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中不同机器学习方法优劣对比:以宁强县大安镇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冯旻譞 毛伊敏 +5 位作者 贾俊 齐琦 孟晓捷 刘港 高波 高满新 《中国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5-214,共10页
【研究目的】地质灾害的孕育和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给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价带来一定困难。随着AI技术的发展,智能算法能更准确地计算地质灾害孕育与诱发因素之间的多元复杂非线性关系,大大提高了地质灾害危险性... 【研究目的】地质灾害的孕育和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给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价带来一定困难。随着AI技术的发展,智能算法能更准确地计算地质灾害孕育与诱发因素之间的多元复杂非线性关系,大大提高了地质灾害危险性模型的准确性,在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中逐步得到应用。【研究方法】本文结合宁强县大安镇野外地质调查数据,挑选与地质灾害发生密切相关的12种致灾因子,即高程、坡度、坡高、坡向、坡型、工程地质岩组、断裂距离、水系距离、道路距离、植被覆盖、降雨及地震动峰值等作为危险性分区评价因子。通过构建样本集,运用贝叶斯、随机森林、策略梯度神经网络、KNN和神经网络算法这5种模型进行宁强县大安镇地质灾害危险性建模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贝叶斯模型(AUC 0.894)表现最好,绝大多数已发生的地质灾害点位于评价的极高和高危险区,且贝叶斯模型计算结果达到预测精度评价要求。【结论】在宁强县大安镇地质灾害样本数目很少的情况下选择贝叶斯算法模型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是具有可行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危险性评价 机器学习 灾害地质调查工程 大安镇 宁强县 陕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黄土丘陵沟壑区典型农林复合生产模式能值评价及可持续性分析
2
作者 梁悦琪 李硕 +2 位作者 刘俊 路梦妍 韩新辉 《水土保持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16-325,共10页
[目的]揭示黄土丘陵沟壑区农林复合系统的资源利用效率与可持续性特征,促进农林复合生产模式的优选与推广。[方法]采用能值分析的理论与方法,以陕西省延安市黄龙县核桃-紫苏、核桃-玉米、花椒-土豆、花椒-红豆4种典型农林复合模式为对象... [目的]揭示黄土丘陵沟壑区农林复合系统的资源利用效率与可持续性特征,促进农林复合生产模式的优选与推广。[方法]采用能值分析的理论与方法,以陕西省延安市黄龙县核桃-紫苏、核桃-玉米、花椒-土豆、花椒-红豆4种典型农林复合模式为对象,系统分析其能值投入产出结构、环境承载效应及可持续发展潜力。[结果]①4种模式均高度依赖不可更新辅助能(占比>60%),其中化肥与机械动力为主要投入,当前生产模式仍依赖石化能源支撑;可更新环境资源的投入占比24%以上,且以雨水势能和雨水化学能为主。表明当地水资源相对匮乏,作物种植高度依赖自然降水。②4种生产模式中,本地环境资源的贡献程度有限(能值自给率ESR为0.26~0.31);环境压力显著(环境承载率ELR为1.78~2.35),且净能值产出率(EYR)为1.45~5.90,整体偏低,显示该地区复合系统生产效率与生态友好性亟待提升。③花椒-红豆模式表现突出,其能值产出率(EYR)为5.90,能值可持续发展指数(ESI,2.55)与能值/环境可持续指标(E/ESI,0.67)显著高于其他模式与陕西省均值。该优势源于红豆作为豆科植物的多重生态功能——高太阳能值转化率、固氮效应与资源协同优势。核桃-玉米模式因高秆作物竞争导致能值利用效率最差。[结论]在黄土丘陵区及其他类似生态脆弱区,应优化农林复合种植辅助能结构、推广豆科植物间作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值分析 农林复合 可持续性评价 陕西省黄龙县 黄土丘陵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泾阳马家堡北魏孙定仁墓发掘简报
3
作者 袁明 赵轲(照相) +7 位作者 李钦宇(照相) 侯雅瑞(绘图) 李季真(执笔/绘图) 王学文(绘图) 韩飞(绘图) 王红英 陈少兰 朱瑛培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7-47,共11页
