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面针种子形态及发芽率差异分析
1
作者 董青松 张洪胜 +4 位作者 李浩通 胡营 韦筱媚 黄宝优 朱艳霞 《种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5-92,共8页
为了探索不同产地两面针种子形态和发芽率的差异,本研究测定10个产地99份两面针种子的千粒重、表面积、周长、长、宽、长/宽和发芽率,计算变异系数和遗传多样性指数,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两面针种子形态和发芽性状存在... 为了探索不同产地两面针种子形态和发芽率的差异,本研究测定10个产地99份两面针种子的千粒重、表面积、周长、长、宽、长/宽和发芽率,计算变异系数和遗传多样性指数,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两面针种子形态和发芽性状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其中变异系数最大的3个指标分别是15℃恒温发芽率(275.11%)、30℃/20℃昼夜变温发芽率(221.43%)、种子千粒重(16.00%)。种子的发芽率与种子千粒重不相关,与种子长/宽显著相关。主成分分析得出第1主成分反映种子的形态,第2主成分反映种子的发芽能力,第1主成分和第2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82.47%。聚类分析将99份材料分为三类,类群Ⅰ种子千粒重大,类群Ⅱ发芽率高,类群Ⅲ种子千粒重小且发芽率低。筛选出发芽率高的种质3份,编号分别为JN2、MS5和YF8,可作为两面针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和新品种选育的亲本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面针 种子形态 发芽率 遗传多样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面针粗生物碱的富集
2
作者 郑朴 徐兴莲 +3 位作者 邓璐璐 李江 范艳华 穆淑珍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50-1054,共5页
目的探索两面针对体外人红系白血病细胞(HEL细胞)增殖活性有抑制作用的粗生物碱富集方法,为两面针药材抗肿瘤活性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不同浓度(60%、70%、80%、90%、100%)乙醇对两面针药材的干燥根进行提取,以最高提取率确定最佳提取条... 目的探索两面针对体外人红系白血病细胞(HEL细胞)增殖活性有抑制作用的粗生物碱富集方法,为两面针药材抗肿瘤活性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不同浓度(60%、70%、80%、90%、100%)乙醇对两面针药材的干燥根进行提取,以最高提取率确定最佳提取条件;通过静态、动态吸附实验考察不同类型(HPD 100、XDA-5、D101、HPD 722、HPD 400)大孔树脂对两面针药材的吸附量确定上样量,富集两面针粗生物碱;采用噻唑蓝(MTT)法研究各组粗生物碱对HEL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结果两面针药材经5种浓度乙醇提取,其中60%乙醇提取浸膏的得率最高[(11.937±0.002)%];静态、动态吸附实验表明,5种大孔树脂对两面针药材吸附量为1:500(两面针浸膏:大孔树脂);不同型号大孔树脂富集得到的粗生物碱对HEL细胞的增殖活性影响不同,两面针粗生物碱样品浓度为80μg·mL-1时,抑制率分别为(59.62±3.46)%(XDA-5)、(55.81±5.16)%(HPD 100)、(59.33±1.33)%(D101)、(79.63±1.02)%(HPD 722)、(83.97±0.38)%(HPD 400),HPD 400型大孔树脂富集的两面针粗生物碱抑制HEL细胞增殖作用最显著(P<0.01)。结论大孔树脂富集两面针粗生物碱工艺简单、可行,HPD 400型大孔树脂富集的两面针粗生物碱对HEL细胞抑制作用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面针 粗生物碱 提取与富集 大孔吸附树脂 抗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面针质量控制方法改进
3
作者 安定邦 林启焰 +2 位作者 赵祥 程雪梅 王长虹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40-1446,共7页
目的改进两面针质量控制方法。方法在氯化两面针碱、白屈菜红碱、毛两面针素的TLC定性鉴别中,分析采用硅胶GF_(254)薄层板,以氯仿-甲醇-氨水(30∶1∶0.1)为展开剂。建立两面针及其混淆品HPLC指纹图谱。在木兰花碱、氯化两面针碱、白屈... 目的改进两面针质量控制方法。方法在氯化两面针碱、白屈菜红碱、毛两面针素的TLC定性鉴别中,分析采用硅胶GF_(254)薄层板,以氯仿-甲醇-氨水(30∶1∶0.1)为展开剂。建立两面针及其混淆品HPLC指纹图谱。在木兰花碱、氯化两面针碱、白屈菜红碱的HPLC含量测定中,分析采用Diamonsil Plus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0.1%三氟乙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73 nm。结果TLC斑点清晰,分离度良好。18批药材指纹图谱相似度为0.484~0.983,两面针及其混淆品得到有效区分。3种成分在各自范围线性关系良好(R^(2)=1.0000),平均加样回收率98.9%~103.3%,RSD 1.17%~1.96%。结论该方法简便,重复性好,可为两面针质量控制提供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面针 定性鉴别 指纹图谱 含量测定 TLC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特色药材两面针的研究趋势和热点
