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Yields,growth and water use under chemical topping in relations to row configuration and plant density in drip-irrigated cotton 被引量:1
1
作者 Wang Xuejiao Hu Yanping +10 位作者 Ji Chunrong Chen Yongfan Sun Shuai Zhang Zeshan Zhang Yutong Wang Sen Yang Mingfeng Ji Fen Guo Yanyun Li Jie Zhang Lizhen 《Journal of Cotton Research》 CAS 2024年第2期123-136,共14页
Background Water deficit is an important problem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arid regions.With the advent of wholly mechanized technology for cotton planting in Xinjiang,it is important to determine which planting m... Background Water deficit is an important problem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arid regions.With the advent of wholly mechanized technology for cotton planting in Xinjiang,it is important to determine which planting mode could achieve high yield,fiber quality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WUE).This study aimed to explore if chemical topping affected cotton yield,quality and water use in relation to row configuration and plant densities.Results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in Xinjiang China,in 2020 and 2021 with two topping method,manual topping and chemical topping,two plant densities,low and high,and two row configurations,i.e.,76 cm equal rows and 10+66 cm narrow-wide rows,which were commonly applied in matching harvest machine.Chemical topping increased seed cotton yield,but did not affect cotton fiber quality comparing to traditional manual topping.Under equal row spacing,the WUE in higher density was 62.4%higher than in the lower one.However,under narrow-wide row spacing,the WUE in lower density was 53.3%higher than in higher one(farmers’practice).For machine-harvest cotton in Xinjiang,the optimal row configuration and plant density for chemical topping was narrow-wide rows with 15 plants m-2 or equal rows with 18 plants m-2.Conclusion The plant density recommended in narrow-wide rows was less than farmers’practice and the density in equal rows was moderate with local practice.Our results provide new knowledge on optimizing agronomic managements of machine-harvested cotton for both high yield and water effici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ield components Fiber quality TRANSPIRATION water use efficiency Heat ratio method(HR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s of arrangement of surge-root irrigation emitters on growth,yield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of apple trees 被引量:5
2
作者 LI Zhongjie FEI Liangjun +4 位作者 HAO Kun LIU Teng CHEN Nanshu ZHANG Quanju HUANG Deliang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713-719,共7页
