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柽柳根际喜盐芽孢杆菌Bachu 85的分离及耐盐促生功能鉴定 被引量:1
1
作者 梁振普 贾俊卿 +3 位作者 王秋云 代金平 苏萍 张小霞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44-454,共11页
【目的】分离筛选具有耐盐碱促生功能的植物促生根际细菌,为耐盐碱促生功能微生物菌剂的研究提供菌种资源。【方法】采集新疆喀什地区盐碱地野生植物柽柳的根际土,利用高盐高碱培养基分离、筛选耐盐碱细菌,并对目标菌株进行形态学鉴定;... 【目的】分离筛选具有耐盐碱促生功能的植物促生根际细菌,为耐盐碱促生功能微生物菌剂的研究提供菌种资源。【方法】采集新疆喀什地区盐碱地野生植物柽柳的根际土,利用高盐高碱培养基分离、筛选耐盐碱细菌,并对目标菌株进行形态学鉴定;采用PCR技术扩增并测序得到菌株的16S r RNA基因序列,将测序结果在NCBI进行BLAST比对分析,经MEGA7构建系统发育树,确定菌株的分类地位;以生化测定管分析菌株的生理生化特性;利用不同Na Cl质量浓度(0~200 g·L^(-1))、不同pH值(7.0~13.0)的培养基,考察目标菌株的盐碱耐受性;采用功能鉴定培养基测定目标菌株的解有机磷、固氮、产吲哚乙酸和铁载体等促生特性;通过培养皿促生试验分析目标菌株对拟南芥幼苗生长的影响;用盆栽试验分析目标菌株对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经分离得到一株耐盐碱促生效果好的菌株,经鉴定为喜盐芽孢杆菌属,将其命名为Halobacillus dabanensis sp.Bachu 85。菌株Bachu85的Na Cl质量浓度耐受范围为0~200 g·L^(-1),p H值耐受范围为7.0~11.0。菌株Bachu 85具有解有机磷、固氮、产吲哚乙酸(产量高达75.65 mg·L^(-1))、产铁载体和过氧化氢酶的能力。在p H值5.8+0 mmol·L^(-1)Na HCO_(3)+0 mmol·L^(-1)Na Cl及无盐胁迫的条件下,接种菌株Bachu 85使拟南芥的根长、鲜质量、叶片数和侧根数分别增加161.67%、342.54%、62.03%和326.55%。在盐碱胁迫下,拟南芥在MS培养基上几乎不生长,而菌株Bachu 85能显著增加拟南芥的根长、鲜质量和叶片数。在15 g·kg^(-1)盐碱胁迫条件下,菌株Bachu 85使玉米的鲜质量、株高和茎粗分别增加了54.22%、11.18%和6.30%;在30 g·kg^(-1)盐碱胁迫条件下,使玉米的鲜质量、株高和茎粗分别增加了28.79%、16.12%和26.18%。【结论】喜盐芽孢杆菌Bachu 85具有良好的耐盐碱能力,并能在盐碱胁迫条件下促进植物的生长,可用于盐碱地改良和功能微生物肥料的研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促生根际细菌 喜盐芽孢杆菌 柽柳 盐碱地 盐碱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盐碱生境下柽柳人工林生长及生理状况研究
2
作者 魏海霞 李永涛 +4 位作者 周健 王振猛 王莉莉 王先红 杨庆山 《山东林业科技》 2025年第3期1-6,14,共7页
为了更好的研究盐碱生境下柽柳人工林的生长状况与其耐盐生理特性的关系,对盐碱生境下的柽柳进行了生长量及耐盐生理特性检测,结果显示:随着柽柳生长环境盐碱程度的增加,柽柳的生长量(高、地径)呈显著下降趋势;在中度盐碱(3.5‰)生境下... 为了更好的研究盐碱生境下柽柳人工林的生长状况与其耐盐生理特性的关系,对盐碱生境下的柽柳进行了生长量及耐盐生理特性检测,结果显示:随着柽柳生长环境盐碱程度的增加,柽柳的生长量(高、地径)呈显著下降趋势;在中度盐碱(3.5‰)生境下柽柳叶片相对电导率及MDA含量较对照未见明显变化,在中高度(5.9‰)及高度(7.75‰)盐碱生境下显著升高;随着土壤含盐量的升高,脯氨酸(Pro)含量较对照地块(0.2‰)呈倍数增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可溶性蛋白及可溶性糖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随土壤含盐量的升高均呈现升高的趋势。试验表明在高度盐碱生境中,丙二醛(MDA)、渗透调节物质及酶活性都达到较高水平,未见有因不耐受而出现下降的趋势,反映在柽柳的生长上,可见柽柳能长时间耐受高含盐量的生存环境,高盐(7.75‰)生境中植株因受盐胁迫影响出现了部分枯枝,但可以存活并缓慢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柽柳 盐碱生境 耐盐 生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盐生植被的影响——以柽柳为例
3
作者 郭富印 刘晓煌 +10 位作者 赵晓峰 祖皮艳木·买买提 王玉刚 林涛 赵传燕 邢莉圆 王然 赵宏慧 王超 周致泺 许一波 《中国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25-1438,共14页
【研究目的】中国盐渍土分布广、成因复杂,深刻影响着区域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进一步加剧了盐渍化区域生态系统的不确定性,因此,研究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典型盐生植被的分布特征,探索其潜在分布区对维护盐渍... 【研究目的】中国盐渍土分布广、成因复杂,深刻影响着区域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进一步加剧了盐渍化区域生态系统的不确定性,因此,研究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典型盐生植被的分布特征,探索其潜在分布区对维护盐渍化区域生态安全至关重要。【研究方法】本文以典型盐生植被柽柳为例,综合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物种分布模型和生态位模型等理论与技术,基于ENMeval包建立优化的MaxEnt模型,采用371条分布记录和13个环境变量模拟柽柳现代与未来不同气候情景潜在分布区,综合环境因子变量贡献度、刀切法评估制约现代柽柳潜在地理分布的重要因子,定量评估柽柳受威胁潜在地理分布区域和面积。