4
作者 徐浩 霍丽妮 陈睿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2期245-250,共6页
采用可视化分析的方式对广西特色药材两面针[Zanthoxylum nitidum(Roxb.)DC.]的研究进展和主要研究方向进行分析,预测该领域未来发展走向,以期为后续深入研究两面针提供理论参考。以“两面针”为检索词,从中国知网(CNKI)中整合1971—202... 采用可视化分析的方式对广西特色药材两面针[Zanthoxylum nitidum(Roxb.)DC.]的研究进展和主要研究方向进行分析,预测该领域未来发展走向,以期为后续深入研究两面针提供理论参考。以“两面针”为检索词,从中国知网(CNKI)中整合1971—2022年的相关中文文献,运用CiteSpace V 5.7 R5软件从作者、机构、关键词等主题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筛选、排除与主题无关的文献后共纳入788篇文献,其中,发文量最多的作者是刘华钢,共发文65篇;发文较多的机构集中于广西,广西医科大学为研究两面针最多的机构,且有明显的地域性;高校与企业间合作较多,如广州中医药大学与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等;关键词分析显示对两面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两面针及其相关中药复方以及产品的质量控制是研究热点。氯化两面针碱的抗肿瘤活性以及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质量控制研究将是该领域的热门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面针[zanthoxylum nitidum(roxb.)dc.] 特色药材 研究趋势 热点分析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两面针碱体外对人口腔鳞癌多药耐药细胞KBV200的抗癌活性 被引量:21
5
作者 王博龙 刘华钢 +1 位作者 杨斌 秦三海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12-515,共4页
目的探讨氯化两面针碱对多药耐药癌细胞的抗癌作用。方法应用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Hoechst 33258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 3)含量。结果氯化两面针碱(0.75,1.... 目的探讨氯化两面针碱对多药耐药癌细胞的抗癌作用。方法应用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Hoechst 33258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 3)含量。结果氯化两面针碱(0.75,1.5,3,6和12mg·L-1)浓度依赖性地降低人口腔鳞癌多药耐药细胞KBV200的存活率,作用48h时IC50值为(2.43±0.19)mg·L-1;氯化两面针碱(0,3,6和9mg·L-1)与KBV200细胞作用48h,细胞凋亡率依次为(1.6±0.4)%,(2.3±0.7)%,(14.0±2.5)%和(8.3±2.2)%;氯化两面针碱6mg.L-1可使KBV200细胞caspase3含量升高,3mg·L-1作用12,24和48h可增加KBV200细胞G2/M期细胞比例。结论氯化两面针碱对多药耐药KBV200细胞具有抑制生长、促进凋亡和阻滞细胞周期的作用,可能是对多药耐药癌细胞敏感的一种中药活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面针 氯化碱 抗药性 多药 抗肿瘤药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面针红外指纹图谱与抗癌活性的谱效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毛晓丽 覃禹 +4 位作者 蔡鹃 郑娟梅 叶月华 刘华钢 黄庶识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1-96,共6页
研究两面针的红外指纹图谱与抗肿瘤活性之间的相互关系.基于不同产地的两面针氯仿提取物的红外指纹图谱特征峰强度及其抗肿瘤活性的效果,采用后退法构建以两面针抑制人胃腺癌7901和人宫颈癌Hela两种肿瘤细胞株的谱效模型.所建立数学模... 研究两面针的红外指纹图谱与抗肿瘤活性之间的相互关系.基于不同产地的两面针氯仿提取物的红外指纹图谱特征峰强度及其抗肿瘤活性的效果,采用后退法构建以两面针抑制人胃腺癌7901和人宫颈癌Hela两种肿瘤细胞株的谱效模型.所建立数学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际测量值的偏差率全部在10%以内,说明两面针红外指纹图谱和两面针抗肿瘤活性之间具有相关性.结果表明,生物碱类成分在两面针抗肿瘤药效活性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分析 两面针 红外指纹图谱 谱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Q-TOF/MS法鉴定两面针和单面针中的生物碱 被引量:10
7
作者 杨鹏 卿志星 +2 位作者 向锋 莫长明 唐其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646-1650,共5页
