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LSD技术对高压共轨柴油机喷雾特性SMD的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何旭 石永昊 +3 位作者 刘海 李向荣 田国弘 刘福水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243-1247,共5页
为更好地研究高压共轨柴油机喷雾特性,搭建了柴油喷雾特性激光测试试验系统,基于激光测试手段,利用平面激光粒径测试技术,对高压共轨柴油机喷雾微观特性—索特平均直径进行定量测量,分别考察不同喷孔直径、不同喷油压力下喷雾索特平均... 为更好地研究高压共轨柴油机喷雾特性,搭建了柴油喷雾特性激光测试试验系统,基于激光测试手段,利用平面激光粒径测试技术,对高压共轨柴油机喷雾微观特性—索特平均直径进行定量测量,分别考察不同喷孔直径、不同喷油压力下喷雾索特平均直径随时间的变化.研究表明,随着喷孔直径的增加,在1 600μs内喷雾场中的平均索特平均直径增大;随着喷油压力的增加,在1 400μs内喷雾场中的平均索特平均直径相对较小,分布也较均匀;喷雾场中粒径的分布趋于粒径较小的方向集中,因此喷雾场中索特平均直径的形态分布近似服从于概率分布中的非中心F分布,并根据其分布形态拟合出相应的非中心F分布函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雾特性 平面激光粒径测试技术 索特平均直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测量柴油喷雾SMD分布的新方法──荧光/散射光图象处理法 被引量:7
2
作者 史绍熙 苏万华 +1 位作者 汪洋 吴雄军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21-228,共8页
本文介绍了一种测量柴油喷雾2维索特平均直径(SMD)空间分布的新方法。这种方法基于喷雾的荧光及米氏散射原理。本文的主要发现是:当普通商用柴油被波长为532nm的绿色Nd:YAG激光诱导时,能发出波长为570nm的荧光... 本文介绍了一种测量柴油喷雾2维索特平均直径(SMD)空间分布的新方法。这种方法基于喷雾的荧光及米氏散射原理。本文的主要发现是:当普通商用柴油被波长为532nm的绿色Nd:YAG激光诱导时,能发出波长为570nm的荧光,因此试验时所用的柴油不必添加任何物质,柴油的理化特性不会改变。喷雾的荧光和散射光图象透过不同的滤光片被CCD摄像头接收,通过计算图象中各点两种光的强度对比,就能求得油滴直径的分布。本文介绍了试验结果并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 喷雾 激光诱导荧光 绍特平均直径 柴油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戊醇添加剂强化喷雾冷却传热实验研究
3
作者 陈晗 蔡畅 +1 位作者 刘红 尹洪超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1-140,F0004,共11页
以纯水和低浓度正戊醇-水溶液为工质开展喷雾冷却传热性能实验研究,并探究正戊醇添加剂对喷雾场内冷却工质的液滴Sauter平均直径、液滴数量以及体积通量空间分布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少量正戊醇添加剂可显著提高纯水喷雾冷却传热性... 以纯水和低浓度正戊醇-水溶液为工质开展喷雾冷却传热性能实验研究,并探究正戊醇添加剂对喷雾场内冷却工质的液滴Sauter平均直径、液滴数量以及体积通量空间分布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少量正戊醇添加剂可显著提高纯水喷雾冷却传热性能,但强化传热效果随着正戊醇浓度的提高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相比纯水工质,混合溶液的喷雾液滴数量增加,Sauter平均直径降低,体积通量提高,三者共同作用导致喷雾冷却换热性能的提升。然而,正戊醇较低的比定压热容、热导率和汽化潜热会对换热产生不利影响。在上述强化传热与削弱传热两种机制的共同作用下,实验结果表明体积分数为1.0%的正戊醇-水喷雾冷却传热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雾冷却 传热 正戊醇添加剂 sauter平均直径 体积通量 两相流 对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合火焰稳定器横向喷射高温燃油液滴分布特性实验研究
4
作者 翟文辉 范育新 +1 位作者 陈玉乾 黄玥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0-141,共12页
