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m(Ⅲ)(MTB)_2配合物与DNA作用的光谱法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黎泓波 王兴明 +4 位作者 刘海萍 胡亚敏 杨定明 石荣铭 董发勤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695-1700,共6页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m(Ⅲ)(MTB)2 complex and Herring Sperm DNA has been studied by UV-Vis spectral, Fluorescence spectral in buffer solution of Tris-HCl (pH=7.25) using Neutral Red (NR) as a probe. The intercalati...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m(Ⅲ)(MTB)2 complex and Herring Sperm DNA has been studied by UV-Vis spectral, Fluorescence spectral in buffer solution of Tris-HCl (pH=7.25) using Neutral Red (NR) as a probe. The intercalation and electrostatic manner are confirmed to be the two major mode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Sm(Ⅲ)(MTB)2 complex and Herring Sperm DNA. The balance constant of Sm(Ⅲ)(MTB)2 rare earth metal complex and Herring Sperm DNA is K=4.10 × 104 L·mol-1.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biological functions of Herring Sperm DNA are changed to a certain extend due to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m(Ⅲ)(MTB)2 rare earth metal complex and Herring Sperm D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MTB)2配合物 甲基百里酚蓝 中性红 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Ⅲ)-HP配合物与DNA的作用机制
2
作者 赵娜 王兴明 +3 位作者 黎泓波 胡亚敏 费丹 丁立生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1-65,共5页
应用紫外-可见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并以中性红(NR)作光谱探针研究了Sm(Ⅲ)HP配合物与DNA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血卟啉(HP)与Sm(Ⅲ)的配合比nSm(Ⅲ)∶nHP=1∶1,Sm(Ⅲ)HP配合物与DNA的结合比nSm(Ⅲ)HP∶nDNA=1∶1,Sm(Ⅲ)HP配合物与DNA的结... 应用紫外-可见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并以中性红(NR)作光谱探针研究了Sm(Ⅲ)HP配合物与DNA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血卟啉(HP)与Sm(Ⅲ)的配合比nSm(Ⅲ)∶nHP=1∶1,Sm(Ⅲ)HP配合物与DNA的结合比nSm(Ⅲ)HP∶nDNA=1∶1,Sm(Ⅲ)HP配合物与DNA的结合常数K3θ0℃=1.67×104L/mol。该过程为熵所驱动,其ΔrHm为4.86×104J/mol,ΔrSm为195.61 J/(mol.K),30℃时ΔrGm为-1.06×104J/mol。Scatchard法和探针法研究表明,Sm(Ⅲ)HP与DNA之间的结合方式主要是沟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HP配合物 DNA 中性红 作用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Ⅲ)(HE)3配合物与DNA作用方式的光谱研究
3
作者 费丹 王兴明 +5 位作者 黎泓波 赵婷婷 商绍萍 冉天然 胡亚敏 丁立生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9-73,共5页
应用电子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手段,以吖啶橙(AO)作探针研究了Sm(Ⅲ)(HE)3与DNA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苏木素(HE)与Sm(Ⅲ)形成了配离子,其结合比nSm(Ⅲ)∶nHE=1∶3,Sm(Ⅲ)(HE)3与DNA的结合常数K=1.36×106L.mol-1.同时研究了酸度、盐... 应用电子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手段,以吖啶橙(AO)作探针研究了Sm(Ⅲ)(HE)3与DNA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苏木素(HE)与Sm(Ⅲ)形成了配离子,其结合比nSm(Ⅲ)∶nHE=1∶3,Sm(Ⅲ)(HE)3与DNA的结合常数K=1.36×106L.mol-1.同时研究了酸度、盐效应等对Sm(HE)3与DNA相互作用的影响,Scatchard图表明该配合物对吖啶橙与DNA的结合为非竞争性抑制.实验综合表明,Sm(Ⅲ)(HE)3与DNA之间的结合主要为外部静电作用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HE)3 DNA 吖啶橙 作用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Ⅲ)(CAI)_3与DNA相互作用的反应机理
