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9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优良山茶属植物杂交育种研究
1
作者 韦晓娟 杨卓颖 +4 位作者 张幸 武建云 伍思宇 梁晓静 林茂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3-93,共11页
为培育出观赏价值高的山茶新品种,开展山茶属植物组内、组间的杂交育种研究,以金花茶组(Sect.Chrysantha Chang)、红山茶组[Sect.Camellia(L.)Dyer]、古茶组(Sect.Archecamellia Sealy)、油茶组(Sect.oleifera Chang)、离生雄蕊组(Sect.... 为培育出观赏价值高的山茶新品种,开展山茶属植物组内、组间的杂交育种研究,以金花茶组(Sect.Chrysantha Chang)、红山茶组[Sect.Camellia(L.)Dyer]、古茶组(Sect.Archecamellia Sealy)、油茶组(Sect.oleifera Chang)、离生雄蕊组(Sect.Corallina Sealy)、越南茶组[Sect.Piquatia(Pierre)Sealy]的部分种及品种共14个,设计42个杂交组合,其中组内杂交8个,组间杂交24个,正反交组合10个。结果表明:42个组合共授粉2016朵,座果274个,座果率为13.6%,收获杂交果72个,结实率为3.57%,种子199粒,获得杂交苗104株,出苗率为52.26%。宛田红花油茶♀×广宁红花油茶♂获得的杂交苗数量最多,达45株,其次是广宁红花油茶♀×宛田红花油茶♂,得苗14株。多数杂交苗叶片大小、形状、光泽处于父母本的中间性状,远缘杂交获得的杂交幼苗表现出一些可以作为早期鉴别杂交苗真实性的特征;宛田红花油茶♀×广宁红花油茶♂、宛田红花油茶♀×越南抱茎茶♂、宛田红花油茶♀×普通金花茶♂组合的杂交亲和性较好,授粉数量分别为32、30、53,结实率分别为12.5%、10.0%、22.6%,授粉数量越多,结实率则越高,代表性更强。组内杂交、组外远缘杂交均显示宛田红花油茶和广宁红花油茶不论作为父本或母本开展杂交育种,可育性均较高,是优良的杂交亲本。越南抱茎茶不论作为父本或母本,与金花茶组植物杂交亲和性均较好。普通金花茶、香花油茶在作为父本可育性强,表明普通金花茶和香花油茶则适合作为杂交父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茶属 杂交育种 座果率 结实率 可育性 杂交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脯氨酸和α-酮戊二酸对杂交水稻结实率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周勇 宋国清 +3 位作者 薛小桥 居超明 廖贡献 张光明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45-50,共6页
在杂交早稻汕优R_3-2减数分裂期施用外源脯氨酸和α-酮戊二酸,能提高稻穗的花粉活力,增加花药中游离脯氨酸和蛋白质含量,降低穗部二次技梗空秕率。叶面喷施80和120mg/kg两种浓度下的结实率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
关键词 脯氨酸 Α-酮戊二酸 花药 结实率 杂交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赤霉素处理对水稻不育系开花动态及异交态势的影响
3
作者 李子玉 李伟 +7 位作者 陈光毅 李天 朱从桦 邓世健 余俊奇 张瑶 李旭毅 欧阳裕元 《江苏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25-634,共10页
为明确不同赤霉素处理对水稻不育系开花动态和异交态势的影响,以早-6A×早5-1、旌康1A×LR72和川种3A×中种R1607组合为材料,以不施赤霉素为对照(CK),设置不育系幼穗分化第Ⅶ期喷施赤霉素22.5 g/hm^(2)处理(S1)、不育系幼... 为明确不同赤霉素处理对水稻不育系开花动态和异交态势的影响,以早-6A×早5-1、旌康1A×LR72和川种3A×中种R1607组合为材料,以不施赤霉素为对照(CK),设置不育系幼穗分化第Ⅶ期喷施赤霉素22.5 g/hm^(2)处理(S1)、不育系幼穗分化第Ⅷ期喷施赤霉素15.0 g/hm^(2)及抽穗10%当日7:00和19:00分别喷施赤霉素90.0 g/hm^(2)和75.0 g/hm^(2)处理(S2)、不育系抽穗20%当日及其后2 d分别喷施赤霉素75.0 g/hm^(2)、45.0 g/hm^(2)及45.0 g/hm^(2)处理(S3),分析不同处理对不育系开花动态、植株形态、穗层结构、柱头外露率和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组合不施用赤霉素(CK)亲本花期偏移5~6 d,3个组合S1处理花遇指数介于73.33%~85.71%,S2处理和S3处理花遇指数介于43.75%~66.67%。