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靶向抑制生长分化因子3减轻内皮细胞炎症反应并抑制脉络膜新生血管
1
作者 唐榕穗 田壹 +1 位作者 熊振 李旭日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07-618,共12页
【目的】揭示靶向抑制生长分化因子3(GDF3)对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形成及内皮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构建激光诱导的小鼠CNV模型,通过RNA测序(RNA-seq)筛选差异基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Western blot验证GDF3表达水平。通... 【目的】揭示靶向抑制生长分化因子3(GDF3)对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形成及内皮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构建激光诱导的小鼠CNV模型,通过RNA测序(RNA-seq)筛选差异基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Western blot验证GDF3表达水平。通过siRNA及中和抗体拮抗内皮细胞GDF3,采用CCK8实验、划痕实验及成管实验评估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和血管生成能力。检测炎症/黏附分子表达变化,分析免疫细胞黏附和跨内皮迁移实验变化。在CNV模型中,通过玻璃体腔注射shRNA靶向抑制GDF3,结合免疫荧光染色观察CNV面积及免疫细胞浸润情况。【结果】GDF3在CNV组织中表达显著上调(P<0.001)。体外干预GDF3显著抑制内皮细胞增殖(P<0.001)、迁移(P<0.001)及血管生成能力(P<0.01),同时下调炎症/黏附分子表达(P<0.001),并显著减少免疫细胞黏附(P<0.001)和跨内皮迁移(P<0.001)。体内实验证实靶向抑制GDF3可显著抑制CNV的形成(P<0.001)并降低免疫细胞浸润(P<0.001)。【结论】靶向抑制GDF3可协同抑制内皮炎症反应和病理性血管生成,其作用可能与调控炎症微环境相关,为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AMD)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脉络膜新生血管 靶向抑制生长分化因子3 血管内皮细胞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RNA MEG3通过调控COX-2/PGE2/VEGF信号通路对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的保护作用
2
作者 陈梅 李宗智 +2 位作者 秦学维 王利民 郑丽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319-1326,共8页
目的分析长链非编码RNA母系表达基因3(LncRNA MEG3)通过调控视网膜环氧合酶-2/前列腺素E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OX-2/PGE2/VEGF)信号通路对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SPF级50只SD大鼠,10只大鼠作为对照组,40只构建糖尿病... 目的分析长链非编码RNA母系表达基因3(LncRNA MEG3)通过调控视网膜环氧合酶-2/前列腺素E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OX-2/PGE2/VEGF)信号通路对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SPF级50只SD大鼠,10只大鼠作为对照组,40只构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模型,共有32只大鼠建模成功,分为模型组8只、阴性对照组8只、MEG3过表达组8只、MEG3过表达+COX-2抑制剂组8只。观察各组大鼠病理组织学、血管通透性、糖脂代谢、炎症因子、氧化应激指标、PGE2水平、COX-2/VEGF mRNA与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HDL-C、CAT、GSH-PX、SOD降低,血管通透性、TG、TC、LDL-C、IL-6、IL-1β、TNF-α、MDA、PGE2、COX-2、VEGF mRNA、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与阴性对照组相比,MEG3过表达组HDL-C、CAT、GSH-PX、SOD升高,血管通透性、TG、TC、LDL-C、IL-6、IL-1β、TNF-α、MDA、PGE2、COX-2、VEGF mRNA、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与MEG3过表达组相比,MEG3过表达+COX-2抑制剂组HDL-C、CAT、GSH-PX、SOD升高,血管通透性、TG、TC、LDL-C、IL-6、IL-1β、TNF-α、MDA、PGE2、COX-2、VEGF mRNA、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结论LncRNA MEG3可通过调节COX-2/PGE2/VEGF通路,改善大鼠糖脂代谢水平,抑制炎症因子表达,降低应激反应,减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长链非编码RNA母系表达基因3 视网膜环氧合酶-2/前列腺素E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 血管通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m23 VEGF-C及VEGFR-3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1
3
作者 王从玉 邓跃华 +1 位作者 刘弋 高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9期1117-1121,共5页
