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6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24—2030年)》解读 被引量:4
1
作者 陈伟 李雪 +4 位作者 刘小秋 李玉红 倪妮 张慧 赵雁林 《中国防痨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0-136,共7页
为全面加强结核病防治工作,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等9部委联合制定下发了《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24—2030年)》。笔者从规划制定的背景、目标和工作指标、防治措施、保障措施等方面对规划的相关内容进行详细解释和说明,以期对规划目标和... 为全面加强结核病防治工作,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等9部委联合制定下发了《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24—2030年)》。笔者从规划制定的背景、目标和工作指标、防治措施、保障措施等方面对规划的相关内容进行详细解释和说明,以期对规划目标和工作指标要求,以及主要防治措施的工作内容等达成共识,为推动制定本地区结核病防治规划,以及促进规划落实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综合预防 传染病控制 国家卫生规划 卫生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布局下高校有组织科研的治理创新 被引量:4
2
作者 常亮 赵显嵩 杨春薇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43,共9页
高校是构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布局的关键一环。通过对一体化布局的体系构成、结构逻辑与网络特征进行考察和分析,指出高校科技创新是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建设的重要结合点。回顾和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领导高校科技创新取... 高校是构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布局的关键一环。通过对一体化布局的体系构成、结构逻辑与网络特征进行考察和分析,指出高校科技创新是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建设的重要结合点。回顾和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领导高校科技创新取得的历史性进展与宝贵经验,指出有组织科研将引发高校科技创新的深刻变革。作为大学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高校科技创新治理结构的网络化育成,是推动和实现高校有组织科研治理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应从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全面提升高校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构建以“人”为中心的科技创新治理体系等方面着手,探索以治理创新推进高校有组织科研的实践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布局 科技创新 高校有组织科研 新型举国体制 治理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大学的校名由来及其倡办经历
3
作者 严清华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124,共14页
尘封百余年的文献史料中隐藏着一个有关武汉大学筹办的重要史实,即在国立武汉大学成立之前,武汉大学校名即已被先期使用,并有过近20年的三段倡办经历。第一段经历始于清末,源自英美传教士提出的“联合大学建议”,并在选址武汉后引出“... 尘封百余年的文献史料中隐藏着一个有关武汉大学筹办的重要史实,即在国立武汉大学成立之前,武汉大学校名即已被先期使用,并有过近20年的三段倡办经历。第一段经历始于清末,源自英美传教士提出的“联合大学建议”,并在选址武汉后引出“武汉大学计划”,但终因经费筹措未果而宣告中止;第二段经历始于武昌起义之后,一批辛亥革命志士为了纪念武昌首义之功,倡议国人自己“设立武汉大学”,后因经费不足而最终未能如愿,但却促成了被作为武汉大学基础而先行开办的国立武昌商业专门学校的诞生;第三段经历起自国立武昌商业专门学校开办之后,由北洋政府鄂籍要员黎元洪等接续筹办武汉大学,曾大张旗鼓地掀起过不小的筹办高潮,其间一度传闻黎元洪将校名更改为江汉大学,并最终留下遗嘱而由其子给国立武汉大学捐款建造了一座现代体育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大学筹办 国立武昌商业专门学校 国立武汉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校企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复杂适应系统与运行机制
4
作者 张炜 林永春 +1 位作者 魏丽娜 徐沛鋆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0-41,共12页
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是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创新载体,对新型劳动者队伍建设至关重要。为揭示和阐明卓越工程师培养系统的复杂特征和运行机制,选取四所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开展结构化多案例研究。分析发现,我国卓越工程师培养系统呈现出“聚... 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是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创新载体,对新型劳动者队伍建设至关重要。为揭示和阐明卓越工程师培养系统的复杂特征和运行机制,选取四所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开展结构化多案例研究。分析发现,我国卓越工程师培养系统呈现出“聚集、多样性、流、非线性”的复杂特征;高校和企业为适应外部环境刺激,进行了跨学科课程改革、真实性实训实践实习制度安排、校企合作业务投入扩大等自适应内部改革;协同构建了“人才培养全流程协同共商制度”“校企‘导师组’联动机制”“产业科研项目牵引育人模式”等创新性规范结构。为实现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的高质量建设运行,研究从理念共识、资源共通、实体共建三个方面提出系列优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卓越工程师 校企合作 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 复杂适应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烽火涅槃:日本侵华战争中的山大因应
