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法治精神推动学前教育政府责任的落实 被引量:2
1
作者 虞永平 乐晓云 卢俊岑 《学前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学前教育是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伟大事业。《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的颁布是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法治保障。该法对政府发展学前教育的责任作了明确的规定。政府是发展学前教育的责任主体,其学前教育价值观会影响学前教育的... 学前教育是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伟大事业。《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的颁布是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法治保障。该法对政府发展学前教育的责任作了明确的规定。政府是发展学前教育的责任主体,其学前教育价值观会影响学前教育的决策和对学前教育的推进。政府应加强对学前教育的价值引领,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尤其应保障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建立行之有效的学前教育体制机制,确保学前教育健康运行,也是政府对学前教育的重要责任。政府的履责状况将对学前教育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也必将受到儿童发展的检验,受到时代和历史的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 政府责任 投入 体制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振达 《语言战略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6-43,共8页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中国语言生活依法治理的基础。该法自公布、施行至今25年,对该法的研究可分为法律解读、“良法”讨论、“善治”转向3个时期,呈现语言研究和法律研究两类视角。学界对该法的角色地位、主要功能、对象范围、特...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中国语言生活依法治理的基础。该法自公布、施行至今25年,对该法的研究可分为法律解读、“良法”讨论、“善治”转向3个时期,呈现语言研究和法律研究两类视角。学界对该法的角色地位、主要功能、对象范围、特点原则等达成了基本共识,在以下方面则尚存争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概念及界定,汉语拼音的地位性质与使用范围,语言权利和义务,“软法”属性,“非通用语言文字”立法,外国语言文字的使用及其规范。面对新时代语言文字法治建设要求,需要在以下方面做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修订工作:(1)科学研判,深究法理依据;(2)与时俱进,修订法律规定;(3)系统落地,对接执法司法;(4)共享共治,增强法治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语言文字法治建设 语言立法 语言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迁与重塑:中央苏区社会治理管窥——以《红色中华》报道为中心的考察
3
作者 陈国忠 蒋积伟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7-134,共8页
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苏区群众对苏区农村社会进行了一场深入而有效的社会治理。反映在社会秩序上,社会阶级关系得到了转变、社会组织管理体系实现了重组以及社会阶层再度分化流动;反映在社会文化生活上,主要体现在破除迷信... 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苏区群众对苏区农村社会进行了一场深入而有效的社会治理。反映在社会秩序上,社会阶级关系得到了转变、社会组织管理体系实现了重组以及社会阶层再度分化流动;反映在社会文化生活上,主要体现在破除迷信、解放妇女以及重塑文化艺术;反映在社会生活环境上,则体现为治安环境得到了及时的管治,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的保护。与此同时,中央苏区的社会变革亦使得苏区社会心理发生了显著的变迁,广大农民的思想与心理逐步地由因循守旧的保守情形转变为除旧布新的激进状态。考察这一时期的社会治理状况,有助于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提供有益历史镜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苏区 社会治理 社会结构 社会文化 《红色中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名治理与更名政治 ——民国时期北京街巷地名的演变 被引量:4
4
作者 罗桂林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4-56,共13页
明清以来,北京的街巷地名基本上处于自主发展和多中心管理的状态中,既受到王朝政治和精英文化的影响,也为民间文化的发展保留了空间。进入民国以后,城市当局开始强化对街巷地名的“标准化”管理,同时又将地名管理与不动产登记相结合,形... 明清以来,北京的街巷地名基本上处于自主发展和多中心管理的状态中,既受到王朝政治和精英文化的影响,也为民间文化的发展保留了空间。进入民国以后,城市当局开始强化对街巷地名的“标准化”管理,同时又将地名管理与不动产登记相结合,形成精细治理城市空间的技术基础。城市当局还发动了对街巷地名的“雅化”、民族主义化和“地名革命”等运动,通过对街巷地名的政治化操作,将街头打造成意识形态展演的空间。但由于存在着各种限制性因素,城市当局对街巷地名的全盘整顿难以落到实处。民国时期北京街巷地名的演变,既展示了权力生产和行使的新方式,也反映出近代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新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北京街巷 城市地名 地名治理 更名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时期新疆屯垦与边疆治理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艾云 罗利华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54,共9页