目的:探讨nm23、VEGF-C及其受体VEGFR-3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和三者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在大肠癌淋巴结转移和肿瘤进展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7例大肠癌组织和97例正常大肠组织中nm23、VEGF-C及VEGFR-3的表达。结果:1)A、B期大... 目的:探讨nm23、VEGF-C及其受体VEGFR-3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和三者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在大肠癌淋巴结转移和肿瘤进展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7例大肠癌组织和97例正常大肠组织中nm23、VEGF-C及VEGFR-3的表达。结果:1)A、B期大肠癌及无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组织中nm2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9%、68.2%,C、D期及有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组织中nm2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6%、25.8%,A、B期高于C、D期,无淋巴结转移高于有淋巴结转移,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C阳性表达率在C、D期及有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组织中分别为75.0%、77.4%,在A、B期及无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组织中分别为49.2%、50.0%,两者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R-3在C、D期及有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9%、67.7%,在A、B期及无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组织中分别为41.0%、40.9%,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2)nm23与分化程度、肠壁侵犯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Duckes分期有关(P<0.05),VEGF-C及VEGFR-3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Duckes分期有关(P<0.05)。3)nm23在正常大肠组织和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5%、54.6%,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C在正常大肠组织和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9.9%、58.8%,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R-3在正常大肠组织和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1.6%、49.5%,两者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m23与VEGF-C和VEGFR-3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关系,nm23基因对大肠癌有抑制作用,VEGF-C和VEGFR-3与大肠癌的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三者的联合检测可作为评价大肠癌病情、推测预后及指导治疗的重要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M23 VEGF—C vegfr-3 大肠肿瘤 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组织中VEGF-C、VEGF-D、VEGFR-3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4
作者 修丽娟 刘龙 +3 位作者 刘煊 余嘉惠 宋尚晋 岳小强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458-1461,共4页
目的探讨胃癌原发灶、癌旁及胃周淋巴结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蛋白表达与各临床参数的关系。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方法对60例胃癌患者的癌、癌旁及胃周淋巴结组织中V... 目的探讨胃癌原发灶、癌旁及胃周淋巴结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蛋白表达与各临床参数的关系。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方法对60例胃癌患者的癌、癌旁及胃周淋巴结组织中VEGF-C、VEGF-D、VEGFR-3蛋白水平进行检测,并分析各临床参数包括肿瘤分化程度、Lauren分型、肿瘤浸润深度、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与否等对胃癌组织中VEGF-C、VEGF-D、VEGFR-3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胃癌组织中VEGF-C、VEGF-D蛋白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2.82±1.66vs 2.13±1.75,4.81±2.30vs 3.78±1.94,n=60,P均<0.05)。VEGFR-3蛋白表达水平在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转移的淋巴结组织中VEGF-C、VEGF-D、VEGFR-3的蛋白表达水平(3.77±2.43、2.86±1.95、2.55±2.11,n=44)均高于未转移淋巴结组织(2.25±2.01、1.98±1.73、0.76±1.13,n=59,P均<0.05)。关于各临床参数的分析结果显示VEGF-C、VEGF-D的蛋白表达水平在伴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高于未出现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P<0.05),H.pylori感染阳性的胃癌组织中VEGFR-3的蛋白表达水平高于H.pylori阴性的胃癌组织(P<0.05)。结论 VEGF-C、VEGF-D蛋白表达水平在胃癌原发灶及转移淋巴结中上调,且与胃癌的淋巴转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淋巴转移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VEGF-C和VEGFR-3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虎霞 盛薇 +4 位作者 王光辉 樊林 单涛 赵伟 李萌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42-345,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VEGF-C、VEGFR-3的表达,并取15例乳腺纤维腺瘤标本作对照。