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56篇文章
< 1 2 1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干酪乳酪杆菌Zhang对小鼠炎症性模型的改善作用
1
作者 那日松 杨成聪 +3 位作者 张唯勤 张蓓 高源 陈永福 《中国乳品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36,共5页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肠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其发病率呈稳步上升趋势。目前用于IBD治疗的药物具有较大副作用,而益生菌则是IBD潜在的预防和缓解剂。文章评价了干酪乳酪杆菌Zhang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结肠...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肠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其发病率呈稳步上升趋势。目前用于IBD治疗的药物具有较大副作用,而益生菌则是IBD潜在的预防和缓解剂。文章评价了干酪乳酪杆菌Zhang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结肠炎小鼠的改善作用。结果表明,干酪乳酪杆菌Zhang能够改善DSS诱导结肠炎小鼠的肠上皮屏障完整性,显著降低小鼠血清中IL-17A、IFN-γ和TNF-α促炎细胞因子含量(P<0.05),显著增加了乙酸、丙酸、戊酸和己酸等短链脂肪酸含量(P<0.05),因此,干酪乳酪杆菌Zhang有被开发为预防或缓解IBD新型益生菌候选物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干酪乳酪杆菌zhang 葡聚糖硫酸钠 短链脂肪酸 益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Zhang-Hou损伤计算模型的不同强度混凝土裂缝贯通与损伤演化规律
2
作者 张田 侯正猛 +4 位作者 张盛友 方琰藜 陈前均 李晓琴 孙伟 《工程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4-133,共10页
混凝土裂缝演化规律的研究一直具有挑战性。为分析不同强度混凝土裂缝贯通与损伤演化的内在规律,基于混凝土塑性损伤(concrete damaged plasticity,CDP)模型的理论框架,结合Sidoroff损伤理论,建立Zhang-Hou损伤计算模型。该模型能够定... 混凝土裂缝演化规律的研究一直具有挑战性。为分析不同强度混凝土裂缝贯通与损伤演化的内在规律,基于混凝土塑性损伤(concrete damaged plasticity,CDP)模型的理论框架,结合Sidoroff损伤理论,建立Zhang-Hou损伤计算模型。该模型能够定量描述混凝土的单轴压缩和单轴拉伸损伤行为,有利于深入研究混凝土裂缝扩展及其损伤演化过程。研究发现:不同强度混凝土的单轴压缩和单轴拉伸损伤演化规律基本一致,并且在损伤演化过程中发现了单轴压缩和单轴拉伸损伤交叉点,对应的损伤分别为0.57和0.62。损伤交叉点是损伤演化曲线从快速发展转向缓慢发展的一个临界点。不同强度混凝土在损伤交叉点前后的损伤演化规律一致。在交叉点前,强度越高,对应的损伤越小;交叉点之后则呈现相反的情况。基于以上发现,根据突变性判据的内涵,将发现的损伤交叉点作为混凝土出现裂缝区域性贯通的临界判据,对应的损伤被解释为量化混凝土裂缝区域性贯通的损伤阈值。进一步地,利用已验证的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RC)有限元模型,对不同加载位移下RC构件的损伤状态和裂缝贯通区域进行系统分析,验证损伤阈值的合理性。所得结论可为基于连续介质力学的混凝土损伤分析和裂缝模拟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hang-Hou损伤计算模型 压缩损伤 拉伸损伤 裂缝贯通 损伤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酪乳酪杆菌Zhang连续传代过程中的遗传稳定性研究
3
作者 郑新飞 刘凯龙 +2 位作者 黄天 姚国强 张和平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5-63,共9页
