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胶粘结构参数对连接失效性能影响的理论与试验分析
1
作者 丘铭军 王涛 +5 位作者 计江 贾一鸣 王晨 洪军 王社昌 林起崟 《机械强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02-112,共11页
为提高重型机械和航空航天装备粘接结构装配连接性能,构建了基于内聚力单元的胶粘结构连接失效破坏数值分析模型。分析了结构拉剪破坏过程中不同载荷时刻下胶层剪切应力分布的演变规律,研究了不同结构参数下极限失效载荷与结构刚度的变... 为提高重型机械和航空航天装备粘接结构装配连接性能,构建了基于内聚力单元的胶粘结构连接失效破坏数值分析模型。分析了结构拉剪破坏过程中不同载荷时刻下胶层剪切应力分布的演变规律,研究了不同结构参数下极限失效载荷与结构刚度的变化规律,并开展了拉伸剪切破坏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载荷时刻下胶层剪切应力分布从刚开始的U形逐渐变为M形,最后过渡为近似倒U形;增加胶层长度或宽度,极限失效载荷及结构刚度均会随之增大;随着胶层厚度或基底厚度的增加,极限失效载荷变化幅度较小;结构刚度则大致随着胶层厚度的增加而减小,随着基底厚度的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粘连接结构 装配界面胶粘强度 内聚力单元 粘接应力 极限失效载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PDMS基-凝胶介质材料的疏冰特性研究
2
作者 顾兴士 易贤 李科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95-206,共12页
目的探究孔径对多孔PDMS基-有机凝胶介质材料(GIP-PDMS)疏冰特性的影响,揭示GIP-PDMS的疏冰机制。方法采用“模板析出-浸渍-固化”三步法制备了~200、~400和~1000μm^(3)种不同孔径的GIP-PDMS材料;实验研究了不同孔径GIP-PDMS在静态/动... 目的探究孔径对多孔PDMS基-有机凝胶介质材料(GIP-PDMS)疏冰特性的影响,揭示GIP-PDMS的疏冰机制。方法采用“模板析出-浸渍-固化”三步法制备了~200、~400和~1000μm^(3)种不同孔径的GIP-PDMS材料;实验研究了不同孔径GIP-PDMS在静态/动态结冰、表面磨损、酸碱腐蚀及油污污染等多因素下的疏冰特性;基于内聚力单元仿真模型分析了GIP-PDMS材料的疏冰机制。结果实验表明:GIP-PDMS材料的冰黏附强度显著低于多孔PDMS,且其冰黏附强度与孔隙尺寸呈正相关关系;在-25~-5℃温度范围内、静态/动态结冰条件下~200μm孔径GIP-PDMS材料的冰黏附强度稳定性最好(变化量仅为3.8 kPa);在经历100次重复磨损后,~400μm和~1000μm孔径材料分别表现出最小和最大的冰黏附强度增幅;在动态结冰温度持续降低(-5~-25℃)、表面磨损程度加剧的情况下,孔径为~200μm材料的冰黏附强度呈减小趋势,疏冰性能增强;在强酸(pH=1)强碱(pH=13)腐蚀和油污污染条件下,不同孔径GIP-PDMS冰黏附强度均基本保持不变。仿真表明:在切向除冰过程中GIP-PDMS的骨架与凝胶之间因不同的弹性模量导致材料-冰界面在多位置处出现裂纹萌生与扩展,从而获得优异的疏冰性能。结论GIP-PDMS材料在不同结冰气候条件、表面磨损、酸碱腐蚀及油污污染下仍具有优异的疏冰特性,可为高性能防除冰材料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除冰 冰黏附强度 PDMS 多孔介质 界面裂纹 疏冰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对锆/钢爆炸复合材料的影响
3
作者 刘林杰 朱磊 +1 位作者 尚稚轩 魏艺斌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1-305,共5页
锆合金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采用爆炸焊接法制备的锆/钢复合材料主要用于制造耐腐蚀容器。为验证锆/钢复合材料在制造耐腐蚀容器及容器使用过程中能够满足加工要求和严苛的工况。本研究对锆/钢复合材料进行不同制度的热处理,并对复合... 锆合金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采用爆炸焊接法制备的锆/钢复合材料主要用于制造耐腐蚀容器。为验证锆/钢复合材料在制造耐腐蚀容器及容器使用过程中能够满足加工要求和严苛的工况。本研究对锆/钢复合材料进行不同制度的热处理,并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界面组织进行检测与分析,研究不同热处理制度对锆/钢复合材料的影响。结果表明:锆/钢复合材料通过不同热处理,在500℃保温6 h后,其粘接强度达到最大值245 MPa,在界面处并未发生剧烈反应,在锆/钢材料界面处发现约为2μm的过渡层,其主要元素为Ze、Fe,且元素呈现出梯度分布。锆钢复合材料热处理后其断裂形式为韧性断裂与解离断裂相结合的混合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复合 R60700/Gr.60 粘接强度 界面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土-金属界面剪切黏附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海勇 孙影杰 +3 位作者 施成华 王祖贤 郑晓悦 周天顺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873-3886,共14页
