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茶文旅融合的场景表达及实现路径——以江苏茶博园为例
1
作者 姚培君 李萍萍 +1 位作者 史德林 诸雯静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5期101-105,共5页
为解决当前茶文旅项目开发浅表化、内容同质化、价值低端化等现实问题,引入场景理论构建茶文旅融合分析框架,深入探析茶文旅融合文化消费空间及其价值表达。研究发现,茶文旅融合场景包括茶文化、旅游者与服务者、茶文旅舒适物和茶文旅活... 为解决当前茶文旅项目开发浅表化、内容同质化、价值低端化等现实问题,引入场景理论构建茶文旅融合分析框架,深入探析茶文旅融合文化消费空间及其价值表达。研究发现,茶文旅融合场景包括茶文化、旅游者与服务者、茶文旅舒适物和茶文旅活动4类要素,茶文旅融合场景分析维度由地方原生性、符号感知性、价值表达性3个一级维度以及15个二级维度构成,并以江苏茶博园为例证实了该框架的可行性。探索了茶文旅融合场景表达的实践路径:一是优化舒适物布局,彰显场景地域属性;二是拓展茶文化功能,凝练场景符号体系;三是提升人本化理念,增强场景价值表达,以期促进茶文旅融合场景优化与创新,为茶文旅目的地非均质化和可持续性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文旅融合 场景理论 价值表达 江苏茶博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意如何赋新诗——徐州园博会温州园设计记略 被引量:1
2
作者 沈实现 周俭 何洋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65,共5页
中国园林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下我国举办的园林展中的地方展园是探索中国传统造园传承和创新的重要平台。第十三届徐州园博会温州园的设计从“师法地域特征”和“一园双境”2个层面进行了传统造园的“微创新”探索。设... 中国园林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下我国举办的园林展中的地方展园是探索中国传统造园传承和创新的重要平台。第十三届徐州园博会温州园的设计从“师法地域特征”和“一园双境”2个层面进行了传统造园的“微创新”探索。设计截取温州楠溪江乡村景观的一个片段进行提炼和重构,营造具有野逸之气的山水园林空间,使游客能够在咫尺之间身临其境地体验永嘉山水的诗情画意和温州发展的未来之态。最后,以此展园的营造为契机思考了中国传统园林回归本源进行传承创新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徐州园博会 温州园 山水园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十四届中国(合肥)国际园林博览会杭州园叠山之“鱼乐”主题与技艺演绎
3
作者 唐宇力 张海珍 +2 位作者 沈笑 钱桦 金晨莺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85-87,共3页
第十四届中国(合肥)国际园林博览会杭州园项目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园博园长三角城市展园片区C5区块,占地面积约2912 m^(2)。以“鱼乐人亦乐,宋韵品逍遥”为设计理念,紧扣“宋韵”和“观鱼”两大主题。园内古风雅韵,山石叠瀑,林园景致俱佳,... 第十四届中国(合肥)国际园林博览会杭州园项目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园博园长三角城市展园片区C5区块,占地面积约2912 m^(2)。以“鱼乐人亦乐,宋韵品逍遥”为设计理念,紧扣“宋韵”和“观鱼”两大主题。园内古风雅韵,山石叠瀑,林园景致俱佳,尤其在叠石造山方面,展现出了江南造园精湛的叠山技艺。重点就第十四届中国(合肥)国际园林博览会杭州园之叠山技艺进行浅析,谨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第十四届园博会杭州园 叠山技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BE-SD法的江苏园博园城市展园景观美学评价 被引量:4
4
作者 张安华 王淑贤 +1 位作者 吕少卿 马璐璐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50-260,共11页
为探究公众对江苏园博园城市展园景观的审美偏好,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以江苏园博园中13座城市园林景观为研究对象,选取在样地拍摄的48张照片进行景观美学评价研究,综合运用美景度评价法(SBE)和语义差异法(SD),以SPSS 26.0软件建立公众... 为探究公众对江苏园博园城市展园景观的审美偏好,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以江苏园博园中13座城市园林景观为研究对象,选取在样地拍摄的48张照片进行景观美学评价研究,综合运用美景度评价法(SBE)和语义差异法(SD),以SPSS 26.0软件建立公众偏好与园林景观要素间的评价模型。结果表明,1)城市展园48处景观美景度值范围为-1.38~0.71,取自苏州园、南京园、无锡园等样本照片美景度评分明显高于宿迁园、盐城园及连云港园,说明江南古典园林的历史地位固化印象对公众审美起主导作用;2)美景度均值为正向值的有苏州园(0.33)>南京园(0.29)>无锡园(0.23)>常州园(0.22)>泰州园(0.16)>镇江园(0.1),说明这些城市园林的样本照片与公众审美契合度高;3)影响城市展园景观美景度的主要因子包括建筑造型、空间尺度、意境营造和色彩搭配,其中对美景度评判影响最为重要的是建筑造型因子。运用SBE-SD法复合评价模型能够较客观地对江苏园博园城市展园景观美景度评判,为其他园博园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园博园 城市展园 SBE法 SD法 景观美学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宁园博园中华城市展园植物应用调查与分析
