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9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ault reconstruction observer design for continuous-time systems with measurement disturbances via descriptor system approach 被引量:1
1
作者 Qingxian Jia Yingchun Zhang +1 位作者 Chengliang Li Xueqin Chen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4年第5期877-885,共9页
This paper addresses a problem of observer-based sensor fault reconstruction for continuous-time systems subject to sensor faults and measurement disturbances via a descriptor system approach. An augmented descriptor ... This paper addresses a problem of observer-based sensor fault reconstruction for continuous-time systems subject to sensor faults and measurement disturbances via a descriptor system approach. An augmented descriptor plant is first formulated, by assembling measurement disturbances and sensor faults into an auxiliary state vector. Then a novel descriptor state observer for the augmented plant is constructed such that simultaneous reconstruction of original system states, sensor faults and measurement disturbances are obtained readily. Sufficient conditions for the existence of the proposed observer are explicitly provided, and the application scope of the observer is further discussed. In addition, an extension of the proposed linear approach to a class of nonlinear systems with Lipschitz constraints is investigated. Finally, two numerical examples are simulated to illu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fault-reconstructing approach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ult reconstruction descriptor system approach ob- server design measurement disturba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持精密进近引导的北斗空时联合抗干扰技术 被引量:1
2
作者 康荣雷 张浩 +1 位作者 常军 熊健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59-565,共7页
为保证复杂电磁环境下对北斗卫星信号的可靠、准确和连续的接收能力,在分析抗干扰与高精度联合处理的理论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功率倒置准则与最小均方误差准则结合的空时联合抗干扰技术。该技术能够在北斗信号导向矢量获取失效、阵列... 为保证复杂电磁环境下对北斗卫星信号的可靠、准确和连续的接收能力,在分析抗干扰与高精度联合处理的理论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功率倒置准则与最小均方误差准则结合的空时联合抗干扰技术。该技术能够在北斗信号导向矢量获取失效、阵列流形特性变化或信号入射角度未知等条件下实现北斗抗干扰处理并兼顾载波测量的相位响应不失真。仿真实验表明,所提出的空时联合抗干扰技术在抗干扰达到干噪比50 dB的同时,载波相位畸变误差小于整周1%,满足抗干扰与高精度测量要求,可以有效支持精密进近引导技术所适配的各类战术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斗系统(BDS) 精密进近引导 空时联合 抗干扰算法 高精度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要义、技术突破与关键举措
3
作者 陈幸良 窦亚权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9-71,共13页
