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埋土深度下节节麦出苗特征及深翻对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区杂草的防控效果
1
作者 王永芳 焦素环 +8 位作者 董志平 林永岭 康健 张立娇 徐婧 陈立涛 吉欣欣 王孟泉 李秉华 《河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81-89,共9页
针对麦田除草剂用量大、药害频发,开展不同埋土深度对小麦田恶性杂草节节麦生长的影响研究,探讨在生产中的应用价值。通过室内实验、田间试验和生产示范,研究了不同埋土深度对节节麦种子萌发和出苗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节节麦种子个体... 针对麦田除草剂用量大、药害频发,开展不同埋土深度对小麦田恶性杂草节节麦生长的影响研究,探讨在生产中的应用价值。通过室内实验、田间试验和生产示范,研究了不同埋土深度对节节麦种子萌发和出苗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节节麦种子个体间活力差异显著,在0-30 cm耕作层内均能萌发;埋土深度对萌发率和分蘖数影响不显著,对出苗率、苗高、芽长和根长具有显著影响。节节麦的芽长只有能够伸出地面见光,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存活;但芽长与胚乳多少有直接关系,不能无限伸长,从而导致节节麦出苗存活率随土层的加深而逐渐降低,在田间土深15 cm时基本不能出苗。进一步对禾本科越年生杂草节节麦、雀麦、看麦娘以及阔叶越年生杂草播娘蒿、荠菜、麦家公进行试验,结果显示,节节麦和雀麦种子在深层土壤存活力强,埋土深度达到15 cm时极少数出苗,而其他杂草在埋土深度为10 cm时极少数出苗;禾本科、阔叶越年生杂草在0-5 cm土层出苗率分别为94.6%和99.8%,其中冬前出苗率分别为94.6%和46.5%。深翻25-30 cm使0-5 cm土层基本没有杂草种子就能很好地控制草害,减少冬前和春季2次用药。2021年在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区鹿泉进行田间试验,小麦收获后免耕播种玉米,玉米收获后深翻,对节节麦的防效可达99.69%,对其他部分越年生杂草的防效均达94%以上,对小麦后期和玉米季部分一年生杂草的防效也能达到70%以上,农药用量减少70.67%。2022—2023年在栾城进行深翻控草田间示范,防效为71.23%-100%,平均防效高达89.46%,防效高低与深翻作业质量有直接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节麦 越年生杂草 土层深度 萌发特征 出苗特征 土壤深翻 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区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引黄灌区饲用小黑麦复种青贮玉米高效栽培技术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晓娟 孙权 +3 位作者 陈永伟 马文礼 马宏秀 蒋鹏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5-129,共5页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宁夏畜牧养殖业发展迅速,对饲草饲料的需求量显著增加。为了有效缓解灌区饲草产量低、栽培技术落后、季节性青饲料极其短缺造成的草畜发展极不平衡现状,通过2020—2022年连续3年的大田试验,从饲用小黑麦播前准...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宁夏畜牧养殖业发展迅速,对饲草饲料的需求量显著增加。为了有效缓解灌区饲草产量低、栽培技术落后、季节性青饲料极其短缺造成的草畜发展极不平衡现状,通过2020—2022年连续3年的大田试验,从饲用小黑麦播前准备、品种选择、机械播种、轮灌区组划分、水肥管理、越冬管理、适时收获和复种青贮玉米从播前准备、品种选择、机械播种、水肥管理、病虫草害防治、适时收获等方面总结出了宁夏引黄灌区饲用小黑麦复种青贮玉米一年两熟高效栽培技术模式。改变了传统的种植模式,提高了土地、光热和养分等资源利用率及饲草产量和经济效益,为灌区多熟种植改革及草畜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黄灌区 饲用小黑麦 青贮玉米 复种 高效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期和播量对冬小麦冠层光合有效辐射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93
3
作者 陈素英 张喜英 +2 位作者 毛任钊 王彦梅 孙宏勇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81-685,共5页