目的通过HPLC-Q-TOF/MS法鉴定两面针Zanthoxylum nitidum(Roxb.)DC.和单面针Zanthoxylum dissitum Hemsl.中的生物碱。方法植物甲醇提取液的分析采用XAqua C8色谱柱(2.1 mm×1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1%甲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3... 目的通过HPLC-Q-TOF/MS法鉴定两面针Zanthoxylum nitidum(Roxb.)DC.和单面针Zanthoxylum dissitum Hemsl.中的生物碱。方法植物甲醇提取液的分析采用XAqua C8色谱柱(2.1 mm×1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1%甲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3 m L/min,再根据对照品裂解规律和参考文献推测生物碱结构。结果从中鉴定出32种生物碱,其中14种为首次在2种植物中报道。结论该方法快速准确,可为两面针和单面针成分研究及单面针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面针 单面针 生物碱 HPLC-Q-TOF/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两面针碱的抗肝癌活性及对DNA拓扑异构酶的影响 被引量:28
8
作者 刘丽敏 刘华钢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97-500,共4页
目的研究氯化两面针碱对肝癌HepG2裸小鼠移植瘤的抗肿瘤作用及对DNA拓扑异构酶(TOPO)活性的影响。方法建立人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氯化两面针碱的肿瘤抑制作用。以pBR322DNA为底物,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氯化两面针碱对TOPO介导... 目的研究氯化两面针碱对肝癌HepG2裸小鼠移植瘤的抗肿瘤作用及对DNA拓扑异构酶(TOPO)活性的影响。方法建立人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氯化两面针碱的肿瘤抑制作用。以pBR322DNA为底物,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氯化两面针碱对TOPO介导的pBR322 DNA解旋反应的影响,以及对pBR322 DNA是否具有直接断裂作用。结果氯化两面针碱2.5、5和10mg·kg-1剂量对肝癌HepG2的抑制率分别为12.06%、35.63%和60.91%,氯化两面针碱在6.25μmol·L-1时可完全抑制TopoI的催化活性,在25μmol·L-1时完全抑制TopoⅡ的催化活性。结论氯化两面针碱具有较为明显的抗肝癌活性,对DNA TOPO活性的抑制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面针 氯化两面针碱 肝癌 裸小鼠 抗肿瘤 DNA拓扑异构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两面针药材总生物碱的含量 被引量:9
9
作者 龙盛京 陈瑶 彭兴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443-445,共3页
以氯化两面针碱为标样,采用溴麝香草酚蓝为酸性染料,在总生物碱与其形成稳定络合物时间范围内,利用比色法测定两面针药材中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波长为393nm。两面针总生物碱检测浓度在2.56~10.26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7),... 以氯化两面针碱为标样,采用溴麝香草酚蓝为酸性染料,在总生物碱与其形成稳定络合物时间范围内,利用比色法测定两面针药材中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波长为393nm。两面针总生物碱检测浓度在2.56~10.26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7),平均回收率为101.00%(RSD=2.46%,n=6)。该法测定两面针总生物碱含量简便快捷,准确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面针 总生物碱 酸性染料比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面针与毛两面针药材中5种化学成分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黄琪 雷鹏 +3 位作者 李秀杰 叶倩 尹桃 林琼丽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4-158,共5页
通过建立RP-HPLC法同时测定两面针与毛两面针中木兰花碱、橙皮苷、氯化两面针碱、乙氧基白屈菜红碱及毛两面针素含量,对市场收集到的27批两面针商品药材以及2批野生药材进行分析,比较两者间各成分及含量上的差异。结果表明两面针与毛两... 通过建立RP-HPLC法同时测定两面针与毛两面针中木兰花碱、橙皮苷、氯化两面针碱、乙氧基白屈菜红碱及毛两面针素含量,对市场收集到的27批两面针商品药材以及2批野生药材进行分析,比较两者间各成分及含量上的差异。结果表明两面针与毛两面针5种成分差异较大:前者中主要含生物碱成分,其中乙氧基白屈菜红碱含量较高;后者中均含有这5种成分,毛两面针素、橙皮苷所占含量比重较大;且相同品种间各成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该结果可为两者的质量控制、合理用药及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两面针 毛两面针 含量测定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地两面针果壳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 被引量:4
11