S2处理和S3处理3个不育系的株高显著高于S1处理和CK,S2处理和S3处理3个不育系的倒1节间长、倒2节间长、倒3节间长总体均显著高于S1处理和CK。3个不育系包颈穗率由低到高依次为S3处理、S2处理、S1处理、CK。S3处理3个不育系的单边柱头外露率、双边柱头外露率及柱头总外露率总体上显著高于其他3个处理,其中,S3处理双边柱头外露率比CK增加96.20%~140.03%。处理间3个不育系的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无显著差异,3个组合S3处理和S2处理的结实率和理论产量显著高于S1处理和CK。综合来看,亲本花期偏移导致花遇指数降低是杂交制种异交结实率下降的主要因素,S3处理可有效提高花遇指数和改良不育系异交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机械化制种 赤霉素 不育系 花期 异交结实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源CMS-FA杂交稻系统的亲本资源筛选 被引量:7
4
作者 王乃元 梁康迳 +7 位作者 李毓 王颖 王洪飞 仇秀丽 韦新宇 张瑛英 柯蓓 赵建亚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549-1556,共8页
用新质源雄性不育系金农1A(CMS-FA)作母本,分别与来自10个国家和国内13个省份的220个水稻品种组配成杂交种,考察F1代的花粉染色率、套袋结实率和自然结实率。在F1代中,当这3项育性指标均≤10%时,显示父本品种具有雄性不育保持能力,因而... 用新质源雄性不育系金农1A(CMS-FA)作母本,分别与来自10个国家和国内13个省份的220个水稻品种组配成杂交种,考察F1代的花粉染色率、套袋结实率和自然结实率。在F1代中,当这3项育性指标均≤10%时,显示父本品种具有雄性不育保持能力,因而将其划分为保持系资源;当3项育性指标均≥80%时,显示父本品种具有雄性不育恢复能力,将其划分为恢复系资源;此外的其他父本品种,即3项育性指标中任何一项指标>10%或<80%,既不能作为保持系,也不能作为恢复系,被划分为非杂交稻亲本资源。在220个水稻品种中,可作为金农1A保持系的有122个,占55.5%;未发现恢复系亲本;非杂交稻亲本品种有98个,占44.5%。CMS-FA型的杂交稻亲本资源利用率为55.5%。对照野败型不育系珍汕97A(CMS-WA)的保持系亲本品种有44个,占20.0%;恢复系亲本品种42个,占19.1%;非杂交稻亲本品种134个,占60.9%。CMS-WA型的杂交稻亲本资源利用率为39.1%。CMS-FA系统比CMS-WA系统的亲本稻种资源利用率高16.4个百分点,尤其是保持系资源利用率高35.5个百分点(近1.8倍)。国外品种的育性普遍低于国内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S-FA 保持系 杂交稻亲本资源利用率 花粉染色率 套袋结实率 自然结实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松不同无性系自交和异交授粉种实性状分析
5
作者 徐添添 吴蕴洋 +3 位作者 王玲 吴江涛 孙素芹 杨玲 《种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25,53,共10页
为了评估红松不同无性系内自交和异交授粉后的种实性状差异,探讨红松自交产生后代的可能性,采用“3×3”双列交配设计,对3个红松无性系进行控制授粉,通过测定授粉后的坐果率、种实外部形态、营养物质及播种情况,对比分析自交与异交... 为了评估红松不同无性系内自交和异交授粉后的种实性状差异,探讨红松自交产生后代的可能性,采用“3×3”双列交配设计,对3个红松无性系进行控制授粉,通过测定授粉后的坐果率、种实外部形态、营养物质及播种情况,对比分析自交与异交授粉后的种实性状差异。结果表明,无性系20和无性系11自交授粉的坐果率高于其异交组合。3个无性系内自交与异交授粉后的球果和种子表型性状总体上无显著差异。无性系11中自交授粉后代的球果种鳞碳氮比(Y C/N)值高于异交组合,反映出更高的固碳能力。自交授粉得到的种子在无性系20和无性系37中表现出较高的营养物质积累和萌发率。种实性状变异系数和隶属函数值表明,自交组合37×37和11×11优于其组内异交。因此,红松自交能够产生后代,3个无性系内自交授粉后种实性状与异交种实无显著差异,初步认为自交组合37×37和11×11种实性状优于组内异交,在之后的育种工作中可以进一步研究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 自交授粉 坐果率 种实性状 变异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方复合肥对赣北地区水稻冠层颜色和生产效益的影响