结果乳腺癌组VEGF-C、... 目的探讨乳腺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VEGF-C、VEGFR-3的表达,并取15例乳腺纤维腺瘤标本作对照。结果乳腺癌组VEGF-C、VEGFR-3阳性表达率及表达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乳腺癌淋巴结转移阳性组VEGF-C、VEGFR-3表达率及表达程度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P均<0.05),VEGF-C、VEGFR-3的表达与乳腺癌腋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均<0.05)。乳腺癌VEGF-C与VEGFR-3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按肿块大小等临床病理指标的分组中,VEGF-C、VEGFR-3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乳腺癌组织中VEGF-C、VEGFR-3表达水平增高,VEGF-C、VEGFR-3表达促进乳腺癌淋巴结的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 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中SOX18、VEGF-C和VEGFR-3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6
作者 马丽莉 李建红 +2 位作者 王金胜 邓丽英 余沙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310-1312,1316,共4页
目的探讨SOX18、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VEGF-C)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3,VEGFR-3)在胃癌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胃癌及15例对应远... 目的探讨SOX18、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VEGF-C)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3,VEGFR-3)在胃癌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胃癌及15例对应远端正常胃黏膜组织中SOX18、VEGF-C和VEGFR-3的表达。结果胃癌中SOX18、VEGF-C和VEGFR-3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黏膜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中SOX18、VEGF-C蛋白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5),VEGFR-3蛋白表达与肿瘤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5)。胃癌组织中SOX18与VEGF-C(r=0.372,P=0.002)、VEGFR-3(r=0.308,P=0.011),VEGF-C与VEGFR-3(r=0.333,P=0.005)阳性表达均存在显著正相关。结论 SOX18、VEGF-C和VEGFR-3可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和淋巴结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SOX18可能通过调控VEGF-C表达介导淋巴管生成,从而促进胃癌的淋巴结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SOX18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VEGF-C、VEGF-D、VEGFR-3表达与淋巴管生成和淋巴转移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常超 王平 +2 位作者 李琳 杨慧 张利斌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077-1084,共8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D及其受体3(VEGFR-3)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规律、与微淋巴管密度(MLVD)、淋巴转移之间的关系及其在NSCLC发生发展、预后中的意义。方法:以40例经病理确诊的NSCLC组织为实验组,以11例肺良...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D及其受体3(VEGFR-3)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规律、与微淋巴管密度(MLVD)、淋巴转移之间的关系及其在NSCLC发生发展、预后中的意义。方法:以40例经病理确诊的NSCLC组织为实验组,以11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上述组织中VEGF-C、VEGF-D、VEGFR-3、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VE-1)、同源异型盒转录因子(Prox-1)蛋白的表达进行分析,并计数微淋巴管密度。结果:①NSCLC组织中VEGF-C、VEGF-D及VEGFR-3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77.50%(31/40例)、67.50%(27/40例)、62.50%(25/40例),明显高于肿瘤周边组织(距肿瘤边缘100μm区域内)及肺良性病变组织(P<0.01)。②VEGF-C与VEGFR-3(r=0.409,P=0.005)、VEGF-D与VEGFR-3蛋白表达(r=0.492,P=0.000)均存在相关性;而VEGF-C与VEGF-D蛋白表达无相关性(r=0.256,P=0.093)。③VEGF-C、VEGF-D及VEGFR-3蛋白的表达与NSCLC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的大小、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无关,但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P<0.05)、PTNM分期(P<0.05)显著相关。