【目的】评估干酪乳酪杆菌Zhang(Lactobacillus casei Zhang,LCZ)在连续传代培养过程中的遗传稳定性。【方法】在MRS液体培养基中连续培养LCZ 100代,分别在第0、25、50、75、100代取样,分析其菌体形态、碳水化合物利用情况及基因组变化... 【目的】评估干酪乳酪杆菌Zhang(Lactobacillus casei Zhang,LCZ)在连续传代培养过程中的遗传稳定性。【方法】在MRS液体培养基中连续培养LCZ 100代,分别在第0、25、50、75、100代取样,分析其菌体形态、碳水化合物利用情况及基因组变化。【结果】LCZ在第0、25、50、75、100代的菌体形态及碳水化合物利用情况无显著差异。基因组大小和GC占比在不同代数与原始基因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SNP突变分析显示,不同代数的LCZ基因组高度保守,突变频率较低。平均核苷酸一致性(ANI)和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不同代数的LCZ与原始基因组亲缘关系接近。不同代数的菌株所注释到的碳水化合物活性酶(CAZymes)无显著差异,表明其碳水化合物利用能力一致。【结论】LCZ在连续传代过程中表现出较高的遗传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酪乳酪杆菌zhang 基因组 连续传代 MRS液体培养基 遗传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乳杆菌Zhang-LL与马克斯克鲁维酵母菌M3共发酵葡萄汁酵素的工艺优化
4
作者 董双佳 刘慧 +3 位作者 金君华 张红星 杨竹娘 谢远红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77-83,共7页
【目的】以葡萄汁为原料,植物乳杆菌Zhang-LL及马克斯克鲁维酵母M3为发酵菌株,优化葡萄汁酵素的发酵工艺条件。【方法】比较植物乳杆菌Zhang-LL和马克斯克鲁维酵母M3在葡萄汁中的不同接种方式对益生菌活菌数和DPPH清除率的影响,筛选葡... 【目的】以葡萄汁为原料,植物乳杆菌Zhang-LL及马克斯克鲁维酵母M3为发酵菌株,优化葡萄汁酵素的发酵工艺条件。【方法】比较植物乳杆菌Zhang-LL和马克斯克鲁维酵母M3在葡萄汁中的不同接种方式对益生菌活菌数和DPPH清除率的影响,筛选葡萄汁酵素最优接种发酵方式。进一步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试验,优化葡萄汁酵素最佳发酵工艺条件。【结果】植物乳杆菌Zhang-LL和马克斯克鲁维酵母M3共发酵可以显著提高葡萄汁酵素中益生菌活菌数和DPPH清除率;植物乳杆菌Zhang-LL和马克斯克鲁维酵母M3共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按照1∶1比例接种,初始接种量5.00 lg CFU/mL、大豆蛋白胨添加量0.46%、34℃发酵18 h,植物乳杆菌Zhang-LL活菌数达6.60×10^(8)CFU/mL,马克斯克鲁维酵母M3活菌数达8.20×10^(7)CFU/mL,酵素DPPH清除率85.25%。【结论】乳酸菌与酵母菌协同发酵,在缩短发酵时间的同时还能达到较高的活菌数和DPPH清除率,可为葡萄汁酵素的工业化制备及后续多功能产品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酵素 植物乳杆菌zhang-LL 马克斯克鲁维酵母M3 共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Zhang-Hager线搜索的改进近似最优梯度法
5
作者 李瑶 刘红卫 +1 位作者 吕佳敏 游海龙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3-272,共10页
提出一种改进的近似最优梯度法,求解图划分问题中的无约束目标函数.先用修正的BFGS更新公式及选取BB类步长的线性组合作为标量矩阵得到近似最优步长,再引入参数对经典的Zhang-Hager线搜索形式进行改进,构建算法框架并给出R线性收敛性证... 提出一种改进的近似最优梯度法,求解图划分问题中的无约束目标函数.先用修正的BFGS更新公式及选取BB类步长的线性组合作为标量矩阵得到近似最优步长,再引入参数对经典的Zhang-Hager线搜索形式进行改进,构建算法框架并给出R线性收敛性证明.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算法提高了原算法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正的BFGS更新公式 近似最优步长 zhang-Hager线搜索 R线性收敛性 图划分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耦合Aw-Rascle-Zhang模型的Riemann解及其稳定性
6
作者 潘丽君 吕顺 翁莎莎 《数学物理学报(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85-895,共11页
