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8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onlinear vibration analysis of an embedded branched nanofluid-conveying carbon nanotube:Influence of downstream angle,temperature change and two dimensional external magnetic field
1
作者 A.A.Yinusa M.G.Sobamowo A.O.Adelaja 《Nano Materials Science》 CAS 2020年第4期323-332,共10页
In this study,non-linear thermal-mechanical stability and vibration analyses of different end-shaped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 conveying viscous nano-magnetic fluid embedded in non-linear visco-elastic foundation ... In this study,non-linear thermal-mechanical stability and vibration analyses of different end-shaped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 conveying viscous nano-magnetic fluid embedded in non-linear visco-elastic foundation under the influence of magnetic fields are presented.The development of the equation of motion was based on Euler-Bernoulli theory,Hamilton principle and nonlocal elasticity theory.The results of the analytical solutions using Galerkin decomposition differential transform method(GDDTM)were validated with existing experimental results.From the parametric studies,it was shown that decreasing the temperature difference as well as increasing the downstream angle decreased the system's stability for pre-bifurcation analysis but increased stability of the system for post bifurcation analysis.Also,the results obtained from the dynamic behaviour of the system indicated that the magnetic effect had an attenuating impact of about 45%on the system's response at any mode and for any boundary condition considered.It is hoped that this work will enhance the design and optimization of nano-devices with I,V,Y,L,K and T-shaped junction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rmal-magneto-mechanical flow induced vib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rmal-mechanical vibration Branched single walled carbon nanotube Magnetic field Galerkin and differential transformation method dynamic and stability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st Tool for Structural Monitoring of a Pier After Impact of a Very Large Vessel Using Ambient Vibration Analysis
2
作者 Thiago Henrique Walnorio Ferreira Cláudio Martins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Application》 CSCD 2021年第2期317-324,共8页