4
作者 拓宏桂 黎泓波 +4 位作者 王兴明 胡志彪 宋宏涛 赵金花 丁立生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952-956,959,共6页
应用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粘度法并以吖啶橙作探针研究了Sm(Ⅲ)(CAI)_3与DNA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钙黄绿素(CAI)与钐(Ⅲ)形成了配合物,其结合比n_钐(Ⅲ):n_(CAI)=1:3,生成八面体构型稀土配合物,Sm(Ⅲ)(CAI)_3与DNA的结合常数K=2.09... 应用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粘度法并以吖啶橙作探针研究了Sm(Ⅲ)(CAI)_3与DNA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钙黄绿素(CAI)与钐(Ⅲ)形成了配合物,其结合比n_钐(Ⅲ):n_(CAI)=1:3,生成八面体构型稀土配合物,Sm(Ⅲ)(CAI)_3与DNA的结合常数K=2.09×10~4L·mol^(-1)。Scatchard方程表明该配合物与DNA的结合为中等强度的嵌插和部分静电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合物 sm()(CAI)3 DNA 吖啶橙 作用机理 荧光光度法 吸收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Eu(Ⅲ)配合物光转换剂光谱性质的评价 被引量:20
5
作者 薛卫星 李建宇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766-768,共3页
稀土配合物光转换剂无一不是Eu(Ⅲ )配合物 ,Eu(Ⅲ )配合物的荧光发射光谱与叶绿素的吸收光谱明显不能吻合 ,叶绿素对Eu(Ⅲ )配合物转换光的吸收少 ,植物光合作用对转换光的利用率低。Eu(Ⅲ )配合物光转换剂加强光合作用的功能需要重新... 稀土配合物光转换剂无一不是Eu(Ⅲ )配合物 ,Eu(Ⅲ )配合物的荧光发射光谱与叶绿素的吸收光谱明显不能吻合 ,叶绿素对Eu(Ⅲ )配合物转换光的吸收少 ,植物光合作用对转换光的利用率低。Eu(Ⅲ )配合物光转换剂加强光合作用的功能需要重新评价。本文对稀土配合物光转换剂的研究提出建议 :进行Sm(Ⅲ )配合物光转换剂的研究 ,取代Eu(Ⅲ )配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u()配合物 光转换剂 光谱性质 叶绿素 植物 光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配合物Sm_2(CH_3COO)_4(NO_3)_2(phen)_2的合成、结构及非等温热分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邢永恒 袁厚群 +5 位作者 张元红 张宝莉 徐芬 孙立贤 牛淑云 白凤英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205-1210,共6页
在水-乙醇混合体系中,将浓硝酸硝化的Sm2O3与1,10-邻菲啰啉反应,用冰醋酸调节pH≈4,形成醋酸根桥联的双核钐配合物[Sm2(CH3COO)4(NO3)2(phen)2](phen=1,10-邻菲啰啉),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等进行了表征,并用X射线衍射测定... 在水-乙醇混合体系中,将浓硝酸硝化的Sm2O3与1,10-邻菲啰啉反应,用冰醋酸调节pH≈4,形成醋酸根桥联的双核钐配合物[Sm2(CH3COO)4(NO3)2(phen)2](phen=1,10-邻菲啰啉),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等进行了表征,并用X射线衍射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此外,对配合物进行了非等温热分解动力学研究.该晶体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0.979 6(3)nm,b=0.981 3(4)nm,c=1.127 3(4)nm,α=106.666(5)°,β=113.034(5)°,γ=102.656(5),°V=0.885 4(5)nm3,Z=1,μ=3.361 mm-1,Dc=1.915 g/cm3,F(000)=498,R1=0.059 6,wR2=0.144 8.该配合物是双核分子,2个Sm(Ⅲ)离子通过4个醋酸根的羧基桥联,每个中心离子分别与周围5个来自羧基的桥氧原子、一个硝酸根的两个氧原子和一个邻菲啰啉分子中的两个氮原子配位,形成九配位扭曲多面体.非等温热分解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配合物第一步热分解反应可能为二级反应,其动力学方程为dα/dT=A/[βe-E/RT(1-α)2],分解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344.84 kJ/mol,指前因子lnA=66.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钐配合物 1 10-邻菲哕啉 晶体结构 热分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羟基喹啉合十钒酸盐的研究——Ⅴ.镧(Ⅲ)、铈(Ⅲ)、钕(Ⅲ)、钐(Ⅲ)、铕(Ⅱ)和钆(Ⅲ)盐合成、鉴定与性质