该文主要研究在单连通道路上具有不同压力项的耦合Aw-Rascle-Zhang(CARZ)交通流模型的黎曼问题,利用特征分析法和相变的相关理论,构造了文献[5]缺失的情形v−+η(ρ−)^(γ)=v+的稳定显式解,并修正了情形v++η(ρ−)γ<v+的黎曼解,完善... 该文主要研究在单连通道路上具有不同压力项的耦合Aw-Rascle-Zhang(CARZ)交通流模型的黎曼问题,利用特征分析法和相变的相关理论,构造了文献[5]缺失的情形v−+η(ρ−)^(γ)=v+的稳定显式解,并修正了情形v++η(ρ−)γ<v+的黎曼解,完善了Herty[5]等人的工作.当CARZ模型中压力项前面的参数μ→η时,证明了该模型黎曼解的唯一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Aw-Rascle-zhang交通流模型 黎曼问题 唯一性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ZZ准则的岩体三维非局部弹塑性断裂模型 被引量:1
7
作者 禹海涛 胡晓锟 +1 位作者 朱合华 张中杰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6-334,共9页
深部岩体工程面临复杂的高地应力环境,表现出显著的三维非线性力学行为特征,为考虑中间主应力的影响,近年来广义Zhang‑Zhu(GZZ)准则在深地工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基于GZZ准则,提出了一种表征岩体非线性力学行为的三维非局部弹塑性... 深部岩体工程面临复杂的高地应力环境,表现出显著的三维非线性力学行为特征,为考虑中间主应力的影响,近年来广义Zhang‑Zhu(GZZ)准则在深地工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基于GZZ准则,提出了一种表征岩体非线性力学行为的三维非局部弹塑性断裂模型。首先,在非常规态型近场动力学模型的边界处,引入非局部微分算子,消除了近场动力学模型的表面效应,建立了三维非局部力学模型;其次,基于非局部微分算子构建了非局部-局部的材料对应性关系,提出了基于GZZ准则的非局部混合模型,并给出对应的弹塑性本构方程;最后,提出了基于等效塑性应变的应变强化、应变软化控制方程以及非局部键的断裂准则,以表征岩体从弹塑性变形到断裂的全过程模拟。基于数值算例结果与试验数据的对比分析,验证了所提出模型的准确性,可以实现岩体三维非线性力学行为的连续-非连续数值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体 非线性 非局部模型 GZZ强度准则 弹塑性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追忆张嗣瀛先生
8
作者 程代展 《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共2页
在张嗣瀛院士诞辰100周年,追忆与张先生30余年亦师亦友的交往。表达了对张先生的爱国情怀、教育风范与科研精神的敬仰,以及对张先生的怀念之情。
关键词 张嗣瀛 百年诞辰 追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东荪哲学视域中的知识论与形而上学
9
作者 宋宽锋 金海霞 《哲学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8-77,197,共11页
形而上学与知识论之间的理论关系,既是贯穿现当代中国形而上学建构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始终困扰张东荪哲学思考的主要问题。一方面,张东荪认为,居先的认识论研究势必消解本体论或者以认识论代替形而上学;另一方面,他又在自己前期的认识... 形而上学与知识论之间的理论关系,既是贯穿现当代中国形而上学建构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始终困扰张东荪哲学思考的主要问题。一方面,张东荪认为,居先的认识论研究势必消解本体论或者以认识论代替形而上学;另一方面,他又在自己前期的认识论和后期的知识论研究的基础上,合乎逻辑地分别建构了以“架构”和“缘具”概念为中心的宇宙论或形而上学的理论。导致张东荪在这一论题上自相矛盾的主要理论根源是,他未曾认识到,康德和他自己的知识论研究所批判、消解的形而上学与其在知识论研究的基础上所建构的形而上学之间的实质性差异。前者是“前知识论的形而上学”,后者则属于“知识论的形而上学”。与此相关联,张东荪后期对“形而上学”之性质和功用的知识社会学解释,实际上关涉的也只是“前知识论的形而上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论 形而上学 知识论的形而上学 张东荪 康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武当太极信仰的文化成因——兼论张三丰与武当内家拳
10
作者 周伟良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7-274,共18页