为解决高黏性地层盾构刀盘结泥饼而导致盾构掘进不畅的问题,针对高岭土、蒙脱土和伊利土3种典型黏土,采用多功能联合扭转剪切试验仪,通过不固结不排水剪切黏附试验系统性探究稠度指数、法向应力、黏粒含量、旋转速率等因素对土壤-金属... 为解决高黏性地层盾构刀盘结泥饼而导致盾构掘进不畅的问题,针对高岭土、蒙脱土和伊利土3种典型黏土,采用多功能联合扭转剪切试验仪,通过不固结不排水剪切黏附试验系统性探究稠度指数、法向应力、黏粒含量、旋转速率等因素对土壤-金属界面剪切黏附特性的影响规律,分析3种黏土界面黏附特性的差异性。同时建立高岭土剪切黏附强度与显著影响因素的回归模型,并通过预测值与实测值对比验证回归方程的准确性。进一步采用正交试验探究稠度指数、法向应力、黏粒含量、旋转速率和圆盘材料对高岭土剪切黏附强度的影响规律及其显著性水平。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稠度指数的减小,高岭土、蒙脱土、伊利土剪切黏附强度均呈“钟型曲线”变化,即先增大再减小,最后趋于稳定;当稠度指数为1.2时,剪切黏附强度达到峰值;稠度指数减小到0.6时,剪切黏附强度稳定在10 kPa左右;在3种典型黏土中,蒙脱土黏附潜能最大,法向应力为300 kPa时,蒙脱土剪切黏附峰值强度分别是高岭土和伊利土的2.2和2.8倍。剪切黏附强度与法向应力和旋转速率近似呈线性正相关,且法向应力和旋转速率对蒙脱土剪切黏附强度的影响最为显著;剪切黏附强度可近似认为由剪切破裂面上的黏聚力和摩擦阻力组成,高黏粒含量土体的剪切黏附强度主要来源于黏聚力,摩擦阻力贡献较小,但摩擦阻力贡献占比随法向应力的增大而提高;随着土体中黏粒含量降低,剪切黏附强度构成中摩擦阻力逐渐占据主导作用。这些因素影响显著性排序从大到小依次为稠度指数、法向应力、黏粒含量、旋转速率、圆盘材料。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优化高黏性地层盾构刀盘泥饼防治措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土-金属界面 剪切黏附强度 高黏性地层 正交试验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刀表面纹理对复合膜热封强度的影响
5
作者 刘磊 刘言松 +1 位作者 张怡辉 宋文杰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2-87,共6页
为研究热封刀表面纹理高度差对多层复合膜热封强度的影响,以3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乙烯(PET/PE)复合膜为热封对象,以热封刀表面梯形纹理为例,通过热传导理论计算及仿真试验分析了热封刀表面梯形纹理高度差对复合膜热封合界面温度... 为研究热封刀表面纹理高度差对多层复合膜热封强度的影响,以3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乙烯(PET/PE)复合膜为热封对象,以热封刀表面梯形纹理为例,通过热传导理论计算及仿真试验分析了热封刀表面梯形纹理高度差对复合膜热封合界面温度分布的影响。基于此,研究了热封刀表面梯形纹理高度差、复合膜热封强度、薄膜粘接强度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复合膜热封强度测试,证明了热封刀表面梯形纹理高度差与复合膜热封强度关系的正确性。结果表明,当热封刀表面梯形纹理高度差在0~0.09 mm范围内,与3层PET/PE复合膜的热封强度呈正相关,超过该范围时,热封刀表面梯形纹理高度差与复合膜热封强度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封刀表面纹理高度差 三层PET/PE复合膜 热封合界面温度 薄膜粘接强度 热封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火箭发动机粘接界面湿热老化与寿命评估 被引量:15
6
作者 张晓军 常新龙 +1 位作者 陈顺祥 范世锋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7-31,共5页