7
作者 王君 宋玉林 +5 位作者 段井林 张永利 杜尧国 修正坤 樊玉国 杜文才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244-248,共5页
我们曾报道过碱金属盐的合成.近来,这方面报道较多.本文研究了希土盐。实验一、合成称28克NaVO_3-4H_2O(分析纯)溶于500ml水中,加200ml HO_x的丙酮溶液(10克/100ml),搅匀分成七份,加热70℃时,每份分别滴加50ml溶有2克希土硝酸盐水溶液,... 我们曾报道过碱金属盐的合成.近来,这方面报道较多.本文研究了希土盐。实验一、合成称28克NaVO_3-4H_2O(分析纯)溶于500ml水中,加200ml HO_x的丙酮溶液(10克/100ml),搅匀分成七份,加热70℃时,每份分别滴加50ml溶有2克希土硝酸盐水溶液,调pH=6.2~6.8之间,搅拌30分钟,分出沉淀并干燥。二、组成分析C、H和N用元素分析仪,V和希土用原子吸收光谱仪和灼烧法。见表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十钒酸盐 羟基喹啉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波包变换潜变量回归同时测定钐和钇 被引量:4
8
作者 高玲 李金梅 任守信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58-761,共4页
采用小波包变换潜变量回归(WPLVR)方法,同时测定了钐和钇。该法结合小波包变换和潜变量回归改进了除噪质量。信号的小波包表述提供了一个局部时频描述,因此在小波域,除噪质量可以改善。潜变量是把小波包处理过的信号投影到正交基本征矢... 采用小波包变换潜变量回归(WPLVR)方法,同时测定了钐和钇。该法结合小波包变换和潜变量回归改进了除噪质量。信号的小波包表述提供了一个局部时频描述,因此在小波域,除噪质量可以改善。潜变量是把小波包处理过的信号投影到正交基本征矢量上获得。潜变量可由原始变量的线性组合来表示。使用该法,人们可从没有选择性的全光谱数据中获得极有选择性的信息。通过最佳化,选择了小波函数及小波包分解水平(L)。编制了两个程序(PWPLVR)和(PFTLVR)执行WPLVR和傅里叶变换潜变量回归(FTLVR)法计算。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方法都是成功的,且WPLVR法更优于FTLVR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包变换 潜变量回归 多组分同时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聚壳聚糖钐配合物抑菌活性及与DNA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冯小强 李小芳 +1 位作者 伏国庆 杨声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51-654,共4页
合成了低聚壳聚糖与稀土离子Sm(Ⅲ)的配合物(CS-Sm),采用体外抑菌法研究了壳聚糖、CS-Sm对大肠杆菌(E.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ureus)和黑曲霉(A.niger)的抑制活性。采用紫外光谱法研究了CS-Sm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相互作用。结... 合成了低聚壳聚糖与稀土离子Sm(Ⅲ)的配合物(CS-Sm),采用体外抑菌法研究了壳聚糖、CS-Sm对大肠杆菌(E.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ureus)和黑曲霉(A.niger)的抑制活性。采用紫外光谱法研究了CS-Sm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壳聚糖钐配合物对E.coli、St.aureus和A.niger的抑菌性能比单一的低聚壳聚糖显著提高,且CS-Sm与DNA以静电作用为主,能使DNA双螺旋结构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聚壳聚糖 配合物 小牛胸腺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镧、钐与植酸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10
作者 刘泓 顾莉莉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7年第11期1118-1119,共2页
在水溶液中合成稀土元素La(Ⅲ)、Sm(Ⅲ)与植酸的配合物,植酸与稀土元素的摩尔比分别为(1∶1)^(1∶4)。红外光谱结果证明,同一稀土元素按不同配比与植酸形成的配合物结构相似。另以荧光光谱对配合物的荧光性能进行了初步表征。
关键词 镧() 钐() 植酸 固态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钐-丙烯腈-邻菲啰啉三元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能表征
11
作者 费菲 张光华 +1 位作者 李俊国 孙卫玲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第6期27-30,共4页