小麦适期播种不仅是达到全苗壮苗的关键,还有利于小麦健壮生长发育,是提高小麦单产的重要措施。本试验研究了不同播期和播量条件下小麦冠层底部光合有效辐射(TPAR)、叶面积指数(LAI)、冠层截获的光合有效辐射(IPAR)等的变化及播期对冬... 小麦适期播种不仅是达到全苗壮苗的关键,还有利于小麦健壮生长发育,是提高小麦单产的重要措施。本试验研究了不同播期和播量条件下小麦冠层底部光合有效辐射(TPAR)、叶面积指数(LAI)、冠层截获的光合有效辐射(IPAR)等的变化及播期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积指数和冠层截获的光合有效辐射随小麦播种时间的推迟而降低,小麦冠层底部的光合有效辐射随小麦播种时间的推迟而增大。小麦冠层截获的光合有效辐射与叶面积指数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56;冠层底部的光合有效辐射与叶面积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872。小麦产量虽然随播期的推迟呈递减趋势,但10月20日之前播种的小麦产量间无显著差异。因此,在冬小麦和夏玉米一年两熟区,可相应推迟小麦的播种时间,尽量延长上茬玉米的生长期,以实现两茬作物的均衡增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播期 冠层底部光合有效辐射 冠层截获的光合有效辐射 叶面积指数 小麦-玉米轮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密度对复播青贮玉米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5
4
作者 桑志勤 陈树宾 +4 位作者 段震宇 王友德 王婷 郭斌 李玉梅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8-33,共6页
【目的】为北疆地区复播青贮玉米栽培推广提供科学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方法】研究两个青贮玉米品种新玉15号(XINYU15)、新饲玉10号(XINSIYU10)在麦后复播条件下,不同密度群体各生育期叶面积指数(LAI)、干物质积累(DMA)动态变化特征,... 【目的】为北疆地区复播青贮玉米栽培推广提供科学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方法】研究两个青贮玉米品种新玉15号(XINYU15)、新饲玉10号(XINSIYU10)在麦后复播条件下,不同密度群体各生育期叶面积指数(LAI)、干物质积累(DMA)动态变化特征,并分析主要动态特征参数与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关系,探讨复播青贮玉米高密度高产群体叶面积系数动态变化特征对产量的效应。【结果】各密度群体LAI动态变化呈单峰曲线趋势,随密度增加峰值增大,相同密度下新饲玉10号群体LAI大于新玉15号。群体的最大LAI在抽雄吐丝期、灌浆期。此阶段群体LAI对产量的影响最大,表明此时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期。【结论】密度是通过调控群体的LAI、穗数和穗重来影响产量构成和最终干物质产量,两个品种高产的适宜密度范围是5 000~6000株/667 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北疆 复播青贮玉米 密度 叶面积系数 产量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草田轮作模式土壤养分及细菌群落组成特征 被引量:30
5
作者 尹国丽 李亚娟 +3 位作者 张振粉 李小龙 张晓燕 师尚礼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542-1550,共9页
为研究不同草田轮作模式下土壤养分及细菌群落的组成特征,以5年紫花苜蓿-1年小麦(A5W1)、5年紫花苜蓿-1年玉米(A5C1)、5年紫花苜蓿-2年小麦(A5W2)和5年紫花苜蓿-2年玉米(A5C2)草田轮作模式为对象,测定了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 为研究不同草田轮作模式下土壤养分及细菌群落的组成特征,以5年紫花苜蓿-1年小麦(A5W1)、5年紫花苜蓿-1年玉米(A5C1)、5年紫花苜蓿-2年小麦(A5W2)和5年紫花苜蓿-2年玉米(A5C2)草田轮作模式为对象,测定了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在此基础上,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扩增子测序研究了4种轮作模式下耕层土壤细菌群落组成特征。