Six-year old apple trees were selected for field experiment.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obtain the reasonable arrangement of surge-root irrigation emitters in apple orchards.There were three factors:the buried ... Six-year old apple trees were selected for field experiment.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obtain the reasonable arrangement of surge-root irrigation emitters in apple orchards.There were three factors:the buried depth H(25,40,55 cm),the horizontal distance L(30,40,60 cm)between the emitters and the trunk of the experimental tree,and the number of the irrigation emitters N(1,2,4).The effect of the arrangement of surge-root irrigation emitters on the growth,yield and irrigation water use efficiency(IWUE)of apple trees were studied in Northern Shaanxi where the irrigation quota takes 60%-75%of the field water capacit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rrangement of emitters for surge-root irrigation had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apple tree yield and IWUE,especially,the yield and IWUE reached 28388.17 kg/hm2 and 16.83 kg/m3 in treatment T3,respectively.At the same L and N levels(T1,T2,and T3),the yield and IWUE in treatment T3 were the highest,and the yields in treatments T1 and T2 were decreased by 26.22%and 31.48%,while IWUE is reduced by14.02%and 18.12%compared with T3,respectively.At the same H and N levels(T3,T4,and T5),the yield and IWUE of apple trees were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L level.Especially,when L was 30 cm(T3),the yield and IWUE were the highest.The same L and H levels(T3,T6,and T7)could promote the growth of apple trees when N was 2(T3).Compared with treatment T3,it was found that the increment of new shoots was decreased by 8.07%-18.71%,and the fruit diameter was decreased by 5.41%-9.11%.Therefore,two emitters should be arranged symmetrically on both sides of an apple tree,each was buried at a 40 cm depth and 30 cm away from the trunk of the tree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yield and IWUE of the apple tree in mountainous areas in Northern Shaanx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rrigation emitters surge-root irrigation apple trees arrangement modes yield irrigation water use efficienc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滴灌施肥条件下不同复合微生物菌剂对玉米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马纪龙 齐勇杰 +5 位作者 韩林蒲 马琨 谢铁娜 姬丽 马健祯 贾彪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22,共13页
【目的】研究滴灌施肥条件下不同复合微生物菌剂对宁夏引黄灌区土壤水分、玉米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从中筛选出适宜的复合微生物菌剂,为该地区滴灌水肥一体化种植模式下玉米优质高效种植提供参考。【方法】2021和2022年,以玉米先玉122... 【目的】研究滴灌施肥条件下不同复合微生物菌剂对宁夏引黄灌区土壤水分、玉米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从中筛选出适宜的复合微生物菌剂,为该地区滴灌水肥一体化种植模式下玉米优质高效种植提供参考。【方法】2021和2022年,以玉米先玉1225为供试品种,在大田采用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在灌水量、常规肥料种类及用量相同的基础上,配施君德微生物菌剂(F1)、维格施微生物菌剂(F2)、中科化工复合微生物菌剂(F3)和米力琪复合微生物菌剂(F4)4种复合微生物菌剂,以无菌剂处理为对照(CK),分析不同处理土壤水分、玉米干物质累积量、吸氮量、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经济效益的变化。【结果】①2021-2022年,从拔节期到成熟期,与CK相比,各复合微生物菌剂处理玉米干物质累积量显著增加,干物质累积最大速率提高了11.02%~34.62%,干物质累积最大速率出现时间提前3.5~16.4 d。