5
作者 卢青清 郭松 +1 位作者 刘懿贤 李在留 《热带农业科学》 2024年第2期73-78,共6页
为探讨南宁园博园中华城市展园中植物资源及应用现状,采用实地调查和文献查阅等方法,对42个中华城市展园中植物的种类、生活型、乡土性、观赏型、应用频度等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南宁园博园中华城市展园植物共有86科183属216种,其... 为探讨南宁园博园中华城市展园中植物资源及应用现状,采用实地调查和文献查阅等方法,对42个中华城市展园中植物的种类、生活型、乡土性、观赏型、应用频度等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南宁园博园中华城市展园植物共有86科183属216种,其中豆科(Fabaceae)、禾本科(Gramineae)、大戟科(Euphorbiaceae)、棕榈科(Arecaceae)为优势科;乔木、灌木、藤本、草本分别为74、68、6、68种,其中乡土植物和外来植物分别有89和127种;观花、叶、果、形、枝干植物分别有109、74、25、53、9种;应用频度高于50%的植物有红花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朱蕉(Cordyline fruticosa)、沿阶草(Ophiopogon bodinieri)、地毯草(Axonopus compressus)。根据研究结果对城市展园植物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为进一步优化城市展园及南宁市公园植物景观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植物资源 调查分析 南宁园博园 城市展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花园城市:理论构建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3
6
作者 薄凡 赵笛 韩瑞栋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30,共10页
花园城市是生态文明潮流下营造和谐人居环境的一种理想模式,与中国本土文化和城市发展形势相结合被赋予了更丰富的内涵。中国式花园城市吸收国外花园城市建设经验,延续中华传统自然山水观意蕴,拓展现代生态都市主义理论,成为建设人与自... 花园城市是生态文明潮流下营造和谐人居环境的一种理想模式,与中国本土文化和城市发展形势相结合被赋予了更丰富的内涵。中国式花园城市吸收国外花园城市建设经验,延续中华传统自然山水观意蕴,拓展现代生态都市主义理论,成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其特性包括系统性、人民性、人文性、生态性、强韧性等。在具体构成上以城市要件、环境要件和连通要件为支撑,涵盖微观花园要素、中观花园场景、宏观花园体系三个层次。实践方面可在景观设计上建设开敞花园空间、在空间形态上打造全域花园体系、在功能设置上营造多元花园场景、在治理方式上共享多重花园红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花园城市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人居环境 自然山水观 生态营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园博园湿地植物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安玫 张国月 《福建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142-148,共7页
2023年,采用踏查法和计数法对武汉园博园29处水体中的湿地植物种类进行实地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武汉园博园现有湿地植物106种,隶属42科78属。其中栽培种59种,以禾本科植物最多,有9种;其次是美人蕉科、天南星科,均有5种;睡莲科植物有4... 2023年,采用踏查法和计数法对武汉园博园29处水体中的湿地植物种类进行实地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武汉园博园现有湿地植物106种,隶属42科78属。其中栽培种59种,以禾本科植物最多,有9种;其次是美人蕉科、天南星科,均有5种;睡莲科植物有4种;应用频度最高的是再力花,高达83%。野生种47种,以禾本科植物最多,有11种;其次为蓼科,有5种;豆科和伞形科均为4种;应用频度最高的是喜旱莲子草,为65.5%。总体上园博园内湿地植物多样性较低,且本土植物应用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园博园 湿地植物 种类 应用频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地区省会城市典型修复类园林项目研究
8
作者 方怡 冯利丽 马莎子 《林业科技情报》 2024年第2期210-212,共3页
