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8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高光谱数据和Stacking集成学习算法的金矿品位快速反演
1
作者 毛亚纯 夏安妮 +4 位作者 曹旺 刘晶 文杰 贺黎明 陈煊赫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061-2067,共7页
金矿资源具有重要的经济和金融价值,不仅为国家提供了贵重的金属资源,推动经济增长,还在增强货币稳定性和国际金融市场中的避险能力方面具有现实意义。然而,当前矿山用于金矿品位测量的化学分析法尽管精确,但存在耗时长、成本高以及药... 金矿资源具有重要的经济和金融价值,不仅为国家提供了贵重的金属资源,推动经济增长,还在增强货币稳定性和国际金融市场中的避险能力方面具有现实意义。然而,当前矿山用于金矿品位测量的化学分析法尽管精确,但存在耗时长、成本高以及药剂污染等多种问题,无法实现基于实时品位信息的矿石品位与选矿方法的自动化调整。相比之下,可见光-近红外光谱分析法因其高效、绿色环保及原位测定等优势,逐渐成为估算矿区金属品位的有效替代方法。为此以中国辽宁省二道沟、凌源和排山楼三个金矿为研究区,共采集了389个金矿样本,以SVC便携式地物光谱仪测试的高光谱数据和化学分析数据为数据源。首先对原始光谱数据进行Savitzky-Golay平滑(SG)处理,并分析金矿的光谱特征,发现反射率与金品位具有一定相关性,且在455 nm处具有金的吸收特征,基于此,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等距特征映射(ISOMAP)和局部线性嵌入(LLE)算法对原始光谱数据进行降维处理,对应降维结果的维数分别为6,5,5。最后基于随机森林(RF)、极端随机树(ET)、决策树(DT)、梯度提升树(GBDT)和自适应增强(Adaboost)、极端梯度提升树(XGBoost)和Stacking集成学习算法对降维后的数据建立了金品位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Stacking集成学习方法在各方面性能均优于单一模型,其中LLE-Stacking组合模型的精度最高,预测值与真实值的R^(2)为0.972,RPD为5.935,平均相对误差为0.231。利用本方法可以快速准确预测矿粉中金的品位,相比于传统模型的品位反演精度有明显的提升,为矿山金品位的快速、原位测定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对金矿的高效开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品位反演 可见光-近红外光谱 降维 Stacking集成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见—近红外光谱法异位发酵床垫料水分快速检测
2
作者 何金成 郑积祥 洪思思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81-287,共7页
为满足异位发酵床垫料水分快速检测的需求,探讨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建立异位发酵床垫料水分预测模型的可行性。采集4~5个月的垫料样品,通过光谱仪获取400~990 nm光谱数据,并用CARS算法筛选关键特征波段。随后构建BP神经网络模型,... 为满足异位发酵床垫料水分快速检测的需求,探讨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建立异位发酵床垫料水分预测模型的可行性。采集4~5个月的垫料样品,通过光谱仪获取400~990 nm光谱数据,并用CARS算法筛选关键特征波段。随后构建BP神经网络模型,并对比灰狼算法(GWO)、哈里斯鹰算法(HHO)、冠豪猪算法(CPO)三种优化算法,发现CPO算法优化效果最佳。通过Chebyshev混沌映射改进粒子群算法,形成CARS—ICPO模型。该模型在验证集和预测集上的决定系数R 2分别为0.9935、0.9956,均方根识差RMSE分别为0.011、0.009,显示出高预测精度和泛化能力。研究结果证实该技术在异位发酵床垫料水分预测的可行性,为其水分的快速检测和异位发酵床的智能化管理提供新方法以及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位发酵床 垫料 可见—近红外光谱 水分检测 神经网络 算法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研发便携式贝贝南瓜品质无损检测仪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加龙 马坤 +3 位作者 高鹏 朱金芳 张平 黄凡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54-262,共9页
为实现贝贝南瓜内在品质的快速无损检测,搭建以微型光谱仪为核心部件的便携式可见-近红外光谱检测装置,使用该装置采集不同发育期和贮藏期贝贝南瓜的光谱数据,采用一阶导数、卷积平滑(Savitzky-Golay,SG)、多元散射校正(multiplicative ... 为实现贝贝南瓜内在品质的快速无损检测,搭建以微型光谱仪为核心部件的便携式可见-近红外光谱检测装置,使用该装置采集不同发育期和贮藏期贝贝南瓜的光谱数据,采用一阶导数、卷积平滑(Savitzky-Golay,SG)、多元散射校正(multiplicative scatter correction,MSC)及以上方法组合的方式进行光谱预处理,筛选最佳的光谱预处理方法。采用连续投影算法提取特征波长,分别建立贝贝南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oluble solids content,SSC)和硬度的反向传播神经网络、多元线性回归和偏最小二乘回归预测模型,然后筛选出最优的SSC和硬度预测模型并导入装置,用于贝贝南瓜SSC和硬度的快速无损检测。结果显示,贝贝南瓜SSC最佳光谱预处理方法为SG+MSC,最优预测模型为反向传播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其预测集的决定系数Rp2、预测均方根误差和残差预测偏差分别为0.895 5、0.874 4°Brix、2.809 7;贝贝南瓜硬度最佳光谱预处理方法为SG+MSC,最优预测模型为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其预测集的决定系数Rp2、预测均方根误差和残差预测偏差分别为0.910 7、3.029 4 kg/cm2、3.214 4。以上结果表明,该检测装置能够较好地预测贝贝南瓜的SSC和硬度,可用于贝贝南瓜SSC和硬度的快速无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贝南瓜 可见-近红外光谱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硬度 无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野外Vis-NIR光谱的土壤有机质预测与制图 被引量:21
