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吴闿生说杜与桐城派杜诗学在民国时期的传衍——以《古今诗范》为中心
1
作者 王松涛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8-149,共12页
吴闿生是清季民国时期桐城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所编《古今诗范》选录精审,评点详赡,在桐城派诗歌选本系列中尤具典型性。是选选评杜诗细密周全,涉及五七言古律诸体,所评涵括杜诗性情论、笔法论、章法论、风格论诸多方面:推崇阐扬杜诗流... 吴闿生是清季民国时期桐城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所编《古今诗范》选录精审,评点详赡,在桐城派诗歌选本系列中尤具典型性。是选选评杜诗细密周全,涉及五七言古律诸体,所评涵括杜诗性情论、笔法论、章法论、风格论诸多方面:推崇阐扬杜诗流露之至性至情,细致评析“生龙活虎”“凌空倒影”“穷神尽相”等杜诗用笔之法,揭橥杜甫七律连章体的体式特色,聚焦探析杜诗“沉”“雄”风格。吴氏杜诗学既继承了传统杜诗学思想的精髓,又赓续发扬了桐城派诗学的批评传统,堪为民国时期桐城派杜诗学的集成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闿生 杜诗学 《古今诗范》 桐城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金石学到文章学——吴闿生《汉碑文范》选评思想发微 被引量:4
2
作者 杨新平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2-130,共9页
《汉碑文范》是清季民国时期桐城派的重要领袖吴闿生编选的断代碑文选本。是选以宋代洪适的金石学著作《隶释》为蓝本,从文章学的角度观照和衡鉴汉碑,一改宋代以来汉碑研究中的金石学传统,并力纠历代文章之士多以唐宋碑文为法而不甚重... 《汉碑文范》是清季民国时期桐城派的重要领袖吴闿生编选的断代碑文选本。是选以宋代洪适的金石学著作《隶释》为蓝本,从文章学的角度观照和衡鉴汉碑,一改宋代以来汉碑研究中的金石学传统,并力纠历代文章之士多以唐宋碑文为法而不甚重视汉碑之偏,颇具创新意义。吴闿生在选本序例及选文评点中,分析了汉碑在文法、文辞、风格等体式方面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碑文的影响,凸显了汉碑作为碑体之源所具有的文章典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闿生 《汉碑文范》 文章学 桐城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幽阐微 形塑典范——吴闿生《古文范》选评思想刍议 被引量:3
3
作者 杨新平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45-52,共8页
吴闿生是桐城派末期最重要的传人之一,其所编《古文范》是现存桐城派文章选本中评点详赡、理论价值很高的一部,选评之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学思想:内容方面,重视文章中至性至情的自然流露,推阐古人文章中的民主共和思想;章法方面,全面评析... 吴闿生是桐城派末期最重要的传人之一,其所编《古文范》是现存桐城派文章选本中评点详赡、理论价值很高的一部,选评之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学思想:内容方面,重视文章中至性至情的自然流露,推阐古人文章中的民主共和思想;章法方面,全面评析了文章起首、转接、提顿、收束等驭文之术;风格方面,崇尚含蓄蕴藉和雄奇恣肆两种文风。此选既能对桐城派文章理论进行总结与发扬,又能结合时代新知对古代文章精义予以新的阐发,在桐城派文章选本编纂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闿生 《古文范》 选评思想 桐城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桐城诗学的一记绝唱——论《晚清四十家诗钞》的宗杜取向 被引量:3
4
作者 闵定庆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95-100,共6页
吴闿生编撰的《晚清四十家诗钞》前二卷专录桐城诗派后期诸子的诗作,凸显了桐城派北传之后围绕吴汝纶渐次形成的"冀州—莲池"诗人群体组合,而其诗学批评在继承桐城诗派"诗文一体"、"熔铸唐宋"的基础上,... 吴闿生编撰的《晚清四十家诗钞》前二卷专录桐城诗派后期诸子的诗作,凸显了桐城派北传之后围绕吴汝纶渐次形成的"冀州—莲池"诗人群体组合,而其诗学批评在继承桐城诗派"诗文一体"、"熔铸唐宋"的基础上,突出了宗风杜甫的祈向,尤其注重涵容雄奇诗风,反映出时代风云之气在内心深处的激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四十家诗钞》 吴闿生 桐城诗派 杜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创作与表演中重构荆楚元素——以竹笛协奏曲《楚江开》为例
5
作者 谢闻吉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119-133,M0004,共16页
作曲家龚华华在竹笛协奏曲《楚江开》中将荆楚“三声腔”作为音高材料,通过“音高换序构建人工音列动机”、音调“拉扯”和“锯齿塑形”等重构思路,并融入“调式纵合”“调性游移”及“调式流动”的调式调性手法,突显作品的地方特色。... 作曲家龚华华在竹笛协奏曲《楚江开》中将荆楚“三声腔”作为音高材料,通过“音高换序构建人工音列动机”、音调“拉扯”和“锯齿塑形”等重构思路,并融入“调式纵合”“调性游移”及“调式流动”的调式调性手法,突显作品的地方特色。演奏家荣政通过运用“中原笛乐”的两种演奏技法,个性化的“打谱”、呼吸及句法矫正,润色了荆楚音乐的地域特色。文章从创作与表演视角,分析《楚江开》中重构荆楚元素的一度、二度创作理念,归纳出荆楚音乐创作理论向实践转化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龚华华 楚江开 三声腔 泛五声性 中原笛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