作者 柴玲 刘布鸣 +2 位作者 林霄 赖茂祥 蒋珍藕 《广西科学》 CAS 2018年第2期223-228,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两面针果壳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并比较不同产地两面针果壳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含量差异,为两面针植物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两面针果壳挥发油,应用GC毛细管柱...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两面针果壳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并比较不同产地两面针果壳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含量差异,为两面针植物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两面针果壳挥发油,应用GC毛细管柱进行分离,质谱检测,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采用MTT法检测挥发油对宫颈癌细胞(Hela)、乳腺腺癌细胞(MCF-7)、肺腺癌细胞(A549)、胃癌细胞(MGC-803)、结肠癌细胞(COLO-205)的增殖影响。【结果】不同产地两面针果壳挥发油主要成分基本相同,以烯醇类成分为主,其中芳樟醇含量最高,其次为β-蒎烯、β-水芹烯。MTT法提示两面针果壳挥发油可抑制Hela、MCF-7、A549、MGC-803和COLO-205细胞的生长。【结论】不同产地两面针果壳挥发油主要成分基本相同,但含量有差异。两面针果壳挥发油对Hela、MCF-7、A549、MGC-803和COLO-205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面针 果壳 挥发油 化学成分 抗肿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地区药用植物两面针根际土壤真菌种群多样性差异分析 被引量:15
12
作者 张淼 陈裕凤 +2 位作者 陈龙 黄飘玲 韦露玲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67-179,共13页
为了解不同地区两面针植物根际土壤真菌种群多样性差异,以6个不同地区两面针植物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土壤真菌ITS1-2进行高通量测序,通过对比分析两面针植物根际土壤真菌的种群多样性差异,并结合冗余分析探讨了环境因素对真菌菌群的... 为了解不同地区两面针植物根际土壤真菌种群多样性差异,以6个不同地区两面针植物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土壤真菌ITS1-2进行高通量测序,通过对比分析两面针植物根际土壤真菌的种群多样性差异,并结合冗余分析探讨了环境因素对真菌菌群的影响。研究表明,6个土壤样品真菌种群多样性丰富,但种群结构和物种丰富存在明显差异。子囊菌门(Ascomycota)、未分类菌门(unclassified)、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被孢霉门(Mortierellomycota)和罗兹菌门(Rozellomycota)为共有菌门。各样品的优势菌群构成不尽相同,但子囊菌门(Ascomycota)的优势比较明显。真菌种群多样性由高到低的顺序为B3>A3>A2>B2>B1>A1。土壤酸碱度(PH)、有机质含量(ORM)、土壤粘粒(CP)、土壤砂粒(SP)、土壤粉(砂)粒(SSG)等环境因子均对样品的真菌菌群组成和物种丰度有影响,但对各样品的影响程度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面针 根际土壤真菌 高通量测序 种群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法辅助浸渍提取两面针中的氯化两面针碱 被引量:7
13
作者 陆世惠 李秀霞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63-366,共4页
目的优选酶解预处理后浸渍提取两面针中氯化两面针碱的工艺。方法用正交实验法研究pH、酶解温度、时间等酶解因素和溶剂、次数、时间等浸渍提取因素对氯化两面针碱提取率的影响。结果最佳工艺条件为:纤维素酶、果胶酶底物质量比均为1∶2... 目的优选酶解预处理后浸渍提取两面针中氯化两面针碱的工艺。方法用正交实验法研究pH、酶解温度、时间等酶解因素和溶剂、次数、时间等浸渍提取因素对氯化两面针碱提取率的影响。结果最佳工艺条件为:纤维素酶、果胶酶底物质量比均为1∶250,4倍量缓冲液(pH=5),室温(30℃)下酶解30 min,再以60%乙醇-5 g.L-1盐酸室温下浸渍提取3次,溶剂量分别为10,4和3倍量,每次2 h,氯化两面针碱提取率85.96%。结论该工艺经济高效、节能环保,为工业生产奠定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面针 氯化两面针碱 酶法 正交实验 浸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两面针碱对人肝癌裸鼠移植瘤基因表达谱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丽敏 刘华钢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522-1527,共6页