【研究结果】(1)RM=1.5和FC=LQHPT是最优模型参数,AUC平均值为0.906±0.005,模型预测结果可信度高,环境因子影响下的现代柽柳潜在适生区的面积为32.69×10^(5) km^(2),人类活动影响下适生区面积28.48×10^(5) km^(2)。(2)柽柳现代高度适生区集中分布在新疆、甘肃东北部、内蒙古西部、宁夏北部、北京东南部、天津、河北东部和山东北部。年平均气温、气温季节性变动系数、碱化度、距河流距离、年均日照时数是制约柽柳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3)柽柳各个时期的地理分布范围存在差异,未来气候情景下柽柳分布的平均中心向东南移动,新疆、甘肃、内蒙古西部、青海北部、河北西部和山东北部是柽柳的稳定适生区。【结论】随着全球变暖的加剧,人类活动持续增强,本研究对应对未来多种气候情景下的柽柳保护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柽柳 MAXENT 未来气候 地理分布 潜在适生区 地质调查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盐渍区不同盐分矿井水灌溉下柽柳的响应机制与适应性
4
作者 陈军福 徐海量 +3 位作者 仝泽文 苗志国 张潜 李喜红 《防护林科技》 2025年第4期22-25,70,共5页
以新疆哈密高盐渍区为试验地,设置不同盐分梯度(0、4、8、12、16·L^(-1))的矿井水对烃柳(Tamorix chinensis)林进行灌溉处理,测定栓柳地径、株高、冠幅及新枝长等指标,结合方差分析与最小显著差异法(LSD)检验,探究经柳在极端盐渍... 以新疆哈密高盐渍区为试验地,设置不同盐分梯度(0、4、8、12、16·L^(-1))的矿井水对烃柳(Tamorix chinensis)林进行灌溉处理,测定栓柳地径、株高、冠幅及新枝长等指标,结合方差分析与最小显著差异法(LSD)检验,探究经柳在极端盐渍环境下的生长响应机制与适应性。结果表明:盐分显著抑制烃柳生长,但植株仍表现出梯度性适应能力。清水灌溉(0 g·L^(-1))下轻柳各项指标最优,盐分≥8 g·L^(-1)对地径、株高和冠幅的抑制效应显著增强(P<0.05),盐分质量浓度与地径呈负相关,与冠幅抑制呈指数关系,而新枝长在低盐分(4 g·L^(-1))下表现接近对照组。16 g·L^(-1)高盐处理下生长量最低,高盐分对株高的长期抑制效应显著(P<0.05),但仍能维持存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柽柳 盐分胁迫 矿井水灌溉 生长响应 高盐渍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柳提取物中2种黄酮类成分含量测定及抗RA-FLS活性初探
5
作者 唐永钦 凌修妍 +1 位作者 洪浩迪 高祎婷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170-2178,共9页
本文建立了一种同时测定红柳中槲皮素和异鼠李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并初步探索了将红柳提取物对RA-FLS增殖和迁移方面的活性。采用Wondasil Cis Herb column(250×4.6 mm,5μm)色谱柱,以甲醇-0.1%磷酸二氢钾溶液(梯度洗脱... 本文建立了一种同时测定红柳中槲皮素和异鼠李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并初步探索了将红柳提取物对RA-FLS增殖和迁移方面的活性。采用Wondasil Cis Herb column(250×4.6 mm,5μm)色谱柱,以甲醇-0.1%磷酸二氢钾溶液(梯度洗脱)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360 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20μL测定红柳中槲皮素和异鼠李素含量。通过CCK-8、流式细胞术、细胞划痕实验研究红柳提取物对RA-FLS增殖和迁移方面的作用。槲皮素、异鼠李素在0.003125~0.2000 mg·mL^(-1)(R^(2)分别为0.9995、0.9993)范围内与峰面积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精密度的RSD值均小于1.4%;重复性RSD值不超过2%;槲皮素与异鼠李素稳定性的RSD值均小于5%;槲皮素的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1.4%、103.1%、99.4%,异鼠李素的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9%、102.7%、96.3%。CCK-8结果显示,红柳提取物浓度在80μg·mL^(-1)时,对RA-FLS的抑制率为78.22%。流式结果表明,红柳提取物干预后,G0G1期的比例从33.85%升高至63.40%。划痕实验得知随着红柳提取物浓度增加,RA-FLS迁移能力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柳 高效液相色谱 含量测定 RA-FLS 增殖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和动物实验探究西河柳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6
