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种紫淮山茎尖脱毒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1
作者 陈丹心 《福建农业科技》 2025年第1期38-43,共6页
筛选适合紫淮山茎尖诱导、脱毒苗增殖和生根的培养基以及离体再生苗移栽驯化的基质,为生产上提供健康种苗。以3种紫淮山为供试材料,在MS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6-BA、NAA、KT和GA_(3),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浓度配比对茎尖诱导、继代... 筛选适合紫淮山茎尖诱导、脱毒苗增殖和生根的培养基以及离体再生苗移栽驯化的基质,为生产上提供健康种苗。以3种紫淮山为供试材料,在MS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6-BA、NAA、KT和GA_(3),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浓度配比对茎尖诱导、继代增殖及生根的影响,并将离体再生苗移栽到不同配比的进口泥炭土、珍珠岩、椰糠的苗床中,观察不同基质配比对其移栽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武夷山紫山药、虎头山紫山药、政和红心薯在添加1.0 mg·L^(-1)6-BA+0.1 mg·L^(-1)NAA的MS培养基中茎尖成苗率最高,分别为77.78%、77.78%和71.11%;武夷山紫山药在添加1.0 mg·L^(-1)6-BA+0.5 mg·L^(-1)KT+0.3 mg·L^(-1)NAA+0.1 mg·L^(-1)GA_(3)+0.2 g·L^(-1)AC的MS培养基中增殖系数最高,为4.6,虎头山紫山药及政和红心薯在添加0.5 mg·L^(-1)6-BA+0.2 mg·L^(-1)KT+0.1 mg·L^(-1)NAA+0.1 mg·L^(-1)GA_(3)+0.2 g·L^(-1)AC的MS培养基中增殖系数都为最高,分别为4.83和4.82;武夷山紫山药、虎头山紫山药和政和红心薯在添加0.5 mg·L^(-1)IBA+0.5 mg·L^(-1)NAA+0.5 mg·L^(-1)CCC+0.5 g·L^(-1)AC的MS培养基上根生长情况最好;3种紫淮山在进口泥炭土100%基质中移栽成活率最高,分别为82.7%、80.0%、8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品种 紫淮山 茎尖脱毒 组培快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玉1号”草莓茎尖组织培养体系及其脱毒效果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余红 肖文斐 +4 位作者 钱丽华 柳爱春 来文国 汪建荣 李晓媛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5-191,共7页
“粉玉1号”是通过杂交育种方式选育的早熟抗病粉果草莓新品种。从大棚栽培的“粉玉1号”草莓植株上取匍匐茎芽为试料,通过外植体消毒、茎尖剥取、不定芽诱导和生根培养建立了“粉玉1号”茎尖组织培养脱毒技术体系,对茎尖培养苗和大棚... “粉玉1号”是通过杂交育种方式选育的早熟抗病粉果草莓新品种。从大棚栽培的“粉玉1号”草莓植株上取匍匐茎芽为试料,通过外植体消毒、茎尖剥取、不定芽诱导和生根培养建立了“粉玉1号”茎尖组织培养脱毒技术体系,对茎尖培养苗和大棚栽培植株进行了草莓皱缩病毒(SCV)、草莓斑驳病毒(SMoV)、草莓轻型黄边病毒(SMYEV)和草莓镶脉病毒(SVBV)PCR检测。结果表明,“粉玉1号”草莓外植体灭菌方法为75%乙醇处理30 s,再用0.1%升汞溶液处理10 min;匍匐茎芽一般需剥去1片嫩叶和7片幼叶才能剥出茎尖;茎尖初代培养基宜采用MS+0.5 mg/L 6-BA,继代培养基宜采用MS+0.1 mg/L 6-BA,生根培养基宜采用不加植物生长调节剂的1/2 MS。大棚栽培植株样品存在SVBV感染,通过茎尖组培脱除了该病毒,SCV、SMoV和SMYEV在所有样品中均未检出。建立的茎尖脱毒技术体系可为“粉玉1号”草莓工厂化育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玉1号 草莓 茎尖培养 草莓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薯脱毒及种薯(苗)繁育技术研究
3
