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7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品产业的未来:低空经济和无人机技术的融合 被引量:3
1
作者 周晗林 林芬 +5 位作者 曹洁 李小林 张园园 骆主胜 孙意岚 庞杰 《粮油食品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9-226,共8页
低空经济是利用低空飞行技术推动相关产业发展的经济形态;在国家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食品产业,作为公众生活中核心部分,与低空经济的结合尤为紧密。无人机产业是低空经济的核心,本文系统分析了低空经济中,无人机在食品产业中的一... 低空经济是利用低空飞行技术推动相关产业发展的经济形态;在国家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食品产业,作为公众生活中核心部分,与低空经济的结合尤为紧密。无人机产业是低空经济的核心,本文系统分析了低空经济中,无人机在食品产业中的一系列应用,特别是在无人机监测农产品生长状况以及进行相关农业活动、利用无人机进行食品物资(包括外卖、易腐食品等)的配送等领域的实际应用和挑战。尽管低空经济在食品领域的应用初见成效,但也面临着消费者接受度不足、产业发展不够深入、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等一系列问题,亟需出台更多支持政策,以促进低空经济技术在食品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在方便人民生活的同时,强调持续的技术创新是推动该领域长期发展的关键。此外,还探讨了如何通过科技创新和政策引导,解决当前发展低空经济存在的问题,并推动低空经济与食品产业的深度融合,促进相关产业的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空经济 食品产业 无人机 农业监测 外卖配送 食品物资运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材料基吸附剂在环境和食品样品中提取农药残留物的最新应用
2
作者 徐启彤 余濛 +2 位作者 谢畅 曹衍 梅素容 《色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13-725,共13页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农药的使用量显著增长。随着各种新一代农药的陆续推出,其在环境中的分布特征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因此,有必要开发快速、灵敏的多残留分析技术,以了解遗留和新型农药残留物在环境和食品介质中的分布状况。在分析过程中...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农药的使用量显著增长。随着各种新一代农药的陆续推出,其在环境中的分布特征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因此,有必要开发快速、灵敏的多残留分析技术,以了解遗留和新型农药残留物在环境和食品介质中的分布状况。在分析过程中,样品预处理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尤其是吸附剂的技术开发是关键因素。迄今为止,用于富集农药残留物的材料种类繁多。传统固相萃取(SPE)吸附剂已被广泛使用,但其缺乏特异性相互作用,选择性差。具有大比表面积和孔隙率的碳材料(如氧化石墨烯、碳纳米管)取得了一定进步,但其活性吸附位点仍然不足。而多孔材料,包括金属有机框架(MOFs)、多孔有机聚合物(POPs)、沸石(zeolites)以及多孔碳材料(NPCs)因孔隙率高、孔径可调、比表面积大和修饰位点丰富而显示出卓越的性能。在本综述中,我们首先介绍了提高多孔材料基吸附剂吸附性能的一些策略,包括材料杂化、单体改性、构型调制和表面性质调节;之后总结了2018年至今有关多孔材料基吸附剂用于各类农药富集的文献。文章主要讨论了农药的特性、多孔材料的设计思路和富集性能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总体而言,研究人员主要根据目标农药的特性来设计吸附剂,以提高吸附性能和选择性。此外,我们还探讨了多孔材料基吸附剂的应用潜力,发现传统农药在萃取技术领域备受关注,而新型农药以及一些高频检出的农药所受关注还不够充分,在今后的吸附剂研究中应优先考虑这些目标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残留物 多孔材料 吸附剂 前处理技术 环境和食品样本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ctuality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Integrated Production Capacity of Foodstuff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被引量:4
3
作者 Zhou Hui-qiu Zhang De-hua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12年第1期82-90,共9页
Heilongjiang Province is an important marketable grain depot in China.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Heilongjiang Province production capacity of foodstuff is increasingly growing into a new level. This paper start... Heilongjiang Province is an important marketable grain depot in China.