4
作者 郭燕 纪文君 +1 位作者 吴宏海 史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35-1140,共6页
利用野外实时快速获取的土壤光谱进行土壤有机质(SOM)预测与制图是精确农业与土壤遥感制图的必然需要,利用ASD FieldSpec Pro FR野外型光谱仪实时快速获取的光谱数据,去除噪声较大的边缘波段后,进行倒数的对数转换(Log(1/R))为吸收光谱... 利用野外实时快速获取的土壤光谱进行土壤有机质(SOM)预测与制图是精确农业与土壤遥感制图的必然需要,利用ASD FieldSpec Pro FR野外型光谱仪实时快速获取的光谱数据,去除噪声较大的边缘波段后,进行倒数的对数转换(Log(1/R))为吸收光谱。在分析吸收光谱和光谱指数与SOM关系的基础上,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进行SOM的建模预测并借助地统计学方法进行SOM空间变异制图研究。结果表明,建模效果好的指标分别为特征波段(R2=0.91,RPD=3.28),归一化光谱指数(R2=0.90,RPD=3.08),特征波段与3个光谱指数组合(R2=0.87,RPD=2.67),全波段(R2=0.95,RPD=4.36)。光谱指标的克里格制图与实测SOM制图表现出相同的空间变异趋势,不同的指标均达到了较好的预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s-nir光谱 野外型光谱仪 土壤有机质 预测与制图 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LSR) 地统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模态光谱技术对种田土壤金属元素和有机质检测分析
5
作者 王嘉滢 朱雨婷 +5 位作者 白浩 陈柯铭 赵艳茹 吴婷婷 马国明 余克强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317-2325,共9页
精准评估土壤质量是保障育种质量先决条件之一,对评估种子品质和精准施肥具有指导意义。土壤成分含量是土壤质量评估的重要指标,光谱技术已经被证实可以快速、绿色地进行土壤成分检测。然而单一模态光谱技术难以满足种田多种土壤成分含... 精准评估土壤质量是保障育种质量先决条件之一,对评估种子品质和精准施肥具有指导意义。土壤成分含量是土壤质量评估的重要指标,光谱技术已经被证实可以快速、绿色地进行土壤成分检测。然而单一模态光谱技术难以满足种田多种土壤成分含量检测的需求。故运用原子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和分子可见-近红外光谱(VIS-NIR)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宁夏润丰种业育种玉米田采集的288份土壤样本进行分析,建立金属元素和土壤有机质(SOM)含量的预测模型,并实现金属元素和SOM含量空间可视化分布。首先,利用共线双脉冲LIBS系统采集土壤样本的LIBS数据,利用air-PLS对光谱数据进行基线矫正以减少试验误差。选择的金属元素特征谱线查找于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NIST)的标准原子光谱数据库。基于国家标准土样的LIBS光谱与其金属元素含量真实值,建立4种金属元素(Na、K、Mg、Mn)的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PLSR),其中Mn含量的预测效果最好,R_(p)^(2)达到0.813,RMSEP为0.155 g·kg^(-1)。另一方面,采集可见-近红外光谱数据后,利用SG卷积平滑(SGCS)、一阶导数变换、多元散射矫正(MSC)对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并分别建立SOM含量的PLSR预测模型对三种预处理方法进行评价,经MSC预处理后所建立的PLSR模型效果最好;随后利用蒙特卡洛交叉验证法(MCCV)剔除SOM含量异常样本。利用竞争自适应重加权采样法(CARS)和连续投影算法(SPA)选择特征波长,分别建立SOM含量的PLSR预测模型对两种算法进行评价;得出利用CARS算法选择的特征波长建立的预测模型性能有所提高。用CARS算法选择的特征波长与SOM含量真实值,分别建立PLSR和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BPNN)预测模型,其中PLSR模型的效果最好,R_(p)^(2)达到0.864,RMSEP为0.612 g·kg^(-1),RPD_(v)为2.733。最后,利用国家标准土样所建立的PLSR模型预测玉米种田四种金属元素含量,建立PLSR模型预测值和BPNN模型预测值的空间分布图。研究结果表明,LIBS技术和可见-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技术可以对种田土壤金属元素和SOM含量检测,为土壤成分含量的检测和空间可视化分布提供了参考价值并对土壤科学合理地施肥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质 金属元素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 可见-近红外光谱 化学计量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XRF和Vis-NIR光谱数据融合的土壤镉含量定量分析法 被引量:3
6
作者 王清亚 李福生 +3 位作者 江晓宇 邬书良 谢涛锋 黄温钢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327-1333,共7页