作者 李倩 王贞香 +4 位作者 梁艳婷 马玮玮 张振 王霞 安琼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07-920,共14页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和动物实验探究西河柳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2型糖尿病(T2DM)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技术平台(TCSMP)、Swiss target prediction对西河柳活性成分进行筛选及靶点预测,通过使用GeneCard...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和动物实验探究西河柳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2型糖尿病(T2DM)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技术平台(TCSMP)、Swiss target prediction对西河柳活性成分进行筛选及靶点预测,通过使用GeneCards、OMIM、DisGeNET数据库获得T2DM的疾病靶点,用Venny在线软件获得西河柳活性成分和T2DM疾病的交集靶点,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用Cytoscape 3.8.0可视化。Metascape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分析、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使用AutoDock软件进行重要靶点蛋白和化合物的对接。SPF级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二甲双胍组(88.5 mg/kg)、西河柳醇提物高(800 mg/kg)、中(400 mg/kg)、低(200 mg/kg)剂量组(n=10),高脂高糖饲料喂养联合小剂量STZ(45 mg/kg)诱导T2DM大鼠模型。灌胃给药5周,同时观察大鼠一般情况。检测大鼠的空腹血糖(FBG)、胰岛素(FINS)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生化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VCAM-1)]水平;苏木精-尹红(HE)染色观察肾脏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网络药理学结果表明,基于口服生物利用度(OB)≥30%、类药性(DL)≥0.18的筛选条件,共从西河柳中筛选出19个具有潜在治疗T2DM的主要活性成分:麦角甾-5,24(28)-二烯-3,7,16-三醇、槲皮素-3,3'-二甲醚、山萘酚、槲皮素等。通过对西河柳治疗T2DM的潜在靶点进行分析,共筛选出SRC、EGFR、HSP90AA1、AKT1、ESR1、H1F1A、TNF、PIK3R1等185个潜在的靶点基因,涉及癌症信号通路、胰岛素抵抗、MAPK信号通路、PI3K-Akt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结合能均小于-5.0 kcal/mol,说明筛选的西河柳活性成分与获得的治疗T2DM潜在靶标具有较强的结合能力。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二甲双胍组和西河柳醇提物组大鼠体质量下降有所减缓,FBG、FINS、MDA、HbA1c、IL-1β、TNF-α、VCAM-1的水平及HOMA-IR指数降低,SOD水平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肾组织细胞形态有了明显改善,且所有指标都呈剂量依赖性。结论:西河柳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协同作用降糖,具有显著治疗T2DM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河柳 糖尿病大鼠 网络药理学 链脲佐菌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凋落物输入变化对黄河三角洲柽柳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李永涛 魏海霞 +6 位作者 王莉莉 王霞 杜振宇 高嘉 王振猛 张军 董琪琪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4-70,共7页
为探究凋落物输入变化对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明确凋落物对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碳循环的作用,以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地柽柳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添加凋落物(LA)、去除凋落物(LR)和对照(CK)3种处理方法,分析凋落物不同输入变化对土壤理... 为探究凋落物输入变化对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明确凋落物对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碳循环的作用,以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地柽柳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添加凋落物(LA)、去除凋落物(LR)和对照(CK)3种处理方法,分析凋落物不同输入变化对土壤理化性质、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凋落物添加和去除处理影响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与对照相比,添加凋落物降低了土壤密度和含盐量,增加了土壤含水量和养分(全氮、全磷、全钾),而去除凋落物则相反。3种处理对土壤有机碳(SOC)及其储量以及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影响一致,均表现为LA处理影响最大,LR处理影响最小,其中LA处理比CK增加了SOC质量分数及储量,但增加不显著;LR处理则显著降低了SOC质量分数及其储量,土层深度(d)0<d≤10 cm土层,LR处理比CK处理的SOC质量分数及其储量分别显著降低了34.93%、12.66%,10 cm<d≤20 cm土层,LR处理比CK处理的SOC质量分数及其储量分别显著降低了24.27%、16.13%。