为了研究高温高速来流中横向喷射高温燃油的喷雾液滴分布特性,本文采用光学拍摄和图像处理方法对外壁凹腔支板组合火焰稳定器下游高温燃油喷雾液滴分布开展了试验测量和粒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燃油温度为373 K时,壁式凹腔区域内液滴... 为了研究高温高速来流中横向喷射高温燃油的喷雾液滴分布特性,本文采用光学拍摄和图像处理方法对外壁凹腔支板组合火焰稳定器下游高温燃油喷雾液滴分布开展了试验测量和粒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燃油温度为373 K时,壁式凹腔区域内液滴数量最多,由壁式凹腔向试验段中心轴方向移动,液滴数量明显减少;在不同主流速度、温度和供油当量比下,稳定器下游各测试截面上不同粒径范围的液滴数量基本呈正态分布,液滴数量最多的粒径范围主要集中在26~40μm,其次是21.88~25μm和41~55μm,大液滴数量很少。当燃油温度增加至473 K时,大液滴基本消失,液滴数量最多的粒径范围是21.88~25μm,且总液滴数量很少,液相燃油大多数已经蒸发。随着主流速度、主流温度和燃油温度增加,稳定器下游各测试截面的液滴总数和索泰尔平均直径(SMD)均降低;与之相反,供油当量比增加时,各测试截面的液滴总数和SMD则略微上升。其中,提高燃油温度和主流速度时,SMD下降速度大于提高主流温度的结果,不过当主流速度超过100 m/s后大液滴数量减少,导致SMD的下降变缓。此外,从30~60 mm截面时,燃油喷雾的SMD下降幅度较小;从60~90 mm时,则快速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火焰稳定器 横向射流 高温油雾 液滴尺寸 液滴数目 索泰尔平均直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流空气流场与燃油喷雾场相互作用的影响
5
作者 吴开辟 刘爱虢 +2 位作者 李树莹 于天誌 贾斯博 《燃烧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43-456,共14页
本研究采用欧拉-拉格朗日方法,系统地研究了离心喷嘴在单级旋流空气流场中的雾化特性.通过深入分析空气流速及旋流器几何结构对流场特性及燃油雾化特性的影响,揭示了燃油喷雾场与旋流空气流场之间的相互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喷雾场的存在... 本研究采用欧拉-拉格朗日方法,系统地研究了离心喷嘴在单级旋流空气流场中的雾化特性.通过深入分析空气流速及旋流器几何结构对流场特性及燃油雾化特性的影响,揭示了燃油喷雾场与旋流空气流场之间的相互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喷雾场的存在仅对喷口附近流场产生了一定影响,而对远离喷口的其他区域影响较小.此外,空气流速主要影响燃烧室内流场的速度分布,而对流场结构及尺度未产生明显影响.空气流速为0~40 m/s时,随着空气流速的增大液滴整体向上游偏移,喷射距离减小,部分液滴之间发生碰撞聚合且范围逐渐扩大,索特尔平均直径(sauter mean diameter,SMD)增大,液滴数量减少;空气流速大于60 m/s时,喷雾锥破碎为粒径相差较大的两部分,随空气流速增加液滴碰撞聚合范围减小,破碎范围逐渐扩大,SMD减小,液滴数量与喷射距离增加.当空气流速一定时,通过优化旋流器叶片数量、径向长度及角度等几何参数,能有效地改变流场特性,从而进一步提升燃油的雾化质量.此外,燃烧室内中心回流区与喷雾锥角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即随着中心回流区的扩大,喷雾锥角也相应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喷嘴 流场 喷雾场 索特尔平均直径 喷射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心喷嘴喷雾特性对燃烧室火焰结构影响的测量分析
6
作者 陈坚 董清清 薛九天 《航空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3-108,共6页