合成了钐(Ⅲ)的丙烯酸(AN)的二元小分子配合物Sm(AN)2.2 H2O和三元小分子配合物Sm(AN)3.Phen(Phen为邻菲啰啉),通过溶解性能、红外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配合物的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表明,配合物发射Sm(Ⅲ)的特征荧光,丙烯腈的三重态... 合成了钐(Ⅲ)的丙烯酸(AN)的二元小分子配合物Sm(AN)2.2 H2O和三元小分子配合物Sm(AN)3.Phen(Phen为邻菲啰啉),通过溶解性能、红外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配合物的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表明,配合物发射Sm(Ⅲ)的特征荧光,丙烯腈的三重态能级与Sm3+最低能态具有良好匹配;第二配体Phen具有荧光增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钐 丙烯腈 二元配合物 三元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末端含羧基的聚苯乙烯-稀土配合物的微波合成及荧光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郭祥 路建美 徐庆锋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8-72,共5页
以对氯甲基苯甲酸引发苯乙烯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得到了末端含有羧基的聚苯乙烯,并在微波作用下使该聚合物与Eu(DBM)3.2H2O和Sm(DBM)3.2H2O配合物反应。考察了微波辐射时间对配合反应的影响,对比了微波反应与常规条件下(室温)配位反应... 以对氯甲基苯甲酸引发苯乙烯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得到了末端含有羧基的聚苯乙烯,并在微波作用下使该聚合物与Eu(DBM)3.2H2O和Sm(DBM)3.2H2O配合物反应。考察了微波辐射时间对配合反应的影响,对比了微波反应与常规条件下(室温)配位反应的结果。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1H核磁共振,荧光光谱等表征了微波反应得到的配合物,证实了通过微波反应不但可以制备具有很好荧光性能的聚合物材料,而且与常规条件下的反应相比反应速度大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辐射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Eu() Sin() 荧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染料木素及其钐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樊娟 王林芳 孔芹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6-79,共4页
在合成染料木素钐(Ⅲ)配合物的基础上,以荧光光谱法、紫外吸收光谱法和粘度法研究了染料木素及其钐(Ⅲ)配合物与DNA的作用.结果发现,该配合物的荧光强度在加入DNA后增大,而染料木素则降低;配合物使DNA-EB体系的荧光强度降低要明显强于... 在合成染料木素钐(Ⅲ)配合物的基础上,以荧光光谱法、紫外吸收光谱法和粘度法研究了染料木素及其钐(Ⅲ)配合物与DNA的作用.结果发现,该配合物的荧光强度在加入DNA后增大,而染料木素则降低;配合物使DNA-EB体系的荧光强度降低要明显强于染料木素;配合物相较于配体与DNA相互作用之后,其紫外光谱的减色效应以及红移现象均强于配体;配合物使DNA粘度的增加的程度也大于配体.结果显示,染料木素及其钐(Ⅲ)配合物都能与DNA发生插入结合作用,但配合物与DNA结合得更加紧密.抗肿瘤活性体外测试的结果表明,无论染料木素还是配合物对于筛选的瘤株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是配合物对瘤株的抑制强于配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料木素 钐()配合物 小牛胸腺DNA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微凝胶与稀土离子相互作用的研究
14
作者 肖雨亭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2008年第3期15-18,42,共5页
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合成了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苯乙烯共聚微凝胶P(NIPAM-co-St)及其与稀土Sm(Ⅲ)离子的配合物。用透射电镜、动态激光光散射、Zeta电位、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及荧光光谱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加入Sm(Ⅲ)后,微凝胶粒径和... 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合成了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苯乙烯共聚微凝胶P(NIPAM-co-St)及其与稀土Sm(Ⅲ)离子的配合物。用透射电镜、动态激光光散射、Zeta电位、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及荧光光谱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加入Sm(Ⅲ)后,微凝胶粒径和表面形态没有明显变化;Sm(Ⅲ)与微凝胶之间以静电作用为主;微凝胶和Sm(Ⅲ)之间的能级不匹配,不能进行有效的能量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 苯乙烯 微凝胶 sm() 荧光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