作者 曲玉阳 刘训龙 +1 位作者 姚峰 蔡兴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6期33-39,共7页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甘薯生产国,然而由于病毒病的存在,严重制约了甘薯产业的发展,建立通用的脱毒组培体系、高灵敏度的检测体系及高效的种薯(苗)繁育体系对甘薯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12个主栽品种进行茎尖脱毒处理,建立了通用的脱毒...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甘薯生产国,然而由于病毒病的存在,严重制约了甘薯产业的发展,建立通用的脱毒组培体系、高灵敏度的检测体系及高效的种薯(苗)繁育体系对甘薯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12个主栽品种进行茎尖脱毒处理,建立了通用的脱毒组培体系MS+2 mg/L NAA+1.0 mg/L 6-BA,大多数品种的再生率在58%以上;获得SPFMV、SPCSV、SPLV、SPCFV和SPVG这5种病毒的特异性引物,该引物对病毒检测极限依次为10^(-6)、10^(-1)、10^(-4)、10^(-3)和10^(-3),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对脱毒品系进行筛选,获得优良脱毒株系甘12和粉薯2-2;建立脱毒种薯(苗)的三级繁育体系,即组培苗(一级)扩繁,温网室基质苗(二级)扦插扩繁和网棚大田苗(三级)繁育生产用种;进行洗苗速率(带根和不带根)对比试验,移栽方式(带根和不带根)与每孔移栽棵数(1~3棵)的双因素试验,结果表明不带根处理可显著提升洗苗速率,育苗前期每孔移栽棵数(1~3棵)在株高、茎粗、节间数方面无显著差异,带根处理前期生长具有优势,但二者成活率无显著差异,并不影响育苗结果。因此,该研究有利于甘薯病毒病防治、脱毒种薯(苗)推广和育苗成本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茎尖脱毒 病毒检测 脱毒繁育体系 组培苗移栽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百合茎尖组织培养脱毒效率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张艺萍 屈云慧 +2 位作者 王祥宁 吴学尉 熊丽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7年第1期37-38,共2页
以带有CMV病毒的东方百合栽培品种Siberia鳞茎为外植体,常规消毒后在MS+BA 1.0mg/L+NAA 0.5mg/L培养基中培养成苗,热处理后剥取较大的茎尖(0.4~0.6mm)进行培养,待茎尖长成植株后再次剥取较大茎尖进行二次脱毒,经检测脱毒... 以带有CMV病毒的东方百合栽培品种Siberia鳞茎为外植体,常规消毒后在MS+BA 1.0mg/L+NAA 0.5mg/L培养基中培养成苗,热处理后剥取较大的茎尖(0.4~0.6mm)进行培养,待茎尖长成植株后再次剥取较大茎尖进行二次脱毒,经检测脱毒率可达80%。研究结果表明,茎尖二次脱毒培养方法简单,易于操作,脱毒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合 茎尖 组织培养 脱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茎尖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吴兴泉 陈士华 +1 位作者 王朔 杨岫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039-1040,共2页
[目的]提高离体马铃薯茎尖组织培养的成苗率和脱毒率。[方法]从马铃薯上取生长健壮的芽,经消毒后在显微镜下切取1.0到1.5 mm长度的茎尖,接种于诱导分化培养基上,研究了不同浓度的GA3、KT与6-BA和不同激素配比以及不同浓度的基础培养基... [目的]提高离体马铃薯茎尖组织培养的成苗率和脱毒率。[方法]从马铃薯上取生长健壮的芽,经消毒后在显微镜下切取1.0到1.5 mm长度的茎尖,接种于诱导分化培养基上,研究了不同浓度的GA3、KT与6-BA和不同激素配比以及不同浓度的基础培养基的诱导效果,探讨了茎尖组织诱导分化的最适培养条件。[结果]低浓度的GA3可促进愈伤组织的形成,过高的GA3浓度会抑制愈伤组织的形成;KT比6-BA具有更好的诱导效果;在MS+GA30.1 mg/L+NAA 0.1 mg/L+6-BA 0.5 mg/L培养基中激素配比的诱导效果较好。[结论]MS+0.5 mg/L KT+0.2 mg/L GA3+0.1 mg/L NAA是最为适宜的茎尖组织培养基。在28℃、每天光照16 h、光照强度>2 000lx的培养条件下,经7 d左右即可得到形态良好愈伤组织,经15 d左右即可得到分化良好的试管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茎尖组织 组织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薯茎尖脱毒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6
作者 蒋明权 王钰 +2 位作者 林毅 阮龙 张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3年第6期1038-1039,1044,共3页
综述了甘薯病毒病的种类、危害、症状及传播方式 ,甘薯茎尖脱毒的生物学原理及进展 ;介绍了甘薯的茎尖培养、病毒检测及脱毒苗快繁技术 ;
关键词 甘薯 茎尖 脱毒 组织培养 快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峨眉四照花茎尖组织培养技术 被引量:4
7
作者 路承香 李仲芳 +1 位作者 王有科 孙飞达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416-1418,共3页