长三角地区的发展方式在我国社会进程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引领性作用,其发展模式具有代表性。文章以合肥园博园、江苏园博园、上海辰山植物园和杭州良渚探险公园为例,探讨长三角地区省会城市典型修复类园林项目的技术特点。结果表明:合... 长三角地区的发展方式在我国社会进程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引领性作用,其发展模式具有代表性。文章以合肥园博园、江苏园博园、上海辰山植物园和杭州良渚探险公园为例,探讨长三角地区省会城市典型修复类园林项目的技术特点。结果表明:合肥、南京、上海和杭州对旧工业遗迹秉持同样的可持续发展观点,均采用经济成本较低的原则,就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造,保留原始工业风貌,增加现代化元素,将原有工业旧遗迹打造成集人文、教育、休闲、娱乐和旅游于一体的利国利民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肥园博园 江苏园博园 上海辰山植物园 杭州良渚矿坑探险公园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园圃“龙腾凤舞·绿美天河”的创意设计
9
作者 熊昕蓝 原帅让 +1 位作者 王增 薛文灿 《广东园林》 2024年第4期105-109,共5页
艺术园圃的创意设计对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龙腾凤舞·绿美天河”作品以岭南园林造园理论为指导,采用岭南传统园林与现代园林相结合的设计手法,借助龙的形象,运用凤冠、凤眼、凤尾、剪影文化影墙、明珠女... 艺术园圃的创意设计对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龙腾凤舞·绿美天河”作品以岭南园林造园理论为指导,采用岭南传统园林与现代园林相结合的设计手法,借助龙的形象,运用凤冠、凤眼、凤尾、剪影文化影墙、明珠女雕塑等元素,设计了“乘风破浪”“瑞龙腾飞”“凤凰飞舞”“特色剪影文化”和“明珠女”等景点,营造了具有岭南人文特色的艺术园圃,产生了较高的艺术景观价值、美学价值和文化价值,荣获了第三十一届广州园林博览会金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设计 艺术园圃 岭南园林 广州园林博览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世博园生态景观设计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徐娅 张鸽娟 郝祥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9-142,共4页
研究西安世博园生态景观设计的理念、文化、生态和娱乐4个方面,建立交互式的、开放的、灵活的和内容丰富的生态景观设计方法和策略。运用文献资料参考和案例分析以及大量的实地调查研究,分析西安世博园生态景观设计体系。对西安世博园... 研究西安世博园生态景观设计的理念、文化、生态和娱乐4个方面,建立交互式的、开放的、灵活的和内容丰富的生态景观设计方法和策略。运用文献资料参考和案例分析以及大量的实地调查研究,分析西安世博园生态景观设计体系。对西安世博园生态景观设计目的、方法和结果进行调查研究,发现设计具有自然与文化、自然与娱乐、文化与娱乐相结合的潜力,创造出新的、具有生态功能的城市公园景观模式。整个西安世博园生态景观设计强调的是自然、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具有包容性和灵活性的方案消除了景观和建筑之间的隔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景观 西安世博园 设计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性园林园艺类博览会在中国的发展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2
11
作者 佟思明 赵晶 王向荣 《风景园林》 2016年第4期22-30,共9页
近20余年,我国园林园艺类博览会发展迅速。我国境内举办的综合性园林园艺类博览会包括:由国际机构主办的世界园艺博览会(简称世园会);由国内机构或组织主办的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简称园博会)、中国绿化博览会(简称绿博会)和中国花卉博览... 近20余年,我国园林园艺类博览会发展迅速。我国境内举办的综合性园林园艺类博览会包括:由国际机构主办的世界园艺博览会(简称世园会);由国内机构或组织主办的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简称园博会)、中国绿化博览会(简称绿博会)和中国花卉博览会(简称花博会)等。这四类综合性园林园艺类博览会经历了长期的探索和发展,形成了较成熟的指导思想、展览内容和运作模式,但一定程度上存在生态效益低、展览内容趋同、展后运作困难等问题。对这四类博览会发展进程回顾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我国综合性园林园艺类博览会应向着注重生态效益、传播自然理念,增强思想交流、融入百姓生活,市场主导运作、展后良性经营的方向发展,以使综合性园林园艺类博览会在未来保持活力与特色,实现生态和经济上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园艺展 世界园艺博览会 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 中国花卉博览会 中国绿化博览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植物园陕西省稀有、濒危植物的迁地保护 被引量:11
12
作者 祁云枝 杜勇军 +1 位作者 李莲梅 王兵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3-36,共4页
