65 MPa,沙枣树叶水势下降明显;处理二08:00~20:00俄罗斯杨和沙枣树的叶水势下降均不明显。二种处理树种茎水势日变化与叶水势变化相似;土水势随着土壤深度(30~90 cm)的增加呈上升趋势(沙枣树下降),树种根系吸收水分能力随着土壤深度(30~90 cm)的增加而下降(沙枣树吸收水分增强)。【结论】从叶、茎及土水势变化来看,树种抗旱程度为沙枣树>胡杨>白榆>俄罗斯杨,主要原因与树种自身因素(如叶面积,根系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水势 茎水势 土水势 防护林树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西黄土区主要造林树种耗水特性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杨锋伟 陈丽华 +1 位作者 朱清科 毕华兴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1-45,共5页
依据水量平衡原理,采用盆栽试验分别测算晋西黄土区主要造林树种油松、刺槐、苹果在其生长季(4—10月)成熟单株树木的耗水量,并根据林地土壤水分动态及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标定的各树种无效水界值,分析了各树种土壤水分供耗特点及其... 依据水量平衡原理,采用盆栽试验分别测算晋西黄土区主要造林树种油松、刺槐、苹果在其生长季(4—10月)成熟单株树木的耗水量,并根据林地土壤水分动态及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标定的各树种无效水界值,分析了各树种土壤水分供耗特点及其有效性。结果表明:①2002贫水年生长季降水量430.7mm,试验树种同期耗水量为430~470mm,树木供耗失衡,2003丰水年降水量870.2mm,耗水量为450~510mm但降雨分配不均,5月,10月树木供耗也略有失衡;②不同树种年内土壤含水量变化趋势相近,而同月耗水量差异较大,同一树种不同月耗水量差异也较大,丰水年各试验地土壤水分状况要好于贫水年;③油松、刺槐、苹果1和苹果2无效水界值为:8.0%,8.4%,9.4%和9.9%,油松较其它树种利用水分能力最强。贫水年单株树木土壤含水量在一段时间内低于对应树种的无效水界值,影响树木正常生长。单株树木依靠冬季和次年春季降水补充,生长季初期都能恢复到速效水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林树种 耗水量 水分平衡 土壤水分 黄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人工梭梭林群落生态特征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丁改改 蒋进 +4 位作者 宋春武 李生宇 王海峰 周杰 李亚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423-1432,共10页
为探究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莫索湾地区33年来人工梭梭林群落(依靠天然降水)的生态特征,本文对两种造林技术(积雪-客沙造林和秋灌造林)人工梭梭林地梭梭的长势、草本植物、土壤水分进行了调查和监测。结果表明:(1)积雪-客沙造林和秋灌... 为探究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莫索湾地区33年来人工梭梭林群落(依靠天然降水)的生态特征,本文对两种造林技术(积雪-客沙造林和秋灌造林)人工梭梭林地梭梭的长势、草本植物、土壤水分进行了调查和监测。结果表明:(1)积雪-客沙造林和秋灌造林梭梭至今生长良好,目前植株高度和冠幅均大于2 m和2 m^2,当年新生枝条长度均大于20 cm;初始造林梭梭存活率较高,分别为40%和63%;经过自然更新,现有密度均有所提高,人工林形成异龄复层混交林,林下生长有不同优势种的草本植物;土壤含水量均>2.00%,能够满足梭梭生长。(2)由于两种造林技术的土地处理方式和初期水分供给量不同,导致两种林地梭梭生长、林下草本植物盖度和多样性以及天然更新梭梭植株数量均有很大差异,整体秋灌造林地的状况优于积雪-客沙造林地。(3)两种造林技术对于当地生态条件均有很好的适应性,虽然积雪-客沙造林密度相对较低,但优于自然植被状况,且造林成本低;秋灌造林密度较大,天然更新植株数量较多,但造林成本高,后期生长较缓慢,需要采取一定的人工措施调整密度。综上可知,积雪-客沙造林和秋灌造林梭梭目前生长均较稳定,后者对该区生态条件适应性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雪-客沙造林 秋灌造林 梭梭林 自然更新 物种多样性 土壤水分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灰色分析选择坡耕地水土保持牧草草种的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字淑慧 段青松 +1 位作者 吴伯志 黄必志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1-63,共3页
应用灰色系统中的关联分析法对9种牧草的总盖度、草层高度、根系入土深度、青绿期、越冬率、抗病性、分蘖数、根长、根数、根重、茎叶干重、适口性等12项主要性状进行了综合评估,并讨论了灰色分析法在选择坡耕地水土保持牧草草种综合评... 应用灰色系统中的关联分析法对9种牧草的总盖度、草层高度、根系入土深度、青绿期、越冬率、抗病性、分蘖数、根长、根数、根重、茎叶干重、适口性等12项主要性状进行了综合评估,并讨论了灰色分析法在选择坡耕地水土保持牧草草种综合评估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在参试的9个品种中,以翠碧高羊茅的综合性状最佳,第二为迈洛克高羊茅,第三为雷得昆红三叶,草地早熟禾的优异和新哥来德最差,其它品种居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耕地 水土保持 灰色分析 草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