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Heilongjiang Province production capacity of foodstuff is increasingly growing into a new level. This paper started with the actuality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integrated production capacity of foodstuff, and analyzed its major factors empirically through the mathematical model, then proposed some measures to enhance Heilongjiang Province production capacity of foodstuff which ensured China foodstuff secur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ilongjiang Province integrated foodstuff production capacity influencing fact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技术在食品和农产品加工中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4
作者 郑先哲 张雨涵 +3 位作者 刘成海 沈柳杨 赵兴隆 薛亮亮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28,共15页
微波加热技术具有速度快、可控性高等特点,在食品和农产品的热加工过程中具有较强的应用潜力。该文在分析微波加热原理的基础上,从技术应用、设备研制和仿真研究等方面介绍微波加热应用现状,如在农产品干燥、杀菌、萃取和膨化等方面进... 微波加热技术具有速度快、可控性高等特点,在食品和农产品的热加工过程中具有较强的应用潜力。该文在分析微波加热原理的基础上,从技术应用、设备研制和仿真研究等方面介绍微波加热应用现状,如在农产品干燥、杀菌、萃取和膨化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应用。指出微波加热在机理解析、工艺局限性、加热不均匀性和能量利用低等问题,尤其是微波场对物料内极性成分作用机制的研究深度、微波加热时在物料内温度和水分分布的不均匀性规律定量表征等方面,严重影响产品质量稳定性和能量充分利用。从揭示微波在加热腔体内传递和物料内吸收的机理,提高微波加热均匀性和改善加工质量,以及研制智能化工业用微波加工设备等方面,指出微波加热技术在食品和农产品加工中应用热点研究方向。针对微波加热技术在农产品和食品加工中科学问题、技术需求和设备现状,为发挥技术优势、拓展应用领域,该文提出微波加热理论研究与技术应用的发展趋势,以期提高微波热加工技术工业化应用适用性、保证产品质量和能量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 加工 食品 农产品 均匀性 能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动物源性食品中泰地罗新残留 被引量:1
5
作者 沈宏林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21期82-87,共6页
为建立适用于动物源性食品中泰地罗新残留量检测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本研究对色谱、质谱、净化条件和定溶液等进行检测条件优化,建立了测定动物源性食品中泰地罗新残留量的检测方法,验证其线性范围、检出限,并以猪... 为建立适用于动物源性食品中泰地罗新残留量检测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本研究对色谱、质谱、净化条件和定溶液等进行检测条件优化,建立了测定动物源性食品中泰地罗新残留量的检测方法,验证其线性范围、检出限,并以猪、牛、羊肉及其内脏等动物源性食品为试验样品,测定其回收率及精密度。结果表明,色谱条件以Aglient ZORBAX SB C18为色谱柱,乙腈-0.1%甲酸水为流动相;质谱条件以734.4 m/z为母离子,98.2和174.4 m/z为子离子;净化条件以HLB(150 mg,6 mL)固相萃取柱为净化柱,5 mL 50%甲醇水溶液为上样溶液,5 mL 5%氨水乙腈为洗脱溶剂;定容液为0.1%甲酸水-乙腈(v/v,9/1)。该方法在5~50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7,检出限为5μg/kg,动物源性食品的泰地罗新回收率81.8%~110.6%,相对标准偏差在1.38%~7.14%。本方法准确度较高,适用于动物源食品中泰地罗新残留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源性食品 泰地罗新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检测条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鼻与电子舌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61
6
作者 王俊 胡桂仙 +1 位作者 于勇 周亦斌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92-295,共4页
随着嗅觉与味觉传感器技术的发展,电子鼻与电子舌技术在食品检测中得到了不断研究与应用。电子鼻由气敏传感器、信号处理和模式识别系统等功能器件组成。电子舌是用类脂膜作为味觉传感器,以类似人的味觉感受方式检测味觉物质。着重阐述... 随着嗅觉与味觉传感器技术的发展,电子鼻与电子舌技术在食品检测中得到了不断研究与应用。电子鼻由气敏传感器、信号处理和模式识别系统等功能器件组成。电子舌是用类脂膜作为味觉传感器,以类似人的味觉感受方式检测味觉物质。着重阐述了电子鼻与电子舌技术的结构组成,重点介绍了其在食品新鲜度检测、果蔬成熟度评价及饮料、酒类识别等轻工业中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并指出了这些信息新技术实现过程中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鼻 电子舌 食品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竞争间接ELISA检测饲料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和玉米赤霉烯酮 被引量:15
7