②2021-2022年,与CK相比,各复合微生物菌剂处理土壤含水率均下降,玉米拔节期—收获期的土壤贮水量总体显著降低,玉米全生育期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显著增加,其中F3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最大。③2021-2022年,与CK相比,各复合微生物菌剂处理玉米穗粒数、百粒质量、产量和收获期吸氮量总体提高,其中F3处理以上指标均最大。④2021-2022年,与CK相比,4种复合微生物菌剂处理玉米总收入、净收入和产投比显著提高,其中F3处理以上指标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结论】在宁夏引黄灌区滴灌水肥一体化种植模式下不同复合微生物菌剂能实现玉米增产增收,其中15 kg/hm^(2)中科化工复合微生物菌剂(F3)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复合微生物菌剂 土壤水分 氮素吸收 产量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溉模式和灌水量对疏勒河灌区蜜瓜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4
作者 许文霞 冯涛 +5 位作者 潘启兵 孙向春 张美珍 吕铎 殷晓燕 赵娟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9-157,209,共10页
疏勒河灌区降水稀少、蒸发量大,蜜瓜灌溉主要以传统沟灌为主,为提高灌区蜜瓜品质和产量,探究适宜蜜瓜的高效节水灌溉模式,旨为疏勒河灌区蜜瓜高质优产和水资源高效利用提供科技支撑。设置5个处理:滴灌+3 600 m^(3)·hm^(-2)灌量+水... 疏勒河灌区降水稀少、蒸发量大,蜜瓜灌溉主要以传统沟灌为主,为提高灌区蜜瓜品质和产量,探究适宜蜜瓜的高效节水灌溉模式,旨为疏勒河灌区蜜瓜高质优产和水资源高效利用提供科技支撑。设置5个处理:滴灌+3 600 m^(3)·hm^(-2)灌量+水肥一体化(D1)、滴灌+4 200 m^(3)·hm^(-2)灌量+水肥一体化(D2)、滴灌+4 800 m^(3)·hm^(-2)灌量+水肥一体化(D3)、沟灌+9 000 m^(3)·hm^(-2)灌量+追肥撒施(G1)、沟灌+9 000 m^(3)·hm^(-2)灌量+不追肥(G2),探究不同灌溉方式和灌水量对蜜瓜土壤含水率和土壤温度、蜜瓜品质、产量、灌溉水利用效率(IWUE)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可显著提高蜜瓜0~5 cm土层土壤温度1.9~6.2℃,使蜜瓜0~5 cm土层土壤保持一定的含水率;滴灌较沟灌模式可提高蜜瓜品质和IWUE,增加灌水量会显著降低蜜瓜品质和IWUE、提高蜜瓜干物质量和蜜瓜产量,其中蜜瓜可溶性糖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均表现为D1>D2>D3>G1>G2,且各处理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蜜瓜产量表现为G1>D3>D2>G2>D1,且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蜜瓜产量增加趋势逐渐减弱;D2处理IWUE最高、其次为D1和D3处理、G2处理最低。D2处理蜜瓜经济效益达到111 108 CNY·hm^(-2),继续增加灌水量则蜜瓜经济效益增加趋势不再显著,且D2处理和D3处理的蜜瓜产投比最高。综上,建议在疏勒河灌区推行蜜瓜滴灌灌溉方式+4 200 m^(3)·hm^(-2)灌量+水肥一体化技术(N 300 kg·hm^(-2)、P_2O_5150 kg·hm^(-2)、K_2O 300 kg·hm^(-2);25%N、100%P_2O_5、50%K_2O在播种前一次性基施,剩余部分全部追施,追肥均通过滴灌系统随水滴施),以提高蜜瓜品质和经济效益及灌溉水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蜜瓜 产量 品质 灌溉模式 灌水量 灌溉水利用效率 经济效益 疏勒河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栽培模式对旱作区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5
作者 尤艳蓉 李世成 +3 位作者 李星 纪粉霞 邵霞玲 史艳红 《寒旱农业科学》 2025年第6期550-554,共5页
充分挖掘甘肃小麦增产潜力,促进单产提升,为冬小麦新品种兰大211在甘肃省的大面积推广提供依据。以高产优质高抗冬小麦新品种兰大211为试材,在清水县、古浪县、庄浪县3个试点对不同栽培模式下小麦生育动态、水分利用效率、主要性状、产... 充分挖掘甘肃小麦增产潜力,促进单产提升,为冬小麦新品种兰大211在甘肃省的大面积推广提供依据。以高产优质高抗冬小麦新品种兰大211为试材,在清水县、古浪县、庄浪县3个试点对不同栽培模式下小麦生育动态、水分利用效率、主要性状、产量及经济效益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宽幅匀播方式可明显促进兰大211小麦分蘖,显著增加冬前、返青期及拔节期茎数,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促进有效分蘖,提高单位面积结穗数、产量及纯收益。与常规条播相比,清水县、古浪县、庄浪县试点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12.71%、12.52%、11.88%,小麦有效分蘖率分别增加0.47、1.16、1.06个百分点,小麦成穗数分别增加18.45万、17.55万、13.77万穗/hm^(2),折合产量分别增加10.10%、10.04%、9.19%,纯收益分别增加1558.44、1475.33、1527.26元/hm^(2)。兰大211配套宽幅匀播技术的大面积示范推广应用,可为甘肃冬小麦均衡增产、效益提升及农民增收奠定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兰大211 栽培模式 水分利用效率 产量 经济效益 旱作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滴灌条件下不同覆盖材料对玉米产量效益及土壤水分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崔云玲 张立勤 +2 位作者 唐文雪 杨蕊菊 汤莹 《寒旱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57-62,共6页
