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9篇文章
< 1 2 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前后台结合的Pipelined ADC校准技术
1
作者 薛颜 徐文荣 +2 位作者 于宗光 李琨 李加燊 《半导体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6-54,共9页
针对Pipelined模数转换器(ADC)中采样电容失配和运放增益误差带来的非线性问题,提出了一种前后台结合的Pipelined ADC校准技术。前台校准技术通过对ADC量化结果的余量分析,补偿相应流水级的量化结果,后台校准技术基于伪随机(PN)注入的方... 针对Pipelined模数转换器(ADC)中采样电容失配和运放增益误差带来的非线性问题,提出了一种前后台结合的Pipelined ADC校准技术。前台校准技术通过对ADC量化结果的余量分析,补偿相应流水级的量化结果,后台校准技术基于伪随机(PN)注入的方式,利用PN的统计特性校准增益误差。本校准技术在系统级建模和RTL级电路设计的基础上,实现了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验证并成功流片。测试结果显示,在1 GS/s采样速率下,校准精度为14 bit的Pipelined ADC的有效位数从9.30 bit提高到9.99 bit,信噪比提高约4 dB,无杂散动态范围提高9.5 dB,积分非线性(INL)降低约10 LS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pelined模数转换器(adc) 电容失配 增益误差 前台校准 后台校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Sigma-Delta/Cyclic ADC的温度传感器的设计
2
作者 李潇然 卓恩锐 +2 位作者 张蕾 张思涵 鲍家乐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29-436,共8页
基于CMOS 55 nm工艺,设计了一种采用Sigma-Delta/Cyclic混合架构ADC的温度传感器,其由感温模块和Sigma-Delta/Cyclic ADC构成.感温模块采用双极型晶体管(BJT)作为感温器件,并采用电流镜动态元件匹配、斩波等技术来提高感温模块精度.为... 基于CMOS 55 nm工艺,设计了一种采用Sigma-Delta/Cyclic混合架构ADC的温度传感器,其由感温模块和Sigma-Delta/Cyclic ADC构成.感温模块采用双极型晶体管(BJT)作为感温器件,并采用电流镜动态元件匹配、斩波等技术来提高感温模块精度.为实现对感温模块输出信号的精确量化,采用了Sigma-Delta/Cyclic混合架构ADC,由一阶Sigma-Delta ADC量化高位数字码,再由Cyclic ADC量化低位数字码,相比于仅采用一阶Sigma-Delta ADC量化的结构,在同等精度下至少可节省50%的转换时间.仿真结果表明,在2.5 V电源和50 kHz的时钟输入下,温度传感器在30 ms的转换时间内可实现16 bit的测温结果,在-45~125℃的温度范围内能达到最大±0.3℃的测温误差和4 m℃的测温分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传感器 双极型晶体管 Sigma-Delta/Cyclic ad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功耗增量式Sigma-Delta ADC的设计
3
作者 岳佳琪 李敬国 喻松林 《激光与红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5-80,共6页
通过将模-数转换器(ADC)集成到红外焦平面读出电路中实现模拟信号的数字化以及基于数字信号的智能化的技术,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红外焦平面数字化技术。作为数字化读出电路的核心组成部分,ADC的性能指标直接影响着整体电路性能。ADC的... 通过将模-数转换器(ADC)集成到红外焦平面读出电路中实现模拟信号的数字化以及基于数字信号的智能化的技术,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红外焦平面数字化技术。作为数字化读出电路的核心组成部分,ADC的性能指标直接影响着整体电路性能。ADC的系统架构可以分为芯片级ADC,列级ADC和像素级ADC,列级ADC是目前在红外焦平面应用最广泛的结构。依据列级数字化读出电路对ADC的要求,本文设计了一种二阶前馈增量式Sigma-Delta ADC,采用1.8 V的电源电压,ADC转换速率为26kS/s,要实现14 bit的量化精度,单个ADC功耗小于100μW。采用CMOS工艺进行电路设计,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增量式Sigma-Delta ADC能够满足系统设计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功耗电路 列级adc 增量式Sigma-Delta ad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抗辐射16位25 MS/s流水线ADC
4
作者 周晓丹 苏晨 +6 位作者 刘涛 付东兵 王健安 陈光炳 李强 刘杰 郭刚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共7页
