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66篇文章
< 1 2 9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磁共振Dixon图像利用深度学习方法重建头颅CT图像的对比研究
1
作者 赵洪飞 董海鹏 +5 位作者 黄琼 曲源 刘克明 毋晓萌 尚雨蓉 陈锡平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28-432,438,共6页
目的基于颅脑磁共振Dixon多对比度图像,采用深度学习方法重建CT图像,并与原始CT图像比较评估重建效果。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6—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77名健康志愿者头颅CT和MRI图像,使用U-Net神经网络进行训练,训... 目的基于颅脑磁共振Dixon多对比度图像,采用深度学习方法重建CT图像,并与原始CT图像比较评估重建效果。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6—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77名健康志愿者头颅CT和MRI图像,使用U-Net神经网络进行训练,训练集62名,测试集15名,基于Dixon的4种对比图像及其不同组合共7种模型进行CT图像重建。采用平均绝对误差、均方误差、Pearson相关系数、颅骨区域戴斯相似性系数评估图像重建效果。结果7种Dixon图像组合模型训练重建CT图像与原始CT图像均呈较强相关性(R>0.75,P<0.05),采用4通道模型重建CT图像与真实CT值最相近[平均绝对误差为147.516±30.802,均方误差为(8.648±3.403)×104],相关系数最大(R为0.796±0.055),颅骨区域相似性系数最高(戴斯相似性系数为0.800±0.036)。结论通过Dixon图像进行深度学习训练可实现头颅CT图像重建,且Dixon 4种对比图像组合可提高CT图像重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积神经网络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深度学习 头部 图像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学评估肝脏体积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张益铭 张小燕 +2 位作者 乔苗苗 王苗苗 郭顺林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5-200,227,共7页
肝脏体积(liver volume,LV)的测量在疾病诊断、手术规划和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进步,肝脏体积测量方法经历了从传统手动测量到现代自动化分割的显著演变。然而,现有技术仍面临诸多挑战,如传统手动测量耗... 肝脏体积(liver volume,LV)的测量在疾病诊断、手术规划和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进步,肝脏体积测量方法经历了从传统手动测量到现代自动化分割的显著演变。然而,现有技术仍面临诸多挑战,如传统手动测量耗时并存在主观差异,半自动或早期自动化方法测量误差高等。研究发现,基于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DL)等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能够提高肝脏体积测量的精度和效率,尤其在异质性病变和边界模糊区域中表现突出。近年来,尚未有系统性的文章对其进行综述。本文深入回顾了肝脏体积测量技术的演进历程,对比分析了不同技术的优劣,重点探讨了AI在该领域的突破性进展,但其仍存在对某些复杂病例的泛化能力不足、依赖高质量标注数据等局限性。因此,未来研究应聚焦于影像技术优化、高效自动化算法开发、多模态融合及鲁棒性AI模型构建等方向,推动肝脏体积测量的精准化和临床应用,以期为临床实践和技术创新提供系统性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疾病 肝切除术 肝脏体积测量 磁共振成像 计算机断层扫描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组学在口腔鳞状细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方面的应用进展
3
作者 王倩 彭晖 +4 位作者 章礼玉 杨宗澄 王雨琪 潘宇 周瑜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07-513,共7页
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制定该疾病的治疗方案时,正确评估颈部淋巴结的分期至关重要。准确的临床分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颈淋巴结清扫术以及术后并发症。利用传统的影像学技术评估淋巴结性质时,主要依靠淋... 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制定该疾病的治疗方案时,正确评估颈部淋巴结的分期至关重要。准确的临床分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颈淋巴结清扫术以及术后并发症。利用传统的影像学技术评估淋巴结性质时,主要依靠淋巴结的大小和形态进行评估,存在主观偏向性。为了提供更加客观准确的数据,影像组学将图像转换为可由软件处理的定量变量。通过应用影像组学技术,医生能够利用定量的数据来评估淋巴结的性质,并根据这些结果制定更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本文综述了影像组学在OSCC颈部淋巴结转移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颈部淋巴结转移 影像组学 磁共振成像 计算机体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胖症合并2型糖尿病的影响因素
