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火龙果组织培养外植体消毒技术优化及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比优选
1
作者 陈华蕊 何书强 +1 位作者 陈业渊 杨子琴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2-96,共5页
为筛选火龙果组织培养适宜的外植体类型、消毒方法及不定芽诱导方法,为火龙果快速繁殖提供技术支持。设置近成熟茎段、幼嫩茎段、种子3种外植体类型,2%次氯酸钠和0.1%升汞单独或组合灭菌处理,MS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比,测... 为筛选火龙果组织培养适宜的外植体类型、消毒方法及不定芽诱导方法,为火龙果快速繁殖提供技术支持。设置近成熟茎段、幼嫩茎段、种子3种外植体类型,2%次氯酸钠和0.1%升汞单独或组合灭菌处理,MS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比,测定比较不同处理的消毒效果、发芽率、不定芽诱导率等。结果表明,3种外植体中种子最容易消毒。0.1%升汞对3种外植体的消毒效果明显优于2%次氯酸钠。最适宜的消毒方法分别为:种子0.1%升汞浸泡3 min,近成熟茎75%酒精浸泡30 s+无菌水冲洗5次+0.1%升汞浸泡5 min+无菌水冲洗5次+0.1%升汞浸泡7 min+无菌水冲洗5次,幼嫩茎段75%酒精浸泡30 s+无菌水冲洗5次+0.1%升汞浸泡5 min+无菌水冲洗5次+0.1%升汞浸泡3 min+无菌水冲洗5次,其存活率分别为94.44%,83.3%,75.0%。近成熟茎段不定芽诱导效果最好的培养基为MS+5.0 mg/L 6-苄基腺嘌呤(6-BA)+0.1 mg/L萘乙酸(NAA),诱导率77.78%;幼嫩茎段不定芽诱导效果最好培养基为MS+3.0 mg/L 6-BA+0.2 mg/L NAA,诱导率83.33%;最适合种子幼茎增殖的培养基为MS+3.0 mg/L 6-BA+0.2 mg/L吲哚乙酸(IA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龙果 外植体 茎段 种子 消毒 不定芽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鹃红山茶离体快速繁殖 被引量:14
2
作者 蔡静如 庄雪影 +2 位作者 杨跃生 尹茜 翟翠花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10年第9期1469-1473,共5页
以杜鹃红山茶实生小苗为试验材料,探讨离体快速繁殖的方法。结果表明:茎段外植体在MS+BA 1 mg/L+IBA 0.01 mg/L+GA3 10 mg/L的培养基上培养60 d,侧芽萌发率高达68%;将这些萌发的侧芽连同原来的茎段外植体移至添加BA 0.2~0.4 mg/L的培... 以杜鹃红山茶实生小苗为试验材料,探讨离体快速繁殖的方法。结果表明:茎段外植体在MS+BA 1 mg/L+IBA 0.01 mg/L+GA3 10 mg/L的培养基上培养60 d,侧芽萌发率高达68%;将这些萌发的侧芽连同原来的茎段外植体移至添加BA 0.2~0.4 mg/L的培养基培养1个月,74%的侧芽能够继续生长并形成丛生芽;再将丛生芽移至1/2 MS+IBA 4 mg/L+0.1%活性炭的培养基上培养1个月,得到大量伸长的芽条;将芽条切离母体后插植于1/2 MS+IBA 8 mg/L的培养基,60 d后生根率达到90%。通过以上过程繁殖得到的小苗质量良好,移栽1个月后的成活率可达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鹃红山茶 离体培养 茎段外植体 生根 移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盐能源植物海滨锦葵(Kostelezkya virginica)再生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3
3
作者 郭予琦 田曾元 +2 位作者 赵福庚 张洁 钦佩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7-133,共7页
对海滨锦葵组织培养再生体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海滨锦葵茎段外植体较好的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组合为MS+KT1.5mg/L+IAA2.0mg/L或MS+6-BA4.0mg/L+IBA0.2mg/L+Inositol50mg/L.2.海滨锦葵愈伤诱导不定芽的较好培养基组合为MS+NAA2.0mg/L... 对海滨锦葵组织培养再生体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海滨锦葵茎段外植体较好的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组合为MS+KT1.5mg/L+IAA2.0mg/L或MS+6-BA4.0mg/L+IBA0.2mg/L+Inositol50mg/L.2.海滨锦葵愈伤诱导不定芽的较好培养基组合为MS+NAA2.0mg/L+2iP5.0mg/L和MS+NAA0.5mg/L+2iP5.0mg/L.3.海滨锦葵腋芽分化不定芽的较好培养基组合为改良MS(含2倍有机营养)+KT0.4mg/L+IAA1.0mg/L.MS基本培养基中适当提高有机营养的含量对腋芽的增殖有促进作用,实验中以有机营养的含量为基本培养基2倍时效果较好.4.不定芽在1/2MS的培养基中附加IBA1.0mg/L生根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滨锦葵 组织再生 茎段外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野生葡萄离体培养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赖呈纯 范丽华 +2 位作者 黄贤贵 谢鸿根 余亚白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3年第6期541-544,共4页