遵循“战略要义-技术突破-关键举措”逻辑主线,以“林下经济为什么要高质量发展-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做什么-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如何做”为分析框架,剖析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特征,诠释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 遵循“战略要义-技术突破-关键举措”逻辑主线,以“林下经济为什么要高质量发展-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做什么-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如何做”为分析框架,剖析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特征,诠释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国有林区转型升级、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森林“四库”建设和乡村全面振兴等国家战略之间的关系。基于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价值和本质要求,明确未来应在林下种质资源保育与新种质创制、林下资源生态高效经营、林下产品精深加工利用等关键领域,突破林下食用菌保育促繁技术、濒危珍稀林源药材保育技术、重点种质资源挖掘利用技术、林菌仿野生栽培和抚育技术、林源药材多元生态种植技术、“森林+”全生命周期经营技术、活性成分绿色分离技术、大健康产品加工利用技术等重点方向。从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实践需求出发,以技术突破为基础,提出促进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以科技创新培育林下经济新质生产力,以制度激励会聚林下经济发展新要素,以产业融合激发林下经济发展新动能,以部门协调推动林下经济发展新合力,以示范样板带动林下经济发展提质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下经济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国有林区改革 大食物观 森林“四库” 乡村全面振兴 技术突破 关键举措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聚类椭球模型的机械系统不确定性分析方法
4
作者 马正琰 欧阳衡 +2 位作者 郝志杰 高硕 刘宝会 《工程设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1-150,共10页
机械系统在服役过程中受到随机载荷、制造误差、安装误差等多源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导致系统响应常产生偏差,严重影响其运行稳定性与系统可靠性。在实际工程中,大规模、高质量采集复杂机械系统的数据非常困难,获取的数据样本量通常较小,... 机械系统在服役过程中受到随机载荷、制造误差、安装误差等多源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导致系统响应常产生偏差,严重影响其运行稳定性与系统可靠性。在实际工程中,大规模、高质量采集复杂机械系统的数据非常困难,获取的数据样本量通常较小,难以通过概率模型描述其不确定性。此外,当机械系统在某些特定条件下运行时,数据可能集中在某些区域,呈现一定的聚类特征,导致该条件下机械系统的不确定性分析与度量存在挑战。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聚类椭球模型的机械系统不确定性分析方法,来准确度量具有聚类特征系统参数的不确定性,实现系统响应不确定性的快速评估。为了准确量化具有聚类特性的小样本数据,采用聚类椭球模型对其进行不确定性建模;根据参数区间信息,开展机械系统敏感性分析,确定了影响机械系统性能的主要参数;结合聚类椭球模型和序列二次规划算法获取机械系统响应的上、下边界,实现了系统参数不确定性传播;通过3个数值算例和1个雷达系统工程算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处理小样本条件下机械系统性能不确定性问题时,超椭球聚类方法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和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确定性传播 聚类椭球模型 功能度量法 敏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电站全生命周期碳减排研究与应用进展
5
作者 洪乐欣 李磊 +4 位作者 车伟娴 王彦峰 王流火 方灿 吴会军 《广东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3,共13页
变电站作为电力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减碳技术是实现国家碳达峰碳减排政策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围绕变电站建造与运营发展了一系列的碳减排技术措施,取得了有益的碳减排效果。针对变电站物化、建造、运行、拆除等阶段组成的全生命周期,... 变电站作为电力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减碳技术是实现国家碳达峰碳减排政策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围绕变电站建造与运营发展了一系列的碳减排技术措施,取得了有益的碳减排效果。针对变电站物化、建造、运行、拆除等阶段组成的全生命周期,对变电站碳排放来源分析、碳减排技术进展及应用效果进行综述。相关研究进展表明:首先,运行阶段在变电站全生命周期中碳排放量最大,占比达60%,其中主变压器的电能损耗是最重要的碳排放源;其次,通过变电站建筑的低碳设计建造、变电站设备低碳运行,也可取得明显减碳效果;最后,对未来变电站建设提出展望,应加强变电站减碳效益与经济性的综合评价,并制订低碳变电站设计与评价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电站 碳排放 碳减排措施 生命周期法 碳中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行星风电齿轮箱高精度建模与不确定性分析
6
作者 欧阳衡 赵隆达 +3 位作者 赵颖 侯炎兵 王毅 苑光明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85-495,共11页