航空发动机燃烧室多使用液态燃料,而液态燃料的燃烧过程通常伴随着雾化、蒸发及掺混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燃油的雾化质量将直接影响蒸发及掺混的效果,从而对燃烧室燃烧、点火及排放性能产生直接的影响。为了研究离心喷嘴喷雾特性对火... 航空发动机燃烧室多使用液态燃料,而液态燃料的燃烧过程通常伴随着雾化、蒸发及掺混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燃油的雾化质量将直接影响蒸发及掺混的效果,从而对燃烧室燃烧、点火及排放性能产生直接的影响。为了研究离心喷嘴喷雾特性对火焰结构的影响,采用激光粒度分析仪等雾化测量系统,针对离心喷嘴的流量、喷雾锥角,以及喷口下游不同轴向位置的液滴索太尔平均直径、液滴尺寸分布指数等进行测量,并将其与火焰结构特征相结合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供油压力的提高,喷雾锥角逐渐增大,当供油压力达到0.3 MPa后,锥角基本保持为定值;喷嘴的流量逐渐增大,并与油压呈二次曲线增大关系;索太尔平均直径和液滴尺寸分布指数先迅速减小,之后其减小的程度减缓。在相同供油压力下,随着测点距离的增加,索太尔平均直径呈减小趋势,但液滴尺寸分布指数出现先减小(测点位置为20、30 mm)后增大(测点位置为40 mm)的趋势。火焰的初始扩张角度与喷雾锥角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同时燃油与气流之间的剪切力随着供油压力的提高而增大,增强了燃油的二次雾化,使得火焰的高亮度区域向燃烧室两侧转移,并基本稳定在剪切层,且其范围逐渐扩大并后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喷嘴 喷雾锥角 索太尔平均直径 火焰结构 液态燃料 航空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级反旋贫油直喷喷嘴雾化特性实验研究
7
作者 赵若霖 孔文俊 《燃烧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1-173,共13页
基于贫油直喷低排放燃烧室技术,本文设计了一种双级反旋喷嘴,为优化其雾化性能,通过激光粒度分析仪和粒子图像测速仪(PIV)探究雾化压力、旋流器结构及进气条件等参数对雾滴粒径分布和速度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雾化压力增加,雾化锥角先... 基于贫油直喷低排放燃烧室技术,本文设计了一种双级反旋喷嘴,为优化其雾化性能,通过激光粒度分析仪和粒子图像测速仪(PIV)探究雾化压力、旋流器结构及进气条件等参数对雾滴粒径分布和速度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雾化压力增加,雾化锥角先增大后趋于稳定,索特平均直径(SMD)逐渐减小;沿雾锥径向和轴向SMD逐渐增大;旋流气流能有效降低SMD,内旋流叶片角度增加和外旋流叶片角度减小均有助于降低SMD;叶片数量对粒径分布和喷雾速度场影响较小;外气量过高时,雾锥无法形成,最佳内外气量比例为3∶1;随总气量增大,SMD先减少后增大,在7.89 g/s时,SMD达到最小值.研究结果为喷嘴设计优化提供理论依据和工程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级反旋 贫油直喷 雾化特性 索特平均直径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鼓泡-引射耦合的柴油初次雾化 被引量:1
8
作者 董新宇 方振昌 +4 位作者 李佳奇 唐新程 吕钊 乔信起 孙春华 《燃烧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3-52,共10页
针对斯特林发动机小负荷燃油雾化不良问题,提出了基于鼓泡-引射耦合的雾化方式.基于VOF(Volume of Fluid)仿真研究了鼓泡喷嘴内气液流态,并依据时间线性稳定性分析,对射流液膜失稳和破碎进行数学描述,建立了鼓泡-引射耦合下的初次雾化模... 针对斯特林发动机小负荷燃油雾化不良问题,提出了基于鼓泡-引射耦合的雾化方式.基于VOF(Volume of Fluid)仿真研究了鼓泡喷嘴内气液流态,并依据时间线性稳定性分析,对射流液膜失稳和破碎进行数学描述,建立了鼓泡-引射耦合下的初次雾化模型.分析了气液质量比RGL(gas-liquid mass ratio)、负荷对初次雾化的影响,并与传统雾化方式比较.结果表明:增大RGL会促进射流失稳、减小液滴粒径.相较于传统雾化方式,鼓泡-引射耦合下小负荷索特平均直径SMD减小约62%,雾化质量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泡-引射耦合 初次雾化 射流失稳 气液质量比 索特平均直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限空间内气动雾化效果影响因素
9
作者 夏英杰 胡斌 +3 位作者 石强 曾文 赵巍 赵庆军 《航空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9-96,共8页