④NSCLC肿瘤中心组织中LYVE-1及Prox-1标记的MLVD分别为4.22±1.25、1.99±1.49,明显低于肺良性病变组织(P=0.000),而NSCLC肿瘤周边部位的MLVD显著高于肿瘤中心部位及肺良性病变组织(P=0.000)。VEGF-C、VEGF-D、VEGFR-3表达阳性的组织中,MLVD显著高于阴性组织(P<0.05)。MLVD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P=0.000)、PTNM分期(P=0.000)显著相关。结论:淋巴管生成因子VEGF-C、VEGF-D及其受体VEGFR-3蛋白在NSCLC中表达显著增高,并且通过VEGF-C、VEGF-D/VEGFR-3信号通路诱导淋巴管内皮细胞新生和淋巴管生成,从而促进淋巴结转移和肿瘤生长;VEGF-C、VEGF-D及其受体VEGFR-3可能成为检测NSCLC淋巴转移和评估预后的重要分子指标;淋巴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标志物LYVE-1、Prox-1可以较严格地区分血管和淋巴管内皮,相对精确地评价肿瘤的脉管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D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 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 同源异型盒转录因子 非小细胞肺癌 淋巴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癌VEGFR-3、podoplanin和CD34阳性脉管的特点及其与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5
8
作者 牟江洪 向德兵 +3 位作者 肖华亮 李增鹏 张沁宏 王东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4-66,共3页
目的研究大肠癌VEGFR3、podoplanin和CD34阳性脉管的特点及其与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标及单标免疫组化方法分析96例大肠癌及其相应正常大肠组织VEGFR3、podoplanin和CD34阳性脉管的特点,并分别评估其预测大肠癌转移的价值。结果大肠... 目的研究大肠癌VEGFR3、podoplanin和CD34阳性脉管的特点及其与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标及单标免疫组化方法分析96例大肠癌及其相应正常大肠组织VEGFR3、podoplanin和CD34阳性脉管的特点,并分别评估其预测大肠癌转移的价值。结果大肠癌边缘区VEGFR3、podoplanin和CD34阳性脉管密度显著高于其他区域(P<0.01、0.05),也显著高于正常大肠组织(P<0.01)。VEGFR3阳性脉管与podoplanin或CD34阳性脉管有交叉。大肠癌转移与肿瘤边缘podoplanin和CD34阳性脉管密度密切相关(P<0.01、0.05)。结论VEGFR3阳性脉管既有淋巴管也包含血管;血管密度,尤其肿瘤边缘淋巴管密度是预测大肠癌转移的有效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 PODOPLANIN 抗原 CD34 肿瘤标记 生物学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VEGFR-3载阿霉素脂质微泡超声造影剂体外显影及寻靶能力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叶鸣 王志刚 +3 位作者 周鸿 牛诚诚 陈昶宇 刘莹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09-511,共3页
目的:制备一种靶向淋巴管内皮细胞载阿霉素脂质微泡超声造影剂,并考察其体外显影及寻靶能力。方法:制备生物素化抗VEGFR-3单克隆抗体,检测其生物素化程度;用机械振荡法,及生物素-亲和素桥连方式构建靶向VEGFR-3载阿霉素的脂质超声微泡... 目的:制备一种靶向淋巴管内皮细胞载阿霉素脂质微泡超声造影剂,并考察其体外显影及寻靶能力。方法:制备生物素化抗VEGFR-3单克隆抗体,检测其生物素化程度;用机械振荡法,及生物素-亲和素桥连方式构建靶向VEGFR-3载阿霉素的脂质超声微泡。检测其一般特性;行体外超声,观察其显影效果;并在荧光下观察靶向载药微泡在体外与细胞的结合能力,与载药非靶向微泡做比较。结果:每个单抗分子平均可与9个生物素分子结合,所制备的载药靶向脂质微泡超声造影剂分散度佳,其平均粒径为1.66μm;体外超声显影,载药靶向脂质微泡呈高回声,回声强度随浓度及机械指数减小而降低;体外寻靶试验显示,该靶向载药脂质微泡较多并牢固的聚集在淋巴管内皮细胞表面。结论:成功制备的靶向VEGFR-3载阿霉素脂质微泡超声造影剂,有较高的包封率及载药率,其在体外有增强超声显影效果,并对淋巴管内皮细胞亲和力有较强的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 淋巴管 造影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ndostatin VEGF-C和VEGFR-3在非小细胞肺癌及其淋巴结组织中的表达与意义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少雷 陈晋峰 +5 位作者 郑庆锋 吴楠 阎石 王洋 张建芝 杨跃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1519-1523,共5页
目的:探讨内皮抑素(endostat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在癌组织及其淋巴结组织中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了解endostatin、VEGF-C和VEGFR-3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 目的:探讨内皮抑素(endostat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在癌组织及其淋巴结组织中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了解endostatin、VEGF-C和VEGFR-3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使用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连接法对98例肺癌根治手术后癌组织和淋巴结组织标本的endostatin、VEGF-C和VEGFR-3的表达情况进行研究。结果:endostatin、VEGF-C、VEGFR-3在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6%、79.6%、61.2%。