4
作者 孙鹤 胡天翔 +1 位作者 彭姊鑫 杨奕婧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72-476,共5页
目的观察肥胖症(Ob)合并2型糖尿病(T2DM)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例Ob合并T2DM(A组)及47例单纯Ob(B组),比较组间血糖相关指标[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稳态模型评估所示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 目的观察肥胖症(Ob)合并2型糖尿病(T2DM)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例Ob合并T2DM(A组)及47例单纯Ob(B组),比较组间血糖相关指标[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稳态模型评估所示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基于双能量X线吸收测量法、CT或MRI所测脂肪定量参数,分析其相关性,以及Ob合并T2DM的影响因素。结果A组FBG、HbA1c及HOMA-IR高于B组(P均<0.05)。A组全身总脂肪质量百分比(TFM%)及下肢脂肪质量百分比(LFM%)均低于B组,而肝脏及腰椎骨髓质子密度脂肪分数(PDFF)均高于B组(P均<0.05)。全部67例Ob患者TFM%及LFM%均与FBG或HbA1c,TFM%及Android区脂肪质量百分比(Android FM%)均与HOMA-IR呈负相关(r=-0.447~-0.263,P均<0.05),内脏脂肪组织(VAT)面积与HOMA-IR呈正相关(r=0.339,P=0.006),肝脏PDFF与FBG、HbA1c及HOMA-IR,腰椎PDFF与FBG均呈正相关(r=0.323~0.599,P均<0.05)。LFM%升高为Ob合并T2DM的保护因素,而肝脏及胰腺PDFF升高均为其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LFM%及肝脏PDFF均为Ob合并T2DM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症 糖尿病 2型 吸收测定法 光子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循环双向Transformer的伪CT图像生成方法
5
作者 肖宁 赵俊 +3 位作者 贾保平 强彦 赵涓涓 吕亚丽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94-1005,共12页
磁共振成像引导的放射治疗可以根据肿瘤和对器官的威胁情况实时调整治疗计划,依靠使用磁共振成像生成伪计算机断层扫描进行放射治疗.目前,伪层析成像的生成技术基于对抗性网络的生成方法,但它在训练过程中使用像素级损失更新网络参数,... 磁共振成像引导的放射治疗可以根据肿瘤和对器官的威胁情况实时调整治疗计划,依靠使用磁共振成像生成伪计算机断层扫描进行放射治疗.目前,伪层析成像的生成技术基于对抗性网络的生成方法,但它在训练过程中使用像素级损失更新网络参数,很容易导致模式崩溃,生成不稳定的伪计算机断层扫描.为了精准地实现基于磁共振图像的伪计算机断层扫描生成,利用视觉Transformer的上下文敏感性以及卷积算子的归纳偏置,提出一种循环双向Transformer医学图像合成方法.在编码预测阶段,循环双向Transformer利用U-Net编码得到的码本表示图像,并使用非自回归编码与向量量化方式缩短生成码本的长度,生成局部真实并且全局一致的图像;使用归一化互信息作为损失函数,并加入了循环一致性损失解决数据不匹配的问题.在颅脑磁共振成像数据集TCGA-GBM与CPTAC-GBM上进行一系列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在图像生成任务上的有效性;该方法的MAE, PSNR和SSIM分别达到86.3, 25.96 dB和0.897;与对比方法相比,该方法也表现出优越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Transformer 伪计算机断层扫描 循环一致性 颅脑磁共振成像 U型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行性腰椎滑脱节段稳定性的影像学评估新指标
6
作者 张静 黄钟轶琛 +3 位作者 文冬琳 章瑶 王怡 李小明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33-640,共8页
