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于牙釉质的抗菌再矿化材料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陈阿璇 戴雯玉 韩向龙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06-613,共8页
抗菌再矿化材料凭借其多功能集成性突破、仿生结构设计优化、生物相容性提升及不良反应可控性显著等优势,近年来在龋病防治中受到广泛关注。本文总结了应用于牙釉质的抗菌再矿化材料的功能特点与作用机制,按照氟化物基材料、生物活性玻... 抗菌再矿化材料凭借其多功能集成性突破、仿生结构设计优化、生物相容性提升及不良反应可控性显著等优势,近年来在龋病防治中受到广泛关注。本文总结了应用于牙釉质的抗菌再矿化材料的功能特点与作用机制,按照氟化物基材料、生物活性玻璃基材料、壳聚糖基材料、釉原蛋白衍生物与多肽、纳米材料体系、植物多酚复合物六大部分分类介绍了目前已有抗菌再矿化材料在龋病中的发展与应用现状,以期为龋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推动该类生物材料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釉质 抗菌 再矿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子力显微镜对牙釉质脱矿再矿化的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郝丽英 刘宇峰 +1 位作者 文莺惠 郑赛男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31,49,共6页
原子力显微镜是一种无须样本前处理的集形貌直观化和数据量化为一体的高分辨检测工具。利用原子力显微镜直观观察牙釉质脱矿及再矿化的微观形貌,并量化分析粗糙度和细菌黏附力。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显微硬度计进行形貌观察和硬度值量化... 原子力显微镜是一种无须样本前处理的集形貌直观化和数据量化为一体的高分辨检测工具。利用原子力显微镜直观观察牙釉质脱矿及再矿化的微观形貌,并量化分析粗糙度和细菌黏附力。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显微硬度计进行形貌观察和硬度值量化,验证原子力显微镜对牙釉质脱矿及再矿化的成像和量化效果。结果表明,随着脱矿时间的增加,牙釉质表面结构疏松,粗糙度增大;经过再矿化处理后,随着再矿化时间的增加,表面变得更为紧致,粗糙度降低。其他表征方法获得相似的结果,验证了原子力显微技术检测分析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力显微镜 牙釉质 脱矿 再矿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牙及几种牙科修复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比较研究 被引量:24
3
作者 黎红 周仲荣 +1 位作者 张杰 陈光雄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72-175,共4页
在改进的微动摩擦磨损试验台上 ,模拟人体牙齿摩擦副 ,考察了天然牙以及牙科用高分子、金属和陶瓷修复材料与 GCr15钢对摩的摩擦磨损性能 .结果表明 :天然牙的摩擦学性能优良 ;拜尔牙、热固塑料、铜基合金、钛及钛合金是较为理想的牙科... 在改进的微动摩擦磨损试验台上 ,模拟人体牙齿摩擦副 ,考察了天然牙以及牙科用高分子、金属和陶瓷修复材料与 GCr15钢对摩的摩擦磨损性能 .结果表明 :天然牙的摩擦学性能优良 ;拜尔牙、热固塑料、铜基合金、钛及钛合金是较为理想的牙科修复材料 ;尤其是钛及钛合金 ,不但生物相容性优异 ,而且与天然牙摩擦学性能匹配 ,是最具有发展前景的牙科修复材料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牙 牙科修复材料 摩擦磨损性能 钛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哺乳动物牙釉质超微结构与硬度关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黄炎 吕晓迎 +3 位作者 陈亚明 王学发 张志强 张卫兵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65-269,共5页