结果表明:轮作第2年各土壤养分含量较第1年显著下降。细菌组成研究结果显示,4种轮作模式下占优势的菌门为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和厚壁菌门。土壤细菌群落优势属以丙酸杆菌属(Propionibacterium)、芽孢杆菌属(Bacillus)、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以及奈瑟氏球菌属(Neisseria)为主。土壤细菌多样性以A5C2轮作处理最高,A5C1最低;聚类分析显示A5W1和A5C1的组成最接近,其次是A5C2,A5W2的组成与前两者相差较大。土壤养分含量与几种优势属之间呈显著相关性(P<0.05 or P<0.01)。研究结果揭示了河西走廊灌溉区种植紫花苜蓿多年后轮作小麦和玉米改善土壤肥力和防治某些土传植物病害微生物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作(紫花苜蓿-小麦/玉米) 土壤微生物 土壤养分 细菌群落组成 河西走廊灌溉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套灌区麦后复种毛叶苕子与化学氮肥减量配施对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赵娜 王希全 +6 位作者 赵沛义 王志刚 曹巨峰 李晓红 马俊 刘晓东 张鹏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55-64,共10页
研究河套灌区春小麦后复种毛叶苕子还田条件下,小麦季不同施氮水平对小麦-绿肥轮作体系产量、土壤肥力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旨在为河套灌区绿肥还田下小麦氮肥减量提供科学依据。2018—2020年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农牧业科学研究所园子渠试... 研究河套灌区春小麦后复种毛叶苕子还田条件下,小麦季不同施氮水平对小麦-绿肥轮作体系产量、土壤肥力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旨在为河套灌区绿肥还田下小麦氮肥减量提供科学依据。2018—2020年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农牧业科学研究所园子渠试验站进行田间定位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麦后夏休闲+小麦常规施氮为对照(CK),设置麦后复种毛叶苕子50%翻压还田+小麦减氮10%(GN_(90))、减氮20%(GN_(80))和减氮30%(GN_(70))。与CK相比,2019年GN_(80)处理显著提高春小麦产量12%,2020年GN_(90)、GN_(80)显著增加了春小麦产量,增幅分别为16%和13%。春小麦季减氮对复种毛叶苕子鲜草产量没有影响,2020年毛叶苕子产量仅为2019年的52%。麦后复种毛叶苕子结合氮肥减量10%~30%显著增加了春小麦穗粒数及千粒重,实现增产稳产。与CK比较,2019年不同处理对土壤全量及速效养分含量影响不显著;2020年GN_(90)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幅为37%。GN_(90)、GN_(80)、GN_(70)处理的土壤全氮含量分别显著增加了40%、23%、17%,GN_(90)、GN_(80)处理显著提高了有效磷含量,增幅分别21%、23%。2019年GN_(90)、GN_(80)、GN_(70)经济效益较CK分别增加39%、33%、29%;2020年由于毛叶苕子牧草收益大幅降低,导致GN_(80)、GN_(70)处理的纯增收益较CK分别低3%、5%。河套灌区麦后复种毛叶苕子50%翻压还田,后茬小麦季减氮10%可以提高小麦产量、培肥土壤,同时具有较高经济生态效益,是一种适宜河套地区春小麦种植的绿色高效栽培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套灌区 春小麦 复种 毛叶苕子 氮肥减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丘陵旱地一年两熟制条件下小麦、玉米阶段耗水量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杨占平 薛毅芳 +2 位作者 李保昌 史福刚 张新文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57-60,共4页