其中endostatin的表达与VEGF-C的表达呈正相关(P=0.025),VEGF-C的表达与VEGFR-3的表达呈正相关(P=0.007)。不同N分期及不同淋巴结转移枚数分组的患者,其endostatin和VEGF-C的阳性表达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两者之间的变化呈相反趋势。VEGFR-3的表达与分化程度相关(P=0.013)。VEGF-C的表达情况与脉管癌栓相关(P=0.050)。在转移性淋巴结中,VEGF-C和VEGFR-3的阳性表达率均达88.0%,未转移淋巴结中,两者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2.7%和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转移性淋巴结中微淋巴管密度(MLVD)明显高于非转移淋巴结(P<0.001)。结论:endostatin和VEGF-C的表达与肺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endostatin可能通过下调VEGF-C的表达来抑制淋巴结转移,VEGF-C/VEGFR-3通路通过促进微淋巴管的增生直接参与淋巴结转移,对寻找治疗肺癌的新途径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抑素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 非小细胞肺癌 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EGF-C和VEGFR-3对乳腺癌淋巴管生成和淋巴结转移的影响 被引量:16
11
作者 曹桂明 杨梅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10-313,共4页
目的:探讨VEGF-C及VEGFR-3对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乳腺病、乳腺纤维腺瘤和乳腺癌中VEGF-C及VEGFR-3的表达状态。结果:10例乳腺病及纤维腺瘤VEGF-C均阴性,也无VEGFR-3阳性淋巴管;48例乳腺癌组织VEGF-C阳性... 目的:探讨VEGF-C及VEGFR-3对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乳腺病、乳腺纤维腺瘤和乳腺癌中VEGF-C及VEGFR-3的表达状态。结果:10例乳腺病及纤维腺瘤VEGF-C均阴性,也无VEGFR-3阳性淋巴管;48例乳腺癌组织VEGF-C阳性率为70.83%(34/48);淋巴结转移者VEGF-C阳性率为92.59%(25/27),显著高于无转移者(42.86%,9/21)(P<0.01)。VEGFR-3阳性淋巴管条数随VEGF-C强度增强而增多。在淋巴结转移者中,VEGFR-3阳性淋巴管条数(6.03)多于无淋巴结转移者(2.01)(P<0.01)。结论:乳腺癌组织中VEGF-C的表达状态与VEGFR-3阳性淋巴管数量及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EGFR-3、LYVE-1与胃癌微淋巴管密度及转移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永生 余昌俊 +2 位作者 李勇 张雨 张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43-546,共4页
目的观察胃癌组织、正常胃组织淋巴管结构和分布特点,分析胃癌微淋巴管密度(LMVD)与临床病理特性的相关性,探讨胃癌淋巴管生成和转移的机制。方法胃癌施行根治性切除术获得胃癌组织蜡块和正常胃组织蜡块,并制成玻璃切片,VEGFR-3和LYVE-... 目的观察胃癌组织、正常胃组织淋巴管结构和分布特点,分析胃癌微淋巴管密度(LMVD)与临床病理特性的相关性,探讨胃癌淋巴管生成和转移的机制。方法胃癌施行根治性切除术获得胃癌组织蜡块和正常胃组织蜡块,并制成玻璃切片,VEGFR-3和LYVE-1抗体免疫组化染色,标记淋巴管,计数组织中LMVD。分析癌组织与正常胃组织LMVD变化以及癌组织LMVD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癌周区处于开放状态的功能性微淋巴管明显增多。胃癌组织LMVD较正常胃组织LMVD增多(P<0.05)。胃癌组织LMVD与淋巴转移、肿瘤大小和肿瘤浸润深度有关(P<0.05),与生物学特性和肿瘤部位无关(P>0.05)。结论胃癌组织LMVD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和淋巴转移有密切关系,可以作为肿瘤诱导生成淋巴管研究的量化指标,有助于胃癌的预后判断及治疗方案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 淋巴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EGFR-3 siRNA对人结肠癌细胞黏附力和侵袭性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贾如江 侯丽艳 +1 位作者 刘奇 冯运章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6期561-565,共5页
目的:探讨VEGFR-3对人结肠癌细胞黏附力和侵袭性的影响。方法:构建携靶向VEGFR-3基因siRNA(small interfering RNA)表达载体,转染人结肠癌LoVo细胞,半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转染前后LoVo细胞VEGFR-3 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基... 目的:探讨VEGFR-3对人结肠癌细胞黏附力和侵袭性的影响。方法:构建携靶向VEGFR-3基因siRNA(small interfering RNA)表达载体,转染人结肠癌LoVo细胞,半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转染前后LoVo细胞VEGFR-3 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基质-黏附实验检测细胞转染后的黏附能力,细胞侵袭实验检测转染后肿瘤细胞侵袭性的改变。结果:携靶向VEGFR-3基因siRNA的表达载体成功构建,RT-PCR检测转染siRNA后LoVo细胞VEGFR-3 mRNA表达水平降低;Western blotting检测转染siRNA后72 h LoVo细胞VEGFR-3蛋白表达下降,其表达相对值由(1.26±0.19)降至(0.39±0.12)(P<0.05)。转染siRNA 72 h后LoVo细胞的黏附能力显著下降[(0.626±0.047)vs(0.407±0.029),P<0.05];LoVo细胞穿膜细胞数(6.38±3.25)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24.82±3.44)、非特异性对照组(23.58±3.73)(P<0.05)。结论:siRNA能够在LoVo细胞中引发RNA干扰效应,下调VEGFR-3基因的表达,进而抑制LoVo细胞的黏附能力和侵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 结肠癌细胞 黏附能力 侵袭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鳞状细胞癌VEGF-C、VEGFR-3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6