应用原子力显微镜 (AFM)和扫描电镜 (SEM )对三种哺乳动物牙釉质超微结构进行了表征 ,并应用维氏硬度计对其进行硬度测试。通过AFM观察发现 ,人的牙釉质表面主要含有圆形结构 ;猪的牙釉质表面以片状结构为主 ;牛的牙釉质表面基本都是圆... 应用原子力显微镜 (AFM)和扫描电镜 (SEM )对三种哺乳动物牙釉质超微结构进行了表征 ,并应用维氏硬度计对其进行硬度测试。通过AFM观察发现 ,人的牙釉质表面主要含有圆形结构 ;猪的牙釉质表面以片状结构为主 ;牛的牙釉质表面基本都是圆形结构。从三种牙釉质的SEM图中都观察到釉质晶体结构。硬度测试测得的人、猪、牛牙釉质的维氏硬度值分别为 370kg/mm2 、336kg/mm2 、2 82kg/mm2 。对照AFM、SEM和硬度测试结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力显微镜 扫描电镜 超微结构 牙釉质晶体 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牙釉质在人工唾液润滑下与不同偶件对摩时的摩擦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郑靖 石心余 周仲荣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9-143,共5页
在往复滑动摩擦磨损试验台上对比考察了人牙釉质自配副及其同钛合金和纯钛配副时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牙釉质/牙釉质的稳态摩擦系数约为1.00,其磨损表面釉柱清晰可见,磨损机制表现为剥落和轻微犁削并存;牙釉质/钛合金的稳态摩擦系数约... 在往复滑动摩擦磨损试验台上对比考察了人牙釉质自配副及其同钛合金和纯钛配副时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牙釉质/牙釉质的稳态摩擦系数约为1.00,其磨损表面釉柱清晰可见,磨损机制表现为剥落和轻微犁削并存;牙釉质/钛合金的稳态摩擦系数约为0.92,磨损表面既有犁沟又有剥落,可以看到轮廓分明的釉柱;牙釉质/纯钛的稳态摩擦系数约为0.87,磨损表面存在纯钛转移膜.从摩擦系数的变化趋势、稳态摩擦系数的大小、磨损表面形貌和磨痕深度等角度来看,牙釉质/钛合金与牙釉质/牙釉质的摩擦磨损行为较为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牙釉质 钛合金 纯钛 摩擦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牙釉质中自由基含量与照射剂量的关系 被引量:6
6
作者 周永增 王嘉栋 +3 位作者 贾晓梅 吴可 丛建波 孙存普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02-108,共7页
本文用电子自旋共振(ESR)技术,对25个成人牙釉质样品中的自由基含量进行了测定,研究了牙釉质中自由基含量与辐射剂量的关系。在25个成人牙样中,16个男性样品,9个女性样品,年龄范围为18~41岁;样品分为5组,用6... 本文用电子自旋共振(ESR)技术,对25个成人牙釉质样品中的自由基含量进行了测定,研究了牙釉质中自由基含量与辐射剂量的关系。在25个成人牙样中,16个男性样品,9个女性样品,年龄范围为18~41岁;样品分为5组,用60Coγ射线照射各组样品,剂量率为0.48Gy/min,累积剂量分别为0.30、0.50、1.00、3.00和5.00Gy。实验结果指出,成人牙釉质样品的ESR本底信号强度在男女两性之间差异不显著;在上述剂量范围内牙釉质中的自由基含量随所受剂量的增加而线性增加。当发生辐射事故后,在事故受照者牙釉质的ESR测试条件与本文剂量效应刻度曲线的条件相一致的情况下,可利用本文研究结果估算受照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自旋共振 辐射 牙釉质 自由基 照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光美白对人恒牙表层釉质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黄建文 施心畅 +1 位作者 周京琳 李伟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61-363,共3页
目的探讨冷光美白对人恒牙表层釉质晶体和显微结构的影响。方法人离体恒牙经冷光美白处理后,使用微区X线衍射仪、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仪和扫描电镜观察,分析美白前后表层釉质在晶体和显微结构上发生的改变。结果经冷光美白处理后,人恒牙... 目的探讨冷光美白对人恒牙表层釉质晶体和显微结构的影响。方法人离体恒牙经冷光美白处理后,使用微区X线衍射仪、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仪和扫描电镜观察,分析美白前后表层釉质在晶体和显微结构上发生的改变。结果经冷光美白处理后,人恒牙表层釉质晶体尺寸变小,结晶度降低,表面孔隙变得不规则,并出现浅碟状凹坑。结论冷光美白技术可能导致人恒牙表层釉质晶体和显微结构发生类似于脱矿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齿美白 冷光 釉质 釉质晶体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牙釉质的磨损机制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郑靖 周丹 周仲荣 《润滑与密封》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2-14,24,共4页
