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2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PRESSION AND LOCALIZATION OF SMAD4 PROTEIN IN RAT TESTIS DURING THE POSTNATAL DEVELOPMENT 被引量:2
1
作者 张远强 胡静 +1 位作者 刘新平 许若军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55-161,共7页
Objective.To study expression and localiza tion of Smad4protein,the common-mediator Smad,which is one of intracellular signaling molecules of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afamily,in rat t estis during postnatal developm... Objective.To study expression and localiza tion of Smad4protein,the common-mediator Smad,which is one of intracellular signaling molecules of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afamily,in rat t estis during postnatal development.Methods.In this study,whole testes were co llected from S.D rats aged3days,7days,14days and28days,and adult respe ctively.We examined the cellular localization and developmental change of Smad 4in rat testis by immunohistochemical ABC method with glucose oxidase-DAB-nic kel enhancement technique;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immunostaining by t he image analysis system;the Smads pro-teins coexistence in the adult rat test is by the double immune staining for CD14-Smad4and Smad2-Smad4;the prote in expression of Smad during rat testicular development by means of Western blo ts.Results.The protein of Smad4was present in rats from3days of age to adul thood,and the im-munolocalization was exclusively localized to the cytoplasm o f Leydig cells with negative nuclei in the in-terstitial tissue at any time po int.No expression was detected in germ cells.The result of image and sta-tis tical analysis showed that generally,there was a tendency that the expression o f Smad4in the testes increased gradually with the rats developing maturation.C onclusion.Our data provide direct evidence for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TGF-aaction in rat testes during postnatal development and spermatogenesis of ra 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 sf orming growth factor SMAD4 test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dentification and sequencing of preprothyr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and its receptor in rat testis
2
作者 李臻 刘新平 +2 位作者 张远强 许若军 张舒华 《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China)》 CAS 2000年第2期146-149,共4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regulation of thyrotrophin-releasing hormone (TRH) and its receptor (TRH-R) in rat testis and their function in the reproduction and development. Methods: Total RNA of fat tes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regulation of thyrotrophin-releasing hormone (TRH) and its receptor (TRH-R) in rat testis and their function in the reproduction and development. Methods: Total RNA of fat testicular tissues was used as template. The oligonucleotide primers were designed from the sequence of rat hypothalamus prepro(pp)TRH and pituitary