为探明不同覆盖材料对滴灌水肥一体化条件下玉米产量和土壤水分分布的影响,以普通PE地膜和裸地为对照,分析全生物降解膜、加厚PE地膜、玉米秸秆等3种材料覆盖下对玉米产量和水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秸秆、加厚PE地膜和生物降解膜覆盖... 为探明不同覆盖材料对滴灌水肥一体化条件下玉米产量和土壤水分分布的影响,以普通PE地膜和裸地为对照,分析全生物降解膜、加厚PE地膜、玉米秸秆等3种材料覆盖下对玉米产量和水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秸秆、加厚PE地膜和生物降解膜覆盖后玉米产量为13114.5~13708.5 kg/hm^(2),较普通PE地膜增产1.4%~6.0%;水分利用效率为24.17~25.11 kg/(mm·hm^(2)),较普通PE地膜提高2.3%~3.8%。产值与效益均高于普通PE地膜,均以玉米秸秆处理最高,分别为38383.8、24283.8元/hm^(2);生物降解膜次之,分别为37674.0、21624.0元/hm^(2);加厚PE地膜排第3,分别为36720.6、21570.6元/hm^(2)。收获后覆盖处理土壤水分均呈典型的“双峰”曲线,上层含水量高于下层,对深层土壤水分影响较大。在降水量低、蒸发量高的沿黄灌区,覆膜的主要作用是减蒸保水,用可生物降解的环保型降解地膜、易回收型的加厚PE地膜或固炭培肥型的秸秆替代普通PE膜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 覆盖材料 玉米 产量效益 水分利用效率 土壤水分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覆盖措施对土壤水热状况及春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王永亮 胥子航 +3 位作者 李申 梁哲铭 白炬 杨治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12-1324,共13页
为提高黄土高原东部河谷平原春玉米水分利用效率,探究最适宜该地区春玉米种植的地表覆盖措施,基于连续7年长期定位试验,于2021—2022年开展田间试验,共选取无覆盖(CK)、地膜覆盖(plastic film mulching,FM)以及秸秆覆盖(straw mulching,... 为提高黄土高原东部河谷平原春玉米水分利用效率,探究最适宜该地区春玉米种植的地表覆盖措施,基于连续7年长期定位试验,于2021—2022年开展田间试验,共选取无覆盖(CK)、地膜覆盖(plastic film mulching,FM)以及秸秆覆盖(straw mulching,SM)3个处理,研究不同覆盖措施对土壤水热状况及春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系统分析了2年试验期土壤水分与温度动态变化及春玉米各阶段水分生产力,为该地区春玉米水肥高效提供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管理措施。结果表明:与无覆盖处理相比,地膜覆盖具有增温效应,2年内土壤温度提高0.72~2.63℃;秸秆覆盖具有降温效应,2年内土壤温度降低0.20~1.51℃。与无覆盖处理相比,地膜与秸秆覆盖处理均可改善春玉米生长前期土壤含水量,并驱动土壤“湿干交替”现象促进水分吸收,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实现增产。虽然地膜覆盖处理改善了前期土壤含水量,促进春玉米前期生长发育,但会导致根系生长过浅,不利于生长后期水分利用,甚至植株存在倒伏风险(2021年倒伏率高达72.14%),影响产量形成。与地膜覆盖处理相比,秸秆覆盖处理驱动土壤“湿干交替”时表现出更强水分缓冲力,协调春玉米各阶段生长发育,生长后期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25.17%~34.71%,并降低倒伏风险。2年平均数据显示,与地膜覆盖处理相比,秸秆覆盖处理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8.55%和10.23%,经济效益显著提高12.57%。综上所述,秸秆覆盖可作为该地区春玉米水肥高效可持续利用的科学管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春玉米 覆盖措施 产量 经济效益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水剂对旱作马铃薯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20
8
作者 侯贤清 李荣 +2 位作者 何文寿 马琨 代晓华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16-1022,共7页
为探究宁南地区保水剂对马铃薯关键生育期水分利用及作物产量的影响,本研究采用沃特和微生物保水剂,以不施保水剂处理为对照,研究2种保水剂不同用量(30、60、90 kg·hm^(-2))对土壤水分、马铃薯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并对经济效... 为探究宁南地区保水剂对马铃薯关键生育期水分利用及作物产量的影响,本研究采用沃特和微生物保水剂,以不施保水剂处理为对照,研究2种保水剂不同用量(30、60、90 kg·hm^(-2))对土壤水分、马铃薯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并对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作物主要生育期,微生物保水剂可改善马铃薯生育前期耕层土壤水分含量,促进马铃薯的生长,而沃特保水剂的施用可提高马铃薯中后期深层土壤水分含量,其作物地上部生物量显著高于不施保水剂处理。与对照相比,沃特保水剂施用90 kg·hm^(-2)时马铃薯增产效果最佳,其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分别较对照提高44.1%和75.8%,微生物保水剂60 kg·hm^(-2)次之;施用沃特保水剂60 kg·hm^(-2)的商品薯率最高(87.3%),微生物保水剂60 kg·hm^(-2)次之。结合经济效益分析发现,在宁南旱地马铃薯生产中,推荐施用沃特保水剂30~60 kg·hm^(-2)能显著提高马铃薯的经济效益。本研究为保水剂在旱作区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水剂 土壤水分 马铃薯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羊河流域节水高产高效轮作模式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胡志桥 田霄鸿 +2 位作者 张久东 包兴国 马忠明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61-567,共7页
