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Joint power control and relay selection scheme for cognitive two-way relay networks 被引量:1
1
作者 Dingcheng Yang Lin Xiao +1 位作者 Jisheng Xu Wengang Li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3年第4期571-578,共8页
A joint power control and relay selection scheme is considered for a cooperative and cognitive radio system where a secondary network shares spectrum with the primary network. In the secondary network, two secondary u... A joint power control and relay selection scheme is considered for a cooperative and cognitive radio system where a secondary network shares spectrum with the primary network. In the secondary network, two secondary users (SUs)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via an assist relay. The main point is to provide the best system performance to SUs while maintaining the interference power at primary user (PU) under a certain level. Using convex optimization, a closed-form solution is obtained when optimizing the power allocation among the two nodes and relay. Based on this result, a joint power control and relay selection scheme with fewer variable dimensions is proposed to maximize the achievable rate of the secondary system. Simulation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sum rate of the cognitive two-way relay network increases compared with a random relay selection and fixed power allo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gnitive radio two-way relay power control relay sele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amping controller design based on FO-PID-EMA in VSC HVDC system to improve stability of hybrid power system 被引量:2
2
作者 Nima SHAFAGHATIAN Arvin KIANI +2 位作者 Naser TAHERI Zahra RAHIMKHANI Seyyed Saeed MASOUM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2期403-417,共15页
Wind energy sources have different structures and functions from conventional power plants in the power system.These resources can affect the exchange of active and reactive power of the network.Therefore,power system... Wind energy sources have different structures and functions from conventional power plants in the power system.These resources can affect the exchange of active and reactive power of the network.Therefore,power system stability will be affected by the performance of wind power plants,especially in the event of a fault.In this paper,the improvement of the dynamic stability in power system equipped by wind farm is examined through the supplementary controller design in the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HVDC)based on voltage source converter(VSC)transmission system.In this regard,impacts of the VSC HVDC system and wind farm on the improvement of system stability are considered.Also,an algorithm based on