以野外定位观测的方法,对河南省辉县市张村的冬小麦耗水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小麦在4500~6000kg/hm2产量水平下,耗水量216.3~345.2mm,播种-返青、返青-抽穗、抽穗-成熟不同生育阶段耗水量分别占全生育期总耗水量的25.9%~36.9%、22... 以野外定位观测的方法,对河南省辉县市张村的冬小麦耗水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小麦在4500~6000kg/hm2产量水平下,耗水量216.3~345.2mm,播种-返青、返青-抽穗、抽穗-成熟不同生育阶段耗水量分别占全生育期总耗水量的25.9%~36.9%、22.0%~31.1%、31.9%~52.2%,但年际间变幅悬殊较大;夏玉米在6750~7500kg/hm2产量水平下,耗水量为299.6~462mm,分别占同期自然降水量的81.3%~97.4%,播种-拔节、拔节-大喇叭口、大喇叭口-成熟不同生育阶段耗水量分别占全生育期总耗水量的17.1%~17.3%、34.5%~39.1%、43.6%~48.4%。小麦、玉米拔节以后耗水强度明显增加,拔节期、灌浆期是小麦2个重要的水分需求期,大喇叭口期是玉米的重要水分需求期,在目前河南省中北部丘陵旱地,自然降水对玉米水分保证率较高,而对小麦保证率较低,节水补灌重点应放在夏粮作物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陵旱地 一年两熟制 小麦 玉米 阶段耗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玉两熟区农作模式分析及轮耕模式探讨 被引量:8
8
作者 胡立峰 李琳 +1 位作者 陈阜 高瑞波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43-246,共4页
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起,以少/免耕为主体的耕作模式在麦/玉两熟区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经过近15年的耕作栽培,少/免耕充分显示了它省时省工、高效环保的作用,但是与此同时一系列弊端也日益显露。对宁晋县百户农民耕作意愿调查的结果显示... 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起,以少/免耕为主体的耕作模式在麦/玉两熟区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经过近15年的耕作栽培,少/免耕充分显示了它省时省工、高效环保的作用,但是与此同时一系列弊端也日益显露。对宁晋县百户农民耕作意愿调查的结果显示,在长期少/免耕后小麦产量和经济效益有所下降,而应在免耕3~5年以后对土壤进行深耕翻。对比麦/玉种植模式与马铃薯/棉花套作的经济效益,以轮作实现轮耕是麦/玉两熟区耕作模式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免耕 麦/玉两熟区 轮作 轮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南地区小麦—玉米轮作区耕地质量评价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崔茜 毕如田 +1 位作者 李发志 赵建明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2期142-146,共5页
为促进优质、高产、高效的生态农业发展,提高晋南地区小麦—玉米轮作区耕地综合生产能力,通过选取土壤物理条件、气候条件、理化性状、土壤管理等4项因素9项因子,建立中大尺度耕地质量评价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结合SPSS与GIS手段,对晋... 为促进优质、高产、高效的生态农业发展,提高晋南地区小麦—玉米轮作区耕地综合生产能力,通过选取土壤物理条件、气候条件、理化性状、土壤管理等4项因素9项因子,建立中大尺度耕地质量评价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结合SPSS与GIS手段,对晋南地区小麦—玉米轮作区耕地地力调查与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域总体耕地质量水平偏低,一、二等耕地的面积占总面积的30.10%,主要集中在汾河下游与涑水河中下游;质量偏差的耕地占总区域69.90%,分布比较均匀。评价结果可为研究区合理施肥与科学管理耕地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质量 小麦—玉米轮作区 层次分析法 中大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沈阳地区冬小麦和水稻复种的可行性试验简报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雯 侯立白 +1 位作者 常旭宏 田野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46-348,共3页