复合行星风电齿轮箱受客观存在的材料分布不均、工艺误差、随机载荷等不确定性因素影响,易造成其系统动力学性能出现“算不准、算不快”等问题。为准确揭示数据匮乏时齿轮箱内外部参数的不确定性传播规律,发展复合行星风电齿轮箱高精度... 复合行星风电齿轮箱受客观存在的材料分布不均、工艺误差、随机载荷等不确定性因素影响,易造成其系统动力学性能出现“算不准、算不快”等问题。为准确揭示数据匮乏时齿轮箱内外部参数的不确定性传播规律,发展复合行星风电齿轮箱高精度建模与不确定性分析方法。充分考虑齿轮箱实际服役中约束、载荷情况,建立其高精度模型,并通过零部件与整机动力学试验验证模型准确性。采用功能度量法与非概率相关性传播公式准确获取齿轮箱多维输出响应的区间与非概率相关系数,建立多维椭球模型。结果表明:通过考虑材料参数的不确定性与相关性,所提方法可准确获取箱体最大等效应力、最大变形与各阶频率的不确定域;采用功能度量法与蒙特卡洛模拟方法获取输出响应区间结果的相对误差小于1%;采用非概率相关性传播公式与相关近似建模方法所得响应间相关系数基本一致,并结合区间信息准确建立输出响应的多维椭球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机组 齿轮箱 不确定性分析 动力学分析 功能度量法 非概率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料中铬含量测量不确定度的自上而下法和自下而上法评定
7
作者 初忠江 秦立俊 +2 位作者 姚洵 徐师 庄梅 《中国土壤与肥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73-279,共7页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方法可分为“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类方法,两种方法各有特点,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分别采用自上而下法和自下而上法,对肥料中铬元素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自上而下法评定的铬测量不确定度为17 mg/kg,自下而上...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方法可分为“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类方法,两种方法各有特点,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分别采用自上而下法和自下而上法,对肥料中铬元素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自上而下法评定的铬测量不确定度为17 mg/kg,自下而上法评定的铬测量不确定度为21 mg/kg,两种方法评定的测量不确定度结果基本一致,在积累了大量质量控制样品数据的情况下,自上而下法比自下而上法评定过程更简便,计算量少,易于操作,更能反映出实验室长期检测的精密度和准确度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量不确定度 自上而下法 自下而上法 铬含量 肥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精配准和改进灰狼算法的叶片截面线轮廓度误差评定
8
作者 郝博麒 徐旭松 +1 位作者 王树刚 徐晨 《计量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39-846,共8页
以叶片为实例,在迭代最近点(ICP)精配准的基础上,遵循新一代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提出一种引入改进灰狼优化算法(IGWO)的线轮廓度误差评定方法。首先,根据最小区域理论建立线轮廓度评定模型;其次,利用非均匀有理B样条(NURBS)插值拟合... 以叶片为实例,在迭代最近点(ICP)精配准的基础上,遵循新一代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提出一种引入改进灰狼优化算法(IGWO)的线轮廓度误差评定方法。首先,根据最小区域理论建立线轮廓度评定模型;其次,利用非均匀有理B样条(NURBS)插值拟合出理论轮廓线,并用分割逼近法求算测点到NURBS的最短距离;接着,采用Logistic混沌映射初始化狼群,融合莱维飞行策略更新狼群位置;最后,以ICP参数为变量,基于IGWO并结合分割逼近迭代计算轮廓度误差,同时对比了GA、PSO、WOA三种算法下的计算精度。通过实验计算表明:该方法可用于叶片线轮廓度误差评定,在ICP配准的基础上,轮廓度计算精度提高了26.79%。IGWO相较于GWO收敛速度和计算精度均有所提高,且优于其他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何量计量 线轮廓度 改进灰狼算法 最小区域 非均匀有理B样条 分割逼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冲击响应分析的燃机冲击测点优化
9
作者 汪浩 张春辉 +2 位作者 赵鹏铎 闫明 金映丽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44-252,共9页
为研究舰用燃机在水下爆炸环境试验中测点布置问题,建立经试验验证的数值仿真模型,采用时域模拟法对燃机整体及部件的冲击响应特性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冲击荷载在燃机整体及关键部件中的传递规律,为后续的测点优化方案提供支撑。分析结果... 为研究舰用燃机在水下爆炸环境试验中测点布置问题,建立经试验验证的数值仿真模型,采用时域模拟法对燃机整体及部件的冲击响应特性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冲击荷载在燃机整体及关键部件中的传递规律,为后续的测点优化方案提供支撑。分析结果表明:冲击荷载主要沿燃机底架、主支撑等关键部件传递至燃机内部结构,根据冲击响应传递规律确定了反映燃机模拟装置冲击响应的关键部件和测点布置的初步位置;在此基础上针对冲击荷载传递路径上的底架、支架等关键部位进行细化分析,得出了每个关键部件的冲击响应传递规律,对比发现了每个关键部件的冲击响应最大峰值及部位,结合实际测量经验,优化确定了测点位置,解决了舰船关重设备在抗冲击试验中的测点分布问题。其研究成果可直接应用于舰船关重设备的抗冲击试验测试,对冲击试验测试效率有一定的提升,也可用于舰船关重设备的冲击响应分析,有较强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冲击 燃机 测点优化 时域模拟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FISIM使用分摊方法优化及其产生的影响