根据鄱阳湖南矶山区域土壤的X荧光光谱和可见近红外光谱特征,建立了3种数据融合(等权融合、累加融合、外积融合)的最小二乘向量机定量分析模型。结果表明,等权融合和外积融合模型精度和稳定性均优于单一光谱定量分析模型。其中外积融合... 根据鄱阳湖南矶山区域土壤的X荧光光谱和可见近红外光谱特征,建立了3种数据融合(等权融合、累加融合、外积融合)的最小二乘向量机定量分析模型。结果表明,等权融合和外积融合模型精度和稳定性均优于单一光谱定量分析模型。其中外积融合模型性能最佳,其决定系数(R2)为0.85,校正均方根误差(RMSEC)为0.09,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为0.06,相对分析误差(RPD)为2.41,满足实际土壤中Cd的检测需求。该方法准确可靠,可为我国土壤重金属分类分级方法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荧光光谱 可见近红外光谱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镉含量 外积融合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的多品种猕猴桃贮藏品质的多指标综合预测模型研究
7
作者 梁子兆 李欣 +2 位作者 刘朴 关文强 李明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282-291,共10页
利用可见-近红外光谱建立多品种模型以实现快速无损检测猕猴桃贮藏时的内部品质。以‘海沃德’‘金桃’和‘徐香’猕猴桃为实验对象,测定不同贮藏时间下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果肉颜色的变化规律,采集592~1102 nm波长范围内的... 利用可见-近红外光谱建立多品种模型以实现快速无损检测猕猴桃贮藏时的内部品质。以‘海沃德’‘金桃’和‘徐香’猕猴桃为实验对象,测定不同贮藏时间下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果肉颜色的变化规律,采集592~1102 nm波长范围内的光谱数据,采用一阶导数(first-order derivatives,FD)、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tandard normal variate,SNV)、二阶导数、卷积平滑以及FD+SNV的预处理算法,结合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采样法(competitive adaptive reweighted sampling,CARS)进行特征波长选择,建立基于偏最小二乘(partial least squares,PLS)和多元线性回归(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MLR)的猕猴桃理化指标的品质预测模型。结果表明,FD和SNV预处理后的模型预测精度最高,单一品种模型SSC的相对预测偏差(relative prediction deviation,RPD)均高于2.3,除‘徐香’硬度RPD为1.8外,其他品种硬度RPD也高于2.3;采用CARS提取出600~700、930~990、1000~1100 nm是相关度较高的特征波段;各指标PLS模型的预测结果相对优于MLR模型;建立混合品种通用模型得到FD+SNV结合预处理后的预测性能显著提高,SSC、TA和a*模型的RPD分别为2.280、2.183和3.425,相较于单一品种的模型准确性更好。综上,利用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能够用于猕猴桃贮藏品质的定量检测,为猕猴桃的无损检测技术应用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可见-近红外光谱 贮藏品质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见近红外反射光谱的柑橘糖度在线检测
8
作者 李利桥 高宗余 +3 位作者 时如意 聂晶 柴建敏 刘伟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1-87,共7页
[目的]降低柑橘糖度检测分析过程的复杂度、提高检测糖度准确度及减小检测过程的破坏性。[方法]设计一种基于可见近红外反射光谱的柑橘糖度在线检测装置。以云南金牛柑橘为研究对象,采用光谱—理化值共生距离(SPXY)划分分类方法建立建... [目的]降低柑橘糖度检测分析过程的复杂度、提高检测糖度准确度及减小检测过程的破坏性。[方法]设计一种基于可见近红外反射光谱的柑橘糖度在线检测装置。以云南金牛柑橘为研究对象,采用光谱—理化值共生距离(SPXY)划分分类方法建立建模集和验证集,分别对比分析了多元散射校正(MSC)、标准正态变换(SNV)和卷积平滑(SG)等方法预处理后的偏最小二乘回归(PLS)建模检测效果,确定最佳预处理方法。并对比研究了连续投影算法(SPA)、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算法(CARS)和随机蛙跳算法(RF)对预处理后的光谱数据进行特征波段提取,筛选出合适的特征波长点,建立PLS预测模型。[结果]采用SG+MSC+CARS处理筛选出的95个特征波长点建立的PLS模型预测效果最好,其Rc和Rp分别为0.913和0.881、RMSEC和RMSEP分别为0.274和0.207、RPD为2.114。[结论]该方法有效降低了柑橘糖度检测过程的复杂性,提高了检测准确度并减小了检测破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 可见近红外光谱 在线检测 糖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变量筛选的典型三江平原耕地土壤肥力属性光谱预测
9
作者 姚成硕 王昌昆 +5 位作者 刘杰 郭志英 马海艺 袁自然 王晓盼 潘贤章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22-1431,共10页