在沈阳地区,采用在冬麦北移育种中形成的冬麦品种9625作为复种前茬,以及成熟期较短的水稻品系87913和黑糯1号作为下茬进行麦稻复种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在沈阳地区麦稻复种是可行的。分析认为麦后复种水稻的产量比一季单作小麦的产量高... 在沈阳地区,采用在冬麦北移育种中形成的冬麦品种9625作为复种前茬,以及成熟期较短的水稻品系87913和黑糯1号作为下茬进行麦稻复种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在沈阳地区麦稻复种是可行的。分析认为麦后复种水稻的产量比一季单作小麦的产量高,同时提高了经济效益,增加了耕地和光能利用率,提高了土地生产力。并提出上下茬搭配的作物栽培管理的各项措施。同时分析了在沈阳地区发展麦稻复种的限制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水稻 复种 沈阳地区 水稻品系 麦后复种 试验简报 冬麦北移 光能利用率 土地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引黄灌区春小麦复种蔬菜适宜种类筛选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根红 薛银鑫 +3 位作者 张倩 周佳瑞 买晓凤 穆志梅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59-571,共13页
复种是提高土地利用率及保证区域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宁夏引黄灌区近年来农业区域气候资源变化趋向利于多熟制,研究筛选春小麦复种蔬菜的适宜种类成为区域农作制度发展的必然。本试验选择灌区具有生产潜力的17种蔬菜与春小麦复种,... 复种是提高土地利用率及保证区域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宁夏引黄灌区近年来农业区域气候资源变化趋向利于多熟制,研究筛选春小麦复种蔬菜的适宜种类成为区域农作制度发展的必然。本试验选择灌区具有生产潜力的17种蔬菜与春小麦复种,运用层次分析方法(AHP),设3个2级指标,12个3级指标,通过对各模式相应评价指标测定及分析,筛选适于灌区的麦后复种蔬菜的两熟制模式。结果表明:近10年来,灌区年≥10℃积温3407.9℃,降水量206.4 mm,无霜期208.4 d,蒸发量1619.3 mm。主要气候因子理论上可以满足麦后复种叶菜类和根菜类蔬菜,但与理论生产潜力相比较,实际产量的提升空间较大;麦后复种果菜类的气候资源不足。17种蔬菜中,春小麦复种的白萝卜、满堂红萝卜、娃娃菜、黄瓜(‘626’)4种蔬菜资源利用效率较高;春小麦复种的胡萝卜、白萝卜、芹菜、西红柿(‘丰收128’)4种蔬菜提升地力效果较好;春小麦复种娃娃菜、白萝卜、满堂红萝卜、小辣椒(‘娇龙7号’)4种蔬菜经济效益较高。综合评价,得出适宜宁夏引黄灌区春小麦后复种的8种蔬菜为:娃娃菜、白萝卜、满堂红萝卜、辣椒(‘娇龙7号’)、辣椒(‘洋大帅’)、苦苣、芹菜和西葫芦,分别比综合效益最低的小麦-苤蓝种植模式高143.0%、121.5%、77.7%、46.3%、43.0%、35.5%、33.1%和33.0%,可大面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蔬菜 复种 宁夏引黄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黄灌区夏玉米-冬小麦连作实时灌溉制度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马建琴 张雅琪 郝秀平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20-124,156,共6页
为研究夏玉米-冬小麦连作模式下的节水灌溉制度,针对现有实时灌溉预报忽略了实际生产中复种连作的问题,统筹考虑复种连作时上下季作物生育期间隔时段内土壤水分的收支变化,建立了作物连作的实时灌溉预报模型,以三刘寨引黄灌区2014-2017... 为研究夏玉米-冬小麦连作模式下的节水灌溉制度,针对现有实时灌溉预报忽略了实际生产中复种连作的问题,统筹考虑复种连作时上下季作物生育期间隔时段内土壤水分的收支变化,建立了作物连作的实时灌溉预报模型,以三刘寨引黄灌区2014-2017年夏玉米-冬小麦连作为例进行模型的应用。结果表明:与传统灌溉制度相比,采用该模型所确定的实时灌溉制度其灌溉定额年均减少20.4%,灌区的灌溉用水量年均节省1470万m3,各年度夏玉米-冬小麦总产量分别增加2.4%、2.2%、0.8%,各年度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升13.6%、12.3%、1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冬小麦连作 引黄灌区 灌溉制度 实时灌溉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后复种油菜的品种选择及栽培试验 被引量:5
13