以钛合金为对摩材料,考察了人牙釉质在人工唾液介质中的滑动磨损进程,结合微观分析,研究了牙釉质的磨损机制。结果表明:在摩擦过程中,随着釉质表面发生脆性剥落,磨损从两体接触磨损转变为三体磨粒磨损,磨损加剧;随着接触时间增长,硬质... 以钛合金为对摩材料,考察了人牙釉质在人工唾液介质中的滑动磨损进程,结合微观分析,研究了牙釉质的磨损机制。结果表明:在摩擦过程中,随着釉质表面发生脆性剥落,磨损从两体接触磨损转变为三体磨粒磨损,磨损加剧;随着接触时间增长,硬质磨屑尺寸变小,磨损率降低,进入稳定磨损阶段。牙釉质磨损为机械磨损过程,釉质表面基本无摩擦化学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牙釉质 钛合金 磨损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硅酸钠钙对乳牙釉质再矿化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朱顶贵 李姮 俞少玲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4-107,共4页
目的:研究生物活性材料磷硅酸钠钙(CSP)对人工脱矿的乳牙釉质表面再矿化的作用。方法:收集30颗健康离体乳磨牙,将每颗牙冠沿近远中径和颊舌径分成4个釉质块,每个釉质块随机分为4组(n=30)。样本经35%磷酸酸蚀2 min后分别进行如下处理:空... 目的:研究生物活性材料磷硅酸钠钙(CSP)对人工脱矿的乳牙釉质表面再矿化的作用。方法:收集30颗健康离体乳磨牙,将每颗牙冠沿近远中径和颊舌径分成4个釉质块,每个釉质块随机分为4组(n=30)。样本经35%磷酸酸蚀2 min后分别进行如下处理:空白对照(A组)、0.14%氟化物处理(B组)、CSP处理(C组)、氟化物+CSP处理(D组),每天循环处理2次。在10、30 d时扫描电镜观察釉质表面形态并测定釉质表面显微硬度值(SMH)。结果:扫描电镜观察显示,10 d时A组表面呈脱矿的蜂窝状表现,B、C组脱矿不明显,D组可见明显的矿化物沉积。30 d时A组可见明显釉质脱矿和釉柱溶解表现,B、C和D组可见程度不等的再矿化。10 d时D组的SMH值高于A组(P<0.05),30 d时B、C、D组SMH值均高于A组(P<0.05),D组SMH值显著高于B和C组(P<0.05)。结论:CSP和氟化物具有促进乳牙釉质再矿化的作用,CSP和氟化物联合应用优于二者的单独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牙 釉质 磷硅酸钠钙(CSP) 再矿化 表面显微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金沙遗址古人类与古动物牙齿的FTIR与XRD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黄成敏 张擎 +1 位作者 柏松 王成善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448-2452,共5页
利用FTIR与XRD判断成都金沙遗址古人类与古动物牙齿釉质和牙本质中羟基磷灰石受埋藏环境和成岩作用的污染程度。XRD图谱结果反映牙釉质和牙本质样品中最主要成分是羟基磷灰石,但衍射峰宽,且部分重叠,表明羟基磷灰石结晶度差。所有样品F... 利用FTIR与XRD判断成都金沙遗址古人类与古动物牙齿釉质和牙本质中羟基磷灰石受埋藏环境和成岩作用的污染程度。XRD图谱结果反映牙釉质和牙本质样品中最主要成分是羟基磷灰石,但衍射峰宽,且部分重叠,表明羟基磷灰石结晶度差。所有样品FTIR图谱中H2O和OH-的振动带显著,PO43-和CO32-主要振动带的特征峰明显,近似现代生物羟基磷灰石。表征羟基磷灰石结晶程度的PCI指数值在2.4至4.0之间,同时利用BPI指数估算的羟基磷灰石中CO32-含量较高,说明样品结晶程度不高。上述结果表明,所取的金沙遗址古人类与古动物牙釉质和牙本质中羟基磷灰石受埋藏和成岩作用的污染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牙釉质 牙本质 FTIR XRD 金沙遗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渗透树脂治疗正畸后牙面白垩斑的一年疗效观察 被引量:41
11
作者 冯朝华 楚小玉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0-43,共4页