6
作者 余红英 刘克东 +5 位作者 郝奇 张颖 张先锋 宗小明 柳开楼 孙耿 《湖南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20-24,共5页
为研究配方复合肥在赣北地区油菜—水稻轮作中水稻季的施用效果,于2024年在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水稻“三增两减”项目示范区布置大田试验,设置不施肥(T1)、常规施肥(T2)、配方复合肥(T3)处理,比较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冠层RGB、产量及构成... 为研究配方复合肥在赣北地区油菜—水稻轮作中水稻季的施用效果,于2024年在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水稻“三增两减”项目示范区布置大田试验,设置不施肥(T1)、常规施肥(T2)、配方复合肥(T3)处理,比较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冠层RGB、产量及构成因子和收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显著影响水稻开花期和灌浆期的红光标准值(NRI),其中T3处理开花期和灌浆期的NRI均显著高于T1处理(增幅分别为4.03%和6.69%);T2和T3处理的水稻产量均显著高于T1,同时,与T2处理相比,T3处理的水稻产量也有显著提高(增幅为8.8%),通过产量构成因子分析发现,T3处理的水稻增幅较高主要与其结实率提高有关,进一步结合投入产出计算表明,T3处理的水稻收益显著高于T2处理(增幅为18.9%)。因此,配方复合肥可以在赣北地区油菜—水稻轮作模式中促进水稻冠层长势,进而通过增加结实率实现水稻增产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冠层颜色 配方复合肥 水稻产量 结实率 水稻收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杀雄剂SQ-1反复施用与人工多次模拟降雨对其药效及植株结实率的影响
7
作者 徐仲阳 张改生 牛娜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2-44,共3页
为明确小麦杀雄剂SQ-1喷施后遇雨及雨后复喷对小麦的杀雄效果及异交结实率的影响,采用人工模拟降雨冲洗SQ-1和重复喷药喷水处理,研究了不同处理对SQ-1的杀雄效果以及异交结实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杀雄剂SQ-1在雨前2 h喷施便可以被植株... 为明确小麦杀雄剂SQ-1喷施后遇雨及雨后复喷对小麦的杀雄效果及异交结实率的影响,采用人工模拟降雨冲洗SQ-1和重复喷药喷水处理,研究了不同处理对SQ-1的杀雄效果以及异交结实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杀雄剂SQ-1在雨前2 h喷施便可以被植株吸收,达到良好的杀雄效果;(2)雨后复喷SQ-1可达到完全杀雄效果,但喷施次数越多异交结实率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种小麦 杀雄荆SQ-1 杀雄效果 自交结实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量和行距对箭筈豌豆农艺结实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郑春风 刘春增 +4 位作者 张济世 吕玉虎 史鹏飞 聂良鹏 曹卫东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5-221,共7页
