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蔗品种黑穗病抗性评价体系的建立(英文) 被引量:33
1
作者 阙友雄 许莉萍 +3 位作者 林剑伟 陈天生 陈如凯 李依龙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1期18-23,共6页
为了建立甘蔗品种黑穗病抗性评价体系,选用9个引进品种,设计一个包括6个对照品种在内的田间试验。首次采用混合小种进行人工浸渍接种,通过整个新植蔗生长季病害进展曲线下的面积、茎感染率和株感染率3个病情指数,以及病害流行学参数潜... 为了建立甘蔗品种黑穗病抗性评价体系,选用9个引进品种,设计一个包括6个对照品种在内的田间试验。首次采用混合小种进行人工浸渍接种,通过整个新植蔗生长季病害进展曲线下的面积、茎感染率和株感染率3个病情指数,以及病害流行学参数潜伏侵染期和持续发病期的分析,对其抗病性进行评价。在分析以上参数相关程度的基础上,引进了系统聚类分析法进行进一步评价。结果显示:9个引进甘蔗品种中,ROC26属于感病品种,其余属于抗病或高抗品种;3个病情指数和持续发病期的两两相关均为显著正相关,潜伏侵染期与这些参数的相关为负相关,但未达到显著水平;在类间距离大于1.0的条件下,可将15个品种聚为6类,进一步明确了各品种抗黑穗病性的相似程度;抗性鉴定标准对照种NCo310、F134、NCo376和Ya71-374的应用,明确了接种源为小种1和小种2,通过一次接种试验,明确了供试品种对2个小种的抗性水平,标准对照种的抗性表现,还说明了本生长季发病条件基本是适宜的。本文建立的甘蔗品种抗黑穗病评价体系是切实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品种 黑穗病 抗性评价 相关系数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黑穗病及其病原菌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2
作者 沈万宽 姜子德 +1 位作者 邓海华 刘睿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063-2068,共6页
甘蔗鞭黑粉菌(Sporisorium scitaminea)引起的甘蔗黑穗病是一种世界性重要甘蔗病害,也是中国蔗区危害最严重的甘蔗病害,使甘蔗产量及品质均受到严重损失。综述甘蔗黑穗病病原特征、分类归属、生理分化、遗传多样性、快速检测,以及甘蔗... 甘蔗鞭黑粉菌(Sporisorium scitaminea)引起的甘蔗黑穗病是一种世界性重要甘蔗病害,也是中国蔗区危害最严重的甘蔗病害,使甘蔗产量及品质均受到严重损失。综述甘蔗黑穗病病原特征、分类归属、生理分化、遗传多样性、快速检测,以及甘蔗黑穗病的发生危害及防治措施,并探讨进一步研究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黑穗病 甘蔗鞭黑粉菌 遗传多样性 分子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蔗区甘蔗黑穗病菌生理小种鉴定 被引量:10
3
作者 熊国如 赵更峰 +6 位作者 伍苏然 沈林波 冯翠莲 王俊刚 蔡文伟 王文治 张树珍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328-1334,共7页
采集海南蔗区8个县市24个乡镇的甘蔗黑穗病菌样品24份,通过甘蔗黑穗病菌鉴别寄主NCO376(免疫)、NCO310(抗小种2,感小种1)、F134(感小种2,抗小种1)、F173(高感)及主栽品种ROC22,确定海南蔗区甘蔗黑穗病菌的生理小种。接种甘蔗黑穗病菌后... 采集海南蔗区8个县市24个乡镇的甘蔗黑穗病菌样品24份,通过甘蔗黑穗病菌鉴别寄主NCO376(免疫)、NCO310(抗小种2,感小种1)、F134(感小种2,抗小种1)、F173(高感)及主栽品种ROC22,确定海南蔗区甘蔗黑穗病菌的生理小种。接种甘蔗黑穗病菌后1 a新植,2 a宿根的发病情况表明:海南蔗区甘蔗黑穗病菌生理小种为小种2,或优势小种为小种2。这对了解海南蔗区甘蔗黑穗病菌生理小种的分化及分布情况,以及对今后海南蔗区甘蔗黑穗病的防控及抗黑穗病甘蔗种质的选育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黑穗病 黑穗病菌 生理小种 鉴别寄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分离群体的黑穗病病情指数分析(英文) 被引量:5
4
作者 许莉萍 陈如凯 陈平华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04年第3期33-36,共4页