TRH-R cDNA for 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 PCR ). Specific fragments of ppTRH and TRH-R cDNA were cloned and sequenced. Results: DNA sequence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cDNA Sequences of ppTRH and TRH-R from rat testis were consistent with those of hypothalamus ppTRH and pituitary TRH-R cDNA. Conclusion: TRH may function as a new autocrine or paracrine regulator of testicular function via a transmembrane receptor very similar or identical to that in pituita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yrotrophin-releasing-releasing HORMONE thyrotrophin-releasing HORMONE RECEPTOR testis 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 merase chain reaction ra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Px5在正常及隐睾症双峰驼睾丸及附睾中的作用分析
3
作者 路亚男 袁莉刚 +3 位作者 曾建林 齐玉梅 马龙 吕金瀚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80-1190,共11页
【目的】分析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5(glutathione peroxidase-5,GPx5)在正常及隐睾症双峰驼睾丸及附睾中的分布与表达,探索其在双峰驼隐睾时精子的抗氧化对生殖的调控作用。【方法】选取成年(5岁)双峰驼正常睾丸附睾10对及隐睾睾丸附睾6... 【目的】分析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5(glutathione peroxidase-5,GPx5)在正常及隐睾症双峰驼睾丸及附睾中的分布与表达,探索其在双峰驼隐睾时精子的抗氧化对生殖的调控作用。【方法】选取成年(5岁)双峰驼正常睾丸附睾10对及隐睾睾丸附睾6对,利用HE染色、胶原染色、网状染色观察其组织学结构特征,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Western blotting、免疫荧光染色结合Image Pro Plus 13.0图像分析研究GPx5的表达及分布。【结果】与正常组相比,隐睾组双峰驼生精小管发育不良且管腔直径极显著缩小(P<0.01),间质细胞减少,附睾管腔缩小且上皮形成空泡,睾丸及附睾间质网状纤维和胶原纤维较丰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GPx5在正常组双峰驼睾丸中未见明显表达,在隐睾组支持细胞中可见明显表达。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GPx5在隐睾组双峰驼睾丸和附睾体中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在附睾头中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在附睾尾中表达量无显著差异(P>0.05)。免疫荧光定位显示,与正常组相比,GPx5在隐睾组双峰驼睾丸和附睾尾中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在附睾头中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在附睾体中表达量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双峰驼隐睾的睾丸及附睾趋向纤维化;GPx5蛋白表达量在双峰驼隐睾睾丸中显著增加,且在支持细胞中表达增强,生精小管中的氧化应激影响了精子的正常生成;在附睾头的主细胞表达微弱,提示附睾微环境的抗氧化异常,精子损伤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5(GPx5) 双峰驼 隐睾 睾丸 附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籽鹅睾丸microRNA-182-5p靶基因预测及调控精子迁移率性状的网络分析
4
作者 郝泓润 任晓芳 +4 位作者 蒋珂 殷佳欣 刘雨诺 丛可心 刘胜军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31-37,87,共8页
为筛选miR-182-5p影响籽鹅精子迁移率性状的关键靶基因,首先利用在线数据库预测miR-182-5p的靶基因,然后进行GO功能注释、KEGG通路注释和蛋白互作分析,并利用Cytoscape软件绘制靶基因可能参与的调控网络。最后,利用RNA测序技术分析这些... 为筛选miR-182-5p影响籽鹅精子迁移率性状的关键靶基因,首先利用在线数据库预测miR-182-5p的靶基因,然后进行GO功能注释、KEGG通路注释和蛋白互作分析,并利用Cytoscape软件绘制靶基因可能参与的调控网络。最后,利用RNA测序技术分析这些靶基因在1岁龄籽鹅睾丸中的表达,根据microRNA与靶基因负调控的作用机制筛选关键靶基因。结果表明:共获得97个候选靶基因;GO富集分析显示,这些靶基因涉及细胞骨架、GTPase调控、大分子结合和代谢过程;KEGG富集分析显示,PI3K-Akt、钙、Rap1等信号通路被显著富集(P<0.05);蛋白互作网络筛选出32个基因存在互作;表达谱分析共筛选出6个基因,包括RECK、BROX、CUL5、LSM14A、TNFILR1和SIPA1L2。因此,miR-182-5p通过调节FGF9、CUL4、TRAILR、SIPA1L2和RECK的表达,对睾丸发育和精子发生发挥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籽鹅 miR-182-5p 精子迁移率 生物信息学 睾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isk of simulated microgravity on testicular injury induced by high-LET carbon-ion beams in mice 被引量:1