为了探讨豫南本地箭筈豌豆条播种植适宜播量和行距,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分别设3个播量水平和4个行距水平,研究不同播量和行距配置对箭筈豌豆生长发育、鲜草、秸秆及种子产量结实的影响,为完善箭筈豌豆实际生产中的高产栽培技术提供科学... 为了探讨豫南本地箭筈豌豆条播种植适宜播量和行距,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分别设3个播量水平和4个行距水平,研究不同播量和行距配置对箭筈豌豆生长发育、鲜草、秸秆及种子产量结实的影响,为完善箭筈豌豆实际生产中的高产栽培技术提供科学理论指导。结果显示,播量一定时,株高、单株鲜干重随行距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少趋势,且在行距30、40 cm时获得最大值;茎粗和分枝数随行距的增加呈逐渐减少趋势,均在行距20 cm时获得最大值。行距一定时,株高、SPAD值随播量的增加呈逐渐增加趋势;茎粗、分枝数随播量的增加呈逐渐减少趋势。筛选出结实性播量行距最佳配置为:播量18.75 kg/hm^(2)、行距30 cm,播量26.25 kg/hm^(2)、行距30 cm和播量33.75 kg/hm^(2)、行距40 cm。不同播量和行距处理下箭筈豌豆种子、鲜草和秸秆产量差异显著(P<0.05)。种子产量以播量26.25 kg/hm^(2)、行距30 cm最高,达3753 kg/hm^(2);播量33.75 kg/hm^(2)、行距40 cm和播量33.75 kg/hm^(2)、行距30 cm次之,产量分别达3468和3436 kg/hm^(2)。鲜草和秸秆产量均以播量33.75 kg/hm^(2)、行距20 cm最高,达35910和16878 kg/hm^(2);播量33.75 kg/hm^(2)、行距30 cm和播量33.75 kg/hm^(2)、行距40 cm次之,产量分别达26761和13052、23662和12127 kg/hm^(2)。综上,以收获鲜草和秸秆产量为目的,优选播量33.75 kg/hm^(2)和行距20 cm组合配置;收获种子产量优选播量26.25 kg/hm^(2)和行距30 cm组合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箭筈豌豆 播量 行距 农艺性状 结实性状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芸豆蛋白-罗勒籽胶复合乳液凝胶对叶黄素的包埋及递送研究
9
作者 陈寒青 郑琪 +2 位作者 崔如佳 陈梦婷 李莎怡静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699-1705,1728,共8页
叶黄素是一种天然类胡萝卜色素,在肿瘤与心血管类等疾病的预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因叶黄素在极端环境下极易发生化学降解,阻碍了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为提高叶黄素的稳定性,文章对包埋叶黄素的芸豆蛋白-罗勒籽胶共稳定的O/W乳液和... 叶黄素是一种天然类胡萝卜色素,在肿瘤与心血管类等疾病的预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因叶黄素在极端环境下极易发生化学降解,阻碍了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为提高叶黄素的稳定性,文章对包埋叶黄素的芸豆蛋白-罗勒籽胶共稳定的O/W乳液和冷固型乳液凝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葡萄糖酸-δ-内酯和柠檬酸钠双重诱导的乳液凝胶显著提高了叶黄素在储藏、高温和紫外光照条件下的包埋稳定性。同时,通过构建体外消化模型,证明了柠檬酸钠诱导形成的乳液凝胶易被消化,具有较高的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和游离脂肪酸释放量,从而改善了叶黄素的生物可及性。因此,芸豆蛋白-罗勒籽胶复合冷固型乳液凝胶可作为包埋叶黄素的良好载体,广泛应用于活性物质的递送和功能食品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芸豆蛋白 罗勒籽胶 冷固型乳液凝胶 葡萄糖酸-Δ-内酯 柠檬酸钠 叶黄素 包埋率 生物可及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截干强度对红松结实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兴海 隋立龙 +3 位作者 陆志民 王芳 杨雨春 罗也 《吉林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1-4,共4页
