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Zn^(2+)对SBR单级好氧模式生物除磷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贾利涛 陈洪波 +6 位作者 李小明 杨麒 许德超 赵建伟 向沙 刘芳芳 李娟娟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266-2272,共7页
以合成废水为研究对象,以丙酸盐为单一外加碳源,通过比较进水中不同Zn2+浓度(0,1,5,10,20mg/L)下单级好氧模式下序批式反应器(SBR)的除磷效果,考察进水Zn2+浓度对单级好氧SBR生物除磷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分析各反应器中典型周期内磷及微... 以合成废水为研究对象,以丙酸盐为单一外加碳源,通过比较进水中不同Zn2+浓度(0,1,5,10,20mg/L)下单级好氧模式下序批式反应器(SBR)的除磷效果,考察进水Zn2+浓度对单级好氧SBR生物除磷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分析各反应器中典型周期内磷及微生物体内储能物质的变化,探究Zn2+对单级好氧SBR生物除磷性能的影响机理.当进水Zn2+浓度为0和1mg/L时,除磷率分别高达96.84%和97.90%.当进水Zn2+浓度为5,10,20mg/L时,系统除磷率分别为89.32%,76.43%和57.29%,说明较高浓度Zn2+对单级好氧SBR生物除磷有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较高浓度Zn2+可抑制COD的降解,微生物体内聚羟基脂肪酸酯好氧合成及磷酸盐激酶活性,并促进GAOs的代谢,使聚磷合成和水解量减少,从而降低系统的除磷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序批式反应器 丙酸盐 zn^2+ 单级好氧工艺 生物除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壳黄原酸盐对废水中Cu^(2+)·Zn^(2+)·Ni^(2+)的捕集作用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唐志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0期13362-13364,共3页
[目的]制备并研究谷壳黄原酸盐对Cu2+、Zn2+和Ni2+3种重金属离子的捕集效果。[方法]研究反应时间、药剂用量、pH值、反应温度以及离子共存对其效果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在pH值为中性或碱性,反应温度为40℃时,谷壳黄原酸盐对重金属离... [目的]制备并研究谷壳黄原酸盐对Cu2+、Zn2+和Ni2+3种重金属离子的捕集效果。[方法]研究反应时间、药剂用量、pH值、反应温度以及离子共存对其效果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在pH值为中性或碱性,反应温度为40℃时,谷壳黄原酸盐对重金属离子具有较好的捕集效果;离子共存有利于重金属离子的捕集。[结论]谷壳黄原酸盐为降低污水处理成本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壳 黄原酸盐 Cu^2+、zn^2+、Ni^2+ 捕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底吹熔炼过程中Pb、Zn、As分布影响机理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杨应宝 戚永辉 +3 位作者 余小吕 周世伟 李博 魏永刚 《中国有色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29,共11页
探究底吹熔炼过程中Pb、Zn、As等杂质元素在产物中的分布特征,以及熔炼参数与杂质元素分布规律的关系,对低品位、高杂质复杂铜精矿的冶炼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热力学计算软件Factsage理论分析与实际生产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Pb... 探究底吹熔炼过程中Pb、Zn、As等杂质元素在产物中的分布特征,以及熔炼参数与杂质元素分布规律的关系,对低品位、高杂质复杂铜精矿的冶炼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热力学计算软件Factsage理论分析与实际生产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Pb、Zn、As在产物中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机理,得到以下主要结论。温度升高,有利于Pb、Zn挥发进入烟尘降低其在渣和铜锍中的占比,也有利于促进渣中As向烟尘中转化脱除,但会导致As在铜锍中占比增加;渣铁硅比增加,会使得Pb、Zn在渣中分布占比逐渐降低,在铜锍和渣中占比逐渐升高,而As在渣中的占比会增加;渣中CaO含量升高,会使得Pb、Zn在渣中分布占比降低,在烟尘和铜锍中增加,As在渣中的占比会增加,在烟尘中占比降低;实际生产操作中,可通过提高冶炼温度促进部分杂质元素挥发,在适当降低渣铁硅比提高Pb、Zn脱除率的同时,可配合添加CaO促进As向渣中迁移。