设计了一款抗辐射16位25 MS/s流水线型模数转换器(ADC)。根据电容失配等因素确定了第一级4位的流水线结构,并设计了改进的自举开关来提高采样线性度。为了降低系统功耗,设计了一种开关电容动态偏置电路,通过减小放大器的平均电流来降低... 设计了一款抗辐射16位25 MS/s流水线型模数转换器(ADC)。根据电容失配等因素确定了第一级4位的流水线结构,并设计了改进的自举开关来提高采样线性度。为了降低系统功耗,设计了一种开关电容动态偏置电路,通过减小放大器的平均电流来降低ADC的系统功耗。为了满足抗辐射的要求,针对电离总剂量效应和单粒子闩锁效应的机理,对电路进行抗辐射加固设计。该款抗辐射ADC在0.18μm CMOS工艺上进行制造,转换器的芯片面积为2.5 mm^(2),经过辐射试验后,在采样率25 MHz、1.8 V电源电压和30.1 MHz正弦输入的条件下,ADC的信噪比(SNR)达到了76.7 dBFS,无杂散动态范围(SFDR)为95.1 dBFS,功耗为38.76 mW,抗辐射能力达到电离总剂量100 Krad(Si)和单粒子闩锁阈值75 MeV·cm^(2)/mg,可满足空间环境的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数转换器 流水线 信噪比 无杂散动态范围 抗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比特ADCs大规模MIMO系统的频偏估计算法
5
作者 周康凯 冯运琪 卢为党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65-1272,共8页
本文研究了基于1-比特模数转换器(Analog to Digital Converters,ADCs)的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系统上行链路的多用户频率同步问题,其中多个单天线用户与配置大规模天线阵列的基站采用正交频分复用(O... 本文研究了基于1-比特模数转换器(Analog to Digital Converters,ADCs)的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系统上行链路的多用户频率同步问题,其中多个单天线用户与配置大规模天线阵列的基站采用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技术进行通信.针对多用户角度不重叠的场景,本文利用接收波束成形网络进行多用户干扰消除,从混叠的多用户信号中提取出目标用户的信息,进而对载波频偏(Carrier Frequency Offset,CFO)进行估计.其次,考虑1-比特ADC导致的量化噪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理论推导了基站接收端处的信噪比(Signal-Noise Ratio,SNR).为了提升系统的性能,基于理论SNR对波束成形网络进行了优化设计.最后,计算机仿真结果显示了所提出的频偏估计算法与其他现有算法相比具有更好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规模MIMO 多用户干扰消除 1-比特adcs CFO 量化噪声 波束成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olterra级数模型下的ADC非线性校正技术研究
6
作者 赵亚锋 王永添 +3 位作者 王煜森 梅思涛 赵贻玖 王厚军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18,共8页
模数转换器(ADC)的性能决定了采集系统的性能优劣,随着采样率和带宽的提升,非线性误差相较于线性误差具有更大的危害。针对频率相关的ADC非线性误差,提出一种基于正弦拟合结合归一化最小均方算法(NLMS)进行自适应参数估计的方法,对ADC... 模数转换器(ADC)的性能决定了采集系统的性能优劣,随着采样率和带宽的提升,非线性误差相较于线性误差具有更大的危害。针对频率相关的ADC非线性误差,提出一种基于正弦拟合结合归一化最小均方算法(NLMS)进行自适应参数估计的方法,对ADC采样数据进行数字后校正。该方法首先对ADC采集的单音信号进行正弦拟合,再基于拟合输出和Volterra级数模型重新构建非线性误差信号。采用NLMS算法对Volterra级数模型相关参数进行自适应估计,当各参数趋于收敛时,经校正后的ADC采样序列与拟合输出之间的偏差接近为0。该方法只需要较少的采样点即可收敛,且不涉及复杂运算,资源开销较少。仿真和实验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在仿真验证中,单音正弦波信号经所提出的方法校正后,2次谐波和3次谐波分别下降了超过20和15 dB;宽带多音信号经校正后,非线性杂散整体“下降”超过15 dB。在一个20 GSPS采样率的硬件平台进行验证也得到了较好的校正效果,系统无杂散动态范围“提升”高于10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数转换器 非线性误差 VOLTERRA级数 数字后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贝叶斯网络改进ADC模型的无人机作战效能评估方法
7
作者 薛松 高源 +2 位作者 张炜 孙雅薇 秦新宇 《火力与指挥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9-56,共8页