2023年4~8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咸阳市泾阳县高庄镇马家堡村北发掘了北魏孙定仁墓。该墓是西安周边近年来发现的规格较高的北魏纪年墓,出土陶俑、陶动物、模型明器、墓志等随葬品164件(组)。该墓形制保存较好、出土遗物丰富、志文内容... 2023年4~8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咸阳市泾阳县高庄镇马家堡村北发掘了北魏孙定仁墓。该墓是西安周边近年来发现的规格较高的北魏纪年墓,出土陶俑、陶动物、模型明器、墓志等随葬品164件(组)。该墓形制保存较好、出土遗物丰富、志文内容详实,为研究北魏末年的丧葬制度、社会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泾阳县 北魏 孙定仁 墓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澄城刘家洼芮国遗址东Ⅰ区M3发掘简报
4
作者 种建荣 王保平(摄影) +4 位作者 董红卫(绘图) 李敏(绘图) 庞凯(绘图) 曹芳芳 孙战伟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6,I0001-I0004,7-20,F0002,F0003,共24页
刘家洼芮国遗址东I区为包括芮国国君在内的一处贵族墓地。其中M3是一座大型壁龛墓,位于2座“中”字形大墓M1和M2之间。同时,它也是刘家洼芮国无墓道墓葬中规模最大者,其年代大致在春秋早中期之际至春秋中期偏早阶段,墓主可能为国君夫人... 刘家洼芮国遗址东I区为包括芮国国君在内的一处贵族墓地。其中M3是一座大型壁龛墓,位于2座“中”字形大墓M1和M2之间。同时,它也是刘家洼芮国无墓道墓葬中规模最大者,其年代大致在春秋早中期之际至春秋中期偏早阶段,墓主可能为国君夫人。虽然该墓被盗,但其位置重要、规模较大、形制与葬俗特殊、出土遗物丰富,对研究春秋早中期芮国墓葬制度及与周边诸侯国的文化交流等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澄城县 刘家洼遗址 贵族墓地 芮国 春秋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型传统村落用地与空间格局演变微尺度分析——以陕西省礼泉县袁家村为例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斌 郭冰玉 岳士俊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4-180,共7页
以陕西省礼泉县袁家村为例,基于Google Earth高精度遥感图像,运用参与式乡村评估、ArcGIS空间分析、空间句法等方法分析乡村旅游发展中村庄用地功能及村庄空间格局的演变,探讨旅游干预对村庄空间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2—2022年... 以陕西省礼泉县袁家村为例,基于Google Earth高精度遥感图像,运用参与式乡村评估、ArcGIS空间分析、空间句法等方法分析乡村旅游发展中村庄用地功能及村庄空间格局的演变,探讨旅游干预对村庄空间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2—2022年袁家村空间格局发生明显变化,表现为土地利用类型由村民生活生产主导转变为旅游发展所需,致使村庄空间结构由村民居住空间为中心的单核心放射状转向旅游空间为主的多核心密集型;(2)乡村旅游促使空间关系网络趋向复杂化,同时在土地功能细碎化过程中村庄交通空间的稳定性和空间结构主导性凸显;(3)袁家村空间格局演变受市场需求和政府调控等多方面因素推动,村民的积极响应和空间功能的理性更新是其中关键作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传统村落 用地演变 空间格局 陕西省礼泉县袁家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灾害冲击下旅游地农户生计韧性评估与障碍因子诊断——基于陕西省礼泉县袁家村的农户调查 被引量:2
6
作者 黄成昆 徐虹 储德平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7-123,共7页
后疫情时代,有效测度旅游地农户生计韧性,对提升农户生计抗风险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从能动性视角切入,重新修正灾害冲击下农户生计韧性的理论框架,以陕西省礼泉县袁家村为案例地,测度不同生计类型农户的生计韧性水平并诊断其障碍因子。... 后疫情时代,有效测度旅游地农户生计韧性,对提升农户生计抗风险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从能动性视角切入,重新修正灾害冲击下农户生计韧性的理论框架,以陕西省礼泉县袁家村为案例地,测度不同生计类型农户的生计韧性水平并诊断其障碍因子。