目的:评价渗透树脂对正畸后牙面脱矿(白垩斑)的治疗效果及颜色稳定性。方法:对正畸治疗后6颗上颌前牙均出现脱矿的患者8名(患牙共48颗)进行渗透树脂治疗。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周、6个月和12个月分别在同等条件下拍摄照片。效果分为3级... 目的:评价渗透树脂对正畸后牙面脱矿(白垩斑)的治疗效果及颜色稳定性。方法:对正畸治疗后6颗上颌前牙均出现脱矿的患者8名(患牙共48颗)进行渗透树脂治疗。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周、6个月和12个月分别在同等条件下拍摄照片。效果分为3级:有效、部分有效和无效。部分有效的患牙测量术前、术后白垩斑(whitespot,W)及患牙唇面的面积(tooth,T),计算出W/T比值(%),统计方法采用两个样本的非参数Wilcoxon秩和检验;数码照片以JPG格式导入Photoshop图像分析软件,转化为8位灰度文件,以柱状图的形式显示被治疗区域牙面的灰度值,对比不同时间点牙面颜色的变化情况,采用非参数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有效患牙11颗(22.9%,11/48),部分有效37颗(77.1%,37/48),无效0颗。部分有效的患牙术前W/T(%)平均值是31.37%,术后下降为7.99%,P<0.05。术前白垩斑区域灰度平均值是188.07±5.62,术后1周灰度值是143.20±7.03,经Wilcoxon秩和检验,P<0.05;术后6个月和12个月灰度值分别是136.33±4.54和139.57±3.70,分别与术后1周相比,P>0.05。结论:渗透树脂能明显改善正畸治疗后白垩斑患牙的美观,渗透治疗后的牙面颜色在1年观察期内表现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釉质 牙失矿质 渗透树脂 美学 牙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牙釉质、牙本质磷含量之分析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梁勤 石四箴 +1 位作者 刘艳辉 陈析华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55-459,共5页
目的:探讨乳牙釉质、牙本质磷元素和儿童龋病的关系。方法:对象为5~7岁38名(男17名,女21名)幼儿,取其因乳恒牙替换所拔除的正常下颌乳中切牙38颗(Ⅰ19颗,Ⅰ19颗)。用电子探针X线显微分析仪检测其釉质、牙本质在近中、远中、唇和舌侧之... 目的:探讨乳牙釉质、牙本质磷元素和儿童龋病的关系。方法:对象为5~7岁38名(男17名,女21名)幼儿,取其因乳恒牙替换所拔除的正常下颌乳中切牙38颗(Ⅰ19颗,Ⅰ19颗)。用电子探针X线显微分析仪检测其釉质、牙本质在近中、远中、唇和舌侧之不同深度的磷含量。38名幼儿按其临床检查分为无龋组14名,有龋组24名。结果:①釉质舌侧、近中侧和牙本质各侧之不同深度间,磷含量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均<0.001),且牙本质深层磷含量高于浅层。②釉质、牙本质之磷含量在男女性别间无差异(P>0.05);在左右同名牙间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牙釉质和牙本质之磷含量在无龋组和有龋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有龋组之磷含量与dfs仅在牙本质浅层存在低度负相关关系(r=-0.41596,P=0.0432),其余均无相关性。结论:乳牙牙釉质和牙本质磷含量是有高度差异,但磷含量与患龋状况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牙 牙釉质 牙本质 龋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牙与人牙釉质电子自旋共振剂量学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焦玲 张文艺 +1 位作者 丁艳秋 寇明英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63-366,372,共5页
对牛和人类的牙釉质样品分别进行137Csγ射线照射,使用电子自旋共振(ESR)谱仪测量了所有样品照射前后的ESR信号强度,研究γ射线照射后不同种类的牙釉质所产生的ESR信号强度随剂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37Csγ射线照射前,牛牙釉质的ESR本底... 对牛和人类的牙釉质样品分别进行137Csγ射线照射,使用电子自旋共振(ESR)谱仪测量了所有样品照射前后的ESR信号强度,研究γ射线照射后不同种类的牙釉质所产生的ESR信号强度随剂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37Csγ射线照射前,牛牙釉质的ESR本底信号明显低于人牙釉质的本底信号;与人牙釉质相同,牛牙釉质照射后产生的剂量学信号的强度与照射剂量线性相关,5组100mg牛牙釉质样品,其剂量学峰的辐射响应的平均值为(34.4±2.0)Gy-1,人牙釉质样品的辐射响应的平均值为(36.3±2.9)Gy-1,二者非常接近。所以当人类牙釉质样品缺乏时,可以用相同辐射环境中的牛牙釉质作为替代品,进行剂量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射线 牛牙釉质 电子自旋共振 剂量学 剂量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牙釉质辐射敏感性差异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永增 王嘉栋 +3 位作者 贾晓梅 吴可 丛建波 孙存普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38-341,共4页