为解决石羊河流域不合理种植模式和灌溉方法引起的水资源短缺问题,采用轮作和调亏灌溉相结合的节水技术,在石羊河流域设置了5种轮作模式,从等价产量、耗水量、等价水分利用率、经济水分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不同灌溉条件下不同轮... 为解决石羊河流域不合理种植模式和灌溉方法引起的水资源短缺问题,采用轮作和调亏灌溉相结合的节水技术,在石羊河流域设置了5种轮作模式,从等价产量、耗水量、等价水分利用率、经济水分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不同灌溉条件下不同轮作模式的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就单个轮作模式而言,不同灌溉条件下作物的等价产量、耗水量和经济效益表现为:充分灌溉>轻度调亏>重度调亏,等价水分利用率和经济水分利用率表现为:轻度调亏>充分灌溉>重度调亏;对不同轮作模式而言,在不同调亏灌溉条件下制种油葵-小麦/黄豆和小麦/黄豆-小麦2种模式具有增产、节水、提高水分利用率和增加经济收入的潜力,与常规小麦-玉米轮作模式相比,等价产量分别提高14.1%~29.5%和-0.4%~28.7%,分别节水42.5~96.5 mm和47.9~58.7 mm,等价水分利用率分别提高24.8%~37.3%和8.2%~36.0%,经济水分利用率分别提高119.8%~149.2%和-0.1%~26.1%,经济收入分别增加25 785~29 656 Yuan.hm-2和-614~5 501 Yuan.hm-2。因此,制种油葵-小麦/黄豆和小麦/黄豆-小麦2种轮作模式为比较理想的模式,对其进行轻度调亏时,可在少量减产的情况下起到节约灌水、提高水分利用率和水分经济利用率的效果,替代常规小麦-玉米轮作模式,实现石羊河流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亏灌溉 轮作 等价产量 耗水量 等价水分利用率 经济水分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分亏缺对向日葵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单玉芬 王立坤 +1 位作者 马永胜 宋长虹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70-74,共5页
通过盆栽试验对向日葵进行不同水分亏缺处理,研究其产量、水分效应及经济效益的变化。结果表明,向日葵高水分处理的产量高于低水分处理,切不可在作物临界期进行水分亏缺,不可对作物3个生育期连续亏缺;适宜调亏灌溉可以提高向日葵水分利... 通过盆栽试验对向日葵进行不同水分亏缺处理,研究其产量、水分效应及经济效益的变化。结果表明,向日葵高水分处理的产量高于低水分处理,切不可在作物临界期进行水分亏缺,不可对作物3个生育期连续亏缺;适宜调亏灌溉可以提高向日葵水分利用效率;耗水量和产量有极大的相关性,随着耗水量的增多产量增大;在水资源充足的情况下,充分灌溉经济效益固然高,但在不能满足充分灌溉时,适宜水分亏缺可提高作物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日葵 耗水量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下滴灌水分调控对番茄产量影响和经济效益评价的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忠鹏 成自勇 +3 位作者 张芮 张晓霞 徐斌 黄英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0-34,共5页
通过膜下滴灌条件下不同灌水定额对番茄生长及产量的研究,分析了充分灌水和不同水分胁迫下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进而讨论了在不同水分处理和不同灌水方式下番茄的营养生长、产量、水分利用效率以及经济效益的差异。结果表明:(1)膜... 通过膜下滴灌条件下不同灌水定额对番茄生长及产量的研究,分析了充分灌水和不同水分胁迫下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进而讨论了在不同水分处理和不同灌水方式下番茄的营养生长、产量、水分利用效率以及经济效益的差异。结果表明:(1)膜下滴灌不同水分处理的土壤各层水分变幅不同,重度胁迫的变幅最大,各次灌水均比充分灌溉大4%~5%;(2)水分对番茄株高的影响成正效应,对茎粗的影响不明显,充分灌溉株高、茎粗分别比重度胁迫分别大44.7%和18.5%,各胁迫处理在灌水后表现出不同的补偿生长效应;(3)滴灌充分供水处理条件下的水分利用效率、产量、经济效益为别为26.64 kg.m-3、75 349 yuan·hm^-2、49 747元.hm-2,均比沟灌高37.1%、3.8%、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膜下滴灌 水分调控 水分利用效率 经济效益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夏玉米滴灌施肥一体化技术应用效果 被引量:22
12
作者 杜君 杨占平 +4 位作者 魏义长 杨竹青 雷宏军 张运红 和爱玲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21-628,共8页