关于太极拳的历史缘起,不管是温县陈家沟创拳说还是武当张三丰创拳说,就现有的文献史料而言,都还难以得到令人信服的支撑。但是,无法回避的客观事实是:为什么明清之际黄宗羲等人笔下的浙东内家拳缘起要与武当的玄武及张三丰相联系?为什... 关于太极拳的历史缘起,不管是温县陈家沟创拳说还是武当张三丰创拳说,就现有的文献史料而言,都还难以得到令人信服的支撑。但是,无法回避的客观事实是:为什么明清之际黄宗羲等人笔下的浙东内家拳缘起要与武当的玄武及张三丰相联系?为什么民国时期中央国术馆成立伊始就设一与“少林门”相配伍的“武当门”?为什么长期以来关于张三丰创太极拳之说能成为诸多太极拳爱好者挥之不去的一个文化情结?武当山是中国道教的重镇。作为宇宙本体及流变万物的太极,自然是武当道教的重要内容。就有关对武当主神玄武上帝的文化信仰以及武当内家拳的历史形成,运用历史学与文化学研究方法,对其进行深入辨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当 太极信仰 张三丰 内家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张载之“气”的多重内涵——兼及张载哲学的定性
11
作者 曹树明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5-113,共9页
张载的气,贯穿于其思想体系的各个层面,从而具有多重内涵。具体地说,他的气在道论中指向气化,在性论中指向性气或说气质之性,在命论中指向气命,其中,性气与气命乃气化的形下落实。基于这种认识,可进一步反思张载哲学的定性问题,而这需... 张载的气,贯穿于其思想体系的各个层面,从而具有多重内涵。具体地说,他的气在道论中指向气化,在性论中指向性气或说气质之性,在命论中指向气命,其中,性气与气命乃气化的形下落实。基于这种认识,可进一步反思张载哲学的定性问题,而这需要重新梳理太虚与气的关系,全面考察张载的哲学体系,并以主张气本论的思想家为参考。实则,以宇宙论为标准定性某个哲学家,是以西释中的结果,因而会一定程度地忽略中国哲学的特质。对张载而言,气是一个象概念或功能概念,而非实体概念,其核心关切,为“万物是怎样”,而非“万物从哪里来”。他认为,万物总是处于聚散、隐显、幽明的气化流行之中,聚或散、隐或显、幽或明都是暂时的状态(“客形”),且气化流行会通贯于性或天道,故而,性或天道也是流行、变易。于张载,性论或天道观的重构具有立本的意义。其天道观包括太虚、气化和性三个层次,而结穴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载 内涵 天道观 哲学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嗣瀛先生的红箭情结
12
作者 井元伟 《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共4页
张嗣瀛参加了红箭-73控制系统三年的研制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先后解决了三个关键性的难题,找出了导弹不听控的关键因素,提出了校正陀螺仪安装角的大胆建议,并给出了陀螺仪安装角校正方向和校正量,设计了一种方便直观的基于指令波形与... 张嗣瀛参加了红箭-73控制系统三年的研制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先后解决了三个关键性的难题,找出了导弹不听控的关键因素,提出了校正陀螺仪安装角的大胆建议,并给出了陀螺仪安装角校正方向和校正量,设计了一种方便直观的基于指令波形与合成矢量的控制律,用来解决旋转飞行体的一类两通道交叉耦合的解耦问题。1978年获得了全国科学大会所颁授的“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嗣瀛 红箭情结 重要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文化视域下的中国形象研究——张隆溪先生访谈录
13
作者 姜礼福 张隆溪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共9页
张隆溪教授是国际著名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者,本文以中国形象这一研究领域的若干关键问题作为访谈主题。张教授结合自己的研究经历,论及开展中国形象研究的渊源,评析了国家形象研究中真实性辨识的必要性,剖析了影响西方作家塑造中国形... 张隆溪教授是国际著名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者,本文以中国形象这一研究领域的若干关键问题作为访谈主题。张教授结合自己的研究经历,论及开展中国形象研究的渊源,评析了国家形象研究中真实性辨识的必要性,剖析了影响西方作家塑造中国形象的因素。另外,张教授还探讨了中国形象研究的方法,论述了中国形象跨文化研究与中国形象重塑之间的关系,重点强调了跨文化研究的旨归和使命并对中国形象研究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隆溪 中国形象 比较文学 跨文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章学诚“著书者之心术”再辨析
14
作者 高希中 杨未然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26,197,198,共11页
