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9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BX非线性蠕变本构模型及其数值实现
1
作者 李辉 靳凡 +3 位作者 范志庚 李潘 黄鹏 郝志明 《火炸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44-452,I0002,共10页
为了准确表征高聚物黏结炸药(PBX)在长时蠕变加卸载过程中的非线性力学行为,以PBX9502炸药为例,采用两类传统蠕变模型中的两种典型模型(幂次模型和Burgers模型)分析了在预测蠕变卸载恢复性能时的有效性;基于Boltzmann叠加原理,提出了一... 为了准确表征高聚物黏结炸药(PBX)在长时蠕变加卸载过程中的非线性力学行为,以PBX9502炸药为例,采用两类传统蠕变模型中的两种典型模型(幂次模型和Burgers模型)分析了在预测蠕变卸载恢复性能时的有效性;基于Boltzmann叠加原理,提出了一种依赖于加载历史的非线性蠕变本构模型;将其拓展为三维变载荷形式,并对其进行数值离散,推导了应力更新形式和Jacobian矩阵;通过编写用户材料子程序方法,实现了非线性蠕变本构模型的数值应用,完整模拟了PBX蠕变加卸载过程和松弛加卸载过程。结果表明,两类传统黏弹塑性模型无法预测PBX蠕变卸载恢复性能,而非线性蠕变本构模型及数值模拟方法将PBX蠕变加卸载性能统一融合,能够描述PBX完整的加卸载响应特性,可推广应用于相关材料在变载荷下的蠕变和松弛性能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力学 高聚物黏结炸药 PBX 蠕变恢复 PBX9502炸药 蠕变本构模型 Boltzmann叠加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温叠加原理的EPE温度/紫外辐照耦合老化评估
2
作者 刘维娟 付志强 +1 位作者 黄利强 柴羽芯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5-42,共8页
目的EPE作为缓冲包装材料,在长期储运过程中易受环境影响发生老化,增加产品受损风险,且其寿命测试周期较长,难以快速预测。为了快速评估EPE材料的老化性能,开展温度/紫外辐照双因素耦合加速老化试验并构建数学模型。方法以压缩永久变形... 目的EPE作为缓冲包装材料,在长期储运过程中易受环境影响发生老化,增加产品受损风险,且其寿命测试周期较长,难以快速预测。为了快速评估EPE材料的老化性能,开展温度/紫外辐照双因素耦合加速老化试验并构建数学模型。方法以压缩永久变形率为老化指标,基于时温叠加原理得到老化时间-压缩永久变形率曲线的位移加速因子,采用插值法推算日常环境(20℃、0.029W/m^(2))下材料老化加速因子,构建快速预测EPE材料老化时间的耦合加速因子模型。结果结果表明,温度越高、辐照度越大,材料老化现象(黄化、卷翘、开裂)越显著,材料降解越严重,力学性能越差。数据显示,在不同温度(40、50、60、70℃)和辐照度(0.45、0.86、1.18、1.49 W/m^(2))下,老化时间-压缩永久变形率曲线均呈典型的对数趋势,20℃、0.029 W/m^(2)下模型预测和实际失效时间分别为1.17和1.25年,相对误差为0.064,试验周期与温度单因素加速老化测试时间加速比为3.13~6.25倍。结论基于时温叠加原理构建的耦合老化加速因子模型可以快速准确预测材料的老化时间,为EPE等同类材料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泡聚乙烯 时温叠加原理 温度/紫外耦合老化 加速因子 压缩永久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浅混合地埋管群传热模拟与分析
3
作者 程楠 罗勇强 +1 位作者 田志勇 张林锋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0-427,共8页
为探究浅层地埋管群与中深层地埋管换热器耦合运行的可行性,在单管传热模型及管群传热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深浅混合地埋管群传热模型.在深浅混合管群运行过程中,建筑物冷负荷由浅层管群承担,热负荷由浅层管群以及中深层地埋管换热器(变... 为探究浅层地埋管群与中深层地埋管换热器耦合运行的可行性,在单管传热模型及管群传热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深浅混合地埋管群传热模型.在深浅混合管群运行过程中,建筑物冷负荷由浅层管群承担,热负荷由浅层管群以及中深层地埋管换热器(变流程地埋管换热器)共同承担,以减缓土壤热积累.在1∶2、1∶1、2∶1三种冷热负荷比情况下,分别模拟分析深浅混合地埋管群和作为对照的浅层管群十个周期的运行情况.结果显示,深浅混合管群更适用于冷负荷小于热负荷的情况.特别地,当冷热负荷比为1∶2时,设计适宜的深浅混合管群的换热能力相较于浅层管群提高了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源热泵 地埋管换热器 深浅混合地埋管群 解析传热 叠加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动态黏弹性能
