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7至2023年邯郸市肺癌死亡趋势及减寿分析
1
作者 房念珍 赵阳 杨阳 《中国肺癌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27-433,共7页
背景与目的肺癌位居我国癌症死亡的首位,严重损害居民的生命健康。通过分析邯郸市2017至2023年肺癌死亡趋势及其导致的寿命损失情况,为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撑。方法收集2017至2023年邯郸市因肺癌导致的死亡资料,应用Excel 2010、SP... 背景与目的肺癌位居我国癌症死亡的首位,严重损害居民的生命健康。通过分析邯郸市2017至2023年肺癌死亡趋势及其导致的寿命损失情况,为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撑。方法收集2017至2023年邯郸市因肺癌导致的死亡资料,应用Excel 2010、SPSS 26.0和Joinpoint 4.9.0.0软件分析肺癌死亡率、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APC)、去死因期望寿命(cause eliminated life expectancy,CELE)、去死因期望寿命增长年(potential gains in life expectancy,PGLEs)、Fulfillment指数、潜在减寿年数(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PYLL)、潜在减寿率(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 rate,PYLLR)、标化潜在减寿率(standardized 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 rate,SPYLLR)等指标。结果2017至2023年邯郸市肺癌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AAPC=-7.10%,P<0.01)。肺癌CELE增长了2.49岁(AAPC=0.48%,P<0.05);寿命损失率下降21.43%(AAPC=-4.61%,P<0.05)。2017至2023年肺癌的Fulfillment指数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2017至2023年邯郸市因肺癌导致的PYLL为134,219.75人年,PYLLR为2.03‰,标化潜在减寿年数(standardized 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SPYLL)为98,735.63人年,SPYLLR为1.49‰,历年PYLLR和SPYLLR均呈下降趋势(AAPC=-6.34%和-9.34%,P均<0.01)。结论2017至2023年邯郸市肺癌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肺癌对期望寿命的影响有所减轻。不同年龄及分性别的肺癌死亡率存在差异,应针对男性和高年龄组人群做好肺癌的防控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去死因期望寿命 Fulfillment指数 潜在减寿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4年云南省疾病监测点居民死因监测分析 被引量:20
2
作者 杨永芳 邵英 +2 位作者 陈杨 肖义泽 秦明芳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90-494,共5页
目的了解云南省疾病监测点居民死因分布特点,为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凡2014年发生在疾病监测点的常住人口死亡个案均由辖区各级医疗机构工作人员按要求填写《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并通过国家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进行网络... 目的了解云南省疾病监测点居民死因分布特点,为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凡2014年发生在疾病监测点的常住人口死亡个案均由辖区各级医疗机构工作人员按要求填写《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并通过国家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和审核,下载审核无误的监测点2014年网络直报死亡数据进行清理汇总,通过死亡率、构成比、潜在减寿年数(PYLL)、减寿率(PYLLR)、期望寿命等指标分析云南省居民死亡和减寿的主要原因。结果 2014年云南省疾病监测点报告死亡总数57 257例,死亡率606.24/10万(标化死亡率为496.14/10万),男性高于女性;前5位死因顺位依次为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恶性肿瘤和伤害,占全死因的81.06%;恶性肿瘤、伤害和脑血管病的减寿顺位位居前3位,减寿率依次为11.64‰、10.62‰和9.40‰,是造成云南省疾病监测点居民寿命损失的主要疾病;居民人均期望寿命为76.07岁,去除前5位死因的影响,居民期望寿命提高了11.37岁。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是构成监测点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恶性肿瘤和伤害是监测点青壮年过早死亡(早亡)的主要原因,慢性病和伤害是威胁云南省监测点居民健康、影响人均期望寿命的重要因素,政府应将其纳入疾病预防控制规划,进行有效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因 死亡率 死因顺位 潜在减寿年数 减寿率 期望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昆山市1981年-2015年肺癌死因对期望寿命和潜在减寿年影响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胡文斌 张婷 +7 位作者 秦威 史建国 仝岚 邱和泉 周杰 金亦徐 罗晓明 沈月平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610-616,共7页