民国时期新疆屯垦在财政困难、国内灾害频发和社会各界积极推动下得以开展。其屯垦人员主要包括普通民众、部队官兵、官警人员等,通过开垦土地、引进先进技术、兴修南北疆水利,推动新疆农业发展,巩固西北边防,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民国时期新疆屯垦在财政困难、国内灾害频发和社会各界积极推动下得以开展。其屯垦人员主要包括普通民众、部队官兵、官警人员等,通过开垦土地、引进先进技术、兴修南北疆水利,推动新疆农业发展,巩固西北边防,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发挥着屯垦在边疆治理中的作用,丰富了我国西北边疆治理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 新疆 屯垦 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时期“国术救国”的话语构建及演进逻辑——以《中央国术馆馆刊》史料文本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1
6
作者 周德巧 张长念 李朝旭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3-152,共10页
民国时期,中央国术馆以《中央国术馆馆刊》为舆论阵地构建了“国术救国”的时代话语体系。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和史学考证等方法,对《中央国术馆馆刊》的史料文本进行分析,力图探究该时期“国术救国”话语体系何以构建及以何逻辑不... 民国时期,中央国术馆以《中央国术馆馆刊》为舆论阵地构建了“国术救国”的时代话语体系。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和史学考证等方法,对《中央国术馆馆刊》的史料文本进行分析,力图探究该时期“国术救国”话语体系何以构建及以何逻辑不断演进。在构建路径上,研究发现:馆刊利用宗旨阐明与内容指引明确了“国术救国”的话语导向;借助名人造势与热点渲染强化了“国术救国”的话语表达;最后通过理论建设与行动探索展开“国术救国”的话语实践并成功形塑起“国术救国”的话语体系。进一步探究民国时期“国术救国”话语的演进逻辑,认为:从国家层面看是出于危机压迫下对公民身体的政治征用;从民族层面看是由于思潮冲击下民族自信的文化坚守;从社会层面看则是时代推进下由德而力的势能释放。国家、民族、社会的三重因素是“国术救国”话语演进的逻辑起点和历史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 国术 国术救国 话语构建 演进逻辑 中央国术馆 中央国术馆馆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集体经济的类型界定与治理效应 被引量:19
7
作者 夏冬 夏柱智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2-71,共10页
治理有效是中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核心,以中部地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为研究对象,分析集体经济的发展特征、路径与治理效应,建立“集体经济-有效治理”的分析框架。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各项举措支持下,中国中部农村集体经济经历了快速发... 治理有效是中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核心,以中部地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为研究对象,分析集体经济的发展特征、路径与治理效应,建立“集体经济-有效治理”的分析框架。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各项举措支持下,中国中部农村集体经济经历了快速发展,形成了具有小规模却相对稳定的兜底型集体经济,这也是一种新型集体经济。兜底型集体经济适应中西部乡村发展的现实,具有促进村庄有效治理的积极效应,具体表现为促进了村级组织稳定运转、维持小微公共品有序供给、为留守农民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等。提出中国应立足于中西部集体经济发展现实,避免集体经济发展实践中盲目“经营村庄”的实践误区,分类推进集体经济发展,加强村社集体统筹能力建设,以实现村庄有效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兜底型集体经济 新型集体经济 村级治理 中西部乡村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实施后黄河流域治理的法律保障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庆萌 《水利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6-93,共8页
为强化黄河流域治理的法律基础,进一步创新流域管理体制及细化黄河流域治理法律责任,通过对现有法规进行梳理,分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实施后黄河流域治理的法律保障情况。结果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在实施过程... 为强化黄河流域治理的法律基础,进一步创新流域管理体制及细化黄河流域治理法律责任,通过对现有法规进行梳理,分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实施后黄河流域治理的法律保障情况。结果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立法模糊、与相关配套法规衔接不足、执法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制约了其效能的充分发挥。提出了明确生态保护治理目标、整合细化现有法规、建立统一行政管理制度、构建多元化治理体系等流域治理完善路径,以解决当前黄河流域治理中的实际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 流域治理 法律保障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跨域治理视域下中国—中亚跨界民族问题及其应对研究
