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代的罪己诏:文体与文化 被引量:9
1
作者 郗文倩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6-62,共7页
罪己诏是中国古代帝王在灾异发生或政令失误时颁布的反省罪己文书,文化内涵丰富。罪己诏最早出现在汉代,且数量众多,这主要源于阴阳灾异说的盛行。从修辞层面看,罪己诏垄断了灾变解释权,限定了归罪资格,有助于巩固皇权,是政治修辞的重... 罪己诏是中国古代帝王在灾异发生或政令失误时颁布的反省罪己文书,文化内涵丰富。罪己诏最早出现在汉代,且数量众多,这主要源于阴阳灾异说的盛行。从修辞层面看,罪己诏垄断了灾变解释权,限定了归罪资格,有助于巩固皇权,是政治修辞的重要形式。在后世发展中,其自我批评自我反省式的策略实施,日渐蜕变为取悦民众、缓和矛盾的统治权术。应该肯定的是,罪己诏显示君王自我反省精神,常伴有招贤纳士、延问得失、敦勉臣吏的作用,且附带救助优抚措施,能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修政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罪己诏 灾异论 修辞策略 修政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德终始说与汉代史学的正统观念 被引量:8
2
作者 汪高鑫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9-32,共4页
中国古代的五德终始说,包括土木金火水五行相胜与木火土金水五行相生两个系统。作为一种解释王朝更替和历史变易的学说,五德终始说对于秦汉时期的政治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五德终始说提出的古史系统和内蕴的经世意识与正统观念,则对于... 中国古代的五德终始说,包括土木金火水五行相胜与木火土金水五行相生两个系统。作为一种解释王朝更替和历史变易的学说,五德终始说对于秦汉时期的政治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五德终始说提出的古史系统和内蕴的经世意识与正统观念,则对于以司马迁和班固为代表的汉代史学的历史撰述与史学思想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汉代史学构建的古史系统所蕴含的正统观念,以及以《汉书》为代表的中国正统史学的出现,与五德终始历史学说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德终始说 汉代史学 正统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儒《诗》说之演变——从《孔子诗论》《周南·汉广》篇的本义说起 被引量:7
3
作者 李山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9-55,共7页
据竹简《孔子诗论》对《汉广》篇的论述 ,《周南·汉广》并不是什么爱情诗 ,而是一首告诫周家子弟不要追求江汉游女的篇章 ,由此推测 ,诗篇应作于西周中晚期。以《孔子诗论》对《汉广》的论述为基准 ,进而检讨两汉今古《诗》说 ,认... 据竹简《孔子诗论》对《汉广》篇的论述 ,《周南·汉广》并不是什么爱情诗 ,而是一首告诫周家子弟不要追求江汉游女的篇章 ,由此推测 ,诗篇应作于西周中晚期。以《孔子诗论》对《汉广》的论述为基准 ,进而检讨两汉今古《诗》说 ,认为《毛诗序》应为东汉学者在名教要求下杂抄、改造今文家言的产物 ,前人卫宏作《毛诗序》的说法是应予重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诗论》 《汉广》本义 创作时代 汉儒诗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社会早期的音乐哲学 被引量:9
4
作者 刘成纪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2-120,共9页
在现代形态的音乐史研究中,人们已习惯于将审美价值视为音乐的核心价值,将音乐的历史看作被"审美"一词限定的历史,但在中国社会早期,音乐的价值却远远溢出了美的边界,几乎可以将中国人的天地人神之思一网打尽。就哲学而言,这... 在现代形态的音乐史研究中,人们已习惯于将审美价值视为音乐的核心价值,将音乐的历史看作被"审美"一词限定的历史,但在中国社会早期,音乐的价值却远远溢出了美的边界,几乎可以将中国人的天地人神之思一网打尽。就哲学而言,这种围绕音乐的思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将道、气、风、声视为音乐的本源,从而将人工艺术与天地自然打通;二是将声律、音律或乐律理解为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律法,从而将音乐秩序挪移为宇宙秩序;三是以道论、数论和气论为音乐进行本体论定位,从而使音乐的价值获得形而上的阐明。要而言之,在中国社会早期的观念中,音乐被视为世界存在的基本性状,它的哲学品格要远远大于美学品格。这预示着一种回归中国历史本身的音乐史研究,必须超越美和艺术的限界,将其作为一种普遍性的世界经验来看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两汉乐论 音乐美学 音乐哲学 世界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儒理念与价值观研究的方法论问题之理论篇 被引量:5