作者 邓舜洲 何庆华 +1 位作者 章英 许杨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89-292,共4页
应用本实验室研制的抗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和抗玉米赤霉烯酮单克隆抗体建立的竞争间接ELISA方法对江西省部分猪场的45份猪全价饲料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和玉米赤霉烯酮的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67%样品的玉米赤霉烯酮含量大于100 ng/g,4份... 应用本实验室研制的抗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和抗玉米赤霉烯酮单克隆抗体建立的竞争间接ELISA方法对江西省部分猪场的45份猪全价饲料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和玉米赤霉烯酮的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67%样品的玉米赤霉烯酮含量大于100 ng/g,4份样品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含量超过国家限量标准100 n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ISA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玉米赤霉烯酮 饲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述美拉德(Maillard)反应 被引量:30
8
作者 潘丽红 姚林宏 +3 位作者 吴菊清 周光宏 徐幸莲 彭增起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5-27,32,共4页
简述了美拉德反应的机理及影响因素,总结了MRPs的抗氧化性、与突变的关系及其在食品上的作用,最后说明了美拉德反应进度的判断依据。
关键词 MAILLARD反应 抗氧化性 突变 食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中生物毒素的ELISA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9
作者 林壮森 张焜 +2 位作者 赵肃清 郑劼 黄宝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81-283,共3页
由生物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引起各国政府以及广大消费者的普遍关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是一种把抗原和抗体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和酶的高效催化作用有机结合起来的检测技术。本文重点从方法的线性范... 由生物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引起各国政府以及广大消费者的普遍关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是一种把抗原和抗体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和酶的高效催化作用有机结合起来的检测技术。本文重点从方法的线性范围、检出限、回收率等方面概述近年来ELISA法在食品中生物毒素(微生物毒素、动物毒素、植物毒素)检测的应用,旨在促进该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联免疫吸附分析 生物毒素 食品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食品中的三氯蔗糖 被引量:23
10
作者 周莉莉 杨颖 +3 位作者 刘艳明 王骏 张卉 祝建华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175-1178,共4页
建立了食品中三氯蔗糖的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UPLC-MS/MS)测定方法。样品中的三氯蔗糖用水提取,简单除杂后根据样品基质选用HLB柱净化或用沉淀剂去除样品中的脂肪和蛋白质,用甲醇-水定容。经反相色谱柱分离后,采用多反应监测(... 建立了食品中三氯蔗糖的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UPLC-MS/MS)测定方法。样品中的三氯蔗糖用水提取,简单除杂后根据样品基质选用HLB柱净化或用沉淀剂去除样品中的脂肪和蛋白质,用甲醇-水定容。经反相色谱柱分离后,采用多反应监测(MRM)负离子模式检测,定性离子对为m/z 395.07/358.90和397.07/360.90,其中m/z 395.07/358.90用于外标法定量。方法的定量下限为0.4 mg/kg;线性范围为0.2~20 mg/L;在0.4、4、10 mg/kg 3个加标水平下,白酒、调制乳和油炸花生3种样品中三氯蔗糖的回收率为85%~98%,相对标准偏差(n=6)为1.7%~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氯蔗糖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食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防腐剂和甜味剂 被引量:14
11