9
作者 袁迪嘉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2-78,共7页
中国与周边中亚国家间跨界民族问题的存在及其影响是当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实现长久安全与持续发展的重要变量因素,关系到“一带一路”跨域治理进程中我国与中亚命运共同体建构和中国—中亚跨域一体化合作的行稳致远。着眼于兹... 中国与周边中亚国家间跨界民族问题的存在及其影响是当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实现长久安全与持续发展的重要变量因素,关系到“一带一路”跨域治理进程中我国与中亚命运共同体建构和中国—中亚跨域一体化合作的行稳致远。着眼于兹,有必要围绕“一带一路”跨域治理的目标与框架,针对中国—中亚跨界民族问题的理性认识与科学处理展开深入、系统地研究。对此,本文结合理论与现实,沿循“利用理论解构现实”到“建构理论指导现实”的逻辑路径,就“一带一路”跨域治理视域下中国—中亚跨界民族问题及其应对进行探索,分析了中国—中亚跨界民族问题的内涵及其对“一带一路”跨域治理的多重影响;从主权维护、区域安全、民生发展等三个维度探讨了“一带一路”跨域治理语境下应对中国—中亚跨界民族问题的主要旨趣;继而基于“一带一路”建设稳定与合作,由国际合作体系完善、公共产品协同供给、多元机制复合运用等若干面向提出了应对中国—中亚跨界民族问题的实践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跨域治理 中国与中亚 跨界民族问题 一体化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体育法治建设的战略走向与完善路径 被引量:23
10
作者 王家宏 王茜 +6 位作者 赵毅 陈华荣 郭树理 熊瑛子 辜德宏 姜熙 张大志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2-40,71,共10页
建设体育强国需要强大的法治保障、推进健康中国战略需要法治规范引导、全面依法治国应补齐体育法治短板、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体育治理体系现代化构成了中国体育法治建设的战略背景。体育法治要服务于体育发展战略大局、体育法治要为... 建设体育强国需要强大的法治保障、推进健康中国战略需要法治规范引导、全面依法治国应补齐体育法治短板、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体育治理体系现代化构成了中国体育法治建设的战略背景。体育法治要服务于体育发展战略大局、体育法治要为体育深化改革保驾护航、体育法治要与体育政策良性互动、体育法治要融入体育治理过程指引了中国体育法治建设的战略走向。在全民健身、学校体育、竞技体育、体育社会团体、体育产业等体育强国建设的重点领域,对法治的需求日益强烈,亟待补齐当前体育法治发展的短板。由此,应充分利用当前《体育法》修改契机,在外部充分接入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在内部充分完善体育法律规范体系,以重点领域为突破口,完善中国体育法治建设,为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提供制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法治 体育治理 体育改革 体育政策 体育强国 《体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国体育社会组织发展:历程回顾、现实审思与未来走向 被引量:81
11
作者 韩慧 郑家鲲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12,共10页
通过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体育社会组织的更迭脉络,审视我国体育社会组织发展的现实状况,进而发现问题并提出体育社会组织未来的发展方向、路径和举措。研究认为,经过70年的砥砺奋进,我国体育社会组织在总体上呈现出稳中向好的发展趋... 通过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体育社会组织的更迭脉络,审视我国体育社会组织发展的现实状况,进而发现问题并提出体育社会组织未来的发展方向、路径和举措。研究认为,经过70年的砥砺奋进,我国体育社会组织在总体上呈现出稳中向好的发展趋势,但同时仍存在不少因素阻碍其进一步优化,主要表现为社会治理新旧环境转换中关系仍未理顺、制度生态有待优化以及自身生长逻辑的限制。实现新时代体育社会组织更高质量的发展,必须将其置于中国现代化转型逻辑和趋势中加以考察,从政府、体育社会组织、政社合作治理三方面共同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70周年 体育社会组织 发展历程 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税费改革后中西部地区乡镇政权自主空间的营造--以河北Y县为例 被引量:36
12
作者 杨善华 宋倩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7-106,共20页
税费改革之后,我国中西部地区乡镇政权的财政收入大多采用转移支付的形式实现,乡镇政权的一些职能也被上收到了上级职能部门。这对于以前主要靠农业提取作为其主要财政收入来源的中西部乡镇政权来说,意味着极大地收缩了他们工作的自主... 税费改革之后,我国中西部地区乡镇政权的财政收入大多采用转移支付的形式实现,乡镇政权的一些职能也被上收到了上级职能部门。这对于以前主要靠农业提取作为其主要财政收入来源的中西部乡镇政权来说,意味着极大地收缩了他们工作的自主空间。但是,在压力型体制下,在这样的财政和职能困境中,他们仍然要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这就使得他们必须去寻求自主空间的拓展。笔者根据对河北省Y县乡镇干部的访谈,试图解释中西部部分地区的乡镇政权是如何在夹缝中寻求自我空间的。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工作做得比较优秀的乡镇政权基本都有这样的特点:乡镇干部了解如何有选择地做事,以缩小贯彻上级意志的工作范围;在与县级政权的以依赖与软性反抗为特征的关系互动中,营造基层政权的自主空间;在与基层村民的关系中,调动各种权力技术,权宜地运用权力与村民进行互动,扩大自主空间;同时有些地方在组织上还形成了一套积极和高效的体系、甚至机关文化,以保证在上级政府的考核中获取优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空间 中西部乡镇政权 权力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策试点与社会政策创新扩散机制——以留守儿童社会政策为例 被引量:41