14
作者 曹友德 李圆圆 林晓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6期722-724,729,共4页
目的 :研究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C(VEGF -C)及其受体VEGFR - 3的表达。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研究 72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根治术组织中VEGF -C和VEGFR - 3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1)癌细胞VEGF -C阳... 目的 :研究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C(VEGF -C)及其受体VEGFR - 3的表达。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研究 72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根治术组织中VEGF -C和VEGFR - 3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1)癌细胞VEGF -C阳性组VEGFR - 3脉管数为 5 .0 2± 2 .2 4 /高倍视野 (HPF) ,明显高于VEGF -C阴性组 (2 .82± 0 .16 /HPF ,P <0 .0 1) )。 (2 )转移组中VEGF -C表达“ ++~ +++”比率明显高于无转移组 (P <0 .0 1)。转移组VEGFR - 3脉管数 6 .2 0± 2 .77/HPF ,无转移组为 3.4 0± 1.0 9/HPF ,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3)VEGF -C阴性组 5年生存率为 6 3.6 7% ,而VEGF -C阳性组 5年生存率为 14 .92 % ,明显差异 (P <0 .0 1)。结论 :食管鳞状细胞癌高表达VEGF -C ,能诱导淋巴管生成、促进癌细胞转移。VEGF -C是食管癌预后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C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巨噬细胞浸润和VEGFR-3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7
15
作者 刘冬菊 娄阁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89-191,共3页
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巨噬细胞浸润与VEGFR-3阳性脉管密度的相关性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9例宫颈癌石蜡标本中CD68及VEGFR-3的蛋白表达,并应用计算机辅助图像分析系统对脉管的密度行定量分析。结果:淋巴结... 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巨噬细胞浸润与VEGFR-3阳性脉管密度的相关性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9例宫颈癌石蜡标本中CD68及VEGFR-3的蛋白表达,并应用计算机辅助图像分析系统对脉管的密度行定量分析。结果:淋巴结转移组巨噬细胞数和VEGFR-3阳性脉管密度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P<0.01)。随临床分期或病理分级增高,巨噬细胞数和VEGFR-3阳性脉管密度均有增加的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巨噬细胞数和VEGFR-3阳性脉管密度成正相关(r=0.318,P=0.014)。结论:宫颈癌中浸润的巨噬细胞通过促进淋巴管生成与宫颈癌的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淋巴结转移 巨噬细胞 vegfr-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5、PC7、VEGF-C、D及其受体VEGFR-3mRNA在非小细胞肺癌淋巴转移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16
作者 常超 王平 张利斌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742-748,共7页
背景与目的:浸润与转移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生物学特性,经血管和淋巴管播散是肿瘤转移的两条重要途径。淋巴管是实体肿瘤转移的最早通路之一,但与肿瘤血管相比,对肿瘤淋巴管的研究甚少。近年,随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 背景与目的:浸润与转移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生物学特性,经血管和淋巴管播散是肿瘤转移的两条重要途径。淋巴管是实体肿瘤转移的最早通路之一,但与肿瘤血管相比,对肿瘤淋巴管的研究甚少。近年,随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VEGF-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D,VEGF-D@以及多种淋巴管内皮特异性标志物,如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mphatic vessel endothelial hyaluronan receptor-1,LYVE-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3,VEGFR-3@、肾小球足突膜蛋白(glomerular podocyte membrance mucoprotein,podoplanin@和同源异型盒转录因子(the homeobox transcription factor,Prox-1@等先后被鉴定,淋巴管生成已成为肿瘤转移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本文探讨前蛋白转换酶(proprotein convertase,PC@5、7,VEGF-C、-D及其受体VEGFR-3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规律及其在NSCLC发生发展、淋巴转移及预后中的意义。