为探讨截干强度对红松人工林结实的影响,2017年在通化县三棚林场19年生红松人工林内设置了4个截干强度(截干3轮枝、截干4轮枝、截干5轮枝,CK),2022年和2023年分别对所有处理下结实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截干后,红松结实株率、... 为探讨截干强度对红松人工林结实的影响,2017年在通化县三棚林场19年生红松人工林内设置了4个截干强度(截干3轮枝、截干4轮枝、截干5轮枝,CK),2022年和2023年分别对所有处理下结实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截干后,红松结实株率、单株平均球果数量和产量与对照相比,均有显著增加(P<0.05),红松单个球果平均质量无明显变化。截干3轮枝时,红松结实株率最高,比CK提高了145.56%;截干5轮枝时,单株平均球果数量和产量最高,比CK分别提高了300.34%和468.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 截干强度 结实株率 单株平均球果数量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花粉小肽锌指蛋白基因OsFLZ13功能研究
11
作者 张丽洁 周海宇 +7 位作者 MUHAMMAD Zeshan MUNSIF Ali Shad 杨明冲 李波 韩世健 张翠翠 胡利华 王令强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43-555,共13页
FCS样锌指蛋白(FLZ)与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逆境胁迫反应相关。水稻的FLZ基因家族分析和功能研究较少。本研究利用TBtools对水稻基因组Blast,鉴定到29个OsFLZ家族基因成员,并分析了相关基因位置、基因结构、motif和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等特... FCS样锌指蛋白(FLZ)与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逆境胁迫反应相关。水稻的FLZ基因家族分析和功能研究较少。本研究利用TBtools对水稻基因组Blast,鉴定到29个OsFLZ家族基因成员,并分析了相关基因位置、基因结构、motif和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等特征。随后,通过水稻CREP数据库研究了FLZ家族成员的全生育期组织表达模式,并发现其中的OsFLZ13基因在开花前的花药中特异高水平表达。随后β-D-葡萄糖苷酸酶(GUS)染色显示,OsFLZ13在花药发育的第8阶段开始表达,并在开花前的第14阶段表达量最高。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获得的突变体植株结实率显著下降。相比野生型中花11的94%结实率,Osflz13-1和Osflz13-2的结实率分别只有44%和36%。本研究表明OsFLZ13参与花药发育以及花粉育性的调控,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及其家族基因的功能提供参考,同时对水稻雄性不育利用具有潜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花粉 结实率 FLZ基因家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自交系花丝及其结实性动态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美丽 王帮太 +7 位作者 鹿红卫 苏玉杰 赵树政 程建梅 王静 郭华 王志红 秦贵文 《农学学报》 2024年第1期10-14,共5页