Operational modal analysis is a non-destructive structural investigation that considers only the loads resulting from service conditions.This approach allows the measurement of vibrations on a given structure with no ... Operational modal analysis is a non-destructive structural investigation that considers only the loads resulting from service conditions.This approach allows the measurement of vibrations on a given structure with no need to interrupt its use.The present work aims to develop a numerical model to represent the global structural behavior of a vessel breasting dolphin using a technique that is simple and cheap in order to obtain a fast answer about the stiffness of a pier after the collision of ships with capacity up to 400,000 t.To determine the modes of vibration,one accelerometer was installed on the breasting dolphin located on the pier and a frequency domain technic was conducted over recorded data to obtain modal parameters of the structure.In situ measurements were compared to data from a finite element model based on the original structural design in order to adapt the model to accurately represent the actual behavior of the system.This allowed a reliable structural analysis that accounted for existing structural damage and imperfections.The results of the experiment presented herein are the numer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structure,along with the structural analysis to assess the degree of damage currently observed on the system.It is noted that the dolphin subjected to ship impacts presents a reduction in stiffness of approximately10%and its global damage level can be monitored from now after new accid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Ambient vibration analysis Natural frequency dynamics of structures Marine structur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udy on dynamic response of multi-degree-of-freedom explosion vessel system under impact load 被引量:1
3
作者 Yun-hao Hu Wen-bin Gu +4 位作者 Jian-qing Liu Jing-lin Xu Xin Liu Yang-ming Han Zhen-xiong Wang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4期777-786,共10页
In order to study the dynamic response and calculate the axial dynamic coefficient of the monolayer cylindrical explosion vessel,the wall of vessel is simplified as a multi-degree-of-freedom(MDoF) undamped elastic fou... In order to study the dynamic response and calculate the axial dynamic coefficient of the monolayer cylindrical explosion vessel,the wall of vessel is simplified as a multi-degree-of-freedom(MDoF) undamped elastic foundation beam.Decoupling the coupled motion equation and using Duhamel's integrals,the solutions in generalized coordinates of the equations under exponentially decaying loads,square wave loads and triangular wave loads are calculated.These solutions are consistent in form with the solutions of single-degree-of-freedom(SDoF) undamped forced vibration simplified