概述了陕西省稀有、濒危物种的地理分布和区系特征。重点阐述了西安植物园在挽救陕西省稀有濒危物种的行动中所做的研究工作 ,对植物园多年来迁地保护的 31种珍濒植物进行了引种结果评述 ,并提出了陕西省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对策。
关键词 西安植物园 迁地保护 濒危植物 稀有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明世博园害虫及天敌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欧晓红 秦瑞豪 +2 位作者 杜强 柳青 司徒英贤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3-26,共4页
2004年对昆明世博园昆虫进行了调查,鉴定标本15目69科158种,其中害虫77种,天敌昆虫30种,其它昆虫51种。确定世博园云南省新分布记录昆虫5种,其中4种为害虫。比较建园前后4个阶段的昆虫种类组成及变化,结果表明,自1999年建园以来,昆虫种... 2004年对昆明世博园昆虫进行了调查,鉴定标本15目69科158种,其中害虫77种,天敌昆虫30种,其它昆虫51种。确定世博园云南省新分布记录昆虫5种,其中4种为害虫。比较建园前后4个阶段的昆虫种类组成及变化,结果表明,自1999年建园以来,昆虫种类趋于增加,但害虫所占比例由建园前及开园时的67%以上降至目前48.7%。文章讨论分析了园区的害虫动态和管理问题,并提出害虫监测及生态控制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 害虫管理 昆明世博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HP的郑州绿博园滨水植物群落的景观评价与分析 被引量:20
14
作者 高洁琼 李锋 杨芳绒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17年第3期109-115,共7页
根据郑州绿博园的现场调查数据,对其20个样地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植物景观评价与分析,选择生态功能、美学功能和服务功能3个评价准则,计算指标层各因素的权重后加权计算各样地的综合评价得分并排序。结果表明,(1)准则层中,生态功能所占... 根据郑州绿博园的现场调查数据,对其20个样地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植物景观评价与分析,选择生态功能、美学功能和服务功能3个评价准则,计算指标层各因素的权重后加权计算各样地的综合评价得分并排序。结果表明,(1)准则层中,生态功能所占权重最大,指标层中,物种多样性所占权重最大;(2)评价结果排序结果中,前3个样地依次为样地11、6、4,后3个依次为样地17、15、16。研究结果检验了绿博园的滨水植物景观设计成果,可为城市滨水植物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群落 层次分析法 郑州绿博园 滨水景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文本内容分析的重大事件意义研究——以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为例 被引量:22
15
作者 戴光全 梁春鼎 《旅游学刊》 CSSCI 2012年第10期36-45,共10页
事件意义及事件体验是事件研究的核心所在。文章基于个人建构理论,以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为例,从网友许愿的角度来探讨重大事件的意义结构。采用ROSTWordParser软件对网友在开幕前和开幕后的许愿辞进行内容分析和对比研究,比较开幕... 事件意义及事件体验是事件研究的核心所在。文章基于个人建构理论,以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为例,从网友许愿的角度来探讨重大事件的意义结构。采用ROSTWordParser软件对网友在开幕前和开幕后的许愿辞进行内容分析和对比研究,比较开幕前后网友对世园会的不同希望和感受,剖析网友许愿辞的话语意义,阐释许愿辞与重大事件的联系,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两维三结构的重大事件意义体系框架。对网友在开幕前后的许愿辞进行对比分析发现:(1)网友在开幕前后均对重大事件举办地给予了较高的关注;(2)网友在开幕后更加强烈地表达个人对家庭的爱或履行其家庭责任;(3)开幕前,网友侧重于体现出"主人"的自我形象,网友在开幕后更多体现的则是"客人"的自我形象,也更明显地感知到重大事件与个人的利益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大事件 事件意义 内容分析 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 个人建构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世博园滨江景观规划设计刍议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滨谊 胡玎 《规划师》 2004年第8期25-28,共4页
上海世博园滨江景观规划设计应以“创造富有个性的滨江景观”为目标,以景观规划设计三元论为指导,针对黄浦江的潮汐一日两变、江面宽阔等特点,从视觉景观形象、大众行为心理、生态环境绿化3方面提出规划设想。[关键词]上海世博园;滨江景观;
关键词 景观规划设计 世博园 上海 滨江景观 视觉景观 行为心理 规划设想 环境绿化 三元论 面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园雅集”的图文解读与园林空间范式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毛华松 李越 王飞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27-132,共6页