LA处理的土壤SOC及可溶性有机碳(DOC)、易氧化有机碳(EOC)、微生物量碳(MBC)质量分数均出现明显的表聚现象,而LR处理影响则不显著,且DOC和MBC则出现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大的趋势。土壤惰性有机碳(ROC)质量分数在不同土层间存在差异,0<d≤10 cm土层,各处理表现为LA>CK>LR,10 cm<d≤20 cm土层,各处理则表现为CK>LA>LR,而在CK和LR处理出现随土层增加而增加的趋势,偏于向土层下方积累。土壤密度(BD)与SOC及其各组分呈负相关,而土壤含水量(WC)、全氮、全磷与SOC及EOC、MBC、DOC质量分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因此,不同处理方式及不同土层深度的土壤密度、全氮质量分数和土壤含水量是影响SOC及组分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柽柳人工林 凋落物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有机碳 滨海盐碱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柽柳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永涛 王振猛 +5 位作者 杨庆山 张子龙 董爱新 周健 曹琪琪 张军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0-93,共14页
【目的】探究黄河三角洲不同林龄柽柳人工林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多样性的影响,对评价人工林土壤质量动态变化和后期栽培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无林地(WLD)和3种不同林龄(TC3a、TC8a、TC12a)的柽柳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 【目的】探究黄河三角洲不同林龄柽柳人工林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多样性的影响,对评价人工林土壤质量动态变化和后期栽培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无林地(WLD)和3种不同林龄(TC3a、TC8a、TC12a)的柽柳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变化进行分析。【结果】3种林龄及无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均表现为细菌>真菌,随着林龄的增加,优势菌群未发生改变。林龄对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α多样性的影响有限,其中细菌Chao1index、ACE index和Shannon指数表现为TC8a>TC3a>TC12a,而真菌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则表现为TC3a>TC8a>TC12a。细菌的群落组成数量在门、纲、目、科、属水平上与真菌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细菌的群落组成在各个分类水平上均表现为TC12a>TC8a>TC3a>WLD,而真菌则表现不规律,但均以TC3a数量最多。土壤微生物优势群落和主要群落组成基本一致,但在相对丰度上存在一定差异。其中细菌群落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unidentified Bacteria相对丰度均超过10%,是优势菌门,而真菌群落中,子囊菌门Ascomycota的相对丰度均超过45%,是绝对优势菌门。林龄变化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均存在一定影响,其中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铵态氮、有效磷及速效钾含量随着林龄的增长而增加,且均高于WLD,而土壤含盐量则表现出相反的变化规律。冗余分析表明,不同林龄的微生物群落受养分影响明显,细菌群落中土壤全氮、铵态氮和真菌群落中盐分、有机碳、全氮、全磷,分别是影响细菌和真菌群落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结论】柽柳人工林调控了滨海盐碱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提高了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改善了土壤理化性质,但对林龄的响应变化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柽柳人工林 土壤微生物 群落结构 土壤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柽柳再生和转化体系的建立及瞬时转化TcSYP121基因功能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韩帅 靳芊芊 +2 位作者 殷楠 张国君 徐兴兴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23-833,共11页