[目的]探讨峨眉四照花茎尖组织的最佳培养条件。[方法]采取峨眉山4~5年生四照花树体枝条的幼嫩茎尖作为外植体,研究不同生长激素对外植体诱导发育出丛生芽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培养基MS+6-BA2.0mg/L+IBA0.5mg/L和MS+6-BA2... [目的]探讨峨眉四照花茎尖组织的最佳培养条件。[方法]采取峨眉山4~5年生四照花树体枝条的幼嫩茎尖作为外植体,研究不同生长激素对外植体诱导发育出丛生芽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培养基MS+6-BA2.0mg/L+IBA0.5mg/L和MS+6-BA2.0mg/L+IBA1.0mg/L组合对不定芽诱导效果较好。培养基Ms+NAA0.5mg/L+6-BA2.0mg/L组合诱导茎尖产生大量愈伤组织。[结论]该研究为峨眉四照花的快速繁育、种质资源保存提供了技术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峨眉四照花 组织培养 茎尖 愈伤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蛇足石杉茎尖组织培养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李晓君 杨雪飞 +1 位作者 朱皖南 罗建平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4年第5期387-390,共4页
目的:研究蛇足石杉茎尖组织培养条件,建立组织快繁体系。方法: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蔗糖及植物激素改良基础培养基,考察其对蛇足石杉茎尖诱导丛生芽和GGB(绿色小体),GGB的分化以及丛生芽生根的影响。结果:诱导茎尖发生丛生芽和GGB的最适... 目的:研究蛇足石杉茎尖组织培养条件,建立组织快繁体系。方法: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蔗糖及植物激素改良基础培养基,考察其对蛇足石杉茎尖诱导丛生芽和GGB(绿色小体),GGB的分化以及丛生芽生根的影响。结果:诱导茎尖发生丛生芽和GGB的最适宜培养基分别为MS+2%蔗糖和MS+4%蔗糖;将GGB转接在MS+2%蔗糖培养基中,平均每团GGB可分化出16株丛生芽;在改良MS+10μmol·L-1IBA生根培养基中,全部丛生芽再生健壮的根系,再生植株的移栽成活率可达80%。HPLC检测表明,组织快繁的蛇足石杉植株具有石杉碱甲合成能力,其含量为607.40±30.75μg·g-1,与野生植株相当。结论:初步建立蛇足石杉组织快繁体系,扩大了蛇足石杉种质资源,并为石杉碱甲的合成途径提供了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足石杉 茎尖 组织培养 GGB 丛生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树莓茎尖组织培养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孟静静 陈传英 +4 位作者 李慧 郭峰 徐平丽 张悦丽 李新国 《山东农业科学》 2010年第8期8-10,共3页
取春季黑树莓的嫩枝条,以茎尖为外植体,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植物激素6-BA、NAA、GA3筛选培养基,进行茎尖组织培养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诱导茎尖萌发的最佳培养基为MS+0.5 mg/L 6-BA+0.05 mg/L NAA,萌发率高达90%;继代培养最佳培养基为MS+... 取春季黑树莓的嫩枝条,以茎尖为外植体,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植物激素6-BA、NAA、GA3筛选培养基,进行茎尖组织培养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诱导茎尖萌发的最佳培养基为MS+0.5 mg/L 6-BA+0.05 mg/L NAA,萌发率高达90%;继代培养最佳培养基为MS+1.0 mg/L 6-BA+0.02 mg/L NAA+6.0 mg/L GA3,繁殖系数达6.0~7.0;生根最佳培养基为MS+0.5 mg/L6-BA+0.1 mg/L NAA,生根率为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树莓 茎尖 组织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新品种粤糖03-373组培快繁试验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月桂 谭嘉娜 +5 位作者 官锦燕 罗剑飘 黄海英 罗青文 杨俊贤 李奇伟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5期13-18,F0002,共7页