通过对固体火箭发动机衬层-推进剂粘接界面的湿热加速老化试验以及不同老化时间下粘接界面的扯离强度测量,分析了不同湿热老化条件下试验件扯离强度随老化时间的变化规律。综合运用Eyring模型与Arrhenius模型,建立了粘接界面湿热老化寿... 通过对固体火箭发动机衬层-推进剂粘接界面的湿热加速老化试验以及不同老化时间下粘接界面的扯离强度测量,分析了不同湿热老化条件下试验件扯离强度随老化时间的变化规律。综合运用Eyring模型与Arrhenius模型,建立了粘接界面湿热老化寿命模型,预测了正常贮存条件下发动机的贮存寿命。研究结果表明,粘接界面平均扯离强度随老化时间呈下降趋势,中间有一个强度趋于稳定的平台期;在温度为20℃,湿度为65%RH条件下,粘接界面的强度半衰期寿命为12.8 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接界面 湿热老化 寿命评估 扯离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绝缘子护套与芯棒界面粘接性及界面质量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段明明 王璁 +2 位作者 屠幼萍 张福增 李锐海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32-137,142,共7页
为有效评价复合绝缘子护套与芯棒的界面质量,文中首先提出了一种护套—芯棒压剪试验方法,通过检测护套与芯棒的界面粘接强度对界面粘接性进行评判。对3支运行复合绝缘子不同位置的试样分别进行护套—芯棒压剪试验和解剖试验,结果表明护... 为有效评价复合绝缘子护套与芯棒的界面质量,文中首先提出了一种护套—芯棒压剪试验方法,通过检测护套与芯棒的界面粘接强度对界面粘接性进行评判。对3支运行复合绝缘子不同位置的试样分别进行护套—芯棒压剪试验和解剖试验,结果表明护套—芯棒压剪试验可以有效检测护套与芯棒界面的粘接性。进一步研究护套与芯棒界面质量的检测方法,对水煮后的带护套芯棒试样先后进行改进的水扩散试验和护套—芯棒压剪试验,结果表明界面泄漏电流值和界面粘接强度,可以分别反映护套与芯棒界面的缺陷和粘接性。研究说明结合改进的水扩散试验方法与护套—芯棒压剪试验方法可以对护套与芯棒的界面质量进行有效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绝缘子 护套与芯棒界面 粘接性 压剪试验 粘接强度 界面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60~C80高强抗冲磨混凝土配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李双喜 胡全 孙兆雄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33-135,共3页
工程实践证明,强度越高的混凝土抗冲磨性也相对好,C60~C80高强抗冲磨混凝土属于“以硬碰硬”的抗冲磨材料。只要采用低水胶比,掺加高性能减水剂,优先使用硅灰与矿渣粉或粉煤灰的复合超细掺合料,骨料最大粒径不超过20mm,精心施工... 工程实践证明,强度越高的混凝土抗冲磨性也相对好,C60~C80高强抗冲磨混凝土属于“以硬碰硬”的抗冲磨材料。只要采用低水胶比,掺加高性能减水剂,优先使用硅灰与矿渣粉或粉煤灰的复合超细掺合料,骨料最大粒径不超过20mm,精心施工,充分养护,着力从微观上提高、改善骨料与水泥石界面结构黏结强度和水泥石强度,就能轻易配制出C60-C80高强抗冲磨混凝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 抗冲磨性 混凝土 界面结构 黏结强度 水泥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冰风洞冰与固壁间剪切黏附应力和强度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肖春华 梁鉴 +2 位作者 林伟 王茂 刘蓓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98-804,共7页
为研究飞机结冰与固壁间的黏附强度,耦合固体力学实验方法和结冰风洞试验方法,在3m×2m结冰风洞试验段内开展了冰与固壁间的剪切黏附强度测量试验。首先,基于结冰风洞试验段,建立了冰与固壁间剪切黏附强度测量试验装置及其试验模型... 为研究飞机结冰与固壁间的黏附强度,耦合固体力学实验方法和结冰风洞试验方法,在3m×2m结冰风洞试验段内开展了冰与固壁间的剪切黏附强度测量试验。首先,基于结冰风洞试验段,建立了冰与固壁间剪切黏附强度测量试验装置及其试验模型。然后,通过固定外试验模型、拉伸内试验模型的方式,实现了冰从固壁表面的剥离,并针对此冰层剪切剥离过程建立了相应的计算模型。采用平面弹性力学方程描述该计算模型,采用非结构网格技术对计算区域进行划分,利用有限元方法对控制方程组进行离散,根据不同断裂力学判断准则的适应范围,采用了最大剪切强度准则用于判断剪切拉伸作用对冰层剥离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随着作用于内试验模型的轴向力载荷增加,冰与固壁间的剪切黏附应力也将增加,由于外试验模型的固定约束,在冰与固壁间的黏附界面两端会出现两个轻微的剪切黏附应力峰值,而在黏附界面中间位置,剪切黏附应力变化比较平缓。结冰风洞试验获得的剪切黏附强度在0.4MPa到1.0MPa之间,与参考文献中的试验结果比较吻合,明冰的剪切黏附强度大、霜冰的剪切黏附强度低,说明本文的试验方法和装置都比较合理,试验结果也验证了计算模型和计算结果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冰 黏附强度 黏附界面 结冰风洞 剪切应力 除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钢石薄膜与基材之间过渡层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苏革 闻立时 成会明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1998年第4期22-29,共8页