4
作者 刘秀 李智勇 +1 位作者 朱丁香 龚庆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7-142,共6页
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进行不同频率下的温度扫描试验和不同温度下的频率扫描试验,得到PET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及动态黏弹性参数随测试温度、频率的变化特性。根据时间-温度等效原理构建出宽广频域的PET动态黏弹性主曲线,得到相... 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进行不同频率下的温度扫描试验和不同温度下的频率扫描试验,得到PET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及动态黏弹性参数随测试温度、频率的变化特性。根据时间-温度等效原理构建出宽广频域的PET动态黏弹性主曲线,得到相应的移位因子,利用WLF方程对温度移位因子进行拟合,拟合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此外,研究表明,PET损耗模量主曲线和损耗因子主曲线均呈现明显的峰值,且峰值两边具有非对称性,因此,引入改进的分数阶Zener模型(mFDZ)对PET的动态黏弹性试验主曲线进行综合分析,通过建立合适的目标函数,基于Matlab平台对mFDZ模型进行参数识别,得到了统一的模型参数值。根据得到模型参数计算的mFDZ模型曲线与PET黏弹性试验主曲线、非对称的Cole-Cole曲线及Wicket曲线均吻合良好,这表明,mFDZ模型能较好地描述PET材料动态黏弹性的非对称性,可适用于描述PET材料在宽广频域内的动态黏弹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黏弹性 时间-温度等效原理 主曲线 非对称性 黏弹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动力边界转换及其合理性验证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马笙杰 迟明杰 +3 位作者 陈学良 陈苏 陈红娟 邢浩洁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7-171,共15页
繁琐复杂的静动力边界转换处理是进行静动力耦合模拟的关键步骤,为了研究黏弹性边界条件下传统静动力边界转换的合理性及其验证方法的适用性,本文首先根据弹性叠加原理提出了一种验证静动力耦合模拟分析中静动力边界转换合理性的方法(... 繁琐复杂的静动力边界转换处理是进行静动力耦合模拟的关键步骤,为了研究黏弹性边界条件下传统静动力边界转换的合理性及其验证方法的适用性,本文首先根据弹性叠加原理提出了一种验证静动力耦合模拟分析中静动力边界转换合理性的方法(参考解法);然后基于有限元软件ABAQUS,并结合自行研发的适用于成层介质的黏弹性边界施加和等效节点力计算程序VBEA2.0,对多土层自由场静动力耦合模型和土-地下结构静动力耦合模型进行了地震反应分析,对参考解法的适用性进行了探究;最后使用本文提出的参考解法,对一种典型的未进行合理静动力边界转换的自由场模型进行了分析,探讨了静动力边界转换产生振荡的原因和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用于验证静动力边界转换合理性的参考解法,既适用于多土层自由场静动力耦合计算模型,又适用于土-结构相互作用的静动力耦合模型;静动力边界转换后产?生的振荡是静动力耦合计算模型静力不平衡所导致,一般是因为未合理施加边界反力或单元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动力耦合模拟 静动力边界条件转换 黏弹性边界 叠加原理 地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绕组形式双定子低速大转矩永磁直驱电机转矩脉动的分析与抑制 被引量:2
6
作者 刘佶炜 狄冲 +1 位作者 李仕豪 鲍晓华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646-3657,共12页
双定子低速大转矩永磁直驱电机(DLHPMDM)具有高转矩密度和高效率等优点,是传统低速大转矩传动系统的良好替代方案。DLHPMDM可以看作由内、外两台电机构成的整体。绕组形式选择不仅直接影响内、外电机的转矩性能,内、外电机不同绕组形式... 双定子低速大转矩永磁直驱电机(DLHPMDM)具有高转矩密度和高效率等优点,是传统低速大转矩传动系统的良好替代方案。DLHPMDM可以看作由内、外两台电机构成的整体。绕组形式选择不仅直接影响内、外电机的转矩性能,内、外电机不同绕组形式的组合还会改变内、外电机输出转矩的叠加效果,最终影响DLHPMDM的转矩脉动水平。首先,基于双定子电机的转矩叠加原理,提出一种抑制DLHPMDM转矩脉动的设计方法,采用解析法分析内、外电机反电动势谐波相位差如何影响纹波转矩的叠加效果,并对内定子采用不同绕组形式时DLHPMDM的转矩性能进行仿真分析和初步验证。其次,考虑到绕组谐波引起的谐波电流对转矩脉动的影响,采用以电压源为激励的有限元分析进一步验证了内、外电机选用合理的绕组形式组合时,内、外电机纹波转矩的叠加削减作用能够有效降低DLHPMDM的转矩脉动。最后,采用转矩脉动最低的设计方案试制了一台DLHPMDM样机并完成相关实验,实验结果验证了分析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定子永磁直驱电机 绕组形式 转矩叠加原理 纹波转矩 转矩脉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地震和三维数值模拟研究鄂尔多斯盆地红河油田的走滑断裂活动及应力场演化 被引量:2