5
作者 LIU Yang ZHANG Luwei +6 位作者 ZHANG Hong WU Zhenhua Wang Zhenhua WANG Yibo LI Hongyan MA Xiaofei XIE Yi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6期61-66,共6页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impact of simulated microgravity on acute injury induced by low doses of carbon ions in male reproductive organs of mice,and determined alterations in spermatogenic function and expression ...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impact of simulated microgravity on acute injury induced by low doses of carbon ions in male reproductive organs of mice,and determined alterations in spermatogenic function and expression levels of apoptotic factors in mice following exposure to acute irradiation after 7 days of simulated microgravity.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significant reductions in spermatozoa,primary spermatocytes and spermatogonia,and increased globular cells in seminiferous tubule and pro-apoptotic proteins were observed in the group exposed to over0.4 Gy irradiation.Collectively,the data suggest that lesions inflicted by simulated microgravity are not markedly modified by lower doses of irradiation(0.2 Gy)in mouse testis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However,testicular impairments were markedly evident in the group exposed to higher doses of carbon ions plus simulated microgravity,which may be due at least in part to elevated apoptosis initiated by the mitochondrial apoptosis pathway in germ cel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微重力 小鼠睾丸 碳离子束 损伤 精原干细胞 风险 诱导 雄性生殖器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protective effects of procyanidin C-1 on bisphenol A-induced testicular dysfunction in aged mice
6
作者 Mastura Abd Malek Razif Dasiman +2 位作者 Nor-Ashikin Mohamed Noor Khan Sofee Mohamed-Akhlak Mohd-Hafi zi Mahmud 《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 SCIE 2022年第4期965-974,共10页
The number and quality of sperm are decreased due to bisphenol A(BPA) exposure, an endocrine-disrupting chemical on the male reproductive system, especially in advanced paternal age(APA). Procyanidin C-1(PCY-1), an an... The number and quality of sperm are decreased due to bisphenol A(BPA) exposure, an endocrine-disrupting chemical on the male reproductive system, especially in advanced paternal age(APA). Procyanidin C-1(PCY-1), an antioxidant from grape seed(Vitis vinifera L.), has demonstrated anti-viral, anti-melanogenic and immunostimulatory effects. Therefore, this study aims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PCY-1 intervention on sperm parameters, testis morphological changes, serum testosterone, oestradiol, and luteinizing hormone(LH) concentrations and the expression of apoptotic(Bax and Bcl-2) and mitochondria-related(Mfn1 and Opa1) genes in BPA-exposed aged mice. Results revealed that PCY-1 intervention improves aged male fertility in