目的:探讨腰椎退行性滑脱节段稳定性的影像评估指标及其诊断阈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例L4/5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的动态X线、CT和MRI图像,根据雅加达失稳评分分为稳定组、潜在失稳组和失稳组。研究影像指标包括椎间盘、椎小关节、韧带及... 目的:探讨腰椎退行性滑脱节段稳定性的影像评估指标及其诊断阈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例L4/5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的动态X线、CT和MRI图像,根据雅加达失稳评分分为稳定组、潜在失稳组和失稳组。研究影像指标包括椎间盘、椎小关节、韧带及椎旁肌等亚结构特征。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检验、卡方或Fisher精确检验比较组间差异。检验指标的多重共线性,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指标与节段稳定性的关系,计算优势比和95%置信区间,并通过约登指数确定临界值。结果:椎小关节间隙、黄韧带厚度及棘间韧带水肿发生率在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椎小关节间隙增大、黄韧带增厚及邻近节段椎小关节积液增多为潜在失稳和失稳的危险因素。区分节段稳定与否的最佳临界值为椎间关节间隙<0.99 mm和黄韧带厚度<3.54 mm。结论:椎小关节间隙、黄韧带厚度和棘间韧带水肿与节段稳定性显著相关,有助于识别适合单纯减压手术的稳定型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腰椎滑脱 节段稳定性 椎小关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诊断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痛风性关节炎的X线、CT和MRI诊断价值比较 被引量:47
7
作者 漆强 邹玉林 +2 位作者 余晖 刘晓 李志娟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23-527,共5页
目的:比较X线、CT和MRI检查对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共112个患病关节的X线、CT和MRI影像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对比分析3种检查方法的检出率及对不同病变的显示率。结果:X线、CT、MRI检查的检出率分... 目的:比较X线、CT和MRI检查对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共112个患病关节的X线、CT和MRI影像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对比分析3种检查方法的检出率及对不同病变的显示率。结果:X线、CT、MRI检查的检出率分别为53%(59/112)、74%(83/112)、88%(99/112),MRI高于CT、X线(χ2=7.502,P=0.006;χ2=34.369,P<0.001)。X线显示痛风结节、关节面下囊变的关节个数少于MRI(χ2=24.605,P<0.001;χ2=31.112,P<0.001)和CT(χ2=18.576,P<0.001;χ2=13.069,P<0.001)。CT检查显示痛风结节和关节面下囊变的关节个数与M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66,P=0.495;χ2=3.211,P=0.073),但显示关节滑膜及韧带侵蚀、关节软骨侵蚀、关节积液和关节周围肌间隙水肿的关节个数均少于MRI(χ2=19.790,P<0.001;χ2=11.568,P<0.001;χ2=13.297,P<0.001;χ2=6.720,P=0.01)。结论 :X线、CT和MRI对痛风性关节炎均有较好的诊断能力,其中MRI检查总的检出率较高、发现病变的能力较好,CT检查则对痛风结节具有较高的特异性,而X线适用于中晚期患者的复查对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痛风性 放射摄影术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VX2肝癌模型的制作及CT、MRI表现 被引量:21
8
作者 韩志刚 程红岩 +4 位作者 胡海洋 段纪成 黄立嵩 叶萍 陆伦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7年第1期61-65,共5页
目的建立稳定的兔VX2移植性肝癌模型,分析少血供移植性肝恶性肿瘤的CT及MRI影像特征,与病理学相对照。方法取荷瘤兔后腿肌肉内VX2肿瘤,剪成小块后,经开腹种植于30只新西兰大白兔肝左叶或肝中叶,于种植后第2周、第3周分别进行CT及MRI增... 目的建立稳定的兔VX2移植性肝癌模型,分析少血供移植性肝恶性肿瘤的CT及MRI影像特征,与病理学相对照。方法取荷瘤兔后腿肌肉内VX2肿瘤,剪成小块后,经开腹种植于30只新西兰大白兔肝左叶或肝中叶,于种植后第2周、第3周分别进行CT及MRI增强扫描,统计肿瘤种植成功率,观察肿瘤体积及生长指数,分析肿瘤CT及MRI平扫和增强表现,区分富血供、少血供肿瘤;分别处死2只实验兔进行病理分析,与影像学相对照。结果VX2移植瘤种植成功22只;成瘤率为73%。2周与3周时肿瘤生长率有显著差异(P<0.01)。VX2移植瘤在CT及MRI上表现为占位性病变,呈类圆形或分叶状低密度或低信号结节,增强后发现少血供VX2移植瘤14只,表现为肿瘤无强化或轻微强化,肿瘤主体保持为低密度或低信号;富血供肝移植瘤8只,表现为肿瘤中度强化或明显强化,肿瘤主体密度或信号明显高于肝实质。光镜下肿瘤新生毛细血管虽较丰富,但纤细。结论经开腹种植法制作兔VX2肝移植瘤模型是一种简单、成功率高的建模方法,但易发生转移。CT及MRI平扫和增强扫描是检测肿瘤生长和血供的可靠方法,兔VX2肝移植瘤模型在CT与MRI上主要是一种少血供肝癌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Vx2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典型骨髓炎的X线、CT和MR影像比较分析 被引量:27