结果表明:(1)不同生计类型农户的生计韧性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商贸生计型、旅游生计型、均衡生计型、务工生计型、务农生计型;(2)灾害冲击下影响旅游地农户生计韧性的主要障碍因子为亲属担任村干部、机遇判别、寻求新机会、收入多样性与社会组织参与;(3)农户在灾害冲击下表现出的较强生计韧性与袁家村突出的组织特征与产业特征有着重要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乡村旅游地 农户 生计韧性 陕西省礼泉县袁家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域尺度下陕西省干旱灾害韧性时空演变特征及障碍因子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徐彬 文彦君 +3 位作者 郭梦凡 王绪 郑安丽 孔金龙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2-109,共8页
本文依据灾害发展过程视角选取指标构建干旱灾害韧性评价体系,以熵权TOPSIS计算指标权重、构建评价模型;运用Kernel密度估计、ESDA、K-means聚类、障碍度模型等方法,定量分析2000—2022年陕西省县域干旱灾害韧性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障碍因... 本文依据灾害发展过程视角选取指标构建干旱灾害韧性评价体系,以熵权TOPSIS计算指标权重、构建评价模型;运用Kernel密度估计、ESDA、K-means聚类、障碍度模型等方法,定量分析2000—2022年陕西省县域干旱灾害韧性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障碍因子。结果表明:①陕西省县域干旱灾害韧性整体与分项韧性呈阶段性上升趋势。②干旱灾害韧性呈现“中间高南北次之”的空间分布特征,大体呈现金字塔—橄榄型—倒梯形—倒金字塔的演变特征;呈现较为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H—H型分布在关中地区,L—L型分布在陕北地区;抵御—吸收—恢复三项韧性均较强的“综合型”区县逐渐增多。③恢复韧性是影响县域干旱灾害韧性的主要准则层障碍因子;政府防灾资金投入、农林牧副渔产值与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分别对干旱灾害抵御韧性、吸收韧性和恢复韧性存在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省 干旱灾害 韧性 县域尺度 时空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沟壑区村庄生态系统服务对人类福祉的影响机理——以陕西省米脂县为例 被引量:3
8
作者 刘迪 陈海 +2 位作者 王麒菲 张杰 石金鑫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9-78,共10页
[目的]在生态脆弱区,探究村庄生态系统服务对人类福祉的影响机理,为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黄土丘陵沟壑区陕西省米脂县为例,基于生物物理指标、人类需求理论分别评估村庄服务与福祉,分析了两者的空间分布。基于结构方程... [目的]在生态脆弱区,探究村庄生态系统服务对人类福祉的影响机理,为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黄土丘陵沟壑区陕西省米脂县为例,基于生物物理指标、人类需求理论分别评估村庄服务与福祉,分析了两者的空间分布。基于结构方程模型揭示了村庄禀赋视角下村庄服务对福祉的影响机理。[结果](1)作物和肉类空间分布相近,水果供给呈集中分布;高土壤保持村庄分布于南部丘陵,水源涵养和生境质量均西部高于东部;景观美学东部高于西部,高休闲娱乐村庄集中于城镇区。(2)村庄各需求、福祉空间分布差异较大。高福祉村庄包括川道村、多数乡镇中心村、乡村振兴示范村;低福祉村庄主要位于东西部丘陵,需政府重点关注。(3)村庄服务对福祉产生正向影响,作物、肉类、水源涵养是影响村庄福祉的关键服务。村庄禀赋对服务、福祉产生正向影响,且村庄禀赋通过提高村庄ES间接改善村庄福祉水平。高程是关键的自然禀赋,非文盲率和老龄化率是关键的社会禀赋;距县城距离是关键的区位禀赋。[结论]村庄服务与福祉空间差异明显,禀赋—服务—福祉的影响路径显著。依据空间差异与路径差异施策,是提升生态系统服务福祉贡献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人类福祉 空间分异 影响机理 黄土丘陵沟壑区 陕西省米脂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岩芯的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结构精细表征与评价 被引量:2
9
作者 邓雨薇 印森林 +1 位作者 李秉科 聂昕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77-1390,共14页