旋流杯气动雾化喷嘴旋向及其下游受限空间会影响喷嘴下游大尺度涡的形态、大小及位置,从而影响燃油液滴在空间中的分布。针对气动雾化喷嘴下游液滴分布不均匀的问题,采用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气动雾化喷嘴下游受限空间及旋... 旋流杯气动雾化喷嘴旋向及其下游受限空间会影响喷嘴下游大尺度涡的形态、大小及位置,从而影响燃油液滴在空间中的分布。针对气动雾化喷嘴下游液滴分布不均匀的问题,采用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气动雾化喷嘴下游受限空间及旋流器旋向组合对燃油液滴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2级反向旋流方案的气动雾化喷嘴在下游受限空间内产生的大尺度回流对涡对液滴的卷吸、汇聚能力更强,测得的液滴索太尔平均直径(SMD)大于2级同向旋流方案液滴SMD,最大值达到26μm;气动雾化喷嘴下游空间径向直径由133 mm增加到173 mm,回流对涡从1对增加为2对,液滴沿轴向向上游汇聚的程度增加,直径为173 mm受限空间内测得的液滴SMD相比于直径为133 mm空间内液滴SMD,随供油压力的不同增大3~5μm;测量位置与大尺度涡结构距离越近,大尺度涡对周围液滴卷吸、汇聚作用越强,测量位置液滴SMD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动雾化喷嘴 旋向组合 供油压力 下游受限空间 雾化特性 索太尔平均直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液同轴式喷嘴雾化特性的试验 被引量:13
10
作者 田章福 吴继平 +2 位作者 陶玉静 周进 王振国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0-13,共4页
通过试验研究气液同轴直流式和气液同轴离心式喷嘴的雾化性能。研究表明:喷嘴出口扩张时可以改善喷嘴的雾化性能;气液同轴直流式和气液同轴离心式喷嘴都存在一个合适的缩进长度,在改善喷嘴雾化特性的同时对总流量影响较小;在相同条件下... 通过试验研究气液同轴直流式和气液同轴离心式喷嘴的雾化性能。研究表明:喷嘴出口扩张时可以改善喷嘴的雾化性能;气液同轴直流式和气液同轴离心式喷嘴都存在一个合适的缩进长度,在改善喷嘴雾化特性的同时对总流量影响较小;在相同条件下,气液同轴离心式喷嘴的喷雾性能要优于气液同轴直流式喷嘴的喷雾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化 喷嘴 索特平均直径(smd) 粒子动态分析仪(PD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淋塔液滴粒径分布及比表面积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9
11
作者 祝杰 吴振元 +3 位作者 叶世超 刘振华 杨云峰 白洁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4709-4715,共7页
以水和空气为实验介质,通过拍照法获得喷淋塔内液滴粒径分布,考察了不同喷淋量及空塔气速对塔内不同高度处液滴Sauter平均直径(SMD)的影响,并对液滴粒径分布进行了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喷淋塔顶部液滴分布密集,底部稀疏,液滴群在下落过程... 以水和空气为实验介质,通过拍照法获得喷淋塔内液滴粒径分布,考察了不同喷淋量及空塔气速对塔内不同高度处液滴Sauter平均直径(SMD)的影响,并对液滴粒径分布进行了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喷淋塔顶部液滴分布密集,底部稀疏,液滴群在下落过程中,平均粒径减小且趋于均匀化;塔顶处液滴SMD随喷淋量的增加而增大,处在塔中下部的液滴SMD则随喷淋量增大而减小,提高空塔气速,可减小平均粒径;理论分析认为,液滴粒径减小主要是由于发生了碰撞破碎的缘故,而塔内液滴大小不一是碰撞的主要原因;通过量纲1化拟合得到喷淋塔内液滴SMD经验关联式,其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吻合较好;考虑液滴破碎的喷淋塔比表面积比不考虑破碎的比表面积大7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淋塔 碰撞 液滴 sauter平均直径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喷射量对空气辅助喷射喷雾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白洪林 胡春明 +2 位作者 李志军 侯圣智 刘娜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06-212,共7页