9
作者 白荣杰 程晓光 +2 位作者 顾翔 冯素臣 屈辉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488-492,共5页
目的:比较不典型骨髓炎X线、CT和MR影像显示差异。方法:对26例不典型骨髓炎X线、CT和MR征象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并由双盲法分析确认。结果:26例中急性骨髓炎8例,慢性骨髓炎12例,骨脓肿和硬化性骨髓炎各3例,术前诊断正确仅20例,3例误诊为... 目的:比较不典型骨髓炎X线、CT和MR影像显示差异。方法:对26例不典型骨髓炎X线、CT和MR征象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并由双盲法分析确认。结果:26例中急性骨髓炎8例,慢性骨髓炎12例,骨脓肿和硬化性骨髓炎各3例,术前诊断正确仅20例,3例误诊为恶性骨肿瘤,3例误诊为良性骨肿瘤或肿瘤样病变。结论:全面分析不典型骨髓炎的X线、CT和MR影像特点及临床表现,了解病变的病理特征及演变趋势,对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很大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炎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VX2肝癌模型的影像学表现和栓塞技术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牛焕章 滕皋军 +6 位作者 邓钢 陈晟 何仕诚 汪盛齐 卢勤 李国昭 陈龙桂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97-800,共4页
目的建立兔VX2肝癌模型,探讨其影像学表现和介入栓塞技术。方法将VX2瘤组织块种植于30只新西兰大白兔肝左叶,建立兔肝癌模型。行DSA前,将种植成功的兔子进行CT、MR检查,不同剂量碘油栓塞术后CT复查并观察各组生存情况。结果经剖腹探查... 目的建立兔VX2肝癌模型,探讨其影像学表现和介入栓塞技术。方法将VX2瘤组织块种植于30只新西兰大白兔肝左叶,建立兔肝癌模型。行DSA前,将种植成功的兔子进行CT、MR检查,不同剂量碘油栓塞术后CT复查并观察各组生存情况。结果经剖腹探查证实肝脏种植成功24只(成功率80%,24/30);肝种植两周后CT平扫肿瘤多呈等或低密度区,增强扫描动脉期表现为边缘环状强化;MRI上肿瘤实质部分T1WI与T2WI分别表现为均匀低信号和稍高信号,DWI上瘤灶呈明显高信号,境界清晰,坏死部分呈长T1长T2信号影。DSA肝实质期可见肿瘤染色,栓塞时可见碘油在肿瘤部位充填、沉积,术后CT均能见瘤区有高密度碘油沉积,大部分为瘤周沉积。根据体重和超选择情况确定栓塞碘油剂量效果较好。结论兔肝VX2肿瘤模型的建立与复制成功率高。CT、MR和DSA有利于荷瘤兔的监测和筛选。暴露股动脉穿刺和用微导管超选择,可对肝脏荷瘤兔进行有效的选择性肝动脉造影和栓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x2肿瘤 肝肿瘤 栓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膜肉瘤X线、CT及MRI表现 被引量:11
11
作者 王勇朋 刘衡 +4 位作者 谢娜 陈德伦 刘松江 余洪 骆科进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61-464,共4页
目的:分析滑膜肉瘤的X线、CT和MRI表现,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早期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病理证实的滑膜肉瘤X线平片、CT、MRI表现。结果:13例位于四肢、3例位于躯干、1例位于左肺上叶;X线、CT显示肿块密度低于肌肉,密度多... 目的:分析滑膜肉瘤的X线、CT和MRI表现,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早期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病理证实的滑膜肉瘤X线平片、CT、MRI表现。结果:13例位于四肢、3例位于躯干、1例位于左肺上叶;X线、CT显示肿块密度低于肌肉,密度多不均匀,其中4例肿块内出现骨化或钙化,3例出现相邻骨骨质破坏,4例邻近骨受压骨吸收。3例肿块MRI表现为卵圆状、分叶状团块,边界清晰,信号均一,T1WI与肌肉信号相同,T2WI呈明显高信号;8例肿块在T1WI为"三重信号",T2WI压脂像见"铺路石"征;T1序列增强扫描,5例均表现为肿块内絮片状明显不均匀强化,间隔明显强化。结论:①滑膜肉瘤影像学具有一定的特征。②对于滑膜肉瘤,X线、CT联合MRI可更全面显示其影像学特征,有利于肿瘤定性和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膜肉瘤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干骨肉瘤的临床、X线、MRI及病理表现综合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罗振东 叶琼玉 +1 位作者 陈卫国 贾铭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6-159,共4页