以带节茎段为外植体,研究福建野生葡萄的离体培养技术。结果表明:采用附加2.0mg.L-1 BA和0.2mg.L-1 NAA的MS固体培养基可诱导腋芽萌发,诱导率在72.2%;芽苗增殖时,综合考虑增殖系数和芽苗质量两方面因素,以附加2.0mg.L-1 BA和0.2mg.L-1 ... 以带节茎段为外植体,研究福建野生葡萄的离体培养技术。结果表明:采用附加2.0mg.L-1 BA和0.2mg.L-1 NAA的MS固体培养基可诱导腋芽萌发,诱导率在72.2%;芽苗增殖时,综合考虑增殖系数和芽苗质量两方面因素,以附加2.0mg.L-1 BA和0.2mg.L-1 NAA的MS或1/2MS固体培养基的效果最佳,增殖系数可达3.0以上;作为离体种质保存时,以附加0.1mg.L-1 NAA的MS固体培养基为宜,继代间隔期可以达到5~6个月,并且保持芽苗的旺盛生长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葡萄 离体培养 茎段 外植体 种质保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间锦鸡儿组织培养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2
5
作者 武春燕 潘雨 +1 位作者 牛肖翠 王瑞刚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21-525,532,共6页
以中间锦鸡儿茎段为外植体,建立了它的组织培养体系,具体条件如下: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GA30.15mg/L+6-BA 0.2mg/L+NAA 0.4mg/L+AC 0.1g/L+蔗糖25g/L+琼脂6g/L,愈伤诱导率达33.33%;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为MS+6-BA 1.0mg/L+NAA 0.2mg/L+蔗... 以中间锦鸡儿茎段为外植体,建立了它的组织培养体系,具体条件如下: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GA30.15mg/L+6-BA 0.2mg/L+NAA 0.4mg/L+AC 0.1g/L+蔗糖25g/L+琼脂6g/L,愈伤诱导率达33.33%;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为MS+6-BA 1.0mg/L+NAA 0.2mg/L+蔗糖25g/L+琼脂6g/L,诱导率为13.33%;诱导生根培养基为MS+IAA 0.5mg/L+GA30.15mg/L+蔗糖20g/L+琼脂6g/L,生根率达60%;将生根幼苗移至蛭石和营养土体积比为2∶1的基质中,移栽成活率高达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锦鸡儿 组织培养 茎段 外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由人槭‘秋焰’组织培养中外植体的选择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招雪晴 苑兆和 +2 位作者 徐榕 尹燕雷 冯立娟 《山东林业科技》 2009年第4期70-72,共3页
以自由人槭‘秋焰’当年生枝不同节位的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外植体对初代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半木质化的第三节和第四节是最佳初代培养外植体,幼嫩及木质化程度高的茎段褐化率高,均不适合做外植体。
关键词 自由人槭'秋焰’ 茎段 外植体 组织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瑞木茎段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英文)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杨 李周岐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7-90,133,共5页
以红瑞木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了其组织培养技术。结果表明:适合红瑞木芽启动培养的培养基为MS+BA0.5 mg·L^(-1)+IBA0.5 mg·L^(-1),诱导率可达93%;增殖培养基以MS+BA0.5mg·L^(-1)+IBA0.3 mg·L^(-1)为最佳,增殖系数可达... 以红瑞木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了其组织培养技术。结果表明:适合红瑞木芽启动培养的培养基为MS+BA0.5 mg·L^(-1)+IBA0.5 mg·L^(-1),诱导率可达93%;增殖培养基以MS+BA0.5mg·L^(-1)+IBA0.3 mg·L^(-1)为最佳,增殖系数可达4.15;生根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1/4MS+IBA0.05 mg·L^(-1),生根率可达90%;生根苗在温室条件下成活率可达8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瑞木 生长调节剂 茎段 组织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无菌苗体系建立试验初探 被引量:6
8
作者 陶建敏 章镇 +1 位作者 林惠莲 徐喜楼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03年第2期16-18,共3页
本试验以葡萄带腋芽的幼嫩茎段为外植体,研究几种因素对葡萄无菌苗体系建立的影响,并探讨了不同品种的最佳消毒方法。实验表明,欧亚种成活率、萌芽率均高于欧美杂种,且欧亚种的最佳消毒方法为:70%酒精10s+0.1%升汞4~6min+含0.05%吐温... 本试验以葡萄带腋芽的幼嫩茎段为外植体,研究几种因素对葡萄无菌苗体系建立的影响,并探讨了不同品种的最佳消毒方法。实验表明,欧亚种成活率、萌芽率均高于欧美杂种,且欧亚种的最佳消毒方法为:70%酒精10s+0.1%升汞4~6min+含0.05%吐温的2%次氯酸钠6~10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试验 带腋芽茎段 外植体 无菌苗 消毒方法 成活率 育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梾腋芽诱导关键因子研究与培养体系优化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娜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9期635-639,共5页