利用激光粒度仪分析了空气辅助喷射喷雾索特平均直径(Sauter mean diameter,SMD)的变化规律,并且分别在定容弹及光学发动机上开展了喷雾特性(喷雾锥角和贯穿距离)的试验研究,引入喷雾半锥角(α角和β角)的概念用以分析在有进气气流时空... 利用激光粒度仪分析了空气辅助喷射喷雾索特平均直径(Sauter mean diameter,SMD)的变化规律,并且分别在定容弹及光学发动机上开展了喷雾特性(喷雾锥角和贯穿距离)的试验研究,引入喷雾半锥角(α角和β角)的概念用以分析在有进气气流时空气喷射量对喷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空气喷射量可以改善燃油的雾化效果,特别是当喷雾燃空比γ小于0.8时,喷雾的SMD会有明显降低;在定容弹内空气喷射量的增大会使喷雾锥角减小,但对贯穿距离的影响不大;在光学发动机内由于进气气流的影响,空气喷射量的增加会使喷雾锥角增大,贯穿距离变小,同时喷雾锥角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也明显不同于定容弹内的试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喷射 空气辅助喷嘴 喷雾特性 索特平均直径 光学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油温度对喷雾特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佘金平 张煜盛 +2 位作者 张辉亚 闫妍 徐波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7-43,共7页
以KIVA-3V为基础,研究了在定容室喷雾条件下,燃油温度对喷雾气液相贯穿距、气相总体积及气相混合气燃空当量比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燃油温度的升高,喷雾的液相及气相贯穿距缩短,蒸发喷雾在径向上的扩展明显增强,喷雾蒸发的气... 以KIVA-3V为基础,研究了在定容室喷雾条件下,燃油温度对喷雾气液相贯穿距、气相总体积及气相混合气燃空当量比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燃油温度的升高,喷雾的液相及气相贯穿距缩短,蒸发喷雾在径向上的扩展明显增强,喷雾蒸发的气相体积几乎呈线性增加;在燃油温度为293K时,喷雾中气相混合气燃空当量比小于1的油气质量占所蒸发总油气质量的90%以上,而燃空当量比大于2的油气质量近乎为零;但当燃油温度达530K时,喷雾中气相混合气燃空当量比大于2的油气质量约占所蒸发油气总质量的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正庚烷 燃油温度 蒸发 贯穿距 索特平均直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嘴结构对喷雾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14
作者 姚春德 耿培林 +3 位作者 银增辉 胡江涛 杨子明 陈大陆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1-47,共7页
为了解高压共轨喷嘴结构对喷雾的影响,试验采用三维相位多普勒粒子分析仪(PDPA),在高喷射压力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的喷嘴结构的喷雾粒径空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高压燃油喷雾的粒径分布呈现轴线大、两边小的趋势,并在喷雾边缘稍微增加;... 为了解高压共轨喷嘴结构对喷雾的影响,试验采用三维相位多普勒粒子分析仪(PDPA),在高喷射压力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的喷嘴结构的喷雾粒径空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高压燃油喷雾的粒径分布呈现轴线大、两边小的趋势,并在喷雾边缘稍微增加;同时随着喷射压力的增加,喷雾索特平均直径(SMD)的分布呈现粒径减小的趋势,小粒径区域逐渐向喷嘴顶端靠近,喷雾雾化效果随喷射压力增加而改善.随着喷孔直径的减小,喷雾总体SMD呈减小趋势;当喷孔直径减小到一定程度时,进一步减小喷孔直径对喷雾雾化效果的影响逐渐减弱.孔径为0.18,mm的喷嘴,喷雾SMD随着长径比(L/D为3.89~5.00)的增加而增大;孔径为0.13,mm的喷嘴,喷雾SMD随着长径比(L/D为5.38~7.69)的增加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嘴结构 长径比 相位多普勒粒子分析仪 索特平均直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搅拌式浮选装置中气泡粒径分布规律 被引量:10