致密砂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十分复杂,定量化表征难度较大。针对此问题,选取陕西榆林市府谷县天生桥二叠系下石盒子组八段的辫状河露头的8个典型样品,利用图像滤波、阈值分割、最大球等效算法等对选取的数字岩芯代表性体积元进行处理。建... 致密砂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十分复杂,定量化表征难度较大。针对此问题,选取陕西榆林市府谷县天生桥二叠系下石盒子组八段的辫状河露头的8个典型样品,利用图像滤波、阈值分割、最大球等效算法等对选取的数字岩芯代表性体积元进行处理。建立了岩样的三维孔隙结构模型以及球棍模型,计算了微观结构参数,定量表征了致密砂岩储层孔喉大小分布及其连通性特征,并结合评价地质方法开展了微观孔隙结构定量评价。研究表明:(1)基于孔隙直径将孔隙分为P1~P44类,分别对应微、小、中和大孔。对差异较大的1号和8号两个典型样品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1号样品以小孔和中孔为主,8号以中孔为主。(2)基于喉道半径分为R1~R44类,大体对应弯片状、片状型喉道、缩紧型喉道和孔隙缩小型,1号样品以弯片状和片状为主,8号以孔隙缩小型为主。(3)开展了微观孔隙结构定量评价。基于分形维数、形状因子、欧拉数、连通率、视孔隙度和孔喉结构类型等参数,分为Ⅰ、Ⅱ、Ⅲ、Ⅳ4级对8个样品进行了分级评价,取得了较好的评价效果。因此,数字岩芯技术从其强大的三维成像能力、数据处理能力等验证了能精确定量表征致密砂岩储层三维孔隙结构,可为致密砂岩油气资源评价与产能提供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岩芯技术 致密砂岩 孔隙结构 定量表征 露头 陕西府谷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烤烟品种在陇县烟区的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付锦贤 王晓玮 +5 位作者 王宾刚 邓小成 冯朝 张锁魁 李小全 钱新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0期28-31,共4页
为筛选适合陕西陇县烟区的烤烟新品种,2023年在陕西省宝鸡市陇县曹家湾镇流渠村对10个品系的生育期、植物学性状、农艺性状、主要病害、经济性状、外观质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9K30、9K57、HNCS04总体表现较好,优于对照K326(CK1)、... 为筛选适合陕西陇县烟区的烤烟新品种,2023年在陕西省宝鸡市陇县曹家湾镇流渠村对10个品系的生育期、植物学性状、农艺性状、主要病害、经济性状、外观质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9K30、9K57、HNCS04总体表现较好,优于对照K326(CK1)、云烟99(CK2);9L51、HN230表现较差;Y87NS1、CF240、9K54表现中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适应性 性状 产量 外观质量 陕西陇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觉基础模型支持的老城区更新规划方法与实践 被引量:1
11
作者 梁程程 卓文淖 +1 位作者 左琛 张军飞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8-97,共10页
对于具有复杂建成环境的老城区,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提高更新规划的科学性,然而现有的目标识别方法高度依赖人工标注数据集,面临更新实践不足、分析精度受限和训练成本过高的局限。将视觉基础模型引入城市更新领域,探讨视觉基础模型支... 对于具有复杂建成环境的老城区,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提高更新规划的科学性,然而现有的目标识别方法高度依赖人工标注数据集,面临更新实践不足、分析精度受限和训练成本过高的局限。将视觉基础模型引入城市更新领域,探讨视觉基础模型支持的老城区更新规划方法:通过等间隔采样构建图像块数据集,使用视觉基础模型提取高维视觉特征;启动余弦距离、流形学习、高斯混合模型等机器学习技术,实现图像块数据集的智能分组;对图像块进行空间转译,精准识别重点区域;结合多维要素综合评判,优化智能识别结果,指导后续更新规划实践。同时,以陕西省榆林市清涧县老城区为例,探索该技术方法在城市更新规划实践中的应用,以期为老城区的城市更新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基础模型 城市更新 老城区 卫星遥感图像 陕西省榆林市清涧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雨诱发坡面型泥石流形成机理 被引量:59
12
作者 杨为民 吴树仁 +2 位作者 张永双 石菊松 向灵芝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97-204,共8页