BPA-exposed conditions by decreasing abnormal sperms percentage and increasing spermatogenic cell diameter and epithelial height. PCY-1 also decreased oestradiol, and increased LH and testosterone levels. The gene expression of Bax was significantly down-regulated by PCY-1 intervention. In contrast, Bcl-2 was substantially up-regulated. Expression of Mfn1 and Opa1 genes were also significantly up-regulated in the PCY intervention group. Hence,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PCY-1 was able to mitigate the adverse effects of BPA on reproductive parameters of aged mice. Collectively, we postulated that PCY-1 has a potential role in protecting the ageing male reproductive system against the damaging impacts of B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OPTOSIS Bisphenol A PROCYANIDIN Mitochondrial dynamics test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连生物碱对TGEV诱导的ST细胞炎症反应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唐红梅 朱买勋 +1 位作者 邓小龙 徐登峰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8-62,共5页
分别用质量浓度为100、50、25μg/m L的黄连生物碱(ACC)处理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感染的猪睾丸细胞(ST),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的活力;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NO含量;采用比色法检测总一氧化氮合成酶(TNOS)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 分别用质量浓度为100、50、25μg/m L的黄连生物碱(ACC)处理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感染的猪睾丸细胞(ST),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的活力;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NO含量;采用比色法检测总一氧化氮合成酶(TNOS)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 NOS)活性;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TNF-α、IL-1β、IL-6、IL-10等炎症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100、50μg/mL的ACC可极显著提高TGEV感染的ST细胞的存活率,25μg/mL的ACC可显著提高TGEV感染的ST细胞存活率;TGEV感染后ST细胞NO含量急剧升高,100、50μg/mL的ACC可极显著降低ST细胞TNOS和i NOS活性,25μg/mL ACC可显著降低TNOS和i NOS活性;ACC可极显著下调ST细胞TNF-α、IL-1β、IL-6、IL-10m RNA的表达水平。表明黄连生物碱可以降低TGEV诱导的ST细胞的炎症反应,缓解病毒对细胞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生物碱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 猪睾丸细胞 炎症相关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囊热应激对山羊血睾屏障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8
作者 武永杰 徐英环 +3 位作者 刘腾飞 马琳 陈鸿 徐永平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973-2982,共10页
旨在探究热应激对山羊血睾屏障(BTB)结构和功能的影响,为山羊热应激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选择6只1~1.5岁的健康雄性关中山羊,随机分为2组,每组3只。对照组正常饲喂,试验组采用改良后的阴囊热刺激法建立山羊睾丸热应激模型。利用CAS... 旨在探究热应激对山羊血睾屏障(BTB)结构和功能的影响,为山羊热应激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选择6只1~1.5岁的健康雄性关中山羊,随机分为2组,每组3只。对照组正常饲喂,试验组采用改良后的阴囊热刺激法建立山羊睾丸热应激模型。利用CASA法检测精液质量变化,光镜与透射电镜观测睾丸结构,生物素示踪法显示BTB通透性改变,蛋白质印记法与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TB关键蛋白表达定位。热应激组中山羊睾丸指数、精子数量、精子活率、精子总运动性和精子前进运动率均显著降低(P<0.05)。热应激导致睾丸组织形态受损明显,生精细胞数量减少且排列紊乱;支持细胞内质网扩张,并出现大量空泡;支持细胞间紧密连接结构松散且不连续。热应激引起BTB通透性升高,关键连接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但分布定位未受影响。热应激损伤山羊睾丸组织形态,破坏支持细胞结构并降低BTB关键蛋白表达,从而导致BTB结构和功能完整性受损,造成精子质量下降,影响雄性山羊繁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 热应激法 血睾屏障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褪黑素缓解白消安损伤小鼠睾丸的机理研究