10
作者 李云发 贾小爱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7-39,共13页
间接测算的金融中介服务(FISIM)使用分摊的目的是客观反映非金融机构部门对金融机构部门的依赖关系,以便更好地监测宏观经济。然而,目前我国的FISIM使用分摊方法无法完全准确、真实地反映非金融机构部门对金融中介服务的实际使用状况。... 间接测算的金融中介服务(FISIM)使用分摊的目的是客观反映非金融机构部门对金融机构部门的依赖关系,以便更好地监测宏观经济。然而,目前我国的FISIM使用分摊方法无法完全准确、真实地反映非金融机构部门对金融中介服务的实际使用状况。本文系统梳理FISIM使用分摊理论的发展历程,深入剖析我国FISIM使用分摊存在的问题,采用参考利率法对我国FISIM使用分摊进行优化,对比分析参考利率法与指标法在机构部门间分摊FISIM的差异,进一步考察采用参考利率法分摊FISIM对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总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目前采用指标法分摊FISIM,不但会改变各非金融机构部门的中间消耗或最终消费,还会高估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总收入。与指标法相比,参考利率法是一种更精确、更接近实际的FISIM分摊方法,在基础数据允许的条件下,应尽量选择参考利率法分摊FISI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SIM 使用分摊 机构部门 参考利率法 指标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煤矿山采空区失稳风险综合评估方法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甄智鑫 莫崇诚 +5 位作者 韩顺 王艳超 张英 高爱 张立府 陈婉意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4-136,共13页
采空区的失稳会造成井下发生大规模地压活动,进而诱发地表沉降塌陷、采场大规模冒顶和井下透水事故,给矿山带来巨大灾难。采空区失稳风险评估是预防采空区灾害的重要手段,对保障矿山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常用的风险评估方法很少... 采空区的失稳会造成井下发生大规模地压活动,进而诱发地表沉降塌陷、采场大规模冒顶和井下透水事故,给矿山带来巨大灾难。采空区失稳风险评估是预防采空区灾害的重要手段,对保障矿山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常用的风险评估方法很少考虑安全措施对采空区风险的抵消作用,使得风险评估的结果与真实情况存在偏差。同时,现有的采空区风险评估方法未对事故风险的潜在强度进行考虑。创新性地提出基于数值模拟方法通过引入采空区周边塑性区范围内的总弹性应变能指标用于衡量采空区失稳风险的强度。此外,受体的暴露程度在风险评估中很少被关注。因此,紧密耦合采空区失稳风险的可能性、采空区失稳风险的强度、受体暴露特征和治理措施效果有关的独立参数来表征采空区的失稳风险,构建了四重耦合综合评估模型,将其应用于内蒙古某矿山采空区风险评估工作。结果表明:Ⅲ号矿区采空区失稳风险较大,风险等级为Ⅲ级,预警色为橙色。基于数值模拟结果验证了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分析了采空区失稳风险的机理,为评估模型结果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成果可为指导采空区治理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空区风险 四重耦合综合评估模型 受体暴露程度 治理措施效果 欧式空间距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齿轮制造中的残余应力及其对疲劳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林锐怡 殷超超 +4 位作者 师陆冰 余飞鹏 刘忠明 裴帮 卢金生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16-1227,共12页
残余应力对齿轮的疲劳强度及服役寿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残余应力对齿轮疲劳强度作用机制的研究对于延长齿轮服役寿命和改善齿轮服役性能具有重要意义。业界对齿轮疲劳中残余应力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尚未形成统一的结论。首... 残余应力对齿轮的疲劳强度及服役寿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残余应力对齿轮疲劳强度作用机制的研究对于延长齿轮服役寿命和改善齿轮服役性能具有重要意义。业界对齿轮疲劳中残余应力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尚未形成统一的结论。首先,系统地阐述了残余应力的产生机制及调控方法,归纳了现有的残余应力测试方法以及残余应力对齿轮疲劳性能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梳理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难点,从残余应力的测试技术、量化研究、调控方法等三个方面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轮 残余应力 疲劳性能 测试技术 调控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尖入路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的麻醉管理
13
