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自噬和中医阴阳微观联系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防治
1
作者 周晓玲 阮博文 +5 位作者 冯丽娟 覃凤传 磨奕玲 刘琳 吴腾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7-10,共4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已成为全球最常见的慢性肝病,发病率逐年上升,除了对肝脏本身造成严重损伤外,还是全身代谢性疾病及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自噬是NAFLD发病的一个重要自我保护机制...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已成为全球最常见的慢性肝病,发病率逐年上升,除了对肝脏本身造成严重损伤外,还是全身代谢性疾病及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自噬是NAFLD发病的一个重要自我保护机制。根据中医“取类比象”思想,中医认为“阳虚阴盛”导致NAFLD的发病病机与自噬导致NAFLD的发病机制相类似。因此,从生理、病理、诊治等方面分析NAFLD中阴阳与自噬之间联系。深入微观层面运用自噬与中医阴阳联系诱导恢复机体“阴阳平衡”指导NAFLD治疗,即恢复自噬功能(阳)、减少脂滴沉积(痰湿、瘀血等阴邪),为本病的理论研究及临床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自噬 阳虚阴盛 阴阳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肿瘤复合病机理论指导下温滋解毒法的构建 被引量:5
2
作者 袁伟琛 周红光 +2 位作者 庄育培 周洪立 吴勉华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43-549,共7页
基于恶性肿瘤的复合病机,将正邪、阴阳和中气等理论与癌毒理论相整合,指出正虚邪盛为肿瘤的发病基础。阴阳俱损、气机郁滞、癌毒深伏为肿瘤的病机特点。认为阴阳俱损多起于脾肾,气机郁滞首先责之于脾胃,癌毒深伏常兼夹多种邪气。基于此... 基于恶性肿瘤的复合病机,将正邪、阴阳和中气等理论与癌毒理论相整合,指出正虚邪盛为肿瘤的发病基础。阴阳俱损、气机郁滞、癌毒深伏为肿瘤的病机特点。认为阴阳俱损多起于脾肾,气机郁滞首先责之于脾胃,癌毒深伏常兼夹多种邪气。基于此提出以温滋解毒法为恶性肿瘤的基本治法。温滋解毒法是温法、滋法、解毒法三法并用或次第应用,共同发挥温滋并用,调和阴阳;行气解郁,调畅情志;消癌解毒,破兼夹之邪的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复合病机 正虚邪盛 阴阳俱损 气机郁滞 癌毒深伏 温滋解毒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路志正教授从气阴两虚论干燥综合征发病机制 被引量:65
3
作者 张华东 边永君 +4 位作者 路洁 王秋风 姜泉 唐晓颇 高荣林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9期1903-1905,共3页
著名中医家路志正教授首创"燥痹"病名,干燥综合征归属其内,已由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在全国广泛推广,指导临床实践。本文探讨干燥综合征中医发病机制中,认为燥痹病因当分内外,外燥应该区分凉燥与温燥,引起燥痹的病因关系... 著名中医家路志正教授首创"燥痹"病名,干燥综合征归属其内,已由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在全国广泛推广,指导临床实践。本文探讨干燥综合征中医发病机制中,认为燥痹病因当分内外,外燥应该区分凉燥与温燥,引起燥痹的病因关系非常复杂,既有外部原因,又有内部因素,但总体上可以分为内燥与外燥两大部分,并总结路志正教授从气阴两虚论燥痹的发病机制的中医理论学术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志正 干燥综合征 中医病因 气阴两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农教授运用“扶阳思想”次第治疗痴呆病的经验 被引量:15
4
作者 王晋平 唐农 +3 位作者 刘布谷 李景玉 李海沅 蒋春丽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62-1064,共3页
痴呆病的患病率、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呈快速增长,被称为"21世纪沉默的流行病"。火神派弟子唐农教授受《内经》"阴阳之要,阳密乃固"等重阳思想的影响及中医扶阳学派扶阳理念的启发,认为痴呆病病机为"阳虚阴实,阳... 痴呆病的患病率、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呈快速增长,被称为"21世纪沉默的流行病"。火神派弟子唐农教授受《内经》"阴阳之要,阳密乃固"等重阳思想的影响及中医扶阳学派扶阳理念的启发,认为痴呆病病机为"阳虚阴实,阳虚为本",以"扶阳为主,次第治疗"为治则。在治疗上具体提出:"先以温通中上焦;继以温补下焦;再以益精填髓,益气养血之法以养其本"的一般治疗次第,以达到"扶其真元"致"阴阳和"的状态;同时,就唐农教授治疗痴呆病的病案做一举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痴呆病 阳虚阴实 扶阳思想 次第治疗 临床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渗湿明目疗法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型黄斑水肿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左韬 赵磊 +1 位作者 张祝强 孙东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326-2329,I0001,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渗湿明目疗法"治疗"阴虚阳亢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6年10月就诊于我院眼科的"阴虚阳亢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患者34例(34眼),疗程1-23... 