针对传统ADC效能评估模型对于能力向量定量分析困难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贝叶斯网络改进ADC模型的无人机作战效能评估方法。依据ADC效能评估模型构建无人机效能评估指标体系,在计算能力向量C时,通过贝叶斯网络表达无人机各级能力之间的... 针对传统ADC效能评估模型对于能力向量定量分析困难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贝叶斯网络改进ADC模型的无人机作战效能评估方法。依据ADC效能评估模型构建无人机效能评估指标体系,在计算能力向量C时,通过贝叶斯网络表达无人机各级能力之间的影响关系,并通过节点概率推理得到无人机的作战能力,更准确地评估无人机的作战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效能评估 adc模型 贝叶斯网络 模糊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用于CMOS图像传感器的数字校准Cyclic ADC设计
8
作者 郭振华 高静 《传感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45-1154,共10页
针对CMOS图像传感器中列并行Cyclic ADC的精度被电容失配所限制的问题,提出了一种Cyclic ADC数字校准技术。该技术复用Cyclic ADC的电路模块,对Cyclic ADC自身的数字校准参数进行精确的自测量,并使用自测量过程提取的数字校准参数,对AD... 针对CMOS图像传感器中列并行Cyclic ADC的精度被电容失配所限制的问题,提出了一种Cyclic ADC数字校准技术。该技术复用Cyclic ADC的电路模块,对Cyclic ADC自身的数字校准参数进行精确的自测量,并使用自测量过程提取的数字校准参数,对ADC进行数字校准,减小了电容失配对Cyclic ADC精度的影响,进而消除了由列并行Cyclic ADC电容失配带来的CMOS图像传感器条纹噪声问题。通过对Cyclic ADC数字校准参数进行多次自测量的方式,解决了随机噪声对校准参数自测量过程产生干扰这一问题。在110 nm CMOS工艺下设计了一款用于CMOS图像传感器的Cyclic ADC,该ADC采用了所提出的电容复用数字校准技术。对电路复用数字校准Cyclic ADC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当自测量次数为10时,所提出的数字校准技术可将具有5%电容失配的Cyclic ADC的有效位数提高5 bit,可有效降低电容失配对Cyclic ADC精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OS图像传感器 Cyclic adc 电路复用 数字校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成双输入缓冲前端的4 GS/s 13位TI-Pipelined-SAR ADC
9
作者 陈浩然 俞军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88-493,共6页
随着转换速率的提升,采样前端逐渐成为限制高速高精度模数转换器(ADC)性能的瓶颈。该文基于16 nm FinFET工艺设计了一款集成双输入缓冲前端的4 GS/s 13位时间交织-流水线逐次逼近型(TI-Pipelined-SAR)ADC。为降低多通道开关之间的串扰... 随着转换速率的提升,采样前端逐渐成为限制高速高精度模数转换器(ADC)性能的瓶颈。该文基于16 nm FinFET工艺设计了一款集成双输入缓冲前端的4 GS/s 13位时间交织-流水线逐次逼近型(TI-Pipelined-SAR)ADC。为降低多通道开关之间的串扰和通道内的回踢,提出了一种双输入缓冲前端结构;并采用通道间校准算法修正该结构引入的额外直流失调和增益失配。为提升采样速率,还提出了一种全CMOS快速导通的栅压自举采样电路。测试结果表明,该ADC在500 MHz输入信号频率下,实现了74.1 dBc的无杂散动态范围,信噪失真比达到了59.6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数转换器 输入缓冲前端 校准算法 栅压自举采样电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两步式SAR ADC架构的智能温度传感器
10
作者 曹亦栋 陈雷 +3 位作者 初飞 李建成 张健 李全利 《半导体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03-611,共9页
针对高速接口芯片的局部结温监测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两步式逐次逼近型模数转换器(SAR ADC)的片上智能温度传感器,该传感器可配合上位机实现对全芯片温度的实时监测,并输出数字温度码。电路对横向pnp管的基极-发射极电压进行采样,设计... 针对高速接口芯片的局部结温监测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两步式逐次逼近型模数转换器(SAR ADC)的片上智能温度传感器,该传感器可配合上位机实现对全芯片温度的实时监测,并输出数字温度码。电路对横向pnp管的基极-发射极电压进行采样,设计了温度监测模块进行量化比较。电路采用了两步式SAR ADC进行10 bit数字温度码的转换输出,两步式SAR ADC通过调节电阻阵列实现粗量化,调节比较器输入管阵列进行细量化。电路基于28 nm CMOS工艺设计,模块面积为0.049 mm^(2)。仿真结果表明,27℃、1.8 V电源电压下温度传感器的最大动态功耗为379μW,在10 MHz参考时钟下的输出响应时间为37.1μs。测试结果表明,芯片温度为62.8~124.5℃时温度传感器温度测量的误差为±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接口芯片 温度传感器 横向pnp管 温度监测模块 两步式逐次逼近型模数转换器(SAR ad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时间交织高速ADC的频谱校正方法
11