15
作者 朱宏政 王海艳 +5 位作者 王海楠 朱金波 宋少先 闵凡飞 周争艳 王响响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40-1145,共6页
为研究机械搅拌式浮选装置各可变操作参数对气泡分布特征的影响规律,选择仲辛醇作为起泡剂,利用图像分析法测定了不同条件下气泡的粒径分布,同时采用表面张力仪测定了不同条件下的表面张力。研究表明,随着药剂浓度由0.011 mmol/L逐渐增... 为研究机械搅拌式浮选装置各可变操作参数对气泡分布特征的影响规律,选择仲辛醇作为起泡剂,利用图像分析法测定了不同条件下气泡的粒径分布,同时采用表面张力仪测定了不同条件下的表面张力。研究表明,随着药剂浓度由0.011 mmol/L逐渐增大到0.154 mmol/L,表面张力由73.577 mN/m线性减小到72.544 mN/m,气泡粒径逐渐减小,当达到临界兼并浓度0.103 mmol/L时,气泡粒径稳定于0.593 mm,仲辛醇的吸附浓度约为0.255μmol/m2。气泡粒径随着叶轮转速(1 494~2 494 r/min)的增大而线性减小,且药剂浓度越大,气泡粒径降幅越小。随着吸气量由0.1 L/min增大到0.9 L/min,气泡粒径逐渐增大,且药剂浓度越低,气泡粒径增幅越大。气泡上升过程中其粒径随着取样高度(0~20 cm)线性增大,但药剂浓度越高,气泡粒径增幅越小。在各操作参数的研究范围内,药剂浓度小于等于临界兼并浓度时,取样高度对气泡粒径影响最显著,药剂浓度高于临界兼并浓度时,吸气量对气泡粒径影响最显著,而叶轮转速对气泡粒径影响最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选 气泡 粒径 sauter直径 表面张力 吸气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射式高压喷嘴雾化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范明豪 刘英卫 +1 位作者 周华 杨华勇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9期1769-1772,共4页
对直射式雾化喷嘴进行选型及内部尺寸寻优.仿真结果表明:在系统额定工况流量qv=16mL/r、压力p=14MPa下,最佳喷嘴出口直径d值约为1.5mm;d小于1.5mm时,p是影响雾滴索太尔平均直径d32的最关键因素,喷嘴喉部长度l/d及收缩角α对d32影响不大;... 对直射式雾化喷嘴进行选型及内部尺寸寻优.仿真结果表明:在系统额定工况流量qv=16mL/r、压力p=14MPa下,最佳喷嘴出口直径d值约为1.5mm;d小于1.5mm时,p是影响雾滴索太尔平均直径d32的最关键因素,喷嘴喉部长度l/d及收缩角α对d32影响不大;8~9MPa为系统稳定雾化压力.p=9MPa、d=1.1mm时,采用三维多普勒相位粒子测速仪对雾滴d32及速度进行测量,在距喷嘴出口500mm截面处,从中心到边缘,优化结构后的高压直射式喷嘴的雾滴d32及轴向速度ux降幂下降,而径向速度ur呈升幂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射式 高压 喷嘴 索太尔平均直径(smd) 雾滴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醇/柴油混合燃料喷雾粒度分布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姜光军 张煜盛 +1 位作者 余敬周 邱奎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9-42,48,共5页
采用激光粒度分析仪对乙醇/柴油混合燃料稳态自由喷雾粒度分布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就不同喷油压力、喷孔直径对乙醇、柴油及乙醇/柴油混合燃料稳态自由喷雾粒度分布的影响进行了对比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各种燃料喷雾索特平均直径(SMD)的... 采用激光粒度分析仪对乙醇/柴油混合燃料稳态自由喷雾粒度分布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就不同喷油压力、喷孔直径对乙醇、柴油及乙醇/柴油混合燃料稳态自由喷雾粒度分布的影响进行了对比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各种燃料喷雾索特平均直径(SMD)的空间分布沿喷雾轴线均呈逐渐减小的趋势,其中柴油喷雾的SMD在20~40μm范围内变化,乙醇喷雾较柴油喷雾具有更小的SMD,且其空间分布较为均匀;随着乙醇含量的增加,乙醇/柴油混合燃料喷雾的SMD不断减小,其SMD大小和空间分布均匀性介于柴油喷雾和乙醇喷雾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乙醇 柴油 燃料喷雾 粒度分布 索特平均直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背压下GDI油束喷雾特性的试验 被引量:20