目的检测氯化两面针碱(NC)对人肝癌细胞基因表达情况的影响。方法建立人肝癌HepG2裸鼠移植瘤模型,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NC治疗肝癌后基因表达谱的改变,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PCR)方法验证基因芯片结果。结果 NC能明显抑制人肝... 目的检测氯化两面针碱(NC)对人肝癌细胞基因表达情况的影响。方法建立人肝癌HepG2裸鼠移植瘤模型,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NC治疗肝癌后基因表达谱的改变,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PCR)方法验证基因芯片结果。结果 NC能明显抑制人肝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NC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表达基因共有369个,其中上调基因183个,下调基因186个。与细胞凋亡、细胞周期相关的基因IHPK2、PR48、MTSS1等上调,Bcl 2L2、AMID、RTEL1 CCNT2等下调,Real time PCR结果显示基因表达的改变与芯片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结论差异表达基因涉及细胞增殖与凋亡调控、细胞周期、肿瘤免疫相关、分裂/增殖、DNA损伤/修复等多个方面的功能。NC作用于肝癌的基因调控是一个多基因、多环节、多途径参与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面针 氯化两面针碱 肝癌 基因芯片 细胞凋亡基因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面针中木脂素化合物结晶-8对伤害性疼痛大鼠c-fos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希斌 刘华钢 +2 位作者 杨斌 黄慧学 刘丽敏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113-1116,共4页
目的研究两面针中木脂素化合物结晶-8(简称结晶-8)对甲醛所致伤害性疼痛大鼠的即早基因(c-fos)表达的影响。方法 SD雌性大鼠34只,随机分为5组:0.9%氯化钠溶液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罗通定注射液2 mg·kg-1)、结晶-8高剂量(2 mg... 目的研究两面针中木脂素化合物结晶-8(简称结晶-8)对甲醛所致伤害性疼痛大鼠的即早基因(c-fos)表达的影响。方法 SD雌性大鼠34只,随机分为5组:0.9%氯化钠溶液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罗通定注射液2 mg·kg-1)、结晶-8高剂量(2 mg·kg-1)组各7只,结晶-8低剂量(1 mg·kg-1)组6只。采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疼痛大鼠c-fos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脑干、下丘脑及脊髓视野中Fos阳性颗粒分别为(20.33±2.63),(19.28±2.42),(18.36±5.11)颗;结晶-8高剂量组分别为(10.76±3.66),(12.49±2.80),(6.87±2.10)颗。结论结晶-8的镇痛机制可能与抑制中枢FOS蛋白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面针 结晶-8 镇痛机制 即早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面针茎段组织培养及防褐化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韦莹 余丽莹 +5 位作者 黄雪彦 缪剑华 韦树根 董青松 秦双双 黄宝优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第22期194-197,共4页
以两面针[Zanthoxylum nitidum (Roxb.)DC.]带芽嫩茎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抗褐化剂对两面针组织培养中试管苗褐化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在初代诱导培养基中添加1.0 g/L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外植体褐化程度轻,萌发率最高,为62.50%。3种添... 以两面针[Zanthoxylum nitidum (Roxb.)DC.]带芽嫩茎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抗褐化剂对两面针组织培养中试管苗褐化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在初代诱导培养基中添加1.0 g/L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外植体褐化程度轻,萌发率最高,为62.50%。3种添加抗褐化剂组合对试管苗抗褐化均起到一定抑制作用,添加PVP处理效果最理想,PVP浓度为1.0 g/L时,试管苗褐化率仅为11.67%,增殖系数为5.03,其次为活性炭(AC),抗坏血酸(维生素C)的抗褐化效果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面针[zanthoxylum nitidum (roxb.)dc.] 茎段 组织培养 试管苗 抗褐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面针苗木分级标准的研究 被引量:23
17
作者 蒋水元 李虹 +1 位作者 黄夕洋 孙世荣 《福建林业科技》 2010年第4期87-90,共4页
运用随机抽样、主成分分析和逐步聚类分析等方法,对两面针当年生苗和1年生苗的分级标准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地径和苗高对两面针苗木质量有很好的表达,可以作为苗木分级的质量指标;按照3个等级,提出了两面针当年生苗和1年生苗相应的... 运用随机抽样、主成分分析和逐步聚类分析等方法,对两面针当年生苗和1年生苗的分级标准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地径和苗高对两面针苗木质量有很好的表达,可以作为苗木分级的质量指标;按照3个等级,提出了两面针当年生苗和1年生苗相应的分级标准;经实测该分级标准与苗木实际情况相符,可为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面针 苗木分级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部位两面针原植物中L-芝麻脂素和L-细辛脂素的含量 被引量:17