宋代是文人园林定型的关键阶段。揭示宋代园林生活、空间组织变迁及其时代特征,是理解文人园林审美的重要基础。以宋代典型的园林活动“西园雅集”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历代西园雅集图文解读,提取“观书”“作画”“抚琴”“题石”“说经”... 宋代是文人园林定型的关键阶段。揭示宋代园林生活、空间组织变迁及其时代特征,是理解文人园林审美的重要基础。以宋代典型的园林活动“西园雅集”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历代西园雅集图文解读,提取“观书”“作画”“抚琴”“题石”“说经”5类诗情画意园林活动和相应场景要素、组织方式等共性图像符号。进而纵向对照西汉至唐代知名的雅集活动模式,归纳了西园雅集在活动人群上的儒道释兼容、活动类型上的诗画禅意、空间上的集群串联式结构、审美上的主客体融合等文人园林雅集特征。对理解园林活动对中国园林空间组织变迁上的影响,有着积极的理论补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 西园雅集 园林活动 园林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园博园山西三园植物配置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志红 张丽芳 +2 位作者 刘纯敏 吴凡 解庆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3期194-200,共7页
[目的]研究绿地植物配置的原则和方式。[方法]通过对武汉园博园中山西三园(太原园、大同园、晋中园)绿地植物的实地调查,对展园中植物种类、植物景观配置特色等进行分析。[结果]太原园共有植物51种,分属43科49属;大同园共有植物15种,分... [目的]研究绿地植物配置的原则和方式。[方法]通过对武汉园博园中山西三园(太原园、大同园、晋中园)绿地植物的实地调查,对展园中植物种类、植物景观配置特色等进行分析。[结果]太原园共有植物51种,分属43科49属;大同园共有植物15种,分属13科14属;晋中园共有植物12种,分属9科11属。物种丰富度为:太原园>大同园>晋中园。太原园植物配置采用"乔+灌+草"复合结构。由袖珍椰子、八角金盘、金心吊兰、紫鸭趾草和鹅掌柴等5种常绿植物组成立体景观,形成大同园正门,该垂直绿化方式在有限空间内极大增加了绿化率。晋中园中植物种类较少,乡土植物如构树、狼尾草的应用,体现了晋中地区植被的自然面貌。[结论]针对三个展园中植物配置、养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园博园 太原园 大同园 晋中园 植物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象自然:协调人与自然的平衡——第十二届中国(南宁)国际园林博览会园博园总体规划设计创新性探索 被引量:9
19
作者 李存东 赵文斌 +1 位作者 王洪涛 张景华 《风景园林》 2019年第4期51-55,共5页
心象自然的本质内涵是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关系,详细介绍了南宁园博园规划设计所秉承的"心象自然"的创新理念,推行设计总承包的创新模式,以梳理自然条件出发,将自然内化于心,因自然而得"生态、文化、共享"三大策... 心象自然的本质内涵是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关系,详细介绍了南宁园博园规划设计所秉承的"心象自然"的创新理念,推行设计总承包的创新模式,以梳理自然条件出发,将自然内化于心,因自然而得"生态、文化、共享"三大策略,再由心外化为景观,借自然而成"三湖六桥十八岭、一阁四馆两中心、八十展园八大景"三大特色格局,最终形成一个自然神奇与人工精巧完美结合的理想山水园林,为南宁铸就了一届独特的园博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宁园博园 心象自然 规划设计 创新思考 理想山水园林 自然生态遗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园林博览园游客满意度影响因素及机理分析--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蔡秋阳 高翅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58-64,共7页
以第十届中国(武汉)国际园林博览会博览园为研究对象,构建测量博览型园林游客满意度的结构方程模型,运用问卷和访谈法,对游客满意度影响因素及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潜变量中"社会与文化环境"对"满意度"影响最大,&... 以第十届中国(武汉)国际园林博览会博览园为研究对象,构建测量博览型园林游客满意度的结构方程模型,运用问卷和访谈法,对游客满意度影响因素及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潜变量中"社会与文化环境"对"满意度"影响最大,"感知价值"其次分析各观测变量可知,可达程度中的"交通便捷程度",物质与空间环境中的"地形""水景",社会与文化环境中的"文化娱乐活动""园林地域文化",管理与运营环境中的"治安环境""工作者服务",感知价值中的"门票价格""时间成本"对相应潜变最有较大影响,这些主要因子影响着游客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武汉园博园 博览型园林 游客满意度 结构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