以粤糖新品种03-373的成熟甘蔗种茎作为研究材料,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比对愈伤组织脱分化和再分化诱导、茎尖与腋芽萌发诱导、丛芽增殖培养、生根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合粤糖03-373的最佳综合组培方案为:诱导愈伤组织脱分化适... 以粤糖新品种03-373的成熟甘蔗种茎作为研究材料,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比对愈伤组织脱分化和再分化诱导、茎尖与腋芽萌发诱导、丛芽增殖培养、生根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合粤糖03-373的最佳综合组培方案为:诱导愈伤组织脱分化适宜培养基为MS+2,4-D1.0mg/L,诱导愈伤组织再分化的适宜培养基为MS+BA0.5mg/L+IBA0.01mg/L,诱导茎尖与腋芽萌发的适宜培养基为MS+BA1.0mg/L+IBA0.04mg/L,丛芽继代增殖适宜培养基为MS+BA1.0mg/L+IBA0.04mg/L,生根培养基以1/2MS+ABT0.20g/L+IBA0.05mg/L+活性碳0.5g/L;继代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椰汁、水解酪蛋白和酵母提取物,组培苗黄化率由低到高依次为椰汁<水解酪蛋白<酵母提取物<对照;采用简易的沙培方式,组培苗的假植成活率达99%以上,大田移栽成活率达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粤糖03—373 组培快繁 愈伤组织培养 茎尖和腋芽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慈姑茎尖组织培养的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黄凯丰 时政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8848-8849,8860,共3页
[目的]筛选慈姑茎尖组织培养的最佳试验条件。[方法]以江苏省慈姑的主栽品种"宝应紫圆"的茎尖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培养条件对慈姑茎尖培养和匍匐茎诱导的影响。[结果]0.10 mg/L 6-BA+0.50 mg/L NAA培养条件下的成苗效果较好;2.0... [目的]筛选慈姑茎尖组织培养的最佳试验条件。[方法]以江苏省慈姑的主栽品种"宝应紫圆"的茎尖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培养条件对慈姑茎尖培养和匍匐茎诱导的影响。[结果]0.10 mg/L 6-BA+0.50 mg/L NAA培养条件下的成苗效果较好;2.00 mg/L 6-BA+0.50 mg/L NAA培养条件对慈姑匍匐茎的诱导效果较好;不同蔗糖浓度处理对慈姑抽生匍匐茎的影响差异不显著。[结论]不同培养条件对慈姑的成苗和匍匐茎诱导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慈姑 组织培养 茎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溪香芋茎尖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郭克婷 何金明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6期25-29,F0002,共6页
以张溪香芋茎尖为材料,研究不同外源激素对香芋组培苗的诱导培养、增殖培养、生根培养的影响,以及不同炼苗移栽基质对香芋组培苗的影响,以期建立一套完整的张溪香芋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结果表明,外植体消毒以0.1%HgCl2(加2滴吐温-20)5... 以张溪香芋茎尖为材料,研究不同外源激素对香芋组培苗的诱导培养、增殖培养、生根培养的影响,以及不同炼苗移栽基质对香芋组培苗的影响,以期建立一套完整的张溪香芋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结果表明,外植体消毒以0.1%HgCl2(加2滴吐温-20)5~6 min消毒效果最好;较适宜张溪香芋茎尖诱导分化的培养基是MS+6-BA 2.0 mg/L+NAA 0.2 mg/L,增殖培养基是MS+6-BA 2.0 mg/L+NAA 0.15 mg/L、增殖倍数达5.3,生根培养基是1/2MS+IBA 0.20 mg/L+NAA 0.20 mg/L,炼苗移栽基质以草炭∶蛭石∶珍珠岩=4∶1∶1为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溪香芋 茎尖 组织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孢蘑菇菌株As2796的提纯复壮 被引量:10
13
作者 樊晓琳 叶绿笋 边银丙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0-24,共5页