实际生产数据统计表明,Pb在铜锍、渣、烟尘中的分布占比分别为23.86%、33.12%、43.02%,Zn分别为4.47%、88.54%、6.99%,As分别为16.58%、15.34%、68.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冶炼 底吹熔炼 Pb、zn、As 分布特征 杂质脱除 温度 CaO含量 渣铁硅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晶TiO_2光催化处理含锌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于晓彩 刘培 陈月霞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19,共3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锐态型纳米TiO_2,并利用XRD、SEM对TiO_2粉体进行表征,在紫外光的作用下将自制纳米TiO_2光催化处理含锌废水。考察废水pH值、废水负荷、催化剂用量、光照时间等因素对锌离子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废水锌质量浓度...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锐态型纳米TiO_2,并利用XRD、SEM对TiO_2粉体进行表征,在紫外光的作用下将自制纳米TiO_2光催化处理含锌废水。考察废水pH值、废水负荷、催化剂用量、光照时间等因素对锌离子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废水锌质量浓度为50 mg/L,纳米TiO_2投加量为0.01 g/L,含锌废水的pH值为12,反应时间为30min时,废水中锌的去除率可达98.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光催化处理 纳米TIO2 含锌废水 去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油田CO_(2)驱试验区注入井综合解堵技术 被引量:7
5
作者 刘向斌 李胜利 +3 位作者 韩重莲 王海静 傅海荣 王素玲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8-63,共6页
大庆油田CO_(2)驱试验区水气交替注入过程中,部分井井筒存在CO_(2)水合物冻堵、重质组分与水合物并存冻堵现象,近井地带油层存在重质组分沉积与机械杂质等污染堵塞,严重影响试验区注采系统的注入效能及驱替效率。为解除井筒和近井地带... 大庆油田CO_(2)驱试验区水气交替注入过程中,部分井井筒存在CO_(2)水合物冻堵、重质组分与水合物并存冻堵现象,近井地带油层存在重质组分沉积与机械杂质等污染堵塞,严重影响试验区注采系统的注入效能及驱替效率。为解除井筒和近井地带污染堵塞,达到综合解堵目的,通过室内实验评价以及现场应用优化,从解堵剂配方和解堵工艺两方面对注入井解堵技术进行研究,研制了新型环保耐低温CO_(2)水合物冻堵解堵剂和近井地带高效解堵剂2套解堵剂。实验结果表明:水合冻堵物在-20℃条件下溶解率为100%、重质组分溶解率为91.13%、机械杂质溶解率为87.43%、冰点为-25℃;优化了低速高压渗透解堵工艺和多段塞解堵工艺,形成了井筒和近井地带的综合解堵工艺技术。该技术现场应用58井次,累计增注量40442 m3,解决了大庆油田CO_(2)试验区水气交替过程中注入井堵塞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驱 注入井 水合物冻堵 高效解堵剂 现场试验 大庆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湿地植物处理含重金属生活废水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8
6
作者 陈明利 张艳丽 +1 位作者 吴晓芙 纪智慧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64-168,共5页
通过耐受浓度试验得出凤眼莲、水蕹、水花生和荇菜四种植物对含重金属生活污水中Cd2+的耐受范围值分别<5mg/L、0.5mg/L、0.2mg/L、0.2mg/L;凤眼莲和水花生对Zn2+的耐受范围值分别<10mg/L,水蕹和荇菜对Zn2+耐受范围值为<5mg/L和... 通过耐受浓度试验得出凤眼莲、水蕹、水花生和荇菜四种植物对含重金属生活污水中Cd2+的耐受范围值分别<5mg/L、0.5mg/L、0.2mg/L、0.2mg/L;凤眼莲和水花生对Zn2+的耐受范围值分别<10mg/L,水蕹和荇菜对Zn2+耐受范围值为<5mg/L和0.5mg/L。由植物对生活污水中锌\镉离子去除率试验可知,在Cd2+/Zn2+浓度分别为0.5mg/L和5mg/L时,与对照组相比,两种植物均能明显去除污水中的Zn2+与Cd2+,其中Cd2+去除率提高了65.3%,Zn2+去除率提高了43.7%。研究发现植物处理在前5d内为去除Zn2+/Cd2+的高效区间,这一时期内植物对Zn2+/Cd2+去除率的贡献可以达到40%~60%,表明在植物的耐受浓度范围内,湿地植物对生活污水中的Cd2+/Zn2+有较好的去除效果,根部为主要的富集器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植物 去除率 生活污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无机复合抗菌剂的制备及抗菌性能 被引量:9