【目的】建立柽柳再生及遗传转化体系并分析瞬时转化柳树突触融合蛋白(TcSYP121)基因功能,为筛选柽柳分子抗性育种候选基因及盐碱土的改良和生态修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通过单因素筛选最佳外植体、消毒处理、各阶段(初代、分化、增... 【目的】建立柽柳再生及遗传转化体系并分析瞬时转化柳树突触融合蛋白(TcSYP121)基因功能,为筛选柽柳分子抗性育种候选基因及盐碱土的改良和生态修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通过单因素筛选最佳外植体、消毒处理、各阶段(初代、分化、增殖和生根)的培养基类型及激素浓度建立柽柳再生体系;通过正交试验分析影响转化体系的4个因素(预培养时间、侵染时间、共培养时间和农杆菌浓度);通过PCR扩增及电泳结果验证柽柳转化体系;瞬时转化TcSYP121基因获得过表达植株(OE)和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植株(VI),进行表型观测、植物超氧阴离子染色液(NBT)和二氨基联苯胺法(DAB)染色并测定盐腺直径和盐腺密度、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TcSYP121基因相对表达量,分析TcSYP121基因的功能。【结果】最优外植体为柽柳嫩茎段,最适宜次氯酸钠(NaClO)消毒浓度为5%,最佳消毒时间为5 min,最适合的初代培养基为MS培养基,最佳分化培养基为MS+1.0mg/L6-BA+0.1mg/LNAA,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1.5mg/L6-BA+0.1mg/LIBA,最佳生根培养基是1/2MS+0.5mg/L IBA。转化体系中正交试验结果为最佳预培养时间是2 d,最佳侵染时间是5 min,最佳共培养时间是2 d,最佳农杆菌浓度OD600为0.8,抗生素头孢霉素(Cef)浓度为300 mg/L,卡那霉素(Kan)筛选压为30 mg/L。PCR扩增及电泳结果显示,利用该遗传转化体系可获得阳性转基因植株。瞬时转化TcSYP121基因柽柳的耐盐功能分析结果显示,在盐胁迫下,VI和对照(CK)柽柳中叶绿素含量显著下降(P<0.05),而OE下降不显著(P>0.05);OE柽柳SOD和POD活性均高于VI与CK,且OE中Tc SYP12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高于CK和VI。【结论】建立了柽柳的再生体系和遗传转化体系,通过对柽柳进行瞬时转化获得过表达和沉默表达柽柳,证实TcSYP121基因能够提高柽柳耐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柽柳 转化体系 再生体系 TcSYP121基因 瞬时转化 耐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湿地柽柳周边土壤的水盐耦合关系
10
作者 曹嘉欣 陈永金 +4 位作者 朱海勇 李佳欣 王续廷 徐梦辰 刘加珍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74-787,共14页
为揭示滨海湿地植物对土壤水盐的影响机制,以黄河三角洲湿地柽柳(Tamarix chinensis Lour.)周边土壤水、盐为研究对象,分析柽柳周边土壤水盐相互影响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距柽柳远近不同,土壤含水率的差异明显不同,冠下表层土壤含水率... 为揭示滨海湿地植物对土壤水盐的影响机制,以黄河三角洲湿地柽柳(Tamarix chinensis Lour.)周边土壤水、盐为研究对象,分析柽柳周边土壤水盐相互影响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距柽柳远近不同,土壤含水率的差异明显不同,冠下表层土壤含水率明显大于冠缘和裸地,呈现由冠下至裸地逐渐减小的趋势,尤其是柽柳西、南两侧的变化趋势最为明显;20 cm土层以上水分聚集率为冠下大于冠缘,呈现明显的“水岛”效应,而20 cm以下水分聚集率的变化则相反;土壤盐分表聚性显著,远离柽柳的裸地表层土壤含盐量较高,西、南两侧最为明显;土壤总盐与Cl^(-)、Na^(+)、Mg^(2+)3种离子相关性极显著,这些离子在近柽柳周围土壤的变化幅度及含量均较小,盐分富集率明显为冠下小于冠缘,呈现“盐谷”效应;土壤水盐耦合度在柽柳周边表现为西侧>南侧>北侧>东侧,水、盐呈显著负相关;西、南两侧较高的土壤含盐量出现在低含水率的条件下,呈现高含盐量+低含水率为高耦合度的特征,这种高耦合度情况还出现在柽柳周边的表层土壤与远离柽柳的裸地。在柽柳的影响下,水盐耦合度呈现距柽柳由近及远逐步增大、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柽柳 水盐分析 空间变化 耦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柳黄酮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抑菌活性初探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金芳 陈婷玉 +2 位作者 付金环 范可欣 高祎婷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4-60,共7页
以红柳黄酮得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法对红柳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通过测定红柳不同部位黄酮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评价了其抗氧化活性,并考察了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 以红柳黄酮得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法对红柳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通过测定红柳不同部位黄酮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评价了其抗氧化活性,并考察了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红柳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79.7℃、乙醇体积分数71.0%、提取时间2.19 h,在此条件下,红柳黄酮得率为5.24 mg·g^(-1);红柳不同部位黄酮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均有较强的清除能力;红柳不同部位黄酮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均有一定的抑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柳 黄酮 响应面法 抗氧化活性: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柽柳根际土壤链霉菌Streptomyces sp.TRM76323基因簇分析及代谢产物分离