采用原生质体分离、菌丝尖端分离和组织分离3种方法对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As2796的退化菌株进行分离,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综合评价不同分离株的农艺性状,筛选综合性状优于As2796退化菌株的提纯复壮菌株。结果表明,3种分离方法... 采用原生质体分离、菌丝尖端分离和组织分离3种方法对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As2796的退化菌株进行分离,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综合评价不同分离株的农艺性状,筛选综合性状优于As2796退化菌株的提纯复壮菌株。结果表明,3种分离方法均能获得提纯复壮的菌株,其中原生质体分离株P28的提纯复壮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孢蘑菇 原生质体分离 组织分离 菌丝尖端分离 提纯复壮 灰色关联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香果茎尖组织培养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8
14
作者 赵家桔 高玲 +5 位作者 李莉萍 张如莲 高锦合 刘迪发 徐丽 应东山 《热带农业科学》 2020年第11期75-80,共6页
以黄金百香果茎尖为试验材料,进行茎尖离体芽的诱导和培养,研究茎尖外植体消毒最佳方式与时间,初代、继代增殖及生根培养过程中适宜的激素种类及浓度。结果表明:最佳的消毒方式为75%的酒精溶液消毒30 s后再用0.1%HgCl2消毒10 min;最适... 以黄金百香果茎尖为试验材料,进行茎尖离体芽的诱导和培养,研究茎尖外植体消毒最佳方式与时间,初代、继代增殖及生根培养过程中适宜的激素种类及浓度。结果表明:最佳的消毒方式为75%的酒精溶液消毒30 s后再用0.1%HgCl2消毒10 min;最适初代培养基为MS+6-BA 2.0 mg/L+GA30.5 mg/L+NAA 0.1 mg/L,有利于丛生芽的诱导;最适继代增殖培养基为MS+6-BA 1.5 mg/L+NAA 0.1 mg/L,适宜芽的增殖且利于壮苗;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 MS+NAA 0.1 mg/L+IBA 0.1 mg/L,形成的苗健壮,生根率高达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香果 茎尖培养 组培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素类物质对甘薯茎尖分生组织培养成苗的影响 被引量:16
15
作者 孔祥生 张妙霞 陈明灿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3年第2期114-116,共3页
以豫薯4号和豫薯12号为试材,研究了生长素类物质(IBA和NAA)、温度和光照时间对转移后甘薯茎尖分生组织培养成苗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甘薯茎尖分生组织培养成苗的温度为28℃,光照时间以不低于14h·d-1为好,培养基中加入0 1~0 5mg/L... 以豫薯4号和豫薯12号为试材,研究了生长素类物质(IBA和NAA)、温度和光照时间对转移后甘薯茎尖分生组织培养成苗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甘薯茎尖分生组织培养成苗的温度为28℃,光照时间以不低于14h·d-1为好,培养基中加入0 1~0 5mg/L的IBA(或NAA)有利于甘薯茎尖分生组织培养成苗,IBA的效果优于NAA。与不加任何生长素类物质的MS培养基相比,添加IBA0 5mg/L的MS培养基可使甘薯茎尖分生组织培养成苗率提高9 9%~15 4%,平均成苗天数缩短3 3~8 5d。IBA(或NAA)浓度过高时(达到1 0mg/L),甘薯茎尖外植体形成大量的愈伤组织,导致成苗率降低,平均成苗天数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茎尖分生组织 组织培养 生长素类物质 培养基 成苗率 光照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草果的组织培养实验 被引量:2
16
作者 江明 易清元 文进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11年第2期44-47,共4页
以山草果茎尖及带腋芽的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实验,共22处理,3次重复。实验结果表明,SH培养基较有利于山草果的培养,外植体在SH+6~BA0.5~2.0mg/L的培养基中有利于顶芽和腋芽萌动生长,萌芽诱导率可达80%以上;继代培养... 以山草果茎尖及带腋芽的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实验,共22处理,3次重复。实验结果表明,SH培养基较有利于山草果的培养,外植体在SH+6~BA0.5~2.0mg/L的培养基中有利于顶芽和腋芽萌动生长,萌芽诱导率可达80%以上;继代培养以SH+6-BA0.5~1.0mg/L+NAAO.1m#L培养基的增殖系数较高;生根培养基以1/2SH+IBA1.0mg/L较好,生根率可达6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草果 茎段 组织培养 快速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荸荠新品种桂蹄4号的选育 被引量:2