7
作者 梁承春 吴锦伟 +6 位作者 王代国 何学文 梁臣 刘小虎 王治磊 黄光明 雷克辉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3-328,共16页
以鄂尔多斯盆地红河油田精细地震构造解释为基础,结合南缘秦岭和西缘六盘山的构造演化史,并采用有限差分软件开展两期构造叠加的大应变数值模拟实验,探讨红河油田的走滑断裂活动及应力场演化。结果表明,北西走向的玉都断裂带先活动,受... 以鄂尔多斯盆地红河油田精细地震构造解释为基础,结合南缘秦岭和西缘六盘山的构造演化史,并采用有限差分软件开展两期构造叠加的大应变数值模拟实验,探讨红河油田的走滑断裂活动及应力场演化。结果表明,北西走向的玉都断裂带先活动,受到基底断层控制而发育单断式左行走滑,应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活动,其动力学背景是秦岭北缘不同块体之间往北西方向的差异挤压,活动之时玉都断裂带附近最大主应力方向为北东东向;北东东向弥散式断层后活动,受到六盘山冲断带向东挤压过程中南北差异的影响而发生左行走滑,在早白垩世晚期或新生代活动,活动之时最大主应力为北东向(N36°~69°),平均N53°。研究结果对本地区的断裂预测提供了新的约束,亦可为鄂尔多斯盆地其他油田的断裂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走滑断裂 数值模拟 主应力 构造叠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叠加定理和Aumann-Shapley法的发电权交易网损分摊 被引量:17
8
作者 王峥 刘创华 +4 位作者 魏珍 袁世强 袁中琛 王瑶 陈少功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22,共10页
发电权交易使得电网的潮流以及损耗发生变化,对电网的运行成本产生影响,因此如何有效计及这种影响并对电网进行相应的补偿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为解决此问题,首先针对断面网损进行研究,在断面下将输电网等效为线性电路,发电机和负荷等效... 发电权交易使得电网的潮流以及损耗发生变化,对电网的运行成本产生影响,因此如何有效计及这种影响并对电网进行相应的补偿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为解决此问题,首先针对断面网损进行研究,在断面下将输电网等效为线性电路,发电机和负荷等效为电流源,通过叠加原理确定各支路潮流及功率损耗与各电流源的关系式,进而确定发电权交易量与网损变化量的关系式。其次,将网损分摊看作一个合作博弈问题,即网损是由所有参与者共同合作的结果。应用Aumann-Shapley法对支路的互耦合功率损耗进行分摊,可保证结果公平合理,且具有经济一致性。最后,通过IEEE9节点标准算例进行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电权交易 网损分摊 叠加定理 Aumann-Shapley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步电机转子感应非正弦电流时的导条损耗 被引量:22
9
作者 吴新振 王祥珩 罗成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7期131-135,共5页
为计算异步电机转子导条流过非正弦电流时的损耗,采用了先分别计算不同频率电流对应损耗再进行叠加的分析方法。该方法基于电路原理而非通过电磁场分析来计及集肤效应对损耗的影响,在对转子导条分层处理并求出相应参数的前提下,推导说... 为计算异步电机转子导条流过非正弦电流时的损耗,采用了先分别计算不同频率电流对应损耗再进行叠加的分析方法。该方法基于电路原理而非通过电磁场分析来计及集肤效应对损耗的影响,在对转子导条分层处理并求出相应参数的前提下,推导说明导条流过非正弦电流时的损耗等于分别流过不同频率正弦交流电流时的损耗之和。文中给出算例并计算了不同频率转子电流在该导条中产生的损耗,同时用有限元法直接计算流过实际非正弦电流时的转子导条损耗,比较计算结果验证了损耗所满足的叠加关系。采用叠加方法求取损耗不仅减小了计算工作量,而且能定量计算某一特定频率电流产生损耗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步电机 导条损耗 叠加原理 集肤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阵列侧向测井的数学模型及有限元快速正演 被引量:21