5
作者 陈启云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82-89,共8页
臧知非《两汉之际儒生价值取向探微》(《史学集刊》2003年2期)的立论,和我近年考析汉儒的文字针锋相对,感觉有必要对考论汉儒所牵涉的一些史学理论和方法提出来讨论。本文“(一)理论篇”讨论法国“年鉴学派·心态史回转到人类文化... 臧知非《两汉之际儒生价值取向探微》(《史学集刊》2003年2期)的立论,和我近年考析汉儒的文字针锋相对,感觉有必要对考论汉儒所牵涉的一些史学理论和方法提出来讨论。本文“(一)理论篇”讨论法国“年鉴学派·心态史回转到人类文化历史学”的新趋向;这是转向到美国人类学大师罗拔·列德夫(Robert Redfield,1897—1958)所重视的文化“大传统”——对整体文化发展变化的多元和全面意义的理解,综合为文明史的研究——“人文·精神文明”。以中国传统观念来说,聚焦于文化“大传统”,是以“君子”的“价值”理念,来理解和批判两汉儒生;聚焦于文化“小传统”,是以“小人”的“行径”来体认两汉儒生。顾炎武以“大义”、“节义”等理想理念来评论《两汉风俗》;吕思勉、蒙文通(以及臧文未指名的钱穆师和我)则以汉儒“要改正当世社会组织”(传统谓之“济世淑世”)的“志士仁人之公意”、“洪流”来解释新莽政权之兴起;这都是从儒学的“人文精神”“淑世理想”和“学术理念”(文明“大传统”的价值理念)着眼;因而成为聚焦于文化“小传统”价值取向的臧文批评的标的。本文续“考论篇”将进一步讨论在历史考证和分析上研究汉儒的实际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儒理念 价值观 历史理论与研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汉代第四种宇宙模式——《尚书考灵曜》“地动说”的正“本”与清“源” 被引量:4
6
作者 刘宁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50-160,共11页
纬书《尚书考灵曜》所载"地动说",是一种包含天地结构和运动理论的宇宙学说,其主要内容为:宇宙由四表天球—恒星天球—地体三重结构组成,地体在天球内自西向东作闭合运动。通过对其所述地体运动进行模拟,可见此"地动说&q... 纬书《尚书考灵曜》所载"地动说",是一种包含天地结构和运动理论的宇宙学说,其主要内容为:宇宙由四表天球—恒星天球—地体三重结构组成,地体在天球内自西向东作闭合运动。通过对其所述地体运动进行模拟,可见此"地动说"的地心运动轨迹是一个以天球中心为中心,以3万里为短轴、3槡2万里为长轴的椭圆。因此,《考灵曜》"地动说"是不同于盖、浑、宣夜三家的第四种宇宙论模式。这一学说的出现首先与齐地的文化有关,也受到以《尸子》为代表的早期大地运动思想的影响,更与西汉时期浑仪的设立和浑天说的迅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宇宙模式 《尚书考灵曜》 “地动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秦汉政治文化整合过程中法家思想的变异 被引量:3
7
作者 韩星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7-141,共5页
在秦汉政治文化整合过程中,法家思想大都得以落实。然而,在此过程中,法家思想发生了变异,集中体现在法家"真精神"的遗失。法家"法"的精义、变革现实的精神、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精神、贵公抑私精神及法、术、势结合... 在秦汉政治文化整合过程中,法家思想大都得以落实。然而,在此过程中,法家思想发生了变异,集中体现在法家"真精神"的遗失。法家"法"的精义、变革现实的精神、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精神、贵公抑私精神及法、术、势结合的理论体系等发生了变异,这些变异使得法家后来成为封建专制政治的帮凶。今天,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法治需要剥离和清除这些消极的东西,以为我们的社会确定一个良好的文化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政治文化 法家学派 法家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宗唐得古”说献疑——兼谈戴表元诗论的特色及地位 被引量:4
8
作者 魏崇武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4-91,共8页