为有效提高夏玉米水肥利用效率,通过田间试验对滴灌施肥一体化高效调控与利用技术进行系统的探究。结果表明,与常规漫灌(T1)相比,采用滴灌施肥一体化技术(T2和T3)可显著提高夏玉米大喇叭口期至灌浆期的叶面积指数;显著促进吐丝期至成熟... 为有效提高夏玉米水肥利用效率,通过田间试验对滴灌施肥一体化高效调控与利用技术进行系统的探究。结果表明,与常规漫灌(T1)相比,采用滴灌施肥一体化技术(T2和T3)可显著提高夏玉米大喇叭口期至灌浆期的叶面积指数;显著促进吐丝期至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在产量构成因素方面显著增加穗粗和穗粒数,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玉米穗的秃顶长度,进而显著提高夏玉米的产量。与T1相比,T2和T3增产5.32%~6.13%;水分利用效率提高36.10%~39.42%;氮、磷、钾肥利用率分别提高37.56%~35.29%、23.09%~30.30%、106.21%~121.51%。此外,采用滴灌施肥一体化技术可显著提高夏玉米生产经济效益。与T1相比,T2和T3可有效降低投产比,收益率平均提高4.71个百分点。在化肥用量较常规灌溉模式减少20%条件下,采用滴灌施肥一体化技术既能显著提高夏玉米产量,又能提高经济效益,是适宜在潮土区推广的一种高效节本增收的灌溉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滴灌施肥一体化 产量 水肥利用效率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肥耦合对基质栽培番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吴科生 车宗贤 +3 位作者 卢秉林 张久东 杨蕊菊 崔恒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4-109,共6页
探明玉米秸秆和牛粪为主要原料的有机型基质栽培番茄最佳灌水量和施肥量,为番茄有机型基质栽培的灌溉和施肥制度提供科学依据。将腐熟玉米秸秆、腐熟牛粪与河沙、蛭石、珍珠岩、凹凸棒等物料按一定比例复配成栽培基质,研究不同水肥条件... 探明玉米秸秆和牛粪为主要原料的有机型基质栽培番茄最佳灌水量和施肥量,为番茄有机型基质栽培的灌溉和施肥制度提供科学依据。将腐熟玉米秸秆、腐熟牛粪与河沙、蛭石、珍珠岩、凹凸棒等物料按一定比例复配成栽培基质,研究不同水肥条件对日光温室基质栽培番茄生长、产量、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并分析不同水肥条件下番茄生产成本和经济效益。研究表明:不同灌溉量和施肥量对有机型基质栽培的番茄生长发育和产量影响较大。在相同灌溉量下,作物产量随施肥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在相同施肥量下,番茄产量随着灌溉量的增加而增大。当把最大灌溉量和中等施肥量耦合使用时,番茄产量最高,为3.73 kg/株,较其他处理增产10.9%~83.0%;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为18.45 kg/m^(3),较其他处理提高10.8%~50.1%;生产收益最好,为10.43元/株,较其他处理增收10.9%~87.2%;纯收益最多,为6.00元/株,较其他处理增加17.7%~363.2%。以玉米秸秆和牛粪为主要原料生产的高有机型基质栽培番茄,当番茄全生育期灌溉量为162.00 L/株、施肥量为41.53g/株时,番茄株高、茎粗、叶片数、SPAD值等生长指标表现最优,从提高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经济效益等生产因素综合分析,该灌溉量和施肥量是玉米秸秆和牛粪为主要原料的高有机生态型基质栽培番茄的最佳灌溉量和施肥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废弃物 基质 水肥耦合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溉施肥对尼罗河三角洲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向友珍 张富仓 +3 位作者 Mohamed A Rashad 强生才 邹海洋 Ahmed Ali Hassanain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16-126,共11页
针对埃及尼罗河三角洲地区传统灌溉方式存在的水分利用效率低、产量低和农户增收困难等问题,通过田间试验探索该地区玉米种植适宜的灌溉施肥模式。大田试验于2012年和2013年在埃及苏伊士运河大学试验基地进行,共设置滴灌(D)、涌泉细... 针对埃及尼罗河三角洲地区传统灌溉方式存在的水分利用效率低、产量低和农户增收困难等问题,通过田间试验探索该地区玉米种植适宜的灌溉施肥模式。大田试验于2012年和2013年在埃及苏伊士运河大学试验基地进行,共设置滴灌(D)、涌泉细流沟灌(B)、传统沟灌(F)3个灌溉方式和施无机肥(C)、液态有机肥(O)2个施肥种类,共6个处理。试验研究了水肥互作对玉米叶面积指数(LAI)、地上生物量(ADM)、产量构成要素、经济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UE)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抽雄期以后,灌溉方式和施肥种类对玉米LAI和ADM的影响均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OD处理的LAI和ADM均处最高水平。两种施肥条件下,D、B和F 3种灌溉方式对玉米产量和WUE的影响均表现为:B〉D〉F。不同灌水条件下,O处理比C处理玉米产量提高18.6%~24.4%,WUE提高18.7%~23.4%。CB处理玉米的年均净效益最高,达7 373元/hm2,但与CF处理差异不显著。CB处理(即涌泉细流沟灌技术与施无机肥结合)是埃及尼罗河三角洲玉米最佳种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涌泉细流沟灌 有机肥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覆膜栽培方式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1
15
作者 高玉红 牛俊义 +4 位作者 闫志利 郭丽琢 姜寒玉 马朋丽 马菊红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40-446,共7页