通过TEM观察发现在金刚石膜与单晶硅片、金刚石膜与A1N陶瓷之间存在一层过渡层,过渡层的存在为金刚石的形核及生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受此启发,为了改善金刚石与基材的结合强度,采用磁控溅射、空心离子镀、真空蒸镀等方法在MO片上沉... 通过TEM观察发现在金刚石膜与单晶硅片、金刚石膜与A1N陶瓷之间存在一层过渡层,过渡层的存在为金刚石的形核及生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受此启发,为了改善金刚石与基材的结合强度,采用磁控溅射、空心离子镀、真空蒸镀等方法在MO片上沉积TiC、TiCN(C/N=1/2)、TiCN(C/N=1/10)等薄膜,研究了它们对金刚石膜与基材的结合强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 薄膜 过渡层 结合强度 基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氧化Cu/Al_2O_3界面热力学与杂质效应 被引量:4
11
作者 江勇 蓝国强 +1 位作者 王怡人 周松松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154-3164,共11页
基于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温度、原子化学配比、Al活度、O活度和杂质偏聚对内氧化Cu/Al2O3界面的影响作用。计算得到的界面相图及相应能量学结果表明:界面平衡相结构随制备气氛的变化而变化;富O相界面的结合强度最高,富Al相界面的结合强... 基于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温度、原子化学配比、Al活度、O活度和杂质偏聚对内氧化Cu/Al2O3界面的影响作用。计算得到的界面相图及相应能量学结果表明:界面平衡相结构随制备气氛的变化而变化;富O相界面的结合强度最高,富Al相界面的结合强度其次,它们均约3倍于理想化学配比相界面的结合强度;杂质S对界面的危害性明显,对富Al相和理想配比相界面具有强烈的偏聚能力,且严重削弱界面强度(约可达65%),并降低氧化铝颗粒尺寸的稳定性,但S不能向富O相界面偏聚;相较于S,另一种杂质P向富Al相和理想配比相界面的偏聚能力不强,偏聚后对界面的危害性也较S弱。但P能向富O相界面偏聚,使界面强度严重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 Al2O3界面 内氧化 结合强度 杂质偏聚 第一性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形理论在材料表界面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6
12
作者 陈玉华 王勇 李新梅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8-11,共4页
 概述了分形及分形维数的基本概念,介绍了分形理论在材料表面、界面研究领域内的应用现状,并展望了分形理论在涂层与基体金属界面结合强度研究中的应用。
关键词 分形理论 材料表界面 结合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元多相共混物的拉伸强度与组成关系 被引量:4
13
作者 唐涛 赵汉英 +1 位作者 陈辉 黄葆同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1-6,共6页
影响二元多相共混物拉伸强度的结构因素主要有:共混组成、界面粘接强度、相形态。建立了包括以上3种因素在内的描述二元多相共混物拉伸强度的通式。并考察了通式对3个不同共混体系的适用性。
关键词 共混物 拉伸 强度 高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价强界面涂层界面结合能力的横截面压入法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国祥 张坤 +2 位作者 陈光南 罗耕星 肖京华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2006年第6期1-4,共4页