17
作者 江文 黄诚梅 +4 位作者 高美萍 陈丽娟 蔡炳华 何青石 赖松新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1-93,共3页
桂蹄4号是以桂蹄2号为材料,通过茎尖组织培养产生的优良变异单株筛选培育而成的早中熟荸荠新品种。生育期130~140 d(天);植株生长势强,球茎横椭球形、脐部微平,皮褐白色,淀粉含量47.0 mg·g^-1,可溶性糖含量7.95%,口感脆甜、少渣,... 桂蹄4号是以桂蹄2号为材料,通过茎尖组织培养产生的优良变异单株筛选培育而成的早中熟荸荠新品种。生育期130~140 d(天);植株生长势强,球茎横椭球形、脐部微平,皮褐白色,淀粉含量47.0 mg·g^-1,可溶性糖含量7.95%,口感脆甜、少渣,品质好;平均单球质量26.2 g,每667 m^2产量2200 kg左右,田间对秆枯病的抗性与对照桂蹄2号相当,适宜广西及其周边地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荸荠 桂蹄4号 茎尖组培变异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二趾趾端复合组织串联趾侧方皮瓣修复指端缺损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刚 王克列 +2 位作者 叶碧武 刘玮 叶志辉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3期450-452,共3页
目的对采用第二趾趾端复合组织串联趾侧方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23例指端缺损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设计以趾底动脉-甲皱襞血管筋膜蒂为血管蒂的第二趾趾端复合组织,串联趾侧... 目的对采用第二趾趾端复合组织串联趾侧方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23例指端缺损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设计以趾底动脉-甲皱襞血管筋膜蒂为血管蒂的第二趾趾端复合组织,串联趾侧方皮瓣进行修复。结果经过3个月至18个月的随访,23例患者皮瓣均存活,患者手指功能恢复均良好,外观恢复满意,色素沉着不明显;患者供区趾甲恢复满意,未出现疼痛,侧方皮瓣供区植皮均存活,未发生破溃现象。结论应用第二趾趾端复合组织串联趾侧方皮瓣修复指端缺损,具有不影响足趾,微创手术创伤小,手术操作时间短,术后患指感觉、功能、外形恢复理想的优点,适用于临床上指端缺损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端缺损 外科皮瓣 趾端复合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橡皮树组织培养快繁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3
19
作者 赵海清 王晓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4-75,共2页
[目的]利用组培快繁技术培育橡皮树,以满足花卉市场对该植物的需求。[方法]以橡皮树茎尖为外植体,选择不同培养基和激素配比,初步建立橡皮树组培快繁体系,并进行对比试验。[结果]结果表明,愈伤诱导和芽分化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 [目的]利用组培快繁技术培育橡皮树,以满足花卉市场对该植物的需求。[方法]以橡皮树茎尖为外植体,选择不同培养基和激素配比,初步建立橡皮树组培快繁体系,并进行对比试验。[结果]结果表明,愈伤诱导和芽分化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0.01 mg/L,丛生芽增殖培养基为:MS+6-BA 2.0 mg/L+NAA 0.01 mg/L,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 MS+0.01 mg/L NAA+0.5 mg/L IBA。[结论]该研究为橡皮树的规模化生产提供了实践基础,但橡皮树的体细胞胚的诱导及萌发技术仍需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皮树 茎尖外植体 组织培养 快速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苹果潜隐病毒脱毒技术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罗晓芳 田砚亭 杨传贵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3-28,共6页
该文应用热处理、热处理加茎尖组织培养以及在培养基中加入抗病毒药剂等方法,脱除了苹果优系短枝富士的苹果褪绿叶斑病毒(CLSV)和苹果茎沟病毒(SGV),从而获得无潜隐病毒苗木。
关键词 苹果 潜隐病毒 茎尖 组织培养 脱毒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