为了研究人牙釉质的辐射敏感性差异 ,从 5个供牙个体 (死者 )获得了 84个牙样品 ,并用 5 Gy60 Coγ射线照射每一个样品 ,然后用电子自旋共振 (ESR)技术测量照后样品中 ESR信号相对强度。实验结果指出 ,就某一供牙个体的不同牙来说 ,在... 为了研究人牙釉质的辐射敏感性差异 ,从 5个供牙个体 (死者 )获得了 84个牙样品 ,并用 5 Gy60 Coγ射线照射每一个样品 ,然后用电子自旋共振 (ESR)技术测量照后样品中 ESR信号相对强度。实验结果指出 ,就某一供牙个体的不同牙来说 ,在辐射敏感性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 5个供牙个体中每个个体全部样品的 ESR信号相对强度的变异系数波动在 9.3%至 14.0 % ) ;但是在 5个供牙个体中 ,每个个体所有牙样品的 ESR信号相对强度的平均值比较吻合 ,表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自旋共振 牙釉质 生物剂量计 辐射敏感性 变异系数 探测材料 差异 辐射剂量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牙釉质组成和微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黄微雅 钟梅 +1 位作者 李红 张渊明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8年第14期3737-3740,共4页
采用X射线衍射(XRD)、能谱(EDS)和红外光谱(FTIR)对成人磨牙釉质的组成进行分析,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分别对成人磨牙牙体的纵断面及其牙釉质粉末的形貌进行观察。结果表明,人牙釉质的无机相组成为Na+、Cl-、CO32... 采用X射线衍射(XRD)、能谱(EDS)和红外光谱(FTIR)对成人磨牙釉质的组成进行分析,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分别对成人磨牙牙体的纵断面及其牙釉质粉末的形貌进行观察。结果表明,人牙釉质的无机相组成为Na+、Cl-、CO32-等多种离子取代的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P);显微结构照片显示,人牙釉质由HAP微晶按照一定的方式逐级组装形成:首先形成直径为100~200nm的纤维束,此纤维束有序平行排列形成直径为600~700nm的较粗纤维束,再进一步组装形成釉柱,釉柱按照一定的取向有序定向排列形成牙釉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釉质 微结构 羟基磷灰石 釉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牙釉质含矿量的掩模图象扫描自动定量分析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胡匡祜 王洪斌 +3 位作者 苏万芳 熊海涛 孙艳 胡明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3期24-27,共4页
运用数学形态学和计算机掩模扫描方法,建立了掩模图象自动分析TOOTH.SCA软件和方法,并应用于氟化物(NaF)对人牙釉质矿物影响的自动定量分析。获得龋齿损伤各层脱矿深度、类型和脱矿量。掩模扫描最小尺寸为01μm... 运用数学形态学和计算机掩模扫描方法,建立了掩模图象自动分析TOOTH.SCA软件和方法,并应用于氟化物(NaF)对人牙釉质矿物影响的自动定量分析。获得龋齿损伤各层脱矿深度、类型和脱矿量。掩模扫描最小尺寸为01μm×01μm。所建立的应用软件和方法,对牙病变的定量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化钠 龋齿 人工牙 釉质 牙釉质 矿物质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釉蛋白在大鼠牙胚釉质发育中的表达特征 被引量:5
17
作者 吕平 高学军 +1 位作者 高岩 贾弘禔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7-40,共4页