目的:初步探讨"渗湿明目疗法"治疗"阴虚阳亢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6年10月就诊于我院眼科的"阴虚阳亢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患者34例(34眼),疗程1-23个月,所有患者均给予"渗湿明目疗法"治疗,包括针刺日1次、直流电血栓通离子导入、天麻钩藤饮化裁方中药汤剂口服,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10天、1个月、2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MT),观察治疗后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及治疗后10天、1个月、2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分别为(0.18±0.09)、(0.27±0.15)、(0.38±0.07)、(0.42±0.14),治疗后各时间点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与治疗后眼压均在正常范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及治疗后10天、1个月、2个月患眼的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分别为(515.42±213.66)μm、(498.45±179.66)μm、(381.34±109.86)μm、(271.34±79.46)μm,治疗10天后CMT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2个月后黄斑水肿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渗湿明目疗法"可以有效提高"阴虚阳亢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患者的视力,能够促进黄斑水肿的吸收,治疗后眼压正常,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湿明目疗法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阴虚阳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证病结合动物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34
6
作者 李敬林 王太一 +4 位作者 王禄增 董天宝 吴忆 邱乐 郜凌学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8期473-475,共3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证病结合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及成模标准,建立2型糖尿病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方法应用STZ造成大鼠糖尿病(FBG≥16.7mmol/L)后应用中药造成中医阴阳两虚;阴虚热盛;气阴两虚;血瘀气滞证候模型。结果(1)造模后出现饮水增多...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证病结合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及成模标准,建立2型糖尿病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方法应用STZ造成大鼠糖尿病(FBG≥16.7mmol/L)后应用中药造成中医阴阳两虚;阴虚热盛;气阴两虚;血瘀气滞证候模型。结果(1)造模后出现饮水增多、尿量增多、生长迟缓、身体消瘦、拉尾排便、排尿等糖尿病大鼠共同特征。阴阳两虚组大鼠还出现大便干燥、舌红等征象;阴虚热盛组大鼠出现大便干燥、舌红等征象;气阴两虚组大鼠出现精神萎糜、倦怠懒动、舌胖大,少津;血瘀气滞组大鼠还出现背毛减少、臀部毛色枯黄、性情暴烈、易激惹、捕捉时叫声频繁、抵抗力大、攻击行为频繁、大便质稀色深、舌质暗等血瘀气滞气滞的症状。(2)实验室指标有不同程度改变。结论应用传统的糖尿病造模方法与糖尿病病证特点和中药四气五味药性理论相结合,研制2型糖尿病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阴阳两虚 阴虚热盛 气阴两虚 血瘀气滞 大鼠 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虚、阴虚体质在大学生中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6
7
作者 于洪洁 王勇 杨丽萍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619-621,共3页
目的:通过对河南中医学院本科生体质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阳虚、阴虚体质在大学生中所占的比率及主要特征表现。方法:采用《中医体质量表》对3007例本科生进行横断面体质现状调查。结果:阳虚体质758人(25.2%),其中女生332人,男生426人,... 目的:通过对河南中医学院本科生体质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阳虚、阴虚体质在大学生中所占的比率及主要特征表现。方法:采用《中医体质量表》对3007例本科生进行横断面体质现状调查。结果:阳虚体质758人(25.2%),其中女生332人,男生426人,男女生分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主要的特征表现为手脚发凉、怕冷多衣、不耐寒冷。阴虚体质722人(24%),其中女生310人,男生412人,男女生分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主要的特征表现为口唇干燥、眼睛干涩、口干咽燥欲饮水。结论:在大学生中阳虚阴虚质所占比例较大,可以根据其所特有的特征表现,依据其发病的倾向性,对两种偏颇体质进行干预,"治未病",做到防患于未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体质学 阳虚体质 阴虚体质 流行病学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中医临床辨证论治方案及其组方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袁宏伟 朱明丹 +7 位作者 冯利民 朱林平 张红霞 刘岩 曹旭焱 张建平 刘长玉 杜武勋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4年第9期1884-1885,共2页