为探讨地膜覆盖栽培方式的增产机理,完善地膜覆盖玉米栽培技术,采用田间试验法,以露地平播为对照,比较了全膜双垄沟播、半膜双垄沟播、半膜平铺、膜侧沟播等4种栽培方式对玉米叶面积、光合势、干物质积累、穗部性状、产量及其构成因子... 为探讨地膜覆盖栽培方式的增产机理,完善地膜覆盖玉米栽培技术,采用田间试验法,以露地平播为对照,比较了全膜双垄沟播、半膜双垄沟播、半膜平铺、膜侧沟播等4种栽培方式对玉米叶面积、光合势、干物质积累、穗部性状、产量及其构成因子、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并进行了成本和效益分析。结果表明:全膜或半膜双垄沟播显著增加了各个生育时期玉米的叶面积,半膜平铺和膜侧沟播作用不大;全膜和半膜双垄沟播及膜侧沟播显著提高了玉米的光合势,半膜平铺对生长前期光合势有一定促进作用,但后期出现不利影响;全膜和半膜双垄沟播增加了玉米穗长、穗粗、穗行数和行粒数,但也增加了秃顶长。半膜平铺对穗长、穗粗和穗行数有一定促进作用,降低了秃顶长,但对行粒数作用并不明显。膜侧沟播对穗长、穗行数和行粒数有一定促进作用,但对穗粗和秃顶长作用并不明显;各种覆膜栽培方式均提高了玉米穗粒数和百粒重,但降低了单株成穗数。穗粒数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最大、百粒重次之、单株成穗数最低;全膜双垄沟播、半膜双垄沟播、膜侧沟播、半膜平铺栽培方式分别比对照增产67.23%、60.08%、38.81%和20.02%,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比对照提高66.43%、59.54%、38.35%和19.63%,经济收益分别比对照增加85.51%、69.58%、36.37%和18.69%。说明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具有较高的产量和经济收益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地膜覆盖 叶面积 干物质 光合势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经济收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盖材料和沟垄比对燕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29
16
作者 任祥 王琦 +3 位作者 张恩和 师尚礼 王鹤龄 刘青林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45-954,共10页
为改善半干旱地区土壤水分状况和提高降雨资源利用率,在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定西干旱气象与生态环境试验基地布置田间试验,采用完全随机设计,以无覆盖平作为对照,研究不同覆盖材料垄作(普通地膜、生物可降解地膜和无覆盖土垄)... 为改善半干旱地区土壤水分状况和提高降雨资源利用率,在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定西干旱气象与生态环境试验基地布置田间试验,采用完全随机设计,以无覆盖平作为对照,研究不同覆盖材料垄作(普通地膜、生物可降解地膜和无覆盖土垄)及垄作不同沟垄比(60 cm∶30 cm、60 cm∶45 cm和60 cm∶60 cm)对燕麦土壤贮水量、干草产量、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就同一覆盖处理的平均值而言,土壤贮水量的排列次序为普通地膜≈生物可降解地膜>土垄>平作,在同一覆盖处理下,土壤贮水量随沟垄比减小而增加。土垄燕麦的干草产量、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比平作分别降低12%、18%和27%;生物可降解膜垄燕麦的干草产量、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比平作分别提高5%、4%和14%;普通膜垄燕麦的干草产量、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比平作分别提高7%、9%和23%。就大多数情况而言,燕麦干草产量、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随沟垄比减小而减小。对垄宽和实际籽粒产量的回归分析表明,当沟垄比为60 cm∶38 cm时,普通膜垄的燕麦实际籽粒产量达到最大值2 213 kg·hm-2;当沟垄比为60 cm∶34 cm时,生物可降解膜垄的燕麦实际籽粒产量达到最大值2 114 kg·hm-2。平作、土垄、生物可降解膜垄和普通膜垄燕麦经济效益分别为5 194元·hm-2、4 557元·hm-2、4 889元·hm-2和5 637元·hm-2。从燕麦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环保等方面考虑,在我国半干旱黄土高原区沟垄集雨种植燕麦,覆盖材料应采用生物可降解膜,沟宽∶垄宽为60 cm∶34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沟垄集雨种植 覆盖材料 沟垄比 籽粒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小麦-夏玉米双机收籽粒模式周年资源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 被引量:11
17
作者 周宝元 陈传永 +5 位作者 孙雪芳 葛均筑 丁在松 马玮 王新兵 赵明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959-1972,共14页