9
作者 吴开慧 张留光 +5 位作者 汪超 许师源 刘松奇 原开敏 王栋 庞云渭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486-2497,共12页
旨在揭示褪黑素(melatonin, MT)缓解白消安损伤睾丸的机理,提高白消安制备精原干细胞移植受体的效率,并探究其对白消安毒害雄性生精机能的治疗作用。本研究以6~7周ICR雄鼠为模型动物,分为对照组,白消安处理组和白消安+褪黑素处理组,每组... 旨在揭示褪黑素(melatonin, MT)缓解白消安损伤睾丸的机理,提高白消安制备精原干细胞移植受体的效率,并探究其对白消安毒害雄性生精机能的治疗作用。本研究以6~7周ICR雄鼠为模型动物,分为对照组,白消安处理组和白消安+褪黑素处理组,每组8个重复,于注射后第7天取样。通过ELISA检测睾丸组织的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并对睾丸和附睾进行HE染色。此外,免疫组化或免疫荧光检测血睾屏障(blood-testis barrier, BTB)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以分析MT对BTB影响。结果表明,小鼠经白消安注射后,联合MT处理,观察到MT显著缓解了睾丸重和睾体率下降的趋势,并减缓了精子数量下降的速度;睾丸组织HE染色和炎性细胞因子检测发现,MT显著减缓了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transportation factorκB,NF-κB)、p-NF-κB、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ɑ(tumor necrosis factor-ɑ,TNF-α)及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 MPO)水平的上升趋势,从而减少了组织中炎性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或免疫荧光检测发现,MT缓解了白消安处理导致的BTB组成蛋白(Occludin、connexin-43、N-cadherin)和细胞骨架蛋白(F-actin和Vimentin)含量的下降。综上,MT通过下调睾丸组织中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缓解白消安诱发的小鼠睾丸炎症反应;并通过减缓BTB相关蛋白含量的下降,缓解白消安对BTB和支持细胞的损伤,进而缓解小鼠生精机能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褪黑素 白消安 睾丸炎 血睾屏障 细胞骨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T-1/eNOS表达差异在牦牛隐睾发生中的作用分析
10
作者 张颖 袁莉刚 +2 位作者 陈国娟 张芳 杨大鹏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7-217,共11页
旨在比较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在牦牛正常睾丸与隐睾组织中的分布,分析其表达差异在牦牛隐睾发生中的作用。本研究采集健康和病理性成年(4岁)雄性牦牛睾丸共20对,... 旨在比较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在牦牛正常睾丸与隐睾组织中的分布,分析其表达差异在牦牛隐睾发生中的作用。本研究采集健康和病理性成年(4岁)雄性牦牛睾丸共20对,分为3组:正常组(10对)、单侧下降组(6对)及隐睾组(4对),应用H.E染色、Masson’s三色染色、Gomori’s染色结合形态计量学统计软件比较正常睾丸与隐睾的组织化学特点;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免疫组织荧光技术及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检测ET-1和eNOS在正常睾丸与隐睾中的表达量并比较组间差异。结果表明:与正常组相比较,牦牛单侧下降组间质面积/管腔面积之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隐睾组管腔面积明显减小,胶原纤维和网状纤维含量增多。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结果显示,ET-1表达于间质细胞、各级生精细胞,隐睾组上皮未见明显表达,主要表达于间质细胞,正常组ET-1的平均光密度与单侧下降组差异显著(P<0.05),与隐睾组差异极显著(P<0.01);eNOS表达于生精小管、间质细胞,正常组eNOS的平均光密度与单侧下降组差异极显著(P<0.001),与隐睾组差异显著(P<0.05)。qPCR结果显示,ET-1在正常组中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单侧下降组(P<0.01)和隐睾组(P<0.01),eNOS在单侧下降组中的相对表达量相比于正常组升高(P<0.05)。高原低氧环境下,牦牛隐睾睾丸生精小管皱缩,间质细胞减少,局部分泌调节受到抑制,最终导致精子发生阻滞。ET-1和eNOS共同作用于间质细胞,在单侧下降组和隐睾组间质细胞中表达失衡,应是间质细胞及血管分布异常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内皮素-1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睾丸 隐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R基因在不同发育期绵羊睾丸和附睾中的表达与组织分布
11
作者 蒋雨婷 王霞 +5 位作者 宋娟娟 李晨硕 王彩丽 陈浩林 李讨讨 马友记 《中国畜禽种业》 2024年第4期77-84,1,共9页