为探究不同玉米自交系花丝活力及其结实性动态变化规律。以玉米自交系‘浚696’、‘浚573’、‘浚503’、‘郑58’和‘昌7-2’为试验材料,测定花丝日吐丝长度和吐丝量、不同日龄花丝结实率和穗部性状等相关指标。结果显示不同自交系花... 为探究不同玉米自交系花丝活力及其结实性动态变化规律。以玉米自交系‘浚696’、‘浚573’、‘浚503’、‘郑58’和‘昌7-2’为试验材料,测定花丝日吐丝长度和吐丝量、不同日龄花丝结实率和穗部性状等相关指标。结果显示不同自交系花丝日吐丝长度和花丝结实率均是先增后降;花丝日吐丝长度峰值在吐丝第2~3天;结实率峰值在吐丝第3~5天。花丝日吐丝量呈‘快-慢’的增长模式,吐丝第1~3天快速增长,‘浚696’花丝总量最少,‘昌7-2’花丝总量最多。授粉后第8天的小花受精率和总结实率均比第5天高,‘郑58’的小花受精率最大、‘浚696’的总结实率最高。‘浚696’、‘浚573’和‘浚503’不同日龄花丝结实率与其穗部各性状、日吐丝量和吐丝长度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为明确自交系花丝活性时间、掌握最佳授粉时期、提高自交系结实性和制种产量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自交系 花丝活力 结实率 动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籼稻“一种两收”头季高温热害调查及对再生稻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郭亚玲 张长海 汪向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8期23-27,共5页
以“一种两收”展示试验的18个杂交籼稻品种为材料,将穗形分成中大穗和中小穗,分别考查结实率,研究在自然条件下孕穗至抽穗阶段遇上中等强度高温对再生稻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间抗热性存在差异。在抽穗阶段遇上高温的14个品种中,深优... 以“一种两收”展示试验的18个杂交籼稻品种为材料,将穗形分成中大穗和中小穗,分别考查结实率,研究在自然条件下孕穗至抽穗阶段遇上中等强度高温对再生稻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间抗热性存在差异。在抽穗阶段遇上高温的14个品种中,深优粤禾丝苗和甬优4901的中大穗和中小穗结实率在85%以上,表现强抗热性,Y两优911的中大穗和中小穗结实率在80%以上,表现较强抗热性,其余品种的中大穗和中小穗结实率在80%以下或中大穗与中小穗结实率差距在10百分点以上,表现抗热性一般或弱;在孕穗阶段遇上高温的4个品种中,仅晶两优华占表现较强抗热性。随着高温热害的产生,头季灌浆期缩短,产量降低,再生季抽穗期提前。最后提出了桐城市再生稻减轻高温热害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种两收” 杂交籼稻 高温热害 结实率 头季 再生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西地区中籼稻新品种展示比较试验 被引量:2
14
作者 毕玉昌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9期1-6,共6页
为鉴定评价引进中籼稻新品种在皖西地区生产条件下的适应性、丰产性、稳产性和抗逆性,筛选适宜在该地区推广种植的水稻新品种。本试验在皖西地区试验点对G两优777等24个参试品种和1个对照品种丰两优四号进行展示比较试验,对比分析其生... 为鉴定评价引进中籼稻新品种在皖西地区生产条件下的适应性、丰产性、稳产性和抗逆性,筛选适宜在该地区推广种植的水稻新品种。本试验在皖西地区试验点对G两优777等24个参试品种和1个对照品种丰两优四号进行展示比较试验,对比分析其生育期、产量、产量结构、农艺性状及综合抗性等方面表现。综合筛选出了适宜在皖西地区及其周边推广种植的中籼稻新品种,包括嘉丰优3号、嘉科优11、荆占2号、E两优16、全两优158、G两优777、耕香优银占、节优804、隆华丝苗、健湘丝苗、忠两优鄂晶丝苗和扬籼优953。试验结果为该地区中籼稻新品种引种及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籼稻 水稻新品种 生育期 分蘖率 结实率 水稻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常规籼稻种植表现及抽穗期对天气的适应性分析
15
作者 张亚萍 张长海 +2 位作者 黄海珍 汪祚升 汪向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4期21-24,46,共5页