作者 唐国永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3249-3252,共4页
将青海省历年审定的早熟白菜型、中晚熟白菜型和特早熟双低甘蓝型杂交油菜在青海省温暖灌区麦后进行试种试验,筛选出早霜来临前安全成熟的高产优质品种青杂4号,而后针对该品种开展了不同播期、播种方式、密度、施肥水平及化学除草等麦... 将青海省历年审定的早熟白菜型、中晚熟白菜型和特早熟双低甘蓝型杂交油菜在青海省温暖灌区麦后进行试种试验,筛选出早霜来临前安全成熟的高产优质品种青杂4号,而后针对该品种开展了不同播期、播种方式、密度、施肥水平及化学除草等麦后复种的丰产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青杂4号作为复种油菜7月20日前浅耕后播种,密度12.0×10^5-12.5×10^5株/hm2,磷酸氢二铵用量340-360 kg/hm2,尿素用量190-210 kg/hm2,油菜5叶期用10.8%高效盖草能和28.6%氨氯吡.二氯吡AS各500倍稀释液进行化学除草,复种产量可以达到1 50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暖灌区 麦后复种 早熟油菜 品种选择 栽培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秋眠级苜蓿品种在宁夏引黄灌区西夏区的麦后复种表现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聚才 张龙 +5 位作者 王川 李东宁 徐秉信 马晓霞 杨东海 陈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3期113-116,共4页
[目的]筛选出适合宁夏引黄灌区麦后复种高产优质的苜蓿新品种。[方法]引进北美高秋眠级苜蓿新品种在银川市西夏区进行麦后复种品比试验。[结果]参试品种WL712、WL656HQ、WL525HQ的鲜草产量和株高较高,而WL440HQ、WL525HQ、WL656HQ的平... [目的]筛选出适合宁夏引黄灌区麦后复种高产优质的苜蓿新品种。[方法]引进北美高秋眠级苜蓿新品种在银川市西夏区进行麦后复种品比试验。[结果]参试品种WL712、WL656HQ、WL525HQ的鲜草产量和株高较高,而WL440HQ、WL525HQ、WL656HQ的平均茎粗较大。以粗蛋白(CP)和中性洗涤纤维(NDF)为主要参考指标,各参试品种均达到NY/T 1170—2006质量标准。[结论]在宁夏引黄灌区西夏区麦后复种高秋眠级紫花苜蓿是可行的,以WL525HQ、WL656HQ和WL712表现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秋眠级苜蓿 麦后复种 宁夏引黄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引黄灌区春小麦复种模式效益对比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超 廖允成 《宁夏农林科技》 2018年第4期12-14,共3页
对春小麦后复种蔬菜、油料、粮食、饲料作物等不同复种模式与传统栽培模式进行示范对比、效益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麦后复种蔬菜的粮菜模式、麦后复种小杂粮的粮粮模式经济效益较好,麦后复种小黄豆粮油模式经济效益较差,宁夏引黄灌区发... 对春小麦后复种蔬菜、油料、粮食、饲料作物等不同复种模式与传统栽培模式进行示范对比、效益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麦后复种蔬菜的粮菜模式、麦后复种小杂粮的粮粮模式经济效益较好,麦后复种小黄豆粮油模式经济效益较差,宁夏引黄灌区发展粮菜、粮粮复种模式,对恢复灌区优质春小麦面积,增加农民收入是切实可行的举措;麦后复种苜蓿、燕麦草、冬牧草等粮饲模式,虽不比粮菜模式和粮粮模式,但其经济效益也高于传统的麦套玉米和单种玉米模式,有利于草畜产业发展、培肥地力,对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复种 效益分析 宁夏引黄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复种玉米两撒直播模式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新月 《山西农业科学》 2002年第2期19-21,共3页
对小麦复种玉米模式在晋南麦区乃至黄淮麦区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通过比较小麦复种玉米两撒直播与常规栽培模式产量的差异 ,分析了两撒直播模式的增产效果及经济效益。在目前生产水平下 ,该模式不仅实现了简化、高效、满负荷栽培 ,而... 对小麦复种玉米模式在晋南麦区乃至黄淮麦区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通过比较小麦复种玉米两撒直播与常规栽培模式产量的差异 ,分析了两撒直播模式的增产效果及经济效益。在目前生产水平下 ,该模式不仅实现了简化、高效、满负荷栽培 ,而且是一种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复种玉米 两撒直播模式 晋南麦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种绿肥补偿减量施氮导致的小麦光合效能和产量损失 被引量:15