三江平原是东北黑土地的重要粮食产区,自开垦以来区域耕地土壤肥力下降明显。传统化学测量方法效率低,难以满足快速精准监测需求。光谱技术具有土壤肥力预测潜力,而已有研究中较少同时针对多种土壤肥力属性,且部分土壤肥力属性的预测精... 三江平原是东北黑土地的重要粮食产区,自开垦以来区域耕地土壤肥力下降明显。传统化学测量方法效率低,难以满足快速精准监测需求。光谱技术具有土壤肥力预测潜力,而已有研究中较少同时针对多种土壤肥力属性,且部分土壤肥力属性的预测精度偏低。本研究以三江平原典型耕地区域——友谊农场为研究区,采用可见光-近红外光谱,结合SG(Savitzky-Golay)光谱平滑、一阶微分、标准正态变换和多元散射校正四种光谱预处理方法及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CARS)波段筛选算法,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同时针对有机质(SOM)、全氮(TN)、全磷(TP)和全钾(TK)四种土壤关键肥力属性进行预测,探讨光谱预测多种土壤肥力属性的潜力,并探索变量筛选在精度提升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未经变量筛选使用全波段(400~2400 nm)时,SOM和TN的预测精度较高,交叉验证R^(2)在不同光谱预处理方法间差异不大,分别介于0.85~0.89和0.86~0.89之间,TK的预测精度也相对较高,R^(2)介于0.63~0.72,而TP的预测精度较低,R^(2)介于0.08~0.34;(2)经CARS波段筛选后四种土壤肥力属性预测精度均有所提升,TP的提高幅度最大,SOM、TN、TP、TK的最优交叉验证R^(2)分别为0.97、0.96、0.82、0.92;(3)CARS变量筛选方法能够识别出SOM和TN相关特征官能团对应的波段,TN的预测同时采用其与SOM之间的关系和自身特征波段信息,TP的预测主要采用了土壤光谱信息,而TK则同时采用土壤光谱以及其与SOM和TN之间的关系。本研究证实了光谱技术在三江平原典型耕地区域同时进行多种土壤关键肥力属性预测的潜力,发现变量筛选能够显著提高不具备明显光谱特征土壤属性(TP)的预测精度,为黑土地土壤肥力快速监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平原 土壤肥力属性 可见光-近红外光谱 变量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的大豆油精炼环节色泽与酸价的实时监测系统研发
10
作者 王冬 王宏平 +5 位作者 高天慧 林颢 孙日飞 马莉 蒋甜燕 何立军 《中国粮油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0-190,共11页
色泽和酸价是大豆油精炼环节的重要品质指标,快速无损检测对大豆油生产过程提质增效有着重要意义。利用可见/近红外光谱结合多变量分析模型检测大豆油精炼环节中干燥油、脱色油和成品油的色泽与酸价,并研发了基于QT(Quick Time)6.3版本... 色泽和酸价是大豆油精炼环节的重要品质指标,快速无损检测对大豆油生产过程提质增效有着重要意义。利用可见/近红外光谱结合多变量分析模型检测大豆油精炼环节中干燥油、脱色油和成品油的色泽与酸价,并研发了基于QT(Quick Time)6.3版本框架的大豆油加工过程内外部品质的实时无损监测系统。首先,通过系统中的可见光波段结合公式转换,计算出大豆油加工过程色泽L*、a*、b*和R值,矫正后与色度计的相对偏差小于1%。此外,采用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算法(CARS)、无信息变量消除法(UVE)、联合区间偏最小二乘法(Si-PLR)和遗传算法(GA)4种算法筛选出与酸价相关的近红外光谱特征变量,再用偏最小二乘法(PLSR)、支持向量机(SVR)和人工神经网络(BPANN)3种算法建模并比较其性能,CARS+SVR的组合所建立的模型性能最佳,其模型的相关评价参数R p为0.98,RMSEC为0.0102,RMSEP为0.0125,RPD为4.95。最后,将所研发的系统在2024年5月6日至2024年5月14日进行生产验证,色泽和酸价与品控部门验证的误差分布为3.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油精炼 色泽 酸价 可见/近红外光谱 实时监测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见-近红外光谱与联合优化策略的孵前种鸭蛋受精信息无损检测
11
作者 陈灼廷 王巧华 +2 位作者 王东桥 陈燕斌 李世军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69-1475,共7页
种鸭蛋的孵化是鸭蛋和鸭肉生产的重要保障,无精蛋不能孵化出雏鸭,且在孵化箱内容易变质影响受精蛋的孵化。为了解决人工照蛋剔除无精蛋的劳动强度大、资源浪费等问题,以入孵前种鸭蛋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与深度学... 种鸭蛋的孵化是鸭蛋和鸭肉生产的重要保障,无精蛋不能孵化出雏鸭,且在孵化箱内容易变质影响受精蛋的孵化。为了解决人工照蛋剔除无精蛋的劳动强度大、资源浪费等问题,以入孵前种鸭蛋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与深度学习的种鸭蛋孵前受精信息无损检测方法。使用可见-近红外光纤光谱仪对321枚樱桃谷种鸭蛋(受精蛋144枚,无精蛋177枚)采集光谱数据,将光谱数据按3∶1的比例划分出训练集和测试集,采用在原光谱数据中添加噪声与随机偏移、随机选取并计算平均光谱两种方法将训练集进行扩充。设计了一个端到端深度学习模型:自动编码1维卷积神经网络CAE-1DCNN,使用卷积、池化层代替自动编码器中的全连接层,得到改进的卷积自动编码器CAE,采用联合优化策略训练CAE-1DCNN模型,使其具备自动编码器在数据的压缩-重构过程中提取有用特征的能力,并且能够有针对性地提取适用于分类任务的特征。采用了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采样算法(CARS)、连续投影算法(SPA)、无信息变量消除算法(UVE)三种常用特征波长选取算法和K-最近邻(KNN)、朴素贝叶斯(NB)、随机森林(RF)三种机器学习分类模型进行组合,与本文提出的模型进行对比;采用t分布随机邻域嵌入算法(t-SNE)将特征提取效果进行可视化。最后采用梯度加权类激活图(Grad-CAM)将本文提出的模型对光谱数据的关注区域进行了可视化,探讨了光谱信息的生物可解释性。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CAE-1DCNN模型能较好地提取光谱数据中的有效信息,判别准确率为95.06%,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与深度学习相结合可以实现种鸭蛋孵前受精信息无损检测,使用联合优化策略训练的卷积自动编码器有较好的特征提取能力。端到端的CAE-1DCNN模型便于集成,为开发无损检测设备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孵前种鸭蛋 受精信息 深度学习 联合优化 可见-近红外光谱 无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谱技术的典型互花米草入侵湿地土壤属性预测研究
12
作者 陈旭 曹思珩 +3 位作者 杨仁敏 陈秋宇 李建国 徐璐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7-203,共7页