12
作者 陈乙煌 任佳 +3 位作者 杨浩杰 李缘卓 王建明 罗晓霞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81-1288,共8页
目的利用链霉菌Streptomyces sp.TRM76323的基因组序列信息,分析其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基因簇并预测其代谢产物,为发现潜在新抗生素奠定基础。方法采用Illumina Novaseq对TRM76323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结合antiSMASH、CARD、OrthoFin... 目的利用链霉菌Streptomyces sp.TRM76323的基因组序列信息,分析其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基因簇并预测其代谢产物,为发现潜在新抗生素奠定基础。方法采用Illumina Novaseq对TRM76323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结合antiSMASH、CARD、OrthoFinder、Peppan软件进行基因组分析,进行代谢潜力、抗性基因和基因组差异预测,为指导新的微生物来源的天然产物的发现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并利用现代分离技术获得代谢产物。结果TRM76323菌株的基因组序列由7,338,911 bp组成,G+C含量为72.1%,共31个生物合成基因簇,有糖肽类耐药等抗性基因、分离获得化合物β-羰基-1H-吲哚-3-丙醛、环二肽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结论柽柳根际土壤链霉菌Streptomyces sp.TRM76323有丰富的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基因簇,能产生多种次级代谢产物,具有进一步发掘新抗生素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柽柳根际 链霉菌 全基因组测序 次级代谢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典型防护林对查干淖尔干盐湖沙化地表土壤粒度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蔡佳乐 蒙仲举 +3 位作者 罗建国 孟芮冰 祁帅 阿拉腾陶格苏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9-187,196,共10页
[目的]探究查干淖尔干盐湖附近沙化土地防护林下的土壤机械组成与生态效应,为当地的防护林建设与沙化土地治理提供科技支持。[方法]以查干淖尔干盐湖南缘沙地柽柳和梭梭两种防护林的带间、根颈和冠幅下0—20 cm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土壤样... [目的]探究查干淖尔干盐湖附近沙化土地防护林下的土壤机械组成与生态效应,为当地的防护林建设与沙化土地治理提供科技支持。[方法]以查干淖尔干盐湖南缘沙地柽柳和梭梭两种防护林的带间、根颈和冠幅下0—20 cm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土壤样品的机械组成用激光粒度仪测定得出,计算并分析了平均粒径、标准偏差、偏度、峰态和分形维数等粒度参数。[结果](1)研究区土壤机械组成以砂粒为主,相较于裸沙地(CK),柽柳和梭梭(带间、根颈、冠幅下)黏粉粒总含量分别增加了5.19%,0.59%,20.44%和1.53%,3.93%,4.32%,其中在冠幅下表现最为明显。(2)防护林下的土壤分选性较差,偏度均为正偏,向着尖窄方向发展;分形维数介于2.13~2.70,两种防护林冠幅下的分形维数均高于带间与根颈,与对照相比,防护林下土壤粒径整体向细粒趋势发展。(3)土壤粒度频率显示防护林各位置斜率均偏低,表明两种防护林的颗粒径级丰富度优于对照。[结论]各粒度参数及分维值反映两防护林对于当地沙化土壤有改良作用,柽柳防护林下土壤细粒化趋势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查干淖尔干盐湖 防护林 柽柳 梭梭 粒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胁迫对中国柽柳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36
14
作者 朱金方 刘京涛 +3 位作者 陆兆华 夏江宝 柳海宁 金悦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5140-5146,共7页
以中国柽柳(Tamarix chinensis Lour.)插穗为研究材料,在装有不同土壤盐分梯度(0.4%、0.8%、1.2%、1.6%、2.0%、2.4%)的盆钵中进行扦插试验,测定柽柳扦插成活率、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丙二醛(MDA... 以中国柽柳(Tamarix chinensis Lour.)插穗为研究材料,在装有不同土壤盐分梯度(0.4%、0.8%、1.2%、1.6%、2.0%、2.4%)的盆钵中进行扦插试验,测定柽柳扦插成活率、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等指标,研究分析柽柳扦插成活率及幼苗生理特性对盐分胁迫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柽柳扦插成活率随盐胁迫增强逐渐降低,适合扦插繁殖的土壤含盐量低于0.8%;土壤含盐量超过0.8%后,扦插成活率太低,不适合柽柳进行扦插繁殖。(2)柽柳可通过提高叶绿素含量来适应盐胁迫,随着盐胁迫增强,柽柳扦插幼苗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先升高后降低,但过高的盐胁迫会破坏叶绿素的合成。