17
作者 殷芳 何小七 +4 位作者 樊志龙 胡发龙 范虹 殷文 柴强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990-2000,共11页
【目的】探讨河西绿洲灌区复种不同绿肥对后茬减量施氮小麦产量性能的补偿效应,为小麦生产中绿肥替代部分化学氮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裂区定位试验始于2018年,主区为小麦收获后复种箭筈豌豆混播毛叶苕子(HCV)、复种箭筈豌豆(CV)、... 【目的】探讨河西绿洲灌区复种不同绿肥对后茬减量施氮小麦产量性能的补偿效应,为小麦生产中绿肥替代部分化学氮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裂区定位试验始于2018年,主区为小麦收获后复种箭筈豌豆混播毛叶苕子(HCV)、复种箭筈豌豆(CV)、复种油菜(R)和无复种绿肥(F);副区为3个施氮量,传统施氮量N 180 kg/hm^(2)的100%(N_(180))、80%(N_(144))、60%(N_(108))。在2020和2021年小麦主要生育期,调查叶面积指数(LAI)、光合势(LAD)、群体生长速率(CGR)与净同化率(NAR)。小麦收获后测产,计算收获指数。【结果】与对照(FN_(180))相比,HCVN_(144)处理2020、2021年小麦开花期至灌浆期的LAI提高了17.7%~31.1%,LAD提高了8.4%~9.1%,开花期至成熟期的CGR提高了33.3%~133.0%,开花期至灌浆期的NAR提高了21.2%~25.1%;2021年CVN_(144)处理小麦苗期至灌浆期(除孕穗期)的LAI提高了10.5%~25.3%,2020和2021年的LAD提高了5.1%和7.3%,开花期至成熟期的C GR提高了55.4%~76.7%,开花期至灌浆期的N AR提高了22.5%~31.2%;2020年RN_(144)处理小麦开花期的LAI提高了7.3%,2021年开花期至成熟期的CGR提高了22.0%~91.5%,两年LAD和NAR无显著差异;两年HCVN_(108)、CVN_(108)处理的LAI、LAD和NAR以及拔节期至成熟期的CGR与FN_(180)处理无显著差异;与FN_(180)处理相比,RN_(108)处理两年的LAI无显著差异,2021年LAD降低了4.9%,孕穗期至开花期的CGR降低了15.0%,苗期至拔节期的NAR降低了20.4%,2020年相关指标无显著差异。与对照(FN_(180))相比,2020与2021年HCVN_(144)处理小麦籽粒产量分别提高了13.7%和36.1%,CVN_(144)处理小麦产量分别提高了9.4%和28.4%;而RN_(144)处理小麦产量2020年较FN_(180)降低5.0%,2021年二者无显著差异;HCVN_(108)、CVN_(108)处理的小麦籽粒产量2020年显著降低,2021年降幅不显著,RN_(108)处理两年产量均显著低于FN_(180)。HCVN_(144)和CVN_(144)处理2021年的收获指数较FN_(180)分别提高了16.9%和14.0%,RN_(144)处理两年收获指数无显著差异;两年HCVN_(108)、CVN_(108)处理的收获指数与FN_(180)处理无显著差异,RN_(108)处理2021年收获指数降低了6.9%。【结论】复种箭筈豌豆混播毛叶苕子或复种箭筈豌豆可增加小麦生育前期和后期的叶面积指数以及总光合势,提高开花期至灌浆期的群体生长速率和净同化率,补偿减氮造成的小麦光合效能损失,提高收获指数,保证小麦稳产甚至提高小麦产量。复种油菜不能补偿减氮带来的小麦产量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复种绿肥 产量性能指标 叶面积指数 群体生长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平原冬小麦面积遥感提取及时空变化研究 被引量:34
18
作者 潘学鹏 李改欣 +3 位作者 刘峰贵 吴喜芳 近藤昭彦 沈彦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97-505,共9页