目的分析股骨干骨肉瘤的临床、X线、MRI及病理表现。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股骨干骨肉瘤患者行X线检查,对其中9例行MR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临床表现:中位年龄15岁,临床症状均以大腿疼痛和肢体功能障碍为主。X线和MRI表现:骨质破坏1... 目的分析股骨干骨肉瘤的临床、X线、MRI及病理表现。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股骨干骨肉瘤患者行X线检查,对其中9例行MR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临床表现:中位年龄15岁,临床症状均以大腿疼痛和肢体功能障碍为主。X线和MRI表现:骨质破坏13例(成骨性11例,溶骨性2例),骨膜反应12例,软组织肿块13例,肿瘤骨和瘤样钙化11例。病理表现:骨肉瘤13例中,普通中心型骨肉瘤11例,小细胞型及低级别中心型骨肉瘤各1例。结论综合分析股骨干骨肉瘤的临床、X线、MRI及病理表现,对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骨干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组学在肝细胞癌精准诊疗及预后评估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璐豪 周舟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6-221,227,共7页
影像组学(radiomics)技术能够从多模态医学图像中高通量地提取人眼难以识别的图像特征,通过复杂的统计学分析,建立疾病的诊断、预后预测模型。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在全球和我国的发病率和... 影像组学(radiomics)技术能够从多模态医学图像中高通量地提取人眼难以识别的图像特征,通过复杂的统计学分析,建立疾病的诊断、预后预测模型。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在全球和我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医学领域的不断探索,影像组学研究焕发出新的活力,研究者从不同模态、不同维度信息中深度解析HCC的时间与空间异质性,优异的模型性能为临床的精准医疗提供了决策支持。尽管如此,影像组学的研究成果仍需要大量前瞻性高质量数据的验证与优化,并在实践中建立流程规范,逐渐形成整合影像组学的多组学研究模式。本文聚焦影像组学在HCC的早期诊断与鉴别、组织病理学信息的预测、疗效和预后评估中的最新研究进展予以综述,对每一部分的研究现状及局限性深入分析总结,旨在为该领域研究提供新的循证医学支持,并为研究者提出可参考的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影像组学 计算机体层成像 磁共振成像 人工智能 机器学习 深度学习 精准诊疗 预后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线与MRI对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的表现分析 被引量:13
14
作者 俞国有 阮建江 +3 位作者 陈浩军 唐海标 何国梁 田家荣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77-379,共3页
目的探讨膝关节内侧副韧带(MCL)损伤的X线与MRI表现。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临床手术证实的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患者的双膝关节应力位X线片及MRI影像表现,总结其特征性,分析两者在诊断分级上的差异。结果 32例内侧副韧带损伤的患者... 目的探讨膝关节内侧副韧带(MCL)损伤的X线与MRI表现。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临床手术证实的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患者的双膝关节应力位X线片及MRI影像表现,总结其特征性,分析两者在诊断分级上的差异。结果 32例内侧副韧带损伤的患者中,X线诊断Ⅰ级损伤15例,Ⅱ级损伤8例,Ⅲ级损伤9例。MRI诊断Ⅰ级损伤11例,Ⅱ级损伤12例,Ⅲ级损伤9例。结论 MRI能够较清晰显示内侧副韧带的解剖学特点,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的X线与MRI分级基本符合,可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侧副韧带 膝损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肉瘤的X线、CT及MRI比较分析(附61例分析) 被引量:21
15