为探讨STAR基因在发育的绵羊睾丸和附睾中的表达模式及潜在功能,该研究采集3月龄、 1周岁和3周岁藏绵羊睾丸和附睾(头、体和尾)组织样本,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蛋白免疫印迹和免疫组织荧光染色法检测STAR基因的表达及其编码蛋白的细胞... 为探讨STAR基因在发育的绵羊睾丸和附睾中的表达模式及潜在功能,该研究采集3月龄、 1周岁和3周岁藏绵羊睾丸和附睾(头、体和尾)组织样本,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蛋白免疫印迹和免疫组织荧光染色法检测STAR基因的表达及其编码蛋白的细胞定位。结果发现,随着年龄的增加,在藏绵羊睾丸和附睾(附睾头除外)中STAR基因在转录水平的表达总体呈下降趋势,而在蛋白质水平的表达呈上调趋势。STAR蛋白主要存在于藏绵羊睾丸间质细胞和附睾假复层纤毛上皮主细胞。鉴于间质细胞和主细胞的主要生物学功能是分泌睾酮和分泌促进精子成熟所需的蛋白质,由此推测,STAR基因可能主要在睾丸间质细胞和附睾主细胞的发育和功能维持中发挥作用,进而促进雄激素的合成和精子的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 STAR基因 睾丸 附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睾丸节段性梗死的超声表现
12
作者 黎羡 陈华彬 +1 位作者 陈妃三 方字文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1期5-7,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睾丸节段性梗死的超声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临床诊断为睾丸节段性梗死患者的临床与超声影像资料,10例均行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结果10例患者年龄为16-52岁,中位年龄为29岁。7例病灶位于左侧,3例位于右侧。灰阶超声... 目的探讨急性睾丸节段性梗死的超声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临床诊断为睾丸节段性梗死患者的临床与超声影像资料,10例均行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结果10例患者年龄为16-52岁,中位年龄为29岁。7例病灶位于左侧,3例位于右侧。灰阶超声上6例呈楔形,3例呈类圆形,1例呈不规则形;6例呈低回声,4例呈不均质中等回声。彩色多普勒图像8例病灶内无血流,2例少许血流;8例病灶周围血流增加。超声造影6例呈楔形,4例呈类圆形;8例病灶无强化,2例少许强化;10例病灶周围环状强化。结论急性睾丸节段性梗死好发于青年,以左侧多见。超声主要表现为睾丸内的楔形或类圆形的低回声或不均质中等回声病灶,大多数病灶内无血供,但周围睾丸实质可出现血流增加和环状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 节段性 梗死 超声 超声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ipoRon对糖尿病小鼠睾丸GRP78、CHOP、Caspase-12和GSDMD表达的影响
13
作者 张新渝 郭志新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1期1413-1418,共6页
目的观察脂联素受体激动剂AdipoRon对糖尿病小鼠睾丸组织中内质网应激及细胞焦亡表达水平的影响,初步探讨AdipoRon保护糖尿病小鼠睾丸的作用机制。方法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C组)、糖尿病组(DM组)、AdipoRon治疗组(ADI组... 目的观察脂联素受体激动剂AdipoRon对糖尿病小鼠睾丸组织中内质网应激及细胞焦亡表达水平的影响,初步探讨AdipoRon保护糖尿病小鼠睾丸的作用机制。方法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C组)、糖尿病组(DM组)、AdipoRon治疗组(ADI组)。采用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制备糖尿病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ADI组给予AdipoRon灌胃(20 mg/kg),NC组和DM组分别给予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灌胃。药物干预治疗8周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空腹血糖、胰岛素、睾酮、卵泡刺激素及黄体生成素,测量睾丸质量并计算睾丸指数,检测精子数量及活动度,HE染色观察睾丸组织形态变化。荧光定量PCR法测定睾丸组织中内质网应激指标(GRP78、CHOP、Caspase-12)和焦亡相关蛋白(GSDMD)mRNA表达量。结果与NC组相比,DM组小鼠睾丸生精小管数目减少,生精细胞数量减少且排列疏松,血清胰岛素、睾酮、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精子活动率、精子数量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空腹血糖和睾丸质量指数明显上调(P<0.05),且睾丸组织中GRP78、CHOP、Caspase-12、GSDMD的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DM组相比,ADI组小鼠睾丸病理损伤有所减轻,血清胰岛素、睾酮、黄体生成素、体质量、精子活动率及精子数量水平显著升高(P<0.05),血糖、睾丸指数及睾丸组织中GRP78、CHOP、Caspase-12、GSDMD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AdipoRon可能通过调控内质网应激及细胞焦亡对糖尿病小鼠睾丸组织产生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ipoRon 糖尿病 睾丸 内质网应激 细胞焦亡 GSDM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味觉受体的生殖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
14
作者 张宇萱 杨帅 +4 位作者 孙逊 陈淑琪 王学林 翟心怡 王雪 《黑龙江动物繁殖》 2024年第5期20-24,共5页