5
作者 崔华杰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8-208,共11页
1928年“济南惨案”爆发,此时迎来国立化发展时机的省立山东大学因日本强据济南,其国立化进程一再耽延,并最终转往青岛办学。“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山东大学以服务国家为发展取向,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坚持战时教育,展现特殊年代的大学职... 1928年“济南惨案”爆发,此时迎来国立化发展时机的省立山东大学因日本强据济南,其国立化进程一再耽延,并最终转往青岛办学。“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山东大学以服务国家为发展取向,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坚持战时教育,展现特殊年代的大学职能。“七七事变”后,山东大学又被迫内迁,辗转多地办学,为国家未来的独立与富强积蓄力量。立足日本侵华战争的考察维度,以山东大学的战时因应为个案分析,可以借此展现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和战争烽火中的教育奋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大学 日本侵华战争 全民族抗战 大学内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教育何以化民易俗?——以西南联大为中心的考察
6
作者 孙杰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1-119,共9页
西南联大作为一方教化之重镇,植根于昆明,心系国家命运,努力弦歌事业,兼具建设者、引领者、绍续者之三重角色,发挥了化民成俗之社会作用。作为西南边疆地区的建设者,西南联大师生将学术人生彻底融入学校所在地区的社会文化生活,既改变... 西南联大作为一方教化之重镇,植根于昆明,心系国家命运,努力弦歌事业,兼具建设者、引领者、绍续者之三重角色,发挥了化民成俗之社会作用。作为西南边疆地区的建设者,西南联大师生将学术人生彻底融入学校所在地区的社会文化生活,既改变了当地的民风民俗又使昆明成为西南地区的文化中心。作为战时高等教育的引领者,西南联大的创办不仅完成了保存中国教育事业的最初目的,解决了国人对于战时教育如何办、抗战建国与学术建国如何实现等诸种教育困惑;而且成为战时中国高等教育的一面旗帜,一面引领中国广大知识分子进行文化抗战的旗帜,担负起了战时赋予高等教育的社会责任。作为中国教育文脉的绍续者,西南联大师生将自我的学术探索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基于自身优秀教育遗产来诠释高等教育的新范式,构建了属于中国的高等教育话语体系和概念系统。这正是西南联大在战时独特的社会地位所在。以西南联大为典范,高等教育要发挥化民易俗的教育作用,就应在文化传承与人才培养方面发挥引领作用,以此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联大 化民易俗 建设者 引领者 绍续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联大旅行散文的边疆书写
7
作者 马绍玺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8-156,共9页
西南联大散文家的边疆行,是一种以民族国家为中心的旅行。他们旅行的终极目的是要在边疆寻找中国的现代品质,为中国抗战的最终胜利提供边疆力量。他们的行走以及对“路”的书写,让边疆走进中心、让陌生变为熟悉、让中心与边地彼此接纳... 西南联大散文家的边疆行,是一种以民族国家为中心的旅行。他们旅行的终极目的是要在边疆寻找中国的现代品质,为中国抗战的最终胜利提供边疆力量。他们的行走以及对“路”的书写,让边疆走进中心、让陌生变为熟悉、让中心与边地彼此接纳。他们努力寻找边疆生活的现代品质,发现边疆人民和文化的抗战品质。面对邻国野心尽显的大民族主义,他们的实地考察和文学书写,宣告了少数民族聚居的边疆是中国不可分割的固有领土。他们的边疆行和文学书写,为边疆的开发与治理提供了文化思考,是西南联大知识分子文化抗战的鲜活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联大 旅行散文 文化抗战 边疆书写 人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数字大学:国际视野、本土构想与未来进路 被引量:1
8
作者 方建锋 王克宇 房欲飞 《开放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2,共8页
国家数字大学是高等教育数字化高阶转型的产物,具有强烈的后现代色彩和公共属性。它是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平台的组织化再造,将给高等教育办学模式和组织形态带来突破性变革。在全球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新形势下,法国和印度先后启动国... 国家数字大学是高等教育数字化高阶转型的产物,具有强烈的后现代色彩和公共属性。它是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平台的组织化再造,将给高等教育办学模式和组织形态带来突破性变革。在全球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新形势下,法国和印度先后启动国家数字大学建设。本研究立足全球视野,梳理新型数字化高等教育机构的发展进程,划分数字大学的“三个世界”,比较他国国家数字大学建设的经验,分析国家数字大学的内涵和本土建设思路。中国国家数字大学可能面临内涵本土化、平台组织化和教学质量保障的挑战,但建设机遇大于挑战,可以在制定专项政策、整合在线教育资源、完善学习资历认证体系和满足学习型社会需求等行动中创造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赛道和新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数字大学 数字大学 虚拟大学 高等教育数字化 在线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科学与大学科学家的角色——以斯坦福国家加速器实验室(SLAC)为例
9
作者 夏之晨 杨帆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5-117,共13页
日益依赖资源与技术的科学研究,加剧了制度化协作与个体自由探索、国家战略与学术自治间的双重张力。尽管深受宏观制度的约束,但大学科学家依据自身的理性选择行动在大科学时代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SLAC国家加速器实验室初创、转型... 日益依赖资源与技术的科学研究,加剧了制度化协作与个体自由探索、国家战略与学术自治间的双重张力。尽管深受宏观制度的约束,但大学科学家依据自身的理性选择行动在大科学时代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SLAC国家加速器实验室初创、转型与升级的各阶段,斯坦福大学科学家主要扮演着能动者、破局者与啮合者的角色。大学科学家的多元角色遵循着学术权威在国家科学制度中的嵌入、学术资本与行政能力的优势耦合、追求学术自由与服务国家使命的价值并存的行动逻辑。要巩固大科学时代大学科学家的角色,可选择的路径包括:赋予大学科研工作者决策建议权;实现大科学装置的开放共享;维持政府监管下的学术自由及自治;发挥有组织科研模式的人才集聚功能;建设包容高效的全球科研合作网络。而要激发中国大学科学家的持续性涌现,还需立足现实问题探寻切实可行的解决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科学 大学科学家 角色 SLAC国家加速器实验室 斯坦福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尽前沿的再迈进:美国科技战略变革与高等教育的转型 被引量:1