7
作者 张葵花 谭绍早 赵惠明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49-352,385,共5页
依次将无机抗菌离子(锌离子)和有机抗菌离子(十四烷基三丁基季鏻盐)插入到蒙脱土中制备出有机-无机复合抗菌剂,其中锌和季鏻盐的含量分别为2.60%(质量分数)和22.31%(质量分数)。热重(TG)、X-射线衍射(XRD)分析结果表明,锌离子和季鏻盐... 依次将无机抗菌离子(锌离子)和有机抗菌离子(十四烷基三丁基季鏻盐)插入到蒙脱土中制备出有机-无机复合抗菌剂,其中锌和季鏻盐的含量分别为2.60%(质量分数)和22.31%(质量分数)。热重(TG)、X-射线衍射(XRD)分析结果表明,锌离子和季鏻盐确实交换到蒙脱土中,并且复合抗菌剂中有机物的热分解起始温度为220℃左右,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抗菌试验的结果表明,复合抗菌剂具有较好的抗菌性能,对S.aereus和E.coli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100μg.mL-1和300μg.mL-1。将100mg复合抗菌剂在100mL蒸馏水中浸20d后,季鏻盐阳离子和Zn2+的释放量均很小,分别为4.831mg.L-1和1.896mg.L-1,表明复合抗菌剂具有良好的耐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鳞盐 锌离子 复合抗菌剂 抗菌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低温无汞锌锰电池的研究
8
作者 李凝 熊根良 +1 位作者 蔡先礼 朱华平 《广西科学》 CAS 2002年第3期186-187,共2页
采用正交法变动氯化锌、氯化铵和氯化钙的用量 ,配制电解液 ,加入一种电解液抗冻剂和电池活性剂 ,试制成五号无汞锌锰电池。放电实验表明 :该电池在 - 2 5℃条件下能稳定的释放电能 ,在常温与市售同型号的电池性能相近 ;调整了 p H值 ,... 采用正交法变动氯化锌、氯化铵和氯化钙的用量 ,配制电解液 ,加入一种电解液抗冻剂和电池活性剂 ,试制成五号无汞锌锰电池。放电实验表明 :该电池在 - 2 5℃条件下能稳定的释放电能 ,在常温与市售同型号的电池性能相近 ;调整了 p H值 ,增强了电池的耐蚀性 ;采用氯化钙并取消了汞 ,电池成本降低且实现了环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汞锌锰电池 耐低温性 活性剂 抗冻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离子对厌氧氨氧化污泥脱氮效能影响 被引量:11
9
作者 袁新明 王电站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15-519,525,共6页
通过接种厌氧氨氧化污泥研究不同浓度Fe^(3+)、Cu^(2+)和Zn^(2+)对厌氧氨氧化污泥的脱氮效能影响,以及在其最适金属离子浓度下对厌氧氨氧化污泥的长期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进水Fe^(3+)、Cu^(2+)和Zn^(2+)质量浓度分别为0~10、0~2、0~4... 通过接种厌氧氨氧化污泥研究不同浓度Fe^(3+)、Cu^(2+)和Zn^(2+)对厌氧氨氧化污泥的脱氮效能影响,以及在其最适金属离子浓度下对厌氧氨氧化污泥的长期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进水Fe^(3+)、Cu^(2+)和Zn^(2+)质量浓度分别为0~10、0~2、0~4mg/L对厌氧氨氧化污泥活性有促进作用;当进水Fe^(3+)质量浓度为10~40mg/L时,厌氧氨氧化污泥活性未受到较大影响,而进水Cu^(2+)和Zn^(2+)质量浓度分别为1~30、4~30mg/L时,随着金属离子浓度升高,脱氮效能逐渐下降,浓度越高,对厌氧氨氧化污泥活性的抑制效果越明显。分别在最适Fe^(3+)、Cu^(2+)和Zn^(2+)质量浓度为6、1、4mg/L的条件下,对厌氧氨氧化污泥进行2个月的长期影响实验发现,加入Fe^(3+)对厌氧氨氧化污泥活性一直有良好的促进效果,而加入Cu^(2+)和Zn^(2+)分别在第19天和第21天开始出现明显的活性下降现象,并且在停止投加金属离子后,短期内活性也未能恢复,混合组未发现明显的抑制或促进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氨氧化 FE^3+ CU^2+ zn^2+ 脱氮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包覆的石墨烯在碱锰电池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舒俊 薛祥峰 常海涛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08-510,共3页