controllability(observability)concept is proposed to select most appropriate and effective coupling between inputs-outputs(IO)signals of system in different work conditions.The selected coupling is used to apply damping controller signal.Finally,a fractional order PID controller(FO-PID)based on exchange market algorithm(EMA)is designed as damping controller.The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shows that the wind farm does not directly contribute to the improvement of the dynamic stability of power system.However,it can increase the controllability of the oscillatory mode and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upplementary controll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brid power system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 based on voltage source converter(VSC HVDC) fractional order PID(FO-PID)damping controller exchange market algorith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新型电力系统的S-CO_(2)循环发电技术进展
3
作者 李红智 张一帆 +6 位作者 白文刚 杨玉 李凯伦 周毓佳 孙山 张旭伟 倪依柯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5342-5357,I0001,共17页
超临界二氧化碳(supercritical CO_(2),S-CO_(2))循环发电是以CO_(2)为工质、整个循环系统均在CO_(2)临界点以上运行的新型动力循环发电技术,具有高参数效率高、全负荷灵活性好、机组占地面积小和热源适用性广等优点,是国内外普遍认可... 超临界二氧化碳(supercritical CO_(2),S-CO_(2))循环发电是以CO_(2)为工质、整个循环系统均在CO_(2)临界点以上运行的新型动力循环发电技术,具有高参数效率高、全负荷灵活性好、机组占地面积小和热源适用性广等优点,是国内外普遍认可的变革性热力发电技术。该技术在高效灵活火电、高参数光热发电和液态金属小型核电等应用领域,相比传统蒸汽动力循环更具优势,对我国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意义重大。该文重点分析S-CO_(2)循环系统构建、核心设备设计、动态仿真和运行控制等关键技术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进展及下一步亟待解决的技术难点,可为S-CO_(2)循环发电的技术迭代和示范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动力循环 循环构建 新型换热设备 旋转机械 运行控制策略 新型电力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配电网电能交换器多模式协调控制策略
4
作者 王宏 刘扬 +3 位作者 尹超 赵晓君 杨丽 张纯江 《电工电能新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5-97,共13页
随着风、光等可再生能源以及储能的大规模并网,新型配电台区已呈现出多能源互联互通的特征趋势,电能交换器需要实现多能源系统能量流的主动控制和管理。其中,串并联架构区域电能交换器(SPA-RPE)具备200%能量传输和能量流柔性运行的优势... 随着风、光等可再生能源以及储能的大规模并网,新型配电台区已呈现出多能源互联互通的特征趋势,电能交换器需要实现多能源系统能量流的主动控制和管理。其中,串并联架构区域电能交换器(SPA-RPE)具备200%能量传输和能量流柔性运行的优势。本文将SPA-RPE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分布式能源渗透下的新型配电台区,考虑了变换器额定容量、可再生能源出力波动和储能SOC状态等因素,构建了以提高新能源消纳比例为目标的多模式协调控制策略(MCCS)。主要特征为:设计考虑直流母线有功功率的自由度选取原则,建立分布式能源(DES)、储能系统(ESS)和负荷功率的能量配置关系,实现不同工况下系统对最优运行模式的自主选择。此外,本文所提出的MCCS可实现SPA-RPE对不同运行模式的无缝切换,以及为负荷提供持续稳定的电能。最后,建立了基于StarSim HIL的实验平台,实验结果验证了MCCS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台区 电能交换器 多模式运行 能量优化 协调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功率-温度自适应控制的多堆质子交换膜电解制氢系统效率优化 被引量:10
5
作者 韩鹏飞 徐潇源 +1 位作者 王晗 严正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236-2248,共13页