10
作者 潘克家 王文娟 +1 位作者 汤井田 谭永基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3197-3211,共15页
对包含井眼、侵入带、围岩和目的层的轴对称地层模型,推导了无穷远截断边界上的Robin边界条件,建立了高分辨率阵列侧向测井的等值面边值问题模型.Robin边界条件较Dirichlet边界条件更加精确,可大大缩小求解区域而不影响计算精度.考虑到... 对包含井眼、侵入带、围岩和目的层的轴对称地层模型,推导了无穷远截断边界上的Robin边界条件,建立了高分辨率阵列侧向测井的等值面边值问题模型.Robin边界条件较Dirichlet边界条件更加精确,可大大缩小求解区域而不影响计算精度.考虑到微分方程和边界条件为线性的,利用叠加原理简化了原微分方程边值问题的计算,克服了事先屏蔽电极上电流的不确定性.采用基于地址矩阵的稀疏存贮模式,大大减小了内存需求,且地址矩阵物理意义明确,方便迭代法调用求解有限元方程.引入预条件共轭梯度(PCG)法求解有限元计算形成的大型线性方程组,提高了测井响应的计算速度.利用本文方法定量考察了地层厚度、井径、侵入带等因素对阵列侧向测井响应的影响,为后续阵列侧向测井反演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对实际测井工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列侧向测井 叠加原理 有限元 共轭梯度 Jacobi预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纹间作用机制探讨及微裂纹区对主裂纹的作用效应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夏晓舟 章青 +1 位作者 乔丕忠 李丽娟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1-70,共10页
采用迭加原理和Kachanov提出的简化方法,研究了裂纹间的相互作用机理,分析了不同裂纹布置形式所产生的增强或屏蔽效应,发现当微裂纹沿着或垂直于最大拉应力方向布置时都不产生最大的作用效应,这有别于Ortiz[ASME Journal of Applied Mec... 采用迭加原理和Kachanov提出的简化方法,研究了裂纹间的相互作用机理,分析了不同裂纹布置形式所产生的增强或屏蔽效应,发现当微裂纹沿着或垂直于最大拉应力方向布置时都不产生最大的作用效应,这有别于Ortiz[ASME Journal of Applied Mechanics,1987,54(3):54-58]的结论.还探讨了混凝土类材料的微裂纹的产生机制及微裂纹区对主裂纹尖端产生的作用效应,得出微裂纹区对主裂纹是起增强的作用,增强程度随微裂纹密度和微裂纹长度的增大而增大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迭加原理 应力强度因子 作用效应 微裂纹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套管-水泥环-地层应力分布的理论解 被引量:73
12
作者 殷有泉 陈朝伟 李平恩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35-842,共8页
利用弹性力学理论研究地应力场中套管-水泥环-地层系统应力分布的理论解,在求解过程中,将原问题分解为两个相对简单的子问题.考虑到套管井系统是层状结构的特点,且各层受力情况具有相似性。进一步地,基于两个弹性力学平面应变基本问题... 利用弹性力学理论研究地应力场中套管-水泥环-地层系统应力分布的理论解,在求解过程中,将原问题分解为两个相对简单的子问题.考虑到套管井系统是层状结构的特点,且各层受力情况具有相似性。进一步地,基于两个弹性力学平面应变基本问题的解,采用结构力学的求解思想,由位移连续条件分别求得了两个子问题的解,最后由叠加原理得到了原问题的理论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管-水泥环-地层系统 应力分布 理论解 平面应变问题 叠加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热负荷不平衡地区地热换热器设计及其运行对策 被引量:13
13
作者 郭敏 刁乃仁 +1 位作者 朱科 方肇洪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8-94,共7页
为提高冷热负荷不平衡地区使用地源热泵系统后地下温度场的均匀性,以36个钻孔组成的地埋管管群,冷热负荷比为2. 5∶1. 0,运行期20年为例,提出了3种外密内疏的分区优化埋管布置方式.仿真结果表明:地埋管中心区域布管数量相对稀疏,有利于... 为提高冷热负荷不平衡地区使用地源热泵系统后地下温度场的均匀性,以36个钻孔组成的地埋管管群,冷热负荷比为2. 5∶1. 0,运行期20年为例,提出了3种外密内疏的分区优化埋管布置方式.仿真结果表明:地埋管中心区域布管数量相对稀疏,有利于减小温度场的温度梯度,提高温度场的均匀性,边界区域过余温度相比传统的均匀布管方式略有提高,能有效降低中心区域温度场的波峰现象,此外,土壤热扩散系数越小,采用中间布管稀疏、外围布管紧密的优化设计方案的效果愈加明显,验证了外密内疏管群优化布置方案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埋管换热器 优化布置 有限长线热源 叠加原理 热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少环配电网三相潮流计算新方法 被引量:104