采用一步溶液法制备纳米二氧化锰包覆石墨烯(MnO_(2)@GN),通过XRD、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热重(TG)分析等测试,对MnO_(2)@GN复合材料的结构、形貌和MnO_(2)包覆量进行考察。将MnO_(2)@GN以20%的质量分数添加到碱锰电池导电剂膨胀石... 采用一步溶液法制备纳米二氧化锰包覆石墨烯(MnO_(2)@GN),通过XRD、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热重(TG)分析等测试,对MnO_(2)@GN复合材料的结构、形貌和MnO_(2)包覆量进行考察。将MnO_(2)@GN以20%的质量分数添加到碱锰电池导电剂膨胀石墨(KAA)中,发现纳米MnO_(2)的包覆可改善片层石墨烯的团聚以及与电解二氧化锰(EMD)的相容性,有助于导电剂在EMD中的分散,降低电池内阻。电池的750 mA大电流放电性能提升7.00%,250 mA中电流放电性能提升5.10%,20 mA小电流放电性能提升0.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锰(MnO_(2)) 石墨烯(GN) 导电剂 碱性锌锰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抗锌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印度芥菜修复锌污染土壤的影响
11
作者 陈徉 宋天顺 +1 位作者 周国玲 谢婧婧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56-162,共7页
从受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筛选得到1株对锌有较高抗性的微生物,经鉴定该菌株为芽孢杆菌属。在不同实验条件下考察该菌株去除Zn2+的性能,结果表明:在Zn2+初始浓度为300 mg/L,温度为37℃,接种量为5%的情况下,去除Zn2+的效果最好,12 h去除率可... 从受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筛选得到1株对锌有较高抗性的微生物,经鉴定该菌株为芽孢杆菌属。在不同实验条件下考察该菌株去除Zn2+的性能,结果表明:在Zn2+初始浓度为300 mg/L,温度为37℃,接种量为5%的情况下,去除Zn2+的效果最好,12 h去除率可达到94%;进一步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添加不同浓度菌株对印度荠菜富集土壤中锌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添加量为40 m L菌液下(1×109 CFU/m L),印度芥菜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锌含量,相较对照组分别提高56.1%和24.3%,这说明菌株可以提高锌弱酸提取态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锌菌株 菌株筛选 zn^2+去除率 印度芥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煤基吸附电极处理氰化废水试验研究
12
作者 刘巧妮 《洁净煤技术》 CAS 2019年第4期152-157,共6页
目前,矿产、金属工业、电子设备制造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引起工业废水产出量急剧升高,废水中多种有毒离子(如铬、镉、砷等)及锌、镍、金等贵金属,特别是氰化提金过程中产生的CNT、SCN^-、CN^-等危害大,必须进行无害化治理。为解决氰化废水... 目前,矿产、金属工业、电子设备制造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引起工业废水产出量急剧升高,废水中多种有毒离子(如铬、镉、砷等)及锌、镍、金等贵金属,特别是氰化提金过程中产生的CNT、SCN^-、CN^-等危害大,必须进行无害化治理。为解决氰化废水中大量有害离子的污染问题,提高氰化废水处理效率,探索三维煤基电极废水处理方法,自制的三维煤基电极以阴、阳电极和活性炭粒子3个组件为主。以电压、时间为变量,分析氰化废水中Zn^2+、CNT浓度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CNT、Zn^2+去除率符合Lagergren一级动力学模型,随着煤基电极长周期、连续使用,废水中CNT、Cu^2+、Zn^2+、CN^-、SCN^-的去除率分别为93. 74%、97. 28%、95. 22%、95. 13%、97. 05%;增加煤基电极循环使用次数,废水中有害离子的去除率微幅下降,6次循环后,CNT、Cu^2+、Zn^2+、CN^-、SCN^-的去除率分别为92. 17%、94. 65%、92. 67%、90. 14%、97. 02%。升高电压,有害离子的去除率不再随电极板自身的吸附饱和发生变化,煤基电极可重复使用。煤基三维电极设备可简易、低耗、高效地进行工业废液去除处理,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煤基电极 活性炭粒子 zn^2+、CNT去除率 吸附饱和 氰化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