18
作者 张守尧 周本杰 汪艳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654-655,共2页
目的 建立两面针原植物中L-芝麻脂素和L-细辛脂素的测定方法,并测定两面针不同部位两者的含量。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色谱柱为HYPERSIL BDS C18,流动相为乙腈:水(50:50),检测波长287nm。结果 L-芝麻脂素和L-细辛脂... 目的 建立两面针原植物中L-芝麻脂素和L-细辛脂素的测定方法,并测定两面针不同部位两者的含量。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色谱柱为HYPERSIL BDS C18,流动相为乙腈:水(50:50),检测波长287nm。结果 L-芝麻脂素和L-细辛脂素的平均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差分别为100.13%、1.61%和101.24%、1.46%。结论 此法可用于两面针的质量控制。两面针原植物根部的被测成分含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两面针原植物 L-芝麻脂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面针中木脂素化合物结晶-8镇痛作用与受体关系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希斌 黄慧学 刘华钢 《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11期1240-1243,共4页
目的考察两面针中木脂素化合物结晶-8(结晶-8)是否在中枢发挥镇痛作用,并探讨结晶-8与受体的关系。方法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0.9%氯化钠溶液组、罗通定组(2 mg·kg^(-1))、结晶-8大剂量组(2 mg·kg^(-1))、结晶-8组小剂量组(1 m... 目的考察两面针中木脂素化合物结晶-8(结晶-8)是否在中枢发挥镇痛作用,并探讨结晶-8与受体的关系。方法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0.9%氯化钠溶液组、罗通定组(2 mg·kg^(-1))、结晶-8大剂量组(2 mg·kg^(-1))、结晶-8组小剂量组(1 mg·kg^(-1)),侧脑室注射给药,光热刺激法观察大鼠痛阀变化。将SD大鼠或小鼠,随机分为0.9%氯化钠溶液组,受体工具药组(纳洛酮、利血平、氟哌啶醇、东莨菪碱),结晶-8组、受体工具药+结晶-8组,给药后15,30,45,60,90,120 min通过光热刺激法测定痛阀,观察结晶-8镇痛作用与神经递质的关系。结果与0.9%氯化钠溶液组比较,结晶-8大、小剂量组大鼠痛阀值提高(P<0.01)。与结晶-8组比较,纳络酮+结晶-8组、氟哌啶醇+结晶-8组、东莨菪碱+结晶-8组痛阈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血平+结晶-8组痛阀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晶-8镇痛作用被利血平拮抗。结论结晶-8镇痛机制可能在中枢,镇痛机制与中枢递质有关,但与阻断中枢DA受体无关,阿片受体、M胆碱受体未参与镇痛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面针 木脂素 化合物结晶-8 镇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5年两面针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9
20
作者 陈瑶 李梅珊 +1 位作者 覃锋 王恒山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4-37,共14页
两面针Zanthoxylum nitidum(Roxb.)DC.属于芸香科花椒属植物,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广西、福建、广东、云南等地,作为传统植物药,在我国拥有悠久的药用历史。其根、茎、叶、果皮均可药用,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祛风通络、解毒消肿等功效,... 两面针Zanthoxylum nitidum(Roxb.)DC.属于芸香科花椒属植物,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广西、福建、广东、云南等地,作为传统植物药,在我国拥有悠久的药用历史。其根、茎、叶、果皮均可药用,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祛风通络、解毒消肿等功效,是广西特色民族药之一,为瑶族的经典老班药“入山虎”和壮药“两北针”。目前,两面针植物中已发现的化学成分主要有生物碱、香豆素、木脂素、黄酮类及其他类型的化合物,具有抗炎、镇痛、止血、抗肿瘤、抗菌等药理作用。通过文献检索和本课题组研究积累,本文对近5年来国内外两面针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进行综述,旨在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两面针的药用价值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面针 生物碱类 香豆素类 抗炎 抗菌 抗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