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及电解制氢技术的发展,基于质子交换膜(PEM)技术的可再生能源制氢将成为氢能供应的主要手段之一。新能源发电具有随机性和波动性,现有多堆PEM电解制氢系统功率分配策略难以在功率波动场景下保证系统高效运行。对此,... 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及电解制氢技术的发展,基于质子交换膜(PEM)技术的可再生能源制氢将成为氢能供应的主要手段之一。新能源发电具有随机性和波动性,现有多堆PEM电解制氢系统功率分配策略难以在功率波动场景下保证系统高效运行。对此,该文首先建立了包含主要能耗环节的制氢系统整体效率模型,探究了制氢效率与电流密度、温度的特性关系。然后,根据该效率特性提出了基于功率-温度自适应控制的多堆PEM电解制氢系统效率优化策略,包含离线优化与在线控制两部分:离线优化部分根据制氢系统效率模型预先制定不同电解总功率下的电解槽功率及温度设定方案;在线控制部分根据离线优化方案、制氢功率进行电解槽功率和温度调节。最后,采用实际风电功率进行算例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的功率平均分配策略和链式分配策略,该文提出的效率优化策略将产氢量分别提高了6.4%和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电解槽 电解制氢 新能源发电 效率优化 自适应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大净功率输出的PEMFC阴极供气系统优化控制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吴琼 苏建徽 +3 位作者 解宝 陈永辉 黄赵军 黄诚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3-290,共8页
通过建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阴极供气系统数学模型,分析空气压缩机电压和背压阀开度对系统净功率输出的影响;针对负载电流变化,研究PEMFC系统对应的最优过氧比和最优阴极压力,建立最大输出净功率-过氧比-阴极压力寻优表;考虑过... 通过建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阴极供气系统数学模型,分析空气压缩机电压和背压阀开度对系统净功率输出的影响;针对负载电流变化,研究PEMFC系统对应的最优过氧比和最优阴极压力,建立最大输出净功率-过氧比-阴极压力寻优表;考虑过氧比和阴极压力之间的耦合关系,基于辨识出的传递函数矩阵,设计针对空气压缩机电压和背压阀开度的前馈解耦控制器,优化氧气供给和压力控制,并进行相应的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所提解耦控制器能有效减小过氧比和阴极压力之间的耦合影响,在实现最大净功率闭环控制的同时,具有更快的响应速度和更小的超调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氧气供给 压力控制 最大净功率 解耦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性能优化控制 被引量:2
7
作者 胡杰 徐泽俊 +3 位作者 岳肖 李昊 袁春 宾洋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95-406,I0033,共13页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PEMFC)的热管理,是影响PEMFC安全、稳定、高效运行的核心关键因素。该文在分析PEMFC热管理子系统的结构,以及关键组成部件(包括空气压缩机、冷却液循环泵和冷却风扇)的工作原理...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PEMFC)的热管理,是影响PEMFC安全、稳定、高效运行的核心关键因素。该文在分析PEMFC热管理子系统的结构,以及关键组成部件(包括空气压缩机、冷却液循环泵和冷却风扇)的工作原理基础上,首先搭建耦合热管理子系统的PEMFC非线性仿真模型,进一步将其简化处理得到用于控制的线性模型;在此基础上,设计基于卡尔曼滤波的状态观测器,以实现对状态和不可测量扰动的估计,从而消除模型稳态误差;随后设计目标计算器,以净输出功率跟踪误差最小化和系统效率最大化为目标,对PEMFC系统工作状态进行优化;进而基于线性控制模型,设计无偏显式模型预测控制(offset-free explicit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offset-free EMPC),对优化工作状态进行跟踪控制;最后,搭建一个软件在环(softwareintheloop,Si L)测试平台,通过与传统MPC控制策略的仿真结果对比可得,无偏EMPC控制策略可以显著将净输出功率的平均跟踪误差绝对值从344.29W减小到82.19W,系统效率从40.32%提升到46.56%,算法平均单步计算耗时从26ms降低到11.8ms,并且可以约束PEMFC系统运行在稳定和安全的工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系统热管理 净输出功率跟踪 效率最优化 无偏显式模型预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向家坝—上海特高压直流系统孤岛运行方式 被引量:46
8
作者 李亚男 马为民 +2 位作者 殷威扬 刘宝宏 樊纪超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85-189,共5页
向家坝—上海±800 kV特高压直流在失去与四川主网全部500 kV联络线后,将进入孤岛运行。为此,讨论了向-上直流进入孤岛和孤岛运行两种运行方式下的控制策略,提出了孤岛运行对某些的交换功率限制,以及孤岛运行时的通信系统配置和频... 向家坝—上海±800 kV特高压直流在失去与四川主网全部500 kV联络线后,将进入孤岛运行。为此,讨论了向-上直流进入孤岛和孤岛运行两种运行方式下的控制策略,提出了孤岛运行对某些的交换功率限制,以及孤岛运行时的通信系统配置和频率控制器模型及参数。对进入孤岛及孤岛运行时的多种故障的仿真表明,在设计的频率控制器作用下,向-上直流可以保持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家坝—上海特高压直流 孤岛运行 控制策略 交换功率 频率控制 通信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源送出安全稳定控制系统典型方案及装置主辅运设置原则分析 被引量:20