基于野外调查和室内测试分析,依据岩土体破坏准则理论,结合典型坡面型泥石流进行剖析,从坡面型泥石流形成的影响因素、运动学特征、动力条件、形成与演化过程等方面,探讨了降雨诱发坡面型泥石流的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坡面流以平移... 基于野外调查和室内测试分析,依据岩土体破坏准则理论,结合典型坡面型泥石流进行剖析,从坡面型泥石流形成的影响因素、运动学特征、动力条件、形成与演化过程等方面,探讨了降雨诱发坡面型泥石流的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坡面流以平移式滑动方式破坏为主,通常发生于残坡积土层厚度小(≤2.0 m)的陡坡地带(坡度≥40°),降雨是坡面型泥石流的主要触发因素,雨水入渗促使斜坡残坡积岩土体饱和软化,当土体含水率超过28%~30%,粘聚力、内摩擦角与含水率关系曲线都出现了明显的拐点,即饱和度超过75%时,其粘聚力和内摩擦角都发生急剧降低,斜坡土体由稳定状态向破坏状态演化。遇持续降雨(或暴雨)作用,此种残坡积土局部发生失稳下滑——流土,进而在动水压力作用下发生下泻造浆形成坡面泥石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面型泥石流 降雨 形成机理 残坡积土 陕西宁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大荔县地方性氟中毒与地质环境的关系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8
13
作者 柯海玲 朱桦 +3 位作者 董瑾娟 赵阿宁 乔冈 杨炳超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77-685,共9页
为了研究陕西大荔县地方性氟中毒病与地质环境的关系,笔者对该地区进行了详细的氟中毒病人群统计,并采集了地下水、土壤、农作物和蔬菜样品进行氟含量的测定。发现土壤水溶氟占岩土全氟比率随pH值升高而增大;单位质量蔬菜如菠菜、油麦... 为了研究陕西大荔县地方性氟中毒病与地质环境的关系,笔者对该地区进行了详细的氟中毒病人群统计,并采集了地下水、土壤、农作物和蔬菜样品进行氟含量的测定。发现土壤水溶氟占岩土全氟比率随pH值升高而增大;单位质量蔬菜如菠菜、油麦菜氟含量高于小麦、玉米等;地下水氟在水动力弱、矿化度高的地区相对富集,水氟含量主要来源于岩土中;地氟病严重区位于低洼地边缘及陡坡向缓坡转换的部位;氟中毒病高患病率与大气、农作物和蔬菜氟含量不具相关性,而与地下水氟含量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根据以上特征,笔者建议在大荔县防治地方性氟中毒病,除种植低氟含量的农作物或经济作物外,应加强低氟含量的地下水的开采与饮用,并对开采的地下水进行物化降氟处理,以降低人群中地方性氟中毒的患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性氟中毒病 地质环境 防治对策 陕西大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镇安西口石炭系/二叠系界线剖面碳酸盐岩微相特征与沉积环境的研究 被引量:21
14
作者 张海军 王训练 +2 位作者 夏国英 王雷 李尚林 《现代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87-394,共8页
在陕西镇安西口从上石炭统逍遥阶和下杨家河阶到下二叠统上杨家河阶、范家河阶、垭口阶和隆林阶的地层剖面上,区分出10种碳酸盐岩微相类型,即含生物碎屑灰泥灰岩、生物碎屑粒泥灰岩、生物碎屑泥粒灰岩、粒泥灰岩—泥粒灰岩、粗枝藻... 在陕西镇安西口从上石炭统逍遥阶和下杨家河阶到下二叠统上杨家河阶、范家河阶、垭口阶和隆林阶的地层剖面上,区分出10种碳酸盐岩微相类型,即含生物碎屑灰泥灰岩、生物碎屑粒泥灰岩、生物碎屑泥粒灰岩、粒泥灰岩—泥粒灰岩、粗枝藻粒泥灰岩—粗枝藻泥粒灰岩、腕足棘皮粒泥灰岩—腕足棘皮泥粒灰岩、生物碎屑颗粒灰岩、团块颗粒灰岩、核形石颗粒灰岩和含鲕粒团块颗粒灰岩。它们形成于开阔台地和台地边缘浅滩2种沉积环境,开阔台地又进一步分为较浅水的开阔台地浅滩和较深水的开阔台地滩间,台地边缘浅滩内则局部发育藻丘。在此基础上,识别出在晚石炭世逍遥期至早二叠世隆林期研究区发生过12次相对海平面波动,它们构成5次明显的相对海平面升降;最后讨论了三里冲剖面上各阶界线与海平面变化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微相 沉积环境 海平面变化 石炭系-二叠系界线 镇安县 陕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域尺度下的陕西省洪涝灾害风险评估及区划 被引量:20
15
作者 徐玉霞 许小明 马楠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06-313,共8页