13
作者 冯锋 周霞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7-83,共7页
留守儿童社会政策从政策试点到全国推行,都是在中央政府强烈推动下完成的。从政策创新扩散理论出发,结合中国特殊的政策试点,深入探讨留守儿童社会政策在试点不同阶段的政策扩散机制。研究结果发现:处在政策试点的不同阶段,中央政府运... 留守儿童社会政策从政策试点到全国推行,都是在中央政府强烈推动下完成的。从政策创新扩散理论出发,结合中国特殊的政策试点,深入探讨留守儿童社会政策在试点不同阶段的政策扩散机制。研究结果发现:处在政策试点的不同阶段,中央政府运用不同的干预手段来推动政策扩散。政策前试点阶段,中央政府主要通过政策信号释放和"弱行政指令";试点阶段则通过全面参与和"强行政指令";后试点阶段,中央政府在"强行政指令"的基础上,增加政治激励,加速留守儿童社会政策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守儿童 政策创新 扩散机制 政策试点 央地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主集中制的共和型民主模式与党内治理现代化 被引量:6
14
作者 严俊 石本惠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4-89,共6页
民主集中制发展史上,经典作家和马克思主义政党围绕"如何民主地集中"这一核心问题,进行了长期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摸索,形成了三种主要模式。不同模式下,党内权力的实际行使主体有所不同,党内权力运行的制度化水平存在明显差异,... 民主集中制发展史上,经典作家和马克思主义政党围绕"如何民主地集中"这一核心问题,进行了长期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摸索,形成了三种主要模式。不同模式下,党内权力的实际行使主体有所不同,党内权力运行的制度化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对党的制度建设的影响和作用亦各不相同。共和型民主模式主张党代会应成为党内权力的实际行使主体和党内治理体系的基础性平台,主张党内权力应制度化运行,符合经典作家党建思想与党建实践的内在精神和现代治理的根本宗旨,有利于提升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治理主体地位,有利于推进党内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利于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现代执政党,因而应成为推进中共党内治理现代化的理想目标模式。通过对民主集中制进行类型学分析,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澄清和化解一些民主集中制研究领域长期存在的误解、困惑和分歧,为中共党内治理现代化研究以及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提供有用的概念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集中制 共和型民主模式 党内治理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时期私立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主要特征及其借鉴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根东 何洪艳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59-64,共6页
民国时期是高等教育非常重要的一个发展时期。通过分析董事会、校长、教授这三个内部治理的核心要素,对民国时期私立大学的内部治理运行机制进行了梳理,总结其内部治理结构的特征,并对民办高校治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意见,以期对民... 民国时期是高等教育非常重要的一个发展时期。通过分析董事会、校长、教授这三个内部治理的核心要素,对民国时期私立大学的内部治理运行机制进行了梳理,总结其内部治理结构的特征,并对民办高校治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意见,以期对民办高校的治理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私立大学 内部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中部地区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汪金龙 李创霏 《财贸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9-115,共7页
公司治理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公司治理研究中一个备受争议的课题,实证研究并未得出一致的结论。本文以我国中部地区上市公司为样本,选择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股权集中度等若干研究变量,对董事会结构与股权结构和公司绩效... 公司治理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公司治理研究中一个备受争议的课题,实证研究并未得出一致的结论。本文以我国中部地区上市公司为样本,选择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股权集中度等若干研究变量,对董事会结构与股权结构和公司绩效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独立董事比例、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高管人员持股比例和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存在正相关关系;董事会规模、国有股比例与公司绩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部地区 高管人员 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绩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中地区民营中小企业发展中的政府职能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杏 丁振国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29-31,共3页
