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晚清宗宋诗派对韩愈及其诗歌的新阐释 被引量:3
1
作者 朱易安 程彦霞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5-95,共11页
晚清宗宋诗派以苏轼、黄庭坚为发始,将宋诗的体派传统上溯至韩愈,再由韩愈推源至杜甫,从而完成了唐宋一体的诗学思想的构建,打破了明以来诗坛崇尚盛唐的主流局面,重新确立了韩愈在诗歌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同时宗宋诗派对韩愈诗歌中... 晚清宗宋诗派以苏轼、黄庭坚为发始,将宋诗的体派传统上溯至韩愈,再由韩愈推源至杜甫,从而完成了唐宋一体的诗学思想的构建,打破了明以来诗坛崇尚盛唐的主流局面,重新确立了韩愈在诗歌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同时宗宋诗派对韩愈诗歌中折射出来的儒家正统思想、人格魅力以及诗歌风格进行了新的阐释,赋予了韩愈及其诗歌较为深厚的历史内涵和时代精神。宗宋诗派对韩愈及其诗歌多层面的阐释,不仅凸显了韩愈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也使韩愈的儒家生命哲学的价值在晚清内忧外患的特定语境中重新彰显出来,从而也传达了宗宋诗人求变求新的诗学主张以及关怀现实的忧患意识和除弊去疾的革新意识。可以说,宗宋诗人是通过对韩愈诗歌的阐释来张扬自己的诗学观念和政治理念的,而韩愈诗歌则因宗宋诗人的阐扬而有了新的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宗宋诗派 韩愈 诗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新评价清初京师贰臣诗人的文学史地位 被引量:5
2
作者 刘丽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2-96,共5页
在清代诗歌发展史中,清初诗歌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它为整个清代的诗歌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作为清初诗歌创作主体——遗民诗人与贰臣诗人,理应进入学界研究的视野,得到相应的重视。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以往学术界囿于传统的政治道德观念... 在清代诗歌发展史中,清初诗歌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它为整个清代的诗歌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作为清初诗歌创作主体——遗民诗人与贰臣诗人,理应进入学界研究的视野,得到相应的重视。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以往学术界囿于传统的政治道德观念,对清初诗坛贰臣诗人群体的评价多失客观。近年来,随着学术气氛的宽松与研究视角的转换,上述现象逐渐得到改变,但对贰臣诗人的研究仍有大量的空白领域,如清初的京师贰臣诗人群体,这是一个在清初诗坛有着重要影响、对清初诗歌发展的走向起到了重要作用的诗歌群体。因此,本文力求立足历史与文本,以期还原这个群体在清代文学史上应有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初 京师贰臣诗人 遗民诗人 清初诗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初泰州遗民诗群的社会结构与创作特征 被引量:7
3
作者 张兵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03-109,共7页
清初泰州遗民诗群是一个既具独特文化个性,又与扬州遗民诗群乃至淮海遗民诗群有着隶属关系的创作群体。这个诗群由泰州本籍遗民与流寓泰州的外籍遗民两部分构成,代表人物是吴嘉纪和冒襄。就社会活动的范围与生活方式而言,又可分为隐居... 清初泰州遗民诗群是一个既具独特文化个性,又与扬州遗民诗群乃至淮海遗民诗群有着隶属关系的创作群体。这个诗群由泰州本籍遗民与流寓泰州的外籍遗民两部分构成,代表人物是吴嘉纪和冒襄。就社会活动的范围与生活方式而言,又可分为隐居家园和游食他乡两类。尽管是一个隐逸型的诗人群体,却呈现出极具个性的群体心态:高度关注现实,深切眷怀故国。由于相同的社会背景和生存环境,以及相似的人生境遇,使泰州遗民诗群在创作上体现出较为一致的特征:关注现实人生,嗟贫、叹苦,抒写人生苦况;家国兴亡之感,故国旧君之思;凄苦、严冷的诗风;诗学取向上以杜甫为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之际 泰州 遗民诗群 社会结构 群体心态 创作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宋词集“副文本”及其传播指向——以明末清初编刻的唐宋词集为讨论中心 被引量:10
4
作者 陈水云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46-53,共8页
法国学者热奈特的"副文本"理论,对理解明末清初编刻的唐宋词集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明末清初出现的唐宋词集副文本大致包括:封面、标题、牌记、序跋、题词、目录、正文、注释、插图、评语、附录等,这些副文本所包蕴的内涵各... 法国学者热奈特的"副文本"理论,对理解明末清初编刻的唐宋词集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明末清初出现的唐宋词集副文本大致包括:封面、标题、牌记、序跋、题词、目录、正文、注释、插图、评语、附录等,这些副文本所包蕴的内涵各不相同,在文本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亦有所差别,因此,其传播指向也有区别,能从不同角度起到扩大正文本的传播效果、拓展正文意义空间的直接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词 副文本 明末清初 文学传播 意义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初中州诗坛的构成与诗学取向 被引量:5