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元代文学史》所提出的"宗唐得古"概念影响很大,但却不甚妥当。该书将"得古"连读,是在词性上出现了误判;而学界将其进一步引申为"宗唐以得古",则在逻辑上存在问题。戴表元宗唐复古主张... 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元代文学史》所提出的"宗唐得古"概念影响很大,但却不甚妥当。该书将"得古"连读,是在词性上出现了误判;而学界将其进一步引申为"宗唐以得古",则在逻辑上存在问题。戴表元宗唐复古主张的地位和影响力,不宜提得过高,"酿蜜"说才是其诗论的真正特色和价值所在,应予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表元 宗唐得古 酿蜜说 元代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许学夷的汉魏诗史观 被引量:2
9
作者 陈斌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2-56,共5页
许学夷的汉魏诗史观,受明代七子派相关思想影响较大,但又自觉地对他们的观点予以驳正与补罅,从而在思路与学理上对明代的汉魏诗歌研究作出一定的推进。本文着重从两方面对他的汉魏诗史观作一评述,一是对格调派尊汉贬魏的诗史价值观的批... 许学夷的汉魏诗史观,受明代七子派相关思想影响较大,但又自觉地对他们的观点予以驳正与补罅,从而在思路与学理上对明代的汉魏诗歌研究作出一定的推进。本文着重从两方面对他的汉魏诗史观作一评述,一是对格调派尊汉贬魏的诗史价值观的批判,二是以“正变”说建构自己的汉魏诗史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学夷 汉魏诗论 明代诗学 格调派 “正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汉代的宇宙生成论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玉周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2-24,共3页
汉代哲学的宇宙生成论,按其本原的属性可分为物质性的本原生成论和精神性的本原生成论两种类型。它在天道观方面融合了儒、道的宇宙本原,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向宇宙本体论转化的倾向,其宇宙生成过程论也趋于繁琐化、神秘化。汉代... 汉代哲学的宇宙生成论,按其本原的属性可分为物质性的本原生成论和精神性的本原生成论两种类型。它在天道观方面融合了儒、道的宇宙本原,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向宇宙本体论转化的倾向,其宇宙生成过程论也趋于繁琐化、神秘化。汉代宇宙生成论的这些特点是当时社会的学术、思想文化的反映,并为魏晋玄学的产生提供了思想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宇宙生成论 特点 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公天下到“王命论”——论两汉之际儒生政治理念的变迁 被引量:4
11
作者 曲利丽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11-117,共7页
儒生阶层在西汉元成以后登上政治舞台,发起了复古改制运动,但空有理想主义的激情,不能解决历史症结。复古改制失败后,儒生们依据公天下政治理念,捧出王莽来改造现实,却又造成了更大的历史劫难。面对惨败,儒生们不能够反思自身的理想主义... 儒生阶层在西汉元成以后登上政治舞台,发起了复古改制运动,但空有理想主义的激情,不能解决历史症结。复古改制失败后,儒生们依据公天下政治理念,捧出王莽来改造现实,却又造成了更大的历史劫难。面对惨败,儒生们不能够反思自身的理想主义,反而走向了"王命论",认为天下应为刘氏一家所有。儒生再没有勇气讨论"禅让"等公天下的理念了,此为中国思想史上一大变局。"王命论"在后汉变成了国家意识形态,导致后汉学术走向平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汉之际 儒生 政治理念 道德理想主义 王命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魏晋南北朝民族关系与夷夏之辨 被引量:9
12
作者 汪高鑫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8-53,共6页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关系错综复杂,其中魏与西晋的民族关系主要表现为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之间的矛盾,而南北朝的民族关系则是南方汉族政权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矛盾。表现在这一时期的夷夏之辨上,魏与西晋汉族思想家的夷夏观明显...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关系错综复杂,其中魏与西晋的民族关系主要表现为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之间的矛盾,而南北朝的民族关系则是南方汉族政权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矛盾。