14
作者 车仁飞 李仁俊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4-79,共6页
针对少环配电网络的结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叠加原理求解少环配电网三相潮流的新方法。该方法首先将少环配电网络利用叠加原理分解为两个网络:不含环状结构的纯辐射状网络和不含辐射状结构的纯环状网络。然后对两个网络分别求解三相潮... 针对少环配电网络的结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叠加原理求解少环配电网三相潮流的新方法。该方法首先将少环配电网络利用叠加原理分解为两个网络:不含环状结构的纯辐射状网络和不含辐射状结构的纯环状网络。然后对两个网络分别求解三相潮流,并将两个网络的计算结果叠加并迭代求解,最终求出整个网络的三相潮流。文中利用33节点系统进行了验算,并给出了验算结果;同时利用33节点系统、123节点系统和292节点系统进行了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具有良好的收敛特性,能够有效地节约内存,具有很高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相潮流 计算方法 少环配电网 电力系统 叠加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源地源热泵地埋管换热器管群换热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汤昌福 张文永 +2 位作者 朱文伟 俞显忠 刘桂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921-925,共5页
基于线热源理论和叠加原理建立了土壤源热泵地埋管换热器管群地下传热基本数学模型,并运用拉普拉斯变换和数值反演技术进行了求解.研究了埋管进口流体温度相同时,地埋管换热器管群连续运行换热能力和出口流体温度变化规律.研究表明,换... 基于线热源理论和叠加原理建立了土壤源热泵地埋管换热器管群地下传热基本数学模型,并运用拉普拉斯变换和数值反演技术进行了求解.研究了埋管进口流体温度相同时,地埋管换热器管群连续运行换热能力和出口流体温度变化规律.研究表明,换热初期管群各埋管换热能力和单埋管时相同;随着换热的进行,由于热干扰影响,各埋管的换热能力低于单个钻孔情形,出口流体温度比单个钻孔的出口温度高;埋管间距越大,管群埋管之间的热干扰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群 线热源 叠加原理 拉普拉斯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配电网合环实用潮流算法 被引量:21
16
作者 王秀云 杨劲松 +1 位作者 熊谦敏 张迎新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3-26,31,共5页
针对配电网合环潮流计算难度大,前推回代法只适用于辐射型配电网络,提出了一种计算配电网合环潮流的两阶段法。第一阶段中,运用叠加原理,将合环后环状配电网转化为纯辐射状配电网。用前推回代法对纯辐射状配电网潮流计算,从而得到合环... 针对配电网合环潮流计算难度大,前推回代法只适用于辐射型配电网络,提出了一种计算配电网合环潮流的两阶段法。第一阶段中,运用叠加原理,将合环后环状配电网转化为纯辐射状配电网。用前推回代法对纯辐射状配电网潮流计算,从而得到合环开关两侧电压差。在第二阶段,不断修正合环开关两侧负荷功率,以支路功率为变量,重新运用前推回代法求解纯辐射状网络潮流,直至达到整体收敛。针对配电网调度室无法获取上级电网的实时信息,利用迭代法求取上级电网等值阻抗。通过对实际算例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收敛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阶段法 叠加原理 前推回代法 合环潮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风电场电力系统的负荷裕度概率分析混合方法 被引量:10
17
作者 周玮 彭昱 +2 位作者 孙辉 吴敬坤 樊飞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79-83,共5页