为了解强界面脆性涂层/硬性金属基体涂层结构横截面压入时的涂层剥落特点,以电镀铬层/硬性金属基体为研究模型,在原位观察系统下进行横截面压入试验,其结果表明:铬层断裂和剥落与载荷-位移曲线上出现的3个载荷下降点相对应,首先是在铬... 为了解强界面脆性涂层/硬性金属基体涂层结构横截面压入时的涂层剥落特点,以电镀铬层/硬性金属基体为研究模型,在原位观察系统下进行横截面压入试验,其结果表明:铬层断裂和剥落与载荷-位移曲线上出现的3个载荷下降点相对应,首先是在铬层横截面上形成一条与压头轴线平行的中间裂纹;随后又出现了以第1条裂纹为对称轴的2条斜裂纹;随着3条裂纹的稳态扩展和汇合,形成了与周围铬层相隔离、仅靠基体支撑的2块1/4圆形局部“孤岛”铬层;最后“孤岛”铬层沿界面剥落。以此“孤岛”剥落为力学计算模型,提出定量评价强界面脆性涂层/硬性金属基体的界面结合能力的横截面压入法,该方法利用载荷-位移曲线计算“孤岛”剥落所需要的总能量,测量界面剥落面积,并计算两者的比值,给出临界界面能量释放率,以此数据作为评价界面结合能力的指标,并给出了应用举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截面压入法 强界面 界面结合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O纤维表面改性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乔咏梅 陈立新 +1 位作者 吴大云 王斌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0-24,共5页
对PBO纤维表面性能的改善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混杂芳纶纤维、电晕处理、偶联剂处理及强酸处理等多种方法对PBO纤维与环氧树脂表面粘接强度及其复合材料层间剪切性能的影响程度,比较了各种方法的改性效果及各自优缺点。
关键词 PBO纤维 表面改性 纤维混杂 电晕处理 偶联剂 强酸 界面粘接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表面预处理对环氧树脂粘结剂粘结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21
16
作者 张璞 许立宁 路民旭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7年第8期1662-1665,1669,共5页
利用拉伸剪切实验系统地研究了砂纸打磨、喷砂、酸洗和磷化四种表面处理方法对粘结剂粘结强度的影响,并结合扫描电镜(SEM)、表面粗糙度测试仪对金属表面形貌的研究,结合能谱测定拉剪试样破坏面的成分数据,详细分析了不同表面处理方法影... 利用拉伸剪切实验系统地研究了砂纸打磨、喷砂、酸洗和磷化四种表面处理方法对粘结剂粘结强度的影响,并结合扫描电镜(SEM)、表面粗糙度测试仪对金属表面形貌的研究,结合能谱测定拉剪试样破坏面的成分数据,详细分析了不同表面处理方法影响界面粘结强度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各种表面处理方法均可改变金属表面形态,从而有效提高界面粘结强度,为进一步提高粘结剂/金属界面结合强度打下一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粗糙度 界面粘结强度 表面处理 粘结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粘接界面的损伤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军 陈旭 贾宏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2006年第2期48-51,共4页
把粘接界面本构模型应用到商用的各向异性导电胶粘接的试件中,并用此模型计算试件的90°剥离的开裂.通过对粘接界面模型的修正,在原界面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界面损伤因子χ,根据实验数据分别给出了温度循环损伤因子和高温高湿损伤... 把粘接界面本构模型应用到商用的各向异性导电胶粘接的试件中,并用此模型计算试件的90°剥离的开裂.通过对粘接界面模型的修正,在原界面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界面损伤因子χ,根据实验数据分别给出了温度循环损伤因子和高温高湿损伤因子计算公式.损伤因子不但能改变粘接的最大应力值,也能改变粘接界面开裂的位移.有损伤因子的界面本构能够描述温度循环和高温高湿试验后试件粘结强度的变化,此界面损伤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 粘接 剥离强度 界面损伤本构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相变释能的农产品冷藏设备主动防除冰方法 被引量:2
18
作者 丛茜 陈廷坤 +2 位作者 李杨 孙成彬 金敬福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76-281,共6页