(3)柽柳扦插幼苗叶片SOD和POD活性随盐胁迫增强先升高后降低,通过提高SOD和POD活性来清除细胞内多余的活性氧自由基,但活性氧自由基积累过多时,膜脂过氧化作用会破坏细胞膜的稳定性,导致抗氧化酶活性降低。(4)柽柳扦插幼苗叶片MDA含量随盐胁迫的增强先升高后降低。在土壤含盐量0.4%—1.2%范围内,MDA含量虽高于CK,但各盐分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在含盐量为1.6%时,叶片细胞受到膜脂过氧化作用加强,MDA含量显著升高,但含盐量为2.0%时,MDA含量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胁迫 中国柽柳 成活率 酶活性 丙二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胁迫对柽柳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9
15
作者 宋福南 杨传平 +1 位作者 刘雪梅 李公斌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4-56,共3页
利用不同浓度的Na_2CO_3和NaHCO_3混合液对柽柳扦插苗进行胁迫处理,探讨其在盐胁迫下细胞质膜的伤害程度(相对电导率)和质膜保护系统相关酶的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结果表明,柽柳在受到不同浓度的盐胁迫下,其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发... 利用不同浓度的Na_2CO_3和NaHCO_3混合液对柽柳扦插苗进行胁迫处理,探讨其在盐胁迫下细胞质膜的伤害程度(相对电导率)和质膜保护系统相关酶的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结果表明,柽柳在受到不同浓度的盐胁迫下,其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发生明显的变化。在一定盐浓度范围内,叶片的相对电导率上升的趋势比较缓慢,当土壤基质盐的质量分数大于2.1%时,叶片的相对电导率显著增加。柽柳叶片中SOD总体水平较高,清除活性氧、维持活性氧代谢平衡的能力较强,在一定盐浓度范围能够有效地避免活性氧对树种本身的氧化胁迫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柽柳 盐胁迫 电导率 超氧物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海重盐碱地园林绿化用柽柳良种‘海柽1号’ 被引量:9
16
作者 刘小京 张秀梅 +4 位作者 孙焕荣 郭凯 封晓辉 谢志霞 巨兆强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08-208,共1页
‘海柽1号’是对滨海地区中华柽柳筛选的优良变异单株选育得到的良种。该品种枝叶浓密,生长期长,开花少,干性强,生长迅速,景观效果优良,同时该品种高耐盐,耐干旱和水淹,且易扦插繁殖,成林技术简单,是滨海重盐碱地景观绿化的优良材料。
关键词 柽柳 品种 耐盐 海柽1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潜水埋深下土壤水盐运移特征及其交互效应 被引量:34
17
作者 夏江宝 赵西梅 +2 位作者 赵自国 陈印平 刘俊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93-100,共8页
为探讨盐水矿化度下土壤水盐分布特征对潜水埋深的响应规律及其水盐交互效应,以黄河三角洲建群种柽柳(Tamarix chinensis Lour)栽植的土壤柱体为研究对象,模拟设置0.3、0.6、0.9、1.2、1.5和1.8 m共6种潜水水位,测定分析各水位处理下... 为探讨盐水矿化度下土壤水盐分布特征对潜水埋深的响应规律及其水盐交互效应,以黄河三角洲建群种柽柳(Tamarix chinensis Lour)栽植的土壤柱体为研究对象,模拟设置0.3、0.6、0.9、1.2、1.5和1.8 m共6种潜水水位,测定分析各水位处理下不同土壤剖面的相对含水率、含盐量及土壤溶液绝对浓度等水盐参数。结果表明:随潜水水位的增加,整个土柱水分均值显著降低,土壤含盐量和溶液绝对浓度均值先升高后降低,1.2 m水位是土壤水盐变化的转折点,此水位下各土壤剖面的含盐量和土壤溶液绝对浓度均达最高。土柱水分和盐分变化幅度最大的水位分别在中水位0.9∽1.2 m,浅水位0.6 m,土壤溶液绝对浓度变化最剧烈的是深水位1.5∽1.8 m。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水分显著升高,土壤盐分先降低后升高,表土层盐分均值最高达1.36%,但土壤溶液绝对浓度显著减小。土壤含盐量、土壤相对含水率与潜水水位分别呈极显著(P〈0.01)和显著(P〈0.05)负相关,土壤相对含水率与盐分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地下盐水矿化度下,柽柳幼苗栽植深度应超过20 cm深,适宜潜水水位在1.5∽1.8 m,栽植深度以30∽40 cm较好。研究结果可为地下盐水作用条件下土壤次生盐渍化的防治和柽柳栽植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盐分 地下水 潜水水位 土壤溶液浓度 柽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旱交叉胁迫对柽柳幼苗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50
18
作者 朱金方 陆兆华 +3 位作者 夏江宝 陈曦 张萌 刘京涛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57-363,共7页