作者 陈宁 王羿鸥 +2 位作者 陈晓宇 刁玉刚 孙莹杰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66-671,共6页
目的总结心尖入路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apical 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TAVR)的麻醉管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2024年1月我院心血管外科行TA-TAVR 60例的临床资料,包括主动脉瓣狭窄34例,主动脉瓣关... 目的总结心尖入路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apical 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TAVR)的麻醉管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2024年1月我院心血管外科行TA-TAVR 60例的临床资料,包括主动脉瓣狭窄34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26例。纽约心脏协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4例,Ⅲ级11例,Ⅳ级45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Ⅱ级12例,Ⅲ级44例,Ⅳ级2例,Ⅴ级2例。欧洲心脏手术风险评估系统Ⅱ(EuroSCOREⅡ)评分8.3%~54.1%,(20.0±10.3)%。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结果术中心室颤动3例。60例术后机械通气时间中位数17(0~192)h,其中0 h(手术室内拔管,即超快通道麻醉)5例,术后6 h内拔管(快通道麻醉)17例,6~48 h拔管31例,7例机械通气时间>48 h。8例术后需要补救镇痛。ICU停留时间21(3~407)h,术后住院时间(7.8±4.5)d。术后并发症包括1例人工主动脉瓣瓣膜脱落急诊开胸手术,3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永久起搏器植入,2例低氧血症再次气管插管。结论优化麻醉干预措施(麻醉细节、麻醉监测手段、麻醉镇痛方案),有助于早期拔管,实现TA-TAVR超快通道和快通道麻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尖入路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麻醉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比较研究——以阳朔旅游形象测量分析为例 被引量:69
14
作者 杨永德 白丽明 苏振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3-57,共5页
缺乏合理测量方式,单纯依靠文脉分析是制约我国旅游目的地形象测量研究与实践的最大瓶颈之一。针对这一现实,本文借鉴艾特纳与瑞奇等西方学者的研究成果,对结构法与非结构法进行综合比较,从而提出定性与定量测量旅游者目的地形象感知的... 缺乏合理测量方式,单纯依靠文脉分析是制约我国旅游目的地形象测量研究与实践的最大瓶颈之一。针对这一现实,本文借鉴艾特纳与瑞奇等西方学者的研究成果,对结构法与非结构法进行综合比较,从而提出定性与定量测量旅游者目的地形象感知的系统方法与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目的地形象(TDI) 测量 结构法 非结构法 阳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威胁敏感性的概念和测量:生理和认知两种取向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李小新 郭永玉 +1 位作者 芈静 胡小勇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608-1615,共8页
对威胁敏感是人类在应对外部环境过程中不断发展的生存技能。威胁敏感性的研究主要存在两种取向:生理取向以敏感性强化理论为基础,将行为抑制系统的敏感性界定为威胁敏感性,量化为个体应对威胁时的生理、情绪和行为反应水平;认知取向以... 对威胁敏感是人类在应对外部环境过程中不断发展的生存技能。威胁敏感性的研究主要存在两种取向:生理取向以敏感性强化理论为基础,将行为抑制系统的敏感性界定为威胁敏感性,量化为个体应对威胁时的生理、情绪和行为反应水平;认知取向以信息加工的认知风格理论为基础,将个体在对威胁信息加工过程中的敏感性偏向定义为威胁警觉,量化为威胁刺激呈现前后的预期水平和探测水平。未来研究还需进一步整合和界定威胁敏感性的概念内涵,验证各测量指标之间的关系,拓展不同种类威胁敏感性的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胁敏感性 生理取向 认知取向 测量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生物黑炭农业应用的固碳减排计量方法学探讨 被引量:13
16
作者 张阿凤 程琨 +5 位作者 潘根兴 郑金伟 李恋卿 张旭辉 杜彦玲 韩晓君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811-1815,共5页
秸秆或生活垃圾热裂解转化生物黑炭的产业化技术已经成熟,生物黑炭固碳减排方法学是进行自主碳交易的必备技术依据。基于河南三利新能源有限公司生物黑炭的生产工艺,对秸秆燃烧(基线)和转化生物黑炭以及农业应用(项目)整个系统全... 秸秆或生活垃圾热裂解转化生物黑炭的产业化技术已经成熟,生物黑炭固碳减排方法学是进行自主碳交易的必备技术依据。基于河南三利新能源有限公司生物黑炭的生产工艺,对秸秆燃烧(基线)和转化生物黑炭以及农业应用(项目)整个系统全生命周期的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和碳汇清除量进行了评价。采用该方法学,对已经进行的秸秆生物质黑炭的生产和稻田施用的总效应初步估计为秸秆产生净碳汇249-398kgCO2-e·t^-1。可以看出秸秆生物黑炭具有显著的固碳减排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黑炭 固碳减排 计量方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底后外侧解剖学研究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10