model.Based on the model,equivalent MDoF design method(also called MDoF dynamic coefficient method) of cylindrical explosion vessel is proposed.The traditional method can only predict the dynamic coefficient of torus portion around the explosion center,but this method can predict that of the vessel wall at any axial n dividing point position.It is verified that the prediction accuracy of this model is greatly improved compared with the SDoF model by comparing the results of this model with SDoF model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in different working conditions.However,the prediction accuracy decreases as the scaled distance decreases and approaches the end of the vessel,which is related to the accuracy of the empirical formula of the implosion load,the simplification of the explosion load direction,the boundary conditions,and the loading time differ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plosion vessel dynamic response vibration analysis dynamic coefficient Load featu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0 km/h地铁不同减振垫刚度下浮置板轨道减振特性
4
作者 任娟娟 罗磊 +3 位作者 张亦弛 张琦 章恺尧 邓世杰 《噪声与振动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1-156,178,共7页
目前国内地铁的最高运行时速已经达到160 km,而现有研究主要针对列车速度120 km/h及以下的减振垫浮置板轨道进行时域分析、频响应分析及减振效果评价,但对160 km/h更高时速下减振垫浮置板轨道研究较少,因此本文针对减振垫浮置板轨道核... 目前国内地铁的最高运行时速已经达到160 km,而现有研究主要针对列车速度120 km/h及以下的减振垫浮置板轨道进行时域分析、频响应分析及减振效果评价,但对160 km/h更高时速下减振垫浮置板轨道研究较少,因此本文针对减振垫浮置板轨道核心部件减振垫进行研究,主要分析不同减振垫及刚度下轨道结构的动力特性及减振特性。利用ABAQUS分析不同减振垫刚度下轨下结构的动力学性能,通过动力响应及减振计算分析发现,随着减振垫刚度的减小,钢轨和轨道板垂向位移和加速度有所增加,轨道结构减振效果有所增加;通过谐响应分析揭示垂向共振是轨道结构出现垂向振动波峰的根本原因。综合考虑轨道结构动力特性和减振性能,推荐选用面刚度0.012~0.024 N/mm3减振垫进行减振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地铁 浮置板 减振垫 减振性能 动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车线隧系统的环境振动预测评估方法及参数影响研究
5
作者 徐磊 胡逸宁 +4 位作者 朱光楠 刘向明 刘虎兵 龙辉 黄厚龙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77-1187,共11页
针对与日益稠密的城市地铁网相伴而生的地铁车致环境振动问题,基于车辆-轨道-隧道空间耦合时变动力学模型,引入环评经验预测公式,发展了高效的车致环境振动预测和评估方法,研究行车速度、扣件和减振垫刚度阻尼参数组合策略对隧道壁分频... 针对与日益稠密的城市地铁网相伴而生的地铁车致环境振动问题,基于车辆-轨道-隧道空间耦合时变动力学模型,引入环评经验预测公式,发展了高效的车致环境振动预测和评估方法,研究行车速度、扣件和减振垫刚度阻尼参数组合策略对隧道壁分频振级和地表Z振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行车速度的增加,频谱幅值增大,隧道壁Z振级先增大,而后Z振级因峰值频率向高频偏移出计权范围而减小。选用扣件参数时需兼顾行车性能和环境振动的影响,扣件刚度超过60 kN/mm后减振效果不明显;轮重减载率会随扣件刚度的增大而增大,扣件阻尼宜选择26(kN·s)/m以下可满足限值要求。减振垫对隧道壁振动影响幅度较扣件显著,阻尼小于600(kN·s)/m^(3)时隧道壁Z振级随着减振垫刚度阻尼的增大而增大,隧道壁Z振级在隔振频率20Hz、阻尼600(kN·s)/m^(3)达到最大值。此外,基于规范给出了不同类型建筑距线路中心的达标范围,设计车速80 km/h及以下时,居民、文教建筑应距地铁线路中心20 m以上,商业、工业建筑应距地铁线路中心10m以上;20~1000(kN·s)/m^(3)减振垫阻尼以及5~24Hz隔振频率对应室内振级都能满足商业、工业建筑的要求,采用600(kN·s)/m^(3)以上的阻尼需要居民、文教建筑距线路中心10m以上。研究结果可为地铁线路结构减振参数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车-轨道-隧道动力相互作用 实测验证 地表振级分布 参数组合分析 环境振动预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井液振动筛筛箱动态特性研究及疲劳寿命优化