以2年生柽柳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模拟试验研究不同盐分和干旱胁迫对其叶片中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以探讨柽柳幼苗对盐旱交叉胁迫的适应性。结果表明:(1)随盐旱胁迫的不断加剧,幼苗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中度和... 以2年生柽柳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模拟试验研究不同盐分和干旱胁迫对其叶片中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以探讨柽柳幼苗对盐旱交叉胁迫的适应性。结果表明:(1)随盐旱胁迫的不断加剧,幼苗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中度和重度盐旱胁迫下均显著高于对照(CK)。(2)幼苗叶片中脯氨酸含量在不同盐旱胁迫下均呈逐渐上升趋势,但在重度盐分和中度、重度干旱交叉胁迫下显著高于CK。(3)幼苗叶片中Na+、Cl-含量在不同干旱胁迫下,随盐胁迫的加剧呈不同的变化规律,盐旱胁迫的各个处理水平下均显著高于CK,而K+、Ca2+、SO42-含量在轻度和重度干旱胁迫下随盐胁迫增强不断降低。(4)在中度盐旱胁迫下,K+、Ca2+含量与CK无明显差异。研究表明,柽柳幼苗中渗透调节物质在其抗旱耐盐性方面具有积极的调节作用;柽柳幼苗在盐旱胁迫下表现出一定的交叉适应性,适度的干旱胁迫能增强柽柳幼苗对盐分胁迫的耐受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分胁迫 干旱胁迫 脯氨酸含量 可溶性糖含量 柽柳幼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柽柳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发育的观察 被引量:15
19
作者 王仲礼 刘林德 方炎明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4-150,共7页
利用常规石蜡制片技术,对柽柳(Tamarix chinensis Lour.)的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主要结果如下:(1)花药壁由五层细胞组成,从外向内分别为表皮、药室内壁,两层中层和绒毡层.药壁的发育属于基本型.绒毡层为分泌... 利用常规石蜡制片技术,对柽柳(Tamarix chinensis Lour.)的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主要结果如下:(1)花药壁由五层细胞组成,从外向内分别为表皮、药室内壁,两层中层和绒毡层.药壁的发育属于基本型.绒毡层为分泌型.(2)孢原细胞为多孢原起源.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胞质分裂为连续型,形成的四分孢子为四面体型;同一药室的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几乎完全同步.(3)成熟花粉粒为2细胞型,具3个萌发孔.(4)柽柳为三心皮构成的单室复子房,每子房具有10~20个胚珠,基底胎座,胚珠为双珠被、厚珠心、倒生型.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1+3排列的4个大孢子,4个大孢子全部参与胚囊的形成.(5)胚囊发育为贝母型,反足细胞在胚囊成熟时充分发育.(6)同一朵花中,前期雄蕊的发育早于雌蕊的发育,后期当花粉成熟时,雌配子体也达到成熟,雌雄蕊发育趋于同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孢子发生 雄配子体发育 柽柳 小孢子母细胞 大孢子母细胞 减数分裂 制片技术 发育过程 细胞组成 胞质分裂 分裂过程 四分孢子 完全同步 胚囊发育 反足细胞 雌配子体 雄蕊发育 绒毡层 成熟 花药壁 基本型 分泌型 连续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莱州湾湿地柽柳种群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4
20
作者 夏江宝 赵西梅 +3 位作者 刘俊华 赵自国 刘庆 陈印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4801-4808,共8页
为探明黄河三角洲莱州湾柽柳(Tamarix chinensis Lour)灌丛环境因子的基本特征及其对柽柳灌丛空间分布类型的影响,采用样地与样方相结合的测定方法,对柽柳灌丛样地距海远近、地下水水位、土壤盐碱含量、土壤容重和孔隙度等基本物理参数... 为探明黄河三角洲莱州湾柽柳(Tamarix chinensis Lour)灌丛环境因子的基本特征及其对柽柳灌丛空间分布类型的影响,采用样地与样方相结合的测定方法,对柽柳灌丛样地距海远近、地下水水位、土壤盐碱含量、土壤容重和孔隙度等基本物理参数以及土壤有机质、速效氮、磷养分等13个环境因子参数进行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莱州湾柽柳种群空间分布表现为聚集型分布,林分密度与距海距离和地下水水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含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土壤含盐量与土壤含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地下水水位和土壤孔隙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土壤含水量与地下水位呈极显著负相关。莱州湾柽柳灌丛13个环境因子的变异系数在0.060—1.296之间,土壤K+含量、土壤含盐量和林分密度变化幅度较大;其次为土壤有机质和有效磷,地下水水位的空间变异性高于至海距离,而土壤p H值、土壤容重和总孔隙度等基本物理性状变化幅度较小。土壤盐碱含量分别为0.47%和p H为8.48,呈重盐土和偏碱性特征。主成分分析表明,土壤盐碱含量是影响黄河三角洲莱州湾湿地柽柳灌丛分布的主导因素,其次是距海距离,土壤速效磷和地下水位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柽柳 分布格局 环境因子 湿地 盐碱地 黄河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