10
作者 石耀月 鞠法胜 《高教发展与评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7-57,I0004,共12页
《科学:无尽的前沿》引领了美国20世纪科技的高速发展。21世纪以来,公共研发经费减少间接引发经济增长缓慢、私人研发为主的科研体制弊端日渐显露、全球科技领导地位遭受挑战等因素促使美国积极调整国家科技战略。《无尽的前沿:未来75... 《科学:无尽的前沿》引领了美国20世纪科技的高速发展。21世纪以来,公共研发经费减少间接引发经济增长缓慢、私人研发为主的科研体制弊端日渐显露、全球科技领导地位遭受挑战等因素促使美国积极调整国家科技战略。《无尽的前沿:未来75年的科学》和《无尽前沿法案》均以“无尽的前沿”作为命名的一部分,表明其被赋予了特殊的政治意蕴与国家期望。以《科学:无尽的前沿》为参照基准,对比分析上述两项科技战略的核心内容发现,高等教育的理念与布局在助益美国成为科技强国的过程中发生了转型。主要体现为:在战略定位上,从联邦政府期望的维护传统安全到保障非传统安全;在研究模式上,从线性创新模型到有组织科研;在人才培养上,更重视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人力资本的培育;在区域布局上,兼顾地区创新能力与地理多样性;在技术转移上,加快推进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在资金援助上,构建多元化组合式的资金支持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高校 科技强国 国家科技战略 高等教育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魁阁与文庙——论西南联大社会学中两大研究传统
11
作者 周大鸣 杨小柳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30,共8页
“魁阁”和“文庙”是西南联大学术研究的传统代表。回顾其研究缘起、比较其研究问题与研究方法、梳理其发展历程,对“魁阁”与“文庙”的当代传承具有其历史意义。“魁阁”关注农村社会、基层治理、少数民族等多领域社会转型问题,采用... “魁阁”和“文庙”是西南联大学术研究的传统代表。回顾其研究缘起、比较其研究问题与研究方法、梳理其发展历程,对“魁阁”与“文庙”的当代传承具有其历史意义。“魁阁”关注农村社会、基层治理、少数民族等多领域社会转型问题,采用社区研究法;“文庙”聚焦人口普查实验等,以实地调查和科学统计为主要方法。尽管“魁阁”与“文庙”是两个不同的学术机构,在研究的具体问题和操作方法上有所差异,但其具有共同的研究旨趣与现实关怀,充满了对中国乡土与现实的关照,以实地的社会调查为前提认识社会是这两所机构的共同底色,对长期以来的中国人文社科研究方法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联大 魁阁 文庙 社会调查 研究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实践探索——以民族院校为例
12
作者 赵宇飞 黄维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68-73,共6页
民族院校是开展各民族大学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主要场所,肩负着促进各民族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育人职责,承担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重要任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不仅直接影响民族院校办学治校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更是... 民族院校是开展各民族大学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主要场所,肩负着促进各民族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育人职责,承担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重要任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不仅直接影响民族院校办学治校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更是确保民族院校能够有效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核心使命的关键。当前,民族院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存在教育机制有待完善、教育课程有待优化、教育空间有待拓展等现实困境,应从健全教育制度、推进课程建设、丰富育人载体等方面加以应对,着力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全员力量、提升课程质量、拓宽传播空间,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育人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院校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实践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联大对中国现代哲学的历史贡献与当代启示
13
作者 赵瑞雪 范鹏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0-147,共8页
西南联大对中国现代哲学(1919~1949)贡献独特,哲学界对此已有研究。然而已有的研究大多比较宏观,个别个案研究虽然比较深入,但视野不够开阔;更多的研究则侧重于记述或回忆。本研究基于中国现代哲学学术史,以冯友兰、金岳霖、贺麟、汤用... 西南联大对中国现代哲学(1919~1949)贡献独特,哲学界对此已有研究。然而已有的研究大多比较宏观,个别个案研究虽然比较深入,但视野不够开阔;更多的研究则侧重于记述或回忆。本研究基于中国现代哲学学术史,以冯友兰、金岳霖、贺麟、汤用彤为主体,着重对贡献的表现、成因与启示进行探讨。西南联大对中国现代哲学的独特贡献在于:一是开启了中国哲学现代化发展的实质性探索;二是开展了开发未来中国哲学发展三大资源的方向性实验;三是取得了以哲学教育弘扬民族精神、服务抗战建国的历史性成就。这些贡献取决于当时特殊的国运、三校合一的独特办学格局及优势互补的大学文化生态。这启示我们:大学必须充当民族精神的引领者;哲学必须成为大学文化的先行者;哲学创新必须汲取多元思想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联大 现代哲学 民族精神 文化生态 哲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高校创新体系建设的历史演进、变迁逻辑与未来展望