方法:以20例经病理确诊的NSCLC组织、肿瘤周边组织为实验组,以9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上述组织中PC5、PC7、VEGF-C、VEGF-D及VEGFR-3mRNA的表达进行定量分析。结果:①NSCLC组织中PC5、PC7、VEGF-C、VEGF-D及VEGFR-3mRNA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肿瘤周边组织及肺良性病变组织(P<0.05@。②PC5、PC7、VEGF-C、VEGF-D及VEGFR-3mRNA的表达量与NSCLC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的大小、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无关,但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P=0.000,P=0.000,P=0.012,P=0.000,P=0.004@、PTNM分期(P=0.011,P=0.012,P=0.013,P=0.011,P=0.028@显著相关。③PC5与VEGF-C(r=0.461,P=0.041@、VEGF-D(r=0.793,P=0.000@及VEGFR-3(P=0.498,P=0.026@mRNA表达存在相关性;PC7与VEGF-C(r=0.450,P=0.047@、VEGF-D(r=0.699,P=0.001@及VEGFR-3(r=0.616,P=0.004@mRNA表达存在相关性。并且,VEGF-C与VEGF-D(r=0.532,P=0.016@、VEGF-C与VEGFR-3(r=0.607,P=0.001@及VEGF-D与VEGFR-3mRNA的表达(r=0.451,P=0.048@均存在相关性。结论:淋巴管生成因子VEGF-C、VEGF-D、VEGFR-3及调节其成熟的转换酶PC5、PC7mRNA在NSCLC中表达显著增高,并且通过VEGF-C、VEGF-D/VEGFR-3信号通路诱导淋巴管内皮细胞新生和淋巴管生成,促进淋巴结转移和肿瘤生长;VEGF-C、VEGF-D及其受体VEGFR-3可能成为检测NSCLC淋巴转移和评估预后的重要分子指标;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是一种简单客观敏感的检测肿瘤微转移的方法,有助于早期肺癌淋巴微转移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蛋白转换酶5、7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D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 非小细胞肺癌 淋巴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断VEGFR-3表达对肿瘤细胞诱导的淋巴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芳 张雅洁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10-712,共3页
目的观察阻断VEGFR-3(Flt 4)表达对肿瘤细胞(前列腺癌细胞株PC3)诱导的淋巴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实验分4组,第1组为对照组.每组有6孔,每孔具有相同细胞数2×105/ml,实验组每孔各加入试剂100 ml/L.第1组(对照组)加入淋巴管内皮... 目的观察阻断VEGFR-3(Flt 4)表达对肿瘤细胞(前列腺癌细胞株PC3)诱导的淋巴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实验分4组,第1组为对照组.每组有6孔,每孔具有相同细胞数2×105/ml,实验组每孔各加入试剂100 ml/L.第1组(对照组)加入淋巴管内皮细胞完全条件培养液(LEC)1 ml,第2组加入LEC 1 ml+兔血清100 μl,第3组加入LEC 1 ml+PC3细胞上清100 μl.第4组加入LEC+抗Flt 4抗体100 μl.并于24、48、72、96 h观察各组淋巴管内皮细胞生长情况.各时间段计数第1~3组细胞数,第4组于72 h计数后,去除抗体,重新加入LEC+PC3细胞上清继续培养至120 h;除96 h外,其余各时间段均计数细胞数.比较各组细胞增殖情况.结果第1、2组淋巴管内皮细胞在加试剂后各时间段两组细胞数及形态无明显差别,第3组加入PC3细胞上清后,细胞数明显多于第1、2组.第4组加试剂后24、48、72 h细胞计数均少于前24 h.清除抗体后加入PC3细胞上清48 h计数细胞,细胞数仅略见增加.结论 VEGF-C高表达的PC3细胞上清能显著刺激淋巴管内皮细胞增殖,阻断Flt4表达,可在一定程度上阻断PC3细胞上清促淋巴管内皮细胞增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C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 淋巴管内皮细胞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螺旋CT征象与VEGF-C、VEGFR-3表达关系的研究
18
作者 程鑫 韩明 +2 位作者 张仕状 王滨 曲林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53-556,共4页
目的探讨胃癌螺旋CT征象与VEGF-C、VEGFR-3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对81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于手术前1周内行SCT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扫描,术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测定肿瘤组织VEGF-C、VEGFR-3蛋白的表达。结果①81例进展期胃癌组织中VE... 目的探讨胃癌螺旋CT征象与VEGF-C、VEGFR-3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对81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于手术前1周内行SCT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扫描,术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测定肿瘤组织VEGF-C、VEGFR-3蛋白的表达。结果①81例进展期胃癌组织中VEGF-C阳性表达率为64.2%(52/81),VEGFR-3阳性表达率为67.9%(55/81)。②52例VEGF-C表达阳性的标本中,45例VEGFR-3表达阳性,VEGF-C表达与VEGFR-3表达呈显著正相关。