负荷裕度是电力系统静态稳定性分析中的一项重要指标。为评估风电并网后系统的电压稳定性,文章针对风速的随机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叠加性原理和半不变量法的负荷裕度概率分布求解方法。首先求得负荷裕度关于随机参数的灵敏度矩阵,然后在... 负荷裕度是电力系统静态稳定性分析中的一项重要指标。为评估风电并网后系统的电压稳定性,文章针对风速的随机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叠加性原理和半不变量法的负荷裕度概率分布求解方法。首先求得负荷裕度关于随机参数的灵敏度矩阵,然后在线性化后的系统上运用叠加性原理,将系统负荷裕度指标在期望值附近进行分解。在求得负荷裕度概率密度函数的基础上计算非正常运行状态下的系统电压失稳概率,有效评估电力系统的电压稳定状态。IEEE14节点算例系统上的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不仅计算简单、准确,而且计算效率也优于半不变量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风力发电 负荷裕度 电压失稳 灵敏度分析 半不变量 叠加性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压力容器有限元分析结果中分解一次弯曲应力的一种方法 被引量:8
18
作者 高炳军 杨国政 +1 位作者 董俊华 李金红 《机械强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39-243,共5页
在压力容器分析设计中,如何将有限元分析得到的总应力场分解成规范中定义的各类应力是应用中最为关心且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在深入分析基于一次结构的应力分类两步法的基础上,提出利用叠加原理构建一次结构的方法,该方法不必将原有限... 在压力容器分析设计中,如何将有限元分析得到的总应力场分解成规范中定义的各类应力是应用中最为关心且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在深入分析基于一次结构的应力分类两步法的基础上,提出利用叠加原理构建一次结构的方法,该方法不必将原有限元模型分割为一次结构,而是根据结构与载荷特点通过适当的分步加载获得一次结构及相应的一次弯曲应力。以与筒体连接的平板封头为例,讨论该方法的实施步骤。与极限载荷分析结果进行比较,文中方法给出结果稍显保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容器 分析设计 叠加原理 一次结构 一次弯曲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吊头激励下的柔索摆系统建模与仿真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立权 许元革 +1 位作者 何宁 李震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416-1420,共5页
根据起重船柔索摆系统的运动特性,将其运动分解成相互独立的吊物摆动分量和吊索波动分量;采用弦振动理论构建了混合初始边界条件下确保存在唯一性的吊索波动数学模型,并利用无条件稳定的隐式差分法解决了其数值解的稳定性问题;采用以球... 根据起重船柔索摆系统的运动特性,将其运动分解成相互独立的吊物摆动分量和吊索波动分量;采用弦振动理论构建了混合初始边界条件下确保存在唯一性的吊索波动数学模型,并利用无条件稳定的隐式差分法解决了其数值解的稳定性问题;采用以球坐标为摆动角的吊物摆动数学模型和叠加原理得到了逼真的柔索摆运动形态.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数学模型和算法能够求解出逼真的柔索摆实时运动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索摆 波动方程 隐式差分法 叠加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功和三相负荷不平衡的序分量法补偿控制 被引量:47
20
作者 辛业春 李国庆 王朝斌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72-78,共7页
将静止同步补偿器(Static Synchronous Compensator,STATCOM)并入电网来补偿无功功率和配电网三相负荷不平衡。通过对称分量法和叠加原理,对配电网三相负荷不平衡情况下正序、负序等效电路进行分析,提出一种新的正、负序补偿电流叠加补... 将静止同步补偿器(Static Synchronous Compensator,STATCOM)并入电网来补偿无功功率和配电网三相负荷不平衡。通过对称分量法和叠加原理,对配电网三相负荷不平衡情况下正序、负序等效电路进行分析,提出一种新的正、负序补偿电流叠加补偿控制方法。正序控制环采用δ-θ控制,实现配电网无功功率补偿和保持STATCOM直流侧电压稳定;负序控制环采用φ-θ控制,实现STATCOM补偿三相负荷不平衡产生的负序电流,使电网侧三相负荷保持平衡。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补偿电网无功功率和三相负荷不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无功补偿 静止同步补偿器 负荷不平衡 对称分量法 叠加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