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逐渐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政府对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华中地区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相对滞后,但呈现较好的发展势头,并以地域优势、资源丰富、人才集中为特点。政府应针对华中地区民营... 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逐渐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政府对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华中地区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相对滞后,但呈现较好的发展势头,并以地域优势、资源丰富、人才集中为特点。政府应针对华中地区民营中小企业的特点,努力建立真正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并配套经济基础设施、社会服务系统等方面的建设,以促进民营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发展 华中地区 民营中小企业 政府职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国民政府对云南少数民族的调查 被引量:3
18
作者 马玉华 万永林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2-47,共6页
20世纪20年代以后, 英、日等帝国主义列强对云南边境少数民族地区不断入侵。为稳定边疆, 国民政府曾组织了多次对这些地区少数民族的调查。这些调查规模较大, 调查内容广泛, 涉及到民族名称、分布区域、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土司情况、... 20世纪20年代以后, 英、日等帝国主义列强对云南边境少数民族地区不断入侵。为稳定边疆, 国民政府曾组织了多次对这些地区少数民族的调查。这些调查规模较大, 调查内容广泛, 涉及到民族名称、分布区域、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土司情况、生产生活、人口情况等内容, 留下了大量宝贵的民族史、民族学、人类学资料, 尽管这些资料有很多不足甚至歪曲, 但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政府名义组织的较全面的云南少数民族调查, 对今天的边疆少数民族研究, 还是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政府 云南 少数民族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国家预决算看民国政府对西藏的财政投入与管理——兼驳“民国西藏独立”论 被引量:6
19
作者 陈崇凯 刘淼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24-29,34,共7页
文章以新发现的中华民国时期国家预算西藏省岁入岁出等报表为依据,结合民国历史档案,分析总结了民国中央政府对西藏的财政投入的种类、数量和性质,同时论述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发展金融货币、交通、贸易的支持和管理措施,坚持维护了中央对... 文章以新发现的中华民国时期国家预算西藏省岁入岁出等报表为依据,结合民国历史档案,分析总结了民国中央政府对西藏的财政投入的种类、数量和性质,同时论述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发展金融货币、交通、贸易的支持和管理措施,坚持维护了中央对西藏的主权,从一个侧面批驳了国外敌对势力和藏独集团编造的“民国西藏独立”谬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民国政府 财政投入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与现行国体、政体的渊源关系 被引量:6
20
作者 胡松 饶勇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1-124,共4页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雏形,60年来我们在政权建设上的许多举措,都能在历史轨迹中寻找到许多因果渊源的对接点。抚今追昔,从国体来看,我国现行人民民主专政是由苏维埃共和国的工农民主专政发展而来的;从政体来看,我国现行...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雏形,60年来我们在政权建设上的许多举措,都能在历史轨迹中寻找到许多因果渊源的对接点。抚今追昔,从国体来看,我国现行人民民主专政是由苏维埃共和国的工农民主专政发展而来的;从政体来看,我国现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苏区的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度发展而来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与现行国体、政体之间是一种血脉相连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国体 政体 血脉相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