9
作者 李惠军 汤奕 +1 位作者 李雪明 曹一中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41-145,共5页
研究了与不同送出电网相匹配的安全稳定控制系统方案及各方案下安控装置的主辅运原则。分析了单点大电源远距离输电、多电源跨区域输电以及地区小网通过联络线向主网送电等不同送出电网存在的突出稳定问题;指出了为保证安控措施的恰当... 研究了与不同送出电网相匹配的安全稳定控制系统方案及各方案下安控装置的主辅运原则。分析了单点大电源远距离输电、多电源跨区域输电以及地区小网通过联络线向主网送电等不同送出电网存在的突出稳定问题;指出了为保证安控措施的恰当性与经济性,不同电网对安控系统的差别要求。通过对安控方案在拓扑结构、通道组织、站间交互信息、故障决策算法等方面的对比说明,给出了送出电网各种典型的安控设计方案,并分析了不同方案不同的主辅运设置原则。针对安控系统运行管理模式,给各方案提出了厂站间装置接点信号交互、双套装置柜间数据交换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源送出 安全稳定控制系统 配置原则 主辅运 接点信号交互 数据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配电网中多微网鲁棒环境经济调度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马丽叶 刘美思 +2 位作者 尹钰 王志强 卢志刚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0,共10页
针对多微网调度问题,兼顾其经济性与环境性,同时考虑多微网之间的功率交互以及可再生能源和负荷预测的不确定性,建立基于鲁棒优化的多微网鲁棒环境经济调度模型。采用拉丁超立方抽样方法和平均有效目标函数进行模型转化,并利用多目标细... 针对多微网调度问题,兼顾其经济性与环境性,同时考虑多微网之间的功率交互以及可再生能源和负荷预测的不确定性,建立基于鲁棒优化的多微网鲁棒环境经济调度模型。采用拉丁超立方抽样方法和平均有效目标函数进行模型转化,并利用多目标细菌群体趋药性算法(multi-objective bacterial colony chemotaxis,MOBCC)求得4种情景的Pareto最优解。仿真结果证明,微网间功率交互可减少微网对微型燃气轮机、储能装置和大电网等的依赖性,可降低成本,增强电网的可靠性。由仿真结果可知,鲁棒解的获得是以经济成本和环境成本为代价的,预测误差越大鲁棒解所需成本越大,因此预测准确性对微电网调度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棒优化 PARETO最优 多目标 多微网 能量交互 多目标细菌群体趋药性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系统机电暂态和电磁暂态混合仿真程序设计和实现 被引量:23
11
作者 柳勇军 梁旭 +1 位作者 闵勇 胡明亮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53-57,共5页
电力系统混合仿真对常规电力系统进行机电暂态仿真,对重点关注的局部网络或者特定元件采用电磁暂态仿真。它综合考虑了机电暂态过程和电磁暂态过程的相互影响,为研究大规模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动态特性提供了新的思路。文中基于自主开发... 电力系统混合仿真对常规电力系统进行机电暂态仿真,对重点关注的局部网络或者特定元件采用电磁暂态仿真。它综合考虑了机电暂态过程和电磁暂态过程的相互影响,为研究大规模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动态特性提供了新的思路。文中基于自主开发的机电和电磁暂态混合仿真程序,结合具体的接口算法,设计并实现了电力系统混合仿真系统平台,并提出了一种新的数据时序交互方式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数据通信和同步控制算法。所建立的仿真平台代码透明可控,功能易于扩展,提高了仿真的灵活性和效率。最后给出的仿真算例证实了所提出的方案的可行性及接口算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仿真 混合仿真 数据交互 同步控制 程序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期建设的发电厂监控系统开发与实现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明锐 贾廷纲 +2 位作者 徐国卿 金立军 孙宪明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02-106,117,共6页
对于分期建设的发电厂监控系统应该采用开放式系统结构,标准的通信接口,人机界面开发平台应该选用面向对象的组态软件。这样的设计可以节约工程投资,降低后期工程施工的难度和风险。从发电厂监控系统功能设计与工程施工2个方面,提出了... 对于分期建设的发电厂监控系统应该采用开放式系统结构,标准的通信接口,人机界面开发平台应该选用面向对象的组态软件。这样的设计可以节约工程投资,降低后期工程施工的难度和风险。从发电厂监控系统功能设计与工程施工2个方面,提出了系统开发与实现的总体思路。从监控系统结构选择、人机界面开发技术、通信协议转换等方面作了详细介绍,对同期并网、备用电源自动投入等发电厂特殊监控功能的实现方式给出了具体方案。为了提高发电厂监控系统的可靠性,所有智能单元与后台监控系统配备了双通信通道,并通过脚本语言程序实现了后台监控系统的在线故障诊断和自动切换,从而在软硬件2个方面保证了整个监控系统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系统 数据交换 监视 实时系统 热电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来电网—多层次直流环形电网与“云电力” 被引量:28