6
作者 周威 王锦玉 《煤矿机械》 2025年第4期153-157,共5页
研究了煤矿用双层钻井液振动筛筛箱的动态特性和疲劳寿命。通过模态分析得到了其前6阶固有频率,其中最接近振动筛工作频率的固有频率为33.7Hz,与工作频率相比偏差为98%,在工作频率下筛箱不会发生共振;对筛箱进行了应力寿命分析,针对弹... 研究了煤矿用双层钻井液振动筛筛箱的动态特性和疲劳寿命。通过模态分析得到了其前6阶固有频率,其中最接近振动筛工作频率的固有频率为33.7Hz,与工作频率相比偏差为98%,在工作频率下筛箱不会发生共振;对筛箱进行了应力寿命分析,针对弹簧支座、横梁处和激振器支架等寿命不足位置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筛箱结构最低寿命为14.9a,最大激振力下筛箱最大应力为42MPa,满足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筛 动态特性 模态分析 疲劳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爆破荷载作用下邻近运营隧道衬砌安全性影响分析
7
作者 张桂清 杨秀竹 +1 位作者 雷金山 胡朝 《施工技术(中英文)》 2025年第1期39-45,共7页
研究新建隧道爆破施工时,邻近运营隧道衬砌的动态响应及其应变作为安全性控制因素时的准确性和适用性。依托张家界某平行近接施工的新建隧道,使用Blast-UM型爆破测振仪对既有隧道边墙衬砌进行振速采集,并结合有限元软件进行数值计算分... 研究新建隧道爆破施工时,邻近运营隧道衬砌的动态响应及其应变作为安全性控制因素时的准确性和适用性。依托张家界某平行近接施工的新建隧道,使用Blast-UM型爆破测振仪对既有隧道边墙衬砌进行振速采集,并结合有限元软件进行数值计算分析。对既有隧道衬砌关键位置处振速进行现场采集,通过实测值与数值计算值的对比分析,同时运用混凝土双轴动态破坏准则及动力学理论对应变控制因素进行准确性分析。发现在邻近爆破荷载作用下既有隧道衬砌迎爆侧边墙中部、拱顶衬砌振速较大,容易使隧道衬砌缺陷恶化,背爆侧振速峰值不足迎爆侧的15%,该侧受爆破振动影响很小;数值计算得到的既有隧道衬砌应变变化趋势与振速趋势一致,即迎爆侧边墙中部、拱顶较大,背爆侧影响较小;在实际近接爆破工程中,振速和应变均可作为既有建筑物的安全性控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爆破 衬砌 动态响应 振速 安全性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内十字定子的压电宏微平面运动台研究
8
作者 胡志鹏 李晨捷 +2 位作者 潘文强 丁切 贺红林 《噪声与振动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3-249,共7页
为满足高精度平面运动的需要,提出一种由双内十字定子驱动的平面运动驱动器。利用定子的面内、面外弯振模态在驱动足处耦合形成的椭圆轨迹,从而推动动子沿x、y方向运动。本文阐述作动器的运行机理,基于ANSYS建立定子有限元模型,优化定... 为满足高精度平面运动的需要,提出一种由双内十字定子驱动的平面运动驱动器。利用定子的面内、面外弯振模态在驱动足处耦合形成的椭圆轨迹,从而推动动子沿x、y方向运动。本文阐述作动器的运行机理,基于ANSYS建立定子有限元模型,优化定子结构尺寸,简并工作模态频率并使其分别为27 457.5、27 704、27 601.3 Hz,进行谐响应分析、瞬态分析和运动调节特性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在激励电压为250 V、频率27 344 Hz时,定子驱动足上x、y、z向振幅分别为1.5、1.4、1.6μm,模拟出椭圆轨迹,对该作动器具有良好的运动特性加以验证,并给出定子的夹持方案,设计出作动器装配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平面运动驱动器 双内十字式定子 机电耦合模型 动力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浮飞行风洞动模型系统振动特性仿真研究
9
作者 胡喆 张军 +3 位作者 倪章松 苏文 许德军 黄丹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3-150,198,共9页
磁浮飞行风洞是一种将真空管道高速磁浮技术与动模型试验原理相结合的新概念空气动力试验设施。试验模型在试验过程中由于受到气动载荷、惯性载荷和轨道不平顺的联合作用,会发生系统振动和姿态改变。利用动力学软件建立动模型系统的多... 磁浮飞行风洞是一种将真空管道高速磁浮技术与动模型试验原理相结合的新概念空气动力试验设施。试验模型在试验过程中由于受到气动载荷、惯性载荷和轨道不平顺的联合作用,会发生系统振动和姿态改变。利用动力学软件建立动模型系统的多体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通过仿真计算了系统模态演变及动力学响应情况。结果表明:动模型在起飞时刻会发生剧烈振动和姿态改变;当运行速度为0.4马赫数时,轨道不平顺激扰频率会与动模型系统固有频率耦合引起系统共振,导致悬浮高度发生较大幅度的谐波振荡,共振频率为7.4 Hz,振荡幅度为8.9 mm;动模型俯仰姿态角随试验马赫数的增大而增大,当试验马赫数为0.5时,试验模型最大俯仰角约为2.25°。研究结果对于磁浮飞行风洞相关系统的设计与发展动模型试验技术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浮飞行风洞 动模型 动力学模型 模态分析 振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组振动筛的楼盖动力影响分析