作者 居易 丁兆贵 +2 位作者 李林 陈文静 张秋实 《现代雷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72-77,共6页
时间交织架构是高速模数转换器(ADC)的主流架构,而子ADC之间幅频特性的不一致性以及采样时间失配会引入频域杂散,从而严重影响ADC性能。针对该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频谱校正方法,利用标准信号源产生高速ADC工作频段内校正频率序列的所有... 时间交织架构是高速模数转换器(ADC)的主流架构,而子ADC之间幅频特性的不一致性以及采样时间失配会引入频域杂散,从而严重影响ADC性能。针对该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频谱校正方法,利用标准信号源产生高速ADC工作频段内校正频率序列的所有信号并注入至高速ADC,计算所有信号各个子ADC的频谱,得到校正频率序列所有信号对应的各个子ADC各频谱的校正系数,再取均值后得到最终的校正系数。工作时,各个子ADC数据先进行频谱计算,随后使用校正系数进行频谱校正,结合所有子ADC校正后的频谱继续进行运算,最终可以得到时间交织架构ADC频谱。校正系数的使用融入到频谱分析中,校正后采样数据可经傅里叶逆变换得到。仿真验证表明,该方法对于单点频信号、同时多信号以及宽带信号,均取得了明显的校正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数转换器 时间交织 子模数转换器 频谱 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稀土(Pr+Ce)对ADC12合金铸态组织及耐腐蚀性能的影响
12
作者 王琳 牛子帆 +1 位作者 张书维 朱文轩 《材料与冶金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6-292,共7页
利用传统熔配法制备了不同复合稀土(Pr+Ce)含量的铸造ADC12合金.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及电化学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复合稀土对ADC12合金微观组织及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ADC12合金中加入质量分数为0.6%的复合稀土(Pr+Ce... 利用传统熔配法制备了不同复合稀土(Pr+Ce)含量的铸造ADC12合金.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及电化学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复合稀土对ADC12合金微观组织及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ADC12合金中加入质量分数为0.6%的复合稀土(Pr+Ce)后,展示出了较好的微观组织和耐腐蚀性能,合金的初生α-Al相晶粒由粗大的树枝晶转变为圆球状等轴晶,共晶Si相由粗大长针状或板块状转变为纤维状或蠕虫状,合金的α-Al相尺寸及长径比分别为38.2μm和1.4,与未添加复合稀土的合金相比分别减小了57.88%和64.10%;ADC12合金的耐腐蚀性能因复合稀土添加量(质量分数,下同)的不同呈现出先逐渐提高而后降低的变化,当复合稀土添加量为0.6%时,合金的腐蚀速率降到最小,为15.67 mg/(cm^(2)·d),与未添加复合稀土的合金腐蚀速率相比降低了43.65%.由电化学腐蚀结果可知:添加0.6%(Pr+Ce)的ADC12合金腐蚀电位及腐蚀电流密度分别为-631.2 mV和39.8μA/cm^(2),与ADC12合金基体相比,腐蚀电位提高了3.09%,腐蚀电流密度减小了23.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c12合金 复合稀土 铸态组织 耐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ncer Biology&Medicine文章推荐:乳腺癌治疗新纪元:ADC研究进展与展望
13
《中国肿瘤临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53-353,共1页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治疗乳腺癌的手段不断更新迭代,成果显著,然而仍有诸多难题待解。传统的放化疗缺乏特异性,靶向治疗在HER2+乳腺癌等亚型中展现出色的疗效,但对三阴性乳腺癌(TNBC...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治疗乳腺癌的手段不断更新迭代,成果显著,然而仍有诸多难题待解。传统的放化疗缺乏特异性,靶向治疗在HER2+乳腺癌等亚型中展现出色的疗效,但对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疗效却十分有限。抗体偶联药物(ADC)为克服上述治疗局限、提升乳腺癌治疗水平带来了曙光,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手段 抗体偶联药物 adc 恶性肿瘤 HER2乳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粗细量化并行与TDC混合的CMOS图像传感器列级ADC设计方法 被引量:4
14
作者 郭仲杰 苏昌勖 +3 位作者 许睿明 程新齐 余宁梅 李晨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6-499,共14页