味觉作为哺乳动物辨别环境物质的重要生理感知,是机体自我防御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味觉受体不仅在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大脑中表达,同样在睾丸和卵巢等生殖器官中表达。有关味觉的非味觉功能方面研究越来越深入,其中味觉受体的生殖生... 味觉作为哺乳动物辨别环境物质的重要生理感知,是机体自我防御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味觉受体不仅在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大脑中表达,同样在睾丸和卵巢等生殖器官中表达。有关味觉的非味觉功能方面研究越来越深入,其中味觉受体的生殖生物学功能也取得了突破性成果。文章主要阐述味觉受体的生殖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重点描述了其在精子发生过程中的化学感知机制,为味觉生殖毒理学的研究提供参考,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味觉与生殖健康之间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味觉受体 睾丸 卵巢 生殖生物学 生殖毒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奈酚和槲皮素对大鼠细胞色素P450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3
15
作者 张芳芳 郑一凡 +2 位作者 祝慧娟 沈筱筠 朱心强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6年第1期18-22,共5页
目的:观察山奈酚和槲皮素两种银杏黄酮对细胞色素P450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接触0.1~10.0μmol/L的山奈酚或槲皮素,作用12h、24h和48h,用Nash法检测细胞色素P450同工酶一红霉素N-脱甲基酶(ENRD)和氨基比林N-脱甲... 目的:观察山奈酚和槲皮素两种银杏黄酮对细胞色素P450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接触0.1~10.0μmol/L的山奈酚或槲皮素,作用12h、24h和48h,用Nash法检测细胞色素P450同工酶一红霉素N-脱甲基酶(ENRD)和氨基比林N-脱甲基酶(ADM)的活性。分别以红霉素(10.0μmol/L)和二甲基亚砜(DMSO)作为阳性对照和溶剂对照。结果:0.1、1.0和10.0μmol/L山奈酚作用24h,ENRD酶活性分别为(0.088±0.008)、(0.074±0.006)和(0.041±0.003)μmol/(mg·min^-1);槲皮素相同浓度和作用时间处理的ENRD酶活性分别为(0.082±0.007)、(0.063±0.007)和(0.034±0.005)μmol/(mg·min^-1)。其中1.0和10.0μmol/L山奈酚和槲皮素处理的肝细胞ENRD酶活性都显著低于溶剂对照组(0.085±0.011)μmol/(mg·min^-1),且呈剂量-效应关系(P〈0.01)。10μmol/L山奈酚处理细胞12h和48h后,ENRD酶活性为(0.053±0.006)和(0.037±0.007)μmol/(mg·min^-1);10μmol/L槲皮素处理细胞12h和48h后,ENRD酶活性为(0.067±0.005)和(0.032±0.004)μmol/(mg·min^-1),都具有明显的时间-效应关系(P〈0.01)。山奈酚只有在10μmol/L浓度下作用24h对ADM活性出现抑制,槲皮素对ADM活性没有明显影响。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山奈酚和槲皮素能明显抑制大鼠肝细胞ENRD活性;山奈酚在10μmol/L浓度下能轻度抑制ADM,而槲皮素对ADM活性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学 细胞色素P450 山奈酚 槲皮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碎补柚皮苷对人牙周韧带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潜能的影响 被引量:26
16
作者 胡其勇 陈莉丽 王仁飞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9-83,共5页
目的:探讨骨碎补柚皮苷对人牙周韧带细胞的增殖能力以及成骨分化潜能的影响。方法:MTT法检测在含有不同浓度骨碎补柚皮苷的细胞培养液中人牙周韧带细胞的增殖特性;检测不同浓度骨碎补柚皮苷作用后人牙周韧带细胞中碱性磷酸酶(ALP)活性... 目的:探讨骨碎补柚皮苷对人牙周韧带细胞的增殖能力以及成骨分化潜能的影响。方法:MTT法检测在含有不同浓度骨碎补柚皮苷的细胞培养液中人牙周韧带细胞的增殖特性;检测不同浓度骨碎补柚皮苷作用后人牙周韧带细胞中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的改变。结果:骨碎补柚皮苷≥0.01μmol/L时能增进人牙周韧带细胞增殖(P<0.05),并能增加其ALP活性(P<0.05)。结论:骨碎补柚皮苷可提高人牙周韧带细胞的增殖能力及成骨分化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碎补△/投药和剂量 橙皮苷/药理学 牙周膜/细胞学 细胞分化 细胞增殖 成骨细胞/药物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牛血清促进色素上皮衍生因子在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3
17
作者 满孝勇 姚永刚 +2 位作者 杨晓红 蔡绥勍 郑敏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43-347,共5页