10
作者 张盛夏 苑立冬 黄毅华 《山西建筑》 2025年第8期41-46,共6页
介绍了振动筛的工作原理,利用SAP2000软件分析了多组振动筛同时工作的框架振动影响。收集了以往的工程项目案例,将矿槽框架中的振动筛布置分类归纳成两类典型布置,对振动荷载、支撑梁跨度、支撑梁的高跨比进行分类,计算了不同跨高比的... 介绍了振动筛的工作原理,利用SAP2000软件分析了多组振动筛同时工作的框架振动影响。收集了以往的工程项目案例,将矿槽框架中的振动筛布置分类归纳成两类典型布置,对振动荷载、支撑梁跨度、支撑梁的高跨比进行分类,计算了不同跨高比的支撑梁振速,在矿槽框架设计时,可参考高跨数值进行设计,提出了动力荷载的取值以及荷载组合,保证了结构安全,并提高了设计效率,为类似的振动设备框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P2000软件 振动筛 动力分析 高垮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下钻具耦合振动测量模型及实钻数据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俊 陈修平 +2 位作者 李亚峰 王冲 薛启龙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8-75,共8页
为了监测井下钻柱的实际振动情况,调整钻进参数来控制井下钻柱的振动特性,从而优化钻进,提高钻速。针对如何通过测量的加速度信号对不同振动形式进行解译与表征的井下振动测量关键问题,建立钻柱振动的解析动力学模型,研究了某种特定振... 为了监测井下钻柱的实际振动情况,调整钻进参数来控制井下钻柱的振动特性,从而优化钻进,提高钻速。针对如何通过测量的加速度信号对不同振动形式进行解译与表征的井下振动测量关键问题,建立钻柱振动的解析动力学模型,研究了某种特定振动模式下传感器输出信号的测量,分析了传感器输出信号与钻柱振动模式的关系。通过对模拟信号中振动模式所对应的加速度输出特征进行研究,分析得出实钻数据中所包含的振动信息。为井下振动测量信号的量化分析与运动模式解译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信号 动力学模型 信号分析 振动模式 耦合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应力效应对中速磁浮线路简支梁车-桥耦合振动响应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波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2-66,共5页
以长沙磁浮线路简支梁桥为研究对象,建立考虑不同预应力效应的磁浮线路简支梁桥车-桥耦合振动模型,分析预应力效应对中速磁浮线路车-桥耦合振动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预应力效应的变化对桥梁动力响应影响明显,预应力增加显著加剧桥梁竖... 以长沙磁浮线路简支梁桥为研究对象,建立考虑不同预应力效应的磁浮线路简支梁桥车-桥耦合振动模型,分析预应力效应对中速磁浮线路车-桥耦合振动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预应力效应的变化对桥梁动力响应影响明显,预应力增加显著加剧桥梁竖向振动加速度,预应力由0.67P0(P0为张拉控制应力)增加到1.33P0时,桥梁跨中竖向最大加速度从0.21 m/s^(2)增至0.44 m/s^(2);车速增加会加剧预应力效应的影响,对桥梁竖向振动加速度的影响尤为明显,车速由20 km/h增加到200 km/h时,在1.00P0作用下,桥梁跨中竖向最大加速度从0.15 m/s^(2)增至0.76 m/s^(2);箱壁局部变形对车-桥耦合竖向振动响应有显著影响,预应力导致的箱壁局部变形不可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速磁浮线路 简支梁桥 数值模拟 车-桥耦合振动 预应力效应 动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齿背啮合的齿轮系统动态接触与动力学耦合分析
13
作者 常乐浩 王佩蔺 +2 位作者 黄绮笛 袁冰 苏进展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2-31,共10页
为更深入地研究齿背啮合对齿轮系统非线性动力学响应的影响,提出了一种考虑齿背啮合的齿面动态接触与系统动力学耦合分析方法。首先,通过分析齿背啮合机理,揭示了齿背啮合与正常啮合的模型差异及相位关系。然后,建立了考虑齿背啮合的齿... 为更深入地研究齿背啮合对齿轮系统非线性动力学响应的影响,提出了一种考虑齿背啮合的齿面动态接触与系统动力学耦合分析方法。首先,通过分析齿背啮合机理,揭示了齿背啮合与正常啮合的模型差异及相位关系。然后,建立了考虑齿背啮合的齿轮系统动力学模型,并结合齿轮副动态承载接触分析(DLTCA)模型,提出了系统“激励—响应—反馈”闭环的动力学耦合分析方法。该方法不仅考虑了振动位移对齿面动态接触状态的反作用,还考虑了齿侧间隙、齿面误差等因素的影响,可得到更为真实的齿轮动态啮合刚度及系统响应。研究结果表明:齿背啮合主要影响系统降速阶段的振动,对升速阶段的影响并不明显;增大齿侧间隙会增大齿轮系统的主共振转速区间,且系统振动对齿侧间隙变化的敏感度会随着间隙的增大而减小;当齿侧间隙较小时,其主要通过齿背啮合来影响系统的非线性振动特性;齿背啮合不但会改变系统发生混沌的转速,而且会改变同一转速下的混沌状态。该文研究结果可为齿轮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控制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轮系统 齿背啮合 动态承载接触分析 动态啮合刚度 非线性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则波作用下悬跨海缆垂向动力响应试验研究