为了高效监测互花米草入侵海岸带湿地生态系统的土壤属性变化,选取江苏省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一处典型互花米草入侵湿地作为研究区,利用随机分层采样方法选取15个样点,在3个深度(0~30、30~60、60~100 cm)共采集45个土壤样品... 为了高效监测互花米草入侵海岸带湿地生态系统的土壤属性变化,选取江苏省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一处典型互花米草入侵湿地作为研究区,利用随机分层采样方法选取15个样点,在3个深度(0~30、30~60、60~100 cm)共采集45个土壤样品,测定了土壤可见光-近红外反射光谱和10种土壤理化属性,研究了偏最小二乘和随机森林两种方法的预测能力,分析了不同光谱变换形式对预测精度的影响,探讨了入侵年限和土壤深度作为辅助预测变量的潜力。结果表明:(1)可见光-近红外光谱技术可以较好地预测有机碳、无机碳、全氮、含水量、pH、容重、盐分和黏粒等属性;(2)偏最小二乘回归法比随机森林法更适合监测互花米草入侵湿地的关键土壤理化属性,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对土壤属性建立的预测模型精度(R^(2))在0.341~0.979之间,随机森林方法对土壤属性建立的预测模型精度(R^(2))最高为0.722;(3)基于原始光谱可以获得土壤全氮的最优预测模型(R^(2)为0.769,RMSE为0.091 g·kg^(-1)),而其他土壤属性的最优模型多是基于微分变换或倒数变换建立的模型,微分变换和倒数变换可以有效地提高模型预测精度;(4)模型预测精度在加入入侵年限和土壤深度两个变量后总体上有所提高,其中有机碳、全氮、盐分、pH和容重等属性的预测精度对这两个变量更为敏感,土壤有机碳最优模型的精度(R^(2))从0.794提高到0.806,pH最优模型的精度(R^(2))从0.838提升至0.884,盐分最优模型的精度(R^(2))从0.978提升至0.997。综上所述,可见光-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互花米草入侵湿地关键土壤理化属性预测方面具有明显的优越性,通过适当的光谱变换、变量筛选、模型选择等方面可以实现互花米草入侵湿地土壤变化的快速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花米草入侵 可见光-近红外光谱 土壤监测 偏最小二乘法 随机森林 光谱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谱技术在塑料质量检测中的应用
13
作者 刘瑞 冯绍业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3-28,49,共7页
系统梳理了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太赫兹光谱、X射线荧光光谱和高光谱技术的基本原理、优势和挑战,并探讨了其在塑料质量检测领域的应用现状。紫外-可见光谱可应用于塑料制品的结构表征和成分分析,也在劣化评估上有独特... 系统梳理了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太赫兹光谱、X射线荧光光谱和高光谱技术的基本原理、优势和挑战,并探讨了其在塑料质量检测领域的应用现状。紫外-可见光谱可应用于塑料制品的结构表征和成分分析,也在劣化评估上有独特应用。红外光谱不仅可对塑料进行结构检测和成分分析,还可进行其性能评估。拉曼光谱在塑料结构表征、成分分析和分类识别上表现突出。太赫兹光谱在塑料结构分析、分类识别和成分分析上应用广泛的同时,在缺陷检测领域也独具优势。X射线荧光光谱在塑料结构、成分和分类上有着广泛应用。高光谱技术因融合成像与光谱,在塑料的高精度分类识别领域优势明显。尽管光谱技术在塑料质量检测领域中具有诸多优势,但也存在一些缺陷和局限性,如易受杂质干扰、稳定性不足、数据解析不准确等。未来的研究方向应结合机器学习和大数据分析的方法,提高光谱技术的智能化和自动化程度,以进一步提升其在复杂塑料材料检测中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技术 塑料质量检测 紫外-可见光谱技术 红外光谱技术 拉曼光谱技术 太赫兹光谱技术 X射线荧光光谱技术 高光谱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CGAN数据增强的樱桃番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光谱检测方法
14
作者 吴至境 刘富强 +1 位作者 李志刚 陈慧 《食品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4-221,共8页
针对樱桃番茄在实际检测中样品数不足的特点,本研究提出一种深度卷积生成对抗网络(deep convolutional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DCGAN)模型以同时扩充光谱数据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oluble solids content,SSC)标签数据,并建立... 针对樱桃番茄在实际检测中样品数不足的特点,本研究提出一种深度卷积生成对抗网络(deep convolutional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DCGAN)模型以同时扩充光谱数据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oluble solids content,SSC)标签数据,并建立一维卷积神经网络回归(one dimensional-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regression,1D-CNNR)模型以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和泛化能力。为了比较,分别建立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模型和支持向量机回归(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SVR)模型。将原始80个样品数据集、1000个样品的DCGAN扩充数据集和1080个样品的合并数据集,分别结合1D-CNNR、SVR及PLSR进行建模与预测。为了进一步验证模型的泛化能力,一批新的总数为40个样品的樱桃番茄数据作为上述3个模型的新测试集。