在保证周年产量不降低的前提下,探索同时实现冬小麦与夏玉米机械直接收获籽粒(简称“双粒收”)以及冬小麦节水的种植模式,对提高黄淮海区冬小麦-夏玉米两熟种植模式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意义重大。本研究于2018—2020年在山东胶州、河北... 在保证周年产量不降低的前提下,探索同时实现冬小麦与夏玉米机械直接收获籽粒(简称“双粒收”)以及冬小麦节水的种植模式,对提高黄淮海区冬小麦-夏玉米两熟种植模式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意义重大。本研究于2018—2020年在山东胶州、河北大名和河南新乡开展田间试验,设置传统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种植模式(CK)和实现双季籽粒机收的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种植模式(TR),研究其周年产量、气候资源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TR模式通过小麦极晚播(11月中旬)和玉米极晚收(11月上旬)对周年气候资源进行再分配,从而导致作物产量变化。与CK比,TR处理冬小麦由于其生物量、穗数和千粒重显著降低导致平均减产9.2%;但夏玉米中晚熟品种由于其粒重和收获指数显著提高而平均增产8.1%,且收获时籽粒含水量为14.1%~16.8%。另外,TR处理冬小麦季耗水量和周年总耗水量分别比CK减少15.3%和6.0%,水分生产效率分别提高15.2%和8.4%;冬小麦季产值和经济效益显著降低,但夏玉米季产值和经济效益分别提高8.7%和16.2%,周年经济效益增加5.6%。极晚播冬小麦+极晚收中晚熟夏玉米双机收籽粒模式的建立,可同时实现冬小麦节水和夏玉米籽粒低水分机械收获,同时保证了较高周年产量和经济效益,为黄淮海区冬小麦-夏玉米两熟模式全程机械化水平提升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夏玉米双粒收模式 产量 水分生产效率 光能生产效率 温度生产效率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亏灌溉对蚕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丁林 成自勇 +2 位作者 郭松年 张芮 黄彩霞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4期123-126,共4页
通过大田试验,在甘肃秦王川灌区研究了调亏灌溉下蚕豆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发现在苗期或拔节期轻度缺水条件下(土壤含水率为田间持水量的60%~65%),比充分灌溉条件下(土壤含水率为田间持水量的70%~75%)蚕豆增产14.05%和9.0... 通过大田试验,在甘肃秦王川灌区研究了调亏灌溉下蚕豆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发现在苗期或拔节期轻度缺水条件下(土壤含水率为田间持水量的60%~65%),比充分灌溉条件下(土壤含水率为田间持水量的70%~75%)蚕豆增产14.05%和9.09%,节水10.92%和4.14%,经济效益提高16.16%和21.94%.因此认为,苗期或拔节期轻度水分亏缺是蚕豆调亏灌溉的适宜调亏时期和适宜调亏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亏灌溉 蚕豆 产量 水分利用率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肥水组合对夏玉米水分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24
19
作者 东先旺 刘树堂 陶世荣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81-85,共5页
利用大型防雨设施池栽 ,设置施肥和灌水二因素三水平 ,就其不同肥水组合对夏玉米水分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高肥低水、中肥低水及低肥低水水分利用效率低 ,经济效益差 ;中肥中水及低肥中水水分利用效率较高 ,... 利用大型防雨设施池栽 ,设置施肥和灌水二因素三水平 ,就其不同肥水组合对夏玉米水分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高肥低水、中肥低水及低肥低水水分利用效率低 ,经济效益差 ;中肥中水及低肥中水水分利用效率较高 ,是中、低肥量条件下稳产高效益的最佳组合 ;高肥中水水分利用效率最高 ,耗水系数最低 ,是高产节水的最佳组合 ;高肥高水互作效应大 ,产量水平达 1350 0kg/hm2 以上 ,水分利用效率高 ,经济效益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肥水组合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西辽河流域春玉米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彬 妥德宝 +3 位作者 程满金 郭富强 赵沛义 王博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39-43,共5页
研究在水肥一体化条件下,不同施肥次数对春玉米产量、肥料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为内蒙古西辽河春玉米施肥科学管理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在施肥总量相同的情况下,随着施肥次数的增加,产量、肥料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基本随之增加... 研究在水肥一体化条件下,不同施肥次数对春玉米产量、肥料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为内蒙古西辽河春玉米施肥科学管理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在施肥总量相同的情况下,随着施肥次数的增加,产量、肥料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基本随之增加。施肥次数增加至3~4次时,产量、肥料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达到最高值。综合考虑,从省时省力的角度来看,处理NPK3是较为适宜的施肥模式。从节肥增效,生态环境保护原则上,处理NPK-N15%是较适宜的施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肥一体化 春玉米 施肥次数 产量 肥料利用率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