③SCT图像显示的肿瘤强化幅度≥30 HU、<30 HU组VEGF-C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6.5%和45.5%,VEGFR-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6%和68.2%。④浆膜侵犯有、无组VEGF-C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8%和34.5%,VEGFR-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和55.2%。⑤淋巴结转移阳、阴性组VEGF-C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3%和39.4%,VEGFR-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7.5%和36.4%。结论VEGF-C的表达与SCT图像显示的肿瘤强化幅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VEGFR-3的表达与SCT图像显示的淋巴结转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VEGF-C vegfr-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酶体相关膜蛋白3通过VEGF/AKT通路抑制PC-3细胞增殖、转移及血管生成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灿伟 廖壮文 +3 位作者 范子文 黄帅 黄彦 陈斌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2-187,共6页
目的探索LAMP3对PC-3细胞增殖、迁移及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Western blot(WB)及RT-PCR检测LAMP3在正常前列腺上皮细胞及前列腺癌骨转移细胞中的表达。构建稳定沉默LAMP3的PC-3细胞,分别使用CCK8、划痕试验、Transwell试验检测LAMP3对PC-... 目的探索LAMP3对PC-3细胞增殖、迁移及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Western blot(WB)及RT-PCR检测LAMP3在正常前列腺上皮细胞及前列腺癌骨转移细胞中的表达。构建稳定沉默LAMP3的PC-3细胞,分别使用CCK8、划痕试验、Transwell试验检测LAMP3对PC-3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的影响。通过ELISA及血管生成试验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酶MMP9的表达及HUVEC细胞的血管生成,最后使用WB及RT-PCR检测VEGF、AKT/p-AKT的表达。结果LAMP3在前列腺癌细胞中的表达较正常前列腺上皮细胞明显升高,以PC-3细胞最明显(P<0.05)。沉默LAMP3能抑制PC-3细胞的增殖、迁移与侵袭能力,同时能抑制VEGF、MMP9的表达及PC-3细胞诱导的血管生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LAMP3能下调PC-3细胞中VEGF、AKT/p-AKT的表达。结论LAMP3能通过调控VEGF/AKT通路影响PC-3细胞的增殖、转移和血管生成,LAMP3可能是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潜在治疗靶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酶体相关膜蛋白3 前列腺癌 骨转移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中MMP-7、VEGF-D和VEGFR-3的表达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冯俊伟 张志勇 +2 位作者 刘爱东 吴晨鹏 胡月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05-208,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结直肠癌中基质金属蛋白酶-7(Matrix metalloproteinase-7,MMP-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ascular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D,VEGF-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3,VEGFR-3)... 目的:通过检测结直肠癌中基质金属蛋白酶-7(Matrix metalloproteinase-7,MMP-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ascular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D,VEGF-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3,VEGFR-3)的表达,探讨MMP-7与淋巴管生成因子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24例结直肠癌和70例正常黏膜组织中MMP-7、VEGF-D和VEGFR-3的表达,比较两种组织中3种蛋白表达的差异,分析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及三者的相关性。结果:MMP-7、VEGF-D和VEGFR-3表达的阳性率在结直肠癌中明显高于黏膜组织(P<0.001),MMP-7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肿瘤体积、Dukes分期、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VEGF-D和VEGFR-3的表达与肿瘤体积、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直肠癌中MMP-7和VEGF-D、VEGFR-3的表达呈正相关性(均P=0.01)。MMP-7和VEGF-D、VEGFR-3的高表达与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P<0.05)。结论:结直肠癌中MMP-7的表达与VEGF-D、VEGFR-3的表达密切相关,可能在淋巴管新生中起协同作用,促进淋巴道转移。联合检测MMP-7、VEGF-D和VEGFR-3可能对判断结直肠癌的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MMP-7 VEGF-D vegfr-3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