14
作者 黄惠明 黄贤涛 +1 位作者 蓝尹余 张俞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13-1921,1949,共10页
为探究不同规则波要素下悬跨海缆垂向动力响应的变化规律,本文开展了波浪作用下海缆振动模型试验。基于水弹性相似原理制作海缆模型,改变试验波高以及波周期,并引入Morison方程描述海缆所受垂向力。试验结果表明:波浪作用下海缆的振动... 为探究不同规则波要素下悬跨海缆垂向动力响应的变化规律,本文开展了波浪作用下海缆振动模型试验。基于水弹性相似原理制作海缆模型,改变试验波高以及波周期,并引入Morison方程描述海缆所受垂向力。试验结果表明:波浪作用下海缆的振动频率以波浪频率为主,同时伴随着海缆表面弱涡脱落活动产生的波浪多倍频;波高的增大使得海缆周围水质点水平运动速度增大,导致漩涡脱落所引发的升力增大,进而垂向力增大;波周期的减小使得水质点垂向运动速度增加,海缆所受垂向波浪力增强,进而垂向力增大;海缆自振存在约2.8 N的临界垂向力,低于临界垂向力时,海缆未产生自振,大于临界垂向力时,波浪动力作用增强,海缆出现波浪周期的间歇性自振,垂向力增大,应变幅值显著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电缆 规则波 垂向振动 模型试验 动力响应 Morison方程 应变过程 频率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上盖建筑车致振动竖向二级动力响应研究
15
作者 马乾瑛 吴宗欢 +1 位作者 李帅 高晓敏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3-82,共10页
为了有效评估地铁运行引起的上盖建筑振动污染对结构舒适度的影响,分析了车致振动下上盖建筑的振动响应规律。采用分离式建模的方法构建了上盖结构的二级竖向振动响应动力模型,用集中质量法对上盖结构的响应规律做了整体分析,基于欧拉-... 为了有效评估地铁运行引起的上盖建筑振动污染对结构舒适度的影响,分析了车致振动下上盖建筑的振动响应规律。采用分离式建模的方法构建了上盖结构的二级竖向振动响应动力模型,用集中质量法对上盖结构的响应规律做了整体分析,基于欧拉-伯努利梁建立了楼层内振动响应模型。基于所建立的二级振动理论模型,利用MATLAB_Appdesigner工具箱开发了结构振(震)动信号分析系统。结果表明:随着楼层的增加,振动响应呈现上升趋势,增幅随着楼层的增大趋于稳定;随着结构的自振周期延长,动力响应会从高频段向中低频段发生偏移;板内的振动响应并非单纯发生在基频附近,而应该根据荷载的动力特性与结构自身特性综合考虑;位移响应体现了荷载全频段的作用效果,加速度响应更加体现荷载卓越频段的作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盖建筑 竖向振动 频谱分析 二级动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准零刚度空气悬架系统的设计与分析
16
作者 孙丽琴 吴海萌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43,共8页
为提高商用汽车在低频外部激励环境下的隔振性能以及行驶平顺性,基于准零刚度理论,采用正负刚度并联的方式,将负刚度碟形弹簧组与正刚度空气弹簧相结合,设计一种新型准零刚度悬架系统。通过静力学特性分析,建立力位移和刚度位移表达式,... 为提高商用汽车在低频外部激励环境下的隔振性能以及行驶平顺性,基于准零刚度理论,采用正负刚度并联的方式,将负刚度碟形弹簧组与正刚度空气弹簧相结合,设计一种新型准零刚度悬架系统。通过静力学特性分析,建立力位移和刚度位移表达式,得到系统达到准零刚度的参数条件;通过动力学特性分析,建立系统的二自由度模型和简谐力作用下的非线性运动微分方程,得到力传递率特性曲线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结构的低频隔振性能显著提升。基于刚度位移表达式建立2自由度1/4悬架模型,分别对准零刚度系统与传统系统的垂向加速度、悬架动行程和轮胎动载荷等平顺性指标的差异性进行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准零刚度系统的平顺性改善效果亦优于传统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准零刚度 碟形弹簧 低频隔振 动态特性分析 平顺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弹性边界下板类结构的动力学分析方法
17
作者 刘鹏 张保成 +3 位作者 邓子伟 张凯 彭磊 孙启航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21,266,共7页
板结构与其他构件的装配关系可用不同的边界条件进行模拟,然而针对不同边界条件的板结构进行动力学特性分析,目前缺乏统一的数学建模方法。以混合弹性边界条件下加筋、开孔的板类结构的横向振动为例,利用Rayleigh-Ritz法和模态叠加法求... 板结构与其他构件的装配关系可用不同的边界条件进行模拟,然而针对不同边界条件的板结构进行动力学特性分析,目前缺乏统一的数学建模方法。以混合弹性边界条件下加筋、开孔的板类结构的横向振动为例,利用Rayleigh-Ritz法和模态叠加法求解矩形加筋多孔板在简谐激励下的动力学响应问题。采用将开孔板与加强筋沿交界面进行分离,结合改进的傅里叶级数设定开孔板的横向振动位移函数,利用不同刚度弹簧模拟混合弹性边界,推导加筋矩形开多孔板和边界弹簧系统的动能与势能,求解其在简谐激励下的动力学响应。经对比,理论计算结果与有限元(Finite Element Method,FEM)结果吻合良好。此外,用同样的方法分析不同孔尺寸对结构固有频率和响应的影响。研究发现,可通过改变加筋板的开孔形状、尺寸对结构的振动特性进行调整。研究成果可为混合弹性边界板结构动力分析提供一种新的技术途径,可以简化加筋开孔板结构动力分析的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加筋板 开多孔板 动力学分析 混合弹性边界 Rayleigh-Ritz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磁轴承系统建模与准谐振自抗扰振动抑制