作者 李莹 任翠萍 +3 位作者 程敬亮 李彩霞 李贝贝 任仙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197-1200,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骨肉瘤的X线、CT和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的61例骨肉瘤患者,52例行X线检查,39例行CT检查,55例行MRI检查,其中23例行MRI动态增强检查。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并与病理学表现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目的:探讨原发性骨肉瘤的X线、CT和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的61例骨肉瘤患者,52例行X线检查,39例行CT检查,55例行MRI检查,其中23例行MRI动态增强检查。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并与病理学表现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本组61例骨肉瘤中成骨型13例,溶骨型21例,混合型27例。52例X线检查中有6例表现阴性,46例阳性表现中,X线对骨质破坏、骨膜反应、软组织肿块、瘤骨和Codman三角的检出率分别为68.6%、89.7%、69.4%、71.2%和26.9%;39例CT表现均可见骨质破坏、软组织肿块及瘤骨,CT对骨质破坏、骨膜反应、软组织肿块、筛孔征、瘤骨和Codman三角的检出率为100%、84.7%、87.2%、92.1%、100%和12.8%;55例MRI表现为T1WI上呈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上呈低信号~等信号或等信号~高信号,抑脂序列上呈高信号。MRI对骨质破坏、骨膜反应、软组织肿块、瘤骨和Codman三角的检出率分别为85.5%、72.7%、100%、89.1%和16.4%。结论:X线空间分辨力高,但不易发现早期病变;CT对显示细小肿瘤骨和筛孔征最敏感;MRI可清楚显示瘤内复杂信号并准确地界定肿瘤范围,尤其可敏感发现早期病变。X线、CT和MRI三者结合,可以提高骨肉瘤的影像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的X线、CT和MRI表现 被引量:24
16
作者 李建 范国光 徐克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54-456,共3页
目的:分析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的X线、CT和MRI表现,提高对浆细胞瘤的认识与诊断准确率。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病例,总结分析影像学表现。结果:所有病灶均为单发椎骨受累,其中胸椎3例,腰椎2例,3例... 目的:分析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的X线、CT和MRI表现,提高对浆细胞瘤的认识与诊断准确率。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病例,总结分析影像学表现。结果:所有病灶均为单发椎骨受累,其中胸椎3例,腰椎2例,3例发生椎体压缩性骨折。X线及CT多表现为穿凿样溶骨性破坏、膨胀性生长及软组织肿块,MRI信号具有多样性,增强扫描呈明显增强。结论:X线平片对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的诊断敏感性较低,有助于排除多发骨髓瘤;CT及MRI可明确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的病灶范围及形态特征,CT较MRI更能清晰地显示瘤体内增厚的骨小梁或残存的骨质,MRI检查则为该病的诊断、鉴别、分期提供诸多信息,是该病最佳的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浆细胞瘤 CT MRI x线摄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性肾癌的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8
17
作者 张京刚 王鹏 +6 位作者 邢伟 陈杰 吴俊宏 李东 吴安民 张大川 俞胜男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8年第12期916-921,共6页
目的分析成人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性肾癌(Xp11.2/TFE3 RCC)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MRI和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PET)等影像学表现。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19例(男... 目的分析成人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性肾癌(Xp11.2/TFE3 RCC)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MRI和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PET)等影像学表现。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19例(男8例,女11例,年龄20~75岁)经手术病理证实的Xp11.2肾癌患者的影像表现,15例行CT检查,4例行MRI检查,2例行PET检查。