冠心病是当今社会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心血管疾病之一,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存质量。中医药以辨证论治为指导思想,在治疗冠心病方面表现出一定的优势,将冠心病分为实证类和虚证类两类,并形成了实证类以标实证候分类,寒热分治;虚证类以本虚... 冠心病是当今社会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心血管疾病之一,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存质量。中医药以辨证论治为指导思想,在治疗冠心病方面表现出一定的优势,将冠心病分为实证类和虚证类两类,并形成了实证类以标实证候分类,寒热分治;虚证类以本虚证候分类,阴阳、气血分治的冠心病辨证论治方案,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积极开展中医药对疾病治疗的研究,探索疾病治疗的新思路,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中医药辨证论治 虚实分类 寒热 阴阳 气血分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病阴虚阳亢证的基因网络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袁野 申春悌 陈炳为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9,共4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阴虚阳亢证的相关基因网络关系,为该病辨治机理提供支持。方法搜索文献中高血压病阴虚阳亢证的相关基因,运用CYTOSCAPE进行网络构建,MCODE进行模块划分,对重要模块进行功能与通路分析。结果高血压病阴虚阳亢证基因网络...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阴虚阳亢证的相关基因网络关系,为该病辨治机理提供支持。方法搜索文献中高血压病阴虚阳亢证的相关基因,运用CYTOSCAPE进行网络构建,MCODE进行模块划分,对重要模块进行功能与通路分析。结果高血压病阴虚阳亢证基因网络含基因最多的模块中,共有17个基因涉及血管重构、调节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调控凋亡生物学过程,与MAPK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和NOD样受体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联系频数最高的是VEGFA、ACE、MAPK9。结论 VEGFA、ACE、MAPK9基因是网络中联系最为密切的基因,血管重构、MAPK信号通路分别是联系最为密切的生物功能与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阴虚阳亢证 基因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阳上亢证患者血浆心钠素水平观察 被引量:5
10
作者 黎杏群 李学文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89年第2期150-152,共3页
本文报告43例肝阳上亢证、19例阴虚阳亢证患者血浆心钠素测定,并与30例健康人对照组比较,均呈心钠素水平降低,三组数据分别为371.12ng/L,329.47ng/L和524.73ng/L。此两组证型之间比较。
关键词 肝阳上亢证 阴虚阳亢证 心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潜阳合剂加载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脉压差及血压晨峰的影响 被引量:14
11
作者 蔡峥 陈晓宏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32-1236,共5页
目的观察常规西药基础上加载潜阳合剂(地黄、钩藤、牡蛎等)治疗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脉压差及高血压晨峰的影响。方法将11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用常规抗高血压西药(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厄贝沙坦片,氢氯噻嗪片),治疗组另加... 目的观察常规西药基础上加载潜阳合剂(地黄、钩藤、牡蛎等)治疗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脉压差及高血压晨峰的影响。方法将11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用常规抗高血压西药(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厄贝沙坦片,氢氯噻嗪片),治疗组另加载潜阳合剂。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诊室血压、动态血压、症候积分的变化及症候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诊室收缩压(SBP)、脉压差(P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动态血压监测清晨SBP、晨峰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中医症候明显改善,总症候积分较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中医症候总有效率83.93%,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西药基础上加载中药潜阳合剂不仅能有效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阴虚阳亢症状,且能有效减小其晨峰幅度和脉压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阳合剂 高血压病 脉压差 血压晨峰 老年 阴虚阳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味地黄丸 银杏叶片对早期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与脂毒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管弦 黄菲 +1 位作者 吴纪祖 余江毅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423-1426,共4页