作者 刘泰然 赵海燕 张楠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52-254,共3页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苯甲酸、山梨酸、安赛蜜、糖精钠和阿斯巴甜含量的方法。试验采用ODS-3色谱柱,以乙腈-20m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用紫外检测器于210nm波长处检测糖精钠和阿斯巴甜,于230nm波长...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苯甲酸、山梨酸、安赛蜜、糖精钠和阿斯巴甜含量的方法。试验采用ODS-3色谱柱,以乙腈-20m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用紫外检测器于210nm波长处检测糖精钠和阿斯巴甜,于230nm波长处检测另外3种化合物。结果表明:当各个组分的质量浓度在10-200mg·L^-1范围内,质量浓度与峰面积呈线性关系。对5种化合物的测定作了精密度及回收率试验,所得结果在文中详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食品甜味剂 食品防腐剂 食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衍生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食品中的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 被引量:20
12
作者 陈鹭平 李久兴 +4 位作者 吴敏 林立毅 陈达捷 周昱 徐敦明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87-292,共6页
通过优化质谱、液相色谱和萃取缓冲液等条件,建立了一种简单、快速、灵敏测定食品中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的方法。在优化条件下,代森锌(EBDC)、丙森锌(PBDC)的线性范围为2~100μg/L,相关系数均不小于0.997。在花椰菜、萝卜和豌豆中EBDC和P... 通过优化质谱、液相色谱和萃取缓冲液等条件,建立了一种简单、快速、灵敏测定食品中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的方法。在优化条件下,代森锌(EBDC)、丙森锌(PBDC)的线性范围为2~100μg/L,相关系数均不小于0.997。在花椰菜、萝卜和豌豆中EBDC和PBDC的检出限(S/N>3)为2μg/kg;萝卜和豌豆中EB-DC和PBDC的定量下限(S/N>10)为10μg/kg,而花椰菜中EBDC和PBDC的定量下限(S/N>10)为15μg/kg。在花椰菜、萝卜和豌豆基质中加标5~100μg/kg的EBDC和PBDC时,测定加标回收率为83%~96%,相对标准偏差为4.4%~10.5%,方法可满足定量分析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C-MS MS 食品 二硫代氨基甲酸酯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测定面制食品中的铝 被引量:19
13
作者 杨雪娇 张志伟 +2 位作者 黄伟 林涛 陈志耿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206-208,共3页
采用全自动微波消解仪对样品进行前处理,消解液用ICP进行检测。讨论了微波消解程序对样品的影响,及ICP光谱条件对测试结果的影响。表明在最高温度为180℃时消解30min,最佳光谱条件为:308.215nm,RF功率为1150kW,载气压力为0.17MPa时,曲... 采用全自动微波消解仪对样品进行前处理,消解液用ICP进行检测。讨论了微波消解程序对样品的影响,及ICP光谱条件对测试结果的影响。表明在最高温度为180℃时消解30min,最佳光谱条件为:308.215nm,RF功率为1150kW,载气压力为0.17MPa时,曲线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检出限为0.21μg/mL,回收率为91.7%。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制食品 微波消解 IC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食品中铅 被引量:12
14
作者 杨定清 谢永红 +1 位作者 黄惠兰 郭灵安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86-187,共2页
研究了500 ℃干灰化法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食品中微量铅,在 15 g·L-1硼氢化钾还原剂介质和5 g·L-1氢氧化钾溶液中,样品溶液酸度以 0.24 mol·L-1盐酸为最佳。铅浓度在5~30μg·L-1范围内呈线性,相关系数为0.993 ... 研究了500 ℃干灰化法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食品中微量铅,在 15 g·L-1硼氢化钾还原剂介质和5 g·L-1氢氧化钾溶液中,样品溶液酸度以 0.24 mol·L-1盐酸为最佳。铅浓度在5~30μg·L-1范围内呈线性,相关系数为0.993 7。RSD小于10%,回收率为91%~1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 样品溶液 铅浓度 RSD 氢氧化钾溶液 食品 干灰化法 微量铅 酸度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醋糟的开发与利用 被引量:30
15
作者 杨庆文 彭晓光 +3 位作者 杨林娥 韩建欣 杨宇霞 吴光明 《山西农业科学》 2009年第2期44-46,共3页
为了解决醋糟对城市环境卫生的污染问题,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科研人员对此进行了相关研究。醋糟中含有大量未被降解利用的粗纤维和非蛋白氮等组分,这使其具备了"变废为宝"的物质基础。在大多数情况下,必须首先对醋糟进行适当... 为了解决醋糟对城市环境卫生的污染问题,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科研人员对此进行了相关研究。醋糟中含有大量未被降解利用的粗纤维和非蛋白氮等组分,这使其具备了"变废为宝"的物质基础。在大多数情况下,必须首先对醋糟进行适当的预处理,使之转变为糖、蛋白等易于利用的营养物质,才能使其他生物所利用。介绍了科研人员从不同的角度处理醋糟的几种方法,以及醋糟在不同行业领域的应用概况,对这些用法分析比较,探讨各自的优劣性,从而为醋糟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糟 饲料 粮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种食品基体中茚虫威残留气相色谱检测 被引量:9
16