12例因体检偶然发现,4例因血尿发现,3例因腰痛发现。分析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边缘、密度或信号,内部特征,强化或摄取,侵犯或转移、TNM (Tumor NodeMetastasis)分期等。结果所有肿瘤均为单发,13例位于左肾,6例位于右肾,最大长径在1.7~11.7 cm。类圆形15例,不规则形4例;68%出现假包膜,密度或信号多不均匀,可见囊变(31.6%)、出血(52.6%)、钙化(15.8%),中度至明显强化6例(35%),轻度强化11例(65%),乳头状结节强化13例(76%),2例PET-CT均为低摄取。肾周淋巴结转移3例,肾静脉癌栓2例,远处转移2例。结论成人Xp11.2/TFE3 RCC女性稍多见,常见假包膜,信号或密度不均匀,出血常见,强化低或低摄取,常表现为乳头状强化特点,术前影像为Xp11.2/TFE3 RCC诊断提供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xp11.2易位 TFE3基因融合 x线 计算机体层成像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学评估神经纤维瘤病1型相关丛状神经纤维瘤进展
18
作者 有慧 王晓明 +5 位作者 彭芸 黄飚 吴飞云 隋滨滨 陶晓峰 冯逢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30-834,共5页
丛状神经纤维瘤(pNF)为神经纤维瘤病1型(NF1)最常见表型,早期无症状而可多部位受累,存在恶化风险;影像学为重要评估及管理方法。本文围绕影像学评估NF1相关pNF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神经纤维瘤病1型 神经纤维瘤 丛状 磁共振成像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和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特殊影像学表现的富于巨细胞的骨肉瘤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19
作者 高子龙 刘飙 +2 位作者 祁乐 郎靖宇 刘燕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2-227,共6页
富于巨细胞的骨肉瘤(GCRO)是骨肉瘤中一种特殊的亚型,极为罕见。本文作者报道1例具有特殊影像学表现的GCRO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资料,为GCRO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患者,女性,69岁,因发现右小腿肿物1个月入院。X线影像表现为胫骨及腓骨... 富于巨细胞的骨肉瘤(GCRO)是骨肉瘤中一种特殊的亚型,极为罕见。本文作者报道1例具有特殊影像学表现的GCRO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资料,为GCRO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患者,女性,69岁,因发现右小腿肿物1个月入院。X线影像表现为胫骨及腓骨相对缘皮质骨呈轻度虫蚀样改变。CT平扫影像表现为肌肉内肿物,胫骨和腓骨相对缘骨皮质破坏,肿瘤仅累及表面皮质骨,未侵及深部皮质骨及髓腔。磁共振成像(MRI)影像表现为肿瘤邻近的胫骨和腓骨骨质局部破坏,髓腔未受侵及。行肿物扩大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GCRO。患者术后化疗,术后15个月右小腿肿物复发,术后21个月,患者去世。GCRO常因临床表现不特异导致误诊或漏诊,本文作者探讨该例GCRO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资料,以提高临床医生对GCRO的临床认识水平和诊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巨细胞 x线计算机 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头缺血坏死的X线、CT和MRI表现和诊断价值 被引量:22
20
作者 路淮英 栾德广 +2 位作者 姜书平 杨青 李传亭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1年第11期1113-1114,共2页
目的 分析股骨头缺血坏死的X线、CT和MRI早期表现 ,评价它们的诊断价值。方法  73例双侧股骨头行X线、CT和MRI检查 ,分析其对早期ANFH的早期显示能力。结果 X线发现Ⅰ~Ⅱ期ANFH 31例 ,诊断准确率 42 .5 % (31/ 73) ;CT发现Ⅰ~Ⅱ期A... 目的 分析股骨头缺血坏死的X线、CT和MRI早期表现 ,评价它们的诊断价值。方法  73例双侧股骨头行X线、CT和MRI检查 ,分析其对早期ANFH的早期显示能力。结果 X线发现Ⅰ~Ⅱ期ANFH 31例 ,诊断准确率 42 .5 % (31/ 73) ;CT发现Ⅰ~Ⅱ期ANFH 43例 ,诊断准确率为 5 8.9% (43/ 73) ;MRI发现Ⅰ~Ⅱ期ANFH 6 5例 ,诊断准确率为 78.2 % (5 7/ 73)。结论 X线平片难以发现ANFH的早期表现 ,MRI是显示早期ANFH有效而可靠的方法 ,可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x线摄影 CT 磁共振成像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