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提出“著书者之心术”,并以此定义“史德”,这是对古代史家修养理论的重要贡献。百余年来,学术界对这一概念本意与思想价值的研究认识多有偏差,或以主观与客观二元对立思维阐释,或从维护“封建伦理纲常”的角度... 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提出“著书者之心术”,并以此定义“史德”,这是对古代史家修养理论的重要贡献。百余年来,学术界对这一概念本意与思想价值的研究认识多有偏差,或以主观与客观二元对立思维阐释,或从维护“封建伦理纲常”的角度进行解读,故有必要对其中的问题作进一步辨析,一则探讨章学诚“著书者之心术”的本意,二则正视历史著述中的人心作用及史家的“心术”问题。如果跳出章学诚所论中的古代具体道德伦理,“著书者之心术”在抽象意义上对史家正心术、养心术、升华心术具有重要的思想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学诚 “著书者之心术” 史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与“乐”:张载德性幸福论的典范意义
15
作者 张方玉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0-117,共8页
“孔颜之乐”是儒家德性幸福的经典形态,北宋周敦颐以“寻孔颜乐处”承接发展,人生幸福的核心范畴是“乐”。张载则以“德者福之基,福者德之致”构成儒家“德福一致”的理论典范,“福”成为人生幸福的核心范畴。“太虚无形,气之本体”,... “孔颜之乐”是儒家德性幸福的经典形态,北宋周敦颐以“寻孔颜乐处”承接发展,人生幸福的核心范畴是“乐”。张载则以“德者福之基,福者德之致”构成儒家“德福一致”的理论典范,“福”成为人生幸福的核心范畴。“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太虚与气的学说奠定张载德性幸福论的形上学基础。“至当之谓德,百顺之谓福”,儒家德性幸福中“顺事”的意蕴得以凸显。“乐”也是张载人生幸福论的核心范畴,“乐善”“乐进”“乐天”展现出德性幸福的层层递进,以至于“与天同德”的境界。与“孔颜之乐”“君子之乐”以及“寻孔颜乐处”相参照,张载的德性幸福论在儒家幸福观的衍化中同样具有深刻的典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载 德性幸福 气本 顺事 乐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医大师张静生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辨证思路及用药规律总结
16
作者 张会永 张静生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48,共4页
冠心病心绞痛为临床常见的一类慢性基础疾病,多表现为胸痛、胸闷等症状为主,属于中医药治疗的优势病种。张静生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医大师,首批全国名中医。对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见解独到,认为气阴两虚为本,痰瘀互结为标。在心脏气... 冠心病心绞痛为临床常见的一类慢性基础疾病,多表现为胸痛、胸闷等症状为主,属于中医药治疗的优势病种。张静生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医大师,首批全国名中医。对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见解独到,认为气阴两虚为本,痰瘀互结为标。在心脏气阴两虚为主、痰瘀互结为标的病机指导下,张静生教授临床治疗冠心病多以益气养阴,祛痰化瘀立法,处方以丹参生脉饮与冠心康合方应用,根据辨证灵活化裁加减药对,该文整理张静生教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之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用药,以期对临床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和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医大师 张静生 冠心病心绞痛 胸痹 气阴两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代被俘军人张温的人生与心路
17
作者 王善军 米欣悦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8-77,共10页