5
作者 马大勇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5-18,共4页
清初诗坛异彩纷披 ,而中州诗人群体为其中重要一翼。本文对薛所蕴、王铎及孟津诗派、彭而述、张文光、赵宾等一系列诗坛名家进行考证梳理 ,意在展现中州诗人群体在清初的整体面貌 。
关键词 清初诗坛 中州诗群 孟津诗派 诗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朝鲜诗家对清初明遗民诗的接受与评论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国彪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7-63,共7页
朝鲜诗家对清初明遗民诗的积极接受与评论源于其尊周思明的文化心态。朝鲜诗家辑录了大量的明遗民诗,对其主题、风格、成就持赞赏态度,并以诗歌创作相呼应,为全面了解、研究明遗民诗提供了域外视角。
关键词 明遗民诗 朝鲜诗家 评论 接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师三大家”对清初金台诗人群体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白一瑾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6-63,共8页
活跃于清初顺治时代京城诗坛,被称为"京师三大家"的王铎、薛所蕴、刘正宗三位诗人,对清初京城后进的金台诗人群体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顺治末年至康熙初期的"燕台七子""海内八家""金台十子"等... 活跃于清初顺治时代京城诗坛,被称为"京师三大家"的王铎、薛所蕴、刘正宗三位诗人,对清初京城后进的金台诗人群体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顺治末年至康熙初期的"燕台七子""海内八家""金台十子"等新兴金台诗人,多有受其教诲与提携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师三大家” 清初 金台诗人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清初山西廉吏诗人创作群体 被引量:1
8
作者 赵丽萍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30-135,共6页
清初山西诗坛特色独具,其最引人注目的是廉吏诗人频出。这些廉吏诗人政绩突出,为官清廉守正,甘于清苦,表现出了传统的儒者情怀;他们还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或表现政事之余的诗意生活,或感怀宦海之艰难,或流露为宦之心曲,宦情色彩浓厚,在情... 清初山西诗坛特色独具,其最引人注目的是廉吏诗人频出。这些廉吏诗人政绩突出,为官清廉守正,甘于清苦,表现出了传统的儒者情怀;他们还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或表现政事之余的诗意生活,或感怀宦海之艰难,或流露为宦之心曲,宦情色彩浓厚,在情感指向上,亦体现出鲜明的地域色彩。他们清廉的为官之道与具有宦情色彩的诗歌创作成为清初山西诗坛的一种独特的现象,这一现象与山西"俭啬"、"崇信"、"尚义"的地域文化性格和勤俭节约的民俗民风有着密切的内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熙诗坛 廉吏诗人 宦情抒写 山西民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末清初中州诗坛的文化背景与心态构成 被引量:1
9
作者 黄玉琰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75-79,共5页
明末清初,诗歌有着显著的地域性特色。就中州一地而言,可谓名家辈出,但也贰臣频现,有着典型的易代文人的人格心态,这与中州文化的思想传统密切相关。梳理其文化背景、心态构成对诗风流变的影响,对建构当时的历史空间和诗坛风貌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 明末清初 中州诗人群体 理学思想 贰臣心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南渡词人康与之生平事迹考述
10
作者 刘尊明 徐海梅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6-32,共7页
康与之为北宋末年、南渡初期著名词人,才思敏捷,性情滑稽,擅长宫廷应制乐章,词风近于柳永,故世人并称"康、柳"。然康与之为人却较为复杂,渡江之初以上《中兴十策》而名噪一时,后因投靠秦桧,有秦府"狎客"之号,且多... 康与之为北宋末年、南渡初期著名词人,才思敏捷,性情滑稽,擅长宫廷应制乐章,词风近于柳永,故世人并称"康、柳"。然康与之为人却较为复杂,渡江之初以上《中兴十策》而名噪一时,后因投靠秦桧,有秦府"狎客"之号,且多贪滥腐化、陷害忠良等恶行,以致声名扫地,遗臭千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南渡词人 康与之 生平事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末清初云间派的复古宗唐诗论
11
作者 赵娜 王英志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95-100,共6页
明末清初的云间派以前后七子复古思想为宗,探究了其复古诗论的形成背景、主要内涵及对清代唐宋诗之争的影响,其诗宗趣开元,认为宋之诗衰敝,明诗振兴之功则体现在理论和创作诸多方面。云间派同人揭开了清代唐宋诗之争的序幕。
关键词 明末清初 云间派 陈子龙 复古 唐宋诗之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宋诗精华录》的编选宗旨与诗学思想
12