表现在这一时期的夷夏之辨上,魏与西晋汉族思想家的夷夏观明显偏激、落后,以蔑视少数民族、鼓吹"戎晋不杂"论的江统的《徙戎论》为代表;而南北朝时期则是南北方政权都以正统自居,斥对方为僭伪;而在这种相互争正统的政治背后,却蕴含着深刻的对于"中国"的历史文化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民族关系 夷夏之辨 《徙戎论》 历史文化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书诗坛耀三星 千秋万古当齐名——论习凿齿与王羲之、陶渊明未能齐名之原因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直雄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4-121,共8页
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陶渊明在中国诗史上,均有着闻名遐迩的崇高地位,可谓冠绝千古。与王羲之、陶渊明同一时代的史学家习凿齿,史识超群,功勋卓著,特别是其"越魏继汉论"即"国家应大一统论",在史坛上独树一帜,影响... 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陶渊明在中国诗史上,均有着闻名遐迩的崇高地位,可谓冠绝千古。与王羲之、陶渊明同一时代的史学家习凿齿,史识超群,功勋卓著,特别是其"越魏继汉论"即"国家应大一统论",在史坛上独树一帜,影响至今。其知名度理当与"王""陶"相伯仲,然而,囿于诸多原因,习凿齿的英名多被历史的尘埃所掩盖、所遮蔽,以致不显山露水,甚至为世人所误读。因而,探究其深刻原因,彰显其光辉业绩,实有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凿齿 王羲之 陶渊明 《汉晋春秋》 “越魏继汉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谶”与“纬”的区别——兼与钟肇鹏先生商榷 被引量:1
14
作者 丁鼎 薛立芳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107-110,共4页
 "谶"本是假托神意兆示人间吉凶的预言;而"纬"则是相对于"经"而言的,是指汉代方士化的儒生与儒学化的方士以神学迷信观念阐释儒家经典的著作。由于"谶"与"纬"曾一度在两汉时期合流...  "谶"本是假托神意兆示人间吉凶的预言;而"纬"则是相对于"经"而言的,是指汉代方士化的儒生与儒学化的方士以神学迷信观念阐释儒家经典的著作。由于"谶"与"纬"曾一度在两汉时期合流,并形成盛极一时的"谶纬"思潮,因而古人往往将纬书称为"谶纬",或单称"谶"。于是后世人们也多将"谶"与"纬"相提并论,甚至有人认为"谶"与"纬"名异实同。本文对"谶"与"纬"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进行了考察,认为"谶"与"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两者同中有异,并非同一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钟肇鹏 “谶” “纬” 神学目的论 儒学 汉代 字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儒家与《易》之关系述论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浩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3-59,共7页
《周易》在中国古代被当作儒家经典之一,孔子作"十翼"之说也久已深入人心。事实上,《易》与儒家的关系向来就很复杂。本文主要从文献学的视角,考察了孔子以至秦汉儒家易学的发展,进而提出了"学术易"、"方术易&... 《周易》在中国古代被当作儒家经典之一,孔子作"十翼"之说也久已深入人心。事实上,《易》与儒家的关系向来就很复杂。本文主要从文献学的视角,考察了孔子以至秦汉儒家易学的发展,进而提出了"学术易"、"方术易"之分,或"义理易"、"象数易"、"方术易"之分,探讨了它们的内在关联及其文化意义,并且特别强调了"象数易"的独特地位。我们的考察和区分,将有助于更深刻地认识早期儒家与《易》之关系乃至整个易学史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儒家 《易》 汉代易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蜀汉经学考述 被引量:2
16
作者 吴龙灿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1-27,共7页
蜀汉经学主要受到两汉巴蜀经学和荆州学派的影响,异于郑学而义合王学,兼顾今古文经,多图谶之学,通经用世。蜀汉经学家向朗、尹默、李仁及其子李撰皆受学荆州学派领袖宋衷、司马徽,颇得荆州学派真传。受巴蜀经学的扬雄拟经和杨谯谶纬学影... 蜀汉经学主要受到两汉巴蜀经学和荆州学派的影响,异于郑学而义合王学,兼顾今古文经,多图谶之学,通经用世。蜀汉经学家向朗、尹默、李仁及其子李撰皆受学荆州学派领袖宋衷、司马徽,颇得荆州学派真传。受巴蜀经学的扬雄拟经和杨谯谶纬学影响,王长文有拟经之作,谯周集谶纬学大成。蜀汉经学是三国时期经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虽规模稍逊曹魏,然而成就斐然,独具特色,对蜀学与曹魏、东吴、西晋三朝经学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汉 郑王之争 荆州学派 经学 谶纬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淳于意与华佗医案比较观汉代医事 被引量:1