洪涝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研究对区域洪灾综合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以陕西省洪涝灾害气候背景和社会经济环境为基础,利用辖区内34个气象测站1954—2015年、月降水数据和2015年社会经济统计资料,运用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理论及方法,从致灾因子... 洪涝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研究对区域洪灾综合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以陕西省洪涝灾害气候背景和社会经济环境为基础,利用辖区内34个气象测站1954—2015年、月降水数据和2015年社会经济统计资料,运用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理论及方法,从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脆弱性、承灾体暴露性和防灾减灾能力4个子系统选取17个评价指标,建立洪涝灾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借助GIS技术进行洪涝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结果表明:(1)陕西省洪涝灾害致灾因子危险性等级自北向南呈递增趋势,高和次高危险区分布在陕南地区和关中盆地西部。(2)孕灾环境脆弱性空间分布差异较大,高和次高脆弱区分布在榆林北部长城沿线各县、延安市区、关中盆地渭河沿岸主要区县、陕南汉中盆地和安康市区。(3)承灾体暴露性各区县分布不均,大部分市区和农业发达地区暴露程度较高。(4)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防灾减灾能力较高,其他地区相对较低。(5)陕西省洪涝灾害综合风险等级表征为陕南汉江谷地、丹江流域和关中盆地渭河沿岸区县偏高,其他区县相对偏低。总体来看,中等以上风险区县占陕西省所辖区县的61.54%,其中陕南汉江谷地、丹江流域、关中盆地西部和渭南市应为陕西省洪涝灾害防范的重点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尺度 洪涝灾害 风险评估 区划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靖边县农用地整治潜力分区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刘闻 曹明明 +1 位作者 邱海军 曾彬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96-200,共5页
根据靖边县农用地分等定级资料,结合GIS软件分析土地利用基础数据,得到靖边县待整理耕地面积为100 209.9hm2,占总耕地面积的92.33%。在确定待整理耕地面积的基础上,靖边县被划分为3个农用地整治潜力分区,1级区和2级区可增加耕地面积为3 ... 根据靖边县农用地分等定级资料,结合GIS软件分析土地利用基础数据,得到靖边县待整理耕地面积为100 209.9hm2,占总耕地面积的92.33%。在确定待整理耕地面积的基础上,靖边县被划分为3个农用地整治潜力分区,1级区和2级区可增加耕地面积为3 245.76hm2,3级区的整治工作一方面受制于自然条件,另一方面需要满足生态服务功能而受到限制。通过多因素综合指数法与GIS相结合的评价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分区结果的合理性。农用地整治潜力分区结果可确定土地整治的重点方向,为靖边县土地整治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治 分区 靖边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县域棉花物候期影响——以陕西大荔为例 被引量:7
17
作者 彭维英 殷淑燕 +2 位作者 鲍小娟 李美荣 王海燕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4-161,共8页
利用陕西主要棉区大荔县1960—2009年气温、降水、日照等气候资料和陕西经济作物气象服务台2001—2009年棉花物候期观测资料,运用线性趋势、Mann-Kendall趋势检验等方法分析大荔县气候变化和棉花物候变化趋势,并分析了气候变化对棉花物... 利用陕西主要棉区大荔县1960—2009年气温、降水、日照等气候资料和陕西经济作物气象服务台2001—2009年棉花物候期观测资料,运用线性趋势、Mann-Kendall趋势检验等方法分析大荔县气候变化和棉花物候变化趋势,并分析了气候变化对棉花物候期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0年来陕西大荔平均气温以0.16℃/10a的速率呈显著上升,年平均降水量略呈减少趋势,日照时数呈增加趋势,年极低气温和极高气温变化趋势不同步,年极高气温呈下降趋势,而年极低气温略呈上升趋势。气候变化趋势有利于大荔县开展棉花种植。气温和日照时数是影响棉花物候期的主要气候因子,近10年气候向暖干化、日照时数增加的方向发展,使得棉花物候期从出苗期到收获期均有所提前,但各发育期提前程度不同,出苗期和收获期提前最为显著,同时生长期延长,利于提高棉花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物候期 生长期 气候变化 陕西大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M和遥感的黄土地质灾害精细化风险识别——以陕北黄土高原区米脂县为例 被引量:17