多年作物种植面积的时空变化可以反映种植结构的调整结果,并可用于进行驱动力分析。为解决连续遥感监测作物种植面积变化过程中,不同的训练样本或分类规则不能较好地反映作物种植面积时空格局变化的问题,本文首先根据研究区(华北平原)... 多年作物种植面积的时空变化可以反映种植结构的调整结果,并可用于进行驱动力分析。为解决连续遥感监测作物种植面积变化过程中,不同的训练样本或分类规则不能较好地反映作物种植面积时空格局变化的问题,本文首先根据研究区(华北平原)农业气象观测站提供的主要农作物物候观测资料获得主要农作物典型物候期特征,结合HANTS滤波后的NDVI时间序列数据提取不同地物类型的NDVI时序曲线,引入复种指数,探讨了CART算法在提取华北平原冬小麦种植面积的可行性,最后提取了2000—2013年华北平原冬小麦种植面积,并参考市级的农业统计数据进行精度评价。经检验,近13年的遥感监测种植面积与农业统计面积相关系数达到0.94(置信水平为95%),且各市13年面积一致性小于40%的概率仅为15%。利用遥感监测多年冬小麦空间分布信息获得其空间种植概率,能较好地反映研究区冬小麦的主要种植区,该方法可为大范围、连续年份冬小麦种植面积时空格局的遥感监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监测 冬小麦 种植面积 CART算法 NDVI时间序列 复种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膜玉米收获后保留地膜复种冬小麦示范效果调研
19
作者 李中勤 李小丽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17年第1期10-11,共2页
全膜玉米收获后保留地膜复种冬小麦技术是集增产、节本、环保为一体的新技术。为了展示推广此项技术,甘肃省灵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特设置全膜玉米收获后保留地膜复种冬小麦技术试验示范。结果显示:示范田较大田增产378.5 kg/hm^2,较常... 全膜玉米收获后保留地膜复种冬小麦技术是集增产、节本、环保为一体的新技术。为了展示推广此项技术,甘肃省灵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特设置全膜玉米收获后保留地膜复种冬小麦技术试验示范。结果显示:示范田较大田增产378.5 kg/hm^2,较常规复种技术增产895.5 kg/hm^2,节约成本150元/hm^2。此项技术具有减少劳动量,减少投入,提高产量显著等作用,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膜玉米 复种冬小麦 试验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引黄灌区春小麦复种牧草模式的综合效益评价 被引量:11
20
作者 刘露露 刘根红 +3 位作者 买晓凤 薛垠鑫 张倩 杨世琦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0-60,103,共12页
通过麦后不同牧草种类种植效益及潜力研究,探索宁夏引黄灌区麦后复种的粮饲高效种植模式。在对宁夏引黄灌区2010—2019年10 a主要农业气象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对宁夏引黄灌区春小麦复种的8种牧草(苏丹草、小黑麦、冬牧70黑麦、燕麦、箭筈... 通过麦后不同牧草种类种植效益及潜力研究,探索宁夏引黄灌区麦后复种的粮饲高效种植模式。在对宁夏引黄灌区2010—2019年10 a主要农业气象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对宁夏引黄灌区春小麦复种的8种牧草(苏丹草、小黑麦、冬牧70黑麦、燕麦、箭筈碗豆、草木犀、高粱、油菜)类型,运用层次分析法(AHP),选取经济效益、资源利用效率、地力提升3个二级指标,净收益、产投比等12个三级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宁夏引黄灌区近10 a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均值分别为10.5℃、37.0℃、^(-1)9.0℃;年均≥0℃和≥10℃积温分别为4269℃、3569℃,增温速率为211.71℃·10a^(-1);日照时数呈显著下降趋势,日照时长均值是2933 h,倾向率为^(-1)0.36 h·10a^(-1)。运用层次分析法对灌区春小麦后复种的8种牧草综合分析表明:油菜在三级指标C_(1)~C_(8)(实际产量占理论产量比值、水资源产出率、氮肥产出率、磷肥产出率、产量、净收益、产投比、粗蛋白量)中表现较高,其效益值分别为0.35、0.35、0.10、0.10、1.35、1.20、0.80、0.30;箭筈碗豆在指标C_(9)~C_(11)(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中效益值较高,分别为0.20、0.09、3.26;草木犀在评价指标C_(12)(pH值的倒数)值为0.05,效果较好。宁夏引黄灌区气候资源理论上能满足麦后复种两季短生育期作物生长需求;灌区麦后复种牧草综合效益最高的为油菜,其值为7.16,其次为箭筈碗豆、草木犀、高粱、燕麦,适宜于宁夏引黄灌区大面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引黄灌区 春小麦 牧草 复种 综合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