为减小农副产品冷藏设备表面的结冰危害,提高部件表面的抗结冰能力和设备运转效率,该文提出利用相变释能的主动防除冰方法。试验以带有不同凹坑尺寸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和6061铝合金作为基体材料,凹坑内... 为减小农副产品冷藏设备表面的结冰危害,提高部件表面的抗结冰能力和设备运转效率,该文提出利用相变释能的主动防除冰方法。试验以带有不同凹坑尺寸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和6061铝合金作为基体材料,凹坑内填充气体或不同冰点的介质,表面覆盖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biaxially oriented polypropylene,BOPP)。试验采用水杯制冰法,测量表面结冰附着强度,结合剥离界面的形态,分析相变时差对界面附着强度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相对于光滑PMMA试样的表面附着强度169.81 kPa,试样(凹坑内分别填充纯净水和体积分数为6%乙醇溶液)表面的附着强度分别降低了100%和82%;对比无凹坑铝合金试样表面的附着强度,凹坑内填充体积分数为15%乙醇溶液低冰点溶液的试样表面附着强度可减小76.52%。因此利用不同水溶液的相变时间差和膨胀释能可减小试样表面的附着强度,并且试验表明试样材料、凹坑尺寸对附着强度的降低作用影响较小。利用相变时差和相变膨胀释能破坏冰在弹性冻结界面的接触稳定性,达到降低结冰表面附着强度的目的,并且水溶液中水的体积分数越大,试样结冰表面的附着强度的越小。研究结果为农产品冷藏领域中的防、除冰方法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冷 冻结 界面 弹性膜 相变 膨胀 附着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试结冰界面切向冻粘强度的新方法 被引量:2
19
作者 周峰 刘畅 +4 位作者 赵克良 周光明 蔡登安 李康桥 林显巧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39-643,共5页
提出一种测试结冰界面切向冻粘强度的新方法。设计了新型的拼接式结冰装置,进行圆柱形结冰杆表面的结冰,再通过压缩试验完成切向冻粘强度测试。在上述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地研究了多个试验因素对切向冻粘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接... 提出一种测试结冰界面切向冻粘强度的新方法。设计了新型的拼接式结冰装置,进行圆柱形结冰杆表面的结冰,再通过压缩试验完成切向冻粘强度测试。在上述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地研究了多个试验因素对切向冻粘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接触面积或者冻结时间的增加,切向冻粘强度均呈现先增大后稳定的趋势;随着加载速率的增大,切向冻粘强度值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5^-30℃之间,切向冻粘强度与冻结温度近似为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冰装置 结冰界面 切向 冻粘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火箭发动机粘接界面湿热老化实验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晓军 常新龙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57-561,共5页
对固体火箭发动机粘接界面试验件进行了不同湿热条件下的加速老化试验,并测量了不同老化时间粘接界面的扯离强度,描述了湿热老化试验和性能测试中的试验现象,结合复合材料微粘接结构吸湿规律对试验现象和撤离强度随老化时间变化曲线进... 对固体火箭发动机粘接界面试验件进行了不同湿热条件下的加速老化试验,并测量了不同老化时间粘接界面的扯离强度,描述了湿热老化试验和性能测试中的试验现象,结合复合材料微粘接结构吸湿规律对试验现象和撤离强度随老化时间变化曲线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衬层-推进剂粘接界面是固体火箭发动机粘接结构中最薄弱环节,应予以重点考虑;湿热老化促进了环境水分从衬层–推进剂界面向推进剂内部的扩散和渗透,致使弱边界层向推进剂内部扩展,导致了衬层-推进剂界面粘接强度的降低。试验件平均扯离强度随老化时间呈下降趋势,中间有一个强度趋于稳定的平台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接界面 湿热老化 扯离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