[目的]建立毛梾茎段外植体高效腋芽诱导体系。[方法]以毛梾幼嫩茎段作为外植体,对灭菌剂及灭菌时间、采集时期、基本培养基、植物生长调节剂、pH值等腋芽诱导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1)采用0.1% HgCl_2灭菌4~5min是最佳灭菌剂和灭... [目的]建立毛梾茎段外植体高效腋芽诱导体系。[方法]以毛梾幼嫩茎段作为外植体,对灭菌剂及灭菌时间、采集时期、基本培养基、植物生长调节剂、pH值等腋芽诱导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1)采用0.1% HgCl_2灭菌4~5min是最佳灭菌剂和灭菌时间;(2)4~5月是外植体较为理想的采集时期;1~3月是最佳采集时期,采用当年生枝条水培后的幼嫩茎段;(3)MS培养基是茎段腋芽诱导的最佳基本培养基;(4)MS培养基添加0.5~1.0 mg·L^(-1)BA、0.1mg·L^(-1) NAA与0.1mg·L^(-1) IBA时,腋芽诱导率最高,分别达85.5%和84.4%;(5)最佳pH值为5.8;(6)光照培养环境更有利于毛梾腋芽诱导及生长。[结论]水培后的幼嫩茎段外植体经0.1%HgCl2灭菌4~5min后,培养在MS添加0.5~1.0mg·L^(-1) BA、0.1mg·L^(-1) NAA与0.1mg·L^(-1) IBA,是毛梾腋芽诱导的最佳培养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梾 茎段外植体 腋芽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瓣榆叶梅茎段组织培养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9
10
作者 张赫岩 叶冬梅 +3 位作者 白玉娥 段国珍 彭鹏 华佳文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9-123,137,共6页
以重瓣榆叶梅带腋芽的茎段作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外植体消毒方式、初代培养基激素配比和生根培养基激素配比对重瓣榆叶梅组织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1)先用75%酒精处理30 s,再使用0.1%升汞溶液消毒8 min或以2%次氯酸钠溶液消毒12 min,... 以重瓣榆叶梅带腋芽的茎段作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外植体消毒方式、初代培养基激素配比和生根培养基激素配比对重瓣榆叶梅组织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1)先用75%酒精处理30 s,再使用0.1%升汞溶液消毒8 min或以2%次氯酸钠溶液消毒12 min,外植体感染率最低;2)茎段初代培养最佳培养基为MS+6-BA2.0 mg/L+NAA 0.05 mg/L,诱导率为89.30%;3)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6-BA 2.0 mg/L+NAA 0.1 mg/L+KT1.0 mg/L,增殖倍数为4.4,且生长状况良好;4)1/2MS+IBA 0.2 mg/L为最佳生根培养基;5)该研究建立了重瓣榆叶梅组培再生体系,为工厂化育苗与大面积推广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瓣榆叶梅 腋芽茎段 组织培养 外植体消毒方式 初代培养基激素配比 生根培养基激素配比 最佳增殖培养基 最佳生根培养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苍子春梢和秋梢带芽茎段最适消毒方法的筛选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付豪 李佳洛 +2 位作者 王阳 许婷 陈昊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04-209,共6页
为给山苍子组培快繁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以山苍子春梢和秋梢的带芽茎段作为外植体,进行不同消毒时间和消毒剂组合处理,并对其死亡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山苍子春梢(3月中旬—4月中旬)带芽茎段,经流水冲洗60 min后,用75%的乙醇消毒25 s,... 为给山苍子组培快繁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以山苍子春梢和秋梢的带芽茎段作为外植体,进行不同消毒时间和消毒剂组合处理,并对其死亡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山苍子春梢(3月中旬—4月中旬)带芽茎段,经流水冲洗60 min后,用75%的乙醇消毒25 s,随后用0.1%的升汞消毒4 min,接种30 d后其生长状态最好,存活率为80%。山苍子秋梢(9月中旬—10月中旬)带芽茎段,需较长时间的消毒处理,带芽茎段经流水冲洗3~6 h后,用75%的乙醇消毒40 s,随后用0.1%的升汞消毒12 min,接种30 d后其存活率最高为38.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苍子 外植体 带芽茎段 消毒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托柄菝葜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永提 黄成名 +2 位作者 姚东艳 李林 胡明芬 《林业科技开发》 2006年第3期42-45,共4页
以托柄菝葜幼嫩的茎段为外植体,MS、1/2MS、1/4MS、B5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了不同植物激素组合对托柄菝葜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培养阶段的适宜培养基为:(1)启动培养基为1/2MS+6-BA 2.0 mg/L+IBA 0.1 mg/L;(2)... 以托柄菝葜幼嫩的茎段为外植体,MS、1/2MS、1/4MS、B5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了不同植物激素组合对托柄菝葜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培养阶段的适宜培养基为:(1)启动培养基为1/2MS+6-BA 2.0 mg/L+IBA 0.1 mg/L;(2)继代增殖培养基为1/2MS+6-BA 3.0 mg/L+IBA 0.2 mg/L,月平均芽增殖率可达 177.8%;(3)生根培养基为1/4MS+NAA 1.5 mg/L+活性炭1 000 mg/L,培养25 d后生根率可达9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柄菝葜 组织培养 茎段 外植体 褐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