以常规籼稻品种徽丰丝苗、农香丝苗、广香丝苗、粤丝占、美香占3号、美香油占4号为材料,2021年设置一季中稻播期,2022年设置一季中稻和一季晚稻播期,采用同田对比进行种植试验。结果表明,常规籼稻作一季中稻种植时,播齐历期较丰两优四号... 以常规籼稻品种徽丰丝苗、农香丝苗、广香丝苗、粤丝占、美香占3号、美香油占4号为材料,2021年设置一季中稻播期,2022年设置一季中稻和一季晚稻播期,采用同田对比进行种植试验。结果表明,常规籼稻作一季中稻种植时,播齐历期较丰两优四号短,品种生育性状年度间表现较稳定,产量较丰两优四号低;作一季晚稻种植时,参试品种生育性状与黄华占相近,徽丰丝苗和农香丝苗较黄华占增产,其余品种减产。在抽穗期,农香丝苗对不良天气有较强的抵抗力,粤丝占和美香占3号抗不良天气的能力较弱,徽丰丝苗和广香丝苗对高温敏感,美香油占4号对不良天气中度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籼稻 种植表现:天气 适应性 结实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樱桃授粉促进剂试验研究
16
作者 李江月 朱婉 +3 位作者 陈良 赵玉平 李斌 白文钊 《中国果菜》 2024年第8期42-45,共4页
在汉中盆地勉县的甜樱桃种植园内,采用植物激素+高分子化合物(壳聚糖)组成3种不同配方的甜樱桃授粉促进剂,选择‘红灯’‘友谊’‘早大果’等3个甜樱桃品种进行试验,研究各配方对甜樱桃授粉结实率的影响。结果显示,3种配方试剂均有提高... 在汉中盆地勉县的甜樱桃种植园内,采用植物激素+高分子化合物(壳聚糖)组成3种不同配方的甜樱桃授粉促进剂,选择‘红灯’‘友谊’‘早大果’等3个甜樱桃品种进行试验,研究各配方对甜樱桃授粉结实率的影响。结果显示,3种配方试剂均有提高甜樱桃授粉结实率的作用,其中配方3(赤霉素40 mg/L、细胞分裂素20 mg/L、生长素10 mg/L、壳聚糖100μg/L)的初挂果率提高20%、结果率提高6%、成果率提高5%,比配方1、2高,因此该配方在提高甜樱桃授粉结实率作用方面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樱桃 授粉结实率 授粉促进剂 植物激素 高分子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年皖西南地区水稻新品种筛选试验
17
作者 王珺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0期5-10,共6页
为筛选适宜皖西南地区种植的水稻新品种,本研究对Y两优9826等24个水稻新品种的生育期、种植表现以及产量等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其综合表现。结果表明,各品种生育期120~138d,多数品种生育期130d,有效穗数200.1万~330.3万/hm^(2),结实率70.4... 为筛选适宜皖西南地区种植的水稻新品种,本研究对Y两优9826等24个水稻新品种的生育期、种植表现以及产量等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其综合表现。结果表明,各品种生育期120~138d,多数品种生育期130d,有效穗数200.1万~330.3万/hm^(2),结实率70.4%~92.8%;各品种实际产量为7851.0~12426.0 kg/hm^(2)。综合各品种生长表现,品种林两优1771、荃优879、万丰优818、玮两优8612和晶两优8612的产量较高,综合性状好,可在该地区进行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生育期 有效穗数 结实率 水稻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东低山丘陵区油茶主要栽培品种配置研究
18
作者 杨冰 李芳 +2 位作者 陈瑶 张明刚 王港 《贵州林业科技》 2024年第1期5-10,共6页
为了给油茶的科学配置提供参考依据,研究了10个黔东地区油茶主栽品种的花粉量、杂交座果率及种实性状,并对不同配置组合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1)花粉量最大的是‘黔玉2号’,最小的是‘湘林210号’,本地品种‘黔玉’系列、‘黔碧’... 为了给油茶的科学配置提供参考依据,研究了10个黔东地区油茶主栽品种的花粉量、杂交座果率及种实性状,并对不同配置组合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1)花粉量最大的是‘黔玉2号’,最小的是‘湘林210号’,本地品种‘黔玉’系列、‘黔碧’系列的花粉量明显大于‘长林’系列等外地引进良种;(2)88个配置组合中有68个组合可育,座果率在60%以上的配置组合有19个,其中16个是不同系列的品种组合;(3)杂交座果率与单果质量、籽粒数、籽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鲜出籽率与果形指数和果皮厚呈极显著负相关;(4)以‘长林53号’为母本,贵州本地品种‘黔玉’系列、‘黔碧’系列为父本的配置组合表现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花粉量 品种配置 座果率 种实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结实率与花粉败育率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19