目的:评价在西药降糖降压基础上,中药对早期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与脂毒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试验方法。单纯西药与中西药合用组的比例为1∶1。纳入试验例数108例,实际完成观察例数104例,其中试验组53例,对照组5 ... 目的:评价在西药降糖降压基础上,中药对早期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与脂毒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试验方法。单纯西药与中西药合用组的比例为1∶1。纳入试验例数108例,实际完成观察例数104例,其中试验组53例,对照组5 l例。每1个月复诊1次,疗程为6个月。观察指标包括疗效性指标如主要临床症状、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血压(BP)、糖化血红蛋白(HbA1 c)、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游离脂肪酸(FF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空腹胰岛素(FIns)。结果:六味地黄丸、银杏叶片能够调节血脂代谢,减轻脂毒性,中西药合用组TC、TG、LDL-C、HDL-C、FFA和TNFα均优于单纯西药组,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其中FFA和TNFα自身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西药合用组在改善胰岛素抵抗(IR)方面略优与单纯西药组,差异无显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六味地黄丸 银杏叶片 阴虚热盛证 中医药疗法 对照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5例抽动障碍证候分布规律与病机探讨 被引量:2
13
作者 孙鲁艳 赵丽丽 +1 位作者 李庆朋 丁元庆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7期1100-1103,共4页
目的:探讨抽动障碍常见证候分布规律及其病机。方法:分析165例抽动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年龄、性别、类型、相关因素、病性证素、病位证素、证候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相关因素中易急躁者占76.36%,嗜肉者占45.45%,看电视、电脑频繁者... 目的:探讨抽动障碍常见证候分布规律及其病机。方法:分析165例抽动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年龄、性别、类型、相关因素、病性证素、病位证素、证候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相关因素中易急躁者占76.36%,嗜肉者占45.45%,看电视、电脑频繁者占33.33%,剖宫产者占32.12%,家庭环境严格者占29.09%,易感冒者占19.39%;病性证素中热(火)136例(82.42%),瘀132例(80.00%),阴亏57例(34.55%),风26例(15.76%),痰25例(15.15%);病位证素中肝38%,神29%,心24%,上焦5%,阳明4%;证候分布中瘀热证90例(54.55%),阴虚血瘀证21例(12.73%),痰热瘀阻证13例(7.88%)。结论:瘀热内蕴、阴虚血瘀、痰热瘀阻为抽动障碍常见证候;其病在厥阴,肝风内动,形神不宁是主要病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动障碍 证候 病机 形神不宁 阴虚阳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痹3号方治疗阴虚阳亢型胸痹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何红涛 李霞 +1 位作者 段慧杰 耿彬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039-1040,共2页
目的:观察胸痹3号方治疗阴虚阳亢型胸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口服胸痹3号方,对照组50例口服消心痛、卡托普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心电图有效率60%,血压改善率86%;对照组总有效率74%... 目的:观察胸痹3号方治疗阴虚阳亢型胸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口服胸痹3号方,对照组50例口服消心痛、卡托普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心电图有效率60%,血压改善率86%;对照组总有效率74%,心电图有效率40%,血压改善率6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心电图、降压疗效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状态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1),且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胸痹3号方治疗阴虚阳亢型胸痹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虚阳亢型胸痹 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 中医疗法 胸痹3号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肝育阴清热法治疗干眼症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5
作者 廉海红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59-1262,共4页
目的:观察平肝育阴清热法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系统回顾60例患者(120只眼)的临床相关资料,将干眼症60例(120只眼)分为A(治疗组)、B(对照组)。A组30例(60只眼),中医辨证符合阴虚阳亢证,口服平肝育阴清热方和熊胆胶囊加外用玻璃酸... 目的:观察平肝育阴清热法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系统回顾60例患者(120只眼)的临床相关资料,将干眼症60例(120只眼)分为A(治疗组)、B(对照组)。A组30例(60只眼),中医辨证符合阴虚阳亢证,口服平肝育阴清热方和熊胆胶囊加外用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B组30例(60只眼)给予外用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治疗后的疗效、A组治疗前后及治疗后A组与B组在泪液分泌量(SIT)、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染色(FL)、眼部症状积分(包括眼干涩、异物感、眼痛、视物疲劳、眼红)的比较。