目的:探讨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和真皮成纤维细胞中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表达的影响因素。方法:体外培养角质形成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并以10%FBS(胎牛血清)刺激,通过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检测PEDF的表达。结果:PEDF大多位于细胞浆中,但在... 目的:探讨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和真皮成纤维细胞中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表达的影响因素。方法:体外培养角质形成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并以10%FBS(胎牛血清)刺激,通过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检测PEDF的表达。结果:PEDF大多位于细胞浆中,但在细胞核中也有少量表达。细胞浆中PEDF并非均质型分布,而是呈细颗粒状集聚。10%FBS促进角质形成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中PEDF的集聚和表达,而且这一分布形式不受组胺和佛波肉豆蔻醋酸(PMA)的影响。结论:10%FBS促进角质形成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中PEDF的集聚和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蛋白细胞 成纤维细胞/细胞学 眼蛋白质类 真皮/细胞学 丝氨酸内肽酶类 细胞 培养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癌优化序贯筛查方案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7
18
作者 李其龙 马新源 +3 位作者 俞玲玲 姚开颜 马万里 薛峰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72-275,共4页
目的:在人群中应用大肠癌优化序贯筛查方案,提高大肠癌的早诊率,降低发病率。方法:采用数量化风险评估问卷调查加粪便隐血试验(FOBT)对40~74岁人群进行初筛,确定高危人群并进行电子肠镜全结直肠检查。根据筛查结果计算早诊率,分析筛查... 目的:在人群中应用大肠癌优化序贯筛查方案,提高大肠癌的早诊率,降低发病率。方法:采用数量化风险评估问卷调查加粪便隐血试验(FOBT)对40~74岁人群进行初筛,确定高危人群并进行电子肠镜全结直肠检查。根据筛查结果计算早诊率,分析筛查区大肠癌的发病率,并与筛查前比较。结果:现场应用优化序贯筛查方案,检出各类大肠病变1 117例,其中检出大肠癌69例,大肠腺瘤701例,进展期腺瘤211例;大肠癌早诊率提高了58.19%,发病率下降明显。结论:大肠癌优化序贯筛查方案简便、经济、高效,值得在自然人群大肠癌筛检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诊断 结直肠肿瘤/预防和控制 发病率 粪便/细胞学 潜血 普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脉冲辐射对小鼠睾丸血-睾屏障的影响 被引量:12
19
作者 侯武刚 赵洁 +2 位作者 张远强 曾丽华 郭国桢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66-370,共5页
采用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 staining)、硝酸镧示踪电镜和埃文思兰 (Evans Blue,EB)尾静脉注射三种方法,综合观察100kV/m和400kV/m两种不同强度电磁脉冲辐射对小 鼠睾丸血-睾屏障的影响。三种方法观察结... 采用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 staining)、硝酸镧示踪电镜和埃文思兰 (Evans Blue,EB)尾静脉注射三种方法,综合观察100kV/m和400kV/m两种不同强度电磁脉冲辐射对小 鼠睾丸血-睾屏障的影响。三种方法观察结果基本一致,两种强度的电磁脉冲辐射均可造成小鼠睾丸支持细胞和 血一睾屏障不同程度的损伤,400 kV/m辐射组损伤更甚,辐射后1 d即可见大量生精细胞的凋亡与坏死,支持细 胞亦发生形态结构的变化,血-睾屏障严重损伤,随后大量第Ⅷ期生精小管内出现基底室与近腔室的分离,大量 凋亡与坏死的生精细胞向管腔的排放,至辐射后21d仍可见到血-睾屏障损伤;100kV/m辐射组的损伤较 400 kV/m辐射组稍轻,辐射后14 d支持细胞、生精上皮以及血-睾屏障的损伤已基本恢复。结果提示一定强度 的电磁脉冲可以造成小鼠血-睾屏障的损伤,这种损伤呈辐射强度依赖性,并且与损伤后恢复时间相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脉冲辐射 血-睾屏障 支持细胞 埃文思兰 硝酸镧 睾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诱导培养及向脂肪细胞的定向分化 被引量:8
20
作者 岑航辉 韩春茂 +1 位作者 赖平平 吕庆华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37-140,共4页
目的 :确定人骨髓的间充质干细胞 (MSCs)体外培养扩增、培养 ,向脂肪细胞表型转化的方法 ,并了解其生物学特性变化。方法 :用 Percoll分离液 (1.0 73g/ ml)分离成人 MSCs,传代培养。流式细胞仪检测表面标记物CD14 ,CD34,CD4 5 ,CD4 4,VL... 目的 :确定人骨髓的间充质干细胞 (MSCs)体外培养扩增、培养 ,向脂肪细胞表型转化的方法 ,并了解其生物学特性变化。方法 :用 Percoll分离液 (1.0 73g/ ml)分离成人 MSCs,传代培养。流式细胞仪检测表面标记物CD14 ,CD34,CD4 5 ,CD4 4,VLA- 1,HLA- DR和细胞周期 ,用 1-甲基 - 3-异丁基 -黄嘌呤、吲哚美辛、牛胰岛素、地塞米松实现向脂肪细胞的定向诱导分化。油红 O染色 ,光镜下观察橙红色脂滴沉着的细胞比例。结果 :分离培养获得贴壁细胞 ,流式细胞仪检测 CD14 ,CD34,CD4 5 ,HL A- DR阴性 ,CD4 4阳性 ,VLA- 1表达微弱。G0 / G1期细胞约为86 %。诱导 72 h后出现脂滴 ,第 3周油红 O染色示 85 %以上细胞转变为脂肪细胞。结论 :从人骨髓分离、体外诱导培养间充质干细胞 ,可定向促进向脂肪细胞表型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体外诱导培养 脂肪细胞 定向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