背景与目的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在男性和女性人群持续上升,但是有关肺癌所致的潜在减寿年和去肺癌死因可增加期望寿命时间变化趋势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探究江苏省昆山市1981年-2015年去肺癌死因可增加期望寿命和肺癌所致的潜在减寿年... 背景与目的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在男性和女性人群持续上升,但是有关肺癌所致的潜在减寿年和去肺癌死因可增加期望寿命时间变化趋势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探究江苏省昆山市1981年-2015年去肺癌死因可增加期望寿命和肺癌所致的潜在减寿年时间趋势。方法 1981年-2015年肺癌死亡病例来源于死因监测,以计算去肺癌死因可增加期望寿命和潜在减寿年。用中国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年龄结构计算分性别的年龄标化潜在减寿年。使用年度变化百分比(estimate annual percentage change,e APC)评价去肺癌可增加期望寿命和潜在减寿年在年份之间变化趋势。结果总人群中去肺癌死因可增加期望寿命由1981年的0.34岁上升到2015年的0.86岁,上升趋势有统计学意义(APC=3.2%,95%CI:2.8%-3.6%);男性人群(APC=3.0%,95%CI:2.5%-3.5%)和女性人群中(APC=3.6%,95%CI:3.0%-4.2%)去肺癌死因可增加期望寿命也呈现上升趋势。肺癌所致的标化潜在减寿年在总人群(APC=-0.1%,95%CI:-0.6%-0.4%)和男性人群(APC=-0.5%,95%CI:-1.1%~0.1%)无明显趋势变化,而女性人群中明显上升(APC=1.5%,95%CI:0.3%-2.7%)。结论虽然因肺癌所致的过早死亡没有趋势变化,而肺癌死因对全人群期望寿命的影响在持续上升,有针对性的肺癌预防控制措施亟需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潜在减寿年 年度变化百分比 去肿瘤死因期望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昆山市1981—2015年去食管癌死因期望寿命和潜在减寿年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胡文斌 张婷 +7 位作者 秦威 史建国 仝岚 邱和泉 周杰 金亦徐 罗晓明 沈月平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63-269,共7页
背景与目的: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但食管癌死因对期望寿命的影响证据有限。该研究分析昆山市1981—2015年去食管癌死因可增加期望寿命和食管癌所致潜在减寿年时间趋势,用以评价食管癌死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方法:198... 背景与目的: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但食管癌死因对期望寿命的影响证据有限。该研究分析昆山市1981—2015年去食管癌死因可增加期望寿命和食管癌所致潜在减寿年时间趋势,用以评价食管癌死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方法:1981—2015年恶性肿瘤死亡患者来源于死因监测,以计算去食管癌死因可增加期望寿命和潜在减寿年。用中国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年龄结构计算分性别的年龄标化潜在减寿年。使用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APC)评价去食管癌死因可增加期望寿命和潜在减寿年在年份之间的变化趋势。结果:总人群去食管癌死因可增加期望寿命,由1981年的0.36岁下降到2015年的0.18岁,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APC=-1.8%,95%CI:-2.4%^-1.2%);男性人群去食管癌死因可增加期望寿命(AAPC=1.5%,95%CI:-2.2%^-0.8%)和女性人群去食管癌死因可增加期望寿命(AAPC=-2.3%,95%CI:-3.0%^-1.6%)也呈现下降趋势。因食管癌所致的标化潜在减寿年在总人群(AAPC=-6.3%,95%CI:-7.1%^-5.5%),男性人群(AAPC=-5.7%,95%CI:-6.7%^-4.7%)及女性人群(AAPC=-8.7%,95%CI:-10.3%^-7.1%)中明显下降,结论:去食管癌死因可增加期望寿命,食管癌所致的年龄标化潜在减寿年在过去35年间持续下降。因食管癌所致的过早死亡也在逐渐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潜在减寿年 年度变化百分比 去肿瘤死因期望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疾病监测区域伤害死亡负担的评价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李丽萍 王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17期1408-1411,共4页
目的了解和评价我国伤害所造成的死亡负担及其特征。方法根据中国疾病监测区域的10年伤害资料,结合全人群及非全人群的潜在期望寿命损失年数(PYEL)、伤害非全人群潜在寿命损失年数(YPLL)、期望寿命损失年数(YLEL)、平均人群损失生存年数... 目的了解和评价我国伤害所造成的死亡负担及其特征。方法根据中国疾病监测区域的10年伤害资料,结合全人群及非全人群的潜在期望寿命损失年数(PYEL)、伤害非全人群潜在寿命损失年数(YPLL)、期望寿命损失年数(YLEL)、平均人群损失生存年数(AYSL)等指标,对我国因伤害所导致死亡负担的情况进行评价。结果10年期间总的伤害死亡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自杀与自伤、交通事故、淹死为死因前三位的伤害类型,但其中交通事故、失火或火焰、他杀呈逐年上升趋势。0~69.999岁伤害人群在不同情况下,均是PYEL大于YPLL,伤害非全人群的PYEL均大于伤害全人群的PYEL,全人群的YLEL即dE为1.64,男性YLEL高于女性,伤害发生类型中,YLEL的值按大小顺序排列为:自杀与自伤>交通事故>淹死。在伤害导致的平均人群生存损失年数方面,男、女差别不大,在伤害发生类型中,AYSL的值按大小顺序排列为:淹死>交通事故>自杀与自伤。结论对伤害的危害性及其对人群生命质量影响的较全面评价,可为伤害预防与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期望寿命损失年敷(PYEL) 伤害非全人群潜在寿命损失年敷(YPLL) 期望寿命损失年敷(ylel) 平均人群损失生存年敷(AYSL)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县居民死亡模式分析
6
作者 徐飚 俞顺章 +1 位作者 陈信垠 叶喜福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1993年第S1期123-127,共5页
用平均期望寿命、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和减寿年数等指标分析近30年来上海县居民的死亡模式发现,人口结构日趋老龄化,平均期望寿命1990年男、女分别达71.92岁和74.55岁。总死亡率明显下降,标化死亡率1970年后一直保持平稳,减寿年数从1960... 用平均期望寿命、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和减寿年数等指标分析近30年来上海县居民的死亡模式发现,人口结构日趋老龄化,平均期望寿命1990年男、女分别达71.92岁和74.55岁。总死亡率明显下降,标化死亡率1970年后一直保持平稳,减寿年数从1960年的64942.5年下降为12554.0年。1950年婴儿、新生儿和1~4岁儿童死亡率分别为9.3‰、6.8‰和0.94‰。死因谱分析发现,上海县居民1988~1990年前三位死因为恶性肿瘤、呼吸系病和脑血管病,标化死亡率分别为98.25/10万、73.36/10万和56.46/10万。减寿年数分析显示,1990年前三位死因为恶性肿瘤、意外死亡和传染病,其值为4017.0年、3805.5年和643.0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均期望寿命 死亡率 标化死亡率 减寿年数 死因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