针对传统单斜式模数转换器(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ADC)和串行两步式ADC在面向大面阵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图像传感器读出过程中的速度瓶颈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用于高速CMOS图像传感器的全并行ADC设计方... 针对传统单斜式模数转换器(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ADC)和串行两步式ADC在面向大面阵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图像传感器读出过程中的速度瓶颈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用于高速CMOS图像传感器的全并行ADC设计方法.该方法基于时间共享和时间压缩思想,将细量化时间提前到粗量化时间段内,解决了传统方法的时间冗余问题;同时采用插入式时间差值TDC(Time-to-Digital Converter),实现了全局低频时钟下的快速转换机制.本文基于55-nm 1P4M CMOS工艺对所提方法完成了详细电路设计和全面测试验证,在模拟电压3.3 V,数字电压1.2 V,时钟频率250 MHz,输入电压1.2~2.7 V的情况下,将行时间压缩至825 ns,ADC的微分非线性和积分非线性分别为+0.6/-0.6LSB和+1.6/-1.2LSB,信噪失真比(Signal-to-Noise-and-DistortionRatio,SNDR)为68.271 dB,有效位数(Effective Numbers Of Bits,ENOB)达到11.0489 bit,列不一致性低于0.05%.相比现有的先进ADC,本文提出的方法在保证低功耗、高精度的同时,ADC转换速率提高了87.1%以上,为高速高精度CMOS图像传感器的读出与量化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OS图像传感器 列并行adc 单斜式adc 两步式 全并行 时间数字转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具有1~128倍可变增益放大器的低功耗Sigma⁃Delta ADC 被引量:1
15
作者 聂勇 吴旦昱 +2 位作者 王丹丹 唐朝 吴霖真 《半导体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76-482,共7页
为满足传感器应用的低功耗需求,设计并实现了一种低功耗Sigma⁃Delta模数转换器(ADC)芯片。该ADC采用一阶全差分开关电容Sigma⁃Delta调制器,且集成了可编程增益放大器(PGA)和Bandgap;使用1.5 bit量化结构,相较于1 bit量化结构减小了3 dB... 为满足传感器应用的低功耗需求,设计并实现了一种低功耗Sigma⁃Delta模数转换器(ADC)芯片。该ADC采用一阶全差分开关电容Sigma⁃Delta调制器,且集成了可编程增益放大器(PGA)和Bandgap;使用1.5 bit量化结构,相较于1 bit量化结构减小了3 dB的量化误差;使用优化的反馈电路,减小了电容失配引入的误差;PGA采用轨到轨的运放电路拓扑,增大了整个芯片的电压适应范围。基于180 nm CMOS工艺对该ADC进行了设计和流片。测试结果表明:该Sigma⁃Delta ADC在采样频率512 kHz、过采样率(OSR)为256时,峰值信噪谐波失真比(SNDR)和有效位数(ENOB)分别为75.29 dB和12.21 bit,芯片功耗仅为0.92 mW。芯片能在2.3~5.5 V宽电源电压范围内正常工作,可实现最大128 V/V的增益。适用于小型传感器的信号测量应用,可以满足小型传感器低功耗、高精度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数转换器(adc) 全差分开关电容器 Sigma⁃Delta调制器 1.5 bit量化 低功耗 可编程增益放大器(PG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GEM-TPC探测器读出芯片的10 bit20 MSPS SAR ADC设计
16
作者 孙志坤 千奕 +6 位作者 杨鸣宇 佘乾顺 赵红赟 蒲天磊 陆伟建 刘政强 张家瑞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1-486,共6页
随着大面积气体电子倍增器——时间投影室探测器的不断发展,其对读出电子学的密度和集成度要求越来越高。基于180 nm的CMOS工艺设计完成了一款10 bit、20 MSPS的逐次逼近寄存器型模数转换器原型芯片。利用该芯片结合模拟前端模块和数字... 随着大面积气体电子倍增器——时间投影室探测器的不断发展,其对读出电子学的密度和集成度要求越来越高。基于180 nm的CMOS工艺设计完成了一款10 bit、20 MSPS的逐次逼近寄存器型模数转换器原型芯片。利用该芯片结合模拟前端模块和数字信号处理器,可实现全数字化的前端读出专用集成电路用于GEM-TPC的读出。该ADC主要由DAC模块、动态比较器模块、异步时钟生成模块和SAR逻辑模块构成。仿真结果表明,输入信号频率为1.836 MHz时,ENOB为8.61 bit,内核功耗约为3.3 mW/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M-TPC ASIC SAR adc 自举开关 动态比较器 异步SAR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ADC法的侦察无人机作战效能评估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登攀 寇昆湖 +1 位作者 王超 鹿珂珂 《电光与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1-127,共7页