13
作者 肖立业 林良真 +1 位作者 徐铭铭 戴少涛 《电工电能新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4-69,共6页
化石能源的日益枯竭和环境压力的日益增加,将促使人类从传统能源向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清洁能源过渡。可再生能源资源及电力负荷的空间分布特点,决定了未来电网将呈现大电网与分布式电网平行发展的格局;同时,由于可再生能源具有不稳定性... 化石能源的日益枯竭和环境压力的日益增加,将促使人类从传统能源向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清洁能源过渡。可再生能源资源及电力负荷的空间分布特点,决定了未来电网将呈现大电网与分布式电网平行发展的格局;同时,由于可再生能源具有不稳定性的特征,从而对电网的实时功率平衡与调度带来了重大的挑战。因此,为了保障电力供应,人们认识到必须对现有电网进行升级改造,其中,选择合理的电网结构是升级电网的重要手段。基于我国的现实情况,本文提出了未来电网的多层次直流环形电网结构,并进一步对"云电力"的概念进行了讨论,供参考和商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 资源的互补性 多层次直流环形电网 分布式电网 双向功率交换控制 云电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数据交换的地调操作票系统 被引量:9
14
作者 卢锦玲 栗然 +1 位作者 刘艳 盛四清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5-27,共3页
将SCADA(监视控制和数据采集系统)的实时信息引入地调操作票专家系统,利用Intouch和Excel之间的动态数据交换(DDE)功能,形成电网、厂站的图形及实时数据库,保证了开票时电网的结构和运行方式与本系统的电网... 将SCADA(监视控制和数据采集系统)的实时信息引入地调操作票专家系统,利用Intouch和Excel之间的动态数据交换(DDE)功能,形成电网、厂站的图形及实时数据库,保证了开票时电网的结构和运行方式与本系统的电网拓扑数据库和实时数据库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网调度 人工智能 动态数据交换 操作票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点钳位式三电平D-STATCOM的鲁棒电流和中点电位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张茂松 王群京 +1 位作者 李国丽 王秀芹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3868-3877,共10页
中点电位的平衡控制是中点钳位式三电平拓扑安全可靠运行的关键,但现有文献均未能通过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对中点电位漂移的物理机理进行精确分析,控制参数整定困难。该文建立了考虑未知干扰和参数摄动影响的中点钳位式三电平D-STATCOM... 中点电位的平衡控制是中点钳位式三电平拓扑安全可靠运行的关键,但现有文献均未能通过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对中点电位漂移的物理机理进行精确分析,控制参数整定困难。该文建立了考虑未知干扰和参数摄动影响的中点钳位式三电平D-STATCOM的精确数学模型,利用重复控制与无源性控制相结合的方法实现了基于鲁棒L_2性能准则的电流控制器设计,精确分析了参数摄动导致的有功能量分配不均是中点电位漂移的根本原因。通过零序分量注入,利用直流侧上下端电容器之间的有功能量交换实现了中点电位的平衡控制。通过仿真以及1.14 k V,±400 k Var煤矿供电系统的工程应用,验证了该文所建立模型的准确性以及所提控制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棒L2性能准则 中点电位控制 零序电压 有功能量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时数据同步交换技术的统一潮流控制器监控系统 被引量:5
16
作者 阳世荣 唐爱红 王少荣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35-39,共5页
研制了一种基于实时数据同步交换技术的统一潮流控制器(UPFC)监控系统,阐述了UPFC的基本工作原理,介绍了其结构、功能和通信特点。该监控系统利用双口RAM 作为共享的数据缓冲区,实现实时数据的同步交换。系统以同步并行方式工作,确保了... 研制了一种基于实时数据同步交换技术的统一潮流控制器(UPFC)监控系统,阐述了UPFC的基本工作原理,介绍了其结构、功能和通信特点。该监控系统利用双口RAM 作为共享的数据缓冲区,实现实时数据的同步交换。系统以同步并行方式工作,确保了监控的实时性。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有很好的兼容性和扩展性。为提高可靠性,该系统还具有自检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一潮流控制器(UPFC) 实时数据同步交换 监控系统 电力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调分布式潮流控制器串并联变流器能量交换的等效模型 被引量:18
17
作者 唐爱红 高梦露 +3 位作者 黄涌 赵红生 徐秋实 郑旭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30-36,共7页