结果:A、B两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为76.67%和56.67%,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A组治疗后与治疗前及治疗后A组与B组在SIT、BUT、FL及眼部症状积分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平肝育阴清热法治疗阴虚阳亢型干眼症有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眼症 平肝育阴清热法 熊胆胶囊 阴虚阳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5例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的中医证型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脱璐尧 辛红 +3 位作者 吕琨 朱跃坤 张致睿 徐巍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6期2349-2353,共5页
目的:研究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中医证型的分布特点,分析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中医证型分类的意义,为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手术后中医药干预的客观合理性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9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结直肠外科行... 目的:研究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中医证型的分布特点,分析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中医证型分类的意义,为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手术后中医药干预的客观合理性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9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结直肠外科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405例作为研究对象,总结围手术期结肠癌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特征,并分析证型与临床分期、肿瘤部位、病理类型、分化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围手术期结肠癌患者临床分期与不同中医证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Ⅰ期、Ⅱ期以实证和虚实夹杂为主,湿热蕴结最多,脾虚湿盛次之;而Ⅲ期、Ⅳ期以虚证为主,依次为气血亏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术后Ⅰ期和Ⅱ期以脾虚湿盛最多,其次为湿热蕴结;Ⅲ期和Ⅳ期以虚证为主,以气血双亏分布最多,其次为肝肾阴虚、脾肾阳虚。不同中医证型与肿瘤部位、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无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癌围手术期证候演变具有术前到术后由实证到逐渐变为虚证,由术前的湿、热等标实之证变为术后的脾肾阳虚、气血两虚证。手术前中医证型的分布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术后中医证型变化与机体应激状态关联性更为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围手术期 中医证型 分布特点 湿热蕴结 脾虚湿盛 气血双亏 肝肾阴虚 脾肾阳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范文甫温通法论治胸痹经验浅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赵梦慧 杨涛 徐征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509-2511,共3页
清末民初著名医家范文甫学宗经典,师崇仲景,善用经方,临床崇尚实践,治病谨守病机,理论与治验结合,济世救人,蜚声杏林。观其论治胸痹,明辨病机,辨证简明,立温通法,标本兼治而主次分明。治方或融合经方成"栝楼薤白方",或遵循经... 清末民初著名医家范文甫学宗经典,师崇仲景,善用经方,临床崇尚实践,治病谨守病机,理论与治验结合,济世救人,蜚声杏林。观其论治胸痹,明辨病机,辨证简明,立温通法,标本兼治而主次分明。治方或融合经方成"栝楼薤白方",或遵循经方原方,或略作加减,有的放矢,施治巧妙,临床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文甫 温通法 胸痹 阳微阴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121例冠心病术后患者中医证候的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蔡黎 沈晔 +2 位作者 周端 黄谷 吕桦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393-395,共3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术后患者中医症状特点及证型规律。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的方法,记录121例冠心病手术后患者的症状、体征等临床资料,并与53例同龄健康人群做对比。结果:与健康人群比较,冠心病术后患者男性比女性多,血糖控制良好的人数... 目的:探讨冠心病术后患者中医症状特点及证型规律。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的方法,记录121例冠心病手术后患者的症状、体征等临床资料,并与53例同龄健康人群做对比。结果:与健康人群比较,冠心病术后患者男性比女性多,血糖控制良好的人数较少,出现频率较高的症状依次是:体倦乏力,肢体重着,口干、喜欢多喝水,胸闷或痛,喜欢吃热的东西;其证候分为5型:气虚、气阴两虚、阳虚、阴虚、阴阳两虚,其中阳虚型最多占39.7%,其次是阴虚型占24.0%。结论:通过本次调研发现,血糖控制达标对冠心病术后有重要意义。冠心病术后中医证候以阳虚型为主,其次是阴虚型。所以在治疗上当以温阳益气为主,兼以滋阴益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术后 中医证候 血糖 阳虚 阴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