针对侦察无人机系统作战效能评估问题,提出一种改进ADC评估模型。基于侦察无人机系统的作战任务及作战过程,构建出侦察无人机作战效能指标体系;在传统ADC法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作战人员保障因素和战场环境因素,结合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 针对侦察无人机系统作战效能评估问题,提出一种改进ADC评估模型。基于侦察无人机系统的作战任务及作战过程,构建出侦察无人机作战效能指标体系;在传统ADC法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作战人员保障因素和战场环境因素,结合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对侦察无人机系统的作战效能进行评估。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评估结果显示,改进后的ADC法使得侦察无人机作战效能评估更加贴近实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侦察无人机 改进adc 作战效能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高精度列级ADC的读出电路设计实现
18
作者 李敬国 丁熠 王京飞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25-1729,共5页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列级ADC的读出电路设计实现。该读出电路阵列规格为640×512,间距为15μm,列级数字化ADC结构采用三阶增量式Sigma-DeltaADC结构,其量化分辨率为16位,读出电路最大帧频为240Hz,最大功耗250mW,输出方式采用LVDS方式。
关键词 读出电路 列级adc ΔΣad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Ce变质对ADC12铝合金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19
作者 周烨 陈晖 +2 位作者 邹金红 杜丘美 张雪莲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89-93,共5页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拉伸试验机及布氏硬度计研究了稀土Ce改性处理对ADC12铝合金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加入质量分数为0.6%的稀土Ce时,组织中粗大的初生α-Al相变得圆整、细小且分布均匀,共晶Si相由针片状变为...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拉伸试验机及布氏硬度计研究了稀土Ce改性处理对ADC12铝合金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加入质量分数为0.6%的稀土Ce时,组织中粗大的初生α-Al相变得圆整、细小且分布均匀,共晶Si相由针片状变为颗粒状。稀土Ce与合金中的Al元素发生共晶反应生成Al11Ce3等金属间化合物,在扫描电镜下化合物形状为长条针状,并呈亮白色。添加质量分数为0.6%Ce有效提高了合金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分别达到171.72、260.37 MPa和4.1%,与未添加Ce元素的合金相比分别提升了33.83%、48.69%和155%,与此同时,合金的布氏硬度也达到峰值,为88 H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c12铝合金 稀土Ce 变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Ce变质铸造ADC12铝合金的组织及性能
20
作者 郭仓库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111-113,117,共4页
通过添加稀土Ce的方式对ADC12铝合金进行了变质处理,采用显微组织观察、拉伸试验、断口形貌观察等手段研究了0~0.9%Ce对ADC12铝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Ce对ADC12铝合金有较好的变质效果。随着Ce添加量的增加,ADC12合... 通过添加稀土Ce的方式对ADC12铝合金进行了变质处理,采用显微组织观察、拉伸试验、断口形貌观察等手段研究了0~0.9%Ce对ADC12铝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Ce对ADC12铝合金有较好的变质效果。随着Ce添加量的增加,ADC12合金组织中α-Al相面积分数先升高后降低,合金的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先升高后降低。Ce添加量0.5%的合金中α-Al相面积分数达到最大值40.2%,其抗拉强度和伸长率也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58.2 MPa和3.5%,与未变质的ADC12合金相比,分别提高了37.7%和9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c12铝合金 Ce变质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