在田间进行2组试验以分析甘蔗分离群体的甘蔗黑穗病病情指数。新植蔗和宿根蔗分别有72份和50份无性系参试。采用孢子悬浮液浸渍法对新植蔗进行接种,并收集新植蔗和宿根蔗自第1个黑穗病鞭子出现至发病停止期间的数据。对所收集到的新植蔗... 在田间进行2组试验以分析甘蔗分离群体的甘蔗黑穗病病情指数。新植蔗和宿根蔗分别有72份和50份无性系参试。采用孢子悬浮液浸渍法对新植蔗进行接种,并收集新植蔗和宿根蔗自第1个黑穗病鞭子出现至发病停止期间的数据。对所收集到的新植蔗3个病情指数茎感染率(SI)、丛感染率(PI)和病害进展曲线下的面积(AUDPC)的数据进行正态分布检验。结果表明:AUDPC与标准正态分布曲线最吻合,其3个特征值正态度、偏度和峰度分别为0.949,0.018和-0.721;PI的吻合程度次之;SI为第3。以上结果的置信度大于97.7%。不论新植蔗还是宿根蔗,3个病情指数两两间以及各病情指数与持续发病期(SDD)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在AUDPC与SI间的相关系数最大,新、宿分别为0.929和0.888。除潜伏侵染期(LP)与PI间的相关外,LP与AUDPC、SI和SDD间的负相关均达到显著水平,LP与SDD间的负相关系数最大,为0.521。相关分析结果暗示,在进行甘蔗抗黑穗病性评价时,利用包括病情指数和病害流行学参数在内的多个参数综合评价抗病性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分离群体 黑穗病 病情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黑穗病菌冬孢子生物学特性及杀菌剂对其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吴伟怀 谢祖健 +3 位作者 贺春萍 郑肖兰 李锐 郑服丛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09年第11期1674-1678,共5页
通过对甘蔗黑穗病菌冬孢子的生物学特性研究,明确了该菌冬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5~30℃,28℃为最佳。中性或偏酸性、高湿度、氧气充足等条件,均有利于孢子的萌发。光照对孢子萌发的影响不大。甘油、蔗糖、葡萄糖、甘露醇、乳糖等5... 通过对甘蔗黑穗病菌冬孢子的生物学特性研究,明确了该菌冬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5~30℃,28℃为最佳。中性或偏酸性、高湿度、氧气充足等条件,均有利于孢子的萌发。光照对孢子萌发的影响不大。甘油、蔗糖、葡萄糖、甘露醇、乳糖等5种碳源以及L-脯氨酸、L-酪氨酸、硝酸钠、L-天冬氨酸、硫酸铵、L-谷氨酰胺等6种氮源均有利于甘蔗黑穗菌冬孢子的萌发。2种供试药剂的各浓度中,均是三唑酮的萌发率低于五氯硝基苯的,即三唑酮的抑制效果要好于五氯硝基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黑穗病菌 生物学特性 杀菌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黑穗病菌蔗种的种植对蔗茎产量和蔗糖分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王文治 杨本鹏 +5 位作者 熊国如 冯翠莲 蔡文伟 王俊刚 赵婷婷 张树珍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683-1687,共5页
甘蔗黑穗病是甘蔗种植过程中危害较为严重的病害之一,影响甘蔗的蔗茎产量和蔗糖分质量。为对黑穗病爆发比较严重的蔗区提供一种合理的种植模式,分别在2012年农历立春前及立夏前种植带黑穗病菌的甘蔗种茎,以种植未感染黑穗病菌的健康甘... 甘蔗黑穗病是甘蔗种植过程中危害较为严重的病害之一,影响甘蔗的蔗茎产量和蔗糖分质量。为对黑穗病爆发比较严重的蔗区提供一种合理的种植模式,分别在2012年农历立春前及立夏前种植带黑穗病菌的甘蔗种茎,以种植未感染黑穗病菌的健康甘蔗种茎作为对照,观察这2期甘蔗生长过程的黑穗病发病情况,以及对甘蔗有效茎、株高、茎径和锤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气候环境下,种植携带黑穗病菌的蔗种黑穗病发病差异显著;携带黑穗病菌的蔗种宜冬春早种,利用冬春季节阴冷潮湿的天气,延迟黑穗病菌的萌发,减少对有效茎的侵害,进而减少对产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黑穗病 甘蔗种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黑穗病及其抗病育种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55
7
作者 许莉萍 陈如凯 《福建农业学报》 2000年第2期26-31,共6页
就甘蔗黑穗病 (Ustilago scitaminea Syd.)及其生理小种 ,甘蔗对黑穗病菌的抗性机制及其遗传 ,甘蔗抗黑穗病性鉴定技术 ,以及我国甘蔗抗黑穗病育种的现状进行评述 。
关键词 甘蔗黑穗病 抗病育种 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甘蔗受黑穗病菌侵染后差异表达基因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7
8
作者 阙友雄 许莉萍 陈如凯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52-458,共7页