18
作者 薛强 张茂省 +9 位作者 董英 孟晓捷 郭小鹏 冯卫 洪勃 王涛 刘文辉 田中英 张戈 卢娜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26-942,共17页
【研究目的】黄土高原是中国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精细化识别地质灾害隐患,掌握地质灾害风险底数,是有效精准防控黄土地质灾害的关键。【研究方法】本文以陕北黄土高原区米脂县为例,基于2 m×2 m精度DEM数据识别崩塌滑坡易发坡... 【研究目的】黄土高原是中国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精细化识别地质灾害隐患,掌握地质灾害风险底数,是有效精准防控黄土地质灾害的关键。【研究方法】本文以陕北黄土高原区米脂县为例,基于2 m×2 m精度DEM数据识别崩塌滑坡易发坡段,采用0.2 m分辨率遥感数据识别危险坡段,以自然村为单元实地调查危险坡段并评价其风险,通过递进的方式开展了黄土地质灾害隐患识别、调查和评价,构建了县域尺度黄土地质灾害精细化风险识别技术方法体系。【研究结果】结果表明:(1)米脂县共识别坡度大于40°、坡高大于20 m的崩塌滑坡易发坡段44716个,识别有威胁对象的危险坡段4198个;(2)通过风险识别、实地调查和评价,摸清了米脂县地质灾害隐患风险底数,米脂县共发育地质灾害风险点4406处,其中极高风险点11处、高风险点304处、中风险点1451处、低风险点2640处;(3)DEM和遥感识别风险点3880处,占风险点总数的88.06%,识别正确率92.42%;(4)2022年7—8月,米脂县人口居住区共有36处地质灾害风险点发生灾情或险情,全部位于本次风险识别范围之内,其中极高风险2处、高风险28处、中风险5处、低风险1处,极高风险点发生灾险情比例为18.18%,高风险点发生灾险情比例为9.21%,风险识别结果得到了有效验证。【结论】研究成果显著减轻了米脂县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为黄土地质灾害有效精准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M 遥感 黄土地质灾害 精细化 风险识别 地质灾害调查工程 米脂县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南岚皋县柳家坡滑坡形成机制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杨为民 吴树仁 +3 位作者 张春山 张永双 孙炜峰 潘芬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2007年第2期186-192,共7页
柳家坡滑坡位于陕西岚皋县城北,属松散坡积物类滑坡。滑体为粘质砾砂土,渗透性差,受动水压力作用易发生流土;滑床为泥板岩和片岩。滑体和滑床工程地质性质差异明显,二者界面为滑体下滑的主滑面。该滑坡为一古滑坡,曾多次发生变形滑动,2... 柳家坡滑坡位于陕西岚皋县城北,属松散坡积物类滑坡。滑体为粘质砾砂土,渗透性差,受动水压力作用易发生流土;滑床为泥板岩和片岩。滑体和滑床工程地质性质差异明显,二者界面为滑体下滑的主滑面。该滑坡为一古滑坡,曾多次发生变形滑动,2003年在连续强降雨和坡脚切坡等因素诱发下重新活动,目前处于欠稳定状态,若遇强降雨仍有可能发生整体失稳。对陕西南秦岭区域滑坡调查表明无论是滑坡类型,还是滑坡体物质组成及变形规律,柳家坡滑坡在陕南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家坡滑坡 松散坡积物 形成机制 陕西岚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山阳盆地白垩系-第三系界限地层地球化学特征及古气候意义 被引量:5
20
作者 陈丹玲 薛祥煦 +1 位作者 张云翔 岳乐平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57-161,共5页
通过对陕西山阳盆地上白垩统 -古新统界限地层——山阳组和鹃岭组地层学、元素地球化学及地层中化石特征的研究表明 :山阳盆地的上白垩统和古新统构成完整的沉积旋回 ;古气候以干热为主 ,且在晚白垩世晚期干热程度尤为严重 ,这种干热的... 通过对陕西山阳盆地上白垩统 -古新统界限地层——山阳组和鹃岭组地层学、元素地球化学及地层中化石特征的研究表明 :山阳盆地的上白垩统和古新统构成完整的沉积旋回 ;古气候以干热为主 ,且在晚白垩世晚期干热程度尤为严重 ,这种干热的气候很可能对恐龙在白垩纪末的绝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垩系-第三系界限 地球化学特征 古气候 陕西山阳盆地 岩石地层 生物地层 磁性地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