辽金时期朔州属于燕云十六州中的西部重镇,因其控遏雁门的军事地位,金宋战争期间成为双方争夺的对象。《张温墓志》描述了一位生长于此地的军人,在金初从军,后又被俘、回乡直至去世的完整生命历程。不同于大多军人墓志的是,《张温墓志... 辽金时期朔州属于燕云十六州中的西部重镇,因其控遏雁门的军事地位,金宋战争期间成为双方争夺的对象。《张温墓志》描述了一位生长于此地的军人,在金初从军,后又被俘、回乡直至去世的完整生命历程。不同于大多军人墓志的是,《张温墓志》虽然在“报国”视角下展开叙述,却呈现出一位军人隐秘而又丰富的内心世界。张温的思想深处同时涵有儒释道三种文化因素,其中释、道反映了辽金之际南北不同的社会文化对他的熏染。尽管人生经历曲折,但张温能够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调整心境和变换身份,以此适应时代的变动,并在家乡朔州获得了一定的社会声望。通过探讨张温的人生经历与精神世界,可以了解这一时期北方普通军人的生存状态,也可窥见辽末至金中期晋北地区儒释道兼容的社会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代碑刻 张温 朔州 金宋争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献章传的书写及白沙心学解释权之争
18
作者 魏宏远 徐佳慧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5-125,共11页
明儒陈献章开创江门学派,意属湛若水继承白沙心学。当其辞世,门人商定湛若水作行状,李承箕作墓志铭,梁储作传,张诩作墓表。诸门人对白沙心学理解存有分歧,就如何书写陈献章传发生论争,此后多种版本行状、墓志、墓表流传于世。陈献章行... 明儒陈献章开创江门学派,意属湛若水继承白沙心学。当其辞世,门人商定湛若水作行状,李承箕作墓志铭,梁储作传,张诩作墓表。诸门人对白沙心学理解存有分歧,就如何书写陈献章传发生论争,此后多种版本行状、墓志、墓表流传于世。陈献章行状的书写数次易手,经历了弘治十三年湛若水作《行状》、弘治十四年张诩重作《白沙先生行状》、正德十六年湛若水作《改葬墓碑铭》三次书写,展现了学派内部思想、权力的角逐。湛若水《行状》今不可考,张诩《白沙先生行状》记载陈献章生平相较完备,广为史传采录。陈献章以诗为教,绝意著述,对其衣钵传承并非从始至终意属一人,白沙心学因“主静”“近禅”饱受争议,致使门人对白沙心学解释权展开激烈争夺。陈献章行状的书写、传播对白沙心学正统的确立,以及史传如何书写陈献章和江门学派具有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献章 张诩 湛若水 江门学派 白沙心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物归属之争与中国“现代考古学”表述的形成
19
作者 查晓英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9-171,236,237,共15页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在成立初期,为截断中外学术研究不平等的源头,推动政府制定了严厉的禁止古物出口法令。随后又以欧美考古学的最新进展即田野工作的方法为由,试图剥夺地方保管出土物的权力。为获得出土物保管权与继续发掘的权力...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在成立初期,为截断中外学术研究不平等的源头,推动政府制定了严厉的禁止古物出口法令。随后又以欧美考古学的最新进展即田野工作的方法为由,试图剥夺地方保管出土物的权力。为获得出土物保管权与继续发掘的权力,傅斯年、李济等人祭出了“现代考古学”这一“利器”。尽管“现代考古学”理念并非完全因古物归属问题而产生,但它在中国问世的时间与强烈的排他性质都与史语所在河南遭遇的风波有着密切关系。事实上,当延续千年的金石收藏逐渐被新兴的考古科学取代时,古物占有与分配传统也被剧烈撼动,并成为推动新学术观念形成和传播的有力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考古学 古物归属 傅斯年 何日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唐长安官僚跨街交游与都城分区问题再思——以张籍与白居易的往来为例
20
作者 徐畅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3-85,共13页
中唐时代,随着选官与任官制度渐趋成熟,通过科举晋身的官僚萃聚都城,长安为其日常生活提供了舞台。城市的运转与文人官僚的生活息息相关。首先,城市发展格局影响到居住其中的人群。隋及唐前期,都城严格意义上不存在分区,高、武时期政治... 中唐时代,随着选官与任官制度渐趋成熟,通过科举晋身的官僚萃聚都城,长安为其日常生活提供了舞台。城市的运转与文人官僚的生活息息相关。首先,城市发展格局影响到居住其中的人群。隋及唐前期,都城严格意义上不存在分区,高、武时期政治中心自太极宫向大明宫转移以后,街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政治导向性的空间定位变化对官僚的活动产生影响。同时,官僚的居住与交游又反过来对长安各区块的文化格局与社会功能产生重塑,形成街东的中部、南部,街西等文化汇集区。这一交互作用,可作为观察唐宋之际城市社会转型的切入点。借助代表性文官张籍与白居易跨越朱雀大街展开交游的案例,可观察九世纪中国都城内部分区现象的诞生,解读其背后的政治与社会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唐 官僚 都城分区 张籍 白居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