结果显示,使用合并数据集划分所得校正集进行1D-CNNR建模后,模型为最优的SSC回归检测模型。此时1D-CNNR面向合并样品测试集的预测准确率最高,预测相关系数r_(p)=0.9807,均方根误差RMSE_(p)=0.1929;与SVR与PLSR对比,1D-CNNR面向新的40个样品数据集的预测准确率也最高,其r_(p)=0.9638,RMSE_(p)=0.2245。本研究可为有效准确检测樱桃番茄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供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樱桃番茄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可见-近红外漫反射光谱 深度卷积生成对抗网络 一维卷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鞍山式铁矿成像光谱的融合算法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毛亚纯 文杰 +4 位作者 曹旺 丁瑞波 王世佳 付艳华 徐梦圆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620-2625,共6页
铁矿资源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在铁矿开采过程中,快速精准地确定铁矿品位,对矿山开采决策及经济效益具有重要影响。高光谱成像技术具有影像覆盖范围广、精度高等优势,已广泛应用于矿石分类及成分反演等领域。然而目前... 铁矿资源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在铁矿开采过程中,快速精准地确定铁矿品位,对矿山开采决策及经济效益具有重要影响。高光谱成像技术具有影像覆盖范围广、精度高等优势,已广泛应用于矿石分类及成分反演等领域。然而目前高光谱成像传感器的波段范围主要为可见短近红外(Vis-SWIR)和近红外(NIR)两类,且两类数据多为独立获取,缺乏连续性,采用单一数据所建模型的精度往往偏低。因此融合多传感器所获光谱数据,可有效解决单一传感器波段范围小、包含目标特征波段少等问题,提高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的铁矿品位反演精度。使用Pika L与Pika NIR-320高光谱成像仪,分别在Vis-SWIR与NIR两个波段范围内采集鞍山式铁矿的成像光谱数据,提出了基于互信息(MI)的光谱串联融合方法,该方法首先对两组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然后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互信息计算以此对光谱数据进行串联融合。最后分别以Vis-SWIR、NIR以及基于不同波段串联融合的光谱数据为数据源,建立RBF神经网络品位反演模型,并以融合前后光谱数据所建模型的准确性与精度为融合算法有效性的判别指标。结果表明,光谱数据串联融合后所建模型的准确性与精度高于单独使用Vis-SWIR、NIR光谱数据所建模型的准确性与精度。与基于其余波段串联融合的光谱数据相比,在基于互信息计算得出的959.89nm处串联融合后光谱数据所建模型的准确性与精度最高,R2为0.88,RPD为2.97,RMSE为4.464,MAE为3.32。该研究针对多传感器光谱融合提出了一种新思路,对成像光谱技术应用于铁矿品位反演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鞍山式铁矿 光谱融合 互信息 可见光-近红外光谱 径向基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和函数型线性回归模型的成熟期苹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预测
16
作者 黄华 刘亚 +4 位作者 马毅航 向思函 何佳宁 王诗婷 郭俊先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905-1912,共8页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是反映苹果品质和成熟度的重要指标,能够用于苹果品质分析和成熟度预测。以新疆阿克苏冰糖心红富士苹果为研究对象,从果实膨大定形期至完熟期,以3d等间隔周期采摘样本,采集其380~1110nm的可见/近红外光谱,测定其S...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是反映苹果品质和成熟度的重要指标,能够用于苹果品质分析和成熟度预测。以新疆阿克苏冰糖心红富士苹果为研究对象,从果实膨大定形期至完熟期,以3d等间隔周期采摘样本,采集其380~1110nm的可见/近红外光谱,测定其SSC,共552个样品。然后,利用基函数平滑方法将采集的可见/近红外光谱离散数据转化为光谱曲线,即函数型数据,并以可见/近红外光谱曲线、一阶导曲线、二阶导曲线为函数型解释变量,SSC为标量响应变量,分别建立函数型线性回归模型。为了验证和分析模型的性能,根据原始光谱离散数据,经过移动平滑、一阶导和二阶导预处理后,分别建立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核支持向量机(KSVM)、随机森林(RF)、梯度提升树(GBM)和深度神经网络(DeepNN)。结果表明,在建立的18个模型中,针对训练集,PLSR-dNIR模型、KSVM-dNIR模型、RF-dNIR模型、GBM-dNIR模型和Deep NN-d2NIR模型都优于FunLR-NIR模型、FunLR-dNIR模型、FunLR-d2NIR模型,且Deep NN-dNIR模型最优(r_(c)=0.9996,R_(c)^(2)=0.9986,RMSEC=0.0740,RPDC=27.4366);针对测试集,FunLR-NIR模型、FunLR-dNIR模型、FunLR-d2NIR模型均优于其他所有模型,且FunLR-NIR模型最优(r_(v)=0.9534,R_(v)^(2)=0.9077,RMSEV=0.5856,RPDV=3.3017)。综合训练集和测试集的结果来看,核支持向量机模型、随机森林模型、梯度提升树模型和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容易过拟合,而函数型线性回归模型具有更好的普适性。此外,从三个函数型线性回归模型(FunLR-NIR模型、FunLR-dNIR模型、FunLR-d2NIR模型)的预测效果看,模型均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和较高的预测精度。试验结果表明,结合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与函数型数据分析构建的函数型线性回归模型,可成功、有效地实现成熟期苹果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可见/近红外光谱 函数型数据分析 函数型线性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的鲜食葡萄成熟品质关键指标检测 被引量:8