采用12个3′锚锭引物和8个5′随机引物构建引物组合,运用DDRT-PCR差异显示方法,分析NCo376和F134两品种接种黑穗病菌前后的基因表达差异。经克隆、测序和半定量RT-PCR验证,获得7条真实差异表达片段,这些片段分别同GenBank中编码细胞色素... 采用12个3′锚锭引物和8个5′随机引物构建引物组合,运用DDRT-PCR差异显示方法,分析NCo376和F134两品种接种黑穗病菌前后的基因表达差异。经克隆、测序和半定量RT-PCR验证,获得7条真实差异表达片段,这些片段分别同GenBank中编码细胞色素C氧化酶基因、核糖体蛋白基因、NAD-依赖型苹果酸脱氢酶基因、氨基转移酶基因、乙烯响应相关结合蛋白基因、RNA聚合酶特异转录起始因子和反转录转座子的序列的同源性达28%~99%。半定量RT-PCR分析表明,细胞色素C氧化酶基因的表达受甘蔗黑穗病菌和水杨酸的调控,不依赖于过氧化氢的作用机制,在甘蔗根、茎、叶中表达的抗病基因组成型表达,但表达水平较低。推测甘蔗受黑穗病菌侵染后,可能通过细胞色素C氧化酶基因的诱导,促使植保素合成增多,以此抵抗或抑制病原菌的胁迫。该结果丰富了甘蔗与黑穗病菌互作的分子机制研究,为甘蔗抗黑穗病分子育种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甘蔗黑穗病 MRNA差异显示 差异表达基因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鞭黑粉菌ISSR-PCR反应体系的优化 被引量:2
9
作者 沈万宽 习平根 姜子德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12-717,共6页
以甘蔗鞭黑粉菌交配型分离物为试验材料,采用CTAB法提取基因组DNA,并对影响甘蔗鞭黑粉菌ISSR-PCR反应体系中的一些重要参数进行摸索和优化试验,建立起适合甘蔗鞭黑粉菌基因组DNA的ISSR-PCR反应体系。优化的反应体系为:在25μL体系中,rTa... 以甘蔗鞭黑粉菌交配型分离物为试验材料,采用CTAB法提取基因组DNA,并对影响甘蔗鞭黑粉菌ISSR-PCR反应体系中的一些重要参数进行摸索和优化试验,建立起适合甘蔗鞭黑粉菌基因组DNA的ISSR-PCR反应体系。优化的反应体系为:在25μL体系中,rTaq DNA聚合酶1.5 U、Mg2+浓度为2.0 mmol/L、dNTP浓度为0.2 mmol/L、引物浓度为0.2μmol/L、DNA模板10~20 ng、10×PCR buffer 1μL、用重蒸水补足25μ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鞭黑粉菌 ISSR 体系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甘蔗抗黑穗病鉴定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娇 王震 +5 位作者 杨本鹏 张树珍 蔡文伟 顾丽红 杨志才 王文治 《广西农业科学》 CSCD 2009年第9期1150-1155,共6页
用分离得到的甘蔗黑穗病病菌单孢子菌丝体对5个甘蔗转基因株系进行体外抑菌作用鉴定,结果显示,5个转基因株系对甘蔗黑穗病均有不同程度的抗性表现;通过人工接种方法对转基因植株(T1)进行了甘蔗黑穗病病菌的田间接种实验,利用病害流行指... 用分离得到的甘蔗黑穗病病菌单孢子菌丝体对5个甘蔗转基因株系进行体外抑菌作用鉴定,结果显示,5个转基因株系对甘蔗黑穗病均有不同程度的抗性表现;通过人工接种方法对转基因植株(T1)进行了甘蔗黑穗病病菌的田间接种实验,利用病害流行指标LP、SDD、IPmax、Ymax、AUDPC对其后代(T2)进行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SCG1和SCG2两个株系表现为抗病(R),而SCG3、SCG4和SCG5三个株系表现为中抗(I);并结合RT-PCR技术鉴定目的基因在转基因甘蔗无性系后代(T2)中的表达,结果显示两个目的基因在转基因甘蔗无性系T2中均有表达,此结果与其抗病表现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黑穗病 转基因甘蔗植株 抗性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部分甘蔗品种对黑穗病的抗性测定 被引量:11
11
作者 霍秀娟 李朝生 陆荣生 《中国糖料》 2013年第4期29-31,共3页
用混合冬孢子,通过人工浸渍接种田间种植法,对广西部分主栽甘蔗品种进行了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供试的7个广西甘蔗主栽品种中,粤糖93/159、桂糖94/116和新台糖25属中抗(MR)黑穗病的品种;新台糖10和新台糖16属中感(MS)黑穗病的品种;新台... 用混合冬孢子,通过人工浸渍接种田间种植法,对广西部分主栽甘蔗品种进行了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供试的7个广西甘蔗主栽品种中,粤糖93/159、桂糖94/116和新台糖25属中抗(MR)黑穗病的品种;新台糖10和新台糖16属中感(MS)黑穗病的品种;新台糖22和桂糖11,属感病品种。根据3个对照品种的抗性表现,推测广西甘蔗黑穗病菌群体包括1号小种和2号小种,可能存在3号小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黑穗病 抗性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