18
作者 孙建忠 宋伟皓 +2 位作者 范鹏昊 陈昕航 王昊辰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227-236,287,共11页
为了建立更准确的磁轴承数学模型,优化其控制性能,对磁轴承的电磁力非线性特性和系统固有干扰源进行了分析,通过转子动力学分析建立了含干扰源的主动磁轴承径向耦合系统模型。为抑制系统的振动,提出了一种磁轴承准谐振自抗扰振动抑制方... 为了建立更准确的磁轴承数学模型,优化其控制性能,对磁轴承的电磁力非线性特性和系统固有干扰源进行了分析,通过转子动力学分析建立了含干扰源的主动磁轴承径向耦合系统模型。为抑制系统的振动,提出了一种磁轴承准谐振自抗扰振动抑制方法。通过扩张状态观测器实现系统解耦,简化控制流程,提升系统抗干扰能力;在此基础上,并入准谐振控制器对正弦周期性振动进行抑制。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控制结构简单,所需整定参数较少。仿真与试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有效降低转子位移振动幅值,系统内常见的1、3、5倍频周期性振动得到显著抑制,具有良好的振动抑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磁轴承(AMB) 转子动力学分析 振动抑制 扩张状态观测器 准谐振控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声学黑洞波动控制技术的槽型轨动力吸振器减振降噪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师多佳 赵才友 +3 位作者 易强 张明凯 高鑫 王平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6-215,共10页
轨道交通引起的环境振动噪声问题持续增加,即使目前具有多种控制效果良好的减振降噪措施,但仍有望做进一步的提升。在该研究中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槽型轨道动力吸振器,将声学黑洞波动控制技术与动力吸振原理相结合。该吸振器设计的目标是... 轨道交通引起的环境振动噪声问题持续增加,即使目前具有多种控制效果良好的减振降噪措施,但仍有望做进一步的提升。在该研究中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槽型轨道动力吸振器,将声学黑洞波动控制技术与动力吸振原理相结合。该吸振器设计的目标是保证主结构强度与刚度的前提下,采用附加的声学黑洞阻尼振子作为吸能单元,对主结构的振动能量进行传递、吸收与耗散。为了研究声学黑洞型动力吸振器对槽型轨道振动特性和声辐射特性的影响,利用仿真分析对不同类型的动力吸振器下槽型轨道的位移导纳和振动衰减率进行了评估;采用滚动噪声预测模型计算分析了声学黑洞型动力吸振器的降噪效果并探究了其参数对轮轨振动噪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槽型轨在800~1000 Hz频段内的一阶pinned-pinned在未采取措施的情况下振动响应显著,振动衰减率仅为0.68 dB/m,在安装了声学黑洞型动力吸振器之后轨道结构的振动衰减率上升到1.80 dB/m,提高率可达2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黑洞 动力吸振器 振动噪声控制 有限元分析 边界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梁刚度变化对高速铁路独塔斜拉桥车⁃桥耦合振动的影响分析
20
作者 李波 《铁道技术标准(中英文)》 2024年第2期19-26,共8页
以高速铁路独塔斜拉桥为研究对象,建立车-轨-桥耦合系统的空间多体动力学分析模型,开展高速铁路斜拉桥的车-轨-桥耦合振动的仿真分析。通过改变材料弹性模量的方式调整桥塔和主梁刚度,研究桥梁刚度变化对桥梁车-桥-耦合振动的影响规律... 以高速铁路独塔斜拉桥为研究对象,建立车-轨-桥耦合系统的空间多体动力学分析模型,开展高速铁路斜拉桥的车-轨-桥耦合振动的仿真分析。通过改变材料弹性模量的方式调整桥塔和主梁刚度,研究桥梁刚度变化对桥梁车-桥-耦合振动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桥塔刚度的增大,主梁跨中竖向和塔顶纵向位移响应逐渐减小,其峰值减幅分别为7.57%和10%;随着主梁刚度的减小,主梁跨中竖向位移和塔顶纵向位移峰值呈逐渐递增趋势,主梁刚度变化对车体竖向加速度和Sperling竖向舒适度指标影响相对较大;相比于桥塔刚度的变化,主梁刚度变化对车-桥振动响应的影响更大;整体上,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和平稳性指标满足规范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独塔斜拉桥 车-桥耦合振动 桥梁刚度 动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