17
作者 刘文政 周雪健 +4 位作者 平凤娇 苏媛 鞠延仑 房玉林 杨继红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2-383,共12页
酚类物质是评价葡萄成熟品质的重要指标,本文利用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定量分析方法对葡萄皮总酚、籽总酚、皮单宁和籽单宁含量开展了无损检测研究。通过手持式可见-近红外光谱仪采集巨玫瑰葡萄波长400~1029 nm范围内的漫... 酚类物质是评价葡萄成熟品质的重要指标,本文利用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定量分析方法对葡萄皮总酚、籽总酚、皮单宁和籽单宁含量开展了无损检测研究。通过手持式可见-近红外光谱仪采集巨玫瑰葡萄波长400~1029 nm范围内的漫反射光谱,采用SPXY算法将其划分为校正集和预测集,结合标准正态变换(Standard normal variate,SNV)、多元散射校正(Multiplicative scatter correction,MSC)、一阶导数(First derivative,1 D)、二阶导数(Second derivative,2 D)、Savitzky-Golay卷积平滑(Savitzky-Golay smoothing,SG)和Savitzky-Golay卷积平滑+一阶导数(SG+1D)6种预处理方法以及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支持向量机回归(Support vector machine regression,SVR)和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3种建模算法,分别建立了基于全波段和特征波长的葡萄皮总酚、籽总酚、皮单宁和籽单宁定量预测模型并进行综合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对于皮总酚、籽总酚和籽单宁,经特征波长筛选后建立的模型效果优于全波段,而对于皮单宁,全波段建立的模型较特征波长效果更佳;因此,在预测皮总酚、籽总酚、皮单宁和籽单宁含量时,最优模型分别为RAW-CARS-SVR、1D-CARS-SVR、RAW-CNN和RAW-CARS-PLSR,校正集相关系数(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calibration set,Rc)分别为0.96、0.99、0.96和0.91,预测集相关系数(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prediction set,Rp)分别为0.95、0.99、0.83和0.89,剩余预测偏差(Residual predictive deviation,RPD)分别为3.56、7.30、1.92和2.25。因此,结合可见-近红外光谱和合适的回归模型,可以实现对巨玫瑰葡萄的皮-籽总酚、皮-籽单宁含量的无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可见-近红外光谱 成熟度 品质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稀疏自注意力和可见-近红外光谱的土壤氮含量预测 被引量:3
18
作者 冀荣华 李常昊 +1 位作者 郑立华 宋丽芬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92-398,409,共8页
氮是影响作物生长的关键因素,精准获取土壤氮含量是实施各类农田水肥管理技术的基础。利用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可以快速检测土壤氮含量,预测模型精度和泛化能力是制约将光谱技术应用于土壤氮含量检测的瓶颈。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稀疏自... 氮是影响作物生长的关键因素,精准获取土壤氮含量是实施各类农田水肥管理技术的基础。利用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可以快速检测土壤氮含量,预测模型精度和泛化能力是制约将光谱技术应用于土壤氮含量检测的瓶颈。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稀疏自注意力和可见-近红外光谱的土壤氮含量预测模型(Visible-near-infrared reflection spectrum and sparse transformer,VNIRSformer)用于提升预测精度和泛化能力。模型由输入层、嵌入层、编码器、解码器、预测层和输出层组成。采用大型公开数据集(Land use/cover area frame statistical survey,LUCAS)训练模型以提升模型泛化能力。实验测试VNIRSformer模型在15种不同光谱波长间隔下的性能,发现:随着波长间隔增加,预测精度先升后降,模型规模不断变小。波长间隔为1 nm时模型预测精度最低,RMSE为0.47 g/kg,R^(2)为0.78。波长间隔为5 nm时模型预测精度最高,RMSE为0.35 g/kg,R^(2)为0.89。当波长间隔从0.5 nm增加至1 nm时,模型规模下降最快,下降比例约为72%。当增加至5 nm后,模型规模匀速下降,下降比例约为5%。综合考虑模型规模及性能,最佳波长间隔设为5 nm。与6种不同预测模型(2种卷积神经网络、传统自注意力模型、偏最小二乘回归、支持向量机回归和K近邻回归)进行对比实验,发现:VNIRSformer模型性能最佳,RMSE为0.35 g/kg,R^(2)为0.89,RPD为2.95。测试VNIRSformer对不同等级的土壤氮含量预测能力,发现:VNIRSformer模型能够较好预测小于5 g/kg的土壤氮含量。将VNIRSformer模型直接应用于自采数据集,发现:R^(2)下降约0.17,表明模型具有一定泛化能力。研究表明,选取波长间隔为5 nm的光谱数据作为VNIRSformer模型输入,预测性能最佳,规模适中;稀疏注意力机制有助于提升模型预测精度,降低模型训练时间;预测模型具有一定泛化能力。研究结果可为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的土壤氮含量预测技术田间实际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氮含量 预测模型 稀疏自注意力机制 可见-近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融合叶绿素荧光技术与可见-近红外光谱的番茄幼苗热胁迫无损检测方法 被引量:2