14
作者 褚照锋 罗志敏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3-64,共12页
高校创新体系是国家科技力量和原始创新研究的重要支撑。在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国家战略要求下,回溯高校创新体系建设的发展历程,剖析其变迁逻辑,对其今后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创新... 高校创新体系是国家科技力量和原始创新研究的重要支撑。在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国家战略要求下,回溯高校创新体系建设的发展历程,剖析其变迁逻辑,对其今后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创新体系建设始终置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位置,其建设历程可划分为萌芽探索期、初步创建期和形成完善期三个阶段;其历史演进呈现出相关要素不断走向规范化、系统化、一体化、法制化的发展趋势。这背后彰显的动力逻辑是国家统筹资源的制度优势,价值逻辑是面向不同时期国家的战略需求,操作逻辑是依托学科专业结构的不断调整。面向未来,高校创新体系建设需以科技强国为目标,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支撑作用;以整体效能为导向,系统优化高校创新体系的要素;以生态结构为基础,培育面向未来社会的学科专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创新体系 国家创新体系 国家战略 历史演进 变迁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网络文学出海的三个支点
15
作者 周志雄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0-168,共9页
中国网络小说的海外传播与日益强大的中国是分不开的,中国网络文学出海是中国崛起的文化表征。中国网络小说具有世界性和普遍性,也具有鲜明的中国性。世界性和普遍性使国外读者接受中国网络小说的障碍较少,而中国性则使外国读者感受异... 中国网络小说的海外传播与日益强大的中国是分不开的,中国网络文学出海是中国崛起的文化表征。中国网络小说具有世界性和普遍性,也具有鲜明的中国性。世界性和普遍性使国外读者接受中国网络小说的障碍较少,而中国性则使外国读者感受异国风情和中华文化的魅力。中国网络文学出海所取得的成绩与国家政策的支持分不开,也离不开网络文学企业所作出的努力,经过积极的探索,通过系列有效的举措,推动了网络文学出海新局面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崛起 世界性 普遍性 国家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助力边疆民族地区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的优势与路径
16
作者 许莹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9-176,共8页
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是各地结合自身实际,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方面的探索和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边疆民族地区高校作为常态化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的人才培... 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是各地结合自身实际,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方面的探索和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边疆民族地区高校作为常态化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的人才培养阵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学术重地、服务国家战略和民族工作重大需求的社会服务高地、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文化传承创新园地、对外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的国际交流合作基地,须充分发挥自身资源禀赋和优势,积极服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文章以广西民族大学、内蒙古大学、云南大学、西藏大学、新疆大学等高校为案例,探索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 高校 边疆民族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国家战略需求设置栏目对师范院校学报学术影响力的提升作用
17
作者 胡文杰 朱珊莹 +2 位作者 时晗娟 杨春明 王健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0-158,共9页
分析师范院校自然科学学报栏目设置情况及其影响力,为师范院校自然科学学报合理设置栏目、提升学术影响力、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提供参考。以《2024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自然科学卷》收录的自然科学师范院校学报为研究对象... 分析师范院校自然科学学报栏目设置情况及其影响力,为师范院校自然科学学报合理设置栏目、提升学术影响力、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提供参考。以《2024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自然科学卷》收录的自然科学师范院校学报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2020-2024年的栏目设置情况及被引频次,探讨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的栏目设置对师范院校学报学术影响力的提升作用。近五年,19家(76%)学报设置了449个主题聚焦、问题导向明确的主题栏目,3家学报仅设置了学科栏目,3家学报未设置具体栏目;主题栏目中面向国家战略需求设置的栏目266个,占比59.24%,包括面向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栏目178个(69.92%),科技创新战略栏目88个(30.08%)。从学术影响力的角度看,以《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为代表期刊的统计结果表明,篇均被引频次无栏目低于学科栏目,学科栏目低于主题栏目。针对全体师范院校学报的统计表明,除个别栏目外,面向国家战略需求设置的栏目篇均被引频次高于一般科学问题栏目;面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栏目篇均被引频次高于面向科技创新战略的栏目。师范院校学报应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依托学校相关学科,合理设置主题聚集、问题导向明确的栏目,并加大对特色栏目的宣传力度以提升期刊影响力,进而形成良性循环,最终达到提升期刊学术质量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战略需求 师范院校学报 栏目设置 影响力提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卓力打造一流法医学科——南方医科大学法医学科建设规划