17
作者 于凌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3-76,共4页
梳理了《史记》与《三国志》中淳于意与华佗两位名医的医案,在医案概况、病因认识、病种分科、诊断技术、治法运用、医学伦理等方面比较两批医案的异同,以冀能从中找寻到中医理论形成早期的某些学术认知规律,并从局部管窥汉代至三国时... 梳理了《史记》与《三国志》中淳于意与华佗两位名医的医案,在医案概况、病因认识、病种分科、诊断技术、治法运用、医学伦理等方面比较两批医案的异同,以冀能从中找寻到中医理论形成早期的某些学术认知规律,并从局部管窥汉代至三国时期医学及医术的发展概貌。两批医案展现了官方与民间两个不同类型医学的双重形式,也体现了汉代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的成熟度。与后世医案专著相比,两位名医的正史医案具备了更广泛的人文价值和社会现实意义,蕴含了中国传统医案中“以人为本”的文化特征,值得当今社会重新审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淳于意 诊籍 华佗 医案 汉代医学 病因分类 脉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唐间儒学的“学”“术”变迁
18
作者 王三北 韦宝畏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11,共5页
自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后 ,儒学由民间学说变为官方的意识形态 ,导致了儒学“学”与“术”的分离。统治者侧重于在“术”的层面上利用儒学 ,而压抑儒家在“学”的层面上的思想追求。面对汉唐间社会现实的种种变迁以及佛教、道教、玄学、胡... 自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后 ,儒学由民间学说变为官方的意识形态 ,导致了儒学“学”与“术”的分离。统治者侧重于在“术”的层面上利用儒学 ,而压抑儒家在“学”的层面上的思想追求。面对汉唐间社会现实的种种变迁以及佛教、道教、玄学、胡文化的冲击 ,儒家的“术”仍然持续顽强地发挥作用 ,而“学”却慢慢地衰落了 ,于是才有了韩愈强烈要求对儒学进行改革和恢复儒学本原“道统”的呼吁 ,这成为宋代新儒学产生的先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唐间 儒学 经术 胡文化 原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额济纳汉简》年代考释
19
作者 罗见今 关守义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0-117,共8页
1999-2002年在内蒙古额济纳旗9个汉代烽隧遗址出土了500余枝简牍,这是继上世纪30、70年代两次大量出土居延汉简之后第三次较系统的发掘,2005年3月辑成《额济纳汉简》出版。本文利用作者证明的中国历法的五个周期性质考释了10枝非纪年简... 1999-2002年在内蒙古额济纳旗9个汉代烽隧遗址出土了500余枝简牍,这是继上世纪30、70年代两次大量出土居延汉简之后第三次较系统的发掘,2005年3月辑成《额济纳汉简》出版。本文利用作者证明的中国历法的五个周期性质考释了10枝非纪年简(历谱残简、月朔简等)的年代,认为与今历不合的5枝纪年简历日书写有错误,确认1枝有残纪年简的年号;据4枝始建国二年(10AD)文书简,认为刘羲叟《辑术》该年闰十一月正确、陈垣《二十史朔闰表》闰十月值得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延汉简 额济纳汉简 中国历法的五个周期性质 年代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贾谊的道德学说探析
20
作者 黄钊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50-52,共3页
贾谊深入总结秦朝败亡的历史教训,强调发挥儒家仁义德教在治国平天下中的作用;他继承荀子的思想,主张用"礼"来重新规范社会等级秩序,对传统的"民本"思想,作了创造性的系统阐发。这一切,都从特定角度,丰富发展了儒... 贾谊深入总结秦朝败亡的历史教训,强调发挥儒家仁义德教在治国平天下中的作用;他继承荀子的思想,主张用"礼"来重新规范社会等级秩序,对传统的"民本"思想,作了创造性的系统阐发。这一切,都从特定角度,丰富发展了儒家德教理论。他的思想是董仲舒"独尊儒术"思想的先导,对以后历代道德建设也产生了十分深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谊 道德学说 汉初 儒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