由分布式潮流控制器的特性出发,建立了反映内部3次谐波能量动态交换的基于电流注入法和功率解耦控制法的分布式潮流控制器等效数学模型,设计了以3次谐波能量平衡为基础的串并联控制器。基于电力系统全数字仿真装置(ADPSS)的电磁暂态仿... 由分布式潮流控制器的特性出发,建立了反映内部3次谐波能量动态交换的基于电流注入法和功率解耦控制法的分布式潮流控制器等效数学模型,设计了以3次谐波能量平衡为基础的串并联控制器。基于电力系统全数字仿真装置(ADPSS)的电磁暂态仿真功能和用户自定义模型功能,分别建立了分布式潮流控制器的仿真平台;基于该电磁暂态实验平台,通过分布式潮流控制器等效模型与电磁暂态模型仿真结果的对比分析,验证了所建分布式潮流控制器等效数学模型的正确性;基于机电暂态中用户自定义模型功能,在WSCC9系统和某500kV实际电网进行了稳态功率调控实验,证明了所建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潮流控制器 3次谐波 电流注入法 内部能量交换 电力系统全数字仿真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料电池输出功率的预测控制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果 毋茂盛 余达太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48-350,共3页
在所有类型的燃料电池中,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因具有质量轻、效率高、电流密度大、工作温度低、启动速度快以及使用无毒性的固态电解质膜等优点近年来发展最快。针对这种燃料电池的输出功率,首先提出了一阶滞后数学模型,而后给出一种预... 在所有类型的燃料电池中,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因具有质量轻、效率高、电流密度大、工作温度低、启动速度快以及使用无毒性的固态电解质膜等优点近年来发展最快。针对这种燃料电池的输出功率,首先提出了一阶滞后数学模型,而后给出一种预测控制算法,并讨论了控制器参数的设计,该算法改善了燃料电池的输出特性。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预测控制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输出功率 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移动电源温度模糊控制 被引量:7
19
作者 田玉冬 朱新坚 曹广益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57-159,共3页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移动电源是当前燃料电池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方向,也是一个研究热点,其中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温度控制对移动电源的电池性能影响很大。从应用的角度出发,采用多变量模糊推理和模糊逻辑控制的理论,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移动电源是当前燃料电池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方向,也是一个研究热点,其中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温度控制对移动电源的电池性能影响很大。从应用的角度出发,采用多变量模糊推理和模糊逻辑控制的理论,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温度控制进行了研究,建立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移动电源的温度模糊控制系统,以有效地解决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温度控制的时变性、大滞后、不确定性和强耦合的难题。经过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此控制方案是合理和有效的,而且满足它的温度控制特性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移动电源 模糊控制 温度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ulti-agent的微网控制模型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文俊 黄伟 +1 位作者 孙云岭 王冠男 《现代电力》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11,共6页
针对高渗透微电网接入配电系统后,给主网调度稳定运行和可靠性带来困难这一问题,基于Multi-agent提出一种新的微网控制模型,该模型将微网及内部单元作为a-gent节点行为,构建了微网的两层控制体系:对底层单元agent采用恒功率和恒频恒压... 针对高渗透微电网接入配电系统后,给主网调度稳定运行和可靠性带来困难这一问题,基于Multi-agent提出一种新的微网控制模型,该模型将微网及内部单元作为a-gent节点行为,构建了微网的两层控制体系:对底层单元agent采用恒功率和恒频恒压控制方法;对上层微网agent,提出恒交换功率控制策略,使微电网在并网运行时表现为单一的可控负荷,微网与主网的交换功率维持恒定,减少主网的调度难度。通过建立微网两层控制体系相应的具体模型,并对两层控制体系之间的协同策略作具体分析,保证了微电网在不同运行模式下的稳定运行。在PSCAD中进行建模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模型使微电网并网和孤网时均能可靠运行,且保证了对主网调度的友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网 多代理 恒交换功率控制 控制模型 协同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