作者 杨方 徐敦明 +5 位作者 卢声宇 林永辉 刘正才 余孔捷 蓝锦昌 陈国南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519-521,共3页
建立了采用气相色谱检测包括毛豆、青梗菜、柚子、姜、木耳、笋、茶叶、猪肉、鱼肉及鸡肉等多种食品基体中茚虫威残留的方法。采用丙酮+正已烷混合溶剂提取试样中茚虫威残留,ENVI-CARB固相萃取小柱净化植物源性产品、Florisil PR固相萃... 建立了采用气相色谱检测包括毛豆、青梗菜、柚子、姜、木耳、笋、茶叶、猪肉、鱼肉及鸡肉等多种食品基体中茚虫威残留的方法。采用丙酮+正已烷混合溶剂提取试样中茚虫威残留,ENVI-CARB固相萃取小柱净化植物源性产品、Florisil PR固相萃取小柱净化动物源性产品。对于气相色谱分析,定量限(LOQ)为0.005mg/kg,在添加浓度0.005~0.04mg/kg时,回收率及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74.9%~106.4%及1.9%~1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茚虫威 多种食品基体 残留 气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动物源食品中8种氨基糖苷类药物残留 被引量:31
17
作者 孙雷 张骊 +2 位作者 黄耀凌 汪霞 王树槐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2009年第1期60-64,共5页
建立了动物源食品中大观霉素,链霉素,双氢链霉素,阿米卡星,卡那霉素,安普霉素,庆大霉素和新霉素等8种氨基糖苷类药物残留检测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方法。结果表明:8种氨基糖苷类药物在0.05~2mg·L^-1... 建立了动物源食品中大观霉素,链霉素,双氢链霉素,阿米卡星,卡那霉素,安普霉素,庆大霉素和新霉素等8种氨基糖苷类药物残留检测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方法。结果表明:8种氨基糖苷类药物在0.05~2mg·L^-1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8;方法检测限为5μg·kg^-1,定量限为10μg·kg^-1;从100、200和300μg·kg^-1 3个添加浓度检测结果可以看出,方法平均回收率为83.0%~114.1%,批内RSD为1.1%~11.4%,批间RSD为2.1%~8.9%,可以满足食品安全有关法规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动物源食品 氨基糖苷类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鼻在食品感官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54
18
作者 周亦斌 王俊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9-132,共4页
近年来 ,随着电子鼻技术越来越多地受到各国学者的关注 ,其研究和应用领域 ,特别是在食品检测研究和应用领域也不断得到扩大。文中主要介绍了近几年电子鼻在国内外食品品质检测、食品的新鲜度和成熟度评价、食品的掺杂区分和食品败坏早... 近年来 ,随着电子鼻技术越来越多地受到各国学者的关注 ,其研究和应用领域 ,特别是在食品检测研究和应用领域也不断得到扩大。文中主要介绍了近几年电子鼻在国内外食品品质检测、食品的新鲜度和成熟度评价、食品的掺杂区分和食品败坏早期检测领域研究的进展 ,并提出今后该注意和研究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鼻 食品 检测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胶渗透色谱技术在农药残留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78
19
作者 刘咏梅 王志华 储晓刚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3-127,共5页
综述了凝胶渗透色谱技术在食品农药残留分析中的应用、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测定的农药残留包含有机氯、有机磷、除虫菊酯和农药多残留等等。参考文献37篇。
关键词 凝胶渗透色谱 净化 农药残留 食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TiO_2/SiO_2复合食品抗菌材料 被引量:22
20
作者 杨毅 邓国栋 +2 位作者 尹强 李凤生 付廷明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703-706,共4页
以水玻璃和Ti(SO4) 2 为原料 ,制备出了多孔的纳米TiO2 /SiO2 复合粒子 ,在后处理过程中 ,利用无机包覆剂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 ,在复合粒子表面包覆了一层无机结晶膜 ,经热处理除去包覆剂后 ,得到了以单分散纳米复合粒子组成的复合微粉... 以水玻璃和Ti(SO4) 2 为原料 ,制备出了多孔的纳米TiO2 /SiO2 复合粒子 ,在后处理过程中 ,利用无机包覆剂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 ,在复合粒子表面包覆了一层无机结晶膜 ,经热处理除去包覆剂后 ,得到了以单分散纳米复合粒子组成的复合微粉。对复合微粉进行比表面和孔容测试 ,并运用XRD和TEM进行了表征 ,发现TiO2 以 12 .6nm的纳米晶粒的形式被多孔的SiO2 包覆 ,所形成的复合粒子则约为 2 0nm。为了了解复合微粒的灭菌效果 ,运用纳米TiO2 和复合粉末对 4种保健食品进行对照灭菌实验 ,两个月以后 ,测得含复合微粒的样品中的菌落总数为 5 0~12 0个 /g ,是相应保健食品企业标准许可菌落数的 0 .2 5 %~ 0 .7% ,为相应空白样和纳米TiO2 粉样品菌落数的 0 .5 2 %~ 0 .97%和 3 3 .3 %~ 83 .3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二氧化钛 二氧化硅 抗菌材料 食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