18
作者 李雁飞 郭恒杰 +1 位作者 王建昕 徐宏明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26-333,共8页
在定容弹中,利用高速摄影和相位多普勒粒子测试技术(PDPA)研究了喷射压力、背压和喷射脉宽对汽油直喷(GDI)发动机多孔喷油器喷雾特性的影响,包括喷雾贯穿距、粒度和速度特性.结果表明:随着喷雾的发展,油束有往喷油器中心方向运动的趋势... 在定容弹中,利用高速摄影和相位多普勒粒子测试技术(PDPA)研究了喷射压力、背压和喷射脉宽对汽油直喷(GDI)发动机多孔喷油器喷雾特性的影响,包括喷雾贯穿距、粒度和速度特性.结果表明:随着喷雾的发展,油束有往喷油器中心方向运动的趋势;在不同喷射压力和背压下,喷雾贯穿距均出现两阶段发展趋势;喷射压力和背压对喷雾的粒度和速度特性有着明显影响.提高喷射压力会明显降低索特平均直径(SMD),并会增加油滴速度.增加背压会导致SMD变大,并使油滴速度降低.SMD会随PDPA测量体位置远离喷油器而增大,这是由于在远离喷油器位置处,油滴间聚合作用占主导因素.在喷射脉宽大于0.8,ms时,喷射脉宽的变化对喷雾头部的速度影响不大,但是喷油脉宽的增加会导致SMD变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直喷 相位多普勒测试技术 索特平均直径 喷雾 破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无气喷涂涂料雾化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滕燕 王譞 +1 位作者 孙中圣 路建萍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8-70,100,共4页
采用氧化镁压痕法,以铁红防锈漆为工质,研究了高压无气喷涂中喷嘴等效孔径、雾化压力等工作参数对涂料雾化效果的影响规律。对不同等效孔径的喷嘴在不同喷涂压力下的涂料雾化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涂料雾化颗粒的索特平均直径(S... 采用氧化镁压痕法,以铁红防锈漆为工质,研究了高压无气喷涂中喷嘴等效孔径、雾化压力等工作参数对涂料雾化效果的影响规律。对不同等效孔径的喷嘴在不同喷涂压力下的涂料雾化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涂料雾化颗粒的索特平均直径(SMD)和特征直径随雾化压力增大而减小,随喷嘴孔径增大而增大;雾化压力对雾化颗粒的相对尺寸范围影响较大,压力增大,雾化颗粒相对尺寸范围减小,雾化颗粒分布更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无气喷涂 雾化 索特平均直径 特征直径 相对尺寸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PDPA的旋流式GDI喷油器喷雾特性 被引量:13
20
作者 郭恒杰 李雁飞 +1 位作者 徐宏明 王建昕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35-341,共7页
搭建了一套基于三维相位多普勒测试技术(PDPA)的开放式喷雾试验台,对旋流式汽油缸内直喷(GDI)喷油器的喷雾特性进行了研究.对不同时刻横、纵两个截面上喷雾的流动状态和粒径分布进行了耦合分析.结果表明:在喷雾充分发展阶段,喷雾内部近... 搭建了一套基于三维相位多普勒测试技术(PDPA)的开放式喷雾试验台,对旋流式汽油缸内直喷(GDI)喷油器的喷雾特性进行了研究.对不同时刻横、纵两个截面上喷雾的流动状态和粒径分布进行了耦合分析.结果表明:在喷雾充分发展阶段,喷雾内部近喷嘴区域发生空气卷吸,粒径较小的油滴以20,m/s左右的速度朝喷嘴运动;受空气卷吸的影响,喷雾方向在距喷嘴为10,mm附近发生明显偏转,下游的喷雾锥角减小.喷雾充分发展阶段,在距喷嘴为10,mm的横截面上半径r=2,mm附近,油滴以较低的速度沿法向向外运动;随着半径增大,油滴运动方向逐渐转变为切向.喷雾轴线附近索特平均粒径(SMD)较低,为10~15,μm,随着测量点向外移动,SMD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最大值约为25,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缸内直喷汽油机 旋流式喷油器 喷雾 破碎 索特平均粒径 相位多普勒测试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