18
作者 乔东访 邱平明 +6 位作者 王起 台运春 李冬日 徐静涛 罗奇志 黄恩平 朱波峰 《法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19,共5页
202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指出,当前正值“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攻坚之际,要把组织实施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作为工作主线,建设一流学科是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任务。2022年法医学科正式列为医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法医学科发展迎来了前所... 202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指出,当前正值“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攻坚之际,要把组织实施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作为工作主线,建设一流学科是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任务。2022年法医学科正式列为医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法医学科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南方医科大学法医学科把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助力一流学科建设作为主攻方向,启动实施“引育并举,交叉融合”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方案;卓力建设一级学科博士点,凝练优势二级学科和研究方向;高起点、深融合打造创新型科研平台;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搭建高质量人才联合培养模式;以国家法治建设和行业需求为导向,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我校法医学科建设将持续为法治中国、教育强国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学 学科建设 高等教育 国家战略需求 人才培养 南方医科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型大学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的实践探索
19
作者 蔡三发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6-43,共8页
研究型大学肩负着推动前沿科技创新、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三大使命,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要加快建设具有科技支撑力的教育强国,为研究型大学发挥国家基础研... 研究型大学肩负着推动前沿科技创新、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三大使命,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要加快建设具有科技支撑力的教育强国,为研究型大学发挥国家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的作用提出了明确要求。虽然研究型大学在科技创新领域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仍然面临问题和挑战。因此,研究型大学必须立足支撑国家创新体系建设,通过全面推进高质量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机制与创新生态建设等路径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服务国家科技创新高水平自立自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 研究型大学 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 科技支撑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异构数据的“双一流”大学本科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实证画像研究
20
作者 周照林 张传剑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22,共8页
“双一流”大学中的本科国家奖学金获得者既是青年学子的卓越代表,也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成效的具象化。基于构建的IEO-HFC耦合分析框架,利用多源异构数据,对42所“双一流”大学中的本科国家奖学金获得者进行的实证画像研究。回答了“哪... “双一流”大学中的本科国家奖学金获得者既是青年学子的卓越代表,也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成效的具象化。基于构建的IEO-HFC耦合分析框架,利用多源异构数据,对42所“双一流”大学中的本科国家奖学金获得者进行的实证画像研究。回答了“哪些学生获得了国家奖学金?他们具有哪些特征?”的研究问题。在画像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国奖获得者实践发展的逻辑。一是通过对院系评审文本的分析发现,院系国奖评审指标体系体现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争创一流的理念,学习成绩要素存在重复评价现象,且其所占评审权重很大。二是通过对教育部本专科国奖名单的分析发现:(1)获奖者年级数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高年级获奖学生基数更大,国奖名额分配制度隐匿化设计;(2)男、女获奖者数量无显著差异,男生获奖者占比和招生占比均呈现同步上升趋势。三是通过对高校互联网国奖新闻报道分析发现:(1)基于积极昂扬的精神内核形塑良好结构化惯习;(2)运用惯习实践和资本转换实现资本系统性积累;(3)介入多元延伸的场域拓展建构惯习与资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一流”大学 本科生 国家奖学金 多源异构数据 实证画像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