19
作者 赵丽梅 孙寰 +2 位作者 黄梅 王曙明 王跃强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49-252,共4页
以(YA×167)F2、(ZABC5×ZD8319)F2和(ZD8319×YB)F2三个育性分离群体为试材,在逐株检查花粉败育率的同时调查单株结荚数量,以搞清花粉败育与植株结实之间的关系。同时对吉育30和另外11个栽培大豆的正常花药中花粉粒的数量... 以(YA×167)F2、(ZABC5×ZD8319)F2和(ZD8319×YB)F2三个育性分离群体为试材,在逐株检查花粉败育率的同时调查单株结荚数量,以搞清花粉败育与植株结实之间的关系。同时对吉育30和另外11个栽培大豆的正常花药中花粉粒的数量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1)在不同F2群体中,花粉育性的变化对结实的影响略有不同,在(YA×167)F2群体中引起单株荚数显著减少的临界花粉败育率值为70%,而在另两个群体中则为60%。(2)每朵花中花粉粒数量多少不仅与品种有关,也与环境条件有关,一般为3200-5800个花粉粒/花。这也正是不同群体材料单株荚数显著减少的临界花粉败育率值不同的原因。(3)大豆配子体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可以应用于杂交种开发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结实率 花粉败育率 单株荚数 品种 环境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级稻花后强、弱势粒多胺浓度变化及其与籽粒灌浆的关系 被引量:29
20
作者 谈桂露 张耗 +3 位作者 付景 王志琴 刘立军 杨建昌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225-2233,共9页
以4个超级稻品种[两优培九和II优084(杂交籼稻)、淮稻9号和武粳15(粳稻)]为材料,2个高产品种[汕优63(杂交籼稻)、扬辐粳8号(粳稻)]为对照,测定了结实期强、弱势粒中腐胺(Put)、亚精胺(Spd)和精胺(Spm)浓度和灌浆速率,分析了它们之间的... 以4个超级稻品种[两优培九和II优084(杂交籼稻)、淮稻9号和武粳15(粳稻)]为材料,2个高产品种[汕优63(杂交籼稻)、扬辐粳8号(粳稻)]为对照,测定了结实期强、弱势粒中腐胺(Put)、亚精胺(Spd)和精胺(Spm)浓度和灌浆速率,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并用化学调控的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强势粒的最大灌浆速率、平均灌浆速率和糙米重,超级稻品种与对照品种差异较小,弱势粒的灌浆速率和粒重表现为超级稻品种显著低于对照品种。灌浆期强、弱势粒的Put、Spd和Spm浓度变化均成单峰值曲线。Put的峰值浓度和平均浓度,弱势粒高于强势粒。Spd和Spm峰值浓度和平均浓度,弱势粒显著低于强势粒,超级稻品种低于对照品种。籽粒平均灌浆速率和糙米重与Put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Spd和Spm浓度以及Spd/Put和Spm/Put呈极显著正相关。灌浆初期对稻穗喷施Spd和Spm,增强了弱势粒中蔗糖合成酶、A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和可溶性淀粉合成酶活性,提高了弱势粒灌浆速率、结实率和粒重,喷施Put或多胺合成抑制剂(MGBG)的结果则相反。说明多胺参与水稻籽粒灌浆的调控,超级稻品种弱势粒较低的Spd和Spm浓度及较低的Spd/Put和Spm/Put值是其灌浆速率小、粒重轻的一个重要生理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稻 强势粒 弱势粒 多胺 结实率 灌浆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