目的:观察釉蛋白(enamelin,En)在大鼠牙胚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探讨其可能的生物学功能。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出生后第1,3,7,10,14天SD大鼠第一磨牙牙胚中釉蛋白的表达特征。结果:大鼠出生后第1~14天釉蛋白在成釉... 目的:观察釉蛋白(enamelin,En)在大鼠牙胚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探讨其可能的生物学功能。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出生后第1,3,7,10,14天SD大鼠第一磨牙牙胚中釉蛋白的表达特征。结果:大鼠出生后第1~14天釉蛋白在成釉细胞中的表达随细胞的分化、基质分泌而变化。釉蛋白在出生后第1天的成釉器前成釉细胞中表达为阴性,但在沿牙尖斜面的进入分泌期成釉细胞中表达阳性;在出生后3天的分泌期成釉细胞胞浆中表达阳性,在刚分泌形成的釉牙本质界呈强阳性表达;在出生后第7天的分泌期成釉细胞胞浆中表达阳性,在未矿化完全的釉质基质中为强阳性表达,且釉蛋白随矿化的程度不同而表达强弱不同;在出生后第10天的大鼠牙胚中釉蛋白仅在成熟期成釉细胞中有较弱的阳性表达,在矿化变薄的剩余釉质基质中仍有阳性表达;在出生后第14天的大鼠牙胚中,釉蛋白表达阴性。结论:釉蛋白由成釉细胞分泌,最初分布于釉牙本质界,位于发育中的釉质全层,随釉质成熟而逐渐减少,至釉质完全形成后而表达停止,提示釉蛋白在釉质形成中可能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釉质蛋白质类 牙胚 免疫组织化学 染色与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时义齿的天然牙修复 被引量:1
18
作者 孙健 毕玮 任颖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05-306,F003,共3页
目的 用患者本身的天然牙作为临时义齿的基础材料提供临时修复 ,并与传统的临时义齿作比较。方法 对 2 0名前牙拔除的患者 ,用其天然牙作临时修复 ,与其他传统方法临时修复的 2 0名患者作比较。结果 在美观和病人心理接受程度、拔牙... 目的 用患者本身的天然牙作为临时义齿的基础材料提供临时修复 ,并与传统的临时义齿作比较。方法 对 2 0名前牙拔除的患者 ,用其天然牙作临时修复 ,与其他传统方法临时修复的 2 0名患者作比较。结果 在美观和病人心理接受程度、拔牙创愈合情况、黏膜过敏情况、价格等方面 ,前者有较大的优势。结论 利用患者本身的完整离体牙为病人作临时修复 ,既美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时义齿 天然牙 修复 义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牙釉质/纯钛摩擦磨损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郑靖 周仲荣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8,11,共3页
对天然牙釉质与TA2纯钛球组成的摩擦副进行了实验研究 ,结合显微分析 ,研究了牙釉质的摩擦磨损行为。结果表明牙冠外层釉质的摩擦学特性与釉质的基本结构釉柱的排列方向密切相关 ,釉质在 牙合
关键词 天然牙釉质 纯钛 摩擦 磨损 显微分析 釉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镧对乳磨牙釉质表层的影响——电子探针显微分析法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玉荣 石四箴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66-669,共4页
目的:比较分析酸性磷酸氟(acid phosphate fluoride,APF)和APF-La(NO3)3对乳磨牙釉质表层的影响,探讨APF-La(NO3)3联合应用于乳牙的防龋机制。方法:将9颗无龋下颌第二乳磨牙随机分为2组,APF组4颗,APF-La(NO3)3组5颗。沿近中颊舌尖连线... 目的:比较分析酸性磷酸氟(acid phosphate fluoride,APF)和APF-La(NO3)3对乳磨牙釉质表层的影响,探讨APF-La(NO3)3联合应用于乳牙的防龋机制。方法:将9颗无龋下颌第二乳磨牙随机分为2组,APF组4颗,APF-La(NO3)3组5颗。沿近中颊舌尖连线并平行于牙长轴将牙冠一分为二,牙冠近中爿为实验组,远中爿为对照组。用电子探针显微分析(electron probe microanalysis,EPMA)上述样本釉质表层之F、La的含量,并比较APF处理前后F含量的变化及APF-La(NO3)3处理前后F、La含量的变化。结果:①APF处理后,乳磨牙釉质表层的F含量增加;②APF-La(NO3)3处理后,乳磨牙釉质表层的F、La含量均增加;③APF,APF-La(NO3)3处理后,牙尖F增加量与窝沟无差别;④APF-La(NO3)3处理后,牙尖La增加量和窝沟无差别。结论:与APF比较,APF-La(NO3)3处理法除增加釉质表层的F含量外,并能增加La的含量;2组元素的增加量在牙尖和窝沟部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牙 牙釉质 电子探针显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