19
作者 魏子朝 卢苗 +6 位作者 雷文晔 王浩宇 魏子渊 高攀 王东 陈煦 胡瑾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13-1619,共7页
全球气温上升导致高温天气频发,番茄作为温度敏感型植物更易发生热胁迫,最终导致产量损失。在植物热胁迫检测中,温度通常被用作标定其受胁迫程度的依据,但由于不同植株个体的耐热性和自身健康状态存在差异,同一温度下的植株可能会产生... 全球气温上升导致高温天气频发,番茄作为温度敏感型植物更易发生热胁迫,最终导致产量损失。在植物热胁迫检测中,温度通常被用作标定其受胁迫程度的依据,但由于不同植株个体的耐热性和自身健康状态存在差异,同一温度下的植株可能会产生不同程度热胁迫症状,以温度来标定热胁迫状态可能会导致误判。以番茄幼苗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融合叶绿素荧光技术与可见-近红外光谱的番茄幼苗热迫胁程度快速分类方法,以提高对番茄热胁迫程度评估的准确性。采集了对照组植株和热胁迫植株的叶绿素荧光参数与可见-近红外光谱数据,以叶绿素荧光参数为热胁迫评价指标,结合k-means++聚类算法评估了番茄幼苗受热胁迫影响的严重程度,通过对标定后样本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和植物逆境胁迫相关生理量进行分析,验证了标定结果的合理性。以聚类模型输出为依据对光谱数据进行标定,采用3种预处理方法及其组合,结合3种特征波长提取算法对光谱数据进行处理,获得了6个与样本热胁迫程度相关的特征波段。最后以6个特征波段为输入,热胁迫程度为输出,基于4种机器学习算法构建分类模型,实现了对样本热胁迫程度的分类。结果表明:样本叶绿素荧光参数F_(v)/F_(m),F_(v)/F_(o),NPQ,Y(NPQ)和Y(NO)与其胁迫状态存在显著的中高度相关,依据以上参数将所有样本标记为无胁迫,轻度热胁迫和重度热胁迫三类。三类样本的叶绿素荧光参数、丙二醛(MDA)含量以及光合色素含量均表现出了组间显著差异,聚类结果合理。基于聚类结果对光谱数据进行标定,根据标定结果提取光谱特征波长,99%以上的冗余特征被消除,进一步筛选获得了6个用建立分类模型的特征波长。在建立的4个模型中,线性判别分析(LDA)模型具有最优性能,其测试集分类准确率为92.45%,F1分数为0.9291,AUC为0.9780。结果表明,采用叶绿素荧光技术结合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检测热胁迫是可行的,该研究为热胁迫的快速检测、耐热性快速筛选以及高温灾害预警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胁迫 叶绿素荧光 k-means++算法 可见-近红外光谱 分类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成熟度光谱信息融合的阿森泰克苹果品质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吴莎莎 王振杰 +5 位作者 江梦薇 兰维杰 屠康 李晏 袁栋栋 潘磊庆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94-305,共12页
不同成熟度的阿森泰克苹果品质变化大,会显著影响采后贮藏与销售效益。本研究以江苏宿迁四个成熟阶段的阿森泰克苹果为研究对象,首先利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线性判别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LDA... 不同成熟度的阿森泰克苹果品质变化大,会显著影响采后贮藏与销售效益。本研究以江苏宿迁四个成熟阶段的阿森泰克苹果为研究对象,首先利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线性判别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LDA)分析其色泽(L^(*)、a^(*)、b^(*)值)、硬度(firmness,FI)、可溶性固形物(soluble solid content,SSC)、可滴定酸(titratable acidity,TA)、水分含量(moisture content,MC)、干物质(dry matter content,DMC)的变化规律;同时,基于可见-近红外(visible and near-infrared,Vis-NIR)与近红外(nearinfrared,NIR)光谱技术结合连续投影(successiveprojectionsalgorithm,SPA)、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competitive adaptive reweighted sampling,CARS)、无信息变量消除(uninformative variable elimination,UVE)算法进行相关特征变量筛选,基于偏最小二乘(partial least squares,PLS)与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建立阿森泰克苹果品质预测模型。结果表明,SSC、a^(*)、L^(*)、b^(*)对不同成熟度阿森泰克苹果的聚类贡献率较高,510~680、1170~1270、2300 nm为高相关度特征波段。SPA-PLS、SPA-SVM模型能很好地预测不同成熟度阿森泰克的L^(*)、b^(*)、a^(*)值,相对预测偏差(relative percent deviation,RPD)均高于3.00,CARS-PLS模型可以很好地预测SSC,RPD为3.19,但FI、TA、MC、DMC的SPA-PLS模型预测精度相对较低,RPD分别为2.27、2.21、2.32、2.42。研究结果证明Vis-NIR和NIR光谱方法能够预测不同成熟度阿森泰克苹果品质,为阿森泰克苹果采收管理与质量安全控制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森泰克苹果 可见-近红外光谱 近红外光谱 成熟度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