作者 王友胜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2期109-115,共7页
陈衍晚年编选《宋诗精华录》,鼓吹、宣传宋诗,表达其宗宋而不抑唐的诗学观,为同光体诗人乃至清初以来的宋诗派作了理论总结,也为后来读者阅读宋诗提供了一个高质量的范本。该书的评语与圈点,体现了较为丰富而积极的诗学思想:第一,注重... 陈衍晚年编选《宋诗精华录》,鼓吹、宣传宋诗,表达其宗宋而不抑唐的诗学观,为同光体诗人乃至清初以来的宋诗派作了理论总结,也为后来读者阅读宋诗提供了一个高质量的范本。该书的评语与圈点,体现了较为丰富而积极的诗学思想:第一,注重避熟避俗,主张生新求变。第二,推崇吐属大方,感情真挚,不搬弄技巧的诗。第三,提倡论诗亦如乐,须音律协畅,方是好诗。但编者却相对忽略了诸如理、禅及以文为诗这些原本属于宋诗特色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诗精华录》 陈衍 同光体诗人 清初宋诗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又旦与清初诗坛
13
作者 冉耀斌 Yao-bin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6-43,共8页
清初关中诗坛诗人辈出,王弘撰、李柏、李因笃、孙枝蔚、王又旦等最为著名。王又旦一生经历比较复杂,诗风也多变化。他曾作为新朝进士、地方廉吏和台阁重臣,在关中、江南和京师诗坛都有较为广泛的影响。通过研究王又旦的仕宦经历、交游... 清初关中诗坛诗人辈出,王弘撰、李柏、李因笃、孙枝蔚、王又旦等最为著名。王又旦一生经历比较复杂,诗风也多变化。他曾作为新朝进士、地方廉吏和台阁重臣,在关中、江南和京师诗坛都有较为广泛的影响。通过研究王又旦的仕宦经历、交游状况可以发现清初诗坛的许多变化,如朝野诗人的沟通,诗学风尚的演变,以及清初诗人特殊的心态。比较有意义的是,王又旦一生中最重要的两次诗学活动——漫游江南和居官京师,都留下了与当时诗坛名家的画像——《五子论文图》和《五客话旧图》,通过这两幅画像可以较为准确地勾勒出他的诗学交游活动和清初诗歌发展流变的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初诗坛 诗学 清初诗人 仕宦经历 京师诗坛 江南 活动 画像 关中 发展流变 王弘撰 演变 新朝 心态 诗歌 诗风 漫游 论文 廉吏 进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色转换与宋末元初词的新变
14
作者 丁楹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7-133,共7页
从南宋后期开始,词人的身份、角色较之以往发生了很大改变,由歌者、文士、志士、谒客转到隐士,凸现了隐士这一词人群体的独特生存状态,体现出一种独特的社会心理,反映在词作、记录在词史上的便是一种独特的审美风貌。宋末元初词新质的... 从南宋后期开始,词人的身份、角色较之以往发生了很大改变,由歌者、文士、志士、谒客转到隐士,凸现了隐士这一词人群体的独特生存状态,体现出一种独特的社会心理,反映在词作、记录在词史上的便是一种独特的审美风貌。宋末元初词新质的生成与词人的隐士身份角色有着深层而广泛的内在联系,着眼于词人的隐士身份角色,来探讨当时词中抒情人物形象的构建、创作实践的意义和词作风格的形成,或许更能为之找到内在的逻辑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末元初 词人 角色转换 审美特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风习与主流建构——晚清民初浙江词人的词学选择与词风嬗变
15
作者 傅宇斌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86-196,共11页
晚清民初词坛为常州词派所笼罩,浙江词人虽有其浙西词派宗风,但亦因时代风气之发展,词学内部之变化,而受到常州词派比较大的影响。在词学门径上,由以师法姜、张为主变成出入诸家之间;在词学风格上,由南返北,风格更为多元;在词学宗旨上,... 晚清民初词坛为常州词派所笼罩,浙江词人虽有其浙西词派宗风,但亦因时代风气之发展,词学内部之变化,而受到常州词派比较大的影响。在词学门径上,由以师法姜、张为主变成出入诸家之间;在词学风格上,由南返北,风格更为多元;在词学宗旨上,则由浙入常,浙江词人对于常派,或自觉地融入,或依违于浙、常二派之间而实以常派为主,或开径独行,但仍可清楚看出常州词派的印迹。这说明晚清民初词学发展的大势,正是因为这么一批浙江词人参与主流词学建设,常州词派的词学影响更趋广大,常州词派的理论也更趋圆融,也使得传统词学向现代词学的演进加快了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民初 浙江词人 词学选择 词风嬗变 常州词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名士习性与明末清初女性诗歌 被引量:1
16
作者 满忠训 魏中林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49-155,共7页
明末清初,名士与女性诗人交往密切。名士性喜评谭、风流任情、好为人师、率真有情的习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女诗人的人生道路及其诗歌创作特点。明末清初,名士承继由心学发展而来的张扬自我个性的思想。社会的大变动使名士对政治前途失... 明末清初,名士与女性诗人交往密切。名士性喜评谭、风流任情、好为人师、率真有情的习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女诗人的人生道路及其诗歌创作特点。明末清初,名士承继由心学发展而来的张扬自我个性的思想。社会的大变动使名士对政治前途失望消沉,由追求的经世致仕转移到对女性世界的关注。名士习性推动了女性诗人诗歌创作风格的形成,促进了女性诗歌的繁荣。同时,女性诗人也借助名士的文坛影响力,扩大了自身诗歌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末清初 名士 习性 女性诗人 毛奇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