17
作者 王仲伟 陈刚 +1 位作者 郭孝龙 李卫平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84-185,共2页
目的:对颅底后外侧颅骨进行解剖学研究,为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采用干颅骨及福尔马林固定头颅标本各15例进行解剖研究和模拟乙状窦后手术入路。结果:枕外隆凸到颧弓根连线为横窦标志。星点、顶乳缝前角及乳突尖形成的三角区为... 目的:对颅底后外侧颅骨进行解剖学研究,为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采用干颅骨及福尔马林固定头颅标本各15例进行解剖研究和模拟乙状窦后手术入路。结果:枕外隆凸到颧弓根连线为横窦标志。星点、顶乳缝前角及乳突尖形成的三角区为乙状窦上下曲之间表面投影。关键孔位置在乳窦后平台。结论:作者设计的关键孔定位方法简捷、实用、方便,在模拟手术中可行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量 颅底 乙状窦后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力资本的度量:方法、结果及应用 被引量:31
18
作者 李海峥 李波 +2 位作者 裘越芳 郭大治 唐棠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9-78,共10页
笔者系统描述了适合国情的中国人力资本综合度量的方法体系,介绍了相应的计算结果及其在相关人力资本研究领域中的具体应用。通过建立中国第一套人力资本综合度量指标体系及相应面板数据库,本研究为定量分析中国人力资本的分布及其发展... 笔者系统描述了适合国情的中国人力资本综合度量的方法体系,介绍了相应的计算结果及其在相关人力资本研究领域中的具体应用。通过建立中国第一套人力资本综合度量指标体系及相应面板数据库,本研究为定量分析中国人力资本的分布及其发展状况、深入研究人力资本对中国经济及社会发展的作用、为政府在经济社会方面的重大决策等提供定量依据。而基于中国人力资本面板数据的其他研究进一步表明人力资本综合度量体系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同时,笔者根据计算所得的1985—2010年间国家和省级层面的多种跨时间、跨省份可比的年度人力资本数据,分别讨论了中国总体人力资本、人均人力资本以及劳动力人力资本等的分布状况和发展动态。研究结果表明,从国家层面看,近年来中国人力资本显著增长并呈加快趋势,教育等因素逐渐成为人力资本增长的动力,但也表现出城乡间人力资本的差距扩大以及人口老龄化对人力资本发展的不利影响;从省级层面看,人力资本省际差异明显,经济发达省份的发展状况明显好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省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力资本度量 J-F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源效率的七类测度指标及其测度方法 被引量:99
19
作者 魏一鸣 廖华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8-137,共10页
能源效率已经成为能源政策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但有关能源效率测度指标及其测度方法的系统比较重视不够。本文对传统的和作者提出的能源效率测度指标做全面总结和系统剖析(包括能源宏观效率、能源实物效率、能源物理效率、能源要素利用... 能源效率已经成为能源政策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但有关能源效率测度指标及其测度方法的系统比较重视不够。本文对传统的和作者提出的能源效率测度指标做全面总结和系统剖析(包括能源宏观效率、能源实物效率、能源物理效率、能源要素利用效率、能源要素配置效率、能源价值效率、能源经济效率等七大类指标)。讨论了各类指标的理论基础或假设条件、相互关系、优缺点或适应范围,以及在使用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澄清了当前关于能源效率指标的一些认识或应用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效率 测度指标 测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云计算环境下的能效模型和度量方法 被引量:71
20
作者 宋杰 李甜甜 +2 位作者 闫振兴 那俊 朱志良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00-214,共15页
提出一种云计算环境下的能效模型和度量方法.首先定义了能效的数学表达及其测量和计算方法,并推导出了能效最大值的发生条件;其次,为方便能效计算,改进了计算机功率和CPU工作状态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通过CPU使用率和频率来计算能效,从... 提出一种云计算环境下的能效模型和度量方法.首先定义了能效的数学表达及其测量和计算方法,并推导出了能效最大值的发生条件;其次,为方便能效计算,改进了计算机功率和CPU工作状态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通过CPU使用率和频率来计算能效,从而简化了能效测量方法.此外,还设计并实施了大量实验,验证了提出的能效模型的正确性;同时对单机环境,云计算环境中CPU密集型、I/O密集型和交互型运算进行能效评估,总结其能效规律和优化办法.理论和实验证明,